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PAM在线讲座 |【开卷有艺·读画】《重屏会棋图》棋盘上的迷局

PAM 明珠美术馆PAM 2023-06-28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陈研在明珠美术馆讲座现场


讲座嘉宾 

陈研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博士。



“《偶眠》这首诗很有意思,在诗文当中,白居易是把屏风作为一个明喻直接点了出来。而在《重屏会棋图》中我们看到的其实是一个暗喻,因为画家并没有写明画的是白居易的诗意图。”



屏风上的视觉谜语 :《重屏会棋图》与图像学研究


👂



《重屏会棋图》的真伪论争



五代南唐周文矩《重屏会棋图》

上期回顾中,我们讲述了艺术史的研究方法、图像学研究以及屏风的历史与作用等方面的内容,今天就让我们在此基础上来全面“阅读”《重屏会棋图》。上图为《重屏会棋图》的全貌,针对这幅作品,离我们较近的权威鉴定是由徐邦达先生做出的,他认为这是一幅摹本。在这幅画上有包括宣和在内从宋代到清代的印章,徐邦达先生认为这些印章大部分都是伪造的,只有一些模糊不清的印章可能为真。


文征明(左)与沈度的题跋


在画作的后面附有沈度和文征明的题跋,除此之外还有一篇 20 世纪之后由于怀书写的题跋。徐先生认为沈度和文征明的题跋也为伪作,但丁羲元先生却认为画作和两位明人的题跋皆为真品。就我个人看来,关于《重屏会棋图》的真伪还是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比较和推断。
 
在这里我们先按照徐邦达先生的观点来展开内容,徐先生认为我们现在看到的《重屏会棋图》是北宋临摹南唐的摹本。原作画于五代南唐,也就是在唐和北宋之间那段战乱纷起的动荡时期。这幅作品还有一个版本,现藏于美国的弗利尔美术馆。


从王安石的“观后感”看《重屏会棋图》



大家可以假设自己是古人,当我们在内府或者朋友家里看到这幅画时该怎么接近它呢?王安石和梅尧臣都在各自的文集里收录了这首叫做《江邻几邀观三馆书画》的诗。内府经常曝(pù)书画(指将书画暴露在阳光下晒),每逢此时都会吸引名臣、名士们前来观看,王安石也是在这种情境中写下了此诗。
 
五月秘府始曝书,一日江君来约予。
世间虽有古画笔,可往共观临石渠。
我时冒热跨马去,开厨发匣鸣鎖鱼。
羲献黑迹十一卷,水玉作轴排疏疏。
最奇小楷乐毅论,永和题尾付官奴。
又有四山绝品画,戴嵩吴牛望青芜。
李成寒林树半枯,黄筌工妙白兔图。
不知名姓貌人物,二公对奕旁观俱。
黄金错镂为投壶,粉幛复画一病夫。
後有女子执巾裾,床前红毯平火炉。
床上二姝展氍毹,绕床屏风山有无。
堂上列画三重铺,此幅巧甚意思殊。
孰真孰假丹青摹,世事若此还可吁。
——《江邻几邀观三馆书画》[宋] 王安石
 
“五月秘府始曝书,一日江君来约予。世间虽有古画笔,可往共观临石渠”,“石渠”一词是指书画,古人会在存放书画的房子旁边挖石渠并灌水,万一发生火灾可以方便灭火,所以我们就以“石渠”代称书画收藏。“我时冒热跨马去,开厨发匣鸣鎖鱼。羲献黑迹十一卷,水玉作轴排疏疏”,“羲献”是指“书圣”王羲之与他的第七子王献之。“最奇小楷乐毅论,永和题尾付官奴。又有四山绝品画,戴嵩吴牛望青芜”,从上一段诗句中我们知道宋代无论是对书画的鉴赏还是对书画的收藏都达到了历史最高峰,这段诗句则是把我们现在能想到的例如书法、山水、花鸟等方面最优秀的作品都提了一遍。

 

人物方面只提到了一幅画,究竟是哪幅人物画可以和王羲之等大家的历代传世名品并提呢?“不知名姓貌人物,二公对奕旁观俱。黄金错镂为投壶,粉幛复画一病夫。後有女子执巾裾,床前红毯平火炉。床上二姝展氍毹(qú shū),绕床屏风山有无”,“氍毹”是指毯子。

 
诗中大篇幅在谈论这幅画,但作者却不知道画的名字。其实很多中国画都是我们去形容它,然后赋予它名字。关于这一点,中国传统书画以及西方艺术史中都有相同的情形,画家很少给自己的画取名。例如《圣母岩石图》或者说《雅典学院》都是后来人们起的名字,这幅画的名字《重屏会棋图》也同样由后人所起。
 
王安石通过简洁的诗句细致地描述了画中的场景,有两人在下棋,其他人在围观。后面屏风里还有一个病夫,仕女们在忙着给床上铺毯子,同时还有一把错金的投壶引人注目。我们基本可以确定,诗中描述的应该就是这幅“堂上列画三重铺,此幅巧甚意思殊”的《重屏会棋图》。“孰真孰假丹青摹,世事若此还可吁”诗人对这幅作品反复称赞、惊叹,可见如果有《中国艺术史》这本书,无论其厚薄,《重屏会棋图》都应该会出现在书中,因为它是中国人物画的重要标志之一。


主人公李璟家族背景及其性格成因



那么《重屏会棋图》由谁所画呢?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绘画名品》系列图书的《重屏会棋图》内著录表明,此画的作者是周文矩。他是金陵句容人,就是今天的南京人,生卒年不详,我们对他的生平也仅知这么多。周文矩擅画仕女、人物及界画,他主要活动于南唐中主(李璟)与后主(李煜)时期。


五代十国·南唐地图(图片来自于网络)

自安史之乱开始,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时期战乱纷繁,随之便是政权的分裂与割据。其中有个区域在江南一带,我们称之为南唐。南唐的建立与《重屏会棋图》一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建立南唐的是烈祖李昪,他曾跟着自己的父亲在濠州(今安徽凤阳)、泗州(今安徽泗县)一带以乞讨为生,过的非常凄惨。


后来他的命运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吴太祖杨行密攻打濠州时将其收为养子,李昪从一个出身微贱的流浪者一跃成为皇室一员。他因从小体格健壮且能言善辩,很快便在杨氏族中受到排挤。又因不是嫡系,甚至有性命之虞。之后杨行密将李昪交给部将徐温抚养,在五代十国时期没有真正的贵族,也没有真正的皇室,就像我们追的电视剧《权力的游戏》里一样,谁手握兵权和土地,谁就拥有权力,而徐温就是那个手握兵权的人。


唐烈祖李昪

更名为徐知诰的李昪来到徐家后很受徐温的喜爱,但因他只是养子,无论再优秀也无法执掌徐家的家业。所以当他基本确定了在族中的地位时便设下一个酒局,他向自己的弟弟徐知询(徐温的亲生儿子)递上一杯酒说:喝了这杯酒,祝你活到千岁。徐知询觉察到酒中有毒,便将酒一分为二说:愿和哥哥平分这一千岁,你五百我五百,我们一起喝。后来徐知询虽然侥幸没喝毒酒,手上兵权却被李昪夺走。
 
李昪也就是徐知诰,从无名小卒到最后成为一代枭雄,除了心狠手辣之外他的口碑还是非常好的,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都极其成功。此外,他还非常尊敬学术与艺术,在青年时代就“以文艺自好”,崇文重教。定都南京之后,他重新恢复了夫子庙中的国子监,也将自己的名字改回为李昪,从新回归到李氏这一支。
 
李璟是李昪的长子,但他的生平和自己父亲不同。我们可以回想一下看过的电视剧或者电影,一般父亲是枭雄的话,孩子往往很受压抑。他没有继承到父亲的能力超群以及心狠手辣,反而继承了父亲热爱文艺的基因。在五代十国的大背景下,李璟亲眼目睹为了争夺权利父杀子、子杀父、兄弟残杀等场面,这些吓得他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
 
南唐从建国开始持续有近 40 年左右的时间,这在五代十国中已属成功。但比起李昪,李璟究竟差在何处呢?一方面,他一直想要攻打湘(今湖南)、闽(今福建)两地,但总是失败。另一方面,后周在南唐的北面崛起,这使本想称帝的李璟十分胆怯,竟自行“削帝”,称南唐为“国”,称自己为“国主”。从这两方面不难看出,李璟的性格十分怯懦。



“兄友弟恭,其乐融融”专题绘画创作



让我们回到《重屏会棋图》,在画中那个帽子最高的人就是李璟他虽继承帝位,但因性格怯懦又能力有限,非常害怕自己被弟弟们杀死。因此他就对弟弟承诺,自己不会独占权利,他虽为国主,但还可以加封弟弟们为王并将兵权分给大家。另一方面,李璟表示,国主之位并不一定会由自己的孩子继承,也可以兄终弟及。简而言之,他是在向弟弟们释放“你想要权利和地位的话都可以拿走,但千万别杀我”的信号。
 
所以他特别喜欢营造五个兄弟在一起齐乐融融的氛围,同时也命周文矩等画家画了很多类似主题的作品。例如兄弟五人一起喝茶、兄弟五人一直赏花、兄弟五人一起下棋等,总之一定要将五人凑齐。后来,其中的一位兄弟过世,画面就变成我们看到的这四个人。虽然其他的画作我们已无法看到,但还是可以从文献中读到。因此我们可以大概判断,这幅画原本的创作时间应该晚于李璟的兄弟去世那一年,也就是公元937年。在这一年之前所有的南唐内府肖像都是五人,五人同进同出。


 四兄弟其乐融融下棋中


画面中出现的其他三人很显然是李璟的三位弟弟:三弟景遂、四弟景达和五弟景逷。从画面的构图来看,李璟所处的位置为东面,传统文化中以“东”为尊。另外,我们还可以看看四人的帽子,他们所戴的帽子显然并不是正式场合需要戴的样式,而是比较随意的款式,尤其是李璟戴的隐士帽。隐士其实也可以展开说,因为隐士这个阶层或者身份是中国所独有的。古代的隐士需要登记在案,他们都是有一定身份并且拥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画中除了李璟之外,其余三人戴的皆为便帽。

画中出现的投壶


我们再来看一下画面中出现的器物。桌子上有个投壶,也有一种说法是李璟兄弟四人先玩投壶,结束后才去下棋。投壶是从射箭演变而成的可以在室内进行的游戏方式,也有文人附会说你能将箭投入壶中说明你的心术也中正。投完壶下完棋可能会用膳,所以在棋桌右边站着一位行叉手礼的童子侍者,侍者的旁边便是食盒。
 
四弟景达和五弟景逷在下棋,李璟和三弟景遂在观棋。李璟手上拿着一个像计算器一样的东西,在景遂身后的小盒子里还放着同样的物品。这很像是本书,下棋时候看的书很可能就是棋谱,李璟也许是在一边观棋一边对谱。画中棋盘的形制很符合经典高级棋盘的样子,我们可以对照日本棋盘藏品的图片来看。

画中棋盘形制与日本棋盘收藏品


隐藏于棋盘上的“北斗星”



当视线聚焦到棋盘上时,你会感到很奇怪。棋盘上没有白子,只有黑子,连五子棋的下法都不符合。在我学生时代看到这幅画的时候也曾猜测过,是不是因为白色颜料很容易脱落,所以棋盘上就看不到白子了呢?后来想想也不对,下过棋的人都知道,即使白色脱落,棋面也不会如画中这般。我们可以借用余辉老师和李松老师的解读,画中景逷手上拿了一颗棋子,而棋面很像是一个不太标准的北斗七星的形状,如果景逷落子,那么它就完全符合北斗七星的形状了,还能看到紫微星和北极星。

 隐于棋盘中的北斗星

 

我曾在另一篇文章中写过天文和天象在中国古代图像中所代表的含义,有些人会将天象的研究成果放入艺术作品(尤其是版画)当中来暗示一些含义。例如北斗七星与牛郎织女的故事、北斗七星与龙泉宝剑的故事等。在七星之中最亮的、也是整个夜空中最亮最重要的一颗星位于最北,因为它有决定性地位,所以也被称为帝星,而在《重屏会棋图》中它是权力的提示。

 
当时,最得势的是景逷,他也是“兄终弟及”制最有可能的人选。然而历史却有着自己的走向,景遂因比较招摇,被李璟的长子文献太子李弘冀所记恨并杀害。但在杀害自己叔父不到九个月的时间里,李弘冀就因惊恐而亡。最终,帝位就这么莫名其妙的砸在了后主李煜身上。
 
前文我们提到,《重屏会棋图》的原作创作年代应该是在南唐,有人推断是北宋所作是因为画家周文矩一生不仅服侍了南唐李昪、李璟、李煜三代帝王,同时也搭上了北宋的开始。在《宣和画谱》里,便将周文矩归类到了北宋画家之中。他的很多画作都有著录,其中也包括这幅《重屏会棋图》。


赵光义(左)与哥哥赵匡胤


他有那么多作品,为什么要摹这一幅呢?大家可以反过来看北宋的政治,相较于南唐的厮杀,北宋则讲究文治。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就一直是非常和平的过渡。并且整个北宋对文人士大夫都极其尊重,不轻易斩杀文人。当时的文艺尤其是绘画很受青睐,帝王甚至还会和群臣来作画切磋。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李璟让周文矩画《重屏会棋图》是想表达他与兄弟之间的和谐状态,但原画的棋盘可能并不是我们看到的“北斗星”。从我个人推测来讲,如果我是帝王或者周文矩,我怎么会将“权利”画的这么明显呢?大家轻轻松松下盘正常的棋多好。然而到了北宋之后,因为时人没有什么政治压力,可能在画摹本的时候就将当时的一些东西融入了进去。

 

另一方面,这幅画也可能是赵匡胤和弟弟赵光义之间的对话。赵匡胤最终将帝位传给了弟弟赵光义,他们与李璟兄弟之间是否可以相比较呢?我认为有,无论在南唐还是在北宋我们都看到了这种“对于美好的权利的状态”。很可能是赵光义为了表达自己对兄长的美好感情而命人将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重新描摹,但在这个过程中他可能加了一些自己的小变化,而这个变化便在棋盘之中。以上就是我对这一部分政治故事背后的解读。



屏风与屏风中的故事


 屏中屏里的白居易《偶眠》诗意图
 
接着我们来看重屏。李璟兄弟四人身后的屏风上有位看起来病恹恹的老人,几位仕女再给他的床上铺毯子。到了元代,经考证认为这个场景应该是白居易《偶眠》的诗意图。白居易是一个非常潇洒的人,年轻时曾因一首诗让全城人为他疯狂,像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流量担当”。年轻的时候越潇洒越受人关注,可能对自己退隐之后的理解也越深刻。
 
放杯书案上,枕臂火炉前。
老爱寻思事,慵多取次眠。
妻教卸乌帽,婢与展青毡。
便是屏风样,何劳画古贤?
——《偶眠》[唐]白居易
 
在56岁左右,白居易已经退隐,他的行动也变得不是很方便,整个人都处于在半梦半醒的状态。他写过好几首《偶眠》《偶居》等,这首《偶眠》也写于这一时期。白居易很擅长写关于屏画的诗,他不会使用太多典故,而是用最直接和最有韵律的语言,来描绘非常有视觉性的画面。“放杯书案上,枕臂火炉前。老爱寻思事,慵多取次眠。妻教卸乌帽,婢与展青毡。便是屏风样,何劳画古贤?”此诗也是如此,一位老人躺在那里,处于半梦半醒之间,思想不知道游离到了何处。妻子将他的乌帽拿下,婢女们忙着铺床将毡毯掸开。这时候他微微睁开眼睛,发现掸开的毡毯就像是屏风一样。“婢与展青毡”,屏风上有的时候也会画侍女,他是否就是在这个状态下看到了青毡,仿佛家里竖了一扇屏风呢。
 
《偶眠》这首诗很有意思,在诗文当中,白居易是把屏风作为一个明喻直接点了出来。而在《重屏会棋图》中我们看到的其实是一个暗喻,因为画家并没有写明画的是白居易的诗意图。屏风置于画中,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这是在暗示李璟想要像白居易一样卸下乌帽,想要隐退,想要过淡泊平静的生活。

推荐书目

《中国绘画名品》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
上海书画出版社 编



↑ 福利时刻
现在购买书籍即赠独家限量
“风景与书”精美明信片或徽章一份


更有 春日特惠 ↑ 活动 
单笔消费满额立减

扫描下方二维码购买 
进入艺术生活实验室(LAb)





开卷有艺·读画


“读画”是明珠美术馆携手上海书画出版社共同开启“开卷有艺”系列讲座的首个主题单元。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以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古代经典书画作品为原点,由对作品的艺术欣赏延展至对其创作背后所蕴含的历史、社会、人文、民俗风貌等方向的多元探索。“古画新谈”,明珠美术馆期待与观众共同开创品读艺术的全新视角。




PAM在线讲座 | 已推出以下内容,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01看画、看风景与书之间的关系:范景中谈“风景与书中的故事”之一

02书籍的艺术性与文献性:范景中谈“风景与书中的故事”之二

03曾活跃在西湖风景中的著名人物:范景中谈“风景与书中的故事”之三

04李开升:明代书籍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05【开卷有艺·读画】追溯《清明上河图》前世迷思

06【开卷有艺·读画】搜寻《清明上河图》中隐藏的密码

07【开卷有艺·读画】《清明上河图》仿本创作潮流

08【开卷有艺·读画】《重屏会棋图》从屏说起

09【开卷有艺·读画】《重屏会棋图》棋盘上的迷局


PAM在线 | “风景与书”作品赏析持续推出,敬请关注:

01清川阿莎美“我们的故事”系列 
02徐冰《背后的故事:溪山风雨图》 
03徐冰《芥子园山水卷》 
04徐冰《天书》,周小英题跋 
05北宋《结莲社集》& 南宋《宋书》,周小英题跋 
06明崇祯《吴骚合编》;明初《朱高煦拟古十九首》,周小英题跋 
07清乾隆《冬心先生画竹题记》,周小英题跋 
08明万历《马湘兰致王百穀手札卷》;珂罗版《马湘兰信札》,周小英题跋 
09清嘉庆《柳如是像》,周小英题跋 
10晚清《柳如是遗集》,周小英题跋 
11王叔晖《薛素素小像》,周小英题跋 
12三百年前一束绝妙的情书(王东龄《柳如是尺牍》)
13黄均《寇白门小像》,周小英题跋 
14张充和《集古梅花诗》,周小英题跋
15《勘书图》,邵仄炯、蒙中、王素柳(画),周小英题跋
16来自三百六十年前的庚子年(清乾隆《庚子销夏记》)
17今向离骚忆(龚自珍编《续离骚》)
18读完这篇你还敢说自己会看书吗?(古籍知识科普)
19画一首诗(杨小京《西湖十景》)
20明代雅士的旅行指南(晚明孤本《湖山胜概》)
22宋代人读什么样的书?(宋代蜀刻龙爪本《资治通鉴》)
22古人如何做到“揣着石碑”走天涯(《玉版十三行拓本》)
23跋记中的红妆颂(从唐代到现代的才女佳作)
24生僻字的苦恼与乐趣(内附生僻字输入妙招)
25画中人(徐冰《芥子园山水卷》人物聚焦)
26山水记忆,天下图说(图文并茂的明清旅行指南)
27湖上春来似画图(清代《西湖景拓片》)




关于明珠美术馆

明珠美术馆(Pearl Art Museum)是一座面向21世纪的美术馆,由上海新华发行集团与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合作创建,由国际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设计,是一家独特的与生活态紧密连结“有书店的美术馆”,旨在“以艺术点亮生活”,拥有独立的研究、创意与执行团队,通过“全链接”的工作方式,汇聚全球一流艺术与创意资源,用艺术、文化、创意及开放的跨领域合作态度为城市赋能。


关于PAM在线

明珠美术馆已全面启动“PAM在线|”品牌项目建设,自2020年2月2日起持续与您分享高质量有生趣的新媒体文艺内容,始终以创建“无墙的美术馆、流动的艺术学院”为理想,力争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发挥其独特的文化艺术与公益力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