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韩国电影大获全胜的一夜,我们距离下一座金棕榈还有多远?

何小沁 娱理 2022-06-08

左:最佳短片金棕榈《海边升起一座悬崖》导演陈剑莹
右:最佳导演朴赞郁,作品《分手的决心》

人头攒动的红毯周围,一眼望不到边的观众队伍,西装革履举着“求票”牌子的影迷阵列,热闹如音乐节的海滩露天放映,助阵阿汤哥《壮志凌云2》首映的空军飞行表演……一切的一切都在说明,那个熟悉热闹的戛纳电影节又回来了。

过去两年因为疫情缘故,戛纳电影节线下停办了一届,然后又延迟了一届。今年电影节各项秩序恢复如初,没有疫苗或核酸的硬性要求,来自世界各国的记者、影评人、影迷、游客已经很少有人戴口罩。

北京时间5月29日凌晨,第75届戛纳电影节正式落下帷幕。电影节常客朴赞郁导演和他最常合作的男演员宋康昊凭借不同的电影,各自拿到了属于自己职业领域的最高奖项,这是继三年前《寄生虫》摘得金棕榈之后,韩国电影再次成为世界影坛焦点。


左一朴赞郁,右二宋康昊,在本届戛纳电影节领奖台上

今年的戛纳电影节是大师云集的一届,演员汤唯成为全部长片单元中仅有的一位中国代表,可惜与影后桂冠擦身而过。除了今年柏林的《隐入尘烟》外,三年内再无其他国产片入围三大节主竞赛,在电影的世界舞台上,中国的电影作品、电影产业、中文媒体似乎都越来越“身不在场”。

一个意外之喜是,今年有三部来自中国的短片作品都在戛纳获了奖,三位导演均为95后,似乎又让人看到一线蓬勃生机和未来希望。《霸王别姬》获奖至今马上30年了,我们距离下一座金棕榈还有多远?


汤唯身上的“扬眉吐气”爽剧叙事

5月28日夜里,很多影迷熬夜守在线上,甚至还有花式“占卜做法”的,为了给汤唯“奶一个影后”。

过去这几天,远在戛纳的汤唯收获了来自国内空前的关注度和讨论度,连过去的作品、采访视频等也一并被网友“考古”。

为汤唯带来戛纳电影节入场券的,是韩国导演朴赞郁的新片《分手的决心》。这是一个侦探+蛇蝎美人的经典黑色电影范式故事,汤唯饰演谋杀案死者的妻子,在片中呈现出非常多面的形象和气质。电影官方海报上汤唯的面孔占据着最大篇幅,而这张海报又随着发行商CJ的强劲攻势,出现在戛纳的各个角落、电影节开幕后最早两天的场刊封面上。
 

左:本届戛纳电影节第一期《银幕》场刊封面
右:第四次入围戛纳电影节的汤唯,与戛纳的《分手的决心》楼体海报合影

《分手的决心》媒体场和首映场早早爆满,一路夺奖呼声也很高,在影响力最大的《银幕》场刊评分中拿下3.2的主竞赛单元最高分,汤唯的表现也受到不少外媒记者盛赞。尽管最终的颁奖结果取决于评审团的小团体口味、而非舆论声势,但《分手的决心》和汤唯已然成功了,影片海外版权销售创新高,超过了CJ将《寄生虫》版权卖到192个国家或地区的纪录。

相关韩媒报道,截图自微博@画外音voice_over_

我们从网友对汤唯此次征战戛纳电影节的讨论声中,听出了一种触底反弹、扬眉吐气的爽剧叙事。

粉丝为汤唯的逆袭感到高兴。众所周知汤唯的演员道路走得并不顺,一部《色·戒》让她蜚声国际却又陷入事业冰封期;近年的影视作品《吹哨人》和《大明风华》都评价不高。而《分手的决心》是她离电影艺术最高殿堂最近的一次,距离戛纳影后仅有一步之遥。
 

颁奖前《好莱坞报道》发文预测汤唯影后

而一些局外人对汤唯戛纳行的关注,还暗含了“内娱无聊”时代的一份微妙酸涩心情。

朴赞郁导演在接受《Deadline》采访时回应为什么一定要跟汤唯合作,提到了两部电影,《色·戒》和《晚秋》,说韩国观众对汤唯太熟悉了。

截图自微博@陀螺的ToroScope
 
笔者2014年曾在釜山街头随机访问路人,20多位性别、年龄各异的韩国当地受访者里,约八成人都能准确指认汤唯的照片,并讲述她的人生经历和作品;提及汤唯老公金泰勇,大部分受访者反倒直言他没什么名气,配不上汤唯。
 

2014年新浪娱乐报道

内娱走不顺的汤唯,意外闯出了一条“墙内开花墙外香”的路,借由韩国电影打入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成为本届戛纳唯一带着作品来的中国明星。

或许汤唯的演技并不能受到所有观众的认可,但汤唯无疑是一位有着极强的国际素养和适应能力的艺人,跨国婚姻并不是她能开拓海外市场的主要理由。在今年的戛纳,汤唯落落大方接受外媒采访,在英伦腔英语、韩语之间无缝切换,碰到讲法语的记者也应对自如;红毯造型温婉而大气,即便带脚伤穿平底鞋也走得从容自信。

最佳女演员是今早颁奖典礼第一个揭晓的奖项,获奖者是《圣蛛》女主角扎拉·阿米尔·阿布拉希米,是一位强有力的竞争选手。而《分手的决心》拿到的是最佳导演奖,奖项授予已经是第四次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的朴赞郁。朴赞郁在获奖感言中谈到对疫情后观众回归影院的信心,也特别表达了对主演汤唯、朴海日的爱。

颁奖时汤唯早已离开法国,飞到了韩国。演员以作品为荣,作品是演员立身之本,这回她个人能不能拿奖,或许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汤唯在戛纳电影节留影


中国电影代表团仅剩短片:
夹缝中的爆发

在演员汤唯之外,本届戛纳电影节所有单元中,中国电影长片的入围数目罕见挂零。

有业内人士曾向娱理工作室透露,原本今年一种关注、导演双周单元各有一部中国电影“准入围”,但从最终官方公布的名单来看,它们没能赶上通往戛纳的列车。后据娱理工作室求证,原本被选入导演双周的是动画电影《艺术学院》(刘健导演,仁科、彭磊、贾樟柯等配音),但受北京疫情等影响赶不上在戛纳电影节前完成,所以只能遗憾错过了。

自此,除了今年柏林电影节的《隐入尘烟》外,中国电影已经连续三年缺席欧洲三大节主竞赛。在三大节最后一次入围且拿大奖的是2019年柏林电影节的《地久天长》(影帝+影后)。在戛纳电影节最后一次入围主竞赛的是2019年刁亦男的《南方车站的聚会》,最后获主竞赛奖的是2015年侯孝贤的《聂隐娘》(最佳导演)和2013年贾樟柯的《天注定》(最佳剧本),一种关注和导演双周直到去年尚且还有中国电影入围。

中国电影在三大节曾经有过辉煌的获奖历史,最高点是1993年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与《钢琴课》并列获得了戛纳金棕榈大奖。

1993年,陈凯歌导演,主演张国荣,制片人徐枫手捧金棕榈留影

一个转折点是疫情前的2019年柏林电影节,有三位中国导演同时入围主竞赛单元:王小帅《地久天长》、张艺谋《一秒钟》、王全安《恐龙蛋》。其中《恐龙蛋》出品国是蒙古,《一秒钟》因“技术原因”退赛,另外《少年的你》也退出了该届柏林电影节展映,片方称是“因为后期制作原因”。

据传,当前国产片如若报名国外电影节,不仅先要取得公映许可证(俗称“龙标”),还要通过技术审查,两道门槛使得今后国产片入围国际电影节的几率将进一步降低。

中国电影会逐渐从三大节“隐退”吗?

不排除有疫情影响+导演个人创作周期的原因,例如王家卫、贾樟柯、王小帅、刁亦男等在疫情期间都没有新的长片问世,张艺谋、陈凯歌等导演则在拍摄面向本土市场的商业片,因此近三年的情况不能代表常态。不过近年来戛纳电影节明显更加偏爱有现实意义、兼具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作品,未来留给这些大导演的创作空间、发展空间还有多少不得而知。

2019年,凭借电影《地久天长》,王景春、咏梅双双获得柏林电影节最佳男女主角
 
是华语电影人才不足、创作能力下降了吗?

当然不是,李睿珺、毕赣、魏书钧等等一大批青年导演都在快速成长。

潜力股可以关注短片单元,例如陈哲艺、杨超、宋方等导演最早都曾入围过戛纳电影节的短片单元或基石单元。短片单元很受重视,是唯一设立金棕榈大奖、并且与主竞赛长片同在最后一晚的颁奖礼上揭晓的单元;电影基石单元则是戛纳电影节主席雅各布亲设的学生作品单元,给现金奖励+未来长片保送戛纳电影节资格。

今年戛纳电影节就有多达6部华语短片入围,两部短片竞赛,两部电影基石,两部影评人周。最终有3部都获得了非常好的成绩:陈剑莹《海边升起一座悬崖》拿下短片金棕榈,黄树立《当我望向你的时候》获酷儿短片金棕榈,拍摄成本只有5000块钱的李家和《地儿》获基石单元二等奖——三位获奖导演都是95后。

有网友开玩笑说,没想到最被看好的汤唯没拿影后,反倒是备受争议的姚安娜第一次演戏就拿了金棕榈。

或许因为创作和报名的自由度相对高一些,中国电影在短片领域这一小小的夹缝中,竟爆发出了惊人的创作能量。不知这片生机盎然的小草,有朝一日可否长成参天大树?国内的行业、市场、环境,能不能更好地守护他们的成长?

从左至右,海报顺序:
黄树立《当我望向你的时候》
陈剑莹《海边升起一座悬崖》
李家和《地儿》


在远离的不止中国的电影,
还有市场

今年的戛纳电影节终于恢复到疫情前的满血状态,热闹非凡,只是这份热闹基本与我们无关。

作为公认国际地位最高的艺术电影节,戛纳承载的使命不只有展映,还有同等重要的一块:市场。

娱理工作室团队曾连续多年赴前线报道戛纳电影节,见证了中国商业大片、中国电影市场在海外最财大气粗、挥金如土的几年光景——

《让子弹飞》剧组曾豪掷500万元包专机高调飞往戛纳;《寻龙诀》包下海边数百平会场举办“寻龙诀之夜”,邀请到电影节主席和艺术总监双双捧场,这样一次大型晚宴花销预计在百万级;《太平轮》中日韩主创齐聚戛纳,媒体通告就排满了三天;连《十万个冷笑话2》这样的动画片,也不辞辛苦地把时光鸡和雷神托尔狗的巨大玩偶想办法运到了戛纳海边;

一张美食天花板的“中国之夜”邀请函是戛纳所有老外都会四处打听索要的稀缺宝物;海边的国际村里,中国馆的帐篷里总是大小活动不断;笔者走在戛纳,经常能碰到主动来打听有关中国电影市场的问题的外国记者。
 

《一步之遥》登上2014戛纳首期场刊封面

《寻龙诀》包下最贴近电影宫的豪华酒店Majestic Hotel的黄金广告位,发布会就在该酒店召开

在大约五六七年前的戛纳,不管当年有几部中国电影入围,每个参加电影节的人都能感受到来自中国电影市场的热浪冲击:各种首映礼的红毯上,总能混入一些来路不明的中国“毯星”;电影宫前位置最显赫的一定是中国大片的海报,或者是中国片方的戛纳办公室横幅;随便翻开一本外媒场刊,一定有很多中国新片投放的广告;电影市场、论坛里,一定能看到不少中国电影人侃侃而谈的身影;媒体中心里,也总能看见成群结队的中国记者,国产大片活动上的记者比在北京还拥挤,戛纳电影节组委会对中国主流媒体的服务、待遇往往也很好。
 

2016年,华谊曾租下电影宫正对面的公寓作为临时办公室,当年叶宁参加合拍片论坛,被综艺报道为“受到摇滚明星般的待遇”

那是中国电影市场全速前进的几年,片方当然不是脑袋一热花几百万只为去趟戛纳,而是靠“钞能力”砸出声量,回传到国内市场为宣发造势,顺便也能打开一些国际市场。例如#盗墓笔记出征戛纳#获得3.6亿微博阅读量,《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在戛纳仅用一支8分钟片花就把版权卖到了32个国家和地区。

但到了疫情以后,尤其是今年,曾经在戛纳最声势庞大的中国阵列销声匿迹了。虽然仍有个别电影公司投放场刊广告、参加联合展台等,但与往年相比,声量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也很难以这样的方式促成版权交易,中外市场相互脱钩。现在还能从戛纳发回中文报道的,基本也都是原本就长居欧洲的几位驻外或“外援”记者。
 

和观映像推广代理影片《爱情神话》《我是监护人》等

上海电影节的戛纳市场合作伙伴在场刊上发图:“当我们在戛纳,我们想念上海国际电影节”,以前每年上海电影节会在戛纳期间举办推广活动

内容与市场是一体两面,这背后的逻辑链条很简单:

中国没有入围影片,报道戛纳的媒体、关注戛纳电影节的受众就少了;媒体和受众不关注了,国产电影去戛纳一趟也就不太值了;市场行为少了、宣传声势弱了,这个市场受到的外部关注度或资金也会减少,长此以往则会影响到创作产出,形成恶性循环。疫情后很多走电影节路线的导演都表示,新片找投资存在困难。

今年日韩电影势力在戛纳电影节竞赛和市场中光彩夺目,印度电影更是成为戛纳市场首个“荣誉国家”,以赞助商的土豪之势大抢风头。

戛纳是一个开放的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文化输出阵地不抢就会丢。中国电影不能再靠吃老本、情怀杀、考古潮过日子了。

既然我们有五千年文化积淀,有数不尽的创作素材,有层出不穷的青年人才……那么,什么时候才能诞生下一部能称得上经典的电影作品?

第75届戛纳电影节获奖人合影




点击标题 可阅读更多娱理精彩内容

影院人跪求上片有用吗  线下演出市场现状  2022五一档电影观察  短视频电影欺骗式营销  邓伦偷逃税事件观察  棉花娃娃撑起10亿产业  新蝙蝠侠  长津湖之水门桥  奇迹·笨小孩  四海  这个杀手不太冷静  狙击手  爱情神话   欢迎光临  风起陇西 亲爱的小孩  人世间  华灯初上  一闪一闪亮星星  开端  春日迟迟再出发  声生不息  严敏谈新游记  欢迎来到蘑菇屋  经典咏流传  王羽  张艺谋  陈凯歌  肖战  华晨宇  雷佳音  陈坤  白敬亭  杨紫   蒋诗萌  何广智  Rock  INTO1万里幕后  春节电影票观察  情人节档电影观察  易烊千玺百亿票房演员  科切拉 车澈离职  网络电影观察  虚拟偶像  2022偶像市场观察  分账剧行业观察  体育电影行业观察  谷爱凌能带热体育经纪吗   当内娱综艺开始现实主义  明星观察员是鸡肋角色吗  庞宽直播14天  在日本当日剧导演  戏剧人谈上海剧圈停摆60天  珈乐休眠观察  国产剧海外发行观察 2022站姐生存图鉴  王心凌现象....未完待续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