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 怎样求助才能迅速得到准确答案
本文字多图少,前面文字较长,后面有一些图片示例,读完需要一点耐心。闲话少说,以下言归正传。
常常有人抱怨说,不认识某些植物或动物,发图求助无人理睬。
这种情况确实存在。有时候是因为高手外出或忙于他事未上网,一时没看见。这需要耐心等待。
更多的时候,需要发图人自己找找原因。以我之经验,常见原因有:
一是图片模糊不清,或者小如邮票,看不清楚,无法辨认,让人难以解答。如果你想要准确答案,首先请你做到照片清晰,这是基本前提,发那些模模糊糊的片子让人猜谜,作者拍照、发图都是无效劳动,也浪费别人阅读时间,毫无意义。现在流行拍视频,视频确实比静态照片更生动,更能吸引读者关注,但视频也有天生短板,那就是清晰度不够,许多细节无法展现,更何况有时拍摄质量不高,画面不稳定,晃得使人头晕,用这样的糊涂视频要他人给出鉴定,告知某科嫌不够,还要追问精确定种,岂不荒唐可笑?
二是照片清晰,但是重要部位没有展现,缺乏鉴别特征,难以确定。这需要作者积累经验,逐步提高对拍摄对象的认知能力,拍摄时尽量把特征表达明白。一般说来,只要现场条件许可,尽可能多角度、多部位拍摄几幅,信息越丰富,鉴定准确率越高。
三是不说明产地。要知道动植物的分布有强烈的地域性,产地是动植物鉴定的重要参考依据。你在广西拍的植物,别人帮你查《浙江植物志》,多半不会有准确结果。有些动物从图片上看外观相近,很难鉴别,明确产地也许马上就能确认到种。有些大的科属,好几百种,查《中国植物志》犹如大海捞针。发图时提供产地、海拔等相关说明,别人可以迅速界定检索范围。写个地名,在你不过多花十秒,而别人查资料的时间,也许可以从两小时缩减为五分钟。你要别人放下自己的事,拿出两小时帮你查资料,你说可能性有多大?而五分钟能解决的话,你得到准确解答的机会就大多了。所以不要偷懒,发图多写几个字,利人,也利己。
四是发图随意,横着发,倒着发,或多图连发不作编号,别人解答时,必须扭着脖子看图,或者上翻下翻,伸出手指一个个计数,名称和图片才能对号入座。你发图随意,自己省事了,别人读图、回复却十分不便,换成是你,你会怎么选择,愿意自找麻烦,还是置之不理?需要求解的,强烈建议一种一种发,这样便于别人点评解答,不要许多不同种类的图片挤在一块发,横着倒着的图,先行调整好再发,否则方便自己,麻烦别人,结果是无人理睬,到头来还是害你自己。
诸如此类,等等,等等。
那么怎样拍照和求助才能获得更好的帮助?
如果拍照旨在求助,那么首先要有一个认真的态度,好好拍摄,认真发图,提高图片质量,给读者以方便,时刻警醒自己不犯上述错误,相信你得到准确解答的机会将大大增加。试想一下,别人读图和解答需要投入时间精力,往往需要查阅相关文献后才能作答。认真拍摄和发图,是对他人的尊重。如果自己拍照模模糊糊,发图马马虎虎,却要求别人付出精力帮你查资料,给你认真作答,这不合逻辑,这样的求助遭到冷遇有其必然性。
其次是努力提高摄影技术,至少保证照片清晰。比如对焦准确、曝光合适、构图简洁等,这些基本的摄影要求适用于拍风光拍人像,同样也是动植物摄影理应做到的。如果你对焦都没对上,拍得糊里糊涂,雾里看花一般,这样的照片,自己没什么保存价值,别人也很难根据这样的照片帮你识别。网上这类摄影教程很多,容易搜索到,有心者可以自己去找来看看,我就不多说了。
摄影原理虽然都差不多,具体操作,却是每种相机各不相同。所以,要拍出好照片,对你自己手中的武器一定要熟悉,起码得把自己相机的《使用手册》好好读熟,这就和战士必须熟悉自己手中的枪一样重要,道理显而易见。现在手机摄影功能也很强,我看过不少朋友用手机也拍出了高质量的照片。可是有少数人,拍了好几年,手中相机依然是出厂时的默认模式,光圈快门怎么调节都不懂,相机《使用手册》从来不读,现成功能都不去用,照片拍不好,却一味怪相机不够高档呀,天气不好呀,这实在是本末倒置,太对不起购置相机所花的银子了。扔手榴弹你不拉弦,炸不响,却怪它是个铁砣砣,这有道理吗?
再次是充分了解这类求助照片的特殊拍摄要求。特殊在哪儿?这需要比较详尽地作些解释。
以往学习研究动植物,主要手段是通过野外考察采集标本,然后以标本为客体进行详尽研究。到了现代数码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码技术所记录的动植物照片或视频,可以用于课堂教学,也可以用于建立数据索引供科研使用。数码影像能部分代替实物标本的作用,大大减少实物标本的采集,有利于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但是来自野外的这种照片或视频,并不是你在游玩中随意“咔嚓”几下就有资格充当数码“标本”的。如果你拍照仅仅是供自己或他人欣赏,那么你认为怎么漂亮,就怎么拍摄,审美需求决定你的拍摄方式。
然而,旨在学习研究的数码“标本”,却有特定的拍摄要求,了解数码“标本”有别于一般艺术观赏的特殊性,你的照片体现了这种特殊性,你就能更好地学习和研究拍摄对象,也能更有效地得到他人的解答和帮助。
以植物数码“标本”的拍摄为例,那么植物数码“标本”有何特殊拍摄要求?
1.尽量使花(果)、叶、茎完整,充分表现植物典型特征。
主要是拍摄前注意选材。比如小型草本植物可以拍全株,大型木本植物可以选取带花(果)的有叶枝条。
又如植物叶片,要选取正常健康充分开展的叶片,不要选取破损叶、畸形叶。
花果形态稳定,是植物鉴定的主要依据,枝叶形态多变,因此尽可能在花期或果期拍摄,利于准确识别,拍摄角度要考虑花果、叶、茎齐全,还要使观者能分辨叶片对生还是互生,花儿长在顶端还是叶腋。
有些植物的鉴别需要特定部位的形态,比如繁缕的柱头是三裂的,而牛繁缕柱头五裂;又如蓼科植物,托叶鞘的形态是重要鉴别依据,这就需要拍摄这些特殊部位的细部特写才能看清楚。远远“咔嚓”一下,没有这样的细节展现,准确鉴定从何谈起?
2.展现植物的生长环境,说明拍摄时间、地点。
白居易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早在唐代,人们已经注意到了环境对植物的影响。
比如一幅桃花照片,注明拍摄日期,观者不仅可以了解其形态,还可以明白桃花的花期。
这还不够。广州和北京的桃花,上海和庐山的桃花,花期都不同,前者是地理纬度差别,后者受海拔高度影响,所以说明拍摄地点也是必要的。何况,分布区域也是植物种类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当然,对于一些珍稀植物,只要说明“摄于浙江”、“摄于云南”就够了,不要说得太具体,以利于珍稀植物资源的保护。有些植物,虽未列入国家保护名录,但资源受到严重威胁的,网上发图时,也不宜透露具体地点,以利保护。
3.在真实再现植物特征及其生长环境的前提下兼顾艺术审美。
3a.提倡在自然生态环境下拍摄。有时受条件限制,自然状态下不易拍好的,也可以折下枝条,人工摆放后拍摄。但是对珍稀植物,禁用这种破坏性方法。
3b.单图难以实现拍摄意图的,可以用组图表现。比如用微距表现花蕊或叶背腺体,用近距表现花朵和枝叶,用中远景表现全株及其生长环境,用不同角度展现叶片对生、互生还是轮生,等等。
3c.少用虚化背景的拍摄手法(而在艺术欣赏照片中,这却是突出主体的常用方法),景深宜大些,便于如实记录其生长环境。
以上主要说的是植物数码“标本”摄影的特殊要求,对动物其实也大体适用。
说了一大通,有时受客观条件限制,有时自己的动植物知识和摄影技术不过关,往往不能如意------说说容易做到难啊。
示例一,酢浆草,花果茎叶俱全,弧形的自然造型也比较富有美感。不是随意“咔嚓”的结果,而是长期关注偶然遇见后的记录。
示例二,花点草和毛花点草,荨麻科花点草属的两个近缘种,外观十分相似,主要鉴别特征是茎上毛的方向相反,一个向上,一个向下,准确鉴定离不开这样的清晰细节。
花点草
毛花点草
示例三,最基本的清晰要求都没有做到,对焦在后面,主要拍摄对象却虚化,雾里看花,拍摄技术不及格。常见的,别人还能猜一个,不常见的,谁能识别?
示例四,凭这花序图可以定为蓼科,但无法辨认究竟是什么蓼,这样的照片用作审美欣赏不算太差,可是发给植物学教授,被判为不合格,因为蓼科植物鉴别所需要的叶形、托叶鞘、毛被情况、腺体有无、整株形态等特征都没有展现,这是我自己亲身体验过的一个失败实例。这种图,留作欣赏就可以了,要准确鉴定,你得配上展现各种特征的组图才可以。
示例五,花境挺好看,但作者想知道后面什么花卉,而主体隐藏在众多植物中看不清。下图二走近几步,主体就突出而且清晰了,相信你立马能给出答案。
示例六,远远随手“咔嚓”一张,问门外什么树,花果茎叶啥都看不清,其实连是不是树也不好说,焉知不是绿萝之类的藤本植物呢。这样问的结果,多半是无人理睬。走近些,答案就来了:灰莉,很多人都会帮你热心解答。
十三年前写过的一则旧文,曾发表在浙江植物学会主办的《之江草木》论坛上。论坛时代已成往事,至今仍然有新手不时遇到和十三年前同样的问题,而关注自然保护生态的朋友比十三年前多了好多,这是可喜的社会进步。新形势下对旧文进行修改补充后搬到微信上重发,与大伙分享这些体会,但愿对新手有所帮助,也希望自己进一步努力,做得更好。
愿大伙互帮互学,提升自己,越拍越好。
---------------------------
点击可阅相关的
14.浙江的蛙蛙们
15.浙江的蝾螈们
16.浙江的石龙子
18.十四年的情缘
20.蝴蝶2021
27.漫谈蜘蛛
---------------------------
《老蒋博物》主要用作自然观察记录,兼供同好分享。《老蒋博客》写了十几年,只要新浪不关闭,我会继续写下去。那儿的材料我会精选后逐步迁移过来,但十几年的内容都搬过来没那么快,若需要更多资料,暂请移步老蒋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zjh1763。
我用镜头
探索生命的奥秘
展示生命的美丽
努力保护生物多样性
和我们共同的家园
长按上面二维码
欢迎关注
---------------------------
如果你喜欢自然,乐于参与户外登山、观鸟、夜观、赏花识草、自然笔记、科普讲座、博物旅行、夏令营等活动,可关注《浙江山野》微信公众号,随时了解相关信息,选择合适的项目报名,欢迎你,我们博识自然,共赏自然,保护自然。
让自然生活成为杭州的一张名片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