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黔西北记忆(70)七星关沔鱼河的传说

云上毕节 2022-03-30


关于沔鱼河,有太多太多的传奇故事。1992年我曾经在《贵州日报》和《毕节日报》上连续发表过《沔鱼河的传说》、《沔鱼河两岸的变迁》、《细说沔鱼河》、《四鱼的传说》等文章,这几篇文章抒发了我对沔鱼河的深厚情感,推介了家乡美丽的风景和淳朴的民风民情。


▲四鳃鱼 (图片提供:詹会祥)


沔鱼河,因四鳃鱼而闻名天下。四鳃鱼,就是一条鱼有四个鳃。一般情况下一条鱼只有两个鳃,唯有沔鱼河的鱼有四个鳃。


▲干龙洞的源头活水 (叶光良 摄)


关于沔鱼河及河中生长的四鱼,有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据传,很久很久以前,在现今七星关区对坡镇大堡社区干龙洞中,有一条恶龙在洞门口用身体堵住出水口,不让一滴水流出来。整个大寨坝子只得靠天吃饭,天下雨才能种出庄稼。遇到天旱,庄稼就颗粒无收,人畜只能逃离到他乡或死亡。


有一年,天大旱,山上草木冒烟,田坝中庄稼颗粒无收,周边赤地千里、万物凋敝,乡民们离乡别境。


在干龙洞的旁边,住着一户人家,夫妻二人扶侍着90多岁的老母亲并抚养着一双年幼的儿女,平时一家人靠着干龙洞下方两亩土地勤耕劳作生活。大旱之年庄稼长不出来,人畜饮水艰难,就连干龙洞下方的长洞深处也没有一滴水。别人可以逃荒,这夫妻俩上有正生着病的老人,下有幼儿幼女,无法背井离乡。


▲位于对坡镇大堡社区的干龙洞源头  (叶光良 摄) 


眼看一家人快要饿死,急得夫妻俩抱头痛哭。妻子对丈夫说:“平时我在干龙洞旁边割草、放牛,总能听见洞中有水响声,只是不见一滴水流出洞外。我们俩何不凿开岩石,进洞去找水,让水流出来拯救一方百姓?”


听了妻子的话,丈夫坚定地点了点头:“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一定要把干龙洞中的水引出来,不然就没有别的活路。”


于是,夫妻二人扛着工具,凿开干龙洞坚硬的石壁,见到一潭碧水,夫妻二人高兴地欢呼起来。


▲干龙洞下方的四鳃鱼养殖场  (叶光良 摄)


正在夫妻俩准备凿开潭口岩石放水时,那挡住碧水的岩石突然变成一条黑龙昂起头颅,张开血盆大口,向二人扑了过来。夫妻二人毫无惧色,用手中的工具作武器,与恶龙展开了激烈的搏斗。男的揪住龙角,趁龙翻滚时骑上龙背,并用铁拳猛击龙头。妻子则扯住龙须,用双脚猛踢龙肚。恶龙猛甩身体,夫妻二人死死抓住恶龙不放。恶龙想翻滚身体,压死夫妻俩。就在龙翻身时,干龙洞被龙身堵住的水滚滚喷出洞口,形成一条河流。


▲沔鱼河风光 (叶光良 摄


夫妻俩勇斗恶龙,干龙洞激流涌出。恶龙咆哮起来,声音惊动了天庭,玉皇大帝派遣天兵天将赶来,将恶龙镇住,但龙身已无法把水堵得一滴不流。恶龙被镇住,清水得以流淌,但是天兵天将对夫妻二人说:“你们已经泄漏了天机,不能再重返人间。你们凿水救民的愿望已经实现,要想能逃出干龙洞,只有变成鱼,否则只能死在洞中。”夫妻二人紧紧抱在一起:“要死我俩一起死,要变鱼我们就变成一条鱼,永远不分离”。突然,天空电闪雷鸣,一记闷雷将夫妻二人击成了一条鱼。


▲干龙洞下方的水渠(叶光良 摄)


干龙洞出水了!老百姓得救了,万物重生!


这对夫妻的老婆婆听说干龙洞出水了,就牵着一双孙儿孙女来到洞边,只见儿媳妇的一双绣花鞋还在洞门口的转弯潭水面上漂浮着,急问众人见到她的儿子媳妇没有?


就在人们在洞沿边议论纷纷时,忽然从水中飞出几条鲜活的鱼,直接奔向老婆婆的怀里。这鱼有四个腮,人们就说,这是为百姓勇敢寻水的夫妻俩变的,每人两个鳃演化到鱼身上,就成了这种奇怪的四鳃鱼。


 流淌的沔鱼河  (叶光良 摄)


老婆婆也说不清这四鳃鱼是不是她的儿子媳妇变来的,家中无半粒粮,也只得将鱼煮来吃了。说来也奇怪,这老婆婆吃了四鳃鱼后,新病老病一下就好了。那两个快要饿死的孙儿孙女吃了鱼,也捡回了两条小命。

后来,那老婆婆活到160岁,无疾而终;一双孙儿孙女,也成家立业,长寿终老。


 四鳃鱼 (图片提供:詹会祥)


干龙洞周边十里八乡的村民闻其稀奇事,哪家有人病了,就带上香烛来到干龙洞旁边求四鳃鱼,每每都能从洞中飞出一两条鱼来,让求鱼者有求必应,而且病人一吃了洞中飞出的四鳃鱼,就很快得以痊愈。特别是产妇吃了四鳃鱼,不仅身体恢复快,而且出奶多,婴儿茁壮成长。尤其是遇到饥荒年,四鳃鱼还救了不少人的命。过了若干年,这条河的流域内也渐渐有了四鳃鱼。     


▲位于对坡镇中心社区的者拉洞源头 (熊万山 摄)


四鳃鱼油而不腻,肉肥鲜美,妙不可言。人吃了有病去病,无病养生。


四鳃鱼的奇闻,从乡村传到宫廷,皇帝就命地方官员送四鳃鱼进贡。那时没有汽车,更没有飞机,交通极为不便,全靠人背马驮。这四鳃鱼又金贵得很,离开干龙洞流出的水,几小时就死了,鲜鱼根本无法送达宫廷。每每送到宫廷的四鳃鱼,不是干鱼就是臭鱼。吃不到四鳃鱼的鲜鱼,皇帝就严惩承办此事的官民,每年都有不少人惨遭杀害。老皇帝也因此郁郁寡欢,不久就死了,他的儿子顺理成章地成了新皇帝。


▲位于者拉洞下方的四鳃鱼养殖场   ( 叶光良 摄)


新皇帝为笼络人心,稳定江山,下令免去这条河中的四鳃腮鱼进贡。从此,人们就称这条河为免鱼河。


明朝初年,湖北沔阳张姓将军被朝廷派往免鱼河天生桥天险驻守,为纪念祖先之故地,张家将免魚河的“免”改写成“沔”字(张将军后裔即现七星关区燕子口镇龙洞村张家寨人)。从那时起,免鱼河又称沔鱼河,至今在当地仍有免鱼河、沔鱼河同用的书写习惯。


▲位于者拉洞下方的四鳃鱼养殖场 (熊万山 摄


我今年已经70多岁,沔鱼河的故事是我外公詹开荣给我们讲述的。我外公家就住在干龙洞下方者拉洞对面的虎跳岩脚。


小的时候,我们常去外公家。外公一见我们去,乐哈哈拿着鱼网来到者拉洞外水口那个深潭里,撒一网就有半水桶鱼的收获,这就是外公给我们童年的温暖回忆。


▲清澈的沔鱼河 (叶光良 摄)


我家就住在沔鱼河岸边张家寨上方一公里处的小山坡上。我小的时候随父亲在龙滩沟、小铺子读书,学较就在沔鱼河岸边。那时四鳃鱼真多,尤其在东皇庙下方岩脚那个湾潭处,就像个养鱼塘。我和同学们每天下午放学后,就去湾潭下方不远处安放几个鱼笼,第二天一早去收鱼笼,每个鱼笼里准有七八条四鳃鱼的收获。


▲四鳃鱼幼苗 (图片提供:詹会祥)


我是喝着沔鱼河的水、吃着沔鱼河里生长的四鳃鱼长大的,至今七十多岁了,身体还结结实实,记忆良好,耳聪目明,应该说与小时候常吃四鳃鱼有很大的关系。


▲位于对坡镇中心社区的者拉洞源头 (叶光良 摄)


1958年“大跃进”时期,大办集体食堂,当时的公社干部突发奇想:把干龙洞用石墙围起来,形成一个大塘,四鳃鱼流不出去,不就天天可以从其中捞鱼供集体食堂用了吗?那时人民公社才成立,领导一个想法,就变成了千万人的共同行动,干部群众奋战两三个月,干龙洞终于被圈成了一个大塘。说来也奇怪,大塘蓄水后,不仅沔鱼河流域没有了四鳃鱼,就连干龙洞大塘里也很少有四鳃鱼出现了。1960年大饥荒,有人把干龙洞石墙炸开一个大缺口,水就从这缺口处流了出来,干龙洞和整条河又出现了四鳃鱼。


▲者拉洞下方水池中养殖的四鳃鱼 (叶光良 摄)


鱼是贡品,也饱了不少人的口福。在2000年前,沔鱼河里的四鳃鱼被那些唯利是图的人用炸药、电击和各种捕鱼工具非法捕捞,鱼花儿都没有了,已濒临绝种。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禁止捕捞四鳃鱼。进入21世纪以来,当地党委政府带领群众不断修复沔鱼河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


▲者拉洞流水养鱼场的引水渠(叶光良 摄)


通过努力,目前沔鱼河两岸的生态得以逐步恢复,四鳃鱼再次重新出现。如今,在干龙洞下方及其斜对面数百米远的中心社区者拉洞下方,对坡镇的招商引资项目——“四鱼养殖基地”已经建成,人工养殖四鳃鱼已经获得了成功,四五斤重的四鳃鱼已可陆续供应市场。


▲者拉洞的源头活水 (叶光良 摄)


我无限怀念故乡的沔鱼河!我一辈子感恩沔鱼河的丰厚滋养!我要为故乡的沔鱼河歌唱!


作者简介

余泽江,曾用名虞才江,笔名詹育。贵州毕节县(今七星关区)人,蒙古族,大专文化,中共党员,1968年底入伍,参加过援老抗美和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在部队历任新闻干事,解放军报、国防战士报战地特约记者,昆明陆军学校教员。


1986年转业毕节,在县粮食局、县(市)体改委、市乡镇企业局、煤炭工业局、市政协、市人民政府任职。长期笔耕不辍,著有长篇小说《三节草》、《惜别凤锦挢》和《余泽江文集》、《淬炼年华》、《七星闪耀》、《走遍神州》等,中国文联作家。曾任北京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华文学艺朮学院副院长。中华蒙古族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人民文学》杂志社贵州工作站站长。



文/余泽江

编   辑:吴   芳

编   审:秦  恒监   制:叶光良   总监制:朱光伦

更多新闻


看完记得

点亮下方“赞”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