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朋朋:什么是语音?什么是字母?(下)
什麼是語音?
什麼是字母?
(下)
綜上所述,認爲文字是語言的符號,文字表現語言,西方人對語言和文字之間關係的認識,不論是「符號說」還是「表現說」都是錯誤的,而這些都是語言文字的基礎理論。也就是說,西方的語音學和語言學的基礎理論是錯誤的,而中國的語音學和語言學都是從西方引進的錯誤的理論導致錯誤的實踐。中國發生的文字改革運動、中國人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普遍下降、中國的教改屢遭詬病、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出現斷裂以及與方言相關的地域文化的式微等諸多文化教育問題從學術層面分析,都與引進西方語音學和語言學的錯誤理論密切相關。
四
語言和文字的教學理念源於語言和文字的基礎理論。西方語言學不區分語言和文字,所以源於西方語言學的教學理念也不區分語言教學和文字教學,不僅認爲教文字就是教語言;而且還認爲語音是由音素合成的,音素合成音節,音節合成詞彙,詞彙合成句子,也就是說,語言是合成的,而語言的合成論源於語音的合成論。
語音是由音素合成的嗎?語言是合成的嗎?
我認爲語音不是由音素合成的。如果是由音素合成的,就是認爲音素產生在語音之前,是先有音素,後有語音,有了音素,才能合成語音。而實際上,並不是先有音素,音素在語流中不是獨立存在的,是人爲分析出來的,我們不能根據人爲可以分析出音素,就認爲語音是由音素合成的。一棵大樹可以分析出樹幹、樹枝和樹葉,能說大樹是由樹幹、樹枝和樹葉合成的嗎?顯然不行。大樹的樹幹、樹枝和樹葉是由種子生長成的,而不是合成的;人體也可以分析出不同的器官,但人體也不是由器官合成的,而是受精卵在母體中由小到大生長成的。所以,不能說語音是由音素合成的。
第二語言教學的實踐證明,語音是不能合成的,語言也是不能合成的。
語言的「合成論」在第二語言教學上的應用就是「合成法」。合成法認爲字母是音素的符號,音素合成音節,音節合成詞,詞合成句子。合成法認爲是先有磚頭,後有房子,蓋房子,要先準備好磚頭,然後用磚頭蓋房子。因此,合成法的教學過程是先用字母教音素,然後用字母的拼合教音節和詞彙,最後用詞彙合成句子,也就是講解以「詞」造「句」的語法規則。合成法的教學效果如何呢?具有教學經歷的教師都會發現,學生可以準確地發出字母的讀音,也可以準確地發出詞的音,但一說話,也就是說一個句子,整個語流就是不像標準的語音。這說明什麼?這說明語音不能合成,「合成法」不是一種正確的教語音的方法。另外,教了詞彙,也講解了以詞造句的語法規則,學生可以讀懂文字,但是不會說話,成了「啞巴英文」。如果語言是合成的,爲什麼我們給了詞彙和語法規則,學生卻聽不懂和說不出句子呢?語言是先有的磚頭,後有的房子嗎?「啞巴英文」的現象證明語言是先有的房子,不是先有的磚頭,語言是不能合成的,「合成法」也不是一種正確的教語言的方法。其實,教師並沒有教「第二語言」(英語),教的是「第二文字」(英文),所以學生只獲得了讀寫文字的能力,但沒有獲得聽說語言的能力。
兒童自然獲得語言的現象證明語言不是合成的,而是生成的。
兒童生活在說句子的語言環境中,兒童學語言是從聽人說話開始的,兒童聽到的不是音素,而是語流。音素不是獨立存在的,兒童聽到的也不是孤立的詞,而是一個一個表達意義的句子,兒童是先聽懂的句子,所以兒童不是先發出音素,而是先發出語流,不是獲得了詞和語法規則後才把句子造出來的,而是先模仿句子,後仿造句子。兒童的認知是先整體後部分,也就是說,語言不是先有的磚頭後有的房子,而是先有的房子。兒童是在大量聽說句子的過程中獲得了聽說語言的能力。這說明:人的語言能力不是由音素詞彙合成的,而是在語言環境的作用下,由人體的語言器官自然生成的。
因此,我們不僅要區分母語和母文,還要區分第二語言和第二文字,應該根據母語自然習得的規律來指導第二語言教學,根據母文的學習規律來指導第二文字教學。
母語和第二語言都是語言,母語是自然習得的,第二語言可以用人工的方式來培養,也就是說,可以通過教學來獲得,但是人工培養應遵循自然生長的規律。因爲母語的聽說能力不是合成的,而是生成的,所以教第二語言不應採用合成法,而應採用生成法。語音是人聽到和發出的表達意義的聲音,所以教語音就是教學生獲得聽懂和發出表達意義的聲音。也就是說,教語言就是教語音,不應把語言教學和語音教學截然分開,應在課堂中創造真實的語言環境。教學過程不應從教音素到教詞彙,從教詞彙到教句子,而應該從聽句子入手,以句子爲基本單位,從模仿句子到仿造句子,只有在大量的聽說句子的過程中,才能使學生獲得第二語言的聽說能力。
母文是通過教學獲得的,第二文字也要通過教學獲得,因此第二文字教學應遵循母文教學的規律。因爲母語是自然習得的,不需要教,而母文需要教,所以一個文明社會的基礎教育是母文教學。語言是當下現時的,人們只能說當下現時的語言,而文字是超時的,人們能學習歷史上的經典古文,可以讀寫從古至今的文章。因此,文字的歷史越長,母文的文獻積累得越多,教師教授母文的經驗就越豐富,教師也就越瞭解母文教學的規律。
自中國人的祖先創造了漢字,中國人就有了自己的母文教學——漢文教學距今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在三千多年的長期教學實踐中,中國的教育家已經認識了漢文教學的規律,已經找到了使學生能快速獲得漢文讀寫能力的捷徑。
五
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發現西方人對語言和文字以及語言和文字之間的關係等基礎理論問題之所以產生錯誤的認識,是因爲他們沒有正確地認識什麼是語音和什麼是字母以及語音和字母之間的關係。
本節要討論的是西方人爲什麼會認爲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呢?爲什麼會認爲語言分爲語音和語義兩部分呢?爲什麼會認爲語音是由音素構成的呢?爲什麼會認爲字母是音素的符號呢?爲什麼會認爲語音是合成的呢?也就是說,西方人是用什麼樣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來認識語音和研究語音的呢?
我認爲這與西方的哲學有關,西方的科學源於西方的哲學,科學研究的方法論源於哲學的認識論。西方的傳統哲學是一種認爲整體可分爲部分的哲學,爲什麼西方人一直熱衷於討論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問題呢?因爲西方人認爲物質和意識是可分的。所謂唯物辯證法的對立統一規律也認爲整體是可分爲部分的,只不過對整體和部分之間關係的看法與形而上學不一樣。這與中國傳統哲學是不同的。中國傳統哲學是認爲整體不可分爲部分的哲學是「陰陽觀」。中國人認爲「陰」與「陽」構成了一個整體,「陰」不能離開「陽」而單獨存在,「陽」也不能離開「陰」而單獨存在,中國人還認爲「陰陽者,天地之道,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所以中國人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國哲學家認爲「人」與「自然」是一個不可分離的整體,也就是說物質世界和人的意識是分不開的,沒有物質世界,哪兒來的精神世界呀!因此,用「陰陽觀」觀察萬物的中國人不會提出「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這種把語言的聲音和意義截然分開的概念,也不會用這種認識論來認識語言和研究語言。
法國思想家笛卡爾被黑格爾稱爲西方「現代哲學之父」,也被西方科學界譽爲「近代科學的始祖」,因爲他所倡導的科學方法論對西方近代科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笛卡爾哲學是二元對立的認識論,他倡導的科學方法論是還原論(reductionism)和合成論,還原論認爲存在的事物都是可以分析還原的。也就是說,事物的整體都可分爲基礎部分,整體是由基礎部分構成的,部分代表整體,部分反映了事物的結構和屬性,是部分合成了整體。因此,還原論認爲不瞭解部分就不能認識整體,因此有必要把部分從整體中分離出來單獨地、分別地進行專門的研究。根據還原論來認識語言,西方人認爲語言也是可以分爲語音和語義兩部分。根據合成論來研究語音,西方人認爲語音是由音素構成的,音素的構成反映語音的結構和屬性,是音素合成了語音,所以就認爲人爲分析出的音素是獨立存在的,並用人造的視覺圖形來代表它。結果,不僅用文字來描寫語言,形成了錯誤的合成論的語言觀,而且還把視覺的文字當成聽覺的語言,又形成了錯誤的文字觀。也就是說,西方學者提出的「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這一概念以及關於語言和文字等一系列錯誤理論是西方的傳統哲學和笛卡爾所倡導的還原論和合成論在語言和文字研究上的反映。
近400年來,西方的近代科學是一個以還原論和合成論爲主導的世界。其實,還原論和合成論是有局限性的,特別是自然產生的有機物是不能還原和合成的,如自然界的生命現象等。而且這種科學方法論導致了諸多全球性問題乃至文明的危機,如環境問題,這一點目前有些西方學者已經認識到了,他們把目光轉向了中國哲學,希望從中國哲學中獲取智慧以使全球走出危機。因爲中國哲學是整體論哲學,認爲整體是不能分割成部分的,整體存在於部分之中,部分是依賴於整體而存在的,部分不反映整體,不能代表整體,整體也不是由部分合成的。中國哲學的方法論是研究任何事物,首先把所研究的對象看成是一個整體,從整體來認識和分析局部,否則,那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是「盲人摸象」,就是把象的局部摸得再清楚,也不可能得到對大象的整體認識,反而會對大象得出錯誤認識。中醫理論就認爲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體是不能分成部分的,人體也不是由部分合成的,而是自然生成的。因此,注重「陰陽」關係的中國人自古就沒有像西方人那樣用二元對立的認識論來認識自然產生的語言,不會把語言的聲音和意義分開進行單獨的研究,也不會用還原論和合成論的方法來研究語音和語言,認爲語音是由音素合成的,語言是由詞彙合成的,當然更不會把人爲創造的文字當成自然產生的語言,把學習文字當成學習語言。
人的語言和人體一樣不是合成的,是自然生成的。這一點,西方人從兒童自然獲得母語能力的過程中已經觀察到了。但他們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並沒有轉變,還繼續相信還原論,而不是整體論,還繼續使用合成論,而不是生成論,因此,還認爲文字是語言的符號,文字表現語言,還使用西方的字母文字來建立所謂的「普遍語法」,我認爲這是西方語言研究不能深入下去的主要原因。其實,兒童自然獲得母語的現象已經證明還原論和合成論不是普遍真理。愛因斯坦曾對中國哲學中沒有類似西方哲學中的那些概念,但卻發展出那麼發達的古代文明而感到困惑,覺得這是個迷。今天謎底已經揭開,這就是中國的整體論哲學。自西學東漸以來,我們中國不僅引進了西方的各種學科,而且還引進了西方哲學的認識論和進行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因此,現在不是繼續思考我們如何與西方的學術接軌的問題,而是到了對西方哲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進行反思的時候了。也就是說,研究語言,我們不僅要糾正西方人所提出的一系列錯誤概念,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哲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上轉向,應從還原論轉向整體論,從合成論轉向生成論。怎麼轉向呢?首先要區分語言和文字,區分自然產生的語言和人爲創造的文字,不能把人爲創造的文字當成自然產生的語言。⑨ 也就是說,不能把人造之物當成自然之物,應建立生成論的語言觀和合成論的文字觀,應正確處理語言和文字的關係,使自然的語言和人造的文字和諧相處,人類是要創造和使用文字,但不應以破壞自然的語言環境爲代價,應像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一樣來保護自然的語言環境。另外,區分兩種不同的表示意義的符號系統,自然產生的语言是聽覺表意符號系統,人爲創造的文字是視覺表意符號系統。符號都是由人的感官接收,由大腦認知的。所以我們要改變研究的方法,不應通過文字來研究語言;而應對語言和文字分別進行研究,應通過聽覺認知來研究語言,通過視覺認知來研究文字。也就是說,要區分語言的聽覺材料和文字的視覺材料,不能把文料當作語料,不能把研究視覺的文字當作研究聽覺的語言。其次是區分語言能力和文字能力,應通過聽覺認知來研究人的語言能力是如何自然獲得的,應通過視覺認知來研究人的文字能力是如何學習獲得的。另外,語言的聽覺符號和文字的視覺符號都是存儲在人腦中並由神經網絡連接起來的,所以人的語言能力和文字能力通過人腦是可以進行相互作用和相互轉化的,所以我們還要結合人腦的結構和機制來研究人聽說語言的能力和讀寫文字的能力是如何相互作用和相互轉化的。
自中國引進西方的語音學和語言學以來,中國有位著名的語言學家就認爲「爲什麼直到大約七八十年前,中國人的語言生活是這樣一種畸形現象:嘴裡說的是方言,筆底下寫的是文言,兩不相干?」⑩ 於是他就主張消滅方言和廢除文言文。這顯然是用「文字是語言的符號」「文字表現語言」等西方的語言文字理論來觀察中國的語言文字現象,是要用西方的錯誤理論來改造中國。其實,正相反,中國人的語言生活和使用文字的現象不是畸形的,而是正常的,中國人「說方言」和「書同文」不是兩不相干,而是密切相關,因爲只有這樣,中國的語言和文字才能和諧相處。
中國人研究和教授中國的文字已有幾千年歷史了。我們不能把中國古人研究和教授用漢字寫的古文當作是研究和教授語言,不應廢除古文教學,而應繼承中國人研究和教授古文的傳統,因爲這些不是糟粕,而是精華。「文法」不是「語法」,「文法」是人類創造文字、傳承文化之法,不是語言自然產生之法。「文法」是字形的構造和組合之法,不是語音的構造和組合之法。「文法」是學習讀寫文章之法,不是學習聽說語言之法。
中國方言眾多,方言的存在並不是中國發展的不利條件,而是國家寶貴的語言資源。語言是自然產生的,不同的語言是人類不同的生活方式,我們研究語言的主要目的不是爲消滅方言,不是爲創造西方的字母文字以利早日實現語言的統一,而是爲保護中國人生活的自然語言環境免遭人爲的破壞,是爲正確認識方言(母語)和通用語(第二語言)的關係,爲使方言和通用語和諧共存。因此,我們研究語言應由分析語言的構成元素轉向對語言的生成環境和生成過程的研究,爲需要學習通用語或第二語言的人給予理論的指導,爲如何保護中國多方言的語言環境提供科學的依據。
幾百年後……如果方言消失了,中國人都說一種語言,那將是中國巨大的智力災難!
注釋
①②⑥羅常培、王均《普通語音學綱要》商務印書館,1981
③亞里士多德《範疇篇》方書春譯,商務印書館1959
④⑧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商務印書館1982
⑤王力《中國語言學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0
⑦張朋朋《論文字的本質》,見《文字論》華語教學出版社,2007
⑨張朋朋《語言和文字不屬於同一類事物》,見《漢字文化》2008年第2期
⑩呂叔湘《奇文共欣賞》見《文改之聲》,1993年5月
文字輸入 吳君濯
文字一校 吳君濯
文字二校 胡非才
作者:張朋朋先生
北京語言大學教授,曾在巴黎東方語言學院、瑞士日內瓦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和美國耶魯大學等國外多所大學任教或講學。
著述:《文字論》《集中識字》《部首三字經》《漢語語言文字啟蒙》(又名《字啟蒙》,與法國白樂桑先生合著)等
相關鏈接:
張朋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四)
張朋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三)
張朋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二)
張朋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一)
张朋朋:从理论上彻底否定文字改革的总方针——评江枫先生的「拼形表意」文字观
张朋朋:“文字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读德里达的《论文字学》
张朋朋:文字不是表现语言的,而是表示意义的——论「文字表意说」及其教学理念(上)
张朋朋:文字不是表现语言的,而是表示意义的——论「文字表意说」及其教学理念(下)
张朋朋:如何破解所谓的“汉语教学”的瓶颈——应研究「教什么」和「怎么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