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园丨陈新华:牡师院,我们涅槃重生的“大荒地”

陈新华 新三届 2021-04-24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陈新华,1949年生,黑龙江省肇东市人,1968年下乡插队,1982年毕业于牡丹江师院,2009年退休于东北石油大学,教授。大庆诗词协会会员,三亚专家诗社社员。发表诗歌、散文多篇。


原题
垦荒第一犁



作者:陈新华


牡丹江师院中文系77级毕业照

春去春又来,那扇被关闭了12年的高考大门终于打开了!接到录取通知书那刻起,我们的心灵便从林海雪原的袅袅炊烟,从风沙弥漫的龙西荒村,从雪水欢流的三江平原,飞向那憧憬多年的文学殿堂,科学圣地!生命绿洲!

火车一路风驰电掣,穿过城市繁华,越过山峦险峻,终于在一个东京城小站喘息着停下。多么熟悉的名称!想起了大宋,想起张载的横渠四句,妙,妙!

校园所在地,人称“大荒地",东望巍巍平顶山,西去名胜镜泊湖,北有千年古迹上京龙泉府,四围稻麦芳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当年的教学楼

相逢何必曾相识

就像宝黛相见似曾相识,我们相见就相亲相知。农民,工人,教员,啊?还有军人?你是一张稚嫩的脸,我已满脸沧桑,校徽上爬满皱纹;你呀,还是豆蔻年华,可我,是父亲,母亲!那又有什么关系?我们有共同的名称一一大学生,共同的专业一一中文系! 

当时共同的见面礼就是开心的笑哇,董广成抿着嘴,孙铁民合不拢嘴,小世巍谦恭,小敏杰羞涩,小明辉甜蜜,邹少华至诚,唐大康睿智,于福林儒雅,吴大威幽默,吴仲达豪爽,戴晓林豪放,张惠茹笑靥如花,李怡端庄大气,胡忆珮媚而不娇,秦红梅清秀温婉……

那一双双青春热情的目光中,还透着天真稚气,冷峻沉郁,桀骜不驯,孤寂忧伤……后来,知道了,河涛兄,父亲含冤而殁,你至今犹负十字架;刘彬兄弟,小小年纪,倍受欺凌践踏;家寰兄,京都重点高中生,被插队达斡尔,困厄十年;我呢,被面黥“黑″字,不准戍边!不准务工!不准“科考″!绝望中只有将理想埋入黄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于是,从这一天起,我们在这片并不荒芜的大荒地上,犁开被荒芜的青春,播下希望的种子;乘长风,破巨浪,直挂云帆济苍海!

一班合影

诗和远方

1、诗化的日子

那时,日日蓬勃着奋发向上的青春气息。

还记得吗,体委邓晨明身高丈二,颔下胡须初生,率领诸子晨练,长跑奔北京。清晨,晓风轻拂,曙光初照,我们就是冉冉朝阳。年届而立的大哥们找回了青春,找回了青葱!坚持最好的是张书民,这兄弟校运会年年万米第一,是名副其实的飞人!还有三十三岁少祖兄,风雨无阻,怕是早已绕地球十几周了!至夕,热情如火的夏太生教唱歌曲,歌声濡染了生活,岁月便如歌了。

晚上,学生会组织活动:学术研讨,诗歌诵读比赛,文艺晚会……诸子尽展才气。记得有一次研讨题目是“苍蝇是不是美的″,参与者空前,辩论白热化。于是我们认识了美学,认识了朱光潜和李泽厚。我写的通讯发表在《黑龙江日报》上,后被《光明日报》转载,读者来信雪片一般飞到系里,那可是粉碎“四人帮”后美学研究的东风第一支呢!

虽曰天荒地远,却不乏丝竹。晚会上,晓林兄弟的一曲小提琴《梁祝》如天籁之音,令全校师生如醉如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而播音员刘彬每天随晨岚晚风送入耳鼓的亲切问候,让人错锷:难不成把夏青请到了大荒地?至今耳边犹轰鸣着他那洪钟大呂的诵读:“在苍茫的大海上……”

入学伊始,铁民班长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歌笔会,抒中兴壮志。三十学子三十诗人,豪壮如忠贤兄,大气如家寰兄,严谨如士泉兄弟。诸子慷慨高歌,气吞山河,有《春华》集之。不久,晨明兄弟牵着他的“老瘦马″,踏着朦胧的红阡绿陌,闪一路火花,直追北岛和顾城。

一班六兄弟

我们住的大寝,一律由实验室改修而成,二十人上下铺,虽拥挤些,但人多而不杂,物多而不乱。班里男士全伙在此,日夜形影不离,不亦乐乎?且环境整洁优雅,窗明几净,被褥如刀切一般。床头案上,书卷自成韵致。看看生委席友文有多帅,就知道我们的环境有多美!

至夕,诸子卧温暖之榻,喜笑颜开。有吴音软语,有秦腔川调,有京声京韵,更有纯正东北话,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早晨,值日同学担来洗漱水,依次倒入众人脸盆,胀红的脸庞滚落串串汗珠,直流入众兄弟心扉,温暖了每一个日子。

忆大寝,最忆是诗韵。一日春晓,曙光初照,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我便随口吟道:“大梦谁先觉?"次句语塞。对铺凤泉兄手持《史记》,笑吟吟和道:“平生我自知。”正整理内务的忠贤兄以优美京腔和之:“草堂春睡足。”最后一句,四五种方言同时吟出:“窗外日迟迟。″如此诗意生活,何其快哉!

人面桃花相映红

2.百步诗社

夕阳落至平顶山脊,一刹那,晚霞绚烂,染红山川,染红芳草阡陌。簇簇人群,走出饭堂,走进这火红霞光的妩媚里。

有王树琛,周学琦,万海滨,唐大康,张玉南五人,常相邀漫步。一夕,有人倡立诗社,五人皆许之。且推举长兄王树琛为社长。

彼时诸子对诗之平仄格律不甚通晓,皆用新韵,每次统一主题,统一韵脚。当天主题为“咏春″,江阳韵。约百余步,一人曰:“已成。”众人望去,大康学弟也。晚风送来一首琅琅古风:

几番风雨急,一声惊蛰响。
唧唧鸟语喜,淙淙流水畅。
不驱残雪尽,哪得桃李香?
幸哉赖以至,把酒敬十觞。

未几,树琛学兄吟诵脱颖:

盼花花开放,觅雁雁竞翔。
镜泊清波涌,古城柳絮扬。
四害灰烟灭,群英歌悠扬。
吟诗抒壮志,驰马奔康庄。

只听玉南学弟一声长啸,吟诵嘹亮:

晚来春色暖,早出储书房。
放歌西山去,暮霭逐残阳。
百鸟归栖处,千枝欲喷芳。
新闸悄吟唱,淙淙细流长。

最斯文的还是海滨学兄,反剪双手,慢悠悠吟道:

清明时节过,咏青情意长。
扑面风乍暖,翻土泥带香。
路边吐绿新,山远染青装。
最喜人心处,百花竞开放。

压轴戏当然是最精彩的。“我来也!”学崎兄高声吟道:

乍为天涯客,异乡放眼量。
芳草镶大地,绿柳染朝阳。
公社春意闹,古柳诗情盎。
壮哉游子心,历历热衷肠。

不日,诗社又迎新诗人于福祥,自此更加热闹。学崎兄赋诗赞曰:

同学聚会正逢时,
敢因蹉跎怨春迟。
任纵豪情三江水,
只为东风第一枝。
挥将雷霆千仞笔,
赋得芳草百步诗。
欲问诗狂何日了,
春蚕到死犹有余。

百步诗社诗稿

3.军营剪影

1978年7月,我们在军营里开始了一段充满血性的军训生活。

站岗

第一天,站军姿,列队走,整整训练四个时辰。晚饭后,拖疲惫不堪之躯,横陈于军旅之榻,欲一觉至天明。只见解放军班长为我们布署夜间战斗任务:站岗,每人二小时,身背钢枪,守卫军营。

布署完毕,疲劳感顿失,而新鲜感、责任感顿生。因紧张兴奋,辗转方入睡。正酣之时,被人轻轻推醒,睡意全无。黑暗中摸索穿衣,接过钢枪,走进无边夜色中。

星光闪烁,似战士警惕的眸子。群山连绵,似巨兽的脊背。萤火虫儿抖着萤火上下飞舞。四周一片寂静,只有蛙声如鼓,夹杂着蟋蟀一短一长的鸣叫,形成绝妙的高低音二重唱。二目圆睁,搜索每一处黑暗,每一刻寂静。

蓦地,想起茅盾的《风景谈》来。

“春风吹着喇叭的红绸子,只这是动的。战士枪尖的刺刀闪着寒光,在粉红的霞色中,只这是刚性的……我仿佛看见了民族的精神化身为他们两个。″

如今我们也走进了这壮美的风景中,正把伟大的民族精神继承。

第二天的板报上出现了军营最美的诗篇:

且把春梦压在枕底,
快将敌情挂上眉梢!

作者忠贤兄凭此诗成为全系第一诗人。如今,忠贤歌诗老更成,众兄弟姐妹仍是他最忠实的粉丝。

游南大庙

拉练

一天夜里,熟睡中,耳边突然响起低沉急促的命令:紧急集合!众为之一振,鱼跃而起,穿好衣服,胡乱系好行李,便不顾一切冲出营房。

夜,伸手不见五指。夜色中,人影幢幢,难辩彼此,找不到指挥员,找不到战友。没有集合,只有奔跑。奔跑中,方知翻穿衣,倒穿裤,更糟糕的是行李散了!欲停下整理,刚放慢脚步,只听“嗖嗖嗖",十几个身影从身边飞过,不好,要掉队!便夹着行李,加快脚步,追了上去。

终于翻过一个山坡,眼前一片灯火。行至一偌大操场,有人小声说这里是团部。黑暗中仍难寻所属班排。不久,指挥部通知,拉练结束。

第二天,黑板报上出现了我的诗句:

我是军营一颗钉,
铆进国门光闪闪。
           
敢问镜泊深几许
       
这是卞云和兄为四楼大教室写的门对上联,尽展诸子击水三千的气概。

二班4X400百米接力赛全校第一

1.铁肩

万里押运

家寰兄娶达斡尔族女子为妻,三口之家,挣扎于贫困线上。如今,自己仅有十九元助学金饱腹,妻小的生活何以为继?

寒暑假,家寰兄成了改开最早的打工仔。

 “呜一一”一声长笛,火车开出了讷河站。车厢剧烈摇晃着震荡着,风吼牛嘶羊叫。押车人紧紧拉着绳网,推开拥挤的牲畜,清除排出的粪便,按时饮水送草料……骤雨倾盆,押车人挣扎着,不顾一切帮助牲畜们挣扎着,挣扎着……晚上,牲畜安静了,押车人才能蜷缩在破旧的大衣里合一会眼。从讷河至广州往返15天,流血流汗,仅得二百元!钱,交到妻的手里了,心踏实了!

三朵金花

宋奎祥,家住黑龙江省肇州县乡村,有金花三朵。那时已分田到户,春种,秋收,育娃,持家,均系于妻柔弱一肩!

每次寒暑假,兄都会扒一层皮,他要让辛劳的妻子好好歇一歇。  

烈日下,他在口粮田挥汗如雨,月光中,他便悄悄进入小菜园,给茄子培垄,给黄瓜浇水,给大白菜施肥……精心为小园编织春光。

一切为了三朵金花呀!

两位母亲

年过三十的曹毓珠学姐,个小却有一副铁肩。初为人母,将子送京城体弱多病的母亲抚养。忽一日,家中来电,母突发心梗,学姐几欲昏厥。仓惶至京,幸抢救及时,乃不幸之中万幸!大病初愈的老母亲为了女儿的学业,再次担起母亲的重担!年轻的母亲只能以百倍的勤奋回报!返校后,她的心里又多了三十来号人,因为,她是这个班的党小组长!

日后京城多了一位响当当的高考把关名师。

北京同学聚会

六甲学子

陈光学妹,齐耳短发衬托着青春靓丽圆润的脸庞,明亮的眸子闪动着温柔和善,体态袅娜轻盈。人云,她身怀六甲。

不可能!

体育课,行走跑跳,她身手敏捷;同学感冒,她亲手把一碗鸡蛋肉汤面送到宿舍,她时时在照顾别人,而不是被照顾;学科结业,她的复习提纲被同学争相传抄,她和同桌吴斌的成绩常是班里前二甲呢!

儿诞正逢暑假,开学母亲及时返校,果然愈加清秀袅娜!这女子,读书怀子两不误,不,是母子二人同大学!

上海滩的一位语文专家就是这样炼成的!

上海同学聚会

2.学痴 

坚冰铺地时,文科楼遂有广寒宫一一四楼大教室。课后,这里少有人来,冷美人谢维奇便成了这座冷宫的主人。她冷艳,肤如凝脂,美目,口若含丹。第一次写作课小说讲评,她是老师大力褒扬的第一才俊。每天,她从最高处迎日初,在最冷处送晚霞。无一日不守候。此为冷宫学痴也。学妹独辟蹊径,专攻语文教材教法,日后竟成黑龙江省十万高中语文教师总教头。

食堂门前,翩翩三女来为谁?稳健者吴斌,风风火火者马晓秋,梅文英。面对买饭长龙,三女早有准备,取出学习卡,读之,诵之,乐之。饭中,突然为一个学术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一个慢捻,两个连珠炮。慢捻噎了,连珠炮赶紧鸣金收兵。归寝路上,战端又起。唉,三个饭堂学痴!也因为不走寻常路,吴斌成了中文与心理学双科学者,马晓秋成了中文与法学双科学者。梅文英咬定青山不放松,成了杰出的中文学者。

曾永辰兄则习惯床上自习。万卷古今消永日,一床昏晓送流年。可别怀疑他的效率,三天背一首《离骚》,一月背一部《古文观止》,令人叹为观止!

郭明辉

明辉兄弟只要经典文论,如《文心雕龙》,即倒背如流,且成一家之言,形成日后文艺理论课的独到特色。而铁民兄弟则专攻桐城散文和宋词,难怪文多清词丽句,词则豪放婉约兼备。

同样学习古文,少祖兄专习《四书》《五经》,卡片计有五千多张,日后成了闻名上海长宁的国学大师。

许少祖部分学习卡片

文科楼三楼走廊尽头,常有一清瘦孤影,临窗而立,左手执卷,右手执笔,一立半日,呆若木鸡。此学呆乃三班黄万华,提前两年毕业,留校任教第一人。

十七岁王世巍,沉静如处子,每日坚持写作,文成,则逐一恭请学兄学姐指点。若有谦逊者,则固请之,尔后洗耳恭听。此文痴也。日后终成写作圣手。        

诸子多次请求开设英语课,惜无教师。不久,喜讯传来,璀璨夺目的新星就在我们中间!他就是饮誉兵团的英语教师王葆亿兄。兄不负众望,义授英语课整整一个学期。时座无虚席,盛况空前。兄内秀外刚,直到同窗入门,方喜形于色。此师痴与学傻也。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那是韩乃寅、黄万华、于福林、曾永辰、吕清温、吴大威三班兄弟的足迹。亦有三更归寝一族,则孙铁民、姜士泉、黄河涛、邓晨明、王树琛、王葆亿、宁铁夫、赵国瑞、叶康、吴仲达、邹少华等更多弟兄。诸子无一不是学痴也。

二班合影

3.接力读书

每次书馆借书皆排长队恭候,稍晚一步,便与名著失之交臂。《红与黑》便成了我的梦中花,水中月。

一日,忽得消息,房敏杰借得一部。问之,则曰须排队相候。他二十一时方接书起读,后为牛勇与赵吾君,每人二小时,凌晨三时我接书。闻罢,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早早睡下,半夜两点猛然醒来,便不敢再睡。半小时后,起身,径去教学楼。路灯早熄,一团漆黑。正鬼呲牙时,风刀割面。深一脚、浅一脚,摸至教学楼,推门,紧锁。登上门旁小窗,抓住雨达边沿,猫蹿而上。心跳不止,一旦被捉,贼人也!轻轻推开虚掩之窗一一知乃前兄所留通道,心存感激。

进楼道,蹑手蹑脚,沿楼梯登上三楼,至教室门前,轻轻一推,劈头一声喝问:“谁?″明知为吾君兄语,亦不由自主双腿乱抖。“啊!″吾君兄长伸懒腰,方才看清,他脸色铁青,两眼发红。

忽然想到,房、牛二弟均在最困乏时阅读,不知如何熬过?眼前出现二学弟曾与月光同皎洁的目光,如今哪夜不是血红?

“此为绝版书,惜之,慎之!″“诺,诺!″吾君兄弓背,踮脚,闪出教室。我欣喜万状,摩挲封面,几欲亲之。换烛,便如饥似渴捧读,不知东方之既白。

三班合影
       
4.饮中四仙

每至周日晚,归宿,便被氤氲于空气中浓烈酒香所沉醉。昏暗灯光下端坐四位仙人,安家寰,赵吾君,王学文,王彪。一瓶散装五十度,两碟小菜。我不由自主频咽口水,“来一杯,尝尝夫人手艺。"迫不及待地走上前,吸了一大口酒,吃了几粒花生,从未吃过如此醇酒,如此纯正花生!

已婚男人坐一处,自会谈及女人。主讲人家寰兄,以世上最善良最美丽女人,非他的达斡尔妻子莫属。当年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是比自己小了近十岁妻子的关爱关怀,自己才有了活下去欲望。言讫,热泪盈眶。谁说女人是别人的好?身处异乡的天涯客心心念念还是自己的妻子。

酒酣,谈及家乡,家寰兄描述着大兴安岭的獐狍野鹿,绝口不提生之弃之的京都。“无端而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可不是“无端",是强驱!吾君兄沉浸在对北部边陲重镇佳木斯山光水色的回忆中,彪兄弟讲述着宁古塔的古往今来,学文兄一脸神秘地介绍着东宁要塞和抗联故事。

酒抒英雄志。家寰兄说他要全身心研究达斡尔,这个人性最美的民族。吾君和学文兄弟“达则兼济天下”。彪兄弟则专注于现代汉浯和书法研究。

谈到兴奋处,四杯同举,一饮而尽。同舍众兄纷纷加入畅谈,谈得星移斗转,月低绮户,这是一群何等优秀的热血青年!

日后,大家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尤其家寰兄,成了达斡尔族研究的专家。

一班六姐妹,后为张文娟,张惠茹,梅文英,前为马晓秋,李怡,吴斌

百花争艳
        
在这样一个世外桃源里,一时间,群英荟萃,百花争艳。
        
1.众星捧月

有一个庞大的小说写作群。

课堂角落,有一位满脸沧桑、衣着俭朴的学子。他膝上永远铺着厚厚的稿纸,笔尖淙淙流淌出了《小猎手》《断了线的风筝》《箭娃》等十几篇中短篇儿童文学作品,《远离太阳的地方》获东三省首届文学奖一等奖。他就是日后的黑龙江省作协副主席,著作等身的知青作家韩乃寅。他的身边,则围绕了黄万华、曾永辰、呂清温、吴大威、于福林等一批小说作者群。

河涛兄亦是高产且优秀的儿童文学作者,发表“童心论″倍受儿童文学大家陈伯吹欣赏。

在全校首届文学创作竞赛中,于福祥的小说获得一等奖,不久发表在《北方文学》上。大康兄弟的小说《泪痕红浥鲛销透》获得二等奖,小说《李断石》与车大雄的《断剑》同在系里小说专栏展出,粉丝无数。

张文娟学姐,文如其名,人文静,文隽永,发表多篇小说。

2.致信邓公的“一支笔″
       
宁铁夫兄弟是中文系政论一枝笔,1979年春,代表牡师院全校学生致信邓小平副主席,建议将学校整体搬迁入城,尽早结束这种世外桃源的“青灯古佛"式落后教学模式。为国为民痛陈利害,高屋建瓴,入木三分!据传此信惊动最高层,邓公亲自批复。旋即,黑龙江省委常委专会讨论,李剑白副书记到牡师院传达中央及省委精神和措施。十年后,牡师院整体迁入牡丹江市,兄弟功不可没。

兄弟亦是牡丹江市新闻翘楚,文思敏捷,倚马可待。出身寒门,尤关心民生疾苦,人在书海,不忘社会,四年里,发表通讯和政论文章百余篇,为百姓鼓与呼。

踏青照
        
3.影星刘彬
        
校园晚会上,刘彬在话剧《于无声处》中饰演男主角大获成功。日后,他为《神探亨特》配音,一举成名,成为国家一级演员。
       
4.依然北大
        
大二时,黄河涛身上的十字架终于被彻底砸碎了,父亲沉冤得以昭雪!他来到校外野陌,愤怒掏出将父亲置于死地的上百页诬陷材料,烈焰炬之!跪告了父亲在天之灵。喜极而泣?太迟了,人已无泪。兄入学成绩堪称王者,第一志愿即报北大,却被打入冷宫。毕业前夕,报考北大研究生,终为北大人!
        
5.啸傲校园
        
有一个啸傲校园的诗歌群。全年级学生人人会吟诗作赋。一班多现代诗人,姜士泉诗歌在校文学创作竞赛中获二等奖。二班多古体诗人,王树琛一枝独秀,《诗刊》发表多篇,日后,邹少华异军突起,为歌词高产作者。
        
6.砚生云海
        
有一个以卞云和为代表的书法篆刻群。卞兄毕业后即担任黑龙江省书法协会秘书长。王彪书法篆刻早已享誉牡丹江市。孙铁民、王葆亿、席友文、许少祖墨染羲之池,日后尽成大家。
        
7.初露尖尖角
        
读书期间发表论文的有黄万华,赵国瑞,宁铁夫,叶康,王彪,曾永辰,张军和笔者等(统计不全)。叶康兄弟首篇论文即被人大影印社影印,何等意气!
        
8.好风青云
         
黄万华、李凤泉、邓晨明、初祥、章立国等(统计不全)俟后分别考上硕博研究生,成为政要、专家、博导。
         
9.学生领袖更风流
        
中文七七人成为院系团委和学生会干部的生力军。张惠茹最先被选拔为系团委副书记。凭着真诚、亲切和热情的人格魅力,很快成为全系青年大学生的贴心人,工作风生水起。

张惠茹晨练

不久,于福祥任校学生会主席,万海滨任校学生会学习部长,王树琛任系学生会主席。张生江任系学生会宣传部长,兄书法绘画堪佳,更有日后的画家章立国相佐,所办“红师″受全校师生瞩目。
        
全年级近90人,从政20人(厅级10人,处级10人,统计不全),其余皆为高级知识分子(副教授以上),是本地区或高校学科领军人物。前者为“万世开太平”,后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皆吾辈初心也。
         
后记

如今,牡师院已整体迁入牡丹江市,我们心中却只有大荒地。

记得你,第一个把我们引入大学殿堂,温暖四年,又逐一送上锦绣前程的王德义老师!更记得先生的杏坛,宋德胤春风化雨,姜世明天风海雨;势如破竹张荣法,一线穿珠吴永富;师秦大钟,点石成金,学朱强,诵读响遏行云……

 “曾经苍海难为水”。犹记那日黄昏,忠贤兄与有利弟散步,惊喜地收获了几斤“落秧″青柿,晾晒一周,红了!成了忠贤兄献给怀孕妻子的最佳礼品。忠贤老嫂常念叨,再也没吃过那么清香甜蜜,无化肥无农药的西红柿呢!

大荒地,开垦了我们荒芜人生的第一犁。从此,我们涅槃重生!

2020年6月北京



陈新华专页

陈新华:中学留给我痛楚的记忆

陈新华:下乡十年,我读懂了生活

陈新华:松花江“渔夫”和他的乡情

陈新华:十年一觉插队梦

陈新华:放下教鞭进考场,

妻姐怕我蜕变陈世美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校园春秋庞沄:和女同学跳舞得了急性心肌炎尹中哲:难忘那年的唐河师范张玉秋:男同学给我课桌里偷塞水果高经建:半夜两点才轮到我上机编程
陈益民:南大女同学翻大门不让须眉张曼菱:被春雨洗浴的北大

夏晓虹:我所经历的北大留学生楼陪住

珊伊:我在燕园留学生楼的文化冲击我们与北大留学生的陪住伴读生活剪影张健:“高干”足球队是怎样炼成的
吕贡呈:粮票不够的日子
梁进:我从劳动大学到南开的折腾往事马莉:解冻时期的校园爱情故事
马艺华:歌曲串起我们的校园芳华
范明:我的复旦七年
黄子平:北大当年,文学社团轶事
顾晓阳:八十年代大学校园纪事
周小六:罢食学校食堂的日子特别开心
陈鸿仪:混在新三届里的"工农兵"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杨则纬当选陕西青年文学协会主席,马慧聪当选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不拖!不等!” 这件事邓小平一锤定音!
    节后打“虎”,正省部级高官被查
    这部以最高票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小说,值得一看
    伊国华:永难忘怀的知青岁月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