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见鬼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1-02-09

见鬼,上海话叫“碰着赤佬”。不过今天要说的是京戏,所以上海话就不讲了,谈谈鬼吧。子不语怪力乱神,但老百姓喜欢谈玄说鬼。昨天是周末,好友郑老师问我有没有兴趣到天钥桥路周信芳京剧戏剧空间看戏,本来我有点事情,想婉拒的。但一看戏目,来了兴趣:《锯大缸》和《奇冤报》,两出鬼戏,登时来了兴趣。事情总是可以协调的,看老戏机会难得。


《锯大缸》和《奇冤报》

两出鬼戏


先说《锯大缸》,也有写成《锔大缸》的,就是把“司马光砸缸”砸坏的缸补好的意思,现在都叫“补锅”了。貌似用“锔”字更准确,不过现在缸坏了都直接扔掉换新的,补缸成了需要保护的老手艺,究竟用锯字还是用锔字,不多讲究也罢。戏的情节非常简单,王家庄的王大娘本是百草山中旱魃的化身,神仙想要将其收服,无奈王大娘有一口缸,又脏又臭神仙难近,无奈只能让土地爷化妆成补锅匠,趁机将锅砸坏,破了王大娘的法力。这时孔宣(孔雀明王佛)率领天兵天将出现,和王大娘率领的妖魔鬼怪大战一场,终将鬼魅扫除。


女妖和补锅匠的故事


《锯大缸》情节虽然荒诞,但此剧历史悠久,除京剧外,川剧豫剧徽剧秦腔梆子……各种戏曲都有,说明群众基础相当牢固。细究其故事脉络,我也觉得颇有玩味之处。鬼魅化身美女吃人,这是中国传统怪谈的经典套路,本来观音也好,雷公也好,收魔降妖是三只手指捏田螺的事情,但女鬼不想束手就擒,炼成臭气熏天的大缸一口。污秽也能破敌,这是我国人民的优良文化传统,想当年北宋时金兵南下,道士郭京向道君皇帝宋徽宗献计,就有在城墙上涂抹经血等法术。到鸦片战争时,抵抗清军的湖南提督杨芳,见英夷船坚炮利,不得已关照手下在炮台上挂满马桶夜壶,灌以女人的屎尿,想由此破掉英国佬的妖术。可见这些“民间信仰”延续千年,不但老百姓信,连朝廷命官乃至一国之君都当回事情的。


清“升平署”王大娘画像


面对污秽不堪的大缸,神灵也无可奈何,这时就要补锅匠出马了。土地爷也算神仙,但却是“基层干部”。他不上谁上?我看相关记载,《锯大缸》老戏里头,补锅匠和王大娘还有些比较庸俗的情趣对话,当然现在不可能演了。一线干活的朋友不容易,要闻得了臭气,承担生命危险,还要经得起诱惑,总算各种考验都经过,顺利地和司马光一样砸坏了人家的缸,这时就可以“识相”地下台谢幕领盒饭了,最后扫除妖精的功劳,当然是孔雀明王佛和他带领的天兵天将们的。


污秽扫除,明王出场


老戏的情节还要更复杂,现代人匆匆忙忙,折子戏自然更为精简。昨天《锯大缸》的剧情没有那么复杂,上来三言两语交代一下,主要是天兵天将和妖魔鬼怪的对打,足足打了一个多小时,让人眼花缭乱。戏单上看,主演是武旦阎派传人,果然功架不凡。一个多小时打下来不急不喘,前踢后踢卧踢,拨枪叉花双踢,还有从三米高台“台蛮”翻下的各种高难度动作,引来观众阵阵喝彩。


王大娘大战孔雀明王佛


武旦中所谓“阎派”,指的是武旦艺术家阎世善一派。从前清到民国,武旦行当人才辈出,有意思的是大多以“阵风”为艺名,从一阵风两阵风一直到十阵风,还有个“赛阵风”,那是盖叫天的哥哥张英甫。那么多阵风中,“九阵风”阎岚秋(1882-1939)最负盛名,曾有“九阵风刮倒一杆旗,吹灭一盏灯”的评论。阎世善是九阵风的侄子,解放以后把旧戏去芜存菁,再经剧作家景孤血先生执笔润色,整理改编出《锯大缸》这出新的老戏,这才让现在的观众能欣赏到这出净化了的传统戏。


蓝天主演的《奇冤报》


武戏之后上演的是由蓝天和萧润年领衔主演的《奇冤报》,其实就是简化了的《乌盆记》。南阳绸缎商刘世昌来到定远县遇雨,借宿于烧窑的赵大家。赵见财起意,用毒酒将刘毒死,将其尸身烧成一只乌盆。鞋工张别古向赵索要欠款,赵大将乌盆抵债。刘世昌向张别古倾诉冤情,张别古到包公处鸣冤,终于真相大白。


《奇冤报》一名《乌盆记》


《奇冤报》的故事情节更荒诞,杀人分尸的故事听得多了,从来没听说过冤魂会说话的。故事虽然荒诞,但一层一层推进,其中很多细节是值得玩味的。刘世昌何以招祸?他犯了“露财”的大忌。本来天雨投宿很平常的事情,但他的佣人请刘大帮忙抬银子,这个行为就很不检点了。赵大送上毒酒,刘世昌看也不看端起来就喝,行旅中人,似乎也太不留心了。赵大夫妻分尸时,家里挂着钟馗的画像,赵大妻子感觉钟馗的眼睛一直看着她,不敢动手,赵大将钟馗画像眼睛剜去,夫妻二人这才大着胆子干起活来。张别古收到会说话的乌盆以后,到城隍庙祈祷,但要城隍老爷照顾,也是要成本的:猪头三牲外加青菜豆腐,如果这也出不起,那么碰到妖魔鬼怪只有自己扛了。张别古遇到包拯这位清官,总以为沉冤可以洗雪。但在伸冤过程中还有许多波折,乌盆见了包公不说话,又是因为门神阻拦,又是担心自己赤身露体怕冲撞了上官。简单的剧情,戏份却一点也不少,旧时代的人情世故,短短一出戏里满满的都是。


蓝天扮演刘世昌


萧润年扮演张别古


古语说“举头三尺有神明”,鬼戏说起来荒诞不经,其实编戏的是人。古往今来这些鬼戏,大多具有警世的意思,总之劝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出门在外,小心谨慎,这些道理是不错的。这些戏一度被认为是封建糟粕,我认为提炼一些有意思的内容,现在的观众还是可以接受的。昨天两出鬼戏,一武一文,观众看得大呼过瘾。散场后蓝天照例翻唱加唱,演员问观众:感不感觉阴森可怕?观众笑了:这有什么可怕的。是啊,如果一个人行正路走正道,又何惧旁门左道呢?何况建国以后不许成精了,需要提防的,只有人了。


蔡小犇老师速写《奇冤报》人物刘世昌


蔡小犇老师速写《奇冤报》人物张别古


最近我还写了

小人书编写大家潘勤孟先生轶事

小报、京戏、英文老师、打弹子、讲故事、说评弹:朱瘦竹的跨界人生

在牛庄路血案现场听一曲吴侬软语

不做顽铁做真金

我姓马,叫范,模范的范……

一桌搓了78年的老麻将

哈斗就是Hotdog?

北站宝山路东侧,猫咪和彪形大汉的领地

哈哈笑

“八一三”淞沪会战长镜头

欢喜侬

建国东路海鸥西菜社旧址

大排,大肉,和大肠

七夕|死了都要爱

一封从1977年的上海寄出的时光明信片

《千千阙歌》版本考及其他

戏说“拉黄包车”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