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趣谈 | 为什么感觉你的翻译不是说“人话”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语言学通讯 Author 通讯君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10月8日刷屏的消息莫过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公布,其中官网的评语为: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for 2020 is awarded to the American poet Louise Glück “for her unmistakable poetic voice that with austere beauty makes individual existence universal”.
然而就是这简短的一句话,网上流传着不同的译本,通讯君大致搜了一下,其中广为流传的为以下几种版本:
不看原文的话,各位可能觉得一头雾水,觉得不是“人话”,看了原文 ,似乎明白说了什么,但是再细品,有感觉不太对,这是什么原因呢,敲黑板,下面通讯君画一下重点难点(考研的同学请注意)
其一,是that 引导的定语从句
其二,非人称主语句的翻译
其二,是unmistakable 这个单词
其四,介词 with 的译法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大家感觉上面的译文不是在说人话呢?通讯君试着分析一下
这里其实涉及到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欧化”现象,从五四运动之后,随着印欧语言不断地被引进中国,汉语也受到了印欧语的影响,于是便有了欧化汉语的出现。
欧化汉语又称为西化汉语或英式汉语,是指语法、文笔、风格或用词受欧洲语过分的影响,进而导致了现代汉语中的“欧化语法现象。
王力先生从复音词的创造、主语和系词的增加等六个方面阐释了欧化汉语的语法特点。本文则把汉语的畸形欧化现象归纳为以下6个方面:1)代词的增多;2)主语的凸显;3)联结成分的使用;4)句子的延长;5)英语固定搭配套用;6)判断句的使用。而从句子长度来看,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方梦之指出:“英语句子结构呈树状,往往有一个主干,主干上枝蔓横生:句子成分随时可加以修饰,而修饰语中的某成分又可被别的成分修饰。因此往往形成长句。汉语句子结构呈竹节状,逐节展开。”因此,英译汉时应当注意将英语的树状转换成汉语的竹节状。具体来讲,就是把定语、状语等成分转化成汉语短句。如果转换不当,就形成了汉语的欧化句,具体表现为长定语、长状语较多。
欧化汉语的产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将英文作品翻译成汉语时采用了异化的策略,所以译文就具有了欧化的特点,而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英语与汉语之间具有差异。通讯君来简单地说一下这些差异:
1.英语是静态语言,汉语是动态语言
英语表达中习惯于少用动词或者是运用其他方式的表达来代替动词;而汉语的表达则更多地依赖动词。由于英语的词汇可以通过词根和词缀变换词性,所以英语的表达中惯用一些动词的名词形式来表达动作的发生。汉语的动词由于无英语动词那样的形态变化,若要表达动作意义,就只能起用动词本身。
2.英文是有形态语,汉语是无形态语
英语中时态、语态的表达主要通过不同类别词汇及句式变化展现出来。英语的词广泛带有形态功能标志和词性标志,可以通过词形的变化而改变词性,例如,英语的名词在发生数的变化时,可以通过单词本身的形态来表示复数,但是汉语与之相比则无法借助自身的形态来表示人称和数的变化,所以只能借助量词来完成人称和数的变化,所以英文是有形态语。英语句子有时态的变化。根据人称和数的变化,英语的动词也要有人称和数的变化,所以英语句子的时态不仅体现在句子中的时间状语发生了变化;而与此同时,在不同时间发生的动作,动词的形式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英语的时态中包含了时间和状态。因此,一个英语句子中即使没有明确的时间状语,我们也能很清晰地看出动作发生的时间以及当时所处的状态。而汉语的表达则无法通过汉字的变形而实现词性和意义的变化,而汉语的句子中则只能通过上下文的关系或明确的时间状语来显示动作发生的时间以及当时所处的状态,在表示动作和事物关系上几乎全依赖意合。
3.英语重物称,汉语重人称
英语在选用主语时更倾向于用物称。英语常选择不能施行动作或无生命事物的词语作主语。汉语一般则更习惯于人称化的表达,尤其是主语,能施行动作或有生命物体为主语首选。
4.英语与汉语的思维方式不同
在汉语中无主语的句子很常见,且汉语中的句子多是小句、碎句,句与句之间是并列关系的形式出现,虽然是小句、碎句,但是上下文之间虽然没有逻辑连词连接,但是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紧密,小句之间的顺序是按照时间、地点、或原因等逻辑顺序连接在一起的,顺序不可以随意变动。
问题提出来了,那么该如何去改进呢?通讯君觉得不妨以下几方面着手:
1.合理运用理论,走出“忠实”误区
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具有宏观的指导意义。译者当在充分了解理论内容、透彻理解理论产生背景之后,方可用于翻译实践,切不可盲目套用翻译理论。提起翻译标准,无论是被翻译界奉为圭臬的“信、达、雅”三原则,林语堂的“忠实、通顺、美”,还是刘重德的“信、达、切”,都在强调“忠实”原则。翻译工作者当如何理解和践行这一标准?“忠实”究竟是指对原文作者忠实还是对读者负责?如果“忠实”是针对原文的,是否就要忠实于原文的结构和句式?事实上,把忠实于原文的句式作为标准的译者不在少数。有些译者在英译汉时,对英文亦步亦趋,无视汉语固有的行文习惯,不懂变通,译出的中文就不像“人话”。
2.夯实汉语基础,传承母语优点
事实上,较之英语,汉语有其独特的魅力。此外,汉语还是声调语言,其声调主要用来表示词义的变化,并赋予文字抑扬顿挫、节奏响亮、优美动听的音乐美。语言是文化的重要传承,翻译的初衷是汲取精华,译者在翻译时要牢记初衷,更要传承汉语本身的优点。对于英语语言文学和翻译专业的学生而言,汉语功底尤为重要。我们决不能本末倒置,一味追求地道的英文表达而忽略自身的母语素养。
说了这么多,通讯君就想告诉各位,在进行英译汉时,可以根据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寻找到适当的翻译方法从而减少译文中的欧化汉语现象,进而减少欧化现象给我们带来的弊端。
分析完毕,欢迎各位评论留言自己认为合适的译文。
编者按
欢迎各位留言自己中意的译文
本文编辑:上海理工大学 孙雨
本文审核:吉林大学 王峰
郑重声明:本公众号推送的文章不能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推送的学术会议、博士招生不负责对接解释。有任何疑问请按照推送内容的官方联系方式对接!如果学术会议、博士招生有任何官方调整,责任不在我方。我们优先推广免费的学术会议、讲座、研修等项目。收费项目与商务合作需支持劳务费,请联系dianzishu@126.com 商谈。
欢迎加入语言学通讯读者群,添加时请自报实名,单位和研究方向
语言学通讯读者加群联系人:sflsy0803 孙老师
继续为各位提供有益的学术资讯
长按二维码赞赏语言学通讯
10万学者关注了
○
语言学通讯
○
这是一个有情怀的公众号
相关文献延伸阅读(专为爱书的你)
敬告:本公号友情分享书讯或提供索引书目链接,
以方便爱书人前往第三方平台自行选购。
语言学图书精选推荐
扫码关注,即可获取最新入群二维码
目前已有1.73万语言文学、国别区域
研习者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加入我们,交流分享,共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