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學家袁曉園先生紀念推文(四)
文字學家袁曉園先生紀念推文(四)
袁曉園先生
……
袁曉園先生名聞天下,不是因爲她四妹袁靜,寫了一部《新兒女英雄傳》;更不是因爲她三妹的女兒是瓊瑤。而是她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她出身翰苑之家,工詩詞,善書畫,一生頗多傳奇。青年時代她衝破封建家庭樊籬,隻身赴法勤工儉學;四十年代她成爲中國第一位女外交官;七十年代她作爲著名美籍華人學者第一個率團訪華;八十年代,她放棄美籍,別子還鄉。
……
在美國的幾十年中,葉南做生意,袁曉園則以第三名的成績考入聯合國秘書處,負責處理中文事務,一直工作到退休。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她既爲祖國擁有歷史悠久、結構獨特的文字感到自豪,每次進行翻譯,較之英、法、俄文等,中文文本總是最薄的一冊,同時也深感漢字要成爲國際通用文字必須實行改革。集數十年殫精竭慮不懈探索,她終於研究出一套雙拼帶調兼表意的漢字現代化方案。1974年應邀回國參加建國25周年慶典時,她把這一花費多年心血研究出來的成果,特意面獻周恩來總理。周總理很爲高興,當即指示將袁氏方案付印、分寄各大專院校及有關單位,並安排她到各有關院校演講介紹。
作爲第一個提出漢字現代化的女學者,得到周恩來的關心和重視,讓袁曉園大受鼓舞,不遺餘力爲漢字現代化而呼籲與奔走,親自到一些大專院校和幼稚園作試驗推廣,取得頗爲理想的效果。
從1974年至1984年,她爲此在紐約與北京之間往返28次之多。1980年,她還聯合海內外學者發起成立漢字現代化研究會,數年後又發展爲北京國際漢字研究會,定期出版會刊《漢字文化》,還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了規模空前的漢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將這一研究推向深入。
【相關閱覽】
袁晓园:汉字文化是所有中国人的共识共契的基础,爱国、统一、进步是所有中国人的光明前途——海峡两岸汉字学术交流会开幕词
张祥龙: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生命线——新文化运动后果反思(节选)
袁曉園自己曾寫過兩首詩,表達對推進漢字文化研究的由衷熱愛與殷切期望,一首借“老松”喻意現代漢字文化研究:參天高村問童子,爲何眾死我獨存?山童笑答老壽星,你爲中華才誕生。幾千年來枝葉茂,東方文化大光明。翁如有病宜速治,全國扁鵲效忠心。病癒更添新血液,民族與你更榮升。
另一首《漢字頌》寫道:神州老樹幾千年,人家說我該靠邊。幹動根深枝葉茂,奇葩異彩賽人間。
更爲令人感懷的是,直到病危臨終,袁曉園仍念念不忘曾嘔心瀝血的漢字文化研究。2003年11月16日深夜2點半,袁曉園的大兒子葉漳明從美國趕回來。讓他遺憾的是,母親已處於重度昏迷不能講話。他18歲就離開母親去美國念書,原本學的是機械宇航,但因受袁曉園的影響,轉而致力研究文字。他清楚地記得,母親早年在印度做外交官員時就一直在華僑中推廣中文拼音,1954年到美國後又一直研究文字,提出了用雙拼的方法來改革漢字,每當團聚時常常與他一起討論拼音改革,這使得他也開始產生很大興趣,從1982年起也正式投入漢字文化研究這一課題。他深知構造一套“拼字”系統,是袁曉園最大的心願之一,此次專門將自己剛剛研究完成的“拼字”成果帶了回來,目的是想讓母親知道,她的心願最終達成了。但他沒想到,母親已不能講話。已是77歲的葉漳明含著熱淚,在袁曉園的耳邊講了兩個字“拼字”。萬萬沒想到,母親竟然有了回應,緊閉的嘴動了一下,吐出的竟是一個“字”。白髮蒼蒼的葉漳明不禁愕然,事後回憶起來仍難掩激動之情:“這個‘字’是她一生中說的最後一個字,這說明她死的時候,還記掛著她的文字研究!”
……
袁曉園回國定居後,祖國和人民給予她極高的榮譽和尊敬,她連任第六、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擔任民革中央監委、北京國際漢字研究會會長、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會長,並受聘爲7所大學的名譽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她對黨和政府的關懷深爲感動,特賦詩感懷:年華虛擲恨難追,久滯他邦今得歸。萬里長空清似水,簷前小燕學鵬飛。
字裡行間無不折射出她的愛國之心、報國之志。
……
【相關閱覽】
袁晓园:在“汉字是科学、易学、智能型、国际性的优秀文字”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