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篇】巩固和加强前线 ——美国的国防战略与中国的崛起(四)

学术plus 学术plus 2019-03-28

编者按

鉴于这里有世界上几个最大的经济体,最重要的海上航道,以及美国最亲密的盟友,亚太地区正在迅速成为当今国际体系的核心。然而,这里同时也是21世纪第一个新兴大国的故乡——这个大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PRC)。应对中国的大国崛起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近年来,北京一直加速实现军事力量的现代化,行为也更为果断,这使得冲突升级的风险不断增加,特别是在中国附近海域的领土争端方面。有鉴于此,本报告的目的是,勾勒美国在亚太地区国防战略的关键要素——而这一战略既是基于美国全球领导、全球介入的长远大战略,同时也针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力量所带来的新挑战。


报告以作者角度进行翻译,未做任何调整,供大家交流参考!


作者:埃文.布莱顿.蒙哥马利(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

原文题目:REINFORCING THE FRONT LINE  U.S. DEFENSE STRATEGY AND THE RISE OF CHINA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节选翻译仅用于学术交流

本文长约5500

阅读约需15分钟

前期链接【长篇】巩固和加强前线 ——美国的国防战略与中国的崛起(一)

                  【长篇】巩固和加强前线 ——美国的国防战略与中国的崛起(二)

                  【长篇】巩固和加强前线 ——美国的国防战略与中国的崛起(三)

(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第三章:

保卫前线防御战略


前面的章节已经解释 至少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战后美国大战略的核心目标——防止敌对国家控制关键区域,保护位于这些区域前线盟友,以及保护全球自由——今天的核心目标一如既往。然而,现在全球领导和全球介入的军事基础,比25年半以前单极时刻开始以来的任一时点,承受的压力更多。这种紧张关系在东亚地区尤为明显——政府均认为该地区应该是美国的战略重点,但该地区也处的转变之中


像其历史上许多前辈一样,中国是一个新兴大国,似乎不满意自己当前领土、影响和声望的分布。尽管中国极大地受益于现有的国际秩序,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正在将其可观的财富转化为强制力量,它可以用于挑战其周边现状,或许最终超越现状。事实上,这已经在东海和南海开始发生了。美国最关心的是,中国政府正在对有可能使美国及其盟国在该地区的常规军事行动变得越来越困难的能力方面大力投资,这些常规军事行动包括定期从空中和海上巡逻以及在局势紧张时增援伙伴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如何才能维持其大战略并实现其核心目标?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所选择的防御战略、以及有效实施这一战略的能力。到目前为止,华盛顿在东亚的关键区域的优先选择可以概括为“前线防御”。这战略重视对抗在那里出现的威胁,而不是等侵略发生很长时间以后直接进行应对、或者是通过其它战区大成本的消耗间接进行应对。当然,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前线防御的具体特征也不尽相同。出现危机时,华盛顿就会把相关重点置于在海外战略要点集结重兵与派遣远征军。然而,通过明确和可靠的信号,美国表明自己将反对一切敌手的企图、随时援助盟友,前线防御收到了威慑和承诺的双重效果——由此支撑了地区稳定,而这种稳定也是最重要的。


展望未来,前线防御仍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最佳战略选择。这是因为:假如美国选择延迟响应,或者计划采取外围应对,将导致极高的风险、极负面的后果。尽管前线防御的批评者提出过其它策略,但这些替代选择同样会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可能危及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提高不稳定的概率。所以,美国将不得不调整其防御战略,以应对新的军事挑战,例如,通过空海力量投送方案与地面部队——特别是陆基精确打击系统之间的更好整合。


亚太地区防御策略选择


思考在一般情况下美国国防战略的最好框架是什么,尤其亚太地区的国防战略选择是什么?从根本上来看,美国在该地区长期以来的现状是大国,旨在维护现有国际规则,阻止领土扩张,避免域内国家对意图改变现状的地区强国的屈从与让步。对于这种倾向,主要有三种方法可用于保持和平,按照何时和如何处理公然侵略的方式,将它们分为:遏止、惩罚和推回(译注:也就是政权更迭)。


  • 遏止强调阻止敌人首先使用武力来实现其目标。这可能既需要防御损失限制工作,也需要进攻损失限制努力,以避免冲突爆发时的重大损失,承受旷日持久的强制性战役,并逐渐消耗对手的战斗力。

  • 惩罚并不看重削弱敌人的初始攻击和防止颠覆现状。相反,它会优先考虑这些发展后的报复。主要的目标是实施成本大于收益的侵略,并因此,说服对方放弃任何收益——举例来说,通过直接攻击其领土,外围战役以剥夺其宝贵的海外资产,或封锁作战破坏其经济。

  • 推回也对维持现状的努力不予重视,从一开始就赞同用后续努力恢复原状,尽管比起强迫试图扭转敌人直接取得的进展,它将更多地依靠蛮力。具体地说,这个选项除了降低对手的军事力量以便于使其不再构成严重的威胁外,需要单独行动或与盟国一起并肩作战夺回失地,然后又将其返还给友好盟国。

这三种方法未必详尽,但重要的是,它们并不相互排斥。相反,如果冲突确实发生,美国可能发现自己会将所有这三种方法合并使用或从一种方法转变为另一种方法,这取决于具体情况。然而,从规划的角度来看,这些理想的类型可能会对美国军队的规模和组成、在何处进行部署、如何与盟军军队互动,以及他们计划如何战斗都有重大的影响。


例如,鉴于其目标、对签约盟友的正式承诺,以及整个区域内相当大的军事存在,封锁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默认选择。此外,还没有任何迹象表示,华盛顿的政策制定者们正在认真考虑放弃这个方法。如果有的话,他们似乎下定决心要通过改进美国军队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中作战的能力,来进行更有效的长期封锁。然而,随着中国军方近年来变得越来越强大,虽然这几种方法不够详尽充实,而且还有实质性的、应被识别并解决的缺陷,但要求美国考虑惩罚或推回等方法的呼声还是提高了。


以远距离海上封锁的形式进行的惩罚可以说是封锁的主要替代方法。在很多方面它也有直观的吸引力。持续的经济增长支撑着中国共产党(CCP)的合法性,习近平主席的“中国梦”核心是促进国家繁荣和提高全球影响力。因此,中断这种经济增长可以作为威胁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中国经济也严重依赖出口商品和进口资源,必须途径漫长的海上航线运输,并经过遥远的海上通道阻塞点,这些没有一个是解放军可以充分监督、巡逻,或保护的。因此, 原则上,美国可能会利用它对全球公共资源的控制发动经济战争:封锁禁止商品和资源,还将大量的成本强加给中国,而如果这样做的话,北京几乎没有能力直接与之对抗。另一个好处是,这种选择也会使美国避免冲突期间与中国大陆攻击目标相关的升级风险,在封锁的情况下,考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如此多的强制性能力——以及基地、港口和C4ISR系统等配套基础设施——位于其境内,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可能。


推回也代表着与封锁策略有大幅偏离。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将首先依赖于当地国家防止重大威胁,如果有必要,尽可能长时间地抵制任何攻击。反过来,这将有助于它降低其海外的军事存在,也可能缩减它的军队结构。干预应该很有必要, 华盛顿可以根据需要动员额外军队,随时准备好将他们投入战区。而不是对侵略者逐渐增加压力直到侵略者改变它的行为,这就是理论上惩罚是如何展开的,美国将集中精力增援承压的当地国家,削弱侵略者的军事力量,并将它从任何被占领土上驱逐出去。在许多方面,这种方法类似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所采取的方法。因此,它将是离岸平衡大战略的一个逻辑推论,符合美国紧缩许多安全承诺的要求。


评估遏止、惩罚和推回


尽管它们可能都有优点,除了遏止外的其余两个选择都同样会有两个基本的和相关的限制。


首先,遏止不会阻止美国采取惩罚或推回,而惩罚或推回将会限制美国使用遏止的能力。换句话说,如果美国尝试过但未能阻止敌人实现其目标,它仍然可以选择实施远距离封锁或动员额外军队恢复战前的原状。然而反过来不一定成立。


其次,从一开始就选择不参加侵略,并允许对手在响应之前推翻现状,这样可能会增加不稳定,并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损害美国的利益。例如,敌人可能更倾向于参与胁迫或执行一个既成事实,尤其是如果它预测自己可以快速实现其目标,巩固初始收益,以及承受任何潜在的报复(假设会有即将到来的报复)。与此同时,盟友将没有理由在和平时期与美国站在一起——耗费华盛顿在该地区影响和支持——它可能更愿意考虑随大流的行为。


最终,正如一位敏锐的观察者所指出的那样,“对侵略最可信的威慑是说服对手,他的军队将不太可能实现指派给他们的作战目标,因为防守部队既具有能力,又具有使用这些能力的意愿。”采用惩罚或推回将使平衡双方都受到损害。


除了这些常见的弱点,惩罚和推回都各自有不同的难题。举例来说,成功的海上封锁将不得不克服许多与识别、扣押和处理前往或从对手港口来的商船相关的业务挑战,这很难说是无足轻重的。也需要通过大量的储备、政府配给、内陆运输路线的使用,和借助于其他国家转运关键商品和资源来弥补中国承受经济胁迫的能力。此外,并不能保证对海上封锁控制的逐步升级将会比它看起来的那样容易,如果美国积极地进行遏止。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安全到足以让政权的生存成为头等大事,因为其持续的合法性取决于经济增长,而且中国共产党正在应对着面对经济急剧衰退只会愈演愈烈的国内动乱,这种形式的惩罚可能远远地超过了某些支持者所承认的程度。


就其本身而言,推回更加强调前线国家,如果可能的话,不仅阻止冲突,而且在冲突爆发后对抗冲突。具体地说,这些国家需要让敌人付出代价,争取时间让美国军队做好准备,而且一旦华盛顿最终准备介入就为其提供支持。然而,这将是一个风险很大的赌注,考虑到与中国相比,当地国家的军事实力有限,而且长期的紧张关系将使它们之间的合作困难重重,尤其是在美国撤军后。此外,这种方法的一个表面上的优点是,它将允许美国缩减其兵力结构,因为它不需要立即战斗。但是考虑到全球兵力投送取决于极其复杂的平台和高技能的部队,可能需要华盛顿花费数年重建损失的军事能力。最后,即使美国确实撤出亚太地区,打算必要时重新介入,它仍然需要许多对前线防御必不可少的同样的军事能力——至关重要的是能力,即有足够的生存能力重新部署到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去,并在那里有效地进行作战的能力。


总之,美国仍有充足的理由强调在亚太地区的遏止,因为这决定了如何应对中国的军事崛起。它不仅对威慑做出了重大贡献,通过保证华盛顿将抵抗侵略,帮助它的盟友来使其确信,而且主要的方法——惩罚和推回——也有严重的、不容易克服的局限性。因此,放弃前线防御将是一个很危险的主张。然而,那并不意味着这种策略就其目前的形式来说是足够的。至于新兴挑战,最重要的是中国追求A2/AD功能使兵力投送变得更困难,美国需要适应前线防御,以确保其持续的生存能力。特别是,随着中国不断变得更加强大和精确打击系统进一步成熟,华盛顿必须想方设法避免或改善下面描述的两种困境:战斗力赤字和作战——存在悖论。



(未完待续)


  拓展阅读  

国国土安全部《网络空间安全战略》

布鲁金斯学会《AI、政治战与俄罗斯》

《国家利益》杂志:欢迎加入第二次冷战

兰德《现代政治战》

美国空军如何应对赛博竞争(长文)

2018美国人工智能安全委员会法

《美国机器智能国家战略》

印太战略大兵压境:美印联手剑指中国

朝-韩全面战争能力评估(176页ppt)

朝-韩领导人第二次会晤!

美国网络安全的国际合作

《中美贸易摩擦扭曲全球创新》

《理解美国联邦网络安全》(上)

《理解美国联邦网络安全》(下)

美国空军战略总计划(SMP)(一)|(二)|(三)|(四)|(五)|(六)|(七)

赛博空间作战(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


学术plus】 新添加号内搜索功能!

进入公众号→点击菜单【智库扫描】→【搜搜文章】→输入关键词→一键检索文章。

快来试试!



【厚度】学术plus年终巨献:

2017年 你不可以错过的重磅报告们!(全文阅读链接)


【兼职】神秘岗位正在向你招手,敢来么?


【重要】学报投稿必看!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官方严正声明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本机构立场。


 

  •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赐稿!投稿链接

     http://kjpl.cbpt.cnki.net

  • 学报电话:010-68893411

  • 学报邮箱:dkyxuebao@vip.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