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海林讲座《诗歌教什么》第三部分 (附PPT和音频)

李海林 追梦教师袁建国 2024-01-09


     阅读本文之前,请您先点击上面蓝字“追梦教师袁建国”,再点击“关注”,并介绍您亲朋好友和同事。这样,每天我们都会收到撞击灵魂的精神盛宴,得到高境界的精神陪伴,在幸福快乐之中享受每一天。


李海林讲座《诗歌教什么》第三部分

(附PPT和音频)


      (接上篇)

      我再举一首诗歌的例子,惠特曼《《啊,船长,我的船长》,纪念林肯的。


      这首诗怎么教,这真不好讲。后来我干脆带领孩子们在黑板上画了这么一一个图,最后这堂课画完这个图就结束。



      这首诗一共分三节,每一节有两个主题,一个是胜利的主题,一个是死亡的主题。

      第一节是欢庆,感情非常强烈,第二就是荣耀,第三是和平,他的感情是从强到弱。诗歌的线索是从悲伤到敬爱到沉痛,感情的强度是从弱到中到强。

     一个是胜利的主题,一个是死亡的主题。他们的感情一个是强往弱走,一个是弱往强走。后来我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胜利的那种欢庆的主题和死亡的悲痛的主题,像两股潮水交织着,冲击着读者的胸怀,这样明显的一强一弱,从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教学过程中间我无所谓是把每一句话让同学们去体贴这种强弱的变化,这个就是所谓诗歌教学内容,因为孩子们就是不懂,你说他懂不懂在赞美林肯?他懂不懂啊那欢呼胜利?这怎么会不懂呢?他不懂的是诗歌的这个强弱是怎么变化的。要让孩子们的手伸出来,触摸作者感情的发展线索。

      最难的是学生能感觉到困难的地方,甚至他都不认为是自己的一个困难。

      很多人不同意我这个观点,说诗歌教学就是讲意境嘛。好多专家都说要讲意境啊,不一定。

      我举个例子,杜牧的《清明》这首诗。



      清明本来就是一个时节,把它去掉,行人肯定在路上,路上可以去掉,酒家何处有,本身就是个借问,可以去掉,遥指杏花村,谁遥指呢?山里面不就只有牧童啊,所以牧童也可以去掉,因此由七绝变为五绝。


      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你读读看,到底是杜牧的好还是你改的好?更简单吗?

      不对的呀,意向都是一样的,但是节奏不一样。节奏不一样,情感就不一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缓慢得很。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那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还有哪里有这种深沉的感情?没有啦,情绪不对,节奏不对。

      后来我再改一次,根本就不要五个字,我三个字就可以了,清明雨,欲断魂。就可以了,问酒家,杏花村。那还行吧?

      再改。断魂酒,杏花村,那可能会更好。那还有清明的味道吗?

      所以所以老师们啊,你知道你教那个意向的目的是什么?你讲意向的目的也是为了把情感的线索理清楚,意向排得很密,情感往往就很重。意向排得很稀疏,情感就很淡薄,情感就会很清爽。表意向的目的,除了有暗示情感的内容的功能以外,还有另外一个功能,就是把节奏与韵律营造得更好,更不露痕迹。所以诗歌教学,情感强弱变化的脉络,这是学生最难看得懂的。

      这个更多的例子就不举了。


      我下面举一首诗,就是舒婷的双桅船。



      怎么教啊?教意象?怎么教?怎么去理解这些意向?也可以从意向的教学入。但更重要的是把作者情感发展脉络理清楚。

      在这首诗歌里面,他的意象主要是什么?第一个是船,第二个是岸。

      船和岸是什么关系呢?在我看来这就是舒婷的那这首诗歌的关键。船能够离得开吗?船离开岸,在哪里打造的呢?船离开岸,开到哪里去呢?你不是从这个岸开到那个岸上去吗?船离不开!那船能不离开岸吗?你不离开岸,那要你这个船干什么呢?所以船和岸是人类中间的这个世界的一种很特别的情感的一个象征。船必须离开岸,船又不能够离开岸。这什么关系呢?我分析,用我的话来说,这是人类最难处理的感情。是什么感情呢?就是我必须走,非走不可,但我舍不得你啊。我好留恋好留恋,我舍不得离开你啊,但老子必须走,这就是人类最最痛苦、最难处理的情感。

      你看,我好舍不得好舍不得你啊,你的心是不是很软很软啊?但我必须走,是不是感觉好硬好硬啊?这首诗歌就是这么一种情感的变化,一会儿硬,一会儿软。

      《双桅船》要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情感。你看看是怎么表达的?我这样分析给学生听,学生不懂的啊,但是打湿了我的双翼,我的情感被淋湿了,我的心被淋湿了,是软的还是硬的呀?软的。但是下面一句话,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一下子静下来。

      ……

      很多人不懂得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拼命去挖掘那个维度,风暴啊、灯啊到底是什么含义?含义你个头!

      两个人融成一块啦,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柔得已经说不出话来。

      孩子们最难理解的不是说这一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深情厚意,而是不知道他那个情感的发展脉络。教学内容的确定好难啊,难就难在这个地方,你不知道学生他什么地方不懂,他遇到什么困难了。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定篇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呢?

      定篇,我们教经典,让我们的学生跟诗歌进行对话。学生对于经典理解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

      两句话,一句话是作品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呀?还有就是这一个经典何以成为经典呢?

      第一个问题,不仅仅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其实是文学四要素,世界、作者、文本、读者之间的那个从世界向作者的转换,是难在这个地方。学生不懂,我把它称之为创作式教学。

      什么叫做何以成为经典呢?你看看,它是世界、作者、文本、读者这四要素中间文本如何向读者转换,这个状况,学生不懂,学生有困难。

      从文本如何向读者转化的呢?

      转换都有很复杂的东西呀,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作者就写成什么样子吗?no,作者不是对世界的反应,作者是对世界的表现。

      作者是怎么想的就会写成文本吗?no,形象大于思想,文本所呈现出来的形象大于作者的思想。

      列夫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的时候,他是准备把安娜卡列尼娜写成一个坏女人,最后写出一个聪慧、热情、正直、善良的人,形象要大于作者。

      文本是个什么样子的,读者就能够看到什么样子吗?no,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是怎么转换过来的呢?学生遇到困难,不懂,不知道。我觉得语文是有自己特殊的知识的呀,语文怎么会没有自己科学的知识呢?这不就是特殊的知识吗?我们语文老师是有门槛的呀,我们要教那些什么鬼?数学老师、物理老师、化学老师所没有的特别的东西。

      我们有没有知识?我认为这就是知识,文学作品教学、创作史教学、接受史教学。定篇,学生遇到的困难最大的是这两个东西啊。





      所谓创作史教学难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以理解作者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他不能理解。

      一般来说我们的教学路径是两个,一个是激活学生自己的经验。激活他的生活经验,以体验作者。

      第一个路径是把文本打开让你看到作者。作者不是隐藏在文本的深处吗?

      接受史教学呢?学生没有关于这个作品的解释的知识储备,他没有办法从老师的那些解释中获得共鸣。

     关于作品我们不是有很多解释的吗?你看那个作品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不是有解释的吗?我们有很多解释,你自己解释放在那里有什么用啊?对于学生来说没用,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关于这些解释的知识储备,他不懂,所以他没有办法获得共鸣。

      那怎么办呢?还是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激活学生的经验以理解前人的解释,再就是打开这个文本以印证前人的解释。那教学路径就出来了。


      我举一个例子吧,《黍离》。



      搞三段变几个字是诗经常用的办法。黍离之悲啊什么意思啊?毛诗序说的很到位了:闵宗周也,周朝灭亡啊,周朝时期的一个大官行役至于宗周经过这个地方,经过他当年上班的官府,现在全部是废墟,心里难过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就是创作史。怎么教呢?

      我一次上公开课,就说同学们啊,我们今天上《黍离》,不管他三七二十一,把它背下来再说。

      诗歌教学我给你讲,管他三七二十一,先背下来再说。语文教学不要搞那么多花样。



      这时候只是背了,第一他读不懂,第二他也不喜欢,那么下面,来同学们啊,先看这张图,看完以后你是什么感觉?上来把你看了这一张图的感觉写在黑板上,搞那么七八个同学写,巍峨、雄壮、富丽、堂皇……反正是好,想写什么写什么,关键是我要你这种感觉,什么感觉?威武、雄壮、豪迈,是吧?

      下面同学们闭上眼睛,我叫你们睁开就睁开,然后我呈现第二张照片,枯萎的麦子。同学们把眼睛睁开。

      看了这张照片,你能跟我说什么意思啊?把他的感觉放大,把他的生活经验调动起来,同学们上来,把你的感觉写下来。

      悲伤、伤心、怅惘……想不到啊,复杂的情感写下来以后有这么多情感,我们就一定要表达出来。怎么表达呢?来听我念念一节,看你能不能够把你的情感表达出来。

      还不够,再来第三段……思想感情表达一次不够,我还要再表达一次。        那么这首诗歌到底每一个词什么意思,你们看看故事,一看就懂,我就不多啰嗦了。

      那么你感觉到那个感叹之强烈,怎么来的呀?它有一些特殊的特词语,比如离离、靡靡、摇摇、悠悠。这叫什么啊?这叫双声叠韵,诗歌里面好多这种双声叠韵词。为什么这种双声叠韵词在诗歌里面有这么多?因为它充分表达了无限的感叹啊。

      双声叠韵啊知道了吧?知道这首诗歌怎么好了吧,怎么知道的?将心比心,体贴作者当时站在那个地方,看见过去曾经上班的那个豪华宫殿,现在一片废墟,变成了一片青青荞麦,这叫黍离之悲。

      我这是在干什么?这是创作史教学。


      接受史教学。我举一个什么例子。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什么叫接受史的教学?就是学生看完这首诗以后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反应这是第一步。第二步,你这个反应意味着什么啊?第二步最重要了。

      我们来看看这首诗。大家都知道,这是海子自杀之前的第十二天写的,所以题目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好美好美,美得有点不祥。

      现在很多人,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总觉得是描写好幸福、好美丽,然后呢把它放在自己家里。我有一次到杭州喝咖啡,我抬头一看,咖啡厅里搞点文化气息,大概老板娘也是一个文青,就写在那挂在那儿。后来我把咖啡厅的老板叫过来,我说你知道这首诗歌是什么意思吗?他说春暖花开,面朝大海,很漂亮的呀。我说我告诉你,它的主题是死亡,你赶快把它摘下来吧,看了我觉得不舒服。

      我们带领学生读,你去看看学生有什么反应,然后这诗反映的又是什么?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这首诗歌这句诗没什么可分析啊?瞎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那今天幸福吗?不幸福。

      第一句话,老子今天不幸福。

      我是个什么样子呢?我是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喂马是幸福的事情吗?劈柴是幸福的事情吗?跑到这里,走到那里,那不是流浪吗?幸福吗?不幸福,但对于我来说那就是幸福,也就意味着我今天像喂马这样的幸福,我没有劈柴这样的幸福,我没有我流浪世界的。我也没有,我是一个什么人什么人都不是,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那就说我今天都不关心粮食和蔬菜。

      那么请问在座的各位,你们谁哪一天不关心粮食和蔬菜?你每一天都关心,这些人起码的,但我从来都不关心,因为我连基本的人生的这种想法都没有,我说明天我开始关心粮食,我说一旦我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明天我开始关心粮食和蔬菜,我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那今天呢我不幸福,我连最起码的幸福都没有,我连粮食和蔬菜的幸福都没有。嗯。我会有一所房子啊,这个房子多好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老师们你们也面朝过大海,你什么时候看到过春暖花开啊?海上面哪里有春暖花开呀?花不是正在花圃上面吗?什么地方才有大海上面春暖花开呢?天国一股死亡的气息扑面而来。

      带领同学们是面向自己,看看你读这首诗歌,你是什么反应?你这个反应意味着什么?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讯,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我幸福吧,但是是明天有,我今天没有。我跟每一个人通信,跟亲人通信,就那么幸福吗?是的,对于我来说是非常的幸福,那个幸福的强度像闪电一样,我太幸福了,我必须要告诉别人,但今天我还不幸福,那是明天的事情。

      所以第二节是强调我今天不幸福啊。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那就是说现在每一条河、每一座山的名字,对我来说是不幸福的,是不温暖的嘛?是。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不都是有名字的吗?我为什么还要跟他改名字?因为今天这些名字都对我不幸福,明天也许对我是幸福的,所以那个时候我把它们的名字都改掉,让它们的名字更幸福。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我跟陌生人祝福是什么意思啦?在什么情况下面你会跟陌生人祝福,祝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祝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两种情况下面你会向陌生人祝福。第一,你要离开这个城市。第二,你祝福的那些内容我都没有。所以这一句话,陌生人我要向你祝福,我为什么要向你们祝福呢?因为我要离开啦。

      我祝福你们什么呢?祝福你们有一个灿烂的前程,因为我没有,但愿你们有。我祝福你们有情人终成眷属,为什么要祝福你们这些陌生人呢?因为我没有终成眷属。第一我要离开了,第二我没有,所以陌生人我祝福你们,愿你们在尘世获得幸福。

      尘世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我在什么情况下说?死意已定。我愿你们在尘世获得幸福,我要去天国了,我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就叫做接受史的教学。

      (注:本讲座文稿分四部分贴出,音频放在了最后一部分)

   ============================更多教师成长文章,请点击阅读李海林讲座《诗歌教什么》第二部分  (附PPT和音频)李海林讲座《诗歌教什么》第一部分  (附PPT和音频)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积极创新“升旗仪式”,把舞台交给学生从哲学的角度审视教育,我们的理解或许更加全面和深刻(张晓东报告)赵宪宇讲座《诗词的想象力》第五部分 (附PPT和音频)赵宪宇讲座《诗词的想象力》第四部分 (附PPT和音频)赵宪宇讲座《诗词的想象力》第三部分 (附PPT和音频)

赵宪宇讲座《诗词的想象力》第二部分 (附PPT和音频)

赵宪宇讲座《诗词的想象力》第一部分(附PPT和音频)

魏书生老师报告《做最优秀的教师》

林崇德:基于《教育的智慧》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想法(附课件和音频)

温儒敏老师讲座《语文老师要读点鲁迅》 (附音频)

张玉新老师讲座:语文教师偏态教学行为研究(附音频)

程翔老师讲座《中学语文教师读书漫谈》(4)

程翔老师讲座《中学语文教师读书漫谈》(3)

程翔老师讲座《中学语文教师读书漫谈》(2)

程翔老师讲座《中学语文教师读书漫谈》(1)

20200913程翔老师讲座《中学语文教师读书漫谈》录音_100105.m4a

余映潮《例谈阅读教学中“学生课堂实践活动”的设计》 听课笔记(附讲座地址链接)

END

你若喜欢,点个好看 

关注我们

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