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松科(山西):一生奋斗在家乡,东奔西走为村庄|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
编写按:本文为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系列人物故事,情归故里,共建家乡,让我们相遇爱故乡!
推荐人:
赵文贤 山西省平顺县人民政府
推荐理由:
我2003年4月调任平顺县阳高乡党委书记,那时魏松科是东坪村支部书记,从此开始了我与老魏近四年的工作交往和一生的友谊。
魏松科是一名老支书,事业心强,在乡里威望也高,我到阳高以后听到过许多老魏的故事,非常敬佩和感慨。老魏所在的东坪村位于浊漳河南岸,俗称南河沟,沟深十几华里镶嵌着八个村庄,东坪村是最小的村庄之一,只有20来户人家。1988年东坪村爆发了一场泥石流,80%的田地被冲毁,1998年南河沟又发生了60年不遇的大洪灾,河滩的零星土地和乡村道路一夜之间变成了乱石滩,老百姓说辛辛苦苦四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在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许多人退却了,开始着手移民搬迁,但也有人坚守,要与大自然抗争,老魏就是最典型的一个。我到阳高乡不久,老魏就给我递上一份南河沟治理项目申请书和自己做的项目可研报告,厚厚一叠纸,满纸的心血,字字汗水,我看后深受震撼。虽然南河沟十几华里长,要打坝、修路、造地、工程浩大,在当时的经济水平看几乎不可能,但我决心尝试一下。由于道路全部冲毁,我就和乡政府的一班人徒步到南河沟的沟沟叉叉实地调研,到农民群众中间问计问策,是群众的情绪感染了我,是许许多多像老魏这样的干部党员鼓励了我。2004年春天,我们开始组织和发动南河沟八个村干部群众,打响了南河沟综合治理战役。其间的艰难困苦,辛酸苦辣,自不必说,但确实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可歌可泣。 经过三年的奋斗到2006年南河沟打石坝7500米,回填路基动用土石方8万立方,铺设油路7500米,河滩造地200亩,综合治理工程战役大捷。南河沟也从此有了致富之路、希望之路。
十几年过去了,当时的场景历历在目,当时人物栩栩如生,我永远不会忘记南河沟的干部群众,永远感谢像老魏一样的共产党员为家乡无私奉献付出的艰辛。
人物简介:
魏松科,一位68周岁高龄的农民共产党员,曾担任山西省平顺县阳高乡东坪村村支部书记30余年。
人物事迹概述:
他早年应征入伍赴疆参军,并光荣入党;退伍后,带领村民修路架桥、修池蓄水,成为乡里第一个吃上自来水、通了水泥路、接通闭路电视的村庄;养过蘑菇,办过村集体企业,搞过生态旅游规划;上个世纪他所在的太行山腹地--山西省平顺县阳高乡遭受泥石流,他为民请命,联合其他山村请求减免农业税;年近七旬的他,成立田时农业,又一次踏上奋斗征程,再次尝试用经济手段建设乡村。
心中的家:国家和老家
魏松科所在的村庄叫东坪庄村,位于南太行平顺县浊漳河南岸,后石旅游公路十里生态长廊中段,村庄地理条件别致,背靠大山和原始森林,脚踏层叠梯田,房屋错落有致,古树石墙交衬,村落虽小,但风景独幽。
位于革命老区的东坪庄村,跟绝大数中国农村一样,经历了中国农村历史上所有的时代变革。全村鼎盛时期百十口人,祖祖辈辈以花椒为生,是中国大红袍花椒之乡的源脉。但由于在太行山腹地,自然美景被大山阻隔,这里的百姓集体贫困。
魏松科,一位68周岁高龄的农民共产党员,就在这样的山谷里抱着巨大的希望与命运和大自然不断抗争。
魏松科14岁父母双亡,他和弟弟、妹妹三个人相依为命,白天在地里抢活干,晚上在记工桌前争工分,忙活一年还是换不回口粮,村干部可怜他们,决定免除他家的欠款。在他幼小生命中最难熬的日子里,村干部的决定奠定了他感谢党回报社会的信念。
20岁,魏松科应征入伍,五年的军旅生活是他一生中唯一接受的最正规、最系统、也最重要的教育。在部队,他刻苦训练,成为全连第一个、全营第二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现役军人。部队是魏松科的青春,也是他引以为傲的事情。
魏松科曾是一个“无家”的少年,家徒四壁的房子里塞满了兄妹三个饥寒的影子,据他回忆说,这辈子唯一一次流泪,是他叔父送他参军走,想着弟弟妹妹以后的生计,他一边跟着叔父往前走,一边头扭回来不时的往村里看。“走吧,家里的事情不用你操心”,他叔父说。
是对家的眷恋和渴望以及年少时村集体的照顾撑大了他的格局和胸怀。复原后他回到家乡,在叔父的操办下,娶了媳妇成了家。参军阅历让他在那个年代成为了见过大世面的人,加上是党员和年轻人,退伍复原回家的第一年,魏松科当上了村里的党支部书记。
那个年代,吃饭问题是大问题,集体生活的年代里,鸡毛蒜皮的事情都能成为大家聚焦的大事。他以巧妙的方式,解决了村民背后怀疑村干部借助放羊先生和司机的特殊待遇开小灶的问题,赢得了村民的认可,开启了他建设家乡的热血和序幕!
为民请命
勤劳是农民的天性,在大自然环境恶劣,交通还不便利的那个时候,农民尤其如此。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里的劳力富有激情地为自己家开荒种田,村里的支柱产业花椒产量和人均收入都有所增加,村里经济开始显著增长。
但1988年的一场泥石流冲毁了村庄大约80%庄稼田,这让耕地本来就稀缺的山区村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恶劣,每口人的耕地只剩下不到三分。没有了耕地,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魏松科也不得不上山寻找有可能种植土豆、栽种花椒树的碎片平地,来开荒种植食物和经济作物,养家糊口。
恶劣的自然生存环境,直接导致当地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山民移民搬迁,山谷里的很多村民纷纷通过投亲、改姓过继的方式移居他乡,魏松科选择了留下。他决定从根本上解决整个山谷的命运,他联合山谷中的其他山村,邀请老乡知识分子撰写的《平顺县阳高乡南河沟八村关于联合治沟工程立项的请示》,得到了上级政府的支持,之后经过三年的奋斗,截止到2006年,南河沟打石坝7500米,回填路基动用土石方8万立方,铺设油路7500米,河滩造地200亩,综合治理工程战役大捷。
在泥石流之后,他为民请命,联合其他山村请求减免农业税,被戏称为当时中国除了台湾省、香港、澳门不给国家交税的第四个地方。
“大红袍”品牌之路
魏松科的村支部书记,前前后后加起来30来年,直到被疾病打倒。他当过村里的电工,给邻里乡亲当媒人、张罗媳妇,当红白事主事,调解家庭纠纷,训斥有家庭矛盾坚决离婚的村民。他性情耿直,脾气是出了名的不好,火气来的快走的也快。
他不断寻觅着能让山村富裕起来的路子,希望用家乡的特产大红袍花椒给村民塑造新的生活希望和信心。为了将大红袍花椒推向市场,他请来了在外工作的老乡,召集村民开会商讨致富经,动员内外资源成立了公司,几乎所有村民都拿出了存款,来支持这个很新鲜的事情。
包装之后的花椒,1994年荣获了林业部名特优新博览会银奖,1995年荣获农业部第二届全国博览会金奖。从东坪村诞生的平顺大红袍公司成为了平顺县长达20年的名片,成为了地区标志性的龙头企业。乡里人欢欣鼓舞,期待着命运的改观,也吸引着家乡在外工作人员大力的支持。这些可爱的故乡人,让生他们养他们的土地有了共同的名字:大红袍花椒之乡。
一个农民的奋斗
之后的日子里,魏松科养蘑菇,动员大家架桥、修路、引水、栽种果树、建生态采摘园、铺草坪、搞生态旅游,这些在很多村里年轻人看来没有多大意义的事,贯穿了他后来的大部分生活。
相比其他事情来说,他更渴望有人才。在他为山村奋斗的半个世纪中,无论是从大红袍花椒创名牌,还是后期的村庄在发展旅游的努力上,都深刻的期待着全体村民甚至全山谷人民的集体努力。
魏松科不断地动员着年轻人,包括他的儿子,他希望儿子能去学习养殖种植业技能,而不是去读大学。他太希望年轻人能够越来越多的参与家乡的发展和建设了。
魏松科曾满怀期待地组织座谈会,盛情邀请通过努力读书走出大山的知识分子,跟村里的年轻人座谈,谈心也谈未来。也曾满怀信心组织全体村民,到发展好的特色村庄观摩学习别人的思路、实践和经验。
2011年,在面对新华社《半月谈》记者采访的时候,他说“村里事业后继无人,除了年轻人思想认识问题外,还有经济方面的原因,因为在农村生存、致富太难。”
他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要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扶持和引领,切实改善村里的落后面貌和发展环境,增加农村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同时,还应当发展县域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农村的青年人回来后能稳住。
他积极的努力带头尝试,带领他们老一辈的伙计们做了村里的年轻人最看不起,也认为最“没有”希望的体力活——基建。他们默默的用石头加固了岁月,静候村庄的未来和后代们的到来。
今天的东坪村,全村被石板路覆盖,村里村外的道路通畅无阻,自来水走进院子和厨房,互联网覆盖了村庄,数千米石台阶步入到环绕村庄,已经成了全省旅游重点推进村的典范。
2012年一场大手术,他终于可以停下来休息休息了。2016年冬天,康复中已年近七旬的他登上了年轻时开山地、种土豆、砍柴禾的后山顶上,走在他年轻时就出卖苦力过日子的曲曲折折、险象环生的山道上
希望之花
魏松科为他的村庄东奔西走了一生,用信仰和行动默默奉献探索了一生。年近七旬的他,成立田时农业,又一次踏上奋斗征程,再次尝试用经济手段建设乡村。
他的足下是二十来户人家的村庄,他这辈子似乎只依恋这洼水土,他梦想着通过对山谷进行综合治理彻底改变这里山村的命运。
推荐阅读
爱故乡
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
推荐阅读
爱故乡
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联系人:口皓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邮箱:iguxiang2012@163.com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爱故乡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爱故乡网:http://www.iguxiang.org亲,您还满意么扫码,关注爱故乡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