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三国演义》连环画的更正与补白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1-02-09

上周四(9月5日)发一条《三国演义》连环画:七零后的青春梦,阅读量不算高,但读者互动踊跃。因当天写得匆忙,文中出现一些错误。本想删除修改后重发,但公众号文章一经删除,读者留言也一并消失。记录中出现一个大大的红色惊叹号,关心我的朋友不知发生什么事,可能以为我被“和谐”了。所以今天另写一文,将那篇图文中的一些错漏统一做个说明,作为我的更正与补白。


青年时代的李铁生先生

(李铁生之子李爱民先生提供)


文中一处错误是将李铁生先生的照片搞错了。铁生先生的儿子李爱民先生留言如下:


这照片不是我已故父亲的,先父李铁生擅长古典题材的连环画、尤其是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策划出版的大型古装历史连环画《三国演义》他一人独自创作了《煮酒论英雄》、《战官渡》、《反西凉》和严绍唐先生合作创作了《姜维献书》、《智取陈仓》和陈光镒先生合作创作《白马坡》共六本之多。耗时了父亲精力和时间五、六年的美好时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所有的套装创作中、《说唐》《包公》《儒林外史》《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东周列国》《西汉演义》父亲几乎都参与了绘画创作。


晚年的李铁生先生

1913-2009

(李铁生之子李爱民先生提供)


《反西凉》一书系李铁生所画

文中将作者误写为赵三岛


李铁生创作的《煮酒论英雄》


第二处错误,是将王亦秋先生的照片弄错。现将“百度百科”中“王亦秋”词条的部分内容与读者朋友分享。


王亦秋(1925.6—),又名王野秋,浙江镇海人;擅长连环画;1945年开始连环画创作,历任前锋出版社美术编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室创作员 、副审编。主要作品有《杨门女将》、《小刀会》、《马跃檀溪》、《李逵闹东京》、《清兵入塞》等,封面装帧设计《傲蕾·一兰》、《张乐平连环漫画全集》、《中国古代传奇话本》并获连环画优秀编辑奖,作品《兰亭传奇》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创作二等奖。


王亦秋先生从青年时代起就致力于连环画创作,风雨征程几十年,作品近百,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作品不论是独创还是合作,都做到认真负责的创作态度,为我们留下了《马跃檀溪》、《杨门女将》、《草原的儿子》、《陈玉成》、《唐伯虎》、《兰亭传奇》等大批优秀作品。


年轻时的王亦秋


王亦秋近照

(李爱民先生提供)


王亦秋创作的《杨门女将》


王亦秋先生九十五岁高龄仍健在。另朱光玉先生九十二岁健在,在《三国演义》连环画中参与创作第57册《讨司马》的张伯诚先生八十多岁,也健在。创作《三国演义》连环画经典的众多画家中,在世的就这三位了。


张伯诚先生


《讨司马》


《讨司马》片段


“文章千古事吗,得失寸心知”,写文发文是爱好,但爱好也需要严谨。平时我的文章中错字笔误较多,一般不太放在心上,因有“自媒体写着玩,爱看不看”的思想。由此事我多有反思,毕竟写历史旧闻,难免写到人,文字、照片,还是要多方查对,方能确保无误。再次向参与创作《三国演义》连环画的艺术家们致敬,希望可以谅解一个粉丝的错误和疏漏。


最近我还写了

操,你的祖宗……

《三国演义》连环画:七零后的青春梦

见鬼

小人书编写大家潘勤孟先生轶事

小报、京戏、英文老师、打弹子、讲故事、说评弹:朱瘦竹的跨界人生

在牛庄路血案现场听一曲吴侬软语

不做顽铁做真金

我姓马,叫范,模范的范……

一桌搓了78年的老麻将

哈斗就是Hotdog?

北站宝山路东侧,猫咪和彪形大汉的领地

哈哈笑

“八一三”淞沪会战长镜头

欢喜侬

建国东路海鸥西菜社旧址

大排,大肉,和大肠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