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了它才知道,古人的精神状态早已遥遥领先!

艺旅文化 栗子 艺旅文化
2024-09-13

*所有游学均支持私人定制:17367061482


我国古人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做学问的至高法门。行万里路要到广阔的大地上去,那么到哪里读万卷书呢?


或许有人会说,汉有匡衡凿壁偷光,晋有车胤囊萤照读,只要有想读书的心,哪里不能读?还非要什么特定的地点不成?


古代文人表示,我们是有追求的群体,一日之中必有静坐,坐必有茶,茶必吟诗,诗必写字,写字必于书斋(匡衡和车胤太穷了没办法,也不能怪他们)


图源:浙江省博物馆


书斋,是文人读书、写作的特定场所,就像现在的工作室。然而,书斋绝不仅仅是功能性的物理空间,它还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象,是文人心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从选址、设计到营建、装饰,从取名、题联到治学、雅集,书斋无处不体现着文人的人生理想和审美追求,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自成一片天地。


狮子林中的书斋立雪堂 图源:狮子林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一步步地“建”一座书斋,你一定会沉浸到文人们美妙无比的精神世界中去。


01

选址营建:从山林到园林


首先我们要决定将书斋建在哪里,先来参考下古人的选址。


目前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书斋,是西汉文学家扬雄的“玄斋”。玄斋建在哪儿了?不知道。从汉朝到魏晋南北朝,关于书斋选址的记载太少了,到唐朝才稍微多一点。究其原因,还是有条件建书斋的读书人太少了。


唐代的文人选择将书斋建在远离俗世纷扰的山野之地。比如白居易,他在《草堂记》里详细描述了自己书斋的周边环境:“……堂东有瀑布……堂西倚北崖右趾…… 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烽雪……”


南宋 刘松年 《山馆读书图》故宫博物院藏


这样选址的好处自然就是少人打扰,能够安心地读书撰文。此外,这与古代文人的“隐逸情结”也大有关系,王维就曾写过“空谷归人少,青山背日寒。羡君栖隐处,遥望白云端”的诗句。


到了宋朝,仍然有人喜欢把书斋建在山林里,但也有一些文人更喜欢将书斋建在自家庭园之中。不过就算在庭园里,也要将书斋隔离在相对独立的小空间里,求得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


南宋 刘松年 《秋窗读易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明清时期,书斋文化发展到全盛,出现了“书斋建造指南”。明代的《园冶》里就详细记载了书斋选址方法:“书房之基,立于园林者,无拘内外,择偏僻处,随便通园,令游人莫知有此。


我们就听《园冶》的,把书斋建在园林中深幽僻静的地方,既能让我们方便地从书斋走到外面的观景区,又能让外来的访客不知道园子里有个单独的书斋。


南宋 萧照 《柳堂读书图》故宫博物院藏


选好地址,接下来要想下书斋建多大面积。


宋朝人常常用“小室”“小阁”“丈室”“容膝斋”等称呼自己的书斋,可见书斋的面积一定是不大的。不过也因人而异,有人计算过陆游的书斋大约46.3平方米,可真不能算小了。


绍兴陆游祠堂遗址 图源:越城文旅

有学者做过大概的统计,得出了具体的范围值:小间面积集中在9-17平方米,中间面积集中在24-30平方米,大间面积集中在36-48平方米。我们就节俭点,建陆游书斋的一半,一个23平方米的小房间吧。


房间的样式,可以到现存的江南园林中选个喜欢的模仿下。当然,光建房间不成,还得有配套设施。


留园的书斋汲古得修绠 图源:苏州园林官微


读书写作时要喝茶,在斋里用炭火烧水煮茶,怕藏书遭祝融之祸。在书斋旁边建个茶寮,既安全又方便。


许多文人的书斋前都有一个清雅的小院子,院子中央矗立着一两块嶙峋有致的假山石,或者形状像山石的木根。我们也放上,闲暇时玩赏,主打一个烘托气氛。


汲古得修绠外围环境 图源:苏州园林官微


至此,书斋算有个初步的模样,但只能稍稍缓口气,因为还有装修这个大工程等着呢。


02

陈设装饰:从简朴到知性


早期的书斋陈设应该是比较简单的,比如王维的书斋中只有茶铛、酒臼、经案、绳床几件用具而已。到明清时期,不仅东西多了,每个东西还都十分讲究。细讲真是一本书都说不完,姑且大概说来。


一来是家具,力求简洁。《长物志》中说“斋中仅可置四椅一塌”,其他如佛像座、短榻、矮几、壁几之类的,可以多摆放几个。案几的位置摆放尤其重要,一定要体现出主人的个人意趣。


留园书斋揖峰轩 图源:苏州园林官微


不要靠墙并排多张椅子,会显得呆板。屋子里要放一面屏风,还有收置书画典籍的书架、书橱,但藏书不能太多太杂,既不美观也不方便取用。


二来是文房清供,指的是文人创作诗文、书画时需要用到的器具。除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四门大讲究,还有水中丞、水注、糊斗、蜡斗、镇纸、书灯、压尺、秘阁、笔洗等小讲究。然而这些小讲究着实也不少。


明 徐渭铭抄手端砚 图源:浙江省博物馆

以笔洗为例,玉者有钵盂洗、长方洗、玉环洗;古铜者有古鏒金小洗,有青绿小盂,有小釡、小卮匜;陶者有官哥葵花洗、磬口洗、四卷荷叶洗、卷口蔗段洗;龙泉有双鱼洗、菊花洗、百折洗;定窑有三箍洗、梅花洗、方池洗……


清 嘉定封氏手刻荷花螃蟹笔洗 图源:浙江省博物馆


三来是选画与挂画,不仅要烘托出书斋的氛围,还要反映主人的意趣。


选择书斋中的挂画,可以根据主人的喜好,这就是对主人的考验啦。画要是选得俗,自然就是主人品味有待提升。也可根据时令和节气。如《长物志》中说“十一月,宜雪景、蜡梅、水仙、醉杨妃等图。十二月,宜钟馗迎福、驱魅、嫁妹……”


明 仇英 《水仙腊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怎么悬挂也是有讲究的,“堂中宜挂大幅横披,斋中宜小景花鸟,若单条、扇面、斗方、挂屏之类,俱不雅观。画不对景,其言亦谬。”


四来是插瓶与插花,要与书斋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呼应。


书斋的插瓶宜用矮小的,像纸槌、鹅颈、花樽、花囊等窑器都需要缩小形制才能放在书斋里使用。在选择上要根据季节的变化,春、冬两季宜选铜瓶,秋、夏两季宜用瓷瓶。忌选金、银材质,尽量避免选择装饰复杂的花瓶。


明 龙泉窑青瓷三鹿花插 图源:浙江省博物馆


插花的品种不能太多,一种最佳,不宜超过两种。花不需要名贵,野花野草都可以,主要是为了让主人感受自然的气息。兰花尤其受文人青睐,甚至有人认为,没有兰花的书斋,是不可陈放四书五经的。


说了这么多讲究,也只是沧海一粟,但这沧海一粟我写来都觉得麻烦,真做起来想想都头皮发麻。依着我的性子,我们建的书斋恐怕只能用简朴型装修了。


揖峰轩红木藤面贵妃榻 图源:苏州园林官微


而古代的文人,他们从建屋到装饰,甚至家具的制作,都亲自参与,把自己的审美意趣注入到书斋的一点一滴中。他们把营建一间书斋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乃至将其作为家族相继的事业,其中的执着与坚守令人如何不钦佩?


03

取名题联:书斋明我心志


装修完成后,该为书斋取个名字了。这可是极为重要的一步,许多书斋走过漫长岁月,到如今已再无踪迹,唯有名字仍在流传。


须得说明的是,虽是书斋,但取名并不拘泥于某某斋。一字的还有用室、轩、庵、堂等,也有用二字的,如草堂、山房、精舍、书屋等。


室名斋号往往会成为书斋主人的代称,如一说到聊斋先生,大家都知道是蒲松龄。这样用室名斋号替代姓名相称的风气兴起于唐宋,其中最著名的当推辛弃疾之稼轩


稼轩居  图源:江西新闻广播


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春,辛弃疾在上饶郡城外兴建了一间书斋,因为旁边全辟为田亩,故取名稼轩——临(庄)稼之轩的意思。后来他的门人范开编成老师的作品集,用《稼轩词》命传,此后“稼轩”之号简直有盖过他本名的势头。


文人取斋号的方式很多,可大概分个类,也好为我们后人取斋号做个参考。


第一种是用庭院所植花木做斋号。如明朝大画家徐渭,他十岁那年在自家书房的南窗下亲手种下了一棵青藤,于是有了青藤书屋。


青藤书屋 图源:栗子


这种取名方式寄寓着文人的志趣,因为我们知道,他们喜爱一种花木,往往是对这种花木身上品格的欣赏。徐渭植青藤,是因爱慕青藤长于顽石之中,生命不息、倔强孤傲的性格。


第二种是从诗文佳句中选取斋号,选什么诗文,自然也蕴含着文人的志向、情怀。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的斋号“饮冰室”,来源于《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用“饮冰”喻指焦虑惶恐的心境,饱含对祖国前程的忧虑。


饮冰室 图源:天津意风区


第三种是直接抒发自己的兴趣爱好或体现个人追求。林语堂书斋名曰“有不为斋”,表达的就是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安身立命原则。


有的清贫文士,用斋号突出书斋的狭小简陋,透露出既自珍又自嘲的雅趣。刘禹锡有著名的“陋室”,沈从文有“窄而霉小斋”,刘绍棠有“蝈笼斋”……


还有一种取名方式是根据斋中珍藏。最为大名鼎鼎的要属参与了《红楼梦》抄阅整理工作的脂砚斋,斋号就是因其收藏有一块明代万历时苏州名妓薛素素的脂砚而起。



也有追慕先贤取斋号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书斋为“莽苍苍斋”,田家英因之把自己的书斋叫作“小莽苍苍斋”。


斋号可以自己取,也可以别人来赠。苏轼曾为一名叫梁绍的官员的书斋题名“甘露”。西南联大时期,有一位教授曾赠给闻一多“何妨一下楼主人”的斋号,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其实,闻一多先生的书斋叫“二月庐”。


青岛闻一多故居 图源:青岛市市南区文化和旅游局


有的文人对斋号比较专一,如历史学家陈垣。他先后七次搬迁,八易其地,但书斋均冠以“励耘”之名。因为他的父亲号励耘,所以陈垣深爱此二字。也有比较“多情”的,比如东坡先生,就曾拥有南轩、西斋、雪堂、思无邪斋等多个书斋名。


古人没办法把自己的斋号进行版权保护,重名的也不在少数。“万卷楼”这个名字就非常受欢迎,据记载,由宋迄清,称万卷楼者有13人。


河北保定万卷楼 图源:保定文化旅游


现在我们心里应该有个大概的斋号了。然而只有斋号还不够,还要有书斋联,起的也是个抒发心志的作用。


徐渭自题书斋联:“雨醒诗梦来蕉叶,风载书声出藕花。”一联之中,有雨声、风声、书声的音响,还有蕉叶、藕花的色彩,声色融为一体,情趣盎然。主人身在其中读书、写字,当真是惬意无比。  


明 徐渭 《水墨葡萄图》故宫博物院藏


左宗棠自题书斋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其心系家国之意可昭日月。


我们或许没有左公这样的胸怀,但像徐渭这样用一书斋联陶冶身心,也可谓妙哉。


04

精神世界:以芥子纳须弥


从前面的种种,可以看出文人对书斋的重视。不过,也有人认为书斋不重要,曾经的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王云五就表示过自己对书斋没有什么情趣,随时随地,有书便成书斋。


从单纯读书的角度来说,“有书便成书斋”应该是读书人秉持的态度。然而,与西方只具有藏书和读书功能的书房不同,我国的传统书斋是功能多样的文化综合体


南宋 赵伯骕 《风檐展卷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除了主人读书、创作,书斋往往还是收藏和鉴赏文物古玩的场所,还要进行诗词歌赋和书法绘画乃至篆刻的切磋和研讨


《兰亭集序》中说:“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这能够与知音畅谈的“一室”,我想必得是书斋才能增添意趣。


南宋 何荃 《草堂客话图》故宫博物院藏


《小窗幽记》中说:“吾斋之中,不尚虚礼,凡入此斋,均为知己。随分款留,忘形笑语,不言是非,不侈荣利,闲谈古今,静玩山水,清茶好酒,以适幽趣,臭味之交,如斯而已。”这样的襟怀,让人如何不艳羡?


书斋虽小,但是文人们在里面构建出一个无比广大的精神世界。明代书画家文徵明就是此中高手。他因经济条件所限,不能营构自己理想中的书斋,但他虚构出一些楼阁自得其乐,实乃妙人。


明 文徵明 设色青绿山水图扇面 图源:浙江省博物馆


有了这个精神世界,书斋才算真正建成。或许我们困于现实条件,不能拥有一个真正的书斋,但我们可以拥有一个心里的书斋。


现代总是提倡文人应走出书斋,投身实践,这自然是应有的治学方法。不过我想,古代文人所创造的广大精神世界,也是我们今人应当探索的。


🕳️

互动话题 

 

#你会为自己的书斋取什么名字# 

欢迎在留言中和我们分享~


参考资料:

[1] 文震亨《长物志》

[2] 计成《园冶》

[3] 李晓源《古代文人书斋空间环境设计研究》

[4] 冯家欢《宋代书斋文化与文学研究》

[5] 邓小南等《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

[6] 林语堂《一代大师林语堂作品全新修订版》

[7] 戴明华《中国人的茶事》

[8] 张岱《夜航船》

[9] 孔令伟《中国美术研究丛书·悦古---中国艺术史中的古器物及其图像表达》

[10] 洪晓明《江海帆已远》

[11] 谭汝为《人名春秋:姓名文化古今谈》

[12] 马银春《中华取名艺术大全》

[13] 汪曾祺《人间草木:汪曾祺散文精选集》

[14] 《〈纵横〉30年典藏》编辑委员会《〈纵横〉30年典藏》

[15] 林语堂《苏东坡传》

[16] 萧枫《楹联碑铭大展读》

[17] 梁羽生《名联观止》

[18] 郭太风《王云五评传》

[19] 陈继儒《小窗幽记全鉴》

[20] 于有东《文墨人生:文徵明的生活状态考察》




读书日,和艺旅一起读好书吧!

文旅爱好者必看!年度最强入门书单(内含福利)


想亲身体验下文人插花的意境吗?让我们做一回南宋的文人雅士,用一次理论课,一次导览,六节插花体验课程,以一场别致的“花事”,感悟风雅宋韵。


点击下面小程序购买👇

详情咨询客服小艺:19957822682



-END-


招聘、投稿、合作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刻获取

编辑整理|艺旅文化 栗子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 旅 百 科

(点击文字,查看全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晋南&晋东南晋中晋北内蒙古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台湾 |澳门
古建中国
中国早期木构建筑3讲古建入门指南 山西古建观看手册浙江古建筑观看手册古建基础构件正定隆兴寺佛光寺南禅寺中国古塔TOP13汉阙营造法式李诫 | 九龙壁 洛阳桥 | 八大辽构 | 汉魏洛阳城 | 福建石塔 | 八角古城 | 日本古建 | 中国古建不用钉子?谣言! | 廊桥 | 双塔 | 岭南园林 | 中国藏书楼
历史民俗
财神 | 年画 灶王爷 | 钱塘江观潮 | 泉州南音 | 中国古地名 | 昭武九姓 | 中国古道 | 中国兔 | 月老 | 中秋兔 | 年货 | 泉州年俗 | 中国放假 | 宋人食谱 | 灯笼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艺旅文化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