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建龙:关于语言文字,与陆俭明教授商榷
譚建龍:關於語言文字,與陸儉明教授商榷
谭建龙:关于语言文字,与陆俭明教授商榷
陆俭明 | “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个人语文素养关系国家语言能力建设
【探讨1】李克强总理刚刚在在国务院参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会上做了重要讲话,重点强调了“要加强对中国文字的研究”。这是党和国家对文字工作的重要决策,突出了文字的重要性,指清了语言文字工作的方向,要求我们“加强国家文字能力建设”。我们是否应该积极地、不折不扣地执行呢?阻碍执行的最大的阻力又在哪儿呢?
语言与文化历来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语言则是文化的载体与根基。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既有光辉灿烂而又神奇深邃的古老文化,又有各民族交织、中外交融的现代文化。无论是我国的古代文化还是现代文化主要都是用汉语来记录、来传承的,这充分显示了汉语无与伦比的魅力。
【探讨2】语言的不稳定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完整可靠的记录历史和文化。记录历史文化的是文字而不是语言,也不可能是语言。语言没有记录功能,这是基本常识。中国人之所以造出汉字,就是因为汉语满足不了华夏民族对历史和文化记录的要求。即便是在英国,他们也造出了written language(书面语言), 因为language(语言)不能帮助他们书写英国的历史。语言在信息交流中的力所不逮,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中华文化5000年来延续不断,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辉煌业绩,也完全是依赖于汉字的无与伦比的魅力。
构成中华文化的根基是文字,而不是语言。《说文•序》说的很清楚:“蓋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 不知陆教授为什么要改换古人经典的的认知。难不成您认为《说文》的这段话说错了吗?烦请明示。
关于语言的功用,人们常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是记录和传承人类文化的主要载体。”然而在当今社会,语言还成为社会的重要资源,更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讨3】语言是人类交际交流的简易工具,因为简易、方便、成本低,所以它便于社会大众使用。文字才是人类交流的高级工具,因为复杂、可靠、成本高,。两相比较而言,语言是低级的信息传输系统,文字是高级的信息传输系统。文字之所以出现,正是因为语言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中华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文字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而语言的作用往往只能算是辅助性的。
语言的重要性,从个人层面来说,已成为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现在,招聘单位对应聘人员的考核大多首先看他的语言素养与语言能力,包括母语和外语、口语和书面语。语言对个人的重要性,三位名人说得很明白——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数学家苏步青先生说:“如果说数学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那么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说:“21世纪的年轻人起码要掌握三种语言,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探讨4】三位名人确实是说的很明白,但陆教授“似乎”还没有听“明白”。我不得不来厘清一下。
吕叔湘和苏步青先生说的都是“语文”(包括语言和文字),而不是单指“语言”。陆教授偷换了概念,这将对大众读者形成误导。安南仅仅是就语言说语言,在非洲人的语境里,Language 已经包含了written language。这个您懂的。
整段下来,陆教授为了突出“语言”的作用,一直在刻意回避“文字”。这恰恰是对“语言”缺乏信心的表现。
从国家层面来说,语言越来越重要。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语言政策,将确保各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促进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与发展。大家说文明话,做文明人,将有助于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构建和谐的社会生活。如今,处于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万物互联的信息时代,国家语言能力跟国防、经济、科技等各方面信息获取的能力,跟信息资源的储备、利用、保护的能力,跟国际竞争能力都成正比;国际交往、谈判以及国际利益的争取与维护,都需要有很强的语言能力支撑。而语言跟经济的关系更是越来越密切,语言已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语言产业可以直接为国家创造可观的产值。《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我国语言服务总产值为384亿元,2020年语言服务产值虽受疫情影响会有所下降,但报告预计也将达到366多亿元。在这次全国脱贫攻坚战中,其中一个举措就是在农村地区推广普通话,在民族地区推广通用语言文字,这对脱贫、对振兴乡村起到了积极助推作用。
【探讨5】还是在片面强调语言的重要性,秦始皇统一文字,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字文化行动,确保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文字有多重要,已经由历史做出了证明。我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您会反对这个。
2019年语言服务的总产值是384亿元,那您知道文字总产值又是多少呢?看到你一字不提,会不会是零啊!
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来说,语言也起着积极作用。“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语言铺路搭桥,语言互通是“五通”的基础。八年多来的事实表明,语言和语言教学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起到了非常好的桥梁作用、沟通作用,因为语言具有情感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需要语言铺路搭桥。任何外语教学,包括国际中文教育在内,教员在教授某种语言、学生在学习某种语言的同时,实际上也在进行情感交流,以及文化上和价值观上的沟通。通过语言和语言教育达到各国之间互相交流和相互理解,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需要的。
语言文字对个人、对国家、对世界如此之重要,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敬重祖国的语言文字,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都必须重视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这是构建国家语言能力的基础。
【探讨6】终于把语言文字并提了。只可惜在关键时刻,又把文字遮蔽,只说提高语言能力,而忘了文字能力更需要提高了。您说到要敬重语言文字,这很正确。但是我看您说的,都是对语言的敬重,对文字的敬重,又在哪儿呢?
然而我们遗憾地看到,目前大家在平时说话、写作中,在纸质媒体和视频媒体上,受网络语言的影响,不注意语言表达,不注意语言修养,语言方面的毛病随处可见。除了用词、造句不规范之外,随意使用网络词语、中英夹杂、窜改成语也屡见不鲜,有些年轻人还以此来显示自己的“能耐”。成语被誉为中华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可是现在一些成语被“谐音”滥用,全不顾对祖国语言文化之破坏,对祖国语言健康的损害。
【探讨7】 这一段确实说到了实质性问题,但问题出在哪?简单的说成是语言问题,就显得笼统、含糊、失焦、失准了。事实上,这主要都是因为文字能力的不够造成的。多年来语文教学只注重语言,不注重文字,今年累月的几十年下来,造成了中国语言文化的满目疮痍。孩子身上表现出的问题,恰恰是我们的语文教学体制、教学理念存在的严重问题的映射。
学生在学校。不能得到正确的语言文字观念的知识,以为能听懂就行了。而给学生们灌输了这样思想的,恰恰是他们的老师。看看中小学的老师们,他们的遣词造句达到规范标准的人有多少?更别说真正的去理解成语典故了。而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就要追溯到我们的大学语言文字教学了。高校语言学,文字学的第一册课本,就明确地告诉学生“语言是第一位的,文字是第二位的。文字是对语言服务的。” 却无法告诉他们道理何在,且又容不得他们质疑。学生们就只能无奈地接受这个“破绽百出的公理”了。至此,问题就追溯到了我们的高校教师队伍,他们的文字水平怎么样呢?对文字有没有研究呢?可以说,答案是否定的。例如 慢、漫、曼 三个字的“形音义”关系,几乎已经成了他们文字知识的“天花板”或认知盲区。再往上,就是学界的最高层了。作为语言文字学术塔的塔尖儿,他们的水平又达到了什么程度?《六书》看不懂,寻遍《说文解字》找不出“转注字”来,“形声字”偷梁换柱却自鸣得意,“四体二用”和“三书说”避重就轻地自说自话,几十年下来解不出一个新字,整天喊着“文字为语言服务”,把西方语言学理论当成神主牌。这应该就是当今文字学研究的现状吧。这样的学科队伍,这样的教师结构,这样的是师资水准,才是造成全社会语言文字水平日趋低下的根本原因。
如果我们不能清楚的认识到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危害,不能从本质上解决文字问题,那将造成语文教育的灭顶之灾,就绝不是危言耸听。简言之,搞不懂汉字,就教不好中华语文。
对于语言文字的使用问题,国家语委在全面深入调查、了解当今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基础上,有必要制定针对性措施,以有力遏制和杜绝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甚至任意糟蹋的现象,同时要正面引导民众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
【探讨8】陆教授在这里对语言文字界限的把握,着实令人称道,说问题时一定要带上“文字”来分担责任;可一说到提高、弘扬,就没有文字什么事儿了。对语言无以复加的偏爱,和对文字肆无忌惮的霸凌。几乎让我们打破人类思维的边界,从更高的层面理解了“叹为观止”的内涵。
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中小学语文教育,特别是要加强书面语教育。学生只有掌握好书面语才能接受高素质的教育,包括历史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语言素养和语言能力主要是指书面语的素养与能力,目前出现的种种语言文字问题也都出在书面语上。因此在中小学,要引导学生敬重祖国的语言文字,从小养成在作文中、作业中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习惯。现在有部分学生只顾着学外语,不重视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的提高。学外语并不错,可以开启人生的一条新路,打开更多认识世界的视窗。但是须知,外语教学的实践表明,没有深厚的语文功底,外语能力、外语水平的提高也会受限。
【探讨9】中小学教育的关键,是提高孩子们的文字能力、陆教授好像连这一点都不是很清楚。
上边儿有四处不可避免地需要提到“文字”, 且无法用“语言文字”混淆遮掩了。只见陆教授煞费苦心地把“文字”改成“书面语”。不知文字是怎么得罪了您,我们只想问:您老累不?
…… 您累,读者更累。给汉字一条生路、还民族一份自信。你愿意吗?
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的提高,不是靠学理论所能达到的,更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多读书,读好书,勤于写作,有的名篇名段需要适度背诵。这是古人留给我们培养孩子语文素养和能力的有益经验。阅读对于孩子不断提高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不断提高文化素养、传承中华文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也可以让人们特别是让孩子从传统文化、从外国文化中获取智慧,打开丰富多彩世界的大门,给我们提供精神滋养。所以我们的先辈和前辈一直以来都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宋代欧阳修告诫我们:“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苏东坡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著名国画家李苦禅也告诉我们:“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读书关乎个人的精神气质,全民的语文素养更关乎民族、国家的精神风貌。每个人都要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探讨10】,读书、写作,这首先锻炼的是与文字能力。您在这一段里集中提到了读书的重要性,可是您为什么不告诉孩子们:要想读好书,就必须学好文字,打下好的文字功底。把读书说成学语言,您老觉得别扭吗!!!
————————————
【总说】做为著名教授,知名教育家,陆老的水平是经得起检验的。本文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学术水平,而在于观念导向。
通观全文,陆教授在语言文字关系上不遗余力地拉偏手的做法,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说到问题,您就让文字和语言一块儿来分担责任。真不能露脸儿的地方全用语言,背锅的地方全用文字。实在避不开“文字”了,就用“书面语”代替。我们不知道你从“语言”那儿得到了多少、多大的好处,但“文字”,总不至于同您有“血海深仇”吧!
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元素,也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更是华夏民族对人类文明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而今日汉字的处境则令人扼腕。
“偌大的华北,难道就容不下一张课桌么?” 这是八十多年前教育界对中华民族的灵魂拷问。做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想问一下教育界:“我泱泱中华偌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怎么就连一张“文字的课桌”都容不下呢?”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来源 | 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
编辑 | 卫斯理
【补问】真心想问陆教授。北京大学除了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有没有个“文字研究中心”呢?或者是我们能不能构建一个 “文字研究中心”呢?
【相關閱覽】
阮勇強:“否定西方語言學文字觀,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研討會發言文稿
董玉国:“否定西方语言学文字观,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研讨会发言文稿
张文捷:“否定西方语言学文字观,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研讨会发言文稿
陳榮康:「否定西方語言學文字觀,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研討會發言文稿
郝文有:“否定西方语言学文字观,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研讨会发言文稿
冯文举:“否定西方语言学文字观,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研讨会发言文稿
【相關閱覽】
张勇:从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看东西方“语言学”的比较與共通
【相關閱覽】
張朋朋:否定西方語言學文字觀,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會議視頻)
張朋朋:否定西方語言學文字觀,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言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