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园丨吕贡呈:​粮票不够的日子

吕贡呈 新三届 2020-08-25

 


  作者档案

吕贡呈,男。1961年9月出生,山东莱芜人,1978年10月-1982年7月就读于山东化工学院无机化工专业;1984年9月-1987年8月,青岛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1987年8月进入中国石化工作至今。


原题

粮票不够的日子





作者:吕贡呈



粮票是1950至1990年代,我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主要适用于城镇户口。农村主要是大队为单元,在自有土地上种植粮食,按照人口数和出工多少来分配。


我是1978年10月到位于青岛的山东化工学院报到上大学的。在此之前,一直生活在农村,没有体会到粮票的重要性。


我记得那个时候,可以拿高考录取通知书用粮食到公社粮所换些粮票。父亲是城镇户口,因此家中有些粮票就省下这一步不用换了。


报到后,比我高一级的77级莱芜老乡校友老刘给了我些饭票和菜票,先吃着。熟悉了学校环境后,再去拿粮票换饭票。


那时山东化工学院有东西两个食堂。化工系学生就餐的西食堂,没有椅子凳子,打好饭就10人左右围着圆桌子站着吃饭。早餐玉米糊糊(有时候也有大米稀饭,但是忒稀不顶饭)、咸菜和馒头。中午花样多些,除了炖菜馒头以外,有时候还有大米干饭、面条和蒸包。晚餐不新做炖菜,只有中午剩下的炖菜,卖完为止,再就是和早餐一样玉米糊糊、咸菜和馒头。


高考体检时,我的身高是1.60米,体重是50公斤。入校时17岁的我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天1.6斤的饭量雷打不动,一个月35斤粮票不够吃的,每月至少还需要补充10斤左右。因为寒暑两个假期回老家农村生活,节省下来的粮票补给平时用,实际上再伸手向父母要的粮票是比较少的。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我和我的几位同龄同学跟随三大球国家队的兴衰玩得爽快。虽然大部分业余时间以打篮球为主,但是到了1981年袁伟民为帅的中国女排荣获在日本大阪体育馆世界杯冠军,我们就打排球。当容志行率领的国家男子足球队成绩好时,我们还踢过足球。


长身体,喜欢运动,结果就是上午第四课时饥肠辘辘,就是一个字“饿”。大家都饿,因此就出现了食堂大门一开,蜂拥打饭的场面,才用上了物理课学到的依托售饭水泥台切线挤入的经典场面。学生会有组织维持就餐秩序的纠察队,因此大部分时候还是排队打饭。一看到自己向往的食物剩不多的时候,斯文也就没有了,就会挤成一团。一般说来包子、馒头等都是先交票,再有炊事员用饭夹放入你的饭盒。一次挤在卖大包子的窗口同学很多,一位同学看到所剩不多时,直接下手抓到自己的饭盒。


1982年7月,我毕业留校工作。这时我才知道每名城镇户口人头,每月的额定粮食是30斤。上大学期间35斤中其中5斤是专门补给学生长身体的。本来4年大学已经花掉了家里上百斤粮票,工作了再向父母伸手就有些不好意思了。

那个时候,30斤粮票中换取21斤细粮和9斤粗粮饭票。除了早上花一两粗粮饭票打一份玉米粥以外,食堂很少做粗面馒头。我的粮票本来就不够吃的,细粮饭票就更少了,工作后我的吃饭问题成了我要解决的大事。


手中的粗饭票越积越多。1983年春天的一个星期天,我跟有机化学教研室的殷老师借了一辆自行车,搭着用粗饭票换出粗面粉到距学校5公里的李村大集售卖。李村是崂山县城所在地,大街坡陡路窄。在下一个大坡时,自行车制动力不够,惯性作用我骑着的自行车越来越快。无奈,我强行下车时,人仰车翻,自行车大梁被摔得弯曲了。庆幸的是,自行车修理铺的师傅把弯曲的大梁硬硬别了回来。

粗面粉虽然卖掉了,但是自己摔了一跤,又伤了殷老师的自行车,整个上午我都闷闷不乐。生活把我这位年轻的大学老师逼得有些无奈,养活自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起留校的一位同事,父母在农村年龄也大了,无力供给粮票。好在在青岛找了个女朋友,粮票不足部分就吃女朋友的了。


若干年,当我读到有关诗人海子的文章时,我泪流满面。1983年20岁的海子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在中国政法大学当老师,我深深体会到海子生活的窘迫。


古语中赞扬有骨气为“不为五斗米折腰”。当你为粮票发愁时,你不得不为填饱肚子而放下身段。


那几年逢假期回父母家或返校,我都是在淄博辛店火车站中转。莱芜至辛店的火车经过齐鲁石化公司厂区。银色的塔林和洁净的生活区一直是我向往工作生活的地方。1982年毕业到齐鲁石化公司的同班同学就有9位,经常获悉他们单位发放大米、肉类等生活用品,不为吃穿和住房发愁。这在一切在1980那个年代还是很有诱惑力的。再说,那几年石油化工行业已经如火如荼,齐鲁石化也因为建设乙烯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我暗下决心考取研究生,毕业到齐鲁石化公司。


改变生存条件成了复习备考研究生的动力,以致在年度总结时化工原理教研室写下了我“一心只想考研究生,对其它事情都不感兴趣”的评语。


1984年春节,因为复习备考,我没有回父母家。在春节前后大概一周,学校的食堂关门了,学校附近的饭店也放假停业。好在买了一些饼干充饥,没有饿肚子。只是以后几年,不想再吃饼干了。


1987年8月,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齐鲁石化公司炼油厂。正如同学所述,加班饭和逢年过节分的大米,让我不再缺少粮票。再过了几年,大概1993年我国粮食供应充足,全部取消了粮票。


一位同事告诉我,何为小康?就是不用粮票,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就是小康。

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不用粮票的日子,就是小康生活。


2019年12月5日


延伸阅读

吕贡呈:我那故去的同学
吕贡呈:高考圆了我的工程师梦


文章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高考记忆

梁进:我从劳动大学到南开的折腾往事
刘滢:我有个外号叫“范二”
周小六:那一刻,拼你的全部青少年时光
刁承泰:那年县领导不准我参加高考
骆小元:爸爸给邓小平写信
尹俊骅:十二年终圆大学梦
熊代坤:乡下孩子磕磕碰碰的大学之路
刘怀恩:四次高考终于跨进大学校园
吕贡呈:高考圆了我的工程师梦
刘源:当年邓小平批准我参加高考
陈加锁:我的1978,惊动邓小平派出调查组
寿柏年:77高考,我人生最重要转折点
梁沪生:我穿着破裤子参加中戏面试
卢文发:我的准考证上姓名写错了两个字
 谭蔚泓:"你就别做梦了,老老实实干活吧"
李明武:厂里的老大学生助我恶补高中知识
陈雯:百分之四点八里的一分子

邵巍:给弟弟妹妹陪考后,第三次考入北大

薛虹:我14岁上北大,弟弟进北大才13岁

刘玉瑛:我上北大纯属偶然,这真不是谦虚

薛广勤:我从藏区"逃亡地"回家参加高考

黄永红:我报考北广播音系,被漏掉面试机会

陈侃章:那一年,浙江高考作文题已成经典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

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

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

……

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

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

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