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画家雷建》

王秋和 秋和随笔 2023-10-11

我想写雷建先生,是想写画家雷建。因为在他的一些老熟人眼中,雷建是一位优秀的记者,曾经供职于经济日报多年,写过很多颇有影响的新闻报道。如果我写“记者雷建”,可能不费力气,因为我与他相识近四十年,知道他是一位勤奋而有成就的记者,在台港澳新闻报道领域颇有知名度。而且在他的很多老熟人眼中,应该写“记者雷建先生”才是名正言顺。但是这些“老熟人”中可能有人并不知道,现在的雷建确实是一位名正言顺、颇有知名度的丹青高手,是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经国家拍卖师鉴定,其画作价格不菲,在当今画坛已经占有一席之地。

我之所以想写画家雷建先生,是因为我看了他的部分画作,惊叹于他的笔下功力,水墨丹青,独树一帜,佩服他的孜孜不倦,画艺斐然。我最近与雷建有过几次长谈,才渐渐了解到,雷建的画作之所以受到普通老百姓的喜欢,并受到画界鉴赏家的赞赏,是因为他画艺底蕴深厚,绘画起点高。他学古人不泥古,习今人不雷同,博采众家之长,不断摸索创新,逐渐形成独特风格。据我所知,雷建受家庭文化氛围影响,从小就对书画艺术耳濡目染,早在当记者前就是一位书画爱好者,说起来已经有近半个世纪。他一直与很多画家朋友过从甚密,多有交往。只是因为他那个时候忙于学业,无暇顾及自己的爱好。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神州大地正逢改革开放的东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经济日报恰逢其时,应运而生创刊了,报社急需新闻人才,一位朋友推荐雷建到经济日报来试一试。雷建心想,记者这个职业很神圣,况且报社是个文化单位,可以大显身手,何乐而不为!于是,雷建顺利地进入经济日报,成了一名记者,这个时候我与雷建相识。岁月如梭,光阴似箭。雷建到报社以后,很快就如鱼得水般在新闻界中驰骋,陆续写出了很多有影响的优秀新闻作品。

当了记者的雷建在做好本职新闻工作的前提下,还不忘自己的艺术爱好,采访途中,路过中国美术馆时,只要时间来得及,就会拐进美术馆欣赏正在举办的各种画展。后来,画展举办的地方多了,他便常常遨游在水墨丹青的艺术世界里流连忘返,他觉得那是一种精神享受和艺术熏陶,一种知识收获与文化满足,一种回味无穷的令人神往,一种尺幅之间的乾坤容纳,一种万物生灵的活灵活现……他常常为所看到的优秀画作所陶醉,所感染。那个时候,我在报社文艺部当记者,美术宣传在我们部门的报道范畴之内,偶尔与雷建聊起一些画作、画家或画展时,我发现雷建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从而令我刮目相看,知道了一些他与美术的渊源。从此,我遇到一些美术方面的问题而不得要领时,便向他请教,每次都能得到满意答复。

经济日报创刊初期,总编辑安岗是一位新闻大家,他一心想把这张报纸办成以经济宣传为主的、有广泛影响的全国性大报,报社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雷建在这时期接触了王森然、胡潔青、溥杰、李铎、齐良迟等当代大书画家,并与他们相交甚深,被引为知己,由刘澜涛、习仲勋发起成立的中国王森然研究会,雷建被推选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那时雷建并不画画,由此亦可见他在书画界的影响。雷建还征求一些著名书画艺术家的意见,写了应该让书画进入千家万户的内参,并得到重视。在安岗大力支持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王府井工艺美术服务部举办了《全国首届美化人民生活书画展》,王任重、耿飚、陈慕华等领导为这项活动剪彩。这次展览所收集的书画作品在一周内基本卖光,获得盛况空前的成功。

雷建工作忙的时候,常常利用周末的时间到美术馆去一饱眼福,一边欣赏,一边和画家们交流心得、体会,探讨画艺、技法,畅所欲言,收获满满。他回到家之后,还常常将刚才看到的、记忆深刻的好画作尽量临摹下来,他陶醉在书画艺术世界中乐此不疲。这个时候的他感到一身轻松,思路清晰,不知疲倦。这是一种以劳待逸的状态,达到了以逸待劳的效果。

雷建还常常抽时间浏览一些旧书市场,购回不少画册,以作临摹之用,为此一掷千金也在所不辞。例如他多年前在潘家园旧书市场相中了一套《齐白石全集》,价格5000元,这笔钱当时已经超过他一个月的工资收入。雷建没带这么多钱,虽然爱不释手,最后还是恋恋不舍地放弃了。但他却念念不忘这本《全集》,第二个周末,他忍不住又去了这个旧书市场,没想到摊贩已经把价格提到了5500元,并且放出话来,“这个市场里就我有这么一套《全集》,你今天要不买,下周你再来就不是这个价了……”

摊贩的话有点盛气凌人,可是人家是奇货可居,随行就市,并没有强买强卖。雷建咬咬牙,掏出一沓子人民币,终于将这套《齐白石全集》抱回了家。他如获至宝,有空就拿出来翻看,从中汲取着书画艺术的营养,享受着欣赏这些书画作品带来的快乐,他陶醉其中,有了灵感之后,便展开宣纸,挥毫倾情于笔端。

雷建有空便到他家附近的莲花池去“闲逛”,观察亭亭玉立的莲花如何赢得出污泥而不染的美誉,他还凭栏观察鱼在水中如何自由自在地畅游。有的人看到他痴迷观鱼的样子还挺奇怪,这个人不钓鱼,看鱼还这么有瘾。钓鱼者可能根本无法理解画家的想法,更不知道画家寄情于花鸟鱼虫的初衷。燕雀焉知鸿鹄之志,钓鱼者焉知画家的艺术追求。

雷建喜欢虾蟹,但他买来活虾却不着急吃,而是放在大水盆中任其自由自在地爬和蹦,他要仔细观察虾在活动时的形态,那种充满活泼、灵敏、机警和旺盛的生命力的样子。他买来螃蟹也是先观察一段时间,耐心地观察螃蟹的爬行、游动、横冲直撞的样子,以及各种体态的变化。直到虾蟹精疲力尽、再也没有力气活动后……直到这些活灵活现的小动物都在他的头脑里留下清晰的印记,即所谓“胸有成竹”的感受。因此,当他拿起画笔时,它们立马就活跃在他的脑海里了。

雷建除了欣赏画册中的作品,从中吸取创作的灵感,他还将这些画作放到电脑中,逐步放大,仔细观察。他发现,画作一旦放大至若干倍后,就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齐白石之所以被称为大师,真乃名至实归。越是齐白石老人的作品放大,越能够发现其中艺术三味。无论是鸡鸭鱼蟹,还是树草花卉,在齐白石的笔下,都成为有灵性的,散发着活力的动物或植物。

雷建最欣赏齐白石的作品,他和白石老人的一些后代也多有交往。但他在创作上,却不是简单地模仿某一位画家的作品,而是注意吸收诸多艺术家之长,融会贯通。我看他画虾就很有意思,他在着墨时,将深浅浓淡把握得非常好,轻轻地点了几笔,几对大虾的浓墨眼睛就出来了。他再在上面头部中间用一点墨,轻点两笔淡墨,使虾的头部呈现出变化多端的形态,虾壳硬中透明,随着墨水滴到纸上,慢慢浸润开来,由深到浅……在画虾的腰部时,他一笔接着一笔,一笔一节,连续数笔之后,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活蹦乱跳的虾容虾貌就跃然纸上,不禁令观者拍案叫绝。雷建说,画虾就是调动各种方法技巧于其中,有中锋用笔,侧锋用笔,水的运用,墨的运用,运笔的疾徐、干湿变化,最重要的是用笔老不老,如果笔失之于老,则意思浅薄。

雷建用笔的变化多端,使每只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形态,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也有弯腰爬行的。但这些虾游动的大方向是基本一致的,从而看到这些虾的尾部既有弹力,也有一种时隐时现的透明感。虾的一对前爪,由细而粗,数节之间直到两螯,形似钳子,有开有合,有屈有伸,弯的幅度有大有小。雷建在画虾须的时候,看似在不经意间,但画出的线条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中有序,纸上之虾似在水中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虾与虾之间似乎在嬉戏玩耍。白纸上的这些群虾似乎真的在游荡、生活于一池碧水之中……

雷建对书画艺术的追求孜孜不倦,刻苦钻研,数十年如一日。尤其是成为专职画家20多年来,真所谓厚积薄发,生活阅历愈发雄厚,艺术积累不断长进,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画作越来越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的大厅或大小会议室内,悬挂着很多他的作品。日常不断有人向其索画,还有一些机构收藏他的画、或以他的画作为礼品送给外国友人或贵宾,但他平时却很少拿出作品来主动示人。因为他是一位低调而谦和的画家,当年他当记者时就是一位低调做人、踏实做事的媒体人。

曾经的记者雷建转行钟情于水墨丹青。要问他当记者若干年,对绘画有什么帮助时,他若有所思地说,我在绘画中就尝试了用记者的采访技巧,就是尽最大努力去占有材料,务求全面。因为我在新闻采访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因为懒而漏掉了最重要的材料或细节,有时候为写几百字的新闻稿,看的材料却常常有数万字。我这些年来几乎临摹遍了历代所有名家作品,就是为了学习掌握更多前人流传下来的艺术结晶。我的方法很简单,买来高清的中国名画全集和书法全集,临摹研究,这个方法好像就是因为我有当记者的工作经历才会借鉴采用,今天看来还是颇为成功的。

雷建认为,一个画家的是否成功,取决于其艺术修养、天分、悟性等等。首先学习中国画等于攀登珠峰,绝大部分人是爬不到顶峰的,但是方法对头却能提供一个更接近顶峰的途径。二是我认为中国画最有价值也最难的是大写意和传统山水画,我二十多年来主攻这两个画种,主要是系统性的破解其中技巧。现在教中国画的人和视频非常之多,但其中很多却往往失之于偏颇,譬如教墨竹的没有临摹研究过所有著名墨竹画家的技法,画山水的没有临摹过历代名家的相关作品。所以,我下一步就是希望能身体力行地做些抛砖引玉的事,为中国画事业当个梯子。

我问雷建,你现在画了这么多作品,为什么拍照留下来,可以出本画册,既有保留价值,还能够提高知名度。雷建淡淡地笑笑说,其实知名度和出画册没有必然联系,齐白石留在世上的作品有数万幅,但他自己并没有出版过画册,而是后人觉得他的画确实好,都是后人给他整理而出版了很多版本的画册。

雷建认为,美术作品有没有艺术价值,或者说有没有保留的价值,有没有传承的意义,必须要经过历史的检验。历史是检验艺术作品是否具有价值的试金石,否则,一个人闷头画(或临摹)几十张画,然后自己出钱出版一本画册,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没人欣赏,在艺术价值上还不是等于零吗!我现在就是想踏踏实实地作画,为传承中国优秀的绘画艺术做一点贡献。现在的美术院校培养出第二个齐白石了吗?连齐白石弟子李苦禪、李可染那样水平的画家也没有培养出来,山水画更没有培养出达到黄公望水平的画家,据说王石谷有一百多个学生,没有一个在画史留下印记。新时代的中国画要振兴,必须要有一大批脚踏实地的画家认真汲取历史上优秀绘画艺术精华,消化吸收,并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出现齐白石那样的大画家。


请扫描下方 ↓ 二维码关注“秋和随笔”

本公众号文章大体分七类,如想看之前发表的部分文章,请点击下面标题看看:

、北大荒情

《兵团特务连之歌②》··兵团战士喜欢的歌··北京六九届怎样炼成的··读《十五六岁闯大荒》··忆特务连战友东国樑··《北京六九届》是一首青春之歌

二、读书札记

新凤霞吴祖光合作书画··《史记》的第一读者··汉献帝是了不起的人物··林则徐与徐继畲之争··读毕锋的《中国人的高铁故事》··《岳飞如何被平反昭雪的》

三、抒情写意

由《廊桥遗梦》谈中国廊桥··《山楂树》··吴金河摄《最美金秋··过生日感觉真好··沈园之千古绝唱··《走进兰亭》··《沧海桑田刘公岛》··《伊春颂》

四、医者仁心

《赞眼科医生徐冰》··跟随专家医务体验··赞葛氏捏筋拍打疗法··合作愉快的申虹医生··关注阿尔茨海默症··赞白衣天使高媛··《医者仁心台卫平之三》··致敬,李兰娟院士

五、域外见闻

弹丸之地卢森堡··徐继畲与华盛顿纪念碑··仙人掌做成美味佳肴··在墨西哥看行为艺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发现了啥··观广岛和平纪念馆··埃菲尔铁塔的爱情故事

六、七彩人生

同学聚会更无前··记者职业很神圣··书法家韩宁宁跨界京剧··摄影家钟观永··彭书民中外师生书画展··最美村官裴春亮··金牌工长钱宗刚

七、亲朋佳作

石肖岩《北京六九届·序言》··李秀人《情系北大荒》··邹静之《北大荒是一座富矿》··高  媛《隔离区日记》··台卫平《刘智明院长两件事》··舒  眉《战胜疫情 拥抱春天》··李丽萍《好看的警察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