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完整版 | 余华长篇小说《活着》《兄弟》

请关注我们 名家经典选读
2024-10-01

长篇连载


图片来自网络

编者语


前段时间,公众号后台经常收到私信,要求连载著名作家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
为了满足这部分读者的要求,《活着》十章到今天已全部发布。
现把十章链接集中在此,便于读者收藏阅读。
感谢亲爱的读者一贯支持,一路相伴!
这里是一个纯粹的文学平台,不求功利,您有什么要求请后台留言,我们尽量满足!

作者余华简介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人,中国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委员会委员。
  1978年,高考落榜后进入卫生院当牙科医生。1983年,发表首部短篇小说《第一宿舍》。1987年,发表《十八岁出门远行》《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年》等短篇小说,确立了先锋作家的地位;同年,赴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1990年,首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出版。1992年,出版长篇小说《活着》。199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在《收获》杂志发表。1998年,凭借小说《活着》获得意大利文学最高奖——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2003年,英文版《许三观卖血记》获美国巴恩斯·诺贝尔新发现图书奖[2]。2004年,被授予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2005年至2006年,先后出版长篇小说《兄弟》的上下部,该书因极端现实主义的写作,曾在中国引起争议。2008年5月,出版随笔集《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10月,凭借小说《兄弟》获得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13年,发表长篇小说《第七天》,并凭借该书获得第十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2015年,出版首部杂文集《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2018年1月,凭借小说《活着》获得作家出版社超级畅销奖;7月,出版杂文集《我只知道人是什么》。2021年,出版八年来的首部长篇小说《文城》。

关于《活着》

  《活着》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收获》1992年第6期。
  《活着》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小说以普通、平实的故事情节讲述了在急剧变革的时代中福贵的不幸遭遇和坎坷命运,在冷静的笔触中展现了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揭示了命运的无奈,与生活的不可捉摸。
  1994年,改编自该小说的同名剧情片《活着》上映,由张艺谋指导,葛优、巩俐等主演[19]1998年7月,《活着》获得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余华长篇小说《活着》

全10章链接

连载 | 余华:活着(第一章)

连载 | 余华:活着(第二章)

连载 | 余华:活着(第三章)

连载 | 余华:活着(第四章)

连载 | 余华:活着(第五章)

连载 | 余华:活着(第六章)

连载 | 余华:活着(第七章)

连载 | 余华:活着(第八章)

连载 | 余华:活着(第九章)

连载 | 余华:活着(大结局)



图片来自网络


《兄弟》是当代作家余华创作的长篇小说,共分上、下两部,首次出版于2005年8月。

该小说讲述了小镇重组家庭中的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和改革开放初期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作者以荒诞手法再现历史,是为表现对六七十年代强权的批判,以及对改革开放初期民众精神生活匮乏的担忧和些许的人性关怀。2008年,《兄弟》获第一届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


余华《兄弟》上部

连载 | 余华:兄弟(第一章)
连载 | 余华:兄弟(第二章)
连载 | 余华:兄弟(第三章)
连载 | 余华:兄弟(第四章)
连载 | 余华:兄弟(第五章)
连载 | 余华:兄弟(第六章)
连载 | 余华:兄弟(第七章)
连载 | 余华:兄弟(第八章)
连载 | 余华:兄弟(第九章)
连载 | 余华:兄弟(第十、十一章)
连载 | 余华:兄弟(第十二、十三章)
连载 | 余华:兄弟(第十四、十五章)
连载 | 余华:兄弟(第十六、十七章)
连载 | 余华:兄弟(第十八、十九章)
连载 | 余华:兄弟(第二十、二十一章)
连载 | 余华:兄弟(第二十二、二十三章)
连载 | 余华:兄弟(第二十四、二十五章)
连载 | 余华:兄弟(第二十六章-后记)


余华《兄弟》下部

连载 | 余华:兄弟[下](第一、二章)

连载 | 余华:兄弟[下](第三、四章)

连载 | 余华:兄弟[下](第五、六章)

连载 | 余华:兄弟[下](第七、八章)

连载 | 余华:兄弟[下](第九、十章)

连载 | 余华:兄弟[下](第十一、十二章)

连载 | 余华:兄弟[下](第十三、十四章)

连载 | 余华:兄弟[下](第十五、十六章)

连载 | 余华:兄弟[下](第十七、十八章)

连载 | 余华:兄弟[下](第十九、二十章)

连载 | 余华:兄弟[下](第二十一、二十二章)

连载 | 余华:兄弟[下](第二十三、二十四章)
连载 | 余华:兄弟[下](第二十五、二十六章)
连载 | 余华:兄弟[下](第二十七、二十八章)
连载 | 余华:兄弟[下](第二十九、三十章)
连载 | 余华:兄弟[下](第三十一、三十二章)
连载 | 余华:兄弟[下](第三十三、三十四章)

连载 | 余华:兄弟[下](第三十五、三十六章)

连载 | 余华:兄弟[下](第三十七、三十八章)

连载 | 余华:兄弟[下](第三十九、四十章)

连载 | 余华:兄弟[下](第四十一、四十二章)

连载 | 余华:兄弟[下](第四十三、四十四章)

连载 | 余华:兄弟[下](第四十五、四十六章)

连载 | 余华:兄弟[下](第四十七、四十八章)

连载 | 余华:兄弟[下](大结局)


后记

  五年前我开始写作一部望不到尽头的小说,那是一个世纪的叙述。2003年8月我去了美国,在美国东奔西跑了七个月。当我回到北京时,发现自己失去了漫长叙述的欲望,然后我开始写作这部《兄弟》。这是两个时代相遇以后出生的小说,前一个是文革中的故事,那是一个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和命运惨烈的时代,相当于欧洲的中世纪;后一个是现在的故事,那是一个伦理颠覆、浮躁纵欲和众生万象的时代,更甚于今天的欧洲。
  一个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经历这样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一个中国人只需四十年就经历了。四百年间的动荡万变浓缩在了四十年之中,这是弥足珍贵的经历。
  连结这两个时代的纽带就是这兄弟两人,他们的生活在裂变中裂变,他们的悲喜在爆发中爆发,他们的命运和这两个时代一样地天翻地覆,最终他们必须恩怨交集地自食其果。
  起初我的构思是一部十万字左右的小说,可是叙述统治了我的写作,篇幅超过了四十万字。写作就是这样奇妙,从狭窄开始往往写出宽广,从宽广开始反而写出狭窄。这和人生一模一样,从一条宽广大路出发的人常常走投无路,从一条羊肠小道出发的人却能够走到遥远的天边。所以耶稣说:“你们要走窄门。”他告诫我们,“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我想无论是写作还是人生,正确的出发都是走进窄门。不要被宽阔的大门所迷惑,那里面的路没有多长。
  ——余华2005年7月11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名家经典选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