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青情缘溶丹青

2017-02-07 作者:诸炳兴 知青情缘

 

 


   2013年的大年初三,我接到遥远的西双版纳学弟----西双版纳画院院长李连儒的拜年电话,並告诉我他明天去大勐龙东风农场给刁光明老爷子拜年,不知送什么礼?我马上说:你画一张国画送给老爷子是最好的礼了,于是,他说构思一张《郑板桥》国画送给他吧。一个简单的通话使我联想起他俩的故事…...。

 

2013年春节李连儒(左)赠国画《郑板桥》给刁光明(右)时合影

 

    我与李连儒是在30多年前,西双版纳州的一次重大活动中,我们从各单位被抽调到大会秘书处,为广场画巨幅宣传画,此时我有幸与李连儒结识。他刚从解放军铁道兵总部复员定居在西双版纳。我是上海赴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的知识青年。


    那时,我们几个来自内地、在西双版纳画画的“外地人”,有事无事就聚在一起,泡上一壶“老普洱”,天南地北地闲聊,除了画坛信息,还有古今上下,奇闻怪事,中越战场,上海轶事,东北风情,倾心畅谈,毫无拘束。在一起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建立了深厚感情, 从那起,成了终身之缘的“兄弟”

                              


作者(右三)李连儒(右二)与画画兄弟们1981年摄于版纳广场 

 

    李连儒出身于辽宁省葫芦岛最草根的农家,自幼对艺术的渴望和追求,使他勤奋好学,诚实执着,才思出众。那时,因家里条件不好,上学时常常把自己带的午饭拿到街上去卖了,然后买画纸、笔、颜料等,背着父母饿着肚子学画。高中毕业后,他报名参军,以扎实的功底,成为了中国人民解军铁道兵总部美术创作员。此时,正遇中越战事,他奔赴前线成了一名战地记者 ,多年的军旅生活,给了他无限的创作激情和坚毅旷达的秉性,并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


   几十年来,他从火热的部队转入艰苦的边疆生活,非凡的人生经历,给予他丰厚的生活积累,加之年幼就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使他逐步形成了自己极富个性的大写意画风。其艺术创作平和而有淡雅之风,既沉稳又潇洒,既粗犷又细腻,一些看似草草率笔,却能以少胜多,以简驭繁。

      


   李连儒作品《赶摆路上》

 

    他经常跋山涉水,深入村寨采风,创作了上万幅人物速写和风景写生。《赶摆路上》把3位傣家少女亭亭玉立的身姿,含而不露的表情刻划得淋漓尽致,那背景的神秘色与人物相映成趣,实属“傣家女”画中之经典之作。1988年,他被中央民族学院美术系破格录取。1997年,他又师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姚有多教授。从此,他作的画又“更上一层楼”。他的作品曾多次得到中央美院刘勃舒院长和姚有多等导师的好评。 他滿怀热情地讴歌西双版纳这片热土,他的作品挥笔自如,古朴清新,浓淡相间,质朴自然,笔随心走,千姿百态,色彩鲜亮,品位清雅,画技娴熟,画韵独具,泼洒豪放,令人感叹。曾多次参加了全国,全军,省级等美展,并赴日本、香港、泰国、澳门、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展出,数十幅作品得奖。


    我原本不认识刁光明大哥的,我是在西双版纳画院收藏作品中,通过该院长李连儒的介绍和东风农场上海知青中了解到这位受上海知青无比尊重的、久仰的“知青老大哥”!


    知青回城后,刁大哥被调农场当工会主席,他为农场青年职工办起了美术班,那时,师资人员严重缺乏,他无奈之下,以私人交情请了画家李连儒(刁与李本在画展中认识),在互相交往中,共同对艺术的追求,两人意气相投,结下了忘年交,每逢春节,刁大哥必请李连儒去作客。


   今年,大年初四中午,我好兄弟李连儒携家人去给老爷子拜年当他接受李连儒赠送的画时,我与他通了话,也许他收到了梦寐以求的国画,也许他听到上海知青的声音,也许他又想念公正、国良、余杰、向荣等上海知青了,他激动的泣不成声……为了不让刁大哥在节日里难过。我无奈挂断了电话……. 只能用QQ与他网聊了。


   刁光明大哥1939年10月出生于广东紫金县的书香之家,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学会了摄影,而且这一爱好伴随着一生。1967年,巳28岁的刁光明投亲来到西双版纳大勐龙东风农场,因他会画能写,被部队特招入伍,並在团部从事文化宣传工作,80年代,他还师从云南著名书法家冯国语学了两年书法。1974年复员后,曾任农场六分场二连指导员,后调任九分场宣传干事。知青大返城后的1980年,调至农场场部工作。后任东风农场工会主席。长期以来,他潜心书画艺术,孜孜不倦,如今仍经常以丹青为伴,满头华发,极具艺术家气质。

   


 原东风农场上海知青邵国良(勐深)在上海接待刁大哥时合影

 

    勐深曾在他博客上写道;“刁大哥的博客名“华腾梦歌”。制作精良,图文并茂,质量上乘,内容丰富。充满西双版纳亚热带气息,兼有农场的近况,是原东风知青们了解农场,怀念农场的一方良土,深受东风知青喜爱。” 刁大哥在博文中说:平生之酸甜苦涩、礼义荣辱以及我对新生的苦苦求索,教我感悟到人生如梦又如歌的真谛。因受家父的影响和教诲,在我儿时就起了在书画或摄影上有所为、有所用的追求。但因诸多原因,无缘在艺专上有过从师拜艺和深造的机遇,就注定了我如歌之梦做进了大半生,一直做到今天,我如今己进入到古稀之年还无完结……。

                 

                   

 1981年作者(右)与连儒兄弟合影摄于版纳

 

    今年刁大哥意外收到了李连儒赠送的国画《郑板桥》,他如获至宝,心情十分激动,当场热泪如泉涌。可想而知他早想得到我学弟之作了,今天如愿以偿了,当然,刁大哥他还不知道是一位他尚末相识的、他又是公正、国良、余杰、向荣等的上海知青兄弟画家的大哥、也曾是版纳的“上海知青”的提议。但愿能让“上海知青”留下的不了情,将永远流光溢彩吧!

 

 

2012年3月作者(中)与兄弟李连儒(左)学生杨蜀红于版纳合影

 

     2003年10月退休后,刁大哥开始潜心进行书法创作,并爱好摄影,开办网站,刁大哥2009年开通博客,在交通相对还较闭塞的边疆农场,他充分利用博客广交朋友,他从网络中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爱好者,并加入了版納书协,州老年诗书画协会,他的书法作品被西双版纳画院等单位收藏。他的书法作品和《沧江石阵图》在“建州60周年”《书法作品展》中展出。他在博文中说:亲爱的朋友:敬请大家告诉大家,您的精彩展示和光临,就是对我的最大的支持和关爱,《花田岗之恋》是您永远忠诚的朋友。身在西南边陲的滇缅线上的习少点,特向您发出邀请:《花田岗之恋》欢迎您,神奇的西双版纳等您来,当真我们见面牵手之时,我将以著名的山东中国大书家—李本和先生为我提写的《刁光明书法作品选》送给您!

    当我把此文传给了刁大哥,想请他过目指正,他却通过QQ客气的回应道:“好兄弟,首先谢谢你并致崇高的敬意!你的大作我巳拜读,从中我感悟到你的真诚重如山,你和连儒的情感更令我感动,用情深似海来比拟也不过分。现在你的兄弟之伍又加上我,望能接受我能加入到你们的兄弟之列吧!请代问国良、向荣、公正、余杰等好友新春吉祥、万事如意!我盼望我们有见面之日,别忘了来寒舍相聚!”

   我回他道:“谢谢!刁大哥你是我们兄弟中的大哥大,我会转告东风的上海知青兄弟们,愿我们之间一往情深,友谊长存!你要多多保重,等我去版纳一定登门拜访,咱们来个一酔方休吧,让我们醉到在情深意浓之中…。”

 

 周公正(左一)作者(中)邵国良(右一)

 


                         

 周公正(左三)卲国良(左二)等知青在刁光明(右三)家作客

 

 

2012年,上海知青历史研究会赴版纳调研,受到作者的连儒学弟和学生杨蜀红的热情款待。图为:金大陆(右一)周公正(右二)李连儒(右三)杨蜀红(左一)于版纳举杯,为友谊干杯!



 东风农场上海知青欢迎刁大哥来上海

 

 

 右起为张兆田、邵国良、周公正、孙建东、吴鹤翔、诸炳兴(本文作者)、任卫国、刘晓红、唐玲娣、郭常明、孙向荣等

 

 

 邵国良(左三)余杰(右二)孙向荣(左一)与刁大哥在上海合影 

 

 

 刁光眀大哥与老伴在上海留影      邵国良摄

  

 

 刁光明在上海知青卲国良家书房留影   邵国良摄

 


 刁光明的书法作品

 


 刁光明的书法作品



刁光明的书法作品

 

 

 刁光明篆刻作品



  李连儒赠送给刁大哥的国画《郑板桥》



作者简介

诸炳兴,上海老知青,曾上山下乡到云南农垦西双版纳景洪农场,先在基层劳动,后调场机关工作。他目前是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正在撰写有关知青文化历史文稿。


作品目录


吃在版納

【我当知青的那些事】买汽车

【我当知青那些事】喝喜酒

【我当知青那些事】南联山兵团之情---

冬天里的一把火

定格在青春  成功在于始---云南知青老照片征集前奏曲

【我当知青那些事】救命的人参

《让我听懂你的语言》——作曲家刀洪勇

【我当知青那些事】她在返城前夕离去--

来自西双版纳罗司令的——新年礼物

真实的记载    亲身的经历 ——原重庆赴云南知青李长寿的长篇纪实《在命运的博击中突围》在沪签售

西双版纳情缘未了,高铁首发助我圆梦

《让我听懂你的语言》——作曲家刀洪勇

【我当知青那些事】看打架

【我当知青那些事】吃病猪肉

基诺族的恩人——毛泽东

【我当知青那些事】画像

【我当知青哪些事】鱼偷了,猪又去哪儿了?(上)

【我当知青哪些事】鱼偷了,猪又去哪儿了?(下)

【我当知青那些事】怀念"小队长"-

【我当知青那些事】夹皮沟里的弃婴(上)

【我当知青那些事】夹皮沟里的弃婴(中)

【我当知青那些事】夹皮沟里的弃婴(下)

【我当知青那些事】我帮王丹凤带白糖

【我当知青那些事】他偷了毛主席花圈上的花

【我当知青那些事】古榕树与吊巢鸟

【我当知青那些事】荔枝树之情

【我当知青那些事】吃蚂蚁

【知青二代】羊年女儿的新起航

【我当知青那些事】一条带"政治"的鱼-

【我当知青那些事】阿妹堕胎记

【我当知青那些事】学骑马

【知青家园遇克家】最“知名”的上海知青朱克家

【我当知青那些事】南联山的半夜枪声

西双版纳人民记忆的符号------记景洪街上的雕塑

【我当知青那些事】西双版纳象脚鼓响起的时候

【版纳往事】胶林的“小民工”(1)

【版纳往事】胶林的“小民工”(2)

【版纳往事】胶林的“小民工”(3)

【版纳往事】胶林的“小民工”(4)

【版纳往事】胶林的“小民工”(5)

【版纳往事】胶林的“小民工”(6)

胶林的“小民工”(7)

上海本地人的----粥

在西双版纳拍摄的以秦怡主演的电影《摩雅傣》的原型

那夜,我不敢哭!

心灵的告白

40年后的母女拥抱!——女儿,你在哪里?

知青---军人---作家------记"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

水...水! 水、水、水...水!!---版纳勐海插队与农场知青首次聚会

西双版纳的"知青寒酸饭

流沙河畔的故事(1)

流沙河畔的故事(2)

流沙河畔的故事(3)

流沙河畔的故事(4)

流沙河畔的故事(5)(6)

流沙河畔的故事(7)

流沙河畔的故事(8)

流沙河畔的故事(9)(10)

流沙河畔的故事(11)(12)(13)【一场离奇的婚变】

流沙河畔的故事(14)(15)【阿慧的冷暖人生】

流沙河畔的故事(16)(17)(18)(19)(20) 【“表妹”的坎坷人生路】

流沙河畔的故事(21)【“表妹”的坎坷人生路 (6)(全集共6节完)】

一位文学编辑与91位作家  一部中国文坛的珍贵史料

沙英不是"孽债"



   《知青情缘》微信公众平台欢迎你!

朋友们请长按上面二维码加入关注,积极投稿,成为《知青情缘》的读者和作者。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

宅豆聚惠

点击“阅读原文”

抢起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