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
葛有彦,1947年出生于河南济源北官庄,1963年从济源五中考入郑州一中,1966年支边援藏,风雪高原10年。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1982年分到河南农业厅。1984年应聘山东德州农村发展学院,任学院党委委员,系党总支书记兼副主任。1988年到河南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资金项目工作。曾获国家、省级奖多次,参加编写经济类书籍3本,发表学术论文、译文、文学作品、评论数十篇。
原题
从郑州到德州
——我应聘去到了胡耀邦总书记题名的学校
作者:葛有彦
说起德州,许多人会想到诱人的美味“德州扒鸡”,我首先想到的却是曾经在那里工作过的一所学校,胡耀邦总书记亲笔题写了校名。
学院以总书记题写的校名,为教职员工和学生定制校徽,发给学生的校徽白底红字,发给教职员工的校徽红底白字,因是总书记题写,尤感分外珍贵,我一直珍藏至今。
胡耀邦总书记题写校名的校徽
我的校徽编号
我是怎样从河南千里迢迢来到学院的呢?
一、我面临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我1966年去西藏军区404部队农场工作,1969年回家探亲时结婚,1970年大儿子出生了。
1978年我考上大学,儿子已上二年级了。1982年毕业回河南农业厅公社处工作,1983年爱人和两个儿子从老家来郑州,但都是农业户口。根据政策,我有中级职称后,家属才能户口农转非。
上大学前,我已有12年工龄,毕业后没实习期,1983年就评定了助理职称,离中级职称也只一步之遥了,但1984年职称评定工作冻结了,而我大儿子14岁,年龄已快到户口农转非的临界线。职称评定何时解冻?遥遥无期。如果儿子户口近期不能农转非,就可能永远落在农村了。
二、改革开放,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户
我记得那天是1984年9月5日,在省计委工作的79级人大校友王振环,给我谈起九江解放军企业管理学校招聘的事,他说,现在开始人才流动,许多地方都在招聘,你可以留意这方面的消息。
听了他的话,我心动了。树挪死,人挪活,挪个地方,说不定难题就能解决了。
星期天,我就到省图书馆,查阅近期的报刊,看到不少招聘信息,也多是工资、住房有优惠待遇,但没发现有突破现行政策给农转非。
我有些失望,但还没有放弃,扩大了查阅报刊的范围,终于在9月15日,看到了经济日报早在1984年5月26日就登出的德州农村发展学院“招聘教师简章”,生活待遇第一条非常明确,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以户口农转非!
学院招聘教师简章
这对于我来说,无异于及时雨,太有吸引力了!但看“报名日期”,是截止8月31日,已超过半个月了,按简章要求,先报名,索取调查表,填写后再寄回筹建处,提供详细履历、主要代表著作或译作,等待面试通知。 我来不及再索要调查表了,当天下午直接向筹建处写信,寄出我的履历和报刊发表论文的相关资料。
信件从郑州到德州,筹建处再研究回复,经过10天,就算快了吧,我在9月25日,收到了筹建处通知我10月6日面试的信。
三、我到德州农村发展学院筹建处去面试
我没和处里领导说去面试,只说国庆节出去有点事,可能晚回来几天。10月3日凌晨2点7分,我坐104次列车离开郑州,经济南转车,4日下午到德州陵县。
在县委招待所德州农村发展学院筹建处,我见到韩宪平老师,招待所那排房子也是中国社科院陵县农村发展研究组驻地。
我给韩老师说,我是接到通知来面试的,向他询问发展学院的筹建情况,他給我说社科院陵县农村发展研究组在帮助筹集学院,今年已经招收首届学生开始上课。农村发展研究组的正副组长是社科院哲学所的陆学艺老师和情报所孙樾生老师,分别担任学院副院长、教务长,研究组的冉隆清老师担任副教务长,还从北京聘请了一位副教务长陈可贞,主持日常教学工作。社科院一些研究所的老师,如农经所的张晓山、顾秀林等老师,也经常来这里调研。
学院新校正建设中,教学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学生是在县农机局旧址的一个院子里上课,学院筹建处也在那里办公,接到通知来的应聘教师,需要到那里面试。
韩老师打电话与筹建处办公室主任窦建芝联系后,让我先在发展组那边住下,明天上午过去面试。
晚上,社科院的冉隆清、徐远和老师从北京来到招待所,听说我是来应聘的,冉隆清老师详细地问了一些我的情况,还给我说了学院筹建近况和远景,他说上个月记者还来学院采访,人民日报发了报道,学院被誉为“全国第一所培养农村基层干部的大学”。
我随即到发展组办公室里翻报纸,看到了那篇报道文章,这些信息,对我明天的面试,或许还会有些用处呢。
人民日报报道:全国第一所培养农村基层干部的大学
第二天(10月5日)上午面试,学院副教务长陈可贞、副书记孟庆峰和行政、教学部门的负责同志在场,提出一些问题,让我回答。
经过面试,学院对我的情况比较满意,同意聘用,并在招聘简章规定之外,破例为我解决父母户口农转非问题,在当时的情况下,一下子解决5个人的户口农转非,也是很不容易的,这一下,我的心落底了。
下午,组织部门负责人刘洪文,让工作人员给我开调档函,并到财务处报销来面试的路费。
10月6日早上,我从陵县坐汽车到德州,下午坐火车,在石家庄夜里转车,到郑州已经是下半夜3点多,为了一家老小,再辛苦也说不得了。
四、想不到调动手续办起来那么难
当时办调动手续有多么难,从我最近又翻出来的当年日记,可知一二。
10月7日是星期天,10月8日一上班,我就拿着调档函,找到人事处负责调动工作的谷义选,见了处长韩国耀,他们说需要先向厅长汇报请示。
10月9日下午快下班时,韩处长给我说,他向厅领导谈了我的情况,厅里让我们处里先签意见。
不巧的是,我们的何天顺处长到周口地区出差去了。我们处的罗志斌秘书说,明天让秘书组的盛美娥老师给何处长挂长途电话联系。
10月10日,我上班后整理农村收益分配资料,盛老师往周口地区挂长途电话。当时通讯还不像现在有手机、微信这么方便,我们处没有外线电话,不能直接向外打长途电话,我们处的电话7814,只是省政府电话系统的一个分机,向外挂长途电话,还要通过省府总机转。
盛老师长途电话联系到周口农业局时,说何处长他们去商水县了,后来电话又打到商水县,说何处长他们下乡了,中午不回县里,下午快下班时,何处长他们还没回到县里。
怎么办呢?我们处的裘康羽科长又挂长途到商水县,让县农业局的同志转告何处长,夜里向处里回电话,罗秘书和裘科长又安排张永彬和我,晚上来处里等何处长的电话。何处长是人大农经系早年的毕业生,他对我现实的困难情况很理解,他在电话里说得很明确,如果山东能解决我家人户口问题,他同意我应聘,调去德州工作,张永彬详细记录了何处长的意见。
10月11日,罗秘书让我写调动申请,他签“同意”后,让盛老师盖上我们处的公章,附上何处长同意我调离意见的电话记录,罗秘书交给了人事处。
下午,我去人事处,韩处长说,准备和德州联系,如果学院能解决户口问题,厅里可以发出你的档案,同意你调走,去那里工作。
10月12日上午,我給老家写信,根据学院筹建处要求,需要老家出具我家人农业户口情况的证明。下午我把要做的业务工作干完后,又去人事处,谷义选同志给我说,罗秘书已经把你的“组织鉴定”材料,交到人事处了,还缺体检表,他又給我开了体检介绍信。
10月13日上午,我到省直医疗门诊部体检,各项指标都正常,只是耳鼻喉科体检有“咽炎”,这对应聘教师主要是讲课,会不会有影响?下午,我经厅办公室杨百璐介绍,到省人民医院又进行了一次体检,还好,耳鼻喉科的检查结果,没存在什么咽炎的问题。
10月14日是星期天,10月15日,我把体检表交给人事处谷义选同志。
11月17日下午,我去人事处,谷义选说准备明天发出我的档案材料。
10月19日上午,我接到老家来信和家人农业户口证明材料,但缺少乡派出所户口专用章,我又用挂号信把证明材料寄回老家。下午,我又到人事处询问,谷义选说,我的档案,包括组织鉴定、体检表,还有调动联系函,昨天已经全部寄出,德州方面如果确定调入,就会发调令过来。
10月29日星期一,这是一个重要的日子。上午接到家信,说家人农业户口证明材料,已加盖乡派出所户口专用章,并于25日,用挂号信寄学院筹建处。
下午,我看到人事处谷义选来我们处找何处长。当时我还要去厅文印室联系打印会议通知文件,打字员打出来,我校对后,文印室印好,我拿回处里,再写发各地市的信封,装文件,送厅收发室。我再回到处里,已快下班了,何处长给我说,人事处告诉他,德州10月25日寄出的调令,今天已到人事处了,需要到任后才能办理家人户口农转非,让我等通知去人事处办理调动手续。
随后两天,我仍然继续正常上班。11月1日星期四上午,谷义选来我们处,与何处长开始办理我的调动手续,何处长在调令上签“同意办理”,下午人事处韩处长也签“同意办理”后,谷义选通知我去人事处,给我开了行政介绍信,何处长也是支部书记,开了组织介绍信,我又到厅机关党委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
11月2日上午,我去计财处开工资介绍信时,又遇到一个问题。我家有老人,爱人孩子农业户口,这些年生活困难,累计借单位250元,需要结清,而我当时确无能力偿还。办手续的财务人员也说,不能因为200多块钱,把农转非耽误了。经何处长给厅里反映,领导研究,采取变通的办法,调动搬迁费给我发20元,少发些,抵了借款。
11月3日上午,财务处给我开了工资介绍信,我又去火车站买了4日去德州的预售票。
11月4日下午,我去郑州六中大孩子的班上开家长会,夜里坐20点20分的火车,5日下午1点32分到德州,4点30分到学院政工处报到,去教务处见了陈教务长、党明德、史秀峰处长和一些老师,第二天就按照陈教务长的安排,开始做教学业务方面的工作。
五、德州发生了一件大事情——总书记为学院题写校名
我来到学院4天后,才知道就在我报到的那一天,11月5日,德州发生了一件将会载入史冊的大事情,胡耀邦总书记为德州农村发展学院题写了校名!
11月9日下午,陆学艺副院长給我们传达了总书记题写校名的由来:总书记是11月4日来到德州的,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兆国和山东省委书记梁步庭、副书记李昌安等同志陪同,德州地委书记王殿臣、行署专员李荣振等同志到车站,向总书记汇报工作,德州总结的“金山银山,党的政策是靠山”,比过去的提法“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好多了,汇报中谈了德州农村发展学院的情况。总书记在火车上过夜,其他部门和地委领导人下车,一起看了总书记在徐州、烟台、青岛视察的录像。
听领导传达总书记题写校名的记录本
第二天早上,又去把总书记接到德州宾馆,接见县委书记,念一个名字,问一个县的人口、土地、产值等情况,王殿臣书记请总书记题字,总书记说“就给你们写德州农村发展学院吧”,一张纸上写“德州农村”,另一张纸上写“发展学院”。陆学艺副院长和光明日报记者到地委保密室看了总书记题写的校名。这里还有些题外话,有教师看了总书记题写的校名,其中“德”字,与印刷体对比,“心”上面没有中间那一横,总书记写错了吗?后来,也有教师说查书法字典,书法中也有没那一横的写法。
总书记为学院题写校名,徐洪铎拍摄
总书记题写的校名照片,张有文提供,2013.7.1日拍摄于德州市委档案局,原载其专著《一所大学的办学始末》
六、在学院的那些岁月,令人难忘
我来学院后,在陈教务长领导下工作,她早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教学管理经验丰富,她的一些见解对我很有启发,我开始做一些专业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方面的具体工作,着手筹建统计信息教研室。
根据学院安排,我先是担任经济管理系筹建负责人,后任系总支书记兼副主任、统计信息教研室主任,负责教学工作。
1985年11月28日,学院新校舍落成剪彩,学生到新教室上课了,我们也搬进了新住宅,学院大门横额,即是总书记题写的校名。
碧水映照学院大门
我在教学中,担任《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和《经济效益评价》两门课程的讲授,并根据学院培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自己编写教材。
统计教材
效益评价教材
我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加强科研工作。我先后参加了1984年11月在郑州召开的“中南五省农业经济学术讨论会”、1985年5月在山东陵县召开的“华东地区体制改革试点县工作座谈会”、1986年10月在江苏太仓县召开的“全国乡镇企业理论讨论会”,向大会提交的论文,发表在德州农村发展学院学报《新农村管理者》创刊号。
吴象、王岐山参加会议名册
新农村管理者杂志
从1986年4月到1988年3月,我还参加了农业部环保研究所在陵县张西楼的生态农业试点工作。
1986年11月到湖北咸宁参加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工作座谈会,1987年执笔为张西楼生态农业试点村,写工作总结和课题研究报告,并应环保所生态室张壬午主任之邀到天津,为他主持的不同地区类型生态农业试点工作总结和课题研究总体报告中的资料数据、经济效益进行核对、分析。
1988年3月,到重庆参加了农业部环保局和环保研究所召开的不同地区类型生态农业试点工作总结和课题研究鉴定会。中国科学院农业研究委员会主办的《农业现代化研究》1988年6期,刊登了我和张壬午主任合作的《黄淮海盐渍平原开发利用的一条新路子——山东陵县张西楼村生态建设的调查与分析》,这是我们生态农业试点工作的结晶。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
七、好事多磨,搬家又遇到了难题
我记得,户口农转非,是1984年12月19日批下来的,我拿着准迁证回河南老家,办理了家人户口迁移手续,又返山东落下户口,而搬家,则因为学期末事情多,一直拖到1985年春节前。
我1月23日回到郑州,又回老家,经过多天琐琐碎碎的准备,我的书籍和家里生活用具,都装纸箱或打包,可以搬家了。
我2月5日凌晨2点,去车票预售处排队,买了2月7日去济南的车票。
2月6日,我借了辆架子车,和大儿子把行李拉到火车站托运处,拿着车票去办托运手续时,工作人员说,接上级通知,郑州往济南行李托运停办。
什么事都会有,真是想不到,偏偏让我碰到了!问工作人员,他也不知详情,哪天可以开始办?答复说听通知!
这时,实在是没办法了,我突然想到在西藏404部队时的战友,我的老班长朱景安,他家是火车站的,他父亲,他大哥都在铁路上工作,我就到他家去,看有什么办法没有?我的老班长非常热心,他马上找大哥,大哥在火车站工作,和托运处的人比较熟。
老班长和大哥,我们一起又去到托运处,大哥问有什么办法没有,人家说没啥办法能托运到济南,上级通知不能办,就没法托运到济南。这也确是大实话,熟人也不行呀。
还是大哥的头脑活络,他又问工作人员,从郑州不能托运到济南,能托运到哪儿?工作人员查了查,说能托运到白马山车站,离济南还有几站吧。
大哥给我说,没法托运到济南,那只有先托运到白马山,然后你到单位后,让单位用汽车去白马山跑一趟,把行李拉回来。我按大哥的办法,办了托运到白马山的手续。老班长和大哥给我解决了大难题,多年来,我一直很感念他们。
行李托运了,夜里我们就住在甲院附近的地下室旅社。
第二天上午,我又到住了两年的甲院135号楼302室,把原来借公家的两张床、一张桌、一把椅、三个凳,经工作人员清点后,还给了单位;下午2点全家人乘坐448次列车离开郑州。
在学院工作多年之后,我离开山东,这一次搬家,已是1991年,我又从德州调回郑州工作。
干部行政介绍信
从郑州到德州,又从德州到郑州,时间过了7年。搬家时,是联系了一辆汽车,需要两天才能到郑州,临行前买了些吃的,搬家途中食用,我记得其中有4只德州扒鸡,1984年时2块钱1斤,1991年已经是4块钱1斤了,当然我的工资也提高了。
工资转移介绍信
我从37岁到44岁,生命中的那些岁月留在了德州,一个时常想起的地方。
2019年2月20日于郑州
葛有彦读本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新三届的人生年轮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马桶也可以自动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