查看原文
其他

老郑州眼里,到底啥是西郊?

郑子蒙 郑说 2022-07-20

在老郑州的言语体系里,会有一些外来人琢磨不透的地名。最经典的,莫过于西郊、市里和行政区这仨词儿。


见面一喷,各报家门。“恁家哪了?”“俺西郊了啊!”仿佛西郊人了骨子里,都透着一股牙气和傲娇。


那么,到底哪算西郊?西郊有啥好牙了?“郑说”给恁喷喷。


1作为城郊的“西郊”

众所周知,郑州的老城区,3600多年以来,一直在管城商都城墙所围区域。历经各朝各代硝烟战火,城墙虽有修补,但郑州主城的位置却始终没变

直到清末郑州火车站的开通,汽笛声再次唤醒了这座千年古都,郑州城区的范围才越过西门(西大街顺城街),发展到了德化街、老坟岗、操场街、马路大街(大同路)等火车站地区。

因为之后的连年战乱,郑州的这种城市规模,持续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

西郊,从字面理解,就是指老城区西侧的郊区。郑州的西郊,自然就是指郑州城区以西,即京汉铁路以西的大片区域。

那时候,京汉铁路以西都是村庄、农田和荒地。王立砦、蜜蜂张、菜王、兑周、路砦、林山寨、周新庄、罗庄、三官庙、大岗刘、小岗刘、西耿河……还都是务农为主的自然村。

西郊之前地势起伏,沟壑纵横,几个村庄里都是低矮破旧的草房。现在的建设路那时是一条三四米宽的大沟,最深的地方有七八米,西起三官庙,向东到商业大厦一带,这条沟底是条路,便是郑州通往洛阳的古道。


2作为新区的“西郊”

1949年后,中国工业布局极不均衡,现代工业几乎全在沿海地区,内地几乎一片空白。为改变这种局面,也出于军事角度的考虑,国家将大量资金投向了中西部地区。

郑州位于铁路干线的十字路口,交通便利;河南又有丰富的棉花、煤炭、铝矾土等矿产资源,“一五计划”就把郑州定为了工业重点发展城市。这些工业项目建在哪合适呢?

50年代初,苏联专家为郑州设计了一套城市规划:以火车站为大门,以人民路为中轴线向东北发展,这个规划当时已经实施。

潘复生出任河南省委书记后,总觉得斜着的人民路很别扭,提出中国人习惯棋盘式城市,他便指令王均智(时任郑州市长)负责,重新进行研究,再搞一套方案。

王均智召集有关部门、专家,认真研究了郑州的地质和地理特性:西郊地势高,不会被水淹;西郊土质和底下水位状况,有利于建造多层建筑。依此,他们就提出一套规划方案:工业企业集中向西发展。省委也最终同意了这个方案。

从1953年开始,郑州西郊的原野上展开了大规模的工业基建。除了五大棉纺厂和二砂,还有建了郑煤机、电缆厂、水工机械厂等大型国有企业。

“一五”期间,国家对郑州的工业基建投资3亿多元,到“一五”结束时的1957年,郑州的工业企业发展到575个,工业总产值达到4亿元,9年间增长了300多倍。

除了工业企业,在西郊扎根发芽的还有市级机关和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

郑州市府最初在管城办公,考虑到为工业生产服务的便利,市府决定西迁。1954年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确定西迁方案,1964年市委大楼施工完成,市委市政府完成搬迁。相应的市直机关,也随之在西郊落脚。

市委市政府完成搬迁的1964年,伊河路小学落成开校。而之前的1956年,郑州市第一完中(今19中)成立;1960年,郑州市第一中学从岗杜街迁至桐柏路35号。

高校方面,1956年郑州大学征地建校;1957年,榆次纺织机械工业学校迁入,更名为郑州纺织机械制造学校。1960年,北京粮食专科学校分3批搬到西郊嵩山路。

医疗方面,1954年河南省纺织工业局医院(1975年划归市属,改名为“郑州市第四人民医院”),1958年,郑州市中医院于文化宫附近建成。同年,河南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从开封迁到郑州,并更名为河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可以说,西郊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基本形成了现在这种城貌,行政、工业、教育、医疗、商业等综合配套,也为西郊的发展提供支撑。进入八九十年代,市供电局、广播电视台等单位也迁到西郊办公。

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中,西郊成为郑州当之无愧的时尚新城。

西郊有郑州曾经最好的居民住宅区——汝河小区;西郊有郑州曾经最性的饭店——皇家花园;西郊有郑州曾经最高的摩天大楼——裕达国贸;西郊有郑州曾经最好吃的甜品店——威士林;西郊有中原地区最大的广场——绿城广场……

西郊还有郑州最性的大学、中学、小学、医院;西郊的文化资源在全市也是首屈一指:省图、文化宫、群艺宫、青少年宫遍布其中。

西郊人当然有牙的资本,工业强、纳税多,待遇好、生活水平高,西郊人看市里,自然觉得都是一群老闸皮。


3作为老城的“西郊”

9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环境的转变与国企改革的深入,西郊几个大型工业企业的效益日趋低迷。当年精气十足的纺织工,有的退休在家带孩子,有的成了下岗大妈……西郊人的傲娇渐渐被消磨了。

同时,郑州的城市框架在不断拉大,东区的建设吸引了多数人的目光,西郊风光不再:当年的多层洋房变成了老旧小区,往日的工业新区变为不折不扣的老城区。

三厂苏式家属楼

现在提起西郊,大家能想起的,只是记忆中的机器轰鸣、商业大厦与中原集贸市场的喧嚣,以及如今老家属院那种慢生活。西郊再也不是时尚的代名词。

曾经的汝河小区夜市

西郊令人称道的,可能仅仅停留在了舌尖的美味,三厂食堂、三厂烩羊肉、四厂烩面、裕丰源烩面、马仁鸿凉皮、童记米皮、四川担担面、方秀华胡辣汤……


4到底啥是西郊?

首先,西郊是一个特有的地名。老郑州人会说,往西过了地下道,就是西郊。

西郊是一个既模糊,但又相对有明确指向的地域范围,老郑州一般会认为“京广铁路以西、华山路以东、陇海铁路以南、淮河路以北”的这片区域,便是西郊

其次,西郊已经演变成一个文化符号,它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种工业生态,也反映出城市新区成长中的一种精神面貌,它不仅有机关、企业大院生活的市井百态,还有外来人口与城中村居民对城市的融合。

从地名上来说,许多城市都有西郊,上海有著名的西郊宾馆,大连有西郊国家森林公园,南宁有西郊动物园。从工业文化上来讲,沈阳的铁西区、洛阳的涧西区,也都是工业新区的类似范本。

但对于老郑州来说,西郊就是一种特有的情怀。它像这个城市的青春期,记录着茁壮成长的过去,书写着一个个时尚与浪漫的故事。

那么,郑州的童年是哪呢?下回接住喷。




郑子蒙:80后,生于郑州唐子巷。学过政治学、做过媒体人,当过帝都某些知名媒体不知名小编,现回乡定居。关注城市历史文化传承、经济发展与公民社会构建。

转载、投稿、合作

还有想喷老郑州的,请点底部菜单“联系我”

或发邮件至364212578@qq.com


往期精彩回顾

城记,有情怀

管小红MV/唐子巷/顺城街

阜民里/二厂/北大寺/侯寨

言论,有态度

请讲郑州话/郑州不是火车拉来/白叫俺郑县

退暖气费/金水河是龙脉/对“尬舞”不宽容

乡土河南与市井郑州/我挺讨厌郑州的

妞们小们都白迷了/把根留住

观察,有深度

中原航空/商都文化区/5号线站名

郑州太古里/郑州比成都差多少

人物,有个性

宋致和/王均智/王辉/刘源/陈义初/张思之

往事,不如烟

黄河大学/走读大学/80年代纪录片/苏式小楼

纺织城风云/抗战中的郑州/郑州管过16个县

趣谈,有味道

春节年味/方便面/彩蝶烟盒/老校服

柴窑/园博园/火车车次/公交线路

郑州路名/洋名Chengchow

经历,有故事

开滴滴/机场打车奇遇/单位幼儿园

排名盘点,有角度

小学/中学/大学/医院

2018年十大记忆

2018年初展望/2017年十大记忆







郑说,记录与郑州相关的历史、文化、生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