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 | 民航局发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征求意见稿)》,机遇在前请各地抓紧谋划!

通航政策 通航圈 2021-05-30
3月27日,中国民航局发布通知,就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稿,我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建设定位包含城市场景运行试验区、海岛场景运行试验区、支线货运运行试验区、高原环境运行保障试验区、先进应用试验区等多个目标,其建设工作将以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区)等为单位,以地方政府或其授权机构为主体, 拟申请地区应具备空域环境良好、产业基础较好(注意“优先支持具有无人机试运行批准企业所在地的城市”)、基础设施健全、支持措施明确(专门强调有明确资金和政策支持、专业资源丰富等条件;在试验区的建设和运行中应明确相关工作任务和成果输出,重点在深入开展特定类无人机试运行、监管和服务机制探索、无人机适航审定技术研究、运行技术验证、支撑要素试验 、市场生态试验等多个方面实现突破。本次意见反馈截至时间为2020年4月10日前。

  为有序开展我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点示范工作,在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方面先行先试,形成促进无人驾驶航空行业与社会管理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探索新时代政府监管服务的新方式。我局起草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电子文档和意见反馈表请从“民航局官网—意见征集”栏目下载( http://www.caac.gov.cn/HDJL/YJZJ/)。有关单位和社会公众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意见:  1. 将意见反馈表以“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意见反馈”为邮件主题发送至kgc@caac.gov.cn。  2. 传真:010-64092643  意见反馈截至时间为2020年4月10日前。
  中国民用航空局  2020年3月27日附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征求意见稿).pdf 意见反馈表.xlsx

以下是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
(征求意见稿)


为有序开展我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点示范工作,在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方面先行先试,形成促进无人驾驶航空行业与社会管理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探索新时代政府监管服 务的新方式,指导和推动我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建设,特制定本工作指引。

 一、 目的意义 
试验区目的是深入开展无人机试点工作,为无人驾驶航空运行理论研究、风险评估、技术应用等提供试运行平台, 在实际运行中积累运行数据和运行经验,探索民用无人驾驶 航空发展规律,制定针对性强、可推广复制的适航、飞标、 空管等标准及市场准入规则

二、 建设原则
(一)系统布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试验区的目标、分工和路径。
(二)重点突破,强化成果转化。有重点的推进试验区建设内容,加强示范引领。
(三)坚守底线,确保运行安全。始终坚持安全第一,夯实安全发展基础,确保试验区有序开展。
(四)创新驱动,融合先进技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先进技术应用。

三、 基本条件 
试验区建设以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区)等为单位,以地方政府或其授权机构为主体,拟申请地区应具备 以下条件:
(一)空域环境良好,具备便捷的低空空域协调和申请条件,并保障低空空域运行安全;
(二)产业基础较好,具有较完整的产业链,优先支持具有无人机试运行批准企业所在地的城市
(三)基础设施健全,拥有较完善的起降场地、空管设施设备和配套试验设施设备;
(四)支持措施明确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已出台无人机发展规划,对无人机运行有明确资金和政策支持
(五)专业资源丰富,具有支持试验区产业规划建设、 运行管理服务和市场管理的专业部门或单位,拥有无人驾驶 航空基础研究或关键技术领域的高水平科研机构,拥有一批高水平的无人驾驶航空创新研发团队。

四、 布局选址和目标定位 
试验区的布局选址原则上将主要考虑地理环境的均匀分布,气候条件的多样性,不同的运行场景(人口密集、人口稀少;视距运行、超视距运行)和应用(航空喷洒(撒)、航空摄影、空中拍照、空中巡查、物流配送等),以及不同 的飞行基础设施(机场、监视设备、飞行数据采集设备等) 等要素。
根据上述布局选址原则,结合各地自身条件和发展需求,试验区的建设包含但不限于以下目标定位:
(一)城市场景运行试验区。在城市超视距场景下,以 探索5G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应用为重点,构建应急保障、医 疗救援、物流配送和城市巡查等应用市场生态。
(二)海岛场景运行试验区。在海岛湾区超视距场景下, 以探索无人机空管运行技术和适航验证为重点,健全无人机运行技术体系。
(三)支线货运运行试验区。在人口稀少超视距场景下, 以探索货运无人机运行技术为重点,建立大型无人机运行安全管理体系
(四)高原环境运行保障试验区。在人口稀少超视距场 景下,以探索高原无人机运行标准和保障技术为重点,拓展无人机运行环境。
(五)先进应用试验区。在人口稀少超视距场景下,以 探索先进应用方向为重点,如无人机校验飞行等,拓展无人机应用。

五、 重点任务
在试验区的建设和运行中应明确相关工作任务和成果输出,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深入开展特定类无人机试运行 
不同机型、飞行模式、运行环境下,拓展各类运行场景,完善运行概念,制定运行合格审定标准和程序
(二)开展监管和服务机制探索 
探索多主体、多形式的监管和服务机制,落实运行主体责任制。统筹民航局在适航、人员资质、运行和运营等方面 的管理,探索管疏结合、多证合一的管理模式。
(二)开展无人机适航审定技术研究
选择典型场景,依条件规划建设试验基地、适航审定技术研究中心按照运行风险分类开展无人机安全性、可靠性及验证符合性研究
(三)开展运行技术验证 
加快先进技术应用,探索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无人机领域的应用。推动与ATM协同融合,实现有人 机和无人机空域资源共享和空域容量提升。
(四)开展支撑要素试验 
探索起降、气象、通信、导航、监视等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使用和管理标准。统筹协调低空空域资源,划设试验区空域范围,提高低空空域资源使用效率。
(五)开展市场生态试验
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相互协同,在价值链各环节培育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在运行主体自证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前景广泛的新兴业态。

六、 建设程序
(一)初步讨论和申请 
志愿开展试验区运行的申请人在对试验区提出正式申请之前,应向民航局就试验区的情况进行咨询和充分沟通, 表明该地区具备建设和运行试验区的需求和能力。
(二)报送方案 
志愿开展试验区运行的申请人应明确其可行性、目标定位、重点任务、参与主体、运行区域、运行机制、安全与技术保障、资金政策保障等方面内容,形成试验区建设方案, 经试验区所在地的民航地区管理局审核后报送民航局。
(三)综合论证 
民航局组织专家对试验区建设方案开展综合论证,论证专家主要由民航局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工作组专家组成 员组成,针对试验区建设方案开展综合论证。
(四)启动建设 
经过综合论证后,结合试验区建设的总体布局,对满足建设条件、建设方案较成熟的地区,支持启动建设试验区, 并向社会公布。
(五)运行管理
试验区应具备完整的运行管理手册。试验区所属单位应在开展试飞验证和运行前进行评估,确保运行风险可接受。试飞验证和运行数据应通过试验云系统收集存储资料、数据 和信息报告(详见附件),并确保数据真实有效。
试验区应按照建设方案部署推进相关工作,每年12月底前形成年度工作总结报告,经所在地民航地区管理局审核后 报送民航局。民航局将适时对试验区建设及运行情况开展考 核评估。
(六)成果输出推广 
试验区应输出可供推广的若干标准规范和示范样例等成果,民航局将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提炼,组织示范推广。 

七、 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管理 
民航局充分发挥试验区规划推进的统筹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试验区建设的系统布局、协调推进和政策指导, 统一组织对试验区的综合论证;民航各地区管理局加强对试 验区建设和运行工作的监督指导;试验区所属地方政府应成 立推进本地试验区建设的领导小组,形成工作推进机制,加 强对试验区建设和运行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
(二) 加强行业支持 
民航局组织发动行业为试验区提供适航、运行、空管、经营许可等一体化便捷服务;提供检验检测、空域航线划设、人员资质培训等技术支持;鼓励无人驾驶航空企事业单位利用现有基础设施资源开展运行和运营实践等民航局和地区管理局将积极配合试验区所属地方政府进行空域协调。
(三)加强宣传引导 
民航局加强对试验区建设政策和无人机法规标准解读,组织开展交流研讨和宣贯,及时宣传推广试验区建设和运行所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新突破,总结经验做法。构建有 利于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的健康生态和良好氛围。

附件:试验云系统资料、数据收集和信息报告

试验云系统实时收集存储的资料、数据和信息报告,包括但不限于:
1.运行手册;
2.无人机清单;
3.飞行前检查记录;
4.无人机维修记录;
5.人员资质信息;
6.飞行时间的记录;
7.运行实时数据记录;
8.运行中的非正常情况和故障信息;
9.其他有必要的运行信息和事件报告。


来源:中国民航局;通航圈综合编辑。

延伸阅读需要进入通航圈交流群的朋友,
关注本公众号后,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入群。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公众号作者也不负有更新以往文章观点之责任,一切以最新文章为准。用户根据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其他观点进行投资,须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平台综合编辑文章,转载本文请在作者处注明为通航圈,并在文首醒目位置注明“来源:通航圈(微信ID:tonghangquan)”文末放通航圈二维码,侵权必究。⊙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投稿合作及商务合作:publicvoice@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通航圈: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
迎通航圈内企业约稿、圈内人士投稿
邮箱:publicvoice@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