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Eco Wire 037丨青年代表:我将大学作业改良成创业产品并带去了联合国气候大会

ESD研究中心 ESD研究中心
2024-09-05



【引言】什么是Eco Wire?

Eco Wire由绿色光年主办,我们是一家专注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社会组织。


Eco Wire将会是一系列长期开展的线上分享活动,迄今已举办了42期。我们每月将邀请1-2位在发展学或国际发展领域(Development Studies 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有独到见解或独特经历的嘉宾来分享自己的求学或工作经历。他们来自全世界各地,有着特别多样化的背景和成长历程。我们希望帮助有兴趣进入可持续发展领域(Sustainable Development)工作的朋友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甚至是人生路径),以及帮助对可持续发展感兴趣的朋友了解更多该领域的相关信息。


未来我们将会把Eco Wire打造成对可持续发展有兴趣的中国年轻人将来参与国际治理的交流平台,期待您的持续参与和关注!




本期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冯琪琪


本科就读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可持续与环境专业。期间曾前往东京大学交换学习,并参与了多个可持续发展项目,有丰富的户外调研和国际组织工作交流经验。硕士就读于庆应义塾大学环境设计与政策专业,学习期间创立了可持续发展教育公司因环而励Enviroally.


2022年,她作为青年代表参加了第十七届联合国青年气候大会(COY17)和第二十七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7)。参与策划了包括第四个能力建设中心、青年与儿童馆的TEDx演讲、韧性馆的水与气候韧性主题工作坊等边会活动。她主导设计的两款游戏化教育产品《太平洋气候历险》《因环星》受邀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展示,与多个国际机构达成合作并获得了多家媒体的采访和支持。


本期主题:

我将大学作业改良成创业产品并带去了联合国气候大会


Part

1

引入

本期给大家带来的是冯琪琪学姐在澳大利亚和日本学习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学专业的留学实录。以及,这期间她是如何将本科的一个小作业升级成国际项目,在不影响学业的同时开展创业活动的。2022年,冯琪琪受邀前往第27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并在蓝区会场展示了她创立的咨询公司--因环而励Enviroally的游戏化教育产品。不仅如此,她还为其他相关机构策划了一系列边会活动。



Part

2

分享部分

01

介绍

今天的重点是分享我的校园经历创业经历产品设计经历,以及我个人总结出的关于如何培养自己项目策划技能的实用小技巧。


02

我的规划和目标

回过头来看我在本科期间的目标和规划,可真的是犯了在毕业前没有实习经历的“大忌”,但这些好像并没有影响我后续的职业发展。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留学期间,我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课程选择,获取交换生名额,假期实践,以及去哪读研等目标上。例如,我会通过参与澳大利亚本土的义工活动、回国参加一些免费或低成本的峰会和交流活动去了解国内外青年气候行动的发展情况。又例如,我会早早在入学前就摸清学校的交换项目并根据自身的需求锁定目标国家。入学后,通过学院留学生的比例,大概算出自己通过选拔所需要的绩点。因此,第一年的课程选择为交换留学做足了准备:专业课+交换国家的语言选修课+帮助拉高绩点的自己能学进去的选修课。当然,其实这个时候已经可以安排好满足本科毕业条件的所有课程了。接下来只需要在这些课程中提升自己的软硬技能就好。具体我又是怎么做的呢?



03

方法论


首先,了解这些课程的实用性


通过学校官网查看课程的内容和作业类型可以知道这门课将会学习和有机会培养自己什么方面的软硬技能。我们可以通过自问自答一些问题对这些课程有较为系统的了解。例如,要学习什么软件?会使用到什么工具?是否有户外调研?如果有,调研目标是什么?地点在哪呢?持续时间?作业要求的调研报告占比多少?这门课的设计更偏理论还是实操?团队合作的占比是多少?这个主题如果继续深度学习会是什么研究方向?什么职业会在工作中接触到这个话题(广泛的)?教这门课的学者和讲师自己的学习和职业背景是怎样的?A课和B课有什么共通之处?这个主题是否有被分类(基础、进阶和高阶),而且课程名字是否有很大的差距?


以上问题是全部可以在课程正式开始前,即准备选课时可以了解七七八八的。



第二点是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免短板


个人认为,大学的生活是帮助自我了解的非常好的时机。在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舒适圈的同时,灵活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对个人发展会更加助益。这里的“避免短板”并不是让大家放弃自我的挑战。我们总是听说要“跳出舒适圈”,可是这真的适用大多数大学生吗?那些还没有来得及学习很多专业知识,没有独立走入社会和职场的大学生?跳出舒适圈的前提是你正处于舒适圈。可是,大多数的大学生们,比如当时那个在海外留学的我,根本不清楚自己的舒适圈是什么,或者把过去的某些经历误以为是自己的舒适圈。也许一次次的自我挑战、适应和妥协才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并建立舒适圈的过程。


以我个人为例,由于拼写障碍,我甚至比不上国内的小学生,完全无法完成正常的英语书写。然而,这并没有妨碍我在英语国家长期留学并取得不错的成绩。除了我能听说读以外,更要归功于我扬长避短式的专业和课程选择。我在自己最感兴趣的环境学的大方向里选择了更偏人文社科类的专业。课程也尽可能选择没有期末闭卷考试,或者其占比仅20%-30%的课程(我很自信就是期末交白卷或者只写选择题也能过这门课)。因此,难以做课堂笔记的我,逐渐形成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对比起记概念和认真做作业,我更喜欢“空想”这些概念实际应用起来的模样。我会将自己的现实生活经历代入某个知识点,思考如何将某个店铺、产业、商业行为,社会行为进行可持续发展升级或者转型。当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后,就会进一步思考落实这些想法需要什么样的资源?如何监管?是否可持续?痛点是什么?这关联什么政策(国内外的区别是什么)?这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哪些点挂钩?国际视野如何展开?又如何落地不同国家的社区等等。直到几年后的一天,我真的能在各种项目中快速总结需求,对接资源,带着满满的灵感策划和落地方案的时候,我才反应过来当初的“空想”是多么的有意义。


在众人高呼内卷的社会环境中,能及时找到自己的舒适圈是一个幸福又幸运的事。


04

过渡时间线

说到我的创业故事,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团队作业。2019年,某个课要求学生组队完成任意一个小的实践项目。我和小伙伴们着手开始设计一款适用于检测课堂知识的桌游。最终我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一个可以使用的桌游样本。讲师可以通过该桌游测试并教学关于太平洋岛国气候变化的挑战和响应的知识点。虽然还有很多没来得及测试的机制构思,但也算顺利完成了这个项目的目标。同学和讲师们的积极反馈让我看到了游戏化教学的潜力。毕业后,我再次召集了团队,在确认其他成员的授权前提下,对该桌游重新进行了设计。只是这一次,不同于学校作业,项目报告不再是重点。如何将桌游应用在更多的教学场景中,研究影响其教学效果的因素更为关键。


05

创业成功历程

为了将项目进行到底,我与另外两位仅在两年前的某峰会上有一面之缘的朋友一拍即合,成立了公司因环而励Enviroally。从写商业计划书开始,我们一步步摸索着前进。法务、合同、招聘、筹资、管理、新的项目设计、新的产品开发、营销等等,每一个都是全新的领域。


由于团队成员均在世界各地上学,线上办公成了我们唯一的工作方式。也因此,我们的项目进展十分缓慢。为了兼顾学业,我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定为游戏化气候/灾害教育,从此,读文献都变得十分快乐。同时,我们都惊喜的发现原来课堂上学到的每一个知识都能应用到创业的项目中,无论这节课是讲生物多样性还是国际环境政策。我甚至一度翻开了过去收藏但从未打开过的讲义,不经感慨一句“真香”。不仅如此,我们疯狂“白嫖”在读高校的一切资源。例如:到处抓学者交流,今天获取这个灵感明天获取那个建议,也因此认识了许多业内大佬。更惊喜的是,桌游《太平洋气候历险》的重制也让我在毕业后,与澳大利亚的老师们建立了新的联系。老实说,这样随意且大胆的交流方式,是我读书时无法企及的勇敢。现在?一但被我们逮到机会,我们就会一顿输出毛遂自荐。也因此,有了2022年气候大会那段时间的众多邀请和合作机会。


06

经验总结

回顾这几年从留学到创业的种种经历,我非常感谢那个坚持寻找舒适圈的自己。比如,我就会对自己说:“去他的英语,不会拼写有啥好自卑的,英语可以只是一种工具。而工具有很多,用着不顺手换一个就是”。毕业后,我就真的不咋用英语了。


如果说真有什么经验我认为会对大家有所帮助,我想说:

  • 认真选课,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

  • 培养自己项目策划能力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将书本上的知识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去系统思考,头脑风暴。

  • 想要实践试试自己搞项目,低成本的方法是,将你感兴趣的某个作业继续认真做下去,努力落地,最好能有个具体的产物。这种方式能在短时间内体验到将专业知识应用在工作中的感觉。

  • 如果你不自信,你就更得学会自荐!大胆开麦,向大佬介绍自己。

  • 大家不要自我绑架觉得环保动保这个行业就该“奉献”,找工作谈钱绝对不可耻。

  • 缺启动资金就更要好好准备商业计划书,好好做项目策划。做好了就去投比赛,不要局限国内,符合主题的靠谱的就投。前期多是初创团队的时间成本和服务成本,关键是要做出最简可行性产品。

  • 创业或者组队一定看队友们是否能够在能力上互补,比如我写不了英语但她们英语水平高啊;我擅长策划但她们擅长管理和联络。


Part

3

Q&A


Q1

游戏《太平洋气候历险》如何推广?

《太平洋气候历险》不久将可以通过公众号、Instagram,官网等渠道免费提供下载,制作成公益产品,并鼓励朋友参与翻译成不同语言。


Q2

为什么学姐根据教育化学教育化游戏设计了不同的workshop?

基于研究结果,我根据不同背景的受众分类设计了四种“使用场景”,workshop工作坊是其中一种。具体可以根据游戏的机制和教学目标将工作坊细分类。这是为了提高玩家的参与度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


Q3

学姐在设计太平洋气候历险项目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由于参与项目的人员分布在不同地方,包括美国和澳大利亚,项目的落实过程耗时太长了。游戏的背景是南太平洋小岛国的气候变化挑战和响应,因此我们不能自说自话,去设计一个“我们认为他们有什么想法的内容”。在了解该地区文化和当地人真实的想法方面花了些功夫。直到最后获得了几个来自该地区的当地人的认可才算稍微松口气。


Q4

太平洋气候历险进行了哪些实验?

来自不同国家,100多个玩家参加了相关的实验。我们尤其希望通过大家的反馈,改良机制使它成为一个有趣的游戏,不然作为知识检测为主的“小游戏”还是会枯燥了些。


Q5

学姐您希望学习气候变化的玩家如何使用太平洋气候历险进行深度学习?

我们为教育工作者或机构提供了一个参考,希望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擅长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一起投入到游戏的世界中。在根据课堂或者活动时间,灵活的选取卡片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对于缺乏气候教育背景的玩家,我强烈建议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玩游戏,享受愉快的过程,并降低学习的门槛。


Q6

你的团队还招不招实习生?对于实习生的要求是什么?

说到实习生,我们这个行业很多其实是无薪实习,学生也容易因为这份“环保”的热情无私大爱,乐意接受无薪的工作机会。这可不像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公司都会给予一定的实习补贴。对实习生的学历背景无具体的要求,作为企业应该多给学生实操的机会。预计今年下半年会开始招募一批实习生。


Q7

你们团队如何选拔加入团队的人?

我们团队没有特定的选拔过程。我认为门槛较低,重要的是给予机会。有兴趣的人可以自我推荐,说明自己擅长和想做什么。经过与团队的沟通后,如果想法和方案与公司的发展方向相契合,就有可能加入团队,我们一起落地项目。公司会尊重大家完成的工作,给予署名和薪资。我们会关注候选人的热情和信心,并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偏好某些专业。



# 欢迎加入绿光青研社ESG Group

ESG作为可持续融资的新兴理念,相信对很多青年大学生未来职场发展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欢迎各位对ESG感兴趣的青年,加入绿色光年青年研究社ESG小组!让我们一起结合真实商业案例、探究国内外典型ESG案例、依托专业和权威机构研究成果,逐渐塑造自己ESG知识结构和训练实际操作能力。绿光青研社依托世界基准联盟(World Benchmarking Alliance-WBA)发布的六大基准排行榜的内容进行了实时发布,欢迎了解:



如果你对ESG理念非常有兴趣,有独立研究和快速的学习能力,以及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欢迎你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参加绿光青研社!



我们将在一周内通知你初筛结果,如通过会与你预约笔试时间,笔试通过之后在一周之内与你预约面试时间。我们有大量ESG存货选题等待求知欲和分享欲旺盛的你加入探究团队!


相关阅读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ESD研究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