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文科生”干工科事,什么样的黑科技才配得上“桥中状元”?
洛阳桥之所以在泉州人甚至福建人心中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在于其切切实实造福了一方百姓。
有了洛阳桥,人们过洛阳江就没有了葬身鱼腹的忧患,这世上从此少了无数生离死别。
洛阳桥的建成,使泉州和福州之间的交通不需要再远绕崎岖的山岭,极大地扭转了福建的传统行旅、商贸交通路线,福建沿海的交通路线自此定型,此后九百年没有发生大的变动。
洛阳桥自此成为福建南北交通大动脉的枢纽,泉州与全国各地的联系都密切起来,泉州港的腹地范围大大扩大,进一步促进了其对外贸易的繁荣。
独特的地理位置还使洛阳桥拥有了十分重要的军事价值,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明嘉靖三十七年,倭寇进犯泉州,佥宪万民英将军在洛阳桥大败倭寇;郑成功曾断万安桥以抗清兵;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也曾断桥以抗日寇。
除了在经济、军事上的巨大贡献,洛阳桥还成为泉州人信仰的承载地。
泉州古称佛国,佛教本就兴盛,僧人在洛阳桥的建造和维护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洛阳桥上及周边建有不少佛教建筑,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佛教信仰传播地。
此外,洛阳桥附近还成为双忠信仰、通远王信仰、玄天上帝信仰等众多泉州民间信仰的庙宇聚集地。各种各样的信仰渗入到泉州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增进了泉州人和洛阳桥的情感联系。
除了前面提到的众多有关洛阳桥和蔡襄的传说故事,还产生了很多与洛阳桥有关的诗词、文赋、戏曲、歌谣,共同塑造了洛阳桥的文学形象。
“跨海飞梁叠石成,晓风十里渡瑶琼。雄如建业虎城峙,势若常山蛇陈横。脚底波涛时汹涌,里中烟景晓分明。往来利涉歌遗爱,谁复题桥继长卿。”洛阳桥的美丽图景被凝结在一篇篇杰出的文学作品中。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蔡襄亲自撰写的《万安桥记》,以区区153字记述了建桥的起止时间、意义、资金来源、主要参与者和郡民的欢乐场景,文辞洗练,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万安桥记》文才之绝、碑文书法艺术之绝、洛阳桥建造方法之绝,成为千百年来人皆所慕的蔡襄“三绝”。
在泉州人心中,经过近千年历史风霜的洛阳桥,不仅是一座石桥,还是一个寄托了情感、拥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符号。
泉州人本自河洛地区迁徙而来,挥之不去的故土情节使其不舍“洛阳”之名。当初蔡襄命名为“万安桥”,但当地人皆称之洛阳桥,一向敬重蔡襄的泉州人只在这一件事上“违拗”了他。
正如泉州人常说的“站如东西塔,躺似洛阳桥”,经历各种灾害仍屹立不倒的洛阳桥已成为泉州人风骨的象征。
一座洛阳桥,在千年的时光里,不只便利了交通,更无孔不入地深入到泉州人的日常生活中,山川因之增秀,江海因之生色,无怪乎王世贞称为“天下第一桥”。
“状元生”造的“天下第一桥”,“状元之桥”舍洛阳桥其谁?
文 旅 百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