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缅甸 | 屈在祥:武装割据的金三角与缅北民族冲突

屈在祥 新三届 2021-04-24


作者简历

作者在1980年


屈在祥,云南傣族,中央民院历史系78级,笔名布南温,冯骋。毕业后在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和党校工作。后辞职下海,流浪金三角地区。1997年春闯到曼谷,现以合法的中国身份在泰国普吉岛从事旅游业。1997年开始在曼谷中文报刊发表各类小说,出版小说集《丛林冷月》。


原题
臭名昭著的
金三角是怎么回事?



作者:屈在祥


老编的话:昨日凌晨,缅甸军方再次发动兵变,扣押缅甸民选总统温敏、国务资政昂山素季等官员,控制国家电视台,中断通讯……缅甸的民主之路,再一次面前大的波折。

缅甸军方与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矛盾激化,表面原因是军方指控民盟选举舞弊,双方对打击罗兴亚人态度不一。其深层矛盾是国家统一与民族自决、民主转型与强权统治的严重分歧。我们选编屈在祥先生的文章,可以了解缅甸民族武装割据和毒品生产的失控状态。


地理概念的金三角


 1.名称由来和含义

 

说到金三角,20世纪90年代可以说大名鼎鼎。


毒品基地,世界毒品海洛因68%产自这里,美国悬赏几百万元买金三角毒枭人头。


这些标签的每条都可以演绎出无数惊悚故事。


所谓金三角,主要有两个概念:地理上的金三角和政治上的金三角。


地理上的金三角是指泰缅老三国交界,湄公河和湄晒河汇合处的一个小岛,上世纪50年代从国民党残军开始,许多贩毒部队都在那里进行毒品交易,久而久之就给人这样的印象:金三角是出毒品的地方,要买毒品就到金三角。后来就引伸出第二个概念:出产毒品的地方都可称为金三角。   


这实在是一个很无奈的广告效应。


按照这个定义,我们就可以明确告诉世人,地理上的金三角是指泰缅老三国交界,湄公河和湄晒河汇合处的一个小岛。如今泰国政府专门在清盛附近的湄公河边上划出一个停车场,正二八经地立了一个牌坊,上面用泰文和英文写上“金三角”字样,那是从旅游角度出发,一些对金三角感兴趣的中国人到那里拍几张照片回去就乍呼:我到过金三角了!然后神秘兮兮地大谈特谈怎么冒险寻访毒品问题。


其实那里现在是泰北通往中国的最大码头,鸦片影子都见不到。


那么政治上的金三角,也就是目前还在出产毒品的地方大体包含这些区域:主要是缅甸掸邦、克钦邦那些缅政府军和大的民族武装没有控制的山区,就有小股贩毒武装在种毒制毒;还有老挝边境少部分极其偏僻的山区,也有毒贩在暗中制毒。


政治概念的金三角

 

2.缅北的历史

 

要认识金三角,首先要了解缅北历史。


掸邦位于缅甸的东北部,面积15.5万平方公里,北部分别与克钦邦,中国云南省德宏州,保山地区,临沧地区接壤; 东北部则与思茅地区及西双版纳州为界,同时与老挝隔湄公河(澜沧江)相望。南掸邦东部与泰国的清迈,清莱,迈宏颂(或写成夜丰颂)府为界。整个掸邦西部为缅甸中心区。南部和克耶邦,克伦邦相连。


人口有多少,各种数据差别很大,2019年为633万,但显然不准确, 因为山区还有不少地方不在缅政府控制下, 没有领缅甸公民证。一般说法是八百到一千万人口。


主体民族掸族,占人口60-68%。


另有三十多个民族, 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克钦(景颇),克耶,德昂,拉祜,傈粟,佤,布朗,勃欧(董束),果敢汉人,爱尼(阿卡),安沙,特努,黑央,苗,城镇里有不少做买卖和打工的缅族和咖纳(孟加拉人后裔)人,此外政府机关从官员到普通工作人员包括教师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缅族,掸邦本地各族只能当翻译和联络员。


掸邦傣语历史上是当地通用语,大部分民族都会说傣语,但目前缅语为官方语言。 


掸族自称傣,“掸”是他称,而且是古称,是何种语言也说不清楚,可以肯定的是不是缅语,因为两千年前掸族建国时缅人还在青藏高原过着原始社会。


最早见于中文史书的是《后汉书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永宁元年,永昌徼外掸国谴使贡献。”


所谓“永昌傲外”就是今德宏州及缅甸掸邦一直到克钦邦,印度阿阿萨姆邦这一片广大地区,时为公元二世纪,和掸族历史记载及传说基本吻合,目前掸族的纪年是2115年(2021年)。


唐宋时期,中国史书根据其生活习俗称为,“金齿”,“银齿”,“茫蛮”。当时缅甸中心区已被后起的骠国(其主体民族尚未有定论,但已有缅族从青藏高原迁入)所控制,到元明时掸族势力再次南扩,灭掉骠国,占有整个缅甸北部,建立了阿瓦,实皆等王朝。而中国史书称之为“百夷”,离中国较近的傣族地区被中国朝廷封了许多土司来进行统治。其中以麓川,木邦(兴威),猛密(抹谷),孟养(密支那附近),孟艮(景栋),蛮莫(八莫)等势力较大。麓川势力最大时基本控制整个傣(掸)地区,还和明朝对抗了一百多年,麓川王国失败后傣族就进入了大小土司各自为政的历史。到了清朝,傣(掸)族仍被中国史书记载为百夷或摆夷。而此时缅族势力渐大, 最终控制整个缅甸,掸族被进一步分化,各土司再也无法形成统一的力量,许多土司同时向缅政府和清朝进贡,以维持其统治地位。


目前掸邦汉族依然把掸称为“摆夷”,是沿袭了中国封建统治者的习惯。


掸族土司在辖区内被称为“昭法”即“上天委派的王”之意。对中国朝廷只接受册封和定期去朝贡。而对缅甸的东吁和贡榜王朝有时不得不接受调谴。但内政历来是自行管理,缅军也不在掸邦长期驻扎。


十九世纪,英国先征服下缅甸,后进入掸邦地区,对掸邦土司威逼利诱,加上清政府日渐衰败,内忧外患不断,原本对这些所谓的“蛮夷之地”就鞭长莫及,到此时更无力顾及他们了。十九世纪末,英国殖民者进一步和清政府划了界,凡他直接控制的掸邦土司就正式脱离了中国的中央政府。


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一方面对掸族土司采取分化和拉拢的政策,以掠夺资源为主,没对土司干涉内政,也没有对百姓横征暴敛,相反还进行不少基础建设,加上掸族总体上是个安于现状的民族,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大动乱。


日本侵入缅甸,以推翻西方殖民者,解放亚洲作口号,昂山将军为首的缅甸爱国者立刻与日军合作,接受日军培训。等英军及中国远征军被日军打败,昂山将军也失去了利用价值,缅甸依靠日本复国的梦很快破灭。转而暗中与盟军合作。日本投降后,昂山将军的势力也渐大,而卷土重来的英国殖民者已是日謩途穷, 不得不面对殖民地纷纷要求独立的现实。


1947年, 昂山成功说服掸邦大土司苏瑞泰等人,使之支持缅甸联邦, 寻求独立。在苏瑞泰带动下, 掸邦大小土司及钦邦, 克钦邦, 克耶邦等都同意加入缅甸联邦。各族领导人在掸邦中部的邦龙签订了著名的“邦弄协议”(或翻译为 “彬龙协议”)。其中一条规定: 十年后如果各民族邦不满意联邦政府, 可以自行脱离, 寻求独立。这就是掸族至今仍在耿耿于怀的独立的法律依据。


缅甸独立后的首任总统苏瑞泰


昂山将军于1947年7月19日被刺身亡。真正凶手是谁, 缅甸历史至今语焉不详, 只将昂山封为烈士, 国父。而掸族等的传说是, 昂山为了赖掉邦龙协议, 是他让干的,也就是用他的死来维护缅甸联邦的统一。


1948年1月4日, 英国将权力移交给缅甸联邦第一任总统苏瑞泰。这一天也就是缅甸的独立日。


缅甸独立后, 掸邦各土司仍然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 邦政府也不过是松散的组织。地方治安由自组的警察维持,实际上也只能算土司的家丁。


苏瑞泰总统当满一届后就下台,回老家继续当土司。


1950年, 国民党残军进入掸邦, 成立反共救国军, 准备反攻云南, 实力最大时有近二万人,号称十万大军。缅甸联邦军队为维护国家主权,正式进入掸邦, 与国民党军作战。结果屡战屡败,于是告到联合国, 国民党看到反攻无望, 只好撤到台湾。而部分云南籍的部队则留在泰缅边境, 自行发展。

 

缅军武力解决掸邦问题的步伐越来越紧,引起掸族不满,于是举行反缅暴动,一般以1958年5月21日昭内索演达领导的起义为掸邦军的建军节。


“掸族格瓦拉”昭内索演达


1959年, 缅甸奈温将军发动政变,废除联邦宪法,大部分掸族土司被抓被杀,苏瑞泰也死于狱中。此前缅甸中央给土司一笔钱,换得他们放弃土司权力。这就是掸族老百姓指责土司卖国的根据, 实际情况是枪口下的交易。在缅政府军大军压境的情况下, 没有哪个土司有能力反抗。


缅军全面控制掸邦的军政大权, 引起掸族土司后人及其青年学生的反抗,许多人揭竿而起,响应昭内的反缅斗争。这个时期起兵的掸族将领大多数被称为“学生派”, 而他们五花八门的组织名称都习惯用英文来表达, 用得较多的就是:


SSA即SHAN STATE ARMY(掸邦军), SSNA即SHAN STATE NATIONAL ARMY(掸邦民族军)。


在掸族与缅政府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 与中国有关的南北两大实力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南边, 退到泰缅边境的国民党残军因脱离国民政府,没了经济来源, 为了自身的发展, 必然要对掸邦发生影响, 于是利用自身丰富的斗争经验与掸邦各派武装建立联盟,给他们训练部队,共同对付缅军, 做各种买卖,从中谋求自身利益。而在北部中缅边境,六十年代中后期, 正是中国支援世界革命的时期, 在中国的支援下, 以果敢,佤邦, 克钦邦等地为中心,“革命烈火熊熊燃烧了起来。”缅政府为了对付这些形形色色的反政府武装, 又支持各地有实力的头人组织自卫队, 被称为 “嘎拐野”。


从此掸邦进入武装林立,有枪便是草头王的时期。


也从这个时期开始,原本已很普遍的毒品买卖进一步蓬勃发展了起来。


到1970年代,南掸邦势力较大的部队有坤沙(张奇夫),昭光真(莫亨),波德文, 昭占迈,昭雅罕,昭社弄,昭扎努,佤族艾小四,果敢罗星汉,还有拉祜部队等等。其中又以罗星汉因被西方媒体大肆炒作为“鸦片军阀”而最著名。


独臂将军昭光真年轻时和他的警卫员


北掸邦以缅共人民军势力最强,其他武装有掸族的载列,载堵,思天,盖法,布刚瑞,还有崩龙军,克钦军等,这些武装大体和缅共人民军维持一种松散的统一战线局面。

 

1980年代末,掸邦局势发生了有利于缅政府的变化,首先中国已停止支援缅共,使之陷于自生自灭的窘境,各支掸族部队也始终成不了气候。而南部的罗星汉等部也早就和缅政府和谈,正式解甲归田,并出于和平愿望,积极在缅政府和各派武装之间斡旋谈判。


1989年各方斡旋活动的结果,缅共各民族将领发动不流血政变,放弃武装推翻缅政府的革命路线,缅共领导被礼送出境,各民族成立“民族民主同盟军”,其控制区被划为特区,自行管理。


同时掸族将领思天,盖法,载量,载堵等人也和缅政府达成停火协议。由于有过去土司被缅军迫害的前车之鉴,各武装都不敢真放下武器,而是采取“投降不交枪”的方式。


缅语称他们为“阴撒野”,即和平部队之意。缅政府除了给少数部队象征性发一点大米外,一般是让其自生自灭,也允许他们做各种合法与违法的生意。


解除北部威胁之后,缅政府腾出手来全力对付南掸邦的反缅武装。


掸邦军在收税(用鸦片来抵)

 

此刻在南部以泰缅边境的贺勐等地为中心,掸族部队昭光真与坤沙等部整合成蒙泰军,势力最大时有近两万多正规军,北部和中部还没投降缅军的掸族部队召杆若,载列等部也纷纷归附,其直系部队活动范围一直到达木邦,锡勃,腊戌附近,基本贯穿整个掸邦。


1991年4月,掸邦的三十六个土司和二十六种民族各推出一个人民代表,在贺勐召开大会,组成人民大会,成立掸邦重建委员会。选出了一批领导成员。宣布掸邦独立,对缅政府构成巨大的威胁。



老掸邦军


蒙泰军在整合各部,队伍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其内部新老矛盾也越来越大,加上缅军不断支持其他民族武装和它争夺地盘,终于导致1995年7月召杆约分裂出走,擅自和缅军达成停火协议,将蒙泰军内部的掸汉矛盾公开激化,缅军乘虚而入,到1996年初,坤沙带着近万名直属部队投降缅政府,蒙泰军彻底瓦解,不愿投降的掸族军星流云散。


昭光真安葬于泰缅边境


目前蒙泰军余部势力最大的掸族部队是昭耀世的“恢复掸邦委员会”RCSS-SSA,二十多年来部队已发展到万人,号称几万,采取和缅军停战,不再争取独立,拥护缅甸联邦的策略,也就是以武力为后盾,用和平手段争取权力。该部主张禁毒,经常在辖区内扫荡小股制毒贩毒武装。


他们的总部在泰缅边境的雷傣亮(可翻译为“傣族光明之山”),昭耀世(Sao-Yawd-Serk)既是部队总司令,还兼RCSS主席。他到处发表演说,中央电视台曾经在某次缅甸和平会议上采访过他。


但目前在掸邦势力最强的是佤联军,有近两万多部队,控制佤邦和泰缅边境很大部分地区,他们已是“阴撒野”,缅军也在尽量利用其去对付反缅武装,但因有许多教训摆在那里,他们显然不敢和缅军真正合作。


在所有已经停战的武装当中,佤邦发展得最好,控制近3万平方公里土地,在中国云南省支持配合下,已经发展成功替代作物,不再种鸦片,洗掉了“毒品基地”和“贩毒部队”的恶名。内部管理延续缅共时期的传统,官方通用中文,使用人民币,通讯和云南网络同步,除了挂着缅甸国旗,看不出这里和云南边境小县城有任何差别。缅政府无力也不敢干涉他们内政,因为他们拥护缅甸政府,不闹独立。

 

还有“缅甸掸邦东部民族民主同盟军”,俗称“勐拉军”,也和佤邦差不多,30年来不打不闹,和平发展,不招谁惹谁,也没人去欺负他们,缅政府也不好去干涉他们。


现在的掸邦军


北掸邦目前比较活跃,时不时还和缅政府冲突的民族武装如下:德昂民族解放军,壮大于2011年,主要活动于德昂族聚居的南散镇等地。北掸邦军,总司令是昭邦帕,由思天的掸族军演变而来,已经有60多年历史,和缅军时战时和。克钦军,老资格的反缅武装,战略比较模糊,是要闹独立还是要争取自治,是要亲西方还是要睦邻,一直摇摆不定。果敢同盟军,真正的彭家武装,1989年缅共将领彭家声反缅共自立,成立“缅甸掸邦第一特区”,1992年为部下杨茂良所逐,1995年再次反攻,重新控制果敢,2009年又被缅军所逐,目前果敢中心为缅军控制,彭手下白所成为特区主席,彭家退出果敢后,依靠其他武装于2015年再次反攻,目前在果敢北部山区建立根据地。


一般的看法是德昂军、北掸军、果敢军三家是盟友关系,都是佤联军的小兄弟。这些部队和缅军时不时打一下,又希望争取到合法地位。为了争夺地盘,也会和北上的RCSS-SSA掸邦军发生冲突。

 

掸邦今后前途怎么样?还没人敢妄加预测。   

 

3.毒品恶名

 

金三角之所以臭名远扬,主要是几十年前的毒品基地问题。在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中国云南省是深受毒品危害最严重的地方,中国军警的禁毒任务之重,边境地方政府防毒反毒斗争之激烈,内地人无法想像,有的村寨几乎所有的男子都吸毒,出现政府组织妇女提着长刀巡逻抓毒贩的情形,可谓触目惊心。


美国也深受其害,也才有了几百万美元悬赏金三角毒枭人头的举动。


金三角毒枭最大的特点是与政治有密切关联,下面分别简单介绍历史上主要的几支武装。


金三角以毒养军的开山鼻祖“93师”


金三角国民党残军习惯上叫93师,这是缘于中国远征军第6军93师一直在掸邦的景栋到中国打洛一带活动, 所以当地老百姓看见穿国军服装的都习惯叫93师, 而以后 “反共救国军”活动区域也主要在那一带, 所以不管部队番号扩充到多少, 名称怎么改变,大家都叫“93师”, 这是习惯成自然。


以后撤到泰北的部队番号是第三军和第五军,但是泰国军方也懒得分辨,直接叫“93师”。


这支部队是中国内战的遗产,1950年有两支国民党残军退入缅甸掸邦,分别由李国辉和谭忠带领,人数1500人左右,会合后为生存建立了基地,缅军来驱除,反而被他们打败,于是打出知名度,老蒋赶紧派人来管理,成立“复兴部队。”


适逢朝鲜战争爆发,美帝给予支持,能整出一支偏师骚扰中国大后方也是好的,于是蒋就派云南人李弥将军来主持,部队发展到二万多人,反攻云南,当然不是解放军对手,两下又败退回掸邦。


随着朝鲜战争结束,李弥也不敢真正大举进攻云南,加上缅甸政府告到联合国,台湾只好让这些人撤军,几经反复,剩下的主力部队撤到泰缅边境,台湾方面不再发经费,让他们自寻出路,从此走向贩毒之路,成为金三角毒品的第一代霸主。


随后三军的李文焕和五军的段希文将军和泰国军方谈判, 帮泰国政府进剿泰国的反叛武装, 取得了在泰国居住的合法权。但泰国军方限定范围,只准许在边境线一带建立难民村。


所谓难民村, 意味着它可以长久居住, 但因不是 “难民营” 也就没有联合国的救援组织来提供帮助, 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但这些人不但不灭,还顽强地不断发展,缅甸云南同乡为躲避战乱纷纷前来投奔,已基本被三五军掌握, 泰国政府开始去办泰文学校和医院,而且开始发 “难民证”。推行 “皇家山地开发计划”,皇帝皇后多次去视察,在各地开辟农场, 推广种植各种水果花卉, 蔬菜, 以替代种植鸦片。


而此时台湾经济得到大力发展,也觉得愧对这些被遗弃的残军(台湾习惯叫 “孤军”)。便有不少人前来调查访问,送钱送物。台当局成立专门机构配合泰国政府来管理和开发泰北,消除毒品源头。


著名作家柏杨根据搜集到的资料,以邓克保的名义写了一本《异域》,用第一人称对孤军从云南败退到缅北,成立反共救国军,撤台或被遗弃作了具体而精彩的描写, 虽然不少当事人指责书中有失实内容,但此书引起了轰动,到目前为止许多描写金三角的“纪实作品”还在改头换面引用该书内容。


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如今的泰北难民村人民安居乐业,大部分的村寨都有泰文学校和中文学校, 而且都通公路,一有风吹草动泰国军警马上就能赶去处理。


后代子女也大部分拿到了泰国公民证, 凭着精通中泰文可以到曼谷普吉等地打工挣钱, 做正当的职业。


标志性地名“美斯乐”已经是著名的旅游景点,有不少自助游的中国游客经常光顾,如果谁去了美斯乐等泰北华人村,还写出“冒死探险金三角”,“一支没有国籍的军队”之类的文章,那就是瞎吹和忽悠流量。

 

鸦片军阀罗星汉

 

罗星汉为缅甸果敢人,出生于1934年,因积极配合缅甸政府军进剿反抗武装,其自卫队得到大力发展,毒品生意越做越大,部队最多时有数千人,可谓兵强马壮,财大气粗,后因和掸族反缅武装走得太近,也因为“鸦片军阀”的名声太大,国际影响不好,被泰缅两国互相配合于1973年把他抓获,关在仰光。1980年被大赦出来,将其旧部从泰缅边境基地叫回来,真正解甲归田,被安排在腊戌附近建了一个和平村,取名“怒江新村”,40年来以办中文学校,靠中文知识到缅甸大中城市和泰国谋生,也彻底洗刷了“鸦片部队”的恶名。


罗星汉走和平路线之后,一直是果敢文化会主席,于2013年去世,其后代和许多下属是缅甸著名商界精英。最难得的是,在缅甸各族几十年来分分合合争斗不休,以枪杆子来说话的潮流中,罗家部队始终走和平道路,而且还发展得不错,目前他们正在积极和中国加强联系,学校使用的是中国提供的课本。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利用后代的中文优势,再加强缅英文,为中缅经济文化交流发挥积极作用。


一个“揭秘”节目里的罗星汉


毒枭总统坤沙

 

坤沙(1934-2007年),汉名张奇夫,掸邦莱莫山的土司,是掸汉混血的性格复杂的传奇人物。


他当过掸族和尚,受过较正规的掸文教育,说一口标准的掸族话,有真挚的掸族情感。也能讲标准的缅甸云南方言,坐牢期间读过《三国演义》,中文水平一般。


他在掸人面前说:我们傣要如何发展,说得真诚而切中要害;在汉人面前又说我们汉人怎样,表情轻松自然。


他的部队汉人习惯叫“张家”,因为他有个很著名的参谋长是国民党军官,也刚好姓张,叫张书泉。


掸族都叫他:昭坤沙,公认他是个民族领导人。


其实他和张苏泉联合其他掸族武装争取掸邦独立的态度是认真的,张书泉面对中文记者的采访,他谈了自己的经历,说到坤沙,他都是叫:我们的昭坤沙。并没有用“我们指挥官”这样的汉语表述。


他们部队发口令,指挥用语,部队官职,都用掸族话。


这支武装简单经历如下:


1961年坤沙成立自卫队,随后和张书泉合作,先是鸦片生意越做越大,但是坤沙始终把自己当做一个掸族土司,因此和其他掸族反缅武装一直有联系,1969年被缅军抓捕,1973年张苏泉指挥绑架两个来援助缅甸的苏联医生,在泰国斡旋下,1974年坤沙被释放,两年后再次进山,势力更大,1986年和掸邦南部最大的掸族武装昭光真结盟,成立蒙泰军,宣布独立,昭光真为总统,坤沙为总司令。昭光真去世后,坤沙为总统。


坤沙就任“总统”


坤沙想通过从政来洗白毒枭身份,但毕竟又是个生意人,只重用自己最信任的汉族将领,最终发生分裂,掸族不再承认他的领导地位。整合无果,只好投降缅政府以换得安度晚年。

 

罗星汉和坤沙的故事,有一部香港电影《金三角鸦片军阀揭秘》最有名,内容丰富精彩。


这部1987年6月发行的片子,从1972年就拍,一直拍到1986年,主角之一是张苏泉,1972年那次是讲述张苏泉和掸邦军(SSA)合作,伏击罗星汉的马队,抢了10多吨鸦片。在这个影片里,讲述了掸邦革命的起因,拍摄了老百姓交钱交物给掸邦军,支持他们革命,掸邦军对群众的宣传和鼓动,掸邦军官收购鸦片的情形。


特别是张苏泉收集罗星汉马帮的情报,部队出动情形,后勤准备,抓到罗星汉派来的情报人员,最后展开激战,打败罗家军,成功抢到货,埋葬好阵亡的士兵,张苏泉和掸邦军(SSA)二一添做五,一家一半分好鸦片,掸邦军就凯旋而归,张苏泉也回自己地盘。有始有终,一个完整的毒品战争故事。


1986年又到坤沙基地拍摄访问,张苏泉讲述了他的个人经历,那就是残军撤台后他留下来的原因:“可以说,自己想做一番事,现在我所在部队的领导昭坤沙(电影字幕写成:张昆沙)需要有人来帮训练部队,管理部队,我就来帮他,能带领掸邦子弟去争取掸邦独立,这是一件伟大的事业,所以我自己抱着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去帮助他们,去成就他们。”


掸族也认可张苏泉,给他取官名“昭帕南”。


这部电影的内容有多少真实性也不好评价,晚年罗星汉在接受采访时,对于被张苏泉和掸族军打败,抢走好多鸦片的情节,明确给予否定,他操着果敢方言讲述:“我的部队都是果敢子弟兵,打仗都很猴(厉害),摆夷兵(掸族兵)咋会敢来打我们?就算来拦截也只是远处放枪,马屁股都打不着。”


而罗星汉和坤沙私人之间的关系是不错的,在1994年前后,罗星汉的怒江新村,实际上和坤沙的蒙泰军保持着特殊的关系,说是地下交通站都不为过,这点笔者在该村当中文教师时就有体会。


坤沙投降后,在仰光当寓公时罗星汉还偶尔去看他,给他送些中药。罗星汉后来坦陈:“我早就劝他啰,做生意就做生意,不要搞什么掸邦革命,最后他不听,还是干吃亏。”


是耶非耶,各人自己评说吧。


如果仔细研究,你就会发现目前许多网上对金三角毒枭揭秘的节目,镜头大部分都从这个电影里剪辑,取个更吸引人的题目,再把收集到的一些真真假假的新内容拼凑出一个完整的节目就可以了。是否涉及侵权,不得而知。

 

 4.和平的最大结症

 

缅甸和平问题目前最大的结症是无法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最大公约数。


缅军始终坚持认为,要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强大,军队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昂山素季的民盟政府,各少数民族武装,对此都无可奈何;因为军方的这种思维是有民意基础的,以至于在对待罗兴亚人的问题上,被西方捧为“民主女神”的昂山素季(昂山将军之女)也不得不根据军方意见来处理,结果被西方骂得狗血淋头。欧美历来高高在上,用旧有殖民者思维来看缅甸问题自是不可取。


但各少数民族对缅军的做法也无法认同,都抱着很现实的想法来和缅军顶牛:我们也希望国家真正统一,但你这个老大没有当好,连你中心区域都没有治理好,凭什么要来我们的地盘耍横?还有各种利益冲突,一团乱麻就越扯越紧。


在经济落后,交通不发达的环境里,除了这些民族武装,还有几十支扛枪的自卫队,多则几百,少则几十人,都是某个地方的实际统治者,这就导致一些边远山区还有人种植鸦片,制毒贩毒。尽管规模没有90年代那么大,但毕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毒瘤,搞不好还要扩散。


要真正解决毒品问题,只有实现和平,发展经济,发展交通。泰北的变化就是很明显的例子。

 

 5.被忽视了的神奇地方

 

缅甸是中南半岛位置很重要的国家,资源丰富,20世纪2-30年代曾经是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甚至是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想学习的对象。


缅甸又是中国通向印度洋最便捷的通道,中国高速公路网已经伸到瑞丽,高铁也指日可待。缅甸中部曼德勒到出海口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从中缅边境口岸的木姐到曼德勒,不过460公里左右,且地势也没有滇西那么险。只要缅甸掸邦的这块战乱之源消除,中缅间经济文化的交往将迎来一个大好时机,两国经济的发展将超出许多人想象。


研究缅甸问题,研究金三角,意义重大。


延伸阅读
屈在祥:第一回在北京办泼水节,
只申请到经费200元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东南亚纪事
杨奎松:60年前的“中国道路”
沈志华:毛泽东与东方情报局的使命

缅共女兵潘东旭的“寂寞旧战场”

投身缅甸丛林的中国知青,
为"国际支左"而战
张育海:战殁缅北战场北京红卫兵
记亡友张育海:没有墓地的陵园
献身缅共的北京知青张育海沈大伟
徐焰:缅共兴亡始末与教训

金津:马共的暴力革命

与有尊严的放下武器

孙毅安:老兵老白,百战归来独留我

红卫兵偷越国境援越抗美的传奇
名诗《献给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勇士》
红色少年三度越境投奔北越战场
周恩来特批援越女兵战场秘闻:
半夜下河洗澡男兵放哨
宋喜秀:1975年,我被派往柬埔寨
钱江揭秘中国援越抗法战争
程鹤麟:中国间谍眼中的红色高棉
师长忆松毛岭大捷:歼敌3000余人
松毛岭战役35周年
幸存越军祭奠战友,犹见遗骨遍地
老山女兵谢楠:
为每一座墓碑插一朵玫瑰
王红:胶片中凝固的残酷与悲伤
走近35年前的那场边境战争
血染风采"老山魂" : 
麻栗坡烈士陵园纪实
操风琴:寻找那场败仗的真英雄
张志鸿:40年前那场战争的硝烟与回声
吕燕群:我们是中国军人
操风琴:“兄弟,我们同在!”
操风琴:懂你!1979年战争的母亲们
操风琴:黄土地、黄军装
——39年前的战争记忆
肖星:我所经历的1979年对越作战
女兵忆越战最尴尬一幕:身体真的忍不了
1988十年前南沙赤瓜礁海战追记
黄健:天南地北的战友们,你们好吗?
侯杰:从《芳华》中我看到反战情绪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