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千字文》- 第23集

请点击关注➤ 聆听最美好声音 2021-07-31


古诗词文欣赏品读古典诗词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



《千字文》(第二十三集)

张清泉教授主讲
台南极乐寺
2016/10/24

老师:好,我们上个星期就讲到这里。最后剩下第七章跟第八章,我们今天就从这个地方开始接着。

现在进入第七章“齐家有道”,从“耽读玩市”到“捕获叛亡”,押的是下平声七阳韵。科判到第七章,在“齐家有道”这里。好,我们把这两句先念一下,“耽读玩市”。

学生:“耽读玩市,寓目囊箱。”

老师:这两句讲的是汉朝一位学者王充他的故事。他小时候非常喜欢读书,但是因为家境很贫困,没有钱可以买书,所以只好常常去书局,以前叫做书市,卖书的地方,去那边看免费的书。现在也有很多书店,你去那边看,可以看免费的。但是你如果喜欢,想要收藏的话,那当然就要自己花钱买了。而王充他有一个过目不忘的本领,所以只要经过他眼睛看过的书,他就可以牢牢记住在脑海中,就好像把书藏在箱子里一样,不会忘记。这是这两句的大意,我们再看一些详细的注解。

“耽读”的“耽”,这个耽就是很入迷、很喜爱。这个入迷,看你是迷什么对象,有好有坏。你对读书入迷,当然是好的,对求学、对学习某一种好的技能,不入迷没办法成功。反过来,你如果沉迷在一些不良的刊物,或者现在很多那个电动玩具、游乐软体,沉迷在这个地方,有时候也浪费时间,然后又伤害身体、伤害身心。所以这个耽,看你要迷的对象是什么。

讲到这边,我又想起一件以前雪公太老师教导弟子的一个小故事。有一回,就有一位专门收藏盆栽的,专门照顾盆栽,松树、岩石那种,他很喜欢这种盆栽,有一回就办了一个小小的展览,就是他自己收藏的那些、他种的那些盆栽的展览。雪公太老师也去参观了,弟子就随侍在旁边。参观完在一旁休息的时候,有弟子就问了一个问题,说,老师,请问一下,学佛的人太过于沉迷这个,会不会怎么样点点点,就是这个意思。大家都很好奇,就等着听听雪公的答案。结果雪公太老师就回一句话,说:“做任何事情,你不迷的话,就不会成功”。这又一语点醒很多人了,不迷的话就不会成功。那当然看你迷什么,迷好或迷不好的。念佛也要迷,你如果能够念到愈念愈爱念,这是我以前听一位老师姑,一些老菩萨们讲的,她用台语讲:“你念佛念得如何?我愈念愈爱念”。愈念愈爱念,那就入迷了,那一定会成功。所以这个“耽”就是入迷、就是喜爱。

“耽读”,刚才讲,你是耽迷在什么情境之下?这个王充是喜欢读书,沉迷在书海里面、书堆里面。可惜,刚刚说过,他因为家境不好,没有钱买书,所以他只能在市,市就是市场,一般在进行买卖交易的地方。

“玩”,玩就是一种观赏。“玩市”。一般人逛市场、逛街,都是去看一些琳琅满目的这些其他商品,王充是对那些没兴趣,专门逛卖书的地方,书市,所以叫做玩市。

“寓目囊箱”,指的就是他的眼力很好,过目不忘。“寓”有几个解释,一般我们讲寄托也叫做寓。这个地方这个寓指的是用眼睛看,就叫做寓目,用眼睛看就叫寓。寓目不忘,过目不忘,就好像把东西装在书箱里面。把那些书,像我们现代科技用扫描的,扫描装到你的硬碟里面,你的随身碟里面,随时电脑可以读取。他的眼睛就像一个扫描器一样,看过的书就可以都不忘记,这非常了不起。所以“寓目囊箱”指的就是他用箱子,装书的那个箱子来做比喻,比喻这个书经过王充看了以后,就装在他脑海里面了,就好像把有形的书统统都装在箱子里面,然后不用买回家,就装在自己脑海里面了,“寓目囊箱”。

有关王充的生平故事,我们再进一步跟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他大约是在西元二十七年到西元九十七年左右。因为古人有时候生平、生卒年,有些有资料可以查出来,有些并没有详细的记载,所以我们根据相关资料去考证,大约是这样的一个年代。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在现在的浙江省。他的祖先从魏郡元城迁徙到会稽,魏郡就是魏国的国都,从元城这个地方迁到会稽。他年少的时候就已经是孤儿了,邻里人都称他孝顺。后来来到京城进入太学,太学就是当时中央政府京城、京都最高的学府,叫太学,到那边学习。就拜扶风,扶风是一个地名,扶风是一个很有名的地方,出了很多大学者。汉朝有位经学大师叫做马融,也是扶风人。他拜师的对象叫做班彪,也是扶风人。

班彪各位有没有听过?认识,历史上姓班的没有几个。我们看看班彪是何许人?班彪父亲叫班稚,祖父叫做班况,然后他有三个很有名的儿女:老大叫班固,老二叫班超,还有一个女儿叫班昭。班超、班固、班昭,合称三班。这些都是很有名的历史人物,我们再稍微看一下。班彪有名,不是因为他三个儿女有名,他本身就是一个有名的历史学者,读了很多书,而且可以写历史、编历史。

老大班固继承父亲的事业,撰写《汉书》。这个《汉书》就是前汉,我们读历史有西汉、东汉,前汉就是西汉。《汉书》就是前汉,还有另外一部叫《后汉书》,是范晔编的。这部《汉书》的原始资料,原先是由班彪,就是班固的父亲先整理的,然后还没整理好他就去世了,后来就由班固继承父亲未完的事业,撰写了《汉书》。《汉书》跟《史记》的体例不一样。《史记》的体例叫做什么体?各位有没有读过有关这个,叫做纪传体。纪传体就是它有本纪、表、书、世家、列传。本纪是讲帝王的,一个帝王就给他写一篇传记,每一个帝王单独独立一个传记;世家、列传,这些都是按照人物,有时候是一个人,有时候两个人合起来编一个传,还有三个人,也有几个附在后面的,所以这个叫做纪传体。到班固写《汉书》的时候,把这个史记的体例稍微做一个变化,改成叫做编年体,就按照年代来记,按照年代一年一年这样逐年记。

我们在处理资料有时候就是面临一个问题,你到底要用什么样的体例格式,是以时间为叙述主轴,还是以人物为叙述主轴,写法就不一样。同时他把《史记》里头“世家”这个部分把它取消,把“世家”这个体例把它取消,就开启了断代史的体例。刚才讲那个是纪传体,这个叫做编年体。编年体就是断代史,就是按照一个朝代一个朝代。从此以后,《汉书》,后来有一个三国、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都是采用班固这个体例,所以开启了断代史的体例。

可是他写了《汉书》以后,当然有人就比较有个人的看法,认为他“私修国史”。国史必须由国家授权来编修,而且一般都是,那是后来,后来是当代修前一个朝代的历史。因为这个时代,像汉朝还没结束,还没结束你现在就在编历史,似乎有一点怪怪的,好像这个人都还没有往生,你就已经在给他写他这一生的传记了。当然可以,你写上半生、写前半生。所以他因为这样的缘故,“私修国史”,就被捕入狱。幸好他的弟弟班超,班超这个时候还没有做官,也还没有去出征打仗,都还没有。不过他为了营救他的哥哥班固就上书,向朝廷上书,说明班固修《汉书》是为了歌颂朝廷的功德,颂扬汉德,并没有毁谤朝廷的意思。当然详细的他写得很动人,所以感动了皇帝,就无罪给他释放了。当时的皇帝就是汉明帝,更进一步拨款赐金帮助他,“好,你这个用意很好,要歌颂汉德,汉朝的德政、德能,准你继续的来修《汉书》”,所以他才能够继续完成他父亲的这个未完的事业。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就是汉章帝建初四年,西元七十九年,朝廷效法西汉宣帝石渠阁的故事,召集诸王,诸王就是皇帝的一些兄弟,兄弟们,还有全国的大儒,集合在白虎观,白虎观是一个,我们讲佛教的叫寺、寺庙,道教的叫做观,在白虎观讲论五经的异同。有一点像现在的学术讨论会,而且这个讨论会是由朝廷,由国家主办、国家召开的。这个讲论五经异同,有一些成果,大家提出不同的意见,这一句,历史上各家的注解、各家的讲法有什么不一样,大家在那边讨论。这些成果就由班固负责主编,把它编成了一本书、一部书,就叫做《白虎通义》。白虎就是地名,这个场地、场所在白虎观;通义就是各经,尤其是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这五经,五经的深入的研究。班固当时完成了这个以后,到了六十一岁,就因为窦宪的事件牵连。历史上,如果你的好朋友出事了,你曾经跟他有关联的、关系的就会这样子受到牵连。受到牵连以后,结果就坐牢了,就在监狱中去世了。那个时候他的《汉书》还没有完成,还有一小部分的内容还没有完成,〈表〉那个部分,还有〈天文志〉都没有完成,后来就是由他的妹妹继续完成,就是班昭。

所以介绍班固就是这两件事情,特别要提出来。一个就是他继承父志,编纂《汉书》,另外一个就是编《白虎通义》。这一部书现在也有,就是《白虎通》,也是有关经典的一些诠释、经典的解释的。

再来看班超跟班昭。班超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因为他是一个弃文从武,投笔从戎的。他本来是出生在一般的文仕家庭,就是文人家庭。文人读书,然后做官,这样的家庭就叫做文仕家庭。刚刚说过了,他因为上书拯救他的兄长班固,后来他觉得他的志向不在于文章,于是就投笔从戎,所以投笔从戎这个成语故事讲的就是班超。从军以后,战功辉煌,然后被派到西域去驻守,驻守了三十一年。三十一年很长,整个人生岁月,你如果活六十岁,就占掉一半了。最后被封为定远侯。所以我们后人读到汉朝的历史都一定会提起一笔,提到班超。

再来就是他的妹妹,叫做班昭。班昭嫁给姓曹的,叫做曹世叔,不幸她的丈夫很早就去世了。朝廷当时是汉和帝,知道他们班家不只是两兄弟有文采,连这一位女子,他的妹妹也是非常具有文采,他们都是饱读诗书,于是就给她召入宫,进入宫廷工作,就教导那些后宫,那些宫女、那些妃子等等,当时人家称她为曹大家。这个字要念ㄍㄨ,不能念ㄐㄧㄚ,跟这个女字边的姑相通。她的兄长班固编纂《汉书》,还没有完成就去世了,接下来就由班昭来接手,继承他的遗志,独立完成了第七部分表,第七表〈百官公卿表〉跟第六志〈天文志〉,于是《汉书》才告完成。所以这一部《汉书》是经历过父亲班彪、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三个人的手才完成,不容易!所以班昭是中国第一个女性的历史学家,同时她又作了《女诫》七篇。《女诫》可以说是代表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德。这个《女诫》七篇,我们等到后面讲到相关的《千字文》的内容的时候,我们再进一步来介绍。

现在回到王充的部分,刚才也是因为王充的老师就是班彪,给班彪稍微介绍一下,还有他的子女。回到王充,王充喜欢博览群书,但是他不是死记这些章句。什么叫死记?就是你只会背不会用,那叫死记。他小时候家里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洛阳当时的这些卖书的地方,阅读这里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够背诵,这叫过目成诵,也因为这样,他就精通了百家之言。百家,我们不是讲诸子百家吗?就是历史上那些有名的思想家,这些有名的学者,他们如果有著述、有著作,写成书的,流传后世的,王充都读了。后来回到他的故乡,在家里面教书。他当时的故乡是会稽,会稽郡就征聘他担任功曹,这是一个官名。不过,他因为书读得多,一个书读得多的人,有时候会看到现实社会、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人处事,办事情或者处理事情,处理不是很恰当。所谓的不恰当就是说,他因为书看得多,他懂的道理也多,他觉得应该怎么处理会更理想,可是一般人的见闻,他的学识没有那么广博,所以他的处理的方法或许就不是那么高明,于是看在王充的眼里就觉得不妥。不妥,他就会怎样?他就会发表意见。不过因为你的官职、你的职务,你的官职如果不是很大,你还有你的上司,那上司他处理事情有他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原则,就是因为这样子,很多次跟他的上级争论,就意见不合。意见不合,最后他就辞职了,不做官了。

不做官以后就回家,闭门思考,谢绝一切的应酬,包括庆贺、吊丧等等等,就闭户读书,窗户、墙壁上都放着一些文具。古时候的文具是什么?刀跟笔。笔就是写字没有问题,那干嘛摆刀?摆刀做什么?以前的那个书,以前写字是写在竹片上面、竹简上面的,那写错了怎么办?就用刀子把它削掉。所以这个刀就相当于现在的立可白、橡皮擦。所以他在窗户上、墙壁上都摆着刀、摆着笔,随时准备要写下他那些札记,写错了要修改。就这样子完成了《论衡》八十五篇,这一部《论衡》也是一个很有名的著作,二十多万字,相当于现在一本博士论文,二十几万字。后来到汉和帝永元年间,病死在家中。这是王充的生平,简单介绍一下。

所以一开始讲“耽读玩市,寓目囊箱”。我们这个第七章的科判标题叫做“齐家有道”,对不对?齐家有道,后面讲的都是齐家,可是一开头还是讲读书、讲修学。所以你要齐家之前,你还是要有一些学问、学识做基础,否则你怎么去齐家、怎么去修身?所以还是要从读书开始。

接下来是后两句,“易輶攸畏”,好,我们念一下。

学生:“易輶攸畏,属耳垣墙。”

老师:好,这个《千字文》,他编到后面,前面他总共一千张小纸卡,就排列排列排列,调整来调整去,编来编去编到后面,你要愈把它的性质完全相同的集成一个章节、一个段落,很不容易。所以这个地方你会觉得,怎么突然又讲到一个小心什么隔墙有耳的问题了?这个都是也是有相关的,跟齐家也有相关。

这个“易輶攸畏”。小事情,“易輶”,都是小事情。你如果漫不经心,毫无畏惧的话就是漫不经心,是会惹祸上身的,所以讲话要小心,谨防隔墙有耳。“属耳垣墙”,“垣墙”就是墙壁。再详细看这个注解。

“易”,就是轻慢、轻视的意思,易。“輶”,也是轻微的意思。这个易跟輶都是轻微。不过你如果看网路上有关《千字文》的注解,他有些学者会把这个“輶”解释成车子。开车,开那个很轻的车你要小心。这有一点好像,我看起来不是很贴切,所以我还是采取两者都是轻微的意思。所以将来各位你在研究典籍、研究经典,采取这个注解的时候要怎么取舍?思考到这个取舍的问题,取舍不容易,你怎么取舍总是要有一个依据,怎么样讲比较容易讲得通,而且听众听起来比较可以明白、可以接受的。轻视就是没有把它看得很重。

这里我们又岔出来,讲到《论语》的某一章,“贤贤易色”,“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前面“贤贤易色”这两句,那个注解也是纷纭,众说纷纭。“贤贤”,第一个贤就当作动词。

板书:贤(重)贤易(轻)色

“贤贤易色”,第一个贤是动词,就是推崇、推重,崇重贤善的意思。推崇、重视,所以第一个贤是动词。第二个贤是名词,就是贤德,有贤德的人、有才德的人。易色这个易,这注解有好几个讲法,其中一个说易就是取代,交易、贸易。以前交易、贸易是以物易物,我拿我种的米跟你砍的柴交换,我用牛羊跟你这个盐交换,以物易物,后来才有这个货币。所以易,交易就是取代的意思。如果把它解释成取代,就是说你要重德,重视贤德来取代你的好色之心,那个色就是容貌。取代,用取代的,怎么个取代法?取代就是完全重德。完全不要去考虑到容貌的问题,这不是一般人做得到。各位知道诸葛亮的太太,容貌很不怎么样,不要说她丑。其实丑不丑、美不美,没有一定的标准。你们写毛笔字,我不是跟你说,你只要写得丑,丑得很均衡就很美了。这是闽南话一句俚语,䆀甲有齐匀,丑丑的美,䆀甭䆀,䆀甲有齐匀也是很漂亮,齐匀就是均匀。所以要像诸葛亮那样子的,也只有诸葛亮做得到,娶那样的老婆。

孔子他是很人性化,他只叫你轻,重德轻色就好了。我们用现代的观念来讲,你如果说,其实这个是讲到择偶的问题,选择配偶的问题。当你要选择一个配偶的时候,你是德行比较重视,还是容貌比较重视?你如果是十分,我们讲十分来比,九分德一分色,或者是八分德两分色,或者是七德三色,或者是六四,或者是五五平、五五波;再来,倒过来就是四分德六分色,再来就是三分德七分色,再来两分德八分色,一分德九分色,或者零分德十分色的也有。我在学校里面就这样子,出这个问题给一班四十几个同学,思考你将来的择偶对象、你的标准,从零比十、一比九、二比八、三比七这样,几分德几分色,然后叫他们左手摸着良心,右手表决这样。大部分都在五五波、六四比这样子;也有人是我要九分德一分色,甚至十分德零分色的,那我就给他举两手赞,举两个赞,不管他以后是不是真的如此,至少他当下这个念头是重德轻色,值得嘉许。有没有九分色一分德的?当然也有,他也很实在。那没有关系,反正只是现阶段的想法,以后他遭遇挫折的时候、他踢到铁板的时候,他总有一天会觉醒。

所以这个字,贤贤易色的易,解释为轻,是比较符合一般的人性,一般人做得到的;那你要他完全取代,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这是岔开,打个岔,讲到这一章,贤贤易色,一个重一个轻,这很明显。

好,再来“攸畏”这个“攸”是语助词。“畏”就是恐惧。恐惧就是戒慎,戒慎恐惧。对那个轻微的地方、容易忽略的地方,你更要谨慎,戒慎恐惧,因为隔墙有耳。“属耳”,“属”就是附的,附在什么地方上面。把耳朵附在墙上,在干什么?偷听。以前的那个建筑物,隔音没有那么样的好,不是钢筋水泥的,都是木板做的,或者是甚至纸糊的,那个门窗是一张纸,一张棉纸这样贴着而已,你如果是有机密的话,就被泄漏出去了,就被偷听到了。

“垣墙”就是墙壁。垣就是墙,墙壁。“属耳垣墙”。

所以在整顿一个家、经营一个家庭,一个大家族,我们现在都是小家庭,两代同堂,顶多三代,四代以上的就很少。以前甚至五代同堂,一个大家族,吃饭的时候要敲钟的,几百人以上都有可能。所以要管理一个大家族,有时候有一些事情,就是大大小小,你都要很小心、很谨慎。

好,接下来看底下这四句,“具膳餐饭”,来。

学生:“具膳餐饭,适口充肠。饱饫烹宰,饥厌糟糠。”

老师:这四句的大意就是讲家里面准备日常的食物,只要适合大家的口味,能够填饱肚子就好了,不要太过于奢华。所以当你已经吃得很饱,吃得已经十分饱了,这个时候就算再给你一个更好的山珍海味,你也会感到吃不进去、吃不下了,那个叫做饱,“饱饫烹宰”。烹宰指的就是大鱼大肉那些东西。可是当你饥饿的时候,连酒滓,就是那个渣滓,酿酒剩下的那个糟粕,酒糟,还有谷皮,谷皮就是碾米剩下那个米糠,等等这些粗劣的食物,你都可以把它拿来充饥,都可以饱食。所以居家生活要朴实无华,不要奢侈浪费,不要贪图口腹之欲。大意是这样,我们再详细看这些注解。

“具”就是准备,“膳”就是食物,准备食物。“适口”就是适合口味。“充肠”,充饥,填饱肚子,这样就好了。我们现代人有很多现代文明病。我们有一句俗话叫做病从什么?口入,祸从口出。现代人那么多文明病,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吃得太好。我们这几十年来,这全世界的人类,不只是说中国人,饮食方面,可以说吃得比过去的几千年,一二千年、二三千年,都还要丰盛,甚至不会输给帝王。古代的帝王吃的那些食物,我们现代的人,你只要有钱,你什么都吃得到,你想吃什么都有什么,老百姓想要吃满汉全席也是照样吃得到。那你如果看一般民间,现在什么五星级、六星级的餐厅饭店,每天这样子大吃大喝,可是有没有全部吃完?没有,浪费的那个食物真的是很可观。所以一个人能够吃的就是那么样有限,可是你如果这样子太过于奢华、太过于浪费,对这个身体都不是很好的、健康的方法。

“饱饫”,就是吃得太饱而有厌恶的意思。这个“饫”指的就是,怎么讲?有排斥感,对这个食物有排斥感,不想吃了,看到了就反感,看到了就恶心,你吃太饱的时候就会这样子。“烹宰”就是指蒸煮宰杀的牲畜,就是刚刚讲大鱼大肉。吃得太饱,对这一些大鱼大肉自然就有厌恶感。

“饥厌糟糠”,饥饿的时候,那些糟糠,酒糟米糠,你都觉得可以让你吃得很满足。所以这两个字,一个饫、一个厌,古义跟今义刚好不一样。我们现在讲说讨厌讨厌,讨厌就是不喜欢;可是在这个地方,它是喜欢的意思,吃得很高兴、吃得很满足,叫做厌。反倒是这个饫,是吃得太饱而有厌恶的感觉。这个饫,饫就是现在的讨厌;这个讨厌反倒是现在的饱。古义今义常常是相反,你们如果读词汇学、读语义学,就会了解到词汇有古义跟今义,而且常常会刚好是相反。

我举几个例子,譬如说乖,很乖巧那个乖,它正好有两个不同的意思:你讲乖顺,乖顺,乖就是顺,这个小孩很乖顺、很听话;可是乖也有违的意思,乖违,命运乖违,命运乖舛,这个时候那个乖就是逆、就是违的意思,同样一个乖竟然有两个不同的意思。这是乖,其他也还有很多类似这样的例子。

好,所以这个“饱饫烹宰,饥厌糟糠”,它的意思就是当你吃得很饱,再怎么山珍海味你都吃不下;当你饥饿的时候,什么都很好吃。

然后是接下来,“亲戚故旧,老少异粮”,来,念一下。

学生:“亲戚故旧,老少异粮。”

老师:好,这两句很简单,就是对自己的亲人、故旧、以前的老朋友都要关怀,年纪较大的长者、年纪小的小孩都要不同的照顾,在饮食上,按照年龄,年长年幼,按照不同需求,来准备适合的食物。老人,你如果有到养老的地方去观察,老人的食物都要煮得很软,有些甚至要用剪刀剪剪剪,剪碎,那跟那个小孩子不就刚好一样吗?那个婴儿,我们在喂婴儿,现在也都是要用剪,剪碎,都要煮得软软的。所以年长的跟年幼的,当然年幼的,有些是年幼的可以吃,像辣的小孩子就不适合。那中年的、壮年的跟老年的又不一样,各有不同的,“异粮”就是食物不同。

好,这个“亲戚故旧”,亲跟戚也不一样,亲指的是内亲,戚是外戚。什么是内亲、什么是外戚?跟父亲同姓的这一部分的亲属就称为亲,母亲那个系统的叫做戚。你如果一般没有仔细研究,没有读过相关的这些资料的话,亲戚亲戚就是这样子。什么情况之下会分得很清楚?在告别式,在家祭的时候,都按照亲疏远近,最亲的、辈分最高的第一个致祭,然后再按照也是先亲后戚,父亲辈的这个往生者,跟往生者同姓的拜完了以后,再来就是外戚,台湾叫做外家,外家。外家,然后称他为什么的,称他为舅舅的,称他为姑丈的,称他为什么的,这些外家。内亲外戚。

所以我们读历史,读到那些历代皇室,常常有一些外戚,就是皇后娘家的那些国舅,还有宦官,掌握朝廷政治的时候,朝廷的政治开始就有问题了。外戚,我们读古代历史常常有一些皇后掌权的或太后掌权的,于是大力的重用她外戚家族的这些兄弟们,然后后来就造成内政上的纷扰。所以外戚,《汉书》也有〈外戚传〉,外戚在古代朝廷政治上也是一个大问题。

好,这边我们讲一般的,一般家庭,“亲戚故旧”。“故旧”,故旧就是老朋友。《论语》上面有一章叫做“故旧不遗”,对这些老朋友,不要忘记这些老交情,要常常多联络,“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老少异粮”,刚刚说过了,食物要有一点区别。这个食物的区别,一方面是因为年龄,一方面也有一些辈分不同。古时候,我记得我小时候,我们那个家族里面就有这样的一个例子,就是年纪最老的长辈,像爷爷奶奶,吃饭的时候他们有另外的叫做私菜。私菜,单独享用的,儿孙不能够自己去夹他的菜,唯一只能等着爷爷奶奶赏赐,夹给你吃你才能吃,否则你不能去偷吃爷爷奶奶的私菜,这大不敬。因为以前那个物资、物质很贫乏,有一些比较,当然民间就是肉食,只有年长,很老的老爷爷、老奶奶才能吃那个炖得很烂的肉。那一般中年以下甚至小孩子,都是有年节、有祭祀的时候,才有肉食可以吃。所以这个“老少异粮”也有几分这样的含义。

接下来是“妾御绩纺,侍巾帷房”,念一下。

学生:“妾御绩纺,侍巾帷房。”

老师:这里讲的“妾御”,妾就是女子,应该要尽守本分,除了专心做好纺纱、绩麻的事情以外,并且要好好侍奉丈夫,做一个称职的妻子,做一个妻子应尽的义务。这是一个传统女性的女德,妇德、妇容、妇功、妇言,三从四德,传统的女性都是如此。可是这近几十年来、近百年来,受到西方的观念思想的影响,台湾也好、中国大陆也好,渐渐女性主义抬头。现在你到外面要宣传这样的,恐怕会遭遇一些困扰,有的人就认为说你歧视女性,男女不平等。现在各级学校都要叫做性别平等教育,不只男女要平等,甚至还有所谓的第三性别。所以我们不能叫做男女平等,也不能叫做女男平等,现在只能叫性别平等,因为你不能冠上男女。像这个资料要上网,有时候就会被断章取义,媒体有时候就会大做文章。所以我们上课都要很小心,我们在学校上课都很小心。现在都是学生评鉴老师,其中有一条,老师有没有歧视女性?我觉得我都很小心了,可是每年总是会有一个两个说我有。他打分不是零、一、二、三、四、五吗?然后都没有的就是最高分,就五分;有的话就会一分、两分。因为每个人的尺度不一样,同样一句话,有人听起来无所谓,有人就会觉得很严重了。所以我们现在推广传统的蒙学教材,遇到这个性别方面的一些传统的观念,面对现代西方传进来的观念的一些冲击,我们要有所心理准备,你在讲述的时候,要怎么样措辞会比较圆融一点,免得遭受一些不必要的困扰。

好,这个“妾”有好几种含义,妻妾的妾那是,古代一个男子他可以一夫多妻,最大的那个元配叫做妻,其他的后面陆续娶的都叫做妾,他可以好几个妾;另外一个含义,女孩子自称叫做妾身,妾以为如何如何。所以这个妾在这个地方,我们就通称一切妇女就好了。否则变成不只歧视女性,甚至女性里头还有尊卑优劣这样的不平等的,叫做阶级,阶级不平等的观念。

“妾御”,御就是负责、从事,从事某方面。从事什么?“绩纺”。“绩纺”就是把棉、麻,这些棉花或者是麻的纤维把它搓一搓,捻成纱线,这个叫做绩纺。捻成纱线以后再去织布,以前都是人工的,渐渐的发展出一些比较简单的机械,现在完全都是机械了,因为人工太贵了。所以古代妇女做的就是绩纺的工作。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侍巾帷房”,侍奉丈夫、侍奉公婆。“侍巾”,巾就是洗脸的毛巾,侍奉。“帷房”就是内室房间。“帷”就是蚊帐布幕这些,就是帷幕。

讲到这个传统的女德,最有名的就是班昭写的这个《女诫》。《女诫》里头总共有七篇:第一篇就是《卑弱》、第二篇《夫妇》、第三是《敬顺》、第四是《妇行》,再来是《专心》、《曲从》、《和叔妹》这七篇。她是把古代所有的这些女子、女性,按照传统观念所认定的美德,都把它编辑起来了,那就是要男尊女卑。

中国的这些男尊女卑的观念,其实是顺着这个阴阳概念来的。它也不是说男尊女卑,女的就被打压得多么样的不公平,也不是如此,而是一种分工合作,阴阳调和。阴阳调和它本身就是天地之间大自然的一个法则、一个规则,只是很多事情经过人为以后,都会有所流弊、有所偏差。有大男人主义,那女子如果过度的卑微、过度的卑弱,也不符合中道。本来这个阴阳,你看那个太极图里面,阴中就含有阳,阳中也有阴,所以阴阳不是截然划分的。天地,天在上,地在下,天高地厚。地,大地就是一种生育万物。所以讲到这种阴阳的观念,讲到男尊女卑,什么女子就一切以和顺,你要了解它这样子,就算真的古代大家都遵守这样的,也不至于说一定就是男性就欺压女性,也不见得,这都是彼此相互之间的一种尊重、调和。也就是说,彼此男方女方都要深明大义,自然就不会有任何一方去欺凌、去霸凌对方这样的一个情况发生。否则你现在去刻意强调女性主义的一个权益,也会造成一些,到最后变成女性欺压男性也有。所以很多事情都是不必刻意去强调如何如何,彼此都能够互相尊重,这是最重要的。不管是男女之间或是同性、异性之间,都是以尊重为前提。

这些内容各位自己有兴趣的话进一步去参考,但是有一点要了解的就是说时代与背景不一样了。古时候有古时候大家的共识,当时大家都认为理所当然如此。可是在现在这个时代,你要面对的是很多外在环境的观念的变迁,可能在讲述的时候,或者你个人觉得你要效法、你要奉行的,这些你都是要仔细的去思考。

这些内容就是讲到女子在夫家需要处理好的三种人际关系,三大关系,一个是对丈夫的敬顺,一个是对公婆,以前叫做舅姑,的一个曲从,所谓曲从,就是你只有百分之百的顺从,没有让你表示意见的余地,那叫曲从,还有对叔妹,叔妹就是小姑,丈夫的姐妹。小姑一般是指妹妹,那这边就是包括姐姐。这些,当然还有另外一个是妯娌,妯娌之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相处的关系。当你了解了这些,你把握到一个重要原则,人和人就是互相尊重、互相体谅、互相了解,自自然然就能够把人际关系处理得很圆融。否则的话,大家都不愿意服输;不愿意服输,到最后就是不和谐。家和才能够万事兴,和谐是一切的基本。

好,继续看,“纨扇圆洁”。

学生:“纨扇圆洁,银烛炜煌。昼眠夕寐,蓝笋象床。”

老师:“纨扇圆洁”,这个纨是细的绢,绢就是蚕丝做的。由细绢做成的扇子又圆又白,叫圆洁。“银烛炜煌”,银白色的烛光把室内照得光彩鲜明,叫做炜煌。“昼眠”,白天睡午觉叫昼眠。躺在哪里?青色的嫩竹编织的席子上午休。那“夕寐”,在象牙制成的床铺上就寝,“夕寐”。蓝笋象床,前后呼应。

“纨”就是刚刚讲的白色的细绢。“银烛”,银本来是一种白色的金属,仅次于金,金银,最贵的是金,再来是银。因为颜色比较白,所以文人常常用银色来形容白色的事情,像银河、银发族、银光、银幕等等。所以这个银烛指的就是烛光,烛光很亮。“炜”,炜是有光辉叫做炜。“煌”也是指光彩鲜明。合起来,“炜煌”都是指光亮。“纨扇圆洁,银烛炜煌”,指的都是室内的这些器物。

“昼眠夕寐”,一个是白天睡午觉,一个是晚上就寝。这个睡午觉的习惯,各国都不一样,可能跟气候还有风俗等等都不同。台湾很多人都有睡午觉的习惯,日本没有,澳洲好像也没有。马来西亚有没有?有。马来西亚也比较热,通常比较热的地方都会热得没办法工作,那就只好睡午觉了。

“蓝笋”,用青色的嫩竹皮编织的席子。这个蓝本来是染色的青草,染上这个色就变成蓝,继续染,染重一点就变成青,所以叫做青出于蓝胜于蓝。这个笋,本来竹笋是嫩的,竹子从地里面刚要冒出来的那个嫩嫩的苗,一般我们就吃这个竹笋。不过在这个地方是指青色竹皮制成的竹席,否则竹笋怎么可能拿来做竹席?所以有时候我们看这个植物或者是器物,就是用局部代替整体,这个笋指的就是整棵竹子,“蓝笋象床”。

“象床”,本来这个是用象牙制成的床铺,不过后来多半是形容那个做得很豪华、很精致的,就称它为象床,不一定是真的是象牙做的,有时候象牙只是一个雕饰而已,一个装饰而已,不是整个,因为象牙没有长到可以做床铺。而且现在象牙已经变成保育类了,为了供应象牙,很多大象就遭受到不幸,牙齿被锯掉了,然后它的肉、它的皮都曝尸在荒郊野外。包括很多珍贵的动物,都是因为它的部分,部分有的是皮、有的是毛、有的是牙,然后被人类这样子巧取豪夺,取了以后,为了这个小部分,整条命就没了。

接下来,“弦歌酒宴”,来。

学生:“弦歌酒宴,接杯举觞。矫手顿足,悦豫且康。”

老师:这四句讲的是,遇到有一些重要的节日节庆的时候,会有一些宴席,在酒宴当中有弦乐伴奏、有人唱歌,这个叫“弦歌酒宴”。再来是主人客人互相拿起酒杯敬酒,“接杯举觞”,然后开怀畅饮,气氛相当的热闹。然后“矫手顿足”指的是配合这些优美的乐声,大家一起手舞足蹈,兴高采烈在那个地方欢唱,非常的愉快、非常的和乐。

“弦歌”指的就是音乐,“弦”就是弦乐器,“歌”就是人声。所以一般我们讲弦歌,弦歌不断,弦歌继日夜。所以有时候用弦歌就代表礼乐的教化,弦歌。那“酒宴”呢?就是一般的宴会,一般的酒席。“接杯举觞”,举起酒杯,互相敬酒。接、举都是举起的意思。觞跟杯都是酒器,装酒的杯子,古代叫做觞。

“矫手顿足”,矫手就是高高的把手举起来。“顿足”,用脚踩地,发出声响。唱歌舞蹈就是这样,很高兴。“悦”,愉快,悦是愉快。“豫”是安乐、逸乐。“悦豫且康”,安定康乐。这形容大家生活富足,然后就心情愉快,大家聚会,饮酒作乐。

后面,“嫡后嗣续”,来,念一下。

学生:“嫡后嗣续,祭祀蒸尝。稽颡再拜,悚惧恐惶。”

老师:“嫡后”,这个嫡就是正配、元配所生的孩子,叫做嫡,嫡传。后是后代。“嗣续”,正室元配所生的后代子孙蕃衍不断,继承祖先的基业,而且要负责春夏秋冬四季的祭祀。春天的叫做祠,夏天的叫做礿,秋天的叫做尝,冬天叫做蒸,一年四季的祭典。祭典怎么样?要戒慎恐惧的心来准备祭礼的一切,一些供品,不能够有所疏忽,祭拜的时候用最虔诚的心,向祖先行最敬礼,就是三跪九叩,以头叩地,这叫稽颡,一拜再拜。“悚惧恐惶”,就是唯恐我准备的礼品不够丰盛,这是非常的虔诚、非常的谨慎。

古代对嫡庶长幼这样的区别非常的严谨的。正室就是正娶的,这叫元配,她生的后代子孙叫做嫡。古代因为崇嫡轻庶,所以只有嫡系的子孙才能够继承祖先的基业。继承王位基本上也是如此,嫡长子。兄终弟及,那是另外一种方式了,哥哥的王位,哥哥死了,换弟弟继承,宋朝就有这样的一个制度。

“嗣”,嗣就是子孙。“续”就是继续不断的这样子传续下去。

所以古代人对这种所谓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这种观念是满重视的,才会衍生成重男轻女。所以如果没有生到儿子,拼命的想要再生,一直生生生,生到有儿子为止。所以这个重男轻女的观念,不是男性单方面造成的,有时候女子自己本身也是重男轻女,这个就很复杂了。她说她重男轻女是因为男子那一边重男轻女,所以她不得不重男轻女,那如果这样子的话,永远就循环下去了。现在很多相关法令都改变了,生了孩子,你要从父姓、从母姓,都可以用协调的方式产生,所以大家比较不会在意那样,一定非得要生男的不可。而且大家从现实的观点去看,去到医院里面去看看,那个陪着父母亲看病的几乎都是女儿。所以现在生到儿子不用高兴得太早,生到女儿不用太感伤,因为要看后面,看将来是儿子孝顺还是女儿孝顺,看起来好像女儿比儿子孝顺。

刚刚说了,一年四季的祭礼。“蒸尝”,用蒸尝来代表春祭的祠、夏祭的礿、秋祭的尝、冬祭的蒸,用蒸尝两个字代表一年四祭的意思。这里你不可能把“蒸尝”还有“祠礿”统统都纳进来,因为它就是四个字四个字一组。

“稽颡再拜”,稽颡,一而再的以头叩地。这个“稽”就是稽首,稽首,把头叩到地下,古代九拜礼当中最恭敬的一种礼拜,其次是顿首。所以我们看古人的书信你会看到,像王羲之留下来一些墨宝,羲之顿首顿首,就是一般朋友;如果是更高的长辈,甚至皇上的话,你就要稽首,他就用稽首了,就不能再顿首而已。所以你看“稽首天中天”。苏东坡不是有一首偈,“稽首天中天”,就是顶礼佛,你不能说顿首,顿首就不够恭敬了。所以顿首跟稽首,差别就是你停留的时间一个长一个短。稽颡稽颡,颡就是额头,头发底下眉毛以上这个地方,顶礼。

我们在礼佛的时候,这样拜下去,用额头接触地面,双手捧着佛足,那个都是用观想的,这样子,这个是礼佛,五体投地,这最恭敬。中国传统的叫做跪拜礼,三跪九叩,一跪,然后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然后起;再跪,第二次跪,初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再起;三跪,再来,叩首、再叩首、满叩首,起。叫三跪九叩,这也是最恭敬的礼。

总之就是要有一种戒慎恐惧的心,“悚惧恐惶”。担心什么?担心我的典礼不周全,祭品不够丰盛,表达子孙对祭祀的慎重跟虔诚的心。所以古人对祭祀祖先是非常慎重的一件事情。祭祀的时候有一个角色叫做尸。尸,右边是篆书写的,左边是现在的楷书,尸。这个尸是什么意思?就是古时候要祭祀,我们现在都是有那个牌位对不对?庙里面有那个神像。可是古代人祭祀,是找一个小孩子扮演祖先,就坐在那上面,然后底下反倒是他的长辈在那里祭拜。你会觉得说,这样不是颠倒了吗?怎么长辈拜晚辈?不是,这是一种身教,他的着眼点是在这里。让他的儿子看他的父亲是怎么样对待祖先,怎么样恭敬的这样祭拜,等到他将来,轮到他主祭的时候,他也会这么样的恭敬虔诚。所以那个尸是由主祭者的孩子扮演,坐在上面,恭恭敬敬、端端正正的,所以我们叫坐如尸,在《曲礼》里头有一句叫“坐如尸”。那个篆字手就是这样放在膝盖上,端端正正。

所以你看我们古代那个太师椅,都是这样九十度的。现在的沙发椅,你要怎么坐正都没办法,除非你不要去靠背,你靠上背就一直滑下去了,滑到最后整个人就瘫在那个地方。所以现在很多人那个脊椎不太正,都要去矫正,不是脊椎侧弯就是左边的筋太硬、右边的筋太硬,因为你坐上沙发,就是没办法坐得端端正正。你去坐那个老家具坐看看,你都不得不坐得端端正正的,你想歪都没办法歪,你歪会不舒服,那坐沙发是歪才舒服。

所以祭祀的时候,请那个小孩子扮演祖先,就是让他一种身历其境,去观察他的父执辈、他的长辈对祖先的恭敬,从小就这样子耳濡目染了。

再来,“笺牒简要”。

学生:“笺牒简要,顾答审详。骸垢想浴,执热愿凉。”

老师:好,这一节课时间到了,我们先这里打住,下一节再继续。

《千字文》- 第1集

《千字文》- 第2集

《千字文》- 第3集

《千字文》- 第4集

《千字文》- 第5集

《千字文》- 第6集

《千字文》- 第7集

《千字文》- 第8集

《千字文》- 第9集

《千字文》- 第10集

《千字文》- 第11集

《千字文》- 第12集

《千字文》- 第13集

《千字文》- 第14集

《千字文》- 第15集

《千字文》- 第16集

《千字文》- 第17集

《千字文》- 第18集

《千字文》- 第19集

《千字文》- 第20集

《千字文》- 第21集
《千字文》- 第22集

图文来源于慈光文化,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