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郭帆的30问:关于《流浪地球3》和中国科幻电影的未来
《流浪地球2》上映7天,目前累计票房超过23亿元。
继《流浪地球》大获成功后,郭帆四年磨一剑的续作,可谓不负期待,不辱使命。从成片的质量来看,第二部三条故事线交织叙事,比前作的设定更宏大和复杂,还给第三部埋下许多伏笔,“流浪地球宇宙”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从科幻电影的类型要求来看,成片的视效画面更完善、想象力更丰富,让中国科幻电影又上了一个台阶。
在谈到郭帆和《流浪地球》系列时,我们常常谈的是这个系列的未来,以及其在中国科幻电影发展进程中的使命与地位。
1月27日,《流浪地球》路演行至郑州站,在跑厅间隙,娱理工作室与郭帆导演对话,就映后大家关注的《流浪地球3》等热门话题,与他探讨了30个问题。
《流浪地球2》片场,导演郭帆和主演李雪健
拍摄《流浪地球》时,郭帆还没有做第二部的计划,当作品大获好评后,郭帆想了大约一年时间才下定决心开启续作。
但在《流浪地球2》中,我们能看到很多为第三部埋下的伏笔。
比如有一些情节上的未解之谜——最后彩蛋中敲门的人是谁?谁在默默帮助人类?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为何是MOSS口中的“变数”?
再比如主要角色有一种暧昧性——宁理饰演的马兆,表面上不赞成数字生命,留下的最后一句话也是“没有人的文明是毫无意义的”,但是在写遗言的时候,他画了一个莫比乌斯环,寓意着无限,在很多场景中,马兆还会两只手分别握成圈,共同组成一个无限符号的形状。
影片中甚至有光头刘德华和老去版李雪健一闪而过的未来镜头,郭帆告诉娱理工作室,这是为第三部预埋的,他也和两位演员预约过,如果有第三部,希望他们继续出演。
《流浪地球2》中埋下的伏笔被观众解读出了无数版本,那么先来听郭帆聊聊他脑海中的《流浪地球3》。
Q1:构思《流浪地球2》剧本的时候,是连带着第三部一起构思的吗?
郭帆:没有,其实这部整体的开始跟第一集很像,第一集我们有一股劲儿应该保持下来,就是无知者无畏的一个劲儿,就是我们做剧本就给自己做绝,所以第二集写的也挺绝的,不给自己留后路,我觉得这样才有可能逼着大家激发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Q2:《流浪地球2》留了挺多扣儿的,对第三部有怎样的计划?
郭帆:在做第二集的过程中,就一直在想一个大的框架,其实不仅仅是说简单延续到第三部的问题,而是我们在构思一个整体的框架,把整个世界观能够再扩展开,让它变得更生动。
因为科幻电影很重要的一个点是如何把世界观和生态建立起来,但是第一集我们建立的整个世界观是相对简单的粗糙的,所以第二集也是想尽办法,包括请中科院的二十几位科学家帮我们共同去构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真实。只有世界拓展得足够丰富和生动,我们才有可能去发挥,才可能设计更多有意思的角色,所以基本上是按照这个逻辑去工作。
有一些伏笔不一定完全是服务于第三集,而是不断去拓展世界观的方式,因为未来也有可能会有剧、会有短片集,这些当然我们确实也没开始弄,现在考虑更多的是把这个世界给建立起来。
Q3:这次是用了大事件倒计时的方式叙事,而非给观众制造悬念,最后我们又听到MOSS说对“已经”有不同的定义,所以这种倒计时的方式是不是有什么深意?
郭帆:这其实是条暗线,就是MOSS成长的过程,从一个小摄像头逐渐成为一个强人工智能的过程,所以这相当于MOSS的视角,因为MOSS对整个时间的理解跟我们是不一样的。
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是基于人类的五感,我们感知到时间的流动性,但是对于一个强人工智能来讲,感知世界的方式完全不同,借用爱因斯坦的那句话,时间是一个假象,在MOSS看来时间就是假象。
Q4:MOSS最后说图恒宇是个变数,如何解读?
郭帆:这个确实是为了第三集埋了一个伏笔,不能解释,一解释就提前剧透、破梗了。
Q5:MOSS有一张海报,C盘里面有刘培强,所以MOSS是不是备份了刘培强?
郭帆:这个也不能讲哈哈。
Q6:很多人猜测彩蛋里最后敲门的是马兆,这个能讲吗?
郭帆:观众以为是谁都行,这也是电影的魅力之处,一个真正完整的作品必须要有观众去拼合在一起。如果一部电影拍完没有人看,它其实是不完整的,一定要有观众进来,我们共同去讨论去构建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电影在观众的注视下才是真正完成了。所以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这个特别好,我这其实也没有什么绝对答案。可能到了第三部,咱们拉一个投票,如果马兆的票数特别高,那就是马兆。
Q7:相当于目前第三部有一个框架,但具体的情节还在构建中?
郭帆:其实有一些细节了,大框架也有了,只是真正把它落实到最后能够去拍摄的剧本,还需要一段时间,这需要一个过程。
Q8:当时想过二、三部套拍吗?《指环王》这样的视效大片就用了这种高性价比的方式。
郭帆:没经验,当时没动这脑子。
Q9:您透露过,《流浪地球2》目前已经剪掉了80分钟,原先也考虑过分成上下两部,对于目前的时长您是如何考虑的?
郭帆:粗剪完一度有4个半小时,我觉得确实很长,剪开之后你会看到一个两个小时左右的版本,就是分上下部,但这样同时出现一个问题,就是会变得单薄一些,角色和剧情都会单薄,我是怕辜负观众的期待,希望能够给更多。当然也有可能给猛了,我不知道,反正想想还是拼成一集,咬咬牙剪掉一些。
Q10:未来有可能看到完整的导演剪辑版吗?
郭帆:这个得先不赔钱,80分钟也得做特效,没钱没做哈哈。
Q11:我们知道创作者一定会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观众的所思所想也都在变化。在这四年的创作过程里,外部大环境对您的创作有怎样的影响?
郭帆:这过程中你会觉得希望真的是我们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我们能够往前走,就是因为大家有一个相信的力量。其实这部影片讲的核心就是团结,甭管这件事过程有多难,只要大家能够拧成一股绳,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我们能不断去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是因为整个剧组是团结一心的。
Q12:很多网友在讨论《流浪地球》系列不太启用流量演员,这个是刻意为之的吗?
郭帆:没有,我也不知道怎么去定义这个东西,京哥、华哥、李老师这三个角色,其实在写剧本时几乎就是照着这三个人去写的。
Q13:沙溢老师自带喜感,您会考虑为了春节档加入喜剧元素吗?
郭帆:我找溢哥来不是为了喜剧,他其实演的是个悲剧,我是特别希望能够看到演员身上的不同,一个演员如果一直都是给人喜剧的感受的话,我就想看看,如果他真的去承载很重的情感、去承载呈现一场悲剧的时候,大家是什么反应?我特希望能够看到演员身上特别不同的这种可能性。
《流浪地球》片场,沙溢
Q14:网友们有把李雪健老师中山装的造型跟大家敬爱的历史人物对比,当时创作这个角色的时候是不是也有所参照?
郭帆:可能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最开始是没有刻意去这么设想,但是拍的过程中就找到一种感觉,感觉还挺像的。而且李雪健老师在整个过程中,把驻联合国历任代表的这些纪录片影像资料都看过一遍,他在历任外交家身上,不断去找寻他们的言谈举止的状态、表情,他一直在揣摩这些东西,最后混合而成他的表演。所以他演的可能不是单像某一个人,他应该是一个整体。
在《流浪地球》宣传期,郭帆就一直强调他追求的不仅仅是一部作品的成功,更是要为中国科幻电影探索出一套工业体系。
制作第一部时,剧组出版了一本幕后手记,详细记录了各个工种的科幻片探索过程。筹备《流浪地球2》期间,这个造福行业、造福后来者的工作更进了一步——
面对观众,剧组在《流浪地球》上映半年后,做了一次很大规模的市场调查,在春节档的观影热情褪去以后,请观众重新观影,从影片本体的角度来给电影挑刺,请观众说出对中国科幻电影的期待;
面对行业,剧组和北京电影学院联合成立了电影工业化实验室,请了电影学院20多位学生,分布在《流浪地球2》的各个部门做实习生,专门帮各个工种记录错误,最后记录了差不多十本书厚度的错处。
郭帆希望在不断的反思和积累中,建立起更完善的中国科幻电影工业体系,每拍一部就总结一次经验教训,相信终有一天会把一套完善的流程推出来,而这套流程一旦推出来之后,就可以成为教材,让未来想拍科幻的人少走弯路。
Q15:从《流浪地球》中总结的经验,如何用在《流浪地球2》中?
郭帆:那次面对观众的市场调查后,我们发现观众对视效的真实程度有要求,因为第一集确实有很多视效是用相对静态的镜头去完成的,观众希望看到更多动态的三维的镜头,当然这也意味着成本会变得更高。
另外关于角色的深度和角色的复杂程度,以及桥段的吸引力,我们也在这上面不断下功夫。还有一个是对整个立意的深度和方向、科幻的质感这些方面也有需求,所以我们也奔着这个去努力。基本上观众当时的调研报告结果,翻译成大纲就是今天的《流浪地球2》。
我们做完第一部的时候,觉得总结可能就会有一个结果,其实差得太远了。真正干第二部的时候才发现又回到重新开始的一个状态。当我们的场景、剧情难度、工作人员规模上去之后,以往的这些工业流程都匹配不上了。
这也是为什么现场我们要请电影学院的学生帮我们记录错误,记了很多,这些错误前一段时间整理完之后,就变成两页纸,我觉得挺珍贵的,就是把我们所有的错,按照犯错的几率、犯错的次数去排序,然后看怎么在今后避免这些错误,然后形成一套流程。
Q16:从这两页纸的精华里,你们总结出最大的弯路是什么?比如哪个部门犯的错误最多?
郭帆:这个跟我们想的完全是反着的。分完部门之后,你会发现视效的工业化程度和其他部门是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的,整个视效部门的工业化程度非常之高,特别是以MORE VFX为代表,基本上就接近好莱坞的一线水准了。
举个例子,我们去判断一个视效镜头的好坏,绝不能拿一个单一视效镜头去看的。如果你拿出一个镜头,是一个人花了很长时间,做得非常精美,完全超越好莱坞的级别,但其实不能做数,因为我们需要在限定时间之内能够批量生产。如果类似质量的镜头能够生产1000个、2000个,这才证明我们有这个实力。所以成规模化的批量生产的能力是要靠流程去保障的,这个才是验证一家特效公司是不是有足够的实力变成世界一流的标准。
其次就是摄影组,工业化程度会更高,因为用的一些设备是跟全球同步的。
那么越往管理层的方向就会越弱一些,特别是导演组、制片组的工业化程度会弱很多,会最多犯错。比如说吃饭是一个大问题,一个只有100人的剧组和2000多人的剧组,吃饭是完全不同的。中午我们放饭了,然后下午到喊开机的时候,还有一帮人在排队没有吃上饭,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背后的管理体系的问题,我们的食堂、取餐口,应该怎么去设置,才能保证足够的数量和温度,这些都是管理问题,就像现代企业一样,我们需要有制度保障。
所以工业化不仅仅是我们直观上感受到的那种大机器或者是高精尖的设备,其实工业化有很大一部分是理念,是我们的流程,是我们的管理方式,是我们的人员配置。这方面由于缺少标准,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去建立去磨合,而且要不断向一些企业去学习管理制度。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好预案,就是说我们在非常规情况下,一旦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去解决?如果没有预案经验的话,可能就是心急火燎一帮人上去灭火去了,这种情况不应该成为常态。
Q17:所以一个很重要的经验是,要建立好预案体系,这次有搭建起来吗?
郭帆:没有,就是拍完这集之后,深刻地意识到一定要有预警机制。预警机制在哪、应该怎么搭建,是我们在工业化进程中一个不小的挑战。我印象中,我们百分之七八十的场景都挺手忙脚乱的。
Q18:手忙脚乱的问题出在哪?
郭帆:人多。我们如果是一个10个人的公司,那特别简单,有啥事咱哥几个坐那一聊,这事就解决了。如果50人的公司其实就需要企业制度了,到万人级的公司就非常需要企业文化了。
所以这也是个管理学的逻辑,怎么去管理这些人?从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到所有的保险、合同,全部都要纳入其中,你得需要流程和制度,不然会乱。
Q19:在您心中《流浪地球》剧组的企业文化是什么?
郭帆:其实跟第一集的时候非常像,依然是扛着往前走的。电影里面有一句话,后来我们也在讲,一问有什么事,就是“我在,我一直都在”。这句话其实很有信念感,也是非常原始和朴素的,就是大家拧成一股绳、团结地去支撑这件事情。
Q20:三年前您提到过我们跟好莱坞之间的差距,制作层面是差25到30年,视效好点也差10到15年,现在您觉得这个差距是怎样的?
郭帆:那个是《阿凡达:水之道》还没有出现的时候说的,《阿凡达:水之道》出现后差距又给拉开了,确实差距挺大的。如果在制作端,我觉得差距可能比我第一部预估的还要大一些。
Q21:每次您看见这种好莱坞的新的视效大片出来,内心是不是都会有紧迫感?
郭帆:就是咯噔一下,但是也会有动力,好,那我们再往前试,再继续往前追赶。
Q22:《流浪地球2》中也呈现了很多制作类的技术,道具也做到了产品级别,那在这方面中国科幻是先进的吗?
郭帆:这个确实是一个弯道超车的点,就是在美术的道具的层面上。因为我们之前做道具的逻辑是相对传统的,比如会用雕刻和拼装,更像是装修的逻辑。
但这次整体是产品和模块化的方式,应用了大量的3D打印、数字车床,所以拍摄现场其实有一个车间,生产车间的那套流程特别像生产一台电脑或者是一台手机的流程,这样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这个其实来源于这些年咱们国家本身的生产能力的提高,有大量的新技术可以使用,我们只不过把这些技术运用到做电影上了。这个技术进步不是说电影工业技术进步了多少,我们只做重点创新,结合了一下。
Q23:您曾经说《流浪地球》成功之后,有一段时间您的内心是有膨胀的感觉的,那么到现在《流浪地球2》是怎样一个心态?
郭帆:我觉得那种膨胀不是外化的,不是说我有多么张牙舞爪,这种膨胀可能是内心对某种目标的那种强迫症式的执着感。举个例子,我们追求细节,追求到极致的状态,其实也不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要平衡心态,就是要一步一步,不能一口吃成胖子。也就是平衡我们的执念和我们的实际能力的关系,这样才能心平气和地往前赶路。
Q24:现在大家对《流浪地球》系列的评价很高,也有很多人说您是中国科幻电影教父,面对这些说法,会觉得是一个巨大的担子吗?
郭帆:确实会很有幸福感,同时也会有很大压力,我觉得是大家抬爱。其实很多事还没做到,而且这些抬爱也不能只放我一个人身上,这电影也不是我一个人拍的,台前幕后有那么多人,这是大家共同去完成的,我一人干不了这个事。
Q25:哪些电影和作家对您的科幻世界观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郭帆:克拉克(注:亚瑟·查尔斯·克拉克,英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注:艾萨克·阿西莫夫,美国科幻小说家)、刘慈欣,我是看着他们的作品长大的,所以影响很大。包括好多电影,比如卡梅隆、诺兰导演的科幻片其实都对我有很多影响。
《流浪地球》片场,导演郭帆和主演刘德华
Q26:最近有个热搜#郭帆你怎么睡得着#,大家都在喊您赶紧拍三,看到后什么感觉?
郭帆:我睡不着,我今天早上7点半才睡,是肯定睡不着的。当然我觉得很欣慰,这么多观众喜爱科幻,喜欢这个题材,我很幸福,然后当然有压力了,没有压力怎么会早晨7点多还没睡,10点又爬起来这么一个状态,而且这些状态都已经持续了很久。
Q27:有没有看到很多网友在调侃,要把郭帆备份成N份,分别去拍各种不同的科幻片?
郭帆:我还得加班!那就算了哈哈!
Q28:如果真的有数字生命,您自己会怎么用?
郭帆:只有一个标准,就是不要加班,如果加班我就算了,我就不备份。你说你都挂了,你都备份了,你还加班,这苦不苦?
Q29:在您的规划中,未来是继续开发“流浪地球34567”,还是会在某一个阶段就去开启另外一条路?
郭帆:我没想好,我只是想继续去做科幻,因为我们在做科幻的整个过程中会发现最难的还是工业流程的建立和完善,可能拍两部是远远达不到那个级别的。
做科幻的意义是什么?跑路演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些小朋友提问,我特别喜欢听孩子们的提问,了解孩子们脑海中的想象。最记忆深刻的是在航天城的一次点映,也是航天子弟,他说看完这个影片特别想在未来从事航天事业,我觉得如果有一天他真的成为一个航天人,变成一个航天员或者是航天工作者,那么我们这部影片就特别值。
Q30:今年春节档竞争很激烈,想对喜欢《流浪地球2》的观众说点什么?
郭帆:我觉得春节档每一部影片的创作者都是值得尊重的,因为每一部影片都非常不容易。我们得尊重所有的创作者、所有的作品,希望观众选择自己喜欢的看就好了。
点击标题 可阅读更多娱理精彩内容↓
贾樟柯谈中国电影 一位爱豆经纪人的忠告 被困上海61天的剧组复工了 王一淳实名举报欢喜传媒 疫情下的上海综艺人 影院人跪求上片有用吗 线下演出市场现状 短视频电影欺骗式营销 邓伦偷逃税事件观察 棉花娃娃撑起10亿产业 侏罗纪世界3 地球最后的导演 人生大事 新蝙蝠侠 长津湖之水门桥 奇迹·笨小孩 爱情神话 幸福到万家 警察荣誉 欢迎光临 风起陇西 亲爱的小孩 人世间 五十公里桃花坞2 开始推理吧 春日迟迟再出发 声生不息 严敏谈新游记 张艺谋 陈凯歌 肖战 华晨宇 雷佳音 陈坤 白敬亭 杨紫 INTO1万里幕后 易烊千玺百亿票房演员 2022偶像市场观察 分账剧行业观察 谷爱凌能带热体育经纪吗 明星观察员是鸡肋角色吗 庞宽直播14天 在日本当日剧导演 戏剧人谈上海剧圈停摆60天 珈乐休眠观察 国产剧海外发行观察 2022站姐生存图鉴 王心凌现象 戛纳电影节 2022上半年恋综行业观察 武侠片断代了吗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