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袭城:被低估的红色预警
头图图片源自受访者马叶凡
统筹:方洁
文案:李映雪 惠一蘅 李新艺
数据与资料:李新艺 李映雪 林子璐
可视化:林子璐
采访:惠一蘅 蔡静远 李映雪
美编:林子璐 惠一蘅
7月20日,河南省郑州市遭到极端强降雨,当日16-17时降雨量达到201.9毫米,相当于107个西湖一小时内全部灌入郑州。[1] 7月21日下午河南省防汛应急新闻发布会通报,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此轮强降雨已造成河南全省89个县(市、区)560个乡镇1240737人受灾,25人死亡,7人失联。[2]
天灾之下,人们开始询问这次极端暴雨有无预警?预警发布是否到位?公众是否收到了预警并感知到了风险?下一次极端暴雨侵袭城市时,能否更好预警,降低损失?
01
红色预警,何时发出?
早在7月17日的晚上,气象台已经注意到了这场即将发生在河南中北部的超强降雨,但预测暴雨中心地点是郑州市以北100公里外的焦作市。[3]
这样的局地误差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气象预报中暴雨预报被公认为世界性的难题,即使是发达国家,24小时的暴雨预报准确率也仅达22%左右。[4]
即使受限于科学预测无法避免的误差,在这场大暴雨即将来临的前夕,气象台并非没有发出预警。在7月19日21时59分,河南气象台开始通过短信、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站等渠道发布第一条关于郑州市区暴雨的红色预警信号:“目前,郑州市区局部降水量已达50毫米以上,预计未来3小时内,降水持续,累积降水量将达100毫米以上,请注意防范。” 这之后,河南气象台在7月20日期间继续多次发布关于郑州市区的红色暴雨预警,信息覆盖人次过亿。[5]
依照《河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出现红色暴雨预警时,应该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6] 实际上,当日郑州民众收到的预警提醒中大多仅写着“注意防范”,没有提示民众弹性或错峰上下班等以确保安全。
02
风险感知,因何滞后?
预警是风险沟通中的重要一环,专家和政府往往是发出预警信息的一方,公众则多为信息触达的另一方,良好的风险沟通效果是建立在双方充分的互信、对话和合作的基础上的。
虽然政府及时发布了红色预警,但这场暴雨的风险起初并没有引发公众足够的重视。
多位受访者看到了预警短信,但根据他们过往的经历与经验,郑州乃至中原地区从未出现过这么大的暴雨。在郑州高新区工作的马叶凡从小在郑州长大,“以往暴雨最多也就五十八十毫米,真的没有想到会下这么大,印象当中我十几年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雨。”另一位70后王女士同样自幼生活在郑州,“我48年来第一次遇到这么大雨”。
预警短信。受访者供图。
历史经验的缺乏导致了过于乐观的预判。20日上午,安安与弟弟因事离开了郑州市区,回到老家中牟县三官庙乡。她告诉我们,“我的朋友圈和空间里有好多朋友发的都是‘一直在下雨,什么时候停’‘郑州开始看海模式’之类的。”来自郑州轻工业大学的小A也表示,起初积水只积在男生宿舍五六号楼的地方,大家更多以调侃和戏谑的态度对待这件事,“是一种玩儿的心态,他们有人捉鱼回去,有些搞笑,有些做‘鱼疗’‘烤鱼’”。
随着外面的大雨倾盆如注,外界的消息纷纷涌入,他们开始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这是一场灾难。受访者加一的家人经历了电梯停运、停水停电,陷入一片混乱;安安看到“车辆被冲走”“郑州五号线地铁列车被困”,家里的亲戚发来田里庄稼被淹的照片;小A下回了卸载已久的微博,在河南暴雨互助的微博超话上看到大雨涌入地铁站、逼近立交桥,“感觉像灾难片一样,当时内心非常焦虑。”
被淹的农田。受访者供图。
在此次事件中,降水量陡增,时间紧迫,暴雨没有给大家那么多协调和反应的时间,灾难几乎是瞬间袭来。不仅公众的风险感知较为延迟,各部门机构的联动协调也稍显滞后。
红头文件截图。受访者供图。
郑州市气象台预警明确提出了“停止集会、停课、停业”,但是当天是工作日,且发布通知是上午9时08分,各企事业单位并无人监督落实,人们照常上班。7月21日19时14分,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官方微博再次发布应急提醒:“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当停课、停业。” [7]
同时,据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微博,截至18时许,受持续暴雨影响,部分站点已停止运营服务。7月21日凌晨,郑州发布通报称,郑州地铁全线网停运,也远远晚于发布红色预警的时间。
面临地铁停运不及时的质疑,郑州地铁公司一位安全部门的主任郑玉堂回应,关于是否停运由地铁公司的运营分公司决定,但是也需要“通过运营公司上报交委和应急管理局”。[8]
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减灾研究所原所长程晓陶认为,“气象部门连续发布了最高级别的预警——红色预警,但问题在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针对气象预警的应急机制。预警之后,怎样的情况要停工停产?应该怎么协调各部门,怎样调度各种救灾资源?对应要采取的真正应急行动是什么?”这是更值得我们追问与思考的。[9]
03
敬畏自然,以何为鉴?
防灾意识,来源于对历史经验的反思和对自然环境的认知。
仅1874年一年,香港因风灾死亡两千多人。[10]自1946年来,香港天文台曾发出14次十号飓风信号,台风带来巨大伤亡损失,“温黛”“露丝”等名字成为香港抗台风历史上的黑色注脚。
2012年,台风“韦森特”过境香港,当地无人员死亡报告。在天文台下调警告信号级别后,香港依旧不敢放松:多处泳滩依旧悬挂标识提醒,个别道路因受灾严重宣告封闭,劳工处提醒必须确定安全后才能恢复工作。[11]
北京“7·21”特大暴雨之后,北京的气象预警能力得到提升。曾经只能进行1天至3天的大尺度天气预报,但是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研发的睿图系统打造了0-12小时、1公里水平分辨率、10分钟快速循环更新的网格化分析和预报系统。[12]北京也分别于2016年、2019年修订暴雨预警信号标准,提高人们对雨量的感知,以提升预警信息的传播效果。[13][14]
而在沿海地区,台风等极端天气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时间集中性,如每年7-9月是浙江受台风影响最大的时间段。[15]因此在这类地区,公众意识与政府统筹长期相互配合,形成了成熟的防灾模式。
“家住浙江沿海,每年至少一次台风。小时候父亲在木材厂工作,木材都扎排放在江里,所以每到台风天他必是在厂里值班待命的。而我家的玻璃,每年必是需要重装一次的。每年一有台风预警,必是政府部门全员待命,各个指挥部成立,相关部门全部待命值班。……通常是早一天只要预测台风会经过就早早各种准备工作如临大敌,电视循环播放通知,台风正面袭击的地方,渔船该疏散的疏散,该撤离的撤离。”(知乎网友@180天之后再改)
1975年8月的驻马店洪水未在年轻一代心里留下疤痕,加之河南省地处中原,远离江海,“没想到”一词多次出现在采访中,甚至被专家提及——气候领域研究者张瑾说:“此次事件应该引起所有内陆型(不沿海、不沿江)大城市的警醒。”[16]
// 结语
此次河南暴雨具有气象特殊性,短时间内的突发状况和破坏性让我们意识到现代文明在自然灾害前的脆弱。尊重和敬畏自然与科学,做好风险的防治,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根据中国天气网预测,目前强降雨中心在河南北部和河北南部一代,新乡、鹤壁出现大到暴雨,局地特大暴雨。河南省气象台于21日20时29分继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我们希望,这样极端的天气能尽早结束,身处灾难中的人们能够平安。
我们希望,不断地反思和总结能够帮助我们,在下一场突发灾害的红色预警响起后,少一些措手不及,多一些应对之策。
参考文献
[1] 财新网,2021-07-21,数字说|相当于107个西湖一小时内灌入郑州 暴雨劫城何来?,https://datanews.caixin.com/2021-07-21/101743343.html
[2] 第一财经,2021-07-21,河南发布会汇总:暴雨已致25人死亡 7人失联,https://www.yicai.com/news/101116939.html
[3] 唐驳虎,2021-07-20,深度解析:河南极端暴雨 5天前早有预报,https://mp.weixin.qq.com/s/1jh4N_YZv7WkVY4Rwejm8A
[4] 同[3]
[5] 余璐,2021-07-21,河南暴雨为何这么强?还要持续多久?听听专家怎么说,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21/0721/c1008-32164601.html
[6] 河南省人民政府,2010-03-23,《河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http://www.henan.gov.cn/2010/03-23/237054.html
[7]腾讯网,2021-07-21,郑州气象局发防御指南:停止集会、停课、停业,https://shimo.im/docs/vJypQKtCXR9q3Tck
[8]南方周末,2021-07-21,“大水如浪涌来”,郑州五号线的生死三小时,https://mp.weixin.qq.com/s/c7SjlFvkKs1tE2gvkTKsTg
[9]中国新闻周刊,2021-07-21,“720”特大暴雨突袭郑州,气象部门预报了,然后呢?,https://news.ifeng.com/c/883qH5M6Hsl
[10]国内有类似香港的强台风预警机制么?,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477672
[11]赵建华,2012-07-25,13年来最强台风袭击香港无人遇难 因预警到位,https://news.qq.com/a/20120725/000491.htm
[12]腾讯网,2021-07-21,9年前北京721特大暴雨看郑州,https://new.qq.com/omn/20210721/20210721A03EDG00.html
[13]京华时报,2016-05-24,北京启用暴雨预警信号新标准,http://gongyi.people.com.cn/n1/2016/0524/c151132-28373982.html
[14]邓琦,2019-06-25,“暴雨在哪儿呢?”北京将启用新修订的暴雨预警信号标准 ,http://www.aqsc.cn/zhuanti/201906/25/c108830.html
[15]朱铁.浙江沿海台风预报经验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6,{4}(12):233-234.
[16]知识分子,2021-07-21,河南特大暴雨亲历者:我是研究气候的,都没有想到……,https://mp.weixin.qq.com/s/xlPLIb3du7XOBeD7rp2inA
往期回顾
条款三千丈,读到哪一行?|数说
我的奶奶,每天都在追更霸总文
技术前沿
报道规范
趣闻杂谈
数据新闻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