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青 丨顾晓阳:“窑洞”博士

顾晓阳 新三届 2018-11-17


老编的话:今年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50周年。本号开辟的“知青”栏目,将重点分享知青朋友的纪实性文图稿件,期待您的支持。本号对知青朋友“不堪回首”或“青春无悔”的争论不持立场,只愿提供一个网络平台,供大家回忆、再现、追思、反省那一段以身相许的苦乐岁月。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


顾晓阳,作家、导演。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1987年赴日本留学,1990年移居美国。作品有《洛杉矶蜂鸟》等,冯小刚电影《不见不散》编剧,电视剧《花开也有声》导演。

原题

“窑洞”博士

作者 | 顾晓阳 



汪耀中,西城百万庄人。幼捷敏聪明,读书过目不忘,性贪顽,耽于嬉戏。同伴中有拥“小人书”数十百本者,恒夸耀于人;人或欲借之,辄簇其左右以取媚。耀中家贫,不能购书,又耻于谄媚,怅然不乐。于是与兄谋,欲自画小人书。取托尔斯泰《复活》,兄析为章节文字,耀中按文意图画。一画而兴味弥深,诸事尽忘,昼夜不停笔,至头眩目迷,昏然仆地。


书成,欲验其效,遂自友处借小人书数册,以自画之《复活》混其中,退还。翌日,友持《复活》来,问购自何处?答新华书店,且问:“书如何?”友曰:“好是好,怎么有错别字呀?”耀中大喜,跳踉呼笑,奔走告兄。


又溺于弄笛。业课间,神游于外,口中“ T、 K, T、 K”哝喃无已,故习吐气之术也。老师闻其声而不知其所由,斥问之。耀中殊不悟,TK 声愈高。满室皆旋颈视之,哄然而笑。师前牵其耳,捽之出,犹懵然不知何故也。


有名笛师于百万庄居焉,与耀中家相去弗远,每向晚,辄至笛师家楼外窗下,聆其吹名曲《脚踏水车唱丰收》,如痴如醉,至夜方归。 後且默背其曲调,归则以简谱记之。曲长,不能一夕而得,辄与兄区分段落,一段既谙,掣足奔归,捉笔而写,如此十数夕方竟。


有好事者识笛师,欲为其引介。耀中曰:“技法卑下,不敢见。待稍稍入门,请一窥堂奥可矣。”自是习之益勤,并与兄绝一切零用,渐积钱二元余,计之:刚可购上品紫竹笛一支及一人往返车票。

        遂独携钱,之王府井宏声乐器行。时民风淳朴,老售货员又自“旧社会”来,恭谨敬业成习,见耀中幼而欲市之笛价昂,恐其糜费,先命其奏一阕以验之。耀中从之,吹《脚踏水车》,笛声甫出,店中人俱惊,驻足屏息,观者如堵。


夫握笛之法,为左手置前而右手在後,而耀中以无师自通,左右恰相颠倒。奏罢,众皆喝彩,老售货员亦颔之,谓曰:“《脚踏水车》难度很大,吹得不错。”又问:“跟谁学的?”曰:“自学。”老者叹曰:“你这个手一错,就永远也改不过来了。就这么吹吧。”于是为其精选紫竹笛一支,并赠以笛膜。


又半年,自度学有所进,乃诣笛师家,欲谒之。而笛师已迁居,彼好事者亦不知所往矣。


一九六七年,初中毕业,一九六九年,之延安插队。乡言“劳动”曰“受苦”,耀中日日受苦,夜则挑油灯,与同炕之许小年读书弈棋。一九七四年,二人俱为“贫下中农”所荐,入大学,是所谓“工农兵学员”者也。


        耀中在武汉。以其通音律、识五线谱,任为校乐队指挥。其乐队
编制为:小提琴五、大提琴二、二胡三、唢呐一、小号二、圆号一、长号一、大号一、单簧管一、手风琴二并打击乐器。一九七六年初,周恩来薨。校园播哀乐。耀中鹄立于扩音器下,才一遍,已能记谱。趋至图书馆,自画五线谱并录之,又据本乐队编制以写配器。自是,乐队演练恒奏哀乐。队员以哀乐谱简调缓易于吹奏,且配器得当,皆乐此不疲。


乐队排练厅在三楼,左右为家属宿舍。每曛暮,“受苦”人甫归家,哀乐顿起。餐则伴之,饮则佐之,绕粱徘徊,不绝如缕。聆之既久,人皆欲狂。某日,值合奏高潮处,忽有壮汉破门入,眦目诟骂曰:“你妈死啦?天天哭丧!”队员尽失色。吹大号者乃後勤处锅炉工,身长六尺,气壮如牛,吹奏方酣,横遭扰攘,大怒,肩壮汉至阳台,欲掷楼下。耀中扑抱其腰,呼曰:“若汝掷,将为其奏哀乐乎?”乃罢。


        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废“推荐”制。一九七八年,耀中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小年考入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研究生班。二人皆返京。


        在班上,耀中最幼,同窗率皆“文革前”大学生,年三十以上,且多有妻子,以能再学于科学殿堂为大幸,故日未曦即起,中夜以冷水浇头,孜孜矻矻,以求精进。而耀中至九时方醒,卧床捧教科书,一阅而过,读半小时,则一周课程悉明,毋需听讲。尤喜考试,每试,半小时内必交卷,各科成绩皆为第一。同窗大妒。


某次临考,三五人忽幽耀中于寝室,谓之曰:“你不要去考试了,让我们拿一回好成绩。”耀中问:“为什么?”曰:“我们都是自单位来,毕业回单位,领导同事期望甚殷,成绩不好,无颜见人。”耀中不能辨所言真伪,然悯其情,果不赴考。 後导师知之,怫然不悦,斥其妄。


        耀中既不上课,每日至图书馆,窃读《和声学》,写交响乐。以不欲人知,常将教科书遮之。又习钢琴,弹自作曲,倚琴而歌,陶然欲醉。迨结业终考,仍拔头筹。


        毕业後,在科学院学术刊物为编辑。曾审一来稿,立论多纰漏,乃悉心为之删改。改毕,奉老编辑阅,老编辑乃从容谓曰:“他本来不是个东西,你给他一改,倒成个东西了。”随手掷文稿于纸篓内。


        耀中讶之,乃悟人心叵测。


        後以不耐机关繁剧,复考博士生。三年,得博士学位。


        先是,耀中中学时与李帜同校而低帜二届。帜家百万庄申区。申区皆独栋洋楼,乃高级干部聚居区。文革初,耀中尝往访帜,值帜女友白嘉林在焉。嘉林容光艳绝,见耀中,凝睇一笑。耀中心移神摇,忽忽若有所失。归则茶饭不思,结想成愁。知嘉林亦居申区,而不知确址,遂往侦候。


月余,遇嘉林于道上。嘉林邀至家。耀中见嘉林读《复活》,乃自炫耀能倒背如流,请嘉林任择一章,读一句,则己皆能接续默诵之。嘉林试之,果然,遂异其人。又问:“李帜说你是数学天才,懂微积分吗?”耀中曰:“懂。”嘉林请曰:“那你教我吧。”


        时耀中才初二,未学微积分,实不明所以,遂谓曰:“学那个干嘛?”嘉林曰:“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狱中每天演算微积分,他说是智力游戏。”乃以大学微积分教科书予耀中,强邀之。耀中匆匆一览,已会其意,遂授之。嘉林大喜,拜为师,约每周二三次,半年为期。耀中求之不得,诺之。临别,忽执嘉林手曰:“我爱你!”嘉林骤然色变,以为辱己,呵斥出门。


        翌日,李帜率二三子至耀中家,痛殴之,断其肋。耀中卧不能动。及伤初瘥,力疾起身,径至嘉林家。入其门,则其屋已易主,楼上下别居为四户,而白家人杳然矣。耀中大惊,亟往寻李帜,询以故。


        帜略谓:嘉林父忽遭逮捕,系狱秦城。母知其深为最高层所忌,必欲陷之,而己亦将不免,遂投八一湖而死。嘉林大愤,闯中南海投书毛主席,为父母辩,亦遭拘押,下落不明。一夕竟家破人亡。帜言讫,二人相拥而泣。


        後耀中之延安,李帜之莫力达瓦,遂相失。嘉林则渺不知其所在也。


        耀中博士冠後, 随团访美。在纽约曼哈顿一书店内立而观书,有一妇人过其侧,凝眸良久,去而复返,赧颜问曰:“君其汪姓耶?”耀中视之,嘉林也,大喜。计去授微积分日,倏然二十余年矣。嘉林虽近中年,容貌如昔,睛眸流盼,尤婉丽清辉。于是嘈嘈问别後事。


        嘉林引耀中至咖啡馆,从容与谈。其谓曰:中南海西门投书被拘,押于拘留所数月,又转至“学习班”囚之。 後插队云南。一九七七年返京。


        父释,旋平反,官至省委书记。于是宾客阗门,趋附者议为觅新妇。


        嘉林兄妹念母之亡也,亡于代父受过,咸不欲父再婚。然父竟娶。嘉林大失所望,遂去家不归。居无何,嫁港商,移居香港, 後又之美国。
育一女,离婚。嘉林又问耀中,耀中一一为言之。


嘉林讶其独身至今。耀中曰:“非欲独身也,实曾未一遇似卿者也!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其此之谓欤?”嘉林慨然叹息。


        天向晚,二人言犹不尽。嘉林遂邀耀中至家,为其烹鱼调羹汤。
把酒对红烛,快意话平生。是夜,耀中遂宿于家中。


访问团忽失耀中,遍寻不见,亟通报大使馆及北京。 後数日转访波士顿,更无踪迹。迨回国,乃将耀中定性为“脱队叛逃”,除籍。而耀中嘉林已至纽约市政厅,以牧师证婚,结百年好合。


        当是时也,昔在延安同“受苦”之许小年,已留美近十年,获加州大学经济学博士。 後归国,成名教授。


        野史翁曰:一窑洞出二博士,虽才别文理,际遇各殊,今人视之,都成佳话。


顾晓阳阅览室

顾晓阳:新儿女英雄传

顾晓阳:顾城最后的日子

顾晓阳:怀念老同学吴方

顾晓阳 :"大姑娘"

顾晓阳:老革命詹富光

李梅:我眼中的顾晓阳



本文系作者“顾完州野史录”系列之一

原载微信公众号野事野史,本号获作者许可推送



喜欢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相关阅读

邓晓芒:幸好我们还在,不然就死无对证了

李莹:留守在云南的老知青们

海南兵团知青的苦味岁月

不老的北大荒:精神残疾知青的断裂人生

美国90后女孩:寻访中国知青"赤脚医生"

孙立哲:生命烈焰,在压力中爆发

陶海粟:知青“青春无悔”辩

冯骥才:那些上山下乡的女知青

梅长钊:30年后我回乡下设宴感谢乡亲们

陈凯歌:下乡时我带了十管特大号牙膏

张亦嵘:我被保送上大学

张亦峥:装蛋就是要付出装蛋的代价

沈永兰,她的生命定格在下乡第100天

尚榕: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

陈奋:与黑瞎子并不美丽的邂逅

王永毅:蹉跎岁月 

就是这个女人,她改变了1700万知青的命运

蒋国辉:“再教育”派生的故事

胡盛元:偷吃自己种的粮食,受世上严厉的处罚

清秋子:1960年代的青春回忆

范文发:双城记,上海知青的珲春历程

刘晓阳:从巴木之死说到"厉害国"的差距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届2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 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