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远处的哭声”:印度疫情中的社交媒体求助者

人大新闻系 RUC新闻坊 2021-05-15


数据 | 蔡静远 李新艺 江婧怡 冯淙萱 彭美琪 惠一蘅可视化 | 惠一蘅 彭美琪 颜珂 阳洋 张子涵文案 | 彭美琪 蔡静远 张子涵 林珂莹美编 | 李新艺 张子涵 阳洋

截至2021年5月8日当地时间0点22分,印度确诊总人数达到2188.6万人,死亡人数上升至23.8万人。[1]


印度疫情暴发的半个多月以来,这两个数字是我们感知邻国疫情为数不多的途径之一。


但宏大数字正在淹没个体声音,当我们谈起印度疫情,出现在脑海中的常常是一个抽象而混乱的政治体,一个个处于危机和绝望之中具体的面孔遥远而模糊。


“214535,我的爸爸在昨天晚上成为了这串数字的百万分之一。” 5月1日的晚上11点24分,@Adityaiims在推特上打下这串文字,怀念因新冠去世的父亲。在此之前,他已多次在推特上讲述自己没有办法为爸爸找到一张重症监护病床的无奈。


这份无奈只是不断更新的千万条信息流中的一片水花。随着每日新增确诊人数突破40万,印度医院床位紧缺,氧气、呼吸机、药物等医疗资源供不应求。越来越多无处求助的印度人选择在社交媒体上发声,发布病人的姓名、需求、联系电话,为自己爱的人争取一罐氧气或一支瑞德西韦。


在印度常用的几个社交平台中,推特成为他们发布求助的主要平台。由于推特的转推功能,发布的求助信息更容易在陌生人之间得到扩散。[2]人们附上各类标签“#covidhelp”“#covid19India”,希望尽可能增加被看到的可能,然后发送,将担忧和期望投入未知的信息海洋。这些求助信息有的被看见,需求得到满足;有的则逐渐沉底,淹没在更多的求助声音之中。


RUC新闻坊选择随机对这些求助信息进行打捞,在推特平台上以求助常用标签“#CovidHelp+location”“#CovidIndiaInfo+location”“#CovidSOS+location”为关键词搜索相关求助贴,试图收集这些“远处的哭声”,从而更近距离地看清求助者。



对求助信息的发布时间进行统计,能够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形势的逐渐严峻,信息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在每日新增确诊人数连续一周超过25万人之后,求助信息数量在4月27日达到了第一个峰值,疫情失控时,人们呼救的信息也随之增多


需注意的是,在印度,会英文、能够接入互联网并使用推特的,不足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且常常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上阶层。[3]也就是说,这种随机的打捞终究是有偏差的,我们所能窥视到的,仅仅是这场灾难的冰山一角。然而这种偏差也允许我们想象,在广大的印度,更多经济条件更差却无处求援的中下阶层,可能经历着数十倍我们所能看到的苦痛。


一、谁在为谁发声?


病房里,@MasalaBai眼睁睁地看着两个人死在了自己面前,她不知道下一个会不会是自己的妈妈。


她对这样的日子感到厌倦与无助。每天的生活都是重复的,重复地寻找填充氧气瓶的途径,重复为妈妈请求一个医院的床位,然后重复得到一句“不好意思,没有了”。过去的两周时间里,她在推特上发布了27条信息,讲述自己的经历并寻求帮助。



和@MasalaBai一样为自己所爱之人发布求助推特的还有很多。这些推文中,提及次数最多的是“朋友”“母亲”“父亲”,在疫情中,亲人和朋友依然是彼此最为坚实的依靠。但除此外,还有一些人在为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孕妇和儿童发声。



求助信息里的患者分布在各个年龄段,其中占比最多的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同时,30-50岁年龄层的青壮年患者比例也不少。


推文中除了基本信息,常常会包含患者需求、病情的描述。通过提取这些描述并统计词频可以看出,“氧气”“血浆”“呼吸机”是较为高频的词汇,物资是这些病人最为紧要的需求。而在需求之外,病人的状况被描述为“critical”“severe”(严重的),血氧浓度不断跌破最低值、极度需要帮助,是求助患者普遍的身体状况



除了为患者求助的人,还有一些特别的发声者。他们可能是各界的著名人士,也可能是为素昧平生的人奔走呼告的平民志愿者。


根据我们统计到的数据,求助推文中最常@的前十名用户身份不一:记者、律师、演员、官员、党派发言人,甚至还有电影的官方宣发帐号。作为特殊的发声主体,他们在网络上协调资源、传递信息,将大家的力量结成一张网,利用自己意见领袖的特质,将网的范围延展,打捞这片土地上的求生者


印度宝莱坞知名演员SonuSood(代表作《大邦》《尤瓦》)是推文中被@最多的人。从去年开始,他和他的团队就不断向新冠病人及其家属免费提供帮助。对于@他的求助信息,他在和团队安排协调好资源之后会将求助推文转发出来,转发里写着“制氧机已寄送”“ICU床位已安排”。在一条推文中,他提到自己一天之内就收到了2万多条关于氧气瓶、医院床位和药物的求助,“这样的局面必须结束”。


还有更多普通人像SonuSood一样尽自己的努力提供帮助。@KapilChopra72和其他几个推特用户号召大家帮助印度各地疫情中失去双亲的孩子,给他们情感和教育上的支持。在这条推特的评论区下,许多人表示自己能够尽一份力量。


灾难面前,普通人之间的相互扶持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也让人反思公权力部门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2021年1月至2月期间,印度疫情曾有过短暂的平稳期,但莫迪政府紧接着就放松了疫情管控,全面放开圣水沐浴节的大型集会,数千万民众聚集在恒河岸边,成为“超级传播事件”;还在西孟加拉等五个邦多次进行地方政治集会,为选举造势。政府对疫情管控的松懈,无疑是造成本次疫情凶猛反扑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4]


此前已被众多媒体报道过的,在推特上进行“死亡直播”的65岁印度记者Vinay Srivastava,来自求助推文提及频率最高的北方邦。在血氧饱和度严重降低、无法入院治疗的情况下,他多次发布推特求救,却被反复要求按照表格的形式提供完整信息,最终不治去世。他的儿子发布推特称“父亲不是死于病毒,而是被无能的政府谋杀”。这样的故事不是孤例,在我们打捞到的网友求助推文中,医院热线无法接通(@rubberneckin)、没有检测报告的透析病人被拒绝治疗(@somyalakhani)、家属与入院的病人失去了一切联系(@Sw0ot)等都直指当地政府的管理水平和应急能力。


亲眼目睹死亡后的那天晚上,@MasalaBai终于帮母亲争取到了一家医院的收纳治疗,她睡了五天来的第一个觉。


在这些夜不能寐的日子里,网友们不断将所知的资源信息反馈给她,尽力为她提供帮助。她说:“我们的生命现在是很多人给的。”陌生人的帮助让她感到温暖,却无法抚平她的愤怒。她在推特上问道:“我所看到的是一条永无止境的普通民众互相帮助的链条。各家医院也在推特上寻求帮助。在一个一半的国民都没有手机、无法接触互联网的国家,安排ICU、重症患者的呼吸机不应由普通人民去做。政府哪里去了?”


二、在哪儿发声?


“当我领到氧气的时候,我的家人是否已经成为新冠死亡人数中的新增数字?” 为了拯救家人,来自德里的@RamGrover从下午两点排队领取氧气,一直排到深夜,他把整个过程直播在推特上。


道路中央,等候充氧的民众排成长长的队伍,蜗牛一般缓慢地向前移动。制氧设备暂停了运转,人们大声尖叫、诅咒,却也只能继续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无奈地坐回氧气罐上,等待设备重启。



终于领到氧气后,@RamGrover仍不乐观。“这不会是故事的结局。” 在德里,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重演,民众陷入绝望的循环。


印度疫情二度暴发,大部分邦都未能幸免于难,确诊病例数最多的马哈拉施特拉邦更是成为了本次的风暴眼。我们将求助推文中提及的地区进行统计,发现总体而言,确诊病例数量较多的邦,相应地也在推文里被更高频地提及。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超负荷运转的医疗体系、短缺的医疗物资,民众们将希望寄托于社交媒体,渴望通过发声来获取关注,挽救生命



确诊人数达到近150万的北方邦被提及的次数最多,发声数量第二高的德里也是印度目前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我们统计的数据显示,推文使用的带有地理位置的标签中,“#Delhi”“#DelhiCovid”“#SOSDelhi”等最为高频。


这也与目前首都德里持续恶化的疫情状况相符,哪怕作为印度最大的城市,德里对抗疫情的力量依然显得薄弱。德里首席部长凯杰里瓦尔(Arvind Kejriwal)曾在推特发文称,德里的氧气、床位等医疗资源都很急缺,医疗系统濒临崩溃,而氧气供应却大幅减少,配额被转移到了其他邦。


确诊数日益增长;破坏社会治安的事件大幅上升;露天焚烧尸体、当街抢劫氧气的照片和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政府并未采取有力的防控措施......笼罩在恐慌中的德里民众,对于所处境况的发声愿望更加强烈。


有一些邦的确诊数量和发声数量则并不相匹配。如查蒂斯加尔邦(确诊人数78万)和奥里萨邦(确诊人数47万)等,即使确诊病例绝不在少数,也几乎没有人在推特上提及这些地区。确诊多、发声少的原因可能在于印度各邦巨大的贫富差距。2019-2020年印度33个邦的GDP数据显示,查蒂斯加尔邦和奥里萨邦分别排在第18位和第16位,与排名第一的马哈拉施特拉邦相差了近3500亿美元。[5]经济水平的差异,可能导致许多无法使用互联网的穷苦民众并不能利用社交媒体进行求助,甚至更多拥有大量确诊病例的邦,因为极少有人在推特上发声,并未进入到我们的抓取样本中。


疫情失控、社会失序,一些人的求救声在混乱中被淹没,一些人的呼喊无法沿着屏幕传到我们耳边。


三、Ta们需要什么?


5月5日凌晨2点,一个不在印度居住的女孩,为在印度的外婆求助。


TaroKaJahaan在一个多小时内发布了7条推文,都是为了寻找一个提供氧气瓶的医院床位。她的外婆外公独自住在Bareilly,从02:09到03:01,外婆的血氧从80掉到75(注:人体正常血氧饱和度为95%以上),并且仍旧一直降低。外婆陷入昏迷,TaroKaJahaan却无法到达她身边,只能尝试拨打评论区提供的每一个号码,但没有一个能拨通。



TaroKaJahaan的推特昵称叫“草莓玉米片”,在这之前,她像其他年轻女孩一样时常在推特转发印度剧集和明星,同时也频繁转发肺炎求助者的推文。前一天,她曾语气欢欣鼓舞地发推:“猜猜谁打了疫苗第一针?既然没人愿意猜我就直说了,是我打了第一针。”


而在凌晨02:13,集中发布求助信息的间隙,她发布的两条推特,语气像无助的孩子:“我一直在哭,有谁能帮我的外婆找到一张提供氧气的床位。”“请问哪里能找到收治病人的医院。”


所幸在03:37,TaroKaJahaan终于找到了一个氧气瓶,外婆使用后血氧稳定在84,而她还在继续为外婆寻找医生。


像TaroKaJahaan一样,氧气是很多求助患者急需的资源。我们统计了推文中提及相关物资的次数,将其做成条形图。数据显示,推特上大部分求助者最需要的资源包括氧气、血浆、药品、各类床位等,其中氧气、氧气罐、呼吸机等氧气相关物资被屡次提及



根据BBC NEWS的报道[6],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在新冠肺炎患者中,每六个人会有一人出现重症和呼吸困难。对于这些呼吸困难者而言,呼吸机就是他们的生命线,关系到他们的生死存亡。


而在印度疫情持续恶化的过程中,缺氧问题变得愈加紧迫,各地纷纷出现患者家属四处找寻氧气、在氧气补给中心大排长龙的情况。甚至因为缺少氧气供应,女儿不得不给仅剩最后一口气的母亲用嘴渡氧。(推主@iamrealhamza)


医院也纷纷通过网络等方式求救,要求供应氧气抢救病人。一位医生@DrManjeet05 说:“当我们失去患者时,我会想为什么我要当一个医生,但死亡却不是因为我的疏忽,而是因为缺少氧气、药物。”


病例短时间内激增,氧气需求量飙升,而政府并未建立充足的远距离运输氧气的应急基础设施(如液氧储罐车),使医用氧气供不应求。[7]@MahuaMoitra(印度政治家、议会议员)尖锐地指出许多死者死于缺氧而非病毒,“这是一场谋杀”。


此外,数据显示,推特不仅用来求助,也有许多提供资源的发声者,其中氧气相关物资、床位、药品被提及较多。许多人在自渡的同时,也在尽力渡人,并非一味被动等待


@sonia72761175 自疫情暴发以来一直积极转发相关资讯、帮助大家填充氧气。感染新冠后仍坚持助人,还将剩余的药给了其他人。当同患新冠的母亲情况突然恶化时,她上传了母亲哭泣的视频求氧,在推特网友的帮助下,为母亲争取到了得以支撑生存的氧气。


还有部分印度民众自发建立起提供资源信息的网站或应用程序,整合现有推特上的物资信息。@sri_mash 构建了程序covidsos.live [8],在网页中可通过选择所需资源、输入所在地址对相关推特进行检索,以帮助他人快捷获得资源信息。


@sri_mash 构建的程序covidsos.live截图


求助者与帮助者身份不断转换着,社交媒体变成了人们流通信息与资源、实现守望互助的平台。善与善环环相扣,成为疫情至暗时刻中,照亮和温暖人心的火光。


四、结语


“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走,欧洲就少了一部分,任何人的死都是我的悲伤,因为我蕴含在人类的概念之中。


1623年,刚刚大病一场逐渐退烧的牧师约翰·多恩写下这几句布道词,病痛让他更为真切地体会到,“自己”和“人类”两个概念的从属关系。


而灾难之中,社交媒体上的求助像神经网络一样,将他人的痛感直接传输给我们,也在警醒我们,“他们”不是他者,而只是昔日或者未来某个时刻的自己。


因为疫情从来不止是一个国家的事,印度周边国家中,尼泊尔病例较上周增加137%,被称正在成为“小型印度”;老挝一个月内新冠确诊增加200余倍;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医院重症监护室接近满员;截至5月7日,中国出现至少15例印度输入病例……[9]


关注身边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邻国正在经历的苦痛,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艰难时刻的彼此守望。病毒肆虐时,我们都是渺小的个体,只有在危难中的携手合作,才能共建出对抗疫情的屏障。


病毒从不会沿着国界线蔓延,我们不是在隔岸观火。当我们真正走近,听见那些来自远方的哭声,会发现那之中有他,也有你我。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参考文献

[1]https://www.covid19india.org/

[2]路透社介绍,推特成为主要的求助平台https://www.reuters.com/world/india/twitter-becomes-platform-hope-amid-despair-indias-covid-crisis-2021-04-21/

[3]在印度13亿的总人口中,到底有多少人会说英语?https://m.sohu.com/a/416158726_443726

[3]深氪新消费《封禁100多款中国应用背后:一个奇葩的印度互联网市场》https://mp.weixin.qq.com/s/CnDBHNQdabs7B2FNIFLs0Q

[4]新京报《印度疫情失控,莫迪政府做错了什么?| 新京报专栏?https://mp.weixin.qq.com/s/6P6ID60a0YSg0Huz9Swrhg

[5]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Indian_states_and_union_territories_by_GDP

[6]BBC NEWS《肺炎疫情:呼吸机为何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存亡》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science-52070621

[7]澎湃新闻 《印度医用氧气告急:为何“缺氧”?如何应对?》https://www.sohu.com/a/463807367_260616

[8]https://www.covidsos.live/app/index.html

[9]八点健闻《印度变异毒株已输入中国,点爆南亚多国,中国边境防控压力有多大?》https://mp.weixin.qq.com/s/pmFF4BWNYEdCQa04SYKGOw

[9]新京报《珠峰大本营疑似多人确诊,暴露了一个令人揪心的事实》https://mp.weixin.qq.com/s/1NUQuyIoJz-vOU6Bb8uLKg



往期回顾

1183位求助者的数据画像:不是弱者,而是你我


《指环王》遭差评,经典重映能叫好又叫座吗?

海外留学生确诊新冠:我们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自救,然后成长

“如果我吃掉自己会怎么样?” | 雅虎问答关闭后,何处安放好奇心

机票盲盒:开出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特别策划求助者画像 | 肺炎报道 | 武汉来稿武汉驰援 | 毕业设计 | 新年献词澳大利亚山火 | 故宫故事 | 真相与边界Vlog | 银屏主旋律 | 健身日 | 伤医李子柒 | 抖肩舞 |  主持人大赛高以翔 | 双十二 | 大学排行 | 申报广告小欢喜 | 利奇马 | 埃航事件 | 甘柴劣火原生家庭 | 圣母院火灾 | 基因编辑婴儿记者节快乐 | 信息之美奖 | 周杰伦新歌 第20届美国网络新闻奖作品解析(上)第20届美国网络新闻奖作品解析(下)
技术前沿AI世界 | 相关性驱动报道 | 新闻业算法变革记者行业 | 自动事实核查 | 媒体未来技术
最佳杂志封面 | 品质新闻 | 记者新技能传媒市场的18个趋势 | 在线评论与可信度
报道规范流行病 | 女性记者 | 社交媒体信息引用家庭暴力 | 强奸和性暴力事件 | 环境报道报道地震 | 采访儿童 | 枪击案 | 核辐射 
趣闻杂谈“转发锦鲤” | 新闻史手迹双十一的心理血型 | 家长进游戏群年度热词“有毒” | 亲友群辟谣
数据新闻习作自杀干预 | 医患冲突聊天室 | 征服珠峰角膜捐献 | 卡车司机 | 北京月嫂 男性医美 | JK制服 | 相声新江湖古风音乐之辨 | 赴美抗癌 | 临终关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