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民,陕西省委宣传部原二级巡视员,现为陕西省新闻出版(版权)电影检测中心审读员和陕西省委政研室《调研与决策》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渭河大水灾》《黄土高原上的银铃》等。
和谷笔下铁骨柔肠的“铁市长”/王新民
报告文学《铁市长》修订本2020
右起 李若冰 路遥 和谷1991
张铁民在市民之中
张铁民在市民之中
张铁民之女儿张英女婿在黄堡书院和谷文学馆
报告文学《市长张铁民》1991
铁市长扮演者李默然
和谷笔下铁骨柔肠的“铁市长”
来源:阳光报 2021年2月24、25日
屈指算来,笔者与和谷交往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说实话,在陕西乃至中国作家群里,和谷是一位十分勤奋的人,他著有散文集《无忧树》《和谷游记选》等、传记文学《市长张铁民》《真书风骨柳公权传》等、长篇小说《还乡》《谷雨》等、报告文学《照金往事》《春归库布其》等、电视剧本《铁市长》《耀县起义》等60多部作品,结集出版《和谷文集》14卷。其中,《市长张铁民》《无忧树》获全国报告文学奖、全国新时期散文奖和柳青文学奖等。同时,和谷是一个十分内敛低调的人,也是一个人如其姓和蔼可亲的人,因此按照文如其人的习惯看来,和谷应该是写“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派,但却不然,和谷外柔内刚,他出人意料地写出了“铁市长”张铁民这样铁骨铮铮而柔肠百结的爱民如子式的温情的“金戈铁马”式豪壮人物,不仅令人刮目相看,而且引人惊奇,和谷何以创作出如此顶天立地令人敬仰的共产党人形象?
惺惺相惜应运而孕
张铁民到西安上任伊始,面临着比铜川更为恶劣的环境,概括而言就是三个字:脏、乱、差。很多现在的西安人不知道的特别是年轻人不可想象的是,1980年代初期的西安,街道上尘土飞扬,风吹垃圾飞,下雨污水流;有人在马路上筛沙子堆土和稀泥,胡乱堆放建筑材料;市区内竟有六十多座垃圾山!此谓之脏。
这一年,陕西省政协会议上,陕西著名画家方济众(1923~1987)狠狠放了一炮:他带外宾参观大雁塔,结果吃了闭门羹;接着到五一饭店吃饭,服务员爱搭不理的,又是一肚子气。方济众质问:这种服务态度,与全国形势以及西安作为历史名城国际声誉相称吗?服务态度如此之差!此谓之差。
“当时,西安是全国第二大旅游城市,也是国家门面城市,如此脏乱差,岂不丢‘国脸’?”有人怒评!难怪贾平凹将以西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称之为《废都》。
面临百废待兴的“废都”,适逢改革开放的形势,张铁民大声疾呼道:“作为市政府、市长来说,不把群众生活安排好,秩序不好,没有一个好的条件、环境,什么也就无从说起。”“古人讲‘安居乐业’,不安居,就不可能乐业!”“我只有一个愿望,在离休之前,把西安整治成一个文明、整洁的城市,使它成为四季常青,春、夏、秋三季鲜花盛开的城市,给全市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休息环境。”张铁民市长说到做到,知行合一,他亲自担任市容卫生整顿指挥部总指挥,发出了先搬掉市内六十多座垃圾山的动员令。
一座座坟墓般的垃圾山,在地动山摇的几天里,由四万多辆车次运往远郊外的未来的垃圾处理场。这三十多万吨垃圾,连同陈腐僵死的一些属于这座城市的精神瘤块,一起被撵出了人们的视线范围。
同时制定有关法规,改善卫生差的境况,对乱扔字纸、吐痰者罚款五角钱。对单位卫生差的予以警告,勒令整改,逾期不整改者予以高额罚款,甚至给省委大院开出罚单,使省委大院旧貌换新颜。上行下效,从此西安干净起来了。这,可谓治理脏的典型案例。
如何治理乱呢?举城墙修复例子。历代战乱以及解放后大跃进刮起拆城风,文化革命抢占风,西安城墙成百上千的垛墙、敌台、墩楼、角楼和城砖被拆。不少居民在城墙根建房挖窑,造成墙体坍塌。四门瓮城被一些单位和居民占用,地基下沉,墙面裂缝,城楼檐柱脱榫走动。城河淤塞不通,一遇阴雨,城河水漫溢,平时则成了滋生蚊蝇的臭水沟和污染源。这种情形,严重损害了古城的风貌,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和困难。西安城墙已经到了非维修不可的地步。1983年2月24日,由省、市党政主要领导牵头组成的西安环城建设委员会正式成立。4月1日,古城墙六百年来的第三次大规模维修、也是西安市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文物保护工程,周长四十华里的环城公园建设,在礼炮声中拉开了战幕。工程由专业队伍施工和群众义务劳动相结合,按区域划给城郊各区,分段包干。百余万人参加义务劳动的环城建设,是前所未有的。当时正在城墙西南角的西北大学上大学的笔者也参加了护城河西南角的修复劳动,至今记忆犹新。经过一年多的修复,西安城墙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古城墙被完整地保存下来,成为中外游人游览西安必去之处。此谓治理乱的经典案例。治理服务差有个小故事,和谷在《市长张铁民》中写道:这年快过春节的时候,有个群众买了口锅,回家一用就漏水,便拿到商店去换。售货员说不能换,他就提着锅来找市长。市长还管一口锅的事吗?张铁民管!他以为,要让群众过个好年,新锅漏水是会令人窝火的。他找到卖锅的商店,要求换口好锅,尽快送到买漏锅的用户手里,还要赔情道歉。“铁市长换锅”,一时在西安传为美谈,也引起和谷的关注。正如和谷在《我写“铁市长”》一文中夫子自道:从写报告文学《市长张铁民》到拍摄电视连续剧《铁市长》,历时八个年头,这正好是新时期文学艺术的兴盛阶段,有关“铁市长”的作品的问世,应该说是应运而孕继而应运而生。
因缘际会成就佳作
和谷是铜川人,二十多岁到西北大学求学,虽然离开家乡,但缘于乡情,便产生了对家乡父母官张铁民的敬仰之情。自从张铁民就任西安市长后,作为西安市民,和谷对张铁民的了解与日俱增。“铁市长”之所以能成为和谷笔下的人物,得之于冥冥之中的因缘际和。和谷当时在劳武巷警备区招待所内的市文联《长安》文学杂志做编辑,每天从大雁塔附近的家中骑自行车上班,几乎穿越整个城区。当时的媒体上时不时就会有市长出行的新闻,而更多真实生动的有关市长的话题却来自普通市民的传言中。在和谷看来,“铁市长”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彰显的工作作风和人格魅力,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张扬和世道人心的所向。
1984年夏秋之际,和谷去拜访《延河》副主编晓雷。他们两个人在谈到报告文学的选题时,不知不觉地便谈到了“铁市长”这个题材。对于如何写“铁市长”,说老实话,和谷也没有十分的把握,只答应试试看。之所以说“试试看”,是因为张铁民市长不仅是一位深受市民爱戴的好市长,还在于他是一个有争议的、甚至很敏感的人物。但在和谷心里,像正在渐渐淹没疑虑的堤岸有一股激奋的潮水,他在向一个有时代典型意义的人物靠近。
这之后,和谷在当编辑之余,抽出时间赶到了北院门西安市政府办公厅,向这里的负责人说明了来意。在市长身边工作的一位50多岁的女同志,听说和谷要写“铁市长”,马上放下手头的事,很激动地向他讲述起“铁市长”的故事来。这位女同志说,“铁市长”病了,正在省医院接受治疗,我们联系一下,争取找他本人谈谈。
之后的采访在断断续续地进行着。一个秋雨天的午后,和谷如约骑车子赶到了省医院干部病房采访铁市长。秘书胡太平在门口等着,带和谷走进一楼南面的一间病房。市长显然是刚刚接受完治疗,从病床上走到外边的会客室。他很爽朗地笑着,吩咐和谷坐在沙发上,然后点燃一支烟亲切地同和谷聊了起来。谈到采访,张市长真实的想法是:原先是不愿意让人写他自己的,现在想想,快到站了,总结一下工作也好。有经验也有教训。和谷为张市长的坦率所感动。张市长特意提醒和谷,写的时候,要注意分寸,不要只写了他的好而显得别人不好。他让和谷先多听听别人的意见,然后需要他谈什么,他会坦诚地如实讲出来的。他一边说,一边给胡太平交待,提到需要采访的市委、市政府及一些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还把熟悉情况的一些人名让和谷记下来由胡秘书负责联系。在《答问“铁市长”》中,和谷坦言采访张铁民市长的感受:我不仅仅是被一个采访对象的故事所感动,更是被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所融化。这是一个老共产党人的故事,是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故事。他惹人情怀,令人感奋。它雄浑、壮美、凝重、忧郁。它是以古城墙和余晖做背景的一颗燃烧的枫树,一枚经霜的如焰如绡的落叶,一匹踏遍历程后沉静地注目于远天的老马。
接下来,和谷和胡秘书相约,由他引见或联络,和谷有时乘车有时骑自行车,有时还步行着在西安的大街小巷追寻“铁市长”的足迹。在一个月前后的时间里,挨个儿寻访遍了与市长故事有关的人和事。在采访中,一位西安市政协的老太太,一边向和谷泣不成声地叙述“铁市长”解决幼儿园园址问题的过程,一边用拐杖戳着地板斥责一些基层干部不负责任的行为。随着采访的深入,和谷深切地体会到,无论是领导、同事还是普通市民,他们所讲述的事情已经不只是具有传奇色彩,而是以确凿的事实、栩栩如生的细节引领自己深入那些感人至深的事件之中。他深感到,人们称颂铁市长,是在赞美和呼唤一种精神。人们街谈巷议中关于铁市长的逸闻趣事中不免真假参差,有社会性民间文学的编制成分,正是出自一种理想和希望。
在与张市长家人的交谈中,和谷从张市长妻子儿女讲到的那些家务事中可以察觉到他们善意地抱怨他在大公无私方面对家人不近情理的地方。正是从这些来自各方面的采访素材,愈来愈使和谷走近了张铁民这位西安市市长既平凡又不平静的情感世界。
和谷用几个月的时间采访了近百人,采访笔记记了十几万字。和谷坦言:“《延河》编辑部约请我写张铁民时,一起掂量过这个人物的分量和意义,同时也琢磨过他的难度。好在我以激奋和勇气战胜了顾虑,好在许多出自正义的鼓励,好在一些我所尊敬的人们的支持和争取”,之后,和谷用了十多天的时间,写出了有五六万字的初稿《张铁民市长》。1984年末,和谷将初稿送到仍在住院的张市长审读,这前后张市长已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病情在渐渐恶化。他花了十多天时间,坚持在病床上读完了原稿,并作了多处更正和修改。
之后,和谷把第二稿送到了《延河》编辑部,在晓雷的建议下作品的标题改为《市长张铁民》,修改后的稿子本意是让有关部门审读并签署意见发表。但稿子送出去,就泥牛入海无消息。最后,只得由作者、编者和主人公本人负责了。《市长张铁民》很快在《延河》1985年第五、六期发表且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和各界的好评。正如《陕西日报》发表记者秋乡的文章《人民肯定了他的作品》中所说,刊登《市长张铁民》的那期刊物尽管增加了印数,还是脱销了。那些天,上至省、市各部门的党政干部,下至钉鞋赶夜市的手艺师傅,都热心地读《延河》,饭后茶余的谈话资料,也都是关于张铁民的。这篇报告文学,在1985年《延河》首届文学奖评选中,当然地名标金榜了。《市长张铁民》的成功,是时代和人民对”铁市长”的肯定,也是对和谷的辛勤创作的肯定。
当和谷把刊物送到张市长的手里时,张市长真切地说:谢谢。后来和谷说他问过胡太平,胡太平说市长是在病床上断断续续读完的,医生多次劝说市长不能再劳累,要好好休养。谁知,没过几个月,张市长的病情严重恶化,一口痰没上来,就离开人世了。一个深受普通百姓爱戴的市长就这样走了,他因积劳成疾病退二线,60多岁便离开人世。惊闻噩耗,和谷怀着忧愤的心情写有《铁市长之死》。铁市长的死,更使他的生命价值在人们心中得到了升华。“铁市长”的称呼,几乎成了敢于负责、为老百姓办事、铁骨柔肠的领导干部的代名词。
斯人虽去精神犹存
报告文学《市长张铁民》在两年一届的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1985~1986)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评奖中榜上有名。先后担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兼副主席、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的李若冰作为评委,很高兴地说,这篇作品填补了陕西乃至西北作家在全国报告文学获奖方面的空白,在反映市长现实生活题材方面也是不多见的,难能可贵的。
接着,华岳文艺出版社推出了《市长张铁民》单行本,请原市委书记何承华作了序。在序言中,除肯定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强调了市委、市政府在原则问题上的一致态度,也指出了作品内容“挂一漏万”的局限,和谷也坦言这是“我采访还不够深入细致,构思还欠得当的缺憾,看来,这些缺憾只能在出版书的序中弥补了。”
之后,作品被收入陕西省纪委编辑的发行量广泛的《陕西党风建设》一书。近些年来,陆续被载入多种全国性经典选本及网站。随后,以报告文学《市长张铁民》为脚本的电视剧也投入筹拍。可是6集电视连续剧却好事多磨,或因剧情需要调整而下马,或因经费不足而搁浅。三起三落。好在《市长张铁民》最终还是上马了。第三个摄制组仍由和谷担任编剧,由笔者的大学老师郑定宇先生继续任艺术指导,并亲自在韩小磊的原导演工作台本基础上进行改编;请李默然、陶玉玲、刘法鲁、李万年、蒋蔓丽等著名演员出演主要角色,由万盛华、杨宝石任导演。从电视剧开始筹拍到完成拍摄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年,《铁市长》终于拍摄完成。
1991年6月末,中央电视台在一频道黄金时段开播《铁市长》,陕西、西安电视台同时播放。此剧是在建党70周年全国优秀电视剧展播中作为第一部播出的,后获得该项“展播优秀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西北首届电视剧特别奖”等多项大奖。作家李若冰、路遥,评论家王愚、肖云儒、李星等,或在电视专题中作访谈,或撰写文章在《陕西日报》等报刊整版推出,在文化界、政界和社会各界形成了当时的“铁市长热”。
“纪念改革开放40年,每个人都会有许多感触。我也想过,张铁民这位普通的市长之所以能得到广大市民的拥护,是因为在他身上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品格,比如他的坚持原则,敢于犯上;比如他的亲民作风,为群众办实事等等。铁市长所处的时代是改革开放初期,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关注民生,为民服务的公仆思想以及城市管理的理念和探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时代意义。当代作家,能亲历这样的一场变革,并用笔记录一位改革历程中风云人物的所思所想。这段经历也成了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回忆。”和谷如是说。是啊,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和建设,如今的西安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人口已从八十年代初的二百多万人增长为上千万人,已成为全国中心城市,正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经过近年来的烟头革命、厕所革命、行政效能革命,西安已彻底颠覆脏乱差的形象,一个务实、包容、宜居的新西安正加速呈现在人们面前。但比起周边的成都、郑州等省会城市,西安的经济社会发展还比较滞后,近年来西安出现的个别领导贪腐现象、秦岭乱建别墅以及秦岭整治行动,不仅反映了包括秦岭在内的自然生态的恶化,而且反映了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的污染,同时说明西安与其古称的长安——长治久安尚有距离。
“在历史变革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在其中生活着,有喜怒哀乐,有悲欢离合,所发生的故事千千万万,奇奇怪怪,‘铁市长’的故事不过是其中的一个。老百姓为有这样的父母官而叫好,为这样的共产党人而叫好。人们希冀有好的党风好的民风,渴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真诚,呼唤奉献和爱,有每一个好日子。”和谷深有感触地说。
最近,贾平凹在《绿色写作的新收获——和谷、杨春风〈春归库布其〉读后感》一文中指出:“几十年来,和谷从早期的获奖作品《市长张铁民》《无忧树》开始,相继创作出版散文和纪实文学数十部之多,花甲归田之后仍不改初衷,笔耕不辍,又奉献出一部文笔恣肆的生态资源读本《春归库布其》,是具有思想艺朮特色的经验积累之作,值得点赞。身处中国社会的新时代,要创作出新的好作品,靠的是深刻体悟现实生活和人生命运,以自己擅长的文体,写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将自己对时代和人生的思考融入作品。一个作家肩负着社会责任,历史使命或文学志向就是关注和反映这个社会,在创作中全神贯注付出所有心血,用生命去写作。”诚哉斯言,“铁市长”就是和谷以心血浇注和生命体验塑造的一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民请命的优秀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
是啊,正如和谷2003年在《我写“铁市长”》一文中所言:“铁市长这个人物尽管已经故去十八年了,陕西乃至更大范围的人们仍不时提到他,他的名字将与西安这座城市同在,他的精神将深远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他在特殊的社会时期作为一市之长所显示出的个人魅力,是民族精神的张扬,是世道人心的所向。”“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西安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中心城市,成为举世公认的国际化大都市,仍需要铁市长那样铁腕治市。新时代呼唤铁市长,从严治党呼唤铁市长,追赶超越呼唤铁市长,扫黑除恶呼唤铁市长!
“铁市长”精神,体现了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的执政为民理念,具体表现为敢于担当,嫉恶如仇,爱民如子,一心为着老百姓过上幸福日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铁市长”堪称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典范。
友情提示:凡黄堡书院公众号原创文章,转发者请注明来源,违者视为侵权。
往期文章阅读:
六集历史文献纪录片《红色神府》暖春预告 和谷撰稿/东狮影视出品
唐朝的“背影”与说史的操守——读和谷文史散文《唐朝背影》/张翼
“我爱我的家乡”大型融媒体直播 27日12时走进幸福新铜川!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