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冰点丨王骥:你不喝酒,就是不拿我当朋友

王骥 新三届 2021-05-08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王骥,生于北京。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4年调回北京。上过学,当过运动员,做过医生、教练员;国家拳击队教练兼医务监督,奥运会医务仲裁,国际拳联技术代表,亚洲拳联医学委员会主席。1994年到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担任编导、节目统筹等工作,已退休。


原题

 酗酒: 潜在的谋杀“毒药”




作者:王骥

 

“酒乃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有的文本为:酒是烧身硝烟,色为割肉钢刀)这是明朝人冯梦龙的警句。我十几岁的时候读他的著作就知道这个道理。又是刮骨、又是割肉的,多吓人啊!我至今坚持做到滴酒不沾,坐怀不乱。


这酒指的是中国的传统白酒,意大利和法国产的干红我还是经常喝的,饮红酒有度,也不宜过多,仅仅是开胃而已。在我服务多年的体育界,饮白酒已经不是什么一种时尚问题,不是一种风气问题,早就形成了一种传统。


4月28日,不少媒体争相报道,有一位曾经担任国家足球队队长的大连运动员在4月28日这天恰巧是他48岁的生日,由于心梗去世了。许多人都说他是由于生前喜好喝酒,莫非白酒最终成为了杀害他的凶手?

大连人爱喝酒也能喝酒。其实是秉承了山东人的传承。体育界喝酒是谁的传承呢?我认为是来自两个方面,第一是中国传统体育,包括武术、中国传统摔跤、龙舟、舞龙、舞狮……这些习惯于以武会友的项目,来自大江南北多地的武林高手相聚时,酒逢知己千杯少哇。


当然《水浒传》中的武松在三碗不过岗的景阳岗上那个没有执照的小酒店里喝的大醉之后打死猛虎,只是靠的拳脚相加,将一只猛虎打死不仅介绍了武松的威猛,也宣传了酒壮英雄胆。英雄借酒力打死猛虎的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这一段杀野生动物的故事激励男儿对于酒的崇拜和向往,说明白一点是“酒壮怂人胆”。通过酒精的作用,充实自己对于人生的自信心。

在另一方面,国家体委从成立的那一天起。除了实际主管工作的荣高棠等文职官员是来自于团中央,很多领导干部是来自于部队,而且国家队的管理也是按着军队化的模式在进行管理,军队有传统,打胜仗了要喝庆功酒,千杯不醉。

我们运动队出国比赛,就跟要上战场一样,领导要为我们敬上一杯送行酒或称为“壮行酒”。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中国体育代表团大获全胜,在国际饭店展览中心举行庆功宴会。一如既往,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亚奥理事会秘书长魏纪中和我们一起喝的是茅台酒。我也只是用茅台酒湿了一下嘴唇,而后就换成了鲜橘汁。参加庆功宴会的运动员们也跟着纷纷放下手中的茅台酒杯,以鲜桔汁代替白酒。

2008年北京奥运会庆功宴,和跆拳道冠军吴静钰以鲜桔汁代酒碰杯庆祝胜利

1987年刚组建国家拳击队的时候,训练基地在今天的天坛体育场中的崇文区青少年业余体校。负责国家队集训的教练员当中,只有来自煤矿体协的费志光教练和我是滴酒不沾的,其他的教练多多少少是好喝一点儿。

杨XX教练是个很直爽的人,爱喝酒,酒量并不是很高。喝完了酒,一高兴就找我聊天儿。每当他和我一说“王教练、王先生,我就佩服你这有学问的人,我就想坐下来和你好好聊聊,你不喝酒,就是不拿我当朋友……”我就知道他又喝高了。

教练员们从每周末,就是星期六的晚饭开始喝酒。当时没有双休日,即便是星期天,上午也还要训练半天。后来逐渐变成了经常喝。

有些北方来的运动员胆子大,偷偷跑出去在附近的餐馆也喝上一点酒,由于每天都要为运动员监测体重,喝完酒回来的运动员在测体重的时候,我一下子就可以闻到酒味,我只是暗示一下,绝不上报,不能为一杯酒,这么一点的小事毁掉孩子们的整个前途。运动员不许喝酒,这是所有运动队的规定。

体校的教练合影。二排右3拳击王教练、三排右3足球王积连教练,后排左3是我

杨XX教练是最早离开我们的。如果他不喝酒,可能他现在还和我们在一起谈论中国拳击的发展趋势。当年偷着外出喝酒的运动员,虽然也曾经在国际比赛中摘金夺银,有的人由于出现脑梗症状,不得不提前进入了养老院医治、疗养。

有一位朋友是部队体育工作者,还是个领导。经常一边喝酒一边谈论工作,很多工作不仅是在酒桌上谈论,甚至是在酒桌上就能敲定。这位朋友总是耐心地劝说我:“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喝酒才能越喝越厚。赌钱是越赌越薄。”听起来还是真有道理。

我的这位朋友一直在军队中服务,当然喝酒的场合和机会比我们地方要多,而且酒的品质也会很高,退休前他已经升到大军区副职了,无论是国家分配的住房还是退休金都在我之上,遗憾的是也许是由于喝白酒而造成的痛风一直在折磨着他,至今连海鲜和豆腐都不敢吃。我觉得他有点儿冤。

我最早和足球界打交道是在1975年的9月7日至28日,第三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举行,这是“文革”十年动乱中唯一一次在北京召开的全运会,第三届全国运动会的时候。我担任足球和网球两个项目的评论员工作。于是认识了一些足球运动员,其中包括了王积连和迟尚斌,他们都是大连人,大连人没有不喝酒的,但是饮酒,而不醉酒,他们自己说这叫酒德好。

我和林晓华、迟尚斌

后来我和王积连又在一个体校工作,他教足球,我教拳击。他们足球教练有时候在一起喝酒,也邀请过我,基本上都被我谢绝了。迟尚斌来北京时,我们一起在体育宾馆见个面儿、吃个饭。我也只吃鱼、吃肉,看他们喝酒。大连人不缺吃海鲜的机会,王积连说:“我们喝酒只要喝舒服了,就不再喝了。”迟尚斌笑笑说:“啥时候算舒服呢?”

1994年广岛亚运会,我是国际拳联的技术代表,拳击比赛项目的医务仲裁(Medical Jury)。当时迟尚斌就在日本,而且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他在大阪执教的一支日本青年足球队,获得了当年全日本青年赛冠军。他也来到广岛,他说道:“时间紧,咱们真没时间喝酒,这日本清酒,喝着没什么劲儿,喝多了后劲大,你看看大街上日本人喝的东倒西歪的,吐的满地都是……”,在广岛迟尚斌一口酒也没喝。

2004年广岛亚运会,和日本的陪同女孩合影可以,就是不跟她喝酒

日本广岛的接待人员每天晚上都来邀请我去酒吧喝酒,有美女陪同饮酒,都被我谢绝了。一天晚上有人敲开了我的房门,两名日本工作人员带着三名身着和服的妙龄日本少女,冲入我的房间,每人抱着一大瓶日本清酒,要陪我喝个一醉方休,痛饮良宵……。被我很客气地轰了出去。瞬刻间,敲门声又响起,我打开门一看,是刚被我赶走的那群人里的一名工作人员,站在我的门口,深深向我鞠了一躬,交给了我一个组委会的信封,他一面鞠躬一面用蹩脚的英文解释说,这是供我在房间内自由消费用,“Whisky”、“Lady”……还递给了我一瓶苏格兰威士忌。

那瓶苏格兰威士忌酒我一直没有喝,一个月前,家里搞卫生,我意外发现那瓶酒从来没有打开过瓶盖的苏格兰威士忌,也已经挥发掉三分之二了。晚上送来的信封里面是给我“房间服务”的费用,我用不上,回北京后我如实、如数交给我们家户主了,她说:“存起来给孩子出国留学用。”

没有开瓶的苏格兰威士忌,已经挥发了三分之二

还是说在国内的事吧,王积连前几年先走的,迟尚斌今年3月6日也走了。当年他们在国家队的时候,有个广东运动员号称“矮脚虎”赵达裕喝酒喝的很猛,也是提前走了好几年了。2015年3月18日前国脚赵达裕因病去世,享年54岁。

啥算是喝酒喝的舒服了呢?我在基层体校的时候,有一个同事叫王XX。和我一同教授拳击,他就算是会喝酒,要把酒喝的很舒服。每天早晨起来以花生米佐餐,先喝上二两,再吃半个馒头。中午从食堂打来炒菜,不管吃什么菜,也是要就着炒菜喝上个三两、四两。午觉可以不睡,中午酒不能不喝。晚上当然不能一个人喝,要约上两三个朋友,在外面餐馆喝。

如果在家里喝酒,一定要打开黑白电视机。一边评论着电视机的那些编剧烧脑的剧情和表演粗糙的电视剧,一边换成大杯喝酒。在空中飘荡的醇香里,思想境界也不断的升华,要思考和谈论国际形势,甚至在酒杯的碰撞之间产生争论。

王XX的妻子很健康,也很漂亮,还给他生了一个很漂亮的女儿。常年的酒后入睡,引起妻子的不满。妻子原来是部队的球类运动员。作为正常人的生理状况和需求绝不会低于一般老百姓。酒精使我们这位王教练对妻子失去了做丈夫的应尽的责任。(此处删去1100字。)

第九届全国运动会于2001年11月11日至25日在广州举行,这是新千年我国举办的第一个规模盛大的全国综合性体育盛会,广州全运会期间王XX身为北京体育代表团拳击队教练,坐在拳击台下指挥运动员在台上作战。一天比赛时,觉得两腿有些沉重,用手指按压一下小腿,居然被按出了一个坑,久久不能恢复原状,他想起来了是今天早晨没有喝酒。

酒店的早餐中不提供任何白酒,他以为回到酒店喝点酒,白酒可以活血,喝完之后可能就很好了。在广州的商店里还真买不到北京的二锅头。不是没有,是那些运动员没有找到卖这个二锅头酒的商店。只能喝南方产的白酒,喝完之后觉得效果还是不好。在北京拳击队主教练于福山和领队的共同要求下,将王XX教练送到医院去进行检查和治疗。

经医院检查,王XX肝脏已经硬化了,他的腿部的肿胀是肝硬化出现的腹水通过地心引力缓缓的流到了腿上。北京市体育代表团团部临时开会决议送王XX教练回北京治疗。北京拳击队的公费医疗合同医院是北京友谊医院,王XX教练家里是部队的,父亲是北京军区某兵种的副司令,相信部队医院有办法能治好他的病。根据个人的要求和家属的需求,他住进了一个部队医院,部队医院进行了各种有效的抢救措施。三个月后,王XX教练离开了我们。时年42岁,他那漂亮的妻子抱着女儿失声痛哭,眼睛都哭肿了。

那一次,北京拳击队在广州奥运会上取得了金牌,按照政策,有奖励教练的住房一个单元。王XX去世后,剩下他妻子,孤儿寡母的,也只算是家属分房,不算是教练分房了?(分房问题是敏感问题,此地不宜细说。)

还有一件事不能不说,一件与喝酒有关的一件事,还是大事。新华门是中南海的正门,也叫南门,面对长安街,每天从这里经过的老北京人还能记得20多年前,国家领导人乘坐的汽车可以正常出入新华门。如果能够看到一张20多年前新华门的照片和今天的新华门的照片对比一下,就会发现今天的照片要比20年前的旧照片上多了一条有高度、又结实的门槛,增加了这样一个门槛,就和饮酒有关系。让我慢慢道来。

徐XX曾经是我们国家拳击队的91公斤级运动员,运动健将。出生于1966年3月,小伙长得也帅,在国内锦标赛上代表北京队摘金夺银,人很善良、很随和、也懂礼貌。退役后结了婚,妻子是垒球运动员退役后留在训练基地的管理干部。

徐XX文化程度不高,当时国家和北京市政府没有出台照顾优秀运动员上大学继续深造的政策。文化低,退役后也就没有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工作,妻子工作很认真、有成就,自己心理上出现了落差,无法面对一种挥之不去的失落感,不高兴的事憋在肚子里,经常和朋友一起喝酒消愁,逐渐发展为天天和朋友一起喝酒。

有一次大白天就把酒喝高了,一个人开着汽车从长安街由东向西开到了新华门误以为是路口呢,一个右转弯直接就开进去了。在中南海里转了半圈儿最后被汽车和装甲汽车给包围其中,被警卫部队生擒之后经过审讯,闹了半天就是一个醉酒开车,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把车开到哪儿了。8341部队把他转给北京市公安局进行拘留处罚,第二天,新华门就增加了一条结结实实又高又厚重的超大门槛,一直到今天门槛依然保留,进出中南海车辆只能走西门和北门。

徐XX拘留期满,从公安局释放出来之后,终身吊销驾驶证。除了这次犯了严重的错误之外,没有其它违法问题,人还是很老实,就是爱喝酒,继续喝,父亲和妻子不停地劝说,他当面虽然不顶撞,酒还是偷偷地喝,身体越来越不好。后来发现血糖、血脂、血压全都不正常,他也不愿意去医院检查。

出现全身症状后到医院检查发现,他的肝脏、胰脏和肾脏都出现了病变和不同程度的损伤。徐XX于2012年4月25日离开了他年轻的妻子和他的队友们,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时年46岁。 

我就再说另外一件事,这是发生在春节的事。春节饮酒无可非议,如果春节期间都不饮酒,那就成了另类了。我就是那个春节不看电视春晚,不饮酒的另类。 

2012年,春节大年初一,在北京龙潭湖畔国家队训练基地,国家举重队教练员梁XX因劳累过度引发心源性猝死。媒体是这样报道的:梁XX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在2011年体检中心脏也查出了点问题。据知情人透露说:“年前三天,他曾说心脏疼,但那段时间他太忙了,很多事情要处理,压力很大啊。”

梁XX2008年11月份担任XX省体育局举重中心主任,现任国家举重队教练。目前,国家举重队共有9名XX籍选手,其中不乏奥运冠军、世界冠军,还都是国家队的重点队员,是国家举重队伦敦奥运奖牌的有力竞争者。而伦敦奥运会是梁XX第一次参与备战。除夕夜,(此处删去113字)梁XX忙活到了凌晨三四点才睡下,年初一上午10点40分左右,组里教练如往常去敲他的房门,要跟他商量训练计划,却发现他已经不行了,生命定格在52岁。

除了我们体育界,其它行业也有因过度饮酒造成生命伤害。1994年9月荣获第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的牛振华,在2004年5月11日,因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车祸去世,享年48岁。

1983年以前出生的人还能记得1993年在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曲苑杂坛》中表演系列节目“洛桑学艺”而红遍大江南北,成为深受广大电视观众喜爱的笑星洛桑,在1995年10月2日因酒后发生车祸,伤势太重不治身亡,终年27岁。

不再多说了,就我们体育界饮酒的问题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无论是心梗还是脑梗,饮酒都是其中诱因之一。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让我们的国家队教练员和运动员们远离超量饮酒。

喝酒好不好?还能不能喝酒?我还是用明朝冯梦龙的一首诗来结束本文。

饮酒不醉最为高

好色不乱乃英豪

无义之财君莫取

忍气饶人祸自消


王骥专列

浪里白条七十载,会当击水三千里

王骥:那年我被马约翰摸了头,
从此与体育结缘一生
王骥:在朝鲜用拳头说话的日子
王骥:挥拳曼谷,征战十七年
王骥:破冰苏联,拳击台上无兄弟
王骥:拳击人在武汉
白衬衣,革命时代的青少年标配
王骥:北京长街的三轮车,
见证那个疯狂年代
王骥:师大二附中的疯狂年代
失联60年,美国红领巾男孩回来了
王骥:儿童剧,伴我度过那个年代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二维码打赏吧


运动叙事

杨劲桦:李富胜和国足那些哥儿们

杨劲桦:我记忆里的学校运动会

杨劲桦:大学游泳队的姐妹兄弟

张健:“高干”足球队是怎样炼成的

马艺华:也许昆明湖会变成足球场

龚炽荣:大学时代的游泳往事

和记忆中的那个女生

刘志达:难忘“3.20”之夜,

“振兴中华”口号诞生记

“3.20”:北大学生高呼“振兴中华”

乔远生:从体育"菜鸟"到田径"明星”

黄肇炎:山沟里的足球运动

刘光典:57岁完成首个百公里越野赛

苏兆瑞:步行健身的感觉真好

父亲庄则栋:"做官两年倒霉几十年"

张五常:我的发小容国团

还记得第一高人穆铁柱么?

他已经离开10年了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军营华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