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灶王爷:我监烟火、观善恶,你却只记得我是“浪荡子”?

艺旅文化 寒风 艺旅文化
2024-09-13


在中国人心中,吃是头等大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老百姓生活必需的开门七件事,件件皆与饮食相关。尤其是逢年过节,年夜饭、团圆宴……无论什么时候,都是“饮食为先”。


端午粽子、中秋月饼,还有过年饺子,都是源于食物的珍贵记忆

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能没有一个神仙来负责呢?于是,灶神信仰应邀而生

从古至今,在这片华夏大地上,几乎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灶神信仰。


在普遍的描述中,他镇守各家各户的厨房,也监督人间本年度的善恶功过,每逢岁末小年,便回天庭复命。


传说中,灶神向天庭禀报的内容,直接关系着该户人家来年的福祸吉凶。因此,每至小年,人们都要“祭灶”,要焚烧纸马,供清水糖食,希望祂可以“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图源:学习强国

灶神合乎逻辑地,成为民间信仰最普遍、且极受尊敬的神祇之一。

问灶:谁是灶神?


灶神,全称为“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俗称灶王爷、灶君、司命真君、九天东厨烟主、护宅天尊等。

图源:网络

关于灶神的崇拜应源于人类发现、利用火来驱兽、熟食。但到称为灶神时,应在家庭形成后,或已经筑灶煮食之时。

作为是中国传统民间信仰最普遍的神祇,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关于灶神的传说,甚至已经发展成国家级别的祭祀对象。

《礼记》中关于祭祀灶王的记载 图源:网络

比如,先秦时期的《礼记·祭法》就有规定,祭灶属于“七祀”之一。孔颖达曾对《礼记·礼器》注解道:“夏祀灶神,其礼尊……用特牲,迎尸以下略如祭宗庙之礼,是其事大也。”

翻译一下的话,就是说灶神在当时虽然属于家宅小神,但因掌管烹饪饮食之事,在民间地位颇高,祭灶的礼仪竟隆重到仿佛于祭祀宗庙。

平遥古城的灶王庙 图源:宁远人

到了战国时期,灶神的地位更是十分重要。

“卫灵公宠信奸佞痈疽、弥子瑕,复涂侦以‘梦见灶君’为辞进谏。”

——《战国策·卫策》


臣子向君王谏言,居然托以灶君之名。由此可见,当时不仅已有灶君信仰,且这个形象下至民间、上至朝堂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图源:中国美术报

尽管对灶神的崇敬属于民间共识,但灶神形象的原型是什么,却众说纷纭。


有的学者认为灶神应该是老年妇女的形象,即“灶王奶奶”;亦有神话标明灶神其实是男神,不过是“男生女相,状如美女”。也有的供奉的是东厨司命定福灶君,或一对老夫妇并坐,或是一男两女并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画像

图源:内丘文旅

由于可供参考的说法实在太多,大致可分以下几种“流派”:

神仙说


在第一类说法里,灶神是上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


如清代《事物原会》称,黄帝做灶,死后为灶神;《淮南子·氾论篇》则说,炎帝以火德管理天下,死后以灶神身份享受祭祀;《吕氏春秋·孟秋》又说,祝融是颛顼氏的后裔,为高辛氏火正,死后为火官之神。

洛阳金谷园新莽墓后室壁画祝融像(王绣摹本)

这些说法彼此迥异,但有一个共通处:那便是“灶”与“火”密不可分的联结。火,带来了热量与熟食,是任何人维持生存的保障;灶台则是人类控制火焰、烹饪熟食的核心场所。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种敬畏感的迁移很有说服力。


人仙说


第二类说法称,灶神乃是由人变的神。


《酉阳杂俎·诺皋记》记叙道,灶神姓张名单,貌如美女。他原有个很贤惠的妻子,但他外出谋生、赶考之时,却见异思迁,停妻再娶。

图源:搜搜百科

后来,他家道中落,乞讨度日。偶遇原配妻子,得到她的施舍。张郎羞愧难当,自惭形秽,一头撞入灶门而死。后人感念他尚有羞耻之心,于是就让他看守灶门,后来就演化为高深莫测的灶神老爷。

此外,还有另一种民间说法,称灶神原是一位馋嘴贪官,因每日搜刮美食、欺压百姓,最终被一位仙女捆到灶台上,变成了灶王。从此,他只能眼巴巴看着别人享用美食,自己却再无口福。



这些广泛流传于民间的灶神寓言,显然是众人智慧的结晶。故事的内核将敬畏感剥离出来,取而代之的是趣味性,传达出百姓对负心汉、贪官等负面形象的情感批判。


动物说


第三类说法称,灶神乃是由穷蝉(髻)演变而来。


穷蝉并非我们今天所说的蝉或知了,而是经常出现在灶台上,长得像蝉的蟑螂。如《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批注道:“髻,灶神,著赤衣,状如美女。”


元代壁画中的土灶台 图源:国博君

髻就是穷蝉,又叫灶马,在四川被叫作“偷油婆”;当然,今天更普遍的叫法是蟑螂。古人朴素地认为这种红壳小虫与灶为伴,便顺其自然奉为灶神。由此还演变出灶神实际为红衣美女的各种传说。

民间关于灶神来历的传说,除了上述几大流派,还存在有各种鬼神或精怪版本,像我们常说的种火老母“灶神奶奶”、主司厨房烹调事务的女神先炊、火精宋无忌等等,于此不做赘述。


图源:刘少牛《试论灶王图像的内涵——以潍县年画中的灶王图像为例》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历史发展与演变,各个流派互相影响、交融,终于形成了民间普遍崇拜、名气最大的灶神,就叫做张蝉(或张单


唐段成式著《酉阳杂俎》称:“灶神名蝉,字子郭,衣黄衣。”在这个说法里,张蝉虽是男儿,却貌如美女,身披黄衣,头发散乱。当他从灶台里出来时,人们呼唤他的名讳便可免除灾祸,若不知道他的名讳,则有性命之虞。

《敬灶全书》书影  图源:孔夫子旧书网

一直到清代的《敬灶全书》,仍基本沿用这种说法,称“灶君姓张,名单,字子郭,当属男神”。灶神张蝉说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敬灶:从饮食到善恶


历代书籍对灶神是谁说法不一,但无论是炎帝、黄帝,还是穷蝉、张蝉,在民间传说里,灶神就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考察民情的司命之神。

分明是掌管火灶的神仙,怎么就变成监督人间善恶的神仙了呢?


事实上,在先秦时期,灶神只是主管人间的饮食烹制。大约在东晋前,才兼负起监察人间善恶的职务。

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称:“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三日也”。根据这个说法,若凡人作恶,被灶神禀报给上天,轻微的情况将折寿三日,严重的罪愆则可能导致折寿三百日。


从今天的视角来看,这类说法诞生与推广,很可能是出于维护治安稳定的目的——举头三尺有神灵,每个人都要发自内心守秩与向善。

自此以后,在民间本已敬奉的灶神形象之上,更刷上了一层令人敬畏的权责色彩。


不过,与严肃板正的官方论调不同,关于灶神监督善恶职能的来历,民间流传着一个非常有趣的版本:


据传,古代有一户张姓人家,主事的哥哥作为泥水匠,垒灶手艺极其高明,被邻里尊称为“张灶王”。他还有一个做画师的弟弟,平生只顾埋头创作,从来不问家事。


这位张灶王乃是古道热肠之人,无论到谁家垒灶,只要遇上了纠纷,就一定会挺身而出,主持公道。久而久之,街坊邻居都十分敬重他。张灶王一直活到了七十岁,在腊月二十三日寿终正寝。他去世后,家中骤然失却长者,各房都吵着闹着要分家,里里外外顿时乱了套。


图源:国家图书馆藏

这时候弟弟张画师虽然也已年过花甲,但毕生只习书画,并不擅长调理家事,被吵得头晕脑胀、苦不堪言。终于在某日,他心生一计,开始暗中筹谋。


等到了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深夜,张画师呼叫着把全家人唤醒,声称梦见大哥显灵。接着,他将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挂着一幅画。众人就着烛光细细瞧去,画中正是张灶王和他已故妻子的容貌。


图源:北师大民俗学

一家人都惊呆了。张画师趁机说道:“大哥和大嫂已被玉帝封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得知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十分气恼,正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将下界来惩罚你们!”


众人闻言惊恐不已,纳头便拜,又取来张灶王爱吃的甜食供奉在灶上,祈求灶王爷恕罪。从此,张家的风波平息了,张灶王显灵的传说却一传十,十传百,惹得街坊四邻纷纷跑来打听虚实。

张画师无奈,只好假戏真做,画出一幅又一幅的灶王像赠与邻舍。当家家户户都贴上灶王像,也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日给灶王爷上供,祈求来年合家平安的习俗。


这个故事当然同样是后人智慧的结晶,但它远比自上而下的官方版本更丰满、更接地气、更有人情味,也更易于传播。


这是灶神形象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一次转变

在这之前,无论是“灶神穷蝉说”亦或“赤衣美女说”,皆是是所见即所得的朴素联想。在封建社会制度萌芽时期,先民尚不具备完整的科学知识系统,对主宰食物烹制、脾气喜怒无常的灶神,抱着一颗战战兢兢的敬惧之心。


而当人们尝试将“灶神”与“火神”形象重叠在一起时,这种信仰便发生了第一次抽象进化——人们向强大的火神祈祷,希冀自身能掌握烹饪的能力,意味着关乎生存的能力与野心都上了一级台阶。

火与烹饪

在这个阶段,人们对灶神的情感核心,变成对其能力的敬羡。


直到灶神掌握了监督善恶功过的职能,这一不再出于人们自发的、具体或抽象的联想的转变,意义明确地赋予了他新的权责——“司察小过,做遣告尔”,以神灵之力监督凡人莫敢作恶。


从此以后,人们对待灶神的核心情感,便成了虔诚的敬畏,并一直延续至今日。


这种敬畏从结果来看利大于弊:个人层面,它提醒我们心存善念,勿做恶行;家庭层面,它敦促着兄友弟恭,妯娌和睦。当万千个小家都践行此道,便有利于维护治安稳定,保障社会和谐。

因此,从宏观角度看待,灶神可谓儒家“神道设教”最典型也最成功的神祇,深远地影响了国人善良笃厚的性格。

祭灶:因地制宜,丰俭由人


随着灶神的信仰越传越广,祭灶的习俗也逐渐流传开来。

清 周鲲《绘高宗御题范成大祭灶词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一般祭灶都是在年末,但日期上有着很多说法。直到唐宋之后,才有了“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论调——即官府祭灶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腊月二十四日,水上船家则在腊月二十五。

尽管说法如此,民间仍广泛选在二十三日祭灶,暗含吉祥高升之意。


糖瓜

祭灶的仪式俗称为送神或送灶,核心含义是恭送灶王上天复命。祭灶贡品主要有三牲(鸡、猪、鱼)和饴糖。

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饴糖和糖瓜的本质都是麦芽糖,可用以粘住灶神之口,使其上天以后无法讲述本家的坏话。除此之外,供品还可有清茶、水果、金纸、甜汤圆、神马等。因地而异,丰俭由人。


仪式开始时,由于灶王像经受了一整年的烟熏火燎,面目早已黢黑。此时应将旧画像揭下,用稻草扎一匹草马,再取一块粘稠的糖瓜粘在灶神嘴上,最后放入火中一齐焚烧。这个过程叫做辞灶。


图源:学习强国

辞灶后数日,还有迎回灶神的环节。

如鲁迅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描述的习俗——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联系。因为在一周后即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爷便会带着一家人应得的吉凶祸福回到人间。在降临人间的各路诸神里,灶王爷是负责引路的。其他诸神过完年便回天上去了,唯有灶王爷长久地留在人间厨房之中。按照习俗,接神时只要在除夕日换上新的灶灯,并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成仪式,比辞灶要简单许多。


旧时,无论大江南北,祭灶都是岁末的大事。

北方地区以北京为例。花市大街上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灶君庙,兴建于明朝,重修于康熙年间。庙里修建了三层大殿,正殿供奉着灶王爷和灶王奶奶。因传说灶君的生日是八月初三,因此每逢农历八月初一到初三,此地都会举办庙会。


花市大街庙会老照片

祭灶时,庙里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十分热闹。那时的灶君庙门前有一雄一雌两只铁狮子,威风凛凛,顾盼生威。为此老北京人儿专程编了句歇后语:“灶君庙的狮子——铁对儿!”


南方地区以福州为例。在福州人的传统里,祭灶要分为两次。腊月廿三日祭荤灶,大家需要拿出好酒好菜,慰劳辛苦了一年的灶神。到了二十四日,送灶神上天前,却只以水果、蔬菜等素食供奉灶神,俗称祭素灶,以免灶神醉醺醺的一身酒气,惹得玉皇大帝不高兴。


图源:福州微生活

在福州,还有卖“灶君花”和花脸壳的习俗。所谓灶君花,便是红彤彤的木刻印制灶王爷画像。花脸壳则是给儿童戴在脸上的面具。据传,只要戴上花脸壳,瘟神便看不清孩子的面目,以此可保佑健康平安成长。

图源:福州微生活

终归一场人间烟火


从瓦釜青铜,到火药枪炮,再到信息时代。


兴起于先秦的灶神信仰历久弥新,最终成为了跨越两千余年的文明图腾之一,直到今日,仍深深烙印在华夏民族的潜意识当中。

图源:刘少牛《试论灶王图像的内涵——以潍县年画中的灶王图像为例》

灶神的崇高地位两千余年不移,仅仅是缘于它自上而下、裨益于社会的功能性吗?非也。


更重要的,还是灶神与人间烟火的深度结合


回顾“灶神贪官论”、“灶神浪子论”,它们传达的是对人间负面形象的批判;另有关于腊月二十三日扫尘的习俗传说,讲述灶神与邪恶三尸神对抗的故事,则表达了对灶神形象的正面崇拜。


民众在“春姑娘”的带领下祭拜灶神,当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三,中国传统“小年”。 图源:中新社 王中举 摄

我们会发现,无论官方定调多么正统和简约,民间永远会创造出更加丰满的故事版本,并在其中加入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


更不用说,在祭灶时往灶神嘴边粘上糖瓜的风俗——神灵是可以沟通的,神灵是热爱人类的,神灵是站在人民这一边的。于是我们知道,在中国,传统神怪观念的核心,那就是与人心所向紧密契合的神祇,最值得被长久地尊重。

吃灶糖的灶王爷 

今天,我们能够发自心底地感受到,灶神形象虽然威严而强大,但更像是一位刀子嘴豆腐心的“大家长”。

他在平日里冷酷严格、一丝不苟,时刻提醒我们守序向善,但到了年关,便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抽象角色,而是与我们共庆佳节、血脉相通的亲密家人。



参考文献

1.《信仰与习俗:社会文化史视野下的唐代道教》王永平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中国传统岁时节俗》江玉祥 四川人民出版社

3.《中国民间造神:内丘神码与民间信仰实践》耿涵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中国民俗概论》高丙中 北京大学出版社

5.《灶神、门神、财神》周丽霞 吉林文史出版社



-END-
招聘、投稿、合作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刻获取编辑|艺旅文化 寒烟图片感谢 | 摄图网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 旅 百 科

(点击文字,查看全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晋南&晋东南晋中晋北内蒙古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台湾 |澳门
文旅口袋书 
文旅地图 中国汉阙地图中国汉画像石地图中国关帝庙地图中国城隍庙地图中国申遗明清城墙地图中国藻井地图|中国帝陵地图中国道教石窟造像地图中国简牍地图 | 中国盘龙柱地图 |中国文庙地图中国钟鼓楼
古建 中国早期木构建筑3讲古建入门指南 山西古建观看手册丨浙江古建筑观看手册丨古建基础构件正定隆兴寺佛光寺南禅寺中国古塔TOP13汉阙营造法式李诫
石窟 中国石窟艺术10讲石窟入门宝典石窟入门宝典2.0中国石窟甘肃石窟杭州石窟|天龙山石窟克孜尔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
彩塑 7节课读懂中国彩塑造像艺术丨莫高窟285窟敦煌彩塑麦积山彩塑山西彩塑 
壁画 敦煌壁画北朝壁画辽墓壁画十大必看壁画
考古 12位考古学家说中国考古专业报考指南考古学专业就业博物馆学专业就业|考古与盗墓|文物修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金石学
话题 历代佛首识别指南常见佛教故事画识别指南丨寺庙参观指南中国最美水月观音阿富汗古典文明云梦长文木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艺旅文化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