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师道丨葛有彦:我的两位班主任老师

2018-01-23 葛有彦 新三届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


      葛有彦,1947年出生于河南济源北官庄,1963年从济源五中考入郑州一中,1966年支边援藏,风雪高原10年;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1982年分到河南农业厅,1984年应聘山东德州农村发展学院,任学院党委委员,系党总支书记兼副主任,1988年到河南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资金项目工作;曾获国家、省级奖多次,参加编写经济类书籍3本,发表学术论文、译文,文学作品、评论数十篇。


原题

我的两位班主任老师
——从老家说起



        【启蒙老师桑槐桂说,这个“彦”不是吃的盐;为我找回被人“拿”去的书包;天下鹅毛大雪,桑老师背我送回家;桑老师救过我的命;给我们弹琴讲故事,引导我爱上了阅读;老师画天安门,说好好学习,就可能去北京上学;桑老师出事了,从县城旅馆跳楼逃走。


        高中班主任“西汉三帝”高景文 ,1+2+3+……+100等于多少?两只小白鼠的故事,启发我们休息好才能学习好;高老师和同学们送我去医院;烤得焦黄的夹了肉片的白馒头,那是老师的情谊;高老师孙承祖业教数学,才有了和我们的缘分。】     



        奶奶说,教我们的老师就是先生。


我在老家上学时的先生,从小学到初中毕业,教过我们课的有20多位。


【上】

我的启蒙先生,桑槐桂老师



我首先想起的,是我的第一位班主任老师,也是为我们数十个初入学的小孩子祛蔽启蒙的桑槐桂先生,他曾经是一个好老师,但他不是一个尽善尽美的人。


1. 桑老师说,这个“彦”不是吃的盐


上世纪五十年代,农村还没有幼儿园、学前班,小学招收新生一般都比城市早一些。1954年的夏秋之交,我还是一个懵懵懂懂只知道贪玩的小孩子,听说可以去学校念书了,只是觉得新鲜、好奇。


我们村的小学,在当时的三里五村还是比较有名气的,不但有初小,而且有高小,全称是“北官庄完小”。我走进一年级的教室,看见的第一位老师,就是给我们这些新入学的小孩子报名注册的桑老师。


我记得那时候去报名,小孩子们都是自己一个人去,也不用家长送。我来报名以前,家里人按我的“有”字辈,给选了一个“彦”字,我还不会写字,大人就写在纸上,让我给老师看。我也不知道“彦”是啥意思,只记住大人叫我念“彦”,我自己以为可能就是吃的“盐”。


当桑老师问我的姓名时,我认认真真地说,我姓葛,“有”字辈,还自以为是地说,大人给我找了个“彦”字,是想让我长大后有盐吃吧。桑老师听了我的话,微笑着说:这个“彦”不是吃的“盐”,名字起得好,要好好上学才对得起大人啊!

我上小学


来报名的孩子,也有些人只有乳名,桑老师问了以后,如果没有学名的,他就会翻着字典,给起一个学名,登记在册。住在我家斜对门,乳名“福堂”的小伙伴,比我大一岁,和我一起去报名,桑老师按他的“家”字辈,起学名葛家光,我们小孩子当时也不知道“光”含有光荣、光彩的意思。


他回家后告诉大人后,他奶奶说,葛家光,葛家光,咱们葛家穷得净光光的,这个名字不好。他下午上学给桑老师一说,桑老师很尊重他家老人的意见,又查字典找了一个“贤”字,于是学名就叫葛家贤了。


2.帮我找回被“拿”去的书包,又保护了“拿”书包同学的自尊心”


桑老师教我们语文、算术课。我记得桑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是语文,讲的是开学,大意是开学了,我们去上学;第二课以后的大意是学校里同学很多,我们要听老师的话……


桑老师先把第一课的标题和课文写在黑板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带着我们念,又一笔一划地教我们写,并且详细地讲解每个字的意思,接着把两个字组成词语,最后再连成一句完整的话给我们讲述,这样就使我们脑海里慢慢有了学校、开学、我们、上学的印象,教给了我们最初的知识。


上学不到两个星期,我就遇到了一件大事,书包没了!我记得清清楚楚,下午我来到教室,上课前把书和铅笔取出来,书包放在桌斗里了,可傍晚放学时书包却不见了,怎么也找不到。我心里很清楚,书包不是在路上丢了,我只是课间活动时出去了一会儿,书包没有腿,它在桌斗里,自己不会跑,我问了同学们,也不是哪个小伙伴和我开玩笑给藏起来了,那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被人“拿”去了!


我的书包是枣红色的,非常好看,上面还绣有“书包”两个字,是妈妈在煤油灯下一针一针给我缝制的,我很喜欢,也很爱惜,可现在却找不到了,我急得快要哭出来了,我报告给桑老师,让他帮我查找,我焦急地等待着,一天、两天,过去了五天也没找到,但就在下个星期一的早上,我来到教室里我的座位时,却看到我丢失的书包又回到了我的桌斗里。


我和同学们都想知道是谁拿了我的书包,但桑老师没有告诉我们是谁,他说,你的书包很好看,有个同学也很喜欢,他只是想拿去让自己的妈妈看看,也给缝制一个,你们就不要再问这个同学是谁了。


桑老师一直没说过,我和小伙伴们一直不知道这个同学是谁,也不知道桑老师是用什么办法,怎样帮我找到了书包。我长大后,慢慢地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他是多么尊重学生的名誉,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促使我们健康成长,不在心里留下阴影。


3.鹅毛大雪天,背我送回家


入学的第一个冬季。一天上午,天开始阴了,下起了鹅毛大雪,中午放学时,教室外面的雪还在纷纷扬扬地下着,地上的雪也很深了。那时候的农村,还没有接送孩子上、下学的习惯,都是自己来,自己回去。
放学后,同学们就开始陆陆续续走出教室,冒着大雪回家去。我背起书包,正要往教室外走时,桑老师来到我跟前,他可能觉得我个子低,身体过于瘦弱,很和蔼地对我说,让我送你回去吧,随后就把我背了起来。


我们的学校是由村北的一个姑姑庵改成的,我家住在南街,离学校比较远。桑老师背着我,由北向南,要经过后街、二道街、大街、小道街,才能到南街,这是东西走向的五条街。当走到大街时,我给桑老师说,让我下来,自己走吧,桑老师说,雪下的这样大,地上雪也深,还是让我背着你吧!


他背着我走到我们南街时,可能实在是太累了,在路北东头的第一个大门洞里把我放下来,他歇了口气,脱下手套,两手拢在一起,在嘴上哈哈气,轻轻拂去我身上的雪花,歇了一会儿,就又背起我走,一直送到我们家里,我父母有事外出没在,奶奶说现在的先生咋恁好呢!


4. 桑老师把我从河水里托起,救了我的命


三年级时,桑老师还在河里救过我。


夏天,学校要求小学生,午饭后到校,在教室午休,我们坐在板凳上,头趴在课桌上,教室里热燥闷人,很难入睡。


而我们学校的东边就是广济河,河水清凉,在炎热的夏天,对我们确有很大的诱惑力,班上有不少男生午休时不到校,偷偷地去广济河里游泳。


学校三令五申,也很难禁止得住,就改“堵塞”为“疏导”,让老师带着男生,有组织地去河里游泳,我不会游,也跟着去凑热闹。


有一次,桑老师带着我们去游泳,会游的同学从西游到东,在水里怡然自得,而一些不会游的同学,就在河岸边浅水里嬉闹玩耍,我虽然只会用手抓着岸边的野草蓬,在浅水里扑腾几下,却也非常惬意,很是开心,可当我正玩得忘乎所以时,一不小心,失手从浅水处滑了下去。


水下的河坡是斜着的,水越来越深,一下子没过我的头顶,这一来我慌了神,手脚都当不了家,在水里乱扑腾,就是使不上劲儿,在水下来也分不出清东西南北,我越扑腾越往下沉,手脚一起乱划拉,就是浮不上来,还喝了好几口水。


就在我慌乱中不知所措的时候,我感到有一双大手把我往上托起,向河岸边推去,水淹没后可能只有短暂的几十秒,我却觉得是很难受的好长的时间,我的头终于露出了水面,猛吸了一口气,我第一眼看到的是桑老师,他的手托着我,来到了河岸边的浅水处!

我(右1)和小学同学


5.给我们弹琴讲故事,引导着我喜爱上了阅读


桑老师把我们从一年级教到四年级,他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培养我们学习的兴趣,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自觉性。桑老师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不仅课讲得好,还弹得一手好琴,下面是圆圆的琴盘,好像八月十五满月时的大月亮,上面是不太长的柄,听说是月琴。


他在给我们讲语文时,有一篇课文是《吃水不忘挖井人》,他在课堂上给我们讲了毛主席在瑞金沙洲坝和村里人挖井的故事,下午课外活动时,他组织同学们开了个故事会,鼓励同学们走到讲台上讲故事,最后,他还用月琴给我们弹了“东方红,太阳升”的歌曲,讲了毛主席在陕北领导人民闹革命的故事,同学们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一双双明亮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坐在那里听得如痴如醉。


还有一堂课是《清贫》,桑老师给我们讲了革命烈士方志敏被捕时,敌人想从他身上发洋财,却大失所望的故事,他着重解说了方志敏烈士留给后人的格言名句:“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后来,他又从县城的新华书店买回来方志敏烈士的《可爱的中国》和另外的一些儿童读物,他在课外时间给我们念《可爱的中国》中的一些篇章,还辅导我们自己阅读课外书。


        我过去只是喜欢看那些有图的连环画册,真正深入下去的阅读,是从桑老师借给我的《可爱的中国》开始的,这是我从头到尾读完的第一本书,书里有的字我还不认识,读得有些囫囵吞枣,但还是津津有味,书里的意思也能贯通下来了,是桑老师引导着我喜爱上了阅读,并继续下来。


6.给我们画天安门,说“好好学习,就可能去北京上学”


我们班的美术课,还有全校其它年级的美术课,也都是桑老师教的。他不仅会画风景、各种实物,而且人物肖像更是画得惟妙惟肖。
我记得他给我们讲语文课时,有一篇是列宁小时候的故事,还专门画了一张列宁的肖像,在听他讲课前,我们第一眼看到的是黑板上挂着的列宁的画像,确实是像极了。


桑老师給我们讲的这堂课,留给我的印象特别深,我除了记住列宁的名字“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以及故事情节,知道了列宁是他参加革命后用的化名,印象最深的就是桑老师画的列宁的那幅肖像了。


    在美术课上,桑老师教我们画北京的天安门、画五星红旗、和平鸽,还给我们讲,北京有一个很大的动物园,那里有许多美丽的鸟,有猴山,有老虎、大象、长颈鹿……并画了北京动物园轮廓图和一些飞禽走兽给我们看。


对于我们这些没去过大城市,没进动物园看过老虎、大象的孩子们来说,看了他画的北京动物园和飞禽走兽图,觉得活灵活现,仿佛是神来之笔,我们的心也飞向了遥远的北京城。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他接下来讲的那句话,真可谓是画龙点睛,寄托着他对我们殷切的期望:“同学们,你们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要上高小、上中学、上大学,就有可能会到北京去,就会看到天安门,还会看到北京动物园!”桑老师的话,激励着我们默默地下决心好好学习!


7.桑老师出事了,从县城旅馆跳楼逃到郑州


桑老师教我们到初小毕业,我接着上了高小,1960年又考上了县五中。1963年,我从县五中考到郑州一中,还不满16岁,和在郑州纺织机械学校学习的本家四姑葛秀云一起去上学。

1963年我从农村考入郑州一中


高一暑假时,我到表哥牛贵亭教书的学校,他说桑老师也在附近学校,我们一起去看望桑老师,他变化不大,谈起教学工作来,语言生动形象,说有的学生语文好,但数学是一盆浆糊……


高二冬天的一个下午,我下课后在操场活动,班里一个同学来找我,说我的一个老师从老家来,在我们的寝室等我,我到寝室一看,原来是桑老师,我可高兴啦。


他说出差路过,到学校来看我,我说去学生食堂给他买饭,他说已吃过了,夜里还要坐火车,可从焦作来郑州的火车上,钱包被小偷掏走了,看我能不能给他筹措点钱。


我每月有9块钱助学金,在县里工作的叔叔婶婶也给我邮寄些生活费,我当时身上有10块钱,太少了,我就想到去纺织学校找四姑,她一听桑老师需要钱,也拿了10块钱,我们一起把他送到火车站。


那年寒假回家,听说桑老师出事了,是在县旅馆跳楼逃走的,我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我们是在不知情的境况下帮了他,但不管怎么说,他即使犯了法,也曾经是我的老师啊!罪归罪,他从前还是做过一些好事情的,而令人痛惜的是他触犯了法律,失足堕入泥淖,我们面对的现实是他犯了法啊,触犯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我上高中


1966年我高中毕业去西藏支边,我随后回来探家时,听母亲说1967年,沁阳硫磺矿寄来20块钱,我们家没人在那里啊,看汇款单才知道是桑老师寄来的,他在服刑时还记着那件事,父亲把10块钱给我四姑家送去,本家奶奶(四姑母亲)说还是念书人知道啥啊!


1978年,我去北京上学,有一天接到一封信和钱,是桑老师寄来的,他听人说我考上了人民大学,很高兴,他说,他后来又回到了学校,他现在教的学生,有的考到了北京,有的考到了武汉……他想让我帮他买些高考复习资料,我按照他写的书目,当天就到书店买齐,给他邮寄过去了。


我的班主任,曾经为我启蒙的老师,是劳动的风霜雨雪荡涤了他身上的污渍,我为他高兴,他又回到了人民的群体里,还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并继续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


【下】

高中最后一位班主任

“西汉三帝”高景文老师



从小学到高中,许多老师都教过我,他们的教诲使我受益终生,我要再说的是高中的最后一位班主任,高景文老师(附照片5)。


我的高中老师高景文,西汉三帝?


高一的第一学期,学校举行元旦灯谜晚会,有这样一条谜语,谜面是“汉朝三帝”(打我校一教师名字),这是哪一位老师呢?


姓名与汉朝的三个皇帝有关系,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我们学校教高年级数学的高景文老师,汉朝的第一个皇帝是汉高祖,随后又有汉文帝、汉景帝,高老师的姓名正好选取了三个皇帝中间的三个字。


当时,虽然我还不认识高景文老师,但我想这一定是一位学识渊博、气度非凡的老师,以后能有机会聆听这位老师的教诲就好了。


8.“1+2+3+……+100等于多少?”


学校里每个年级6个班,三个年级18个班,学生很多,老师也比较多,哪个老师教哪个班,担任哪个班的班主任,也带有一些随机性,高老师以后会不会教我们呢?也是一个未知数。


后来,也真是太巧了,到高三时,教我们数学的正是高景文老师,他还担任了我们的班主任呢!看来,这也是我们班与高老师的缘分哪!


高老师的数学课,讲得清楚明白,不仅很有深度,而且饶有风趣,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


我记得在讲等差数列时,高老师先给我们讲了德国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当时的老师给学生们出了一道从1到100求和的算术题,孩子们用石笔在自己的小石板上,都是老老实实地1加2等于3,再加3等于6,一个数一个数往上加,石板上写不下了,擦掉前面的数,再往上加。


而高斯却很快就算出了结果5050,拿起写有答案的小石板,走到前面交给老师。高斯是用什么方法,那么快就算出答案了呢?


正当我们听着故事跟着思考的时候,高老师由此引出了这堂课的正题——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首项加末项,乘项数,除以2,在故事中就是1加100,乘100,除以2,等于5050。


9.他年长我们八、九岁,是老师、是兄长、又是朋友


高老师是一位学者型的师长,很有大家风范,气质高雅,富有内涵,深受大家的尊重,我们都很喜欢听高老师的课,听说他老家是北京的。


高老师1961年从新乡师院毕业后,分配到郑州一中,从事数学教学工作。1965年,高老师担任我们班主任时,才二十七、八岁,正值青春年华。


他身材修长,俊朗潇洒,英姿勃勃,风度翩翩,犹如玉树临风,是一个很帅气的年轻人,他温文儒雅,而又和蔼可亲,在课间活动时还和我们班的同学们一起托排球。


我们的高老师平易近人,常和同学们谈心,和我们的关系很融洽,他比我们年长八、九岁,既是我们敬爱的的老师,又像我们家里的兄长,还是我们知心的朋友。


10.两只小白鼠的故事,启发我们休息好才能学习好


高老师不仅教我们数学知识,更注重教我们合理分配时间,恰当处理学习和休息的关系,提高学习效率,只有休息好,才能学习好。


我记得他讲过一个例子,说他的妹妹在北京医学院学习,做过这样的实验:


把两只小白鼠装在两个笼子里,一只小白鼠,可以吃食物,喝水,但用灯光不停地刺激它,不让它休息;另一只小白鼠,不让它吃食物,也不让它喝水,但不用灯光刺激它,可以休息、睡眠,处于安静的环境里,实验结果:灯光刺激下的小白鼠先不行了。


11.高老师和同学们送我去医院


高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他在学业上严格要求我们,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


我记得1965年秋天,我们班到须水公社大岗刘村参加秋收劳动,住在生产队腾出的仓库里,地上铺了一层麦秸,我们睡在地铺上。


有一天,我可能是受了凉,忽然肚子疼得厉害,高老师就和同学们把我送回市里,到郑州中医院经医生诊断,是急性肠炎,比较严重,就住进了医院。


我记得那年的国庆节,我是在医院的病床上度过的,高老师和同学们还到医院来看望我。

我在高中生日留影


12.难忘烤得焦黄的夹了肉片的白馒头,那是老师的情谊


我印象最深的,还有1965年12月31日那一天。


夜里,学校举办的新年晚会结束后,我和刘丙照同学在操场上散步,我们俩都是从农村考来的学生,下学期就要毕业了,刘丙照还患了肝病,也不知明年的12月31日,我们会在哪里呢?


我们两个不约而同地想到,去高老师的宿舍,和高老师说说话。


当我们来到高老师的宿舍时,高老师在火炉旁看书,那天晚上,高老师和我们说了很多的话,鼓励刘丙照战胜疾病,掌握自己的命运,鼓励我不要自卑,要有自信心。
那天,他好像预料到,1965年的最后一夜,我们班会有一些同学到他这里来,白天就从教工食堂多买了几个馒头,他和我们说着话,又拿出馒头来,放在火炉的铁丝架上,考得焦黄焦黄的,用小刀切开,夹上肉片再烤热,让我们吃。


我和刘丙照都不好意思吃,高老师就像我们的大哥哥一样,亲切地说,来我这里,就是到你们自己的家,不要客气啊!


高老师拿起两个馒头,放到我们手里,在他的慈爱的目光下,我和刘丙照慢慢地品味着……至今,我还很清晰地记着那天晚上的情景,后来,再好的美食也没有那夜的滋味了,那是老师对学生深深的情谊啊!

.高老师和同学们,右2高老师,右1作者


13.高老师孙承祖业教数学


后来我们听说,高老师的祖父就是教师,教数学课,到他们的父亲时,改行从事医务工作,到高老师时,又继续从事教学工作,恰好又担任了我们的班主任,这也是我们和高老师的缘分吧。

.高老师和我们的同学李晓蓉


郑州一中门前,高老师后排左3,作者左1


        桑老师是我小学的第一位班主任,高老师是我中学的最后一位班主任,他们和所有教过我的老师,都是对我有恩的人,我会永远记住他们。


原载《济源文艺》2017年第5期

2017.12.修订于郑州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推送



师道

熊晓鸽:致敬难忘的1977

王治河: 要么进大牢要么进北大

黄麓:为查全性先生造像背后的故事

 "新三届"黄麓兄弟向查全性先生敬赠雕像

周大伟:谁是佟柔?

朱学勤:三十年师恩难忘

刘大椿:一张老照片带出的珍贵记忆

周先民:南师中文系老师一百单八将

李榕:樊平老师

郭建平:物理老师猜中两道40分的大题

季思聪:文革中师大女附中的恩师们

许景禹:我要回母校向校长和老师当面道歉

何勤华:给李克强班级上专业课的老师们

潘维:先师陈翰笙,上海左尔格小组幸存者

杜丽燕:张宗炳先生说“我不知道”

中南海讲课第一人孙国华先生

钟明:我和作曲家谷建芬的一段交往

郑忆石:我的教研室同仁

赵荣构:千里跋涉只为给您梳一梳头

网友称为“史上最牛班级”的老师们

范玮丽:老留学生巫宁坤的传奇人生

管士光:冯其庸先生三幅墨宝的回忆

陈原:我与冯其庸先生的半世纪交往

陈原:与于是之交往的岁月

汪瀰:先生风范永存我心

贺越明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贺越明:“另册”里的三六九等

张宝林:人民大学教授蒋荫恩之死

杨劲桦:悼恩师彭明

斯雄丨 永远温暖的笑:

怀念我的老师画家朱维民先生

追忆朱维民先生:

他牵着我们步入艺术圣殿

甘惜分先生抗战年间的一次人生劫难

甘惜分的探路人生

童兵忆甘惜分:百岁人生只为真

喻国明忆甘惜分先生:

书生报国无他物,惟有手中笔如刀

胡舒立:缅怀一位值得尊崇的长者

姜波忆范敬宜:老范,我好想你呀!

何砚平:我心中一面永远高扬的旗帜

庞松:跟随龚育之写党史忆往

李培禹:为一位散文家写一篇散文

李培禹:岁月尘封不了他的名字

——浩然去世九周年祭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永远的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 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