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上海闵行区二模作文范文(5篇)

上海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含作文(持续更新)


2018-2019学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上海市青浦区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上海市浦东新区洋泾中学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上海市嘉定区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2017-2018学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2017-2018学年上海市青浦区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2019年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一模作文范文

2019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一模作文范文

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一模作文范文

2019年上海市长宁区、嘉定区高三一模作文范文

2019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一模作文范文

2019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一模作文范文

2019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一模作文范文

2019年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一模作文范文

2019年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一模作文范文

2019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一模作文范文

2019年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一模作文范文

2019年上海高三一模各区作文汇编


2019上海徐汇区二模作文范文(12 篇)

2019上海宝山区二模作文范文(1篇)

2019上海黄浦区二模作文范文(10篇)

2019上海普陀区二模作文范文(4篇)

2019上海长宁、嘉定区二模作文范文(8篇)

2019上海虹口区二模作文范文(4篇)

2019上海崇明区二模作文范文(5篇)

2019上海松江区二模作文范文(5篇)

2019上海奉贤区二模作文范文(2篇)

2019上海浦东区二模作文范文(7篇)

2019上海杨浦区二模作文范文(3篇)

2019上海金山区二模作文范文(1篇)

2019上海青浦区二模作文范文(1篇)


闵行区(5 篇)

人们每天都在忙于接受各种讯息,借以更多地了解世界,然而又常常淹没在讯息中,对 世界所知甚少。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冲破信息的茧房(一类下)

我们置身于一个人人称道的科技世界、信息时代,层出不迭的信息给予我们的是不出户了解世界的“甜头”,却也正在用其压倒性的数量和堪比火箭的速度让我们体会“苦涩”。我们似乎掌握了全知视角,但其背后的真相是我们一无所知。

时时更新的头条新闻、微博热搜带给我们的是与所处世界更紧密、浓重的连接,让我们在了解各种新闻的同时获得一份全新的认知与看待世界的视角。在收取消息的过程中,我们足以获得一份强烈的参与感,从而加强了我们与社会的沟通,成为社会这个巨大机器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零件。然而,我们却也正被信息剥夺铭记的权利,昨日的头条在今日早不见踪影,我们在无数信息垃圾的碎片中迷茫,一次又一次被淹没,什么都没找到,什么都没记住,什么都没留下,而这正是现状。

当代科技最擅长的就是犹如打蛇七寸一般抓住你最感兴趣的部分,然后不断给你推送此类,我们被困于我们所感兴趣的部分,却忽略了其他,从而只能以狭隘局限的眼光片面化地剖析世界,这也正是我们看似手握无数信息实则完全不了解这个世界的原因。一个人看待这个世界的前提是建造属于自己完整且独立的认知体系,需要明白世间善恶并存,美丑同在,这样之后才能鸟瞰所发生的种种,而若只限于单一刻板的片面讯息中,只会偏执的臆想自己所希望看到的世界,从而无法拼凑起对世界的完整认知。白岩松也曾提出“只关注自己所爱” 的危害,甚至将此上升到有关“民族危险”的部分。由单一信息构建起的世界就仿佛一个失重的天平,其重心的偏移实则也是观念的错位,重心的倒置,是非的混淆……我们对世界的所知取决于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与方式,只懂沉醉于自己所想所希望看到的部分,无疑是否认并且抹杀世界中存在的多元化和丰富性,而这架偏斜的天平终究会倒塌。

在信息洪流中,我们不应做信息的奴隶,我们也不是王开岭口中储存信息的移动硬盘;相反,我们要做信息的主人,擅于运用“信息”这一锋利且有利的武器去打拼起属于我们这一代的世界。我们应该保证自己在接受信息的同时懂得过滤信息,在全面的了解世界的过程中学会剔除那些缺少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的信息废料,充分地汲取科技给予的养料,保证自己在充分了解掌握世界全貌的情况下再出创造、改变世界。

我们感激信息的存在,为我们打开一扇窗户。但我们也要竭力避免自身陷入科技的茧房, 只沉浸于“愉悦的陷阱”,而忘记其背后真正世界的模样。

 

拨开乱花,探索真知(一类下)

人们借由种种讯息探寻世界,却常常发出“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慨叹。置身于信息洪流中,茫然而不知所往,这一现象着实引人深思。

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浪潮对我们的生活多有裨益,新型媒介的兴起,让我们有更多途径随时随地获取所需讯息;传统媒介的改革,使我们共同见证了新时代中传统与创新齐头并进     的步伐。纷繁多样的讯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新窗,一个更全面清晰的世界图景正    逐渐呈现于我们眼前。

然而,过量的讯息犹如春日繁华争奇斗艳,虽万紫千红却让人萌生杂乱无章、良莠不齐的迷茫感。原本意欲在讯息的百花园中搜奇寻幽,却不幸触发了某一机关,使骇人听闻的讯息扑面而来;原只想采摘一朵玫瑰而归,却架不住百花诱惑采摘更多无用的讯息。讯息的乱花逐渐蒙蔽了我们的双眼。世界不再清晰,难怪有人发出“常常淹没在讯息中,对世界所知甚少”之喟叹了!

细究这一现象的本源,我们不难发现,新时代中的媒体与个人都应有所反思。

不知从何时起,媒体行业屈从了世俗社会急功近利、市侩逐利的浮躁风气。原本应理性、全面、客观的媒体视角不再了,取而代之的“震惊体”与“标题党”,他们为受众建设

起了  思维的“舒适圈”,只灌输那些受众感兴趣、观点相似的讯息文章,更有甚者大放厥词:“你  关注的才是头条!”我们“欣然自得”地囚禁于其中,视野越来越狭窄,认知越来越混沌,  遑论“更多地了解世界”!

但我们并不能全然归咎于外界,个体自身缺少独立判断,在思维的怠惰怪圈中安之若素、无所作为,不正是被动消极地任由自我被讯息流淹没,不正“积极主动”地拒绝更深入地了解世界吗?真正令人痛心疾首的,恰恰是这种“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式的甘愿受讯息挟持,迟钝、木讷、随波逐流的自我放弃。

早在一个世纪前,尼尔波兹曼以“娱乐至死”预测了人类的未来;严歌苓亦借托文学抒发了对时代的忧思——“开成花灾的玫瑰不是灿烂,而是荒凉!”

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诚然,媒体需要肩负起身为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担当与职业道德,应如阿兰德波顿所说的那样,将“全人类的咆哮声”送至每一位受众耳边。

对世界更加了解,其关键仍在我们自身,我们亟需重拾起理性客观思考的习惯,努力克服“异己”讯息所带来的不适感,维护自我的“第六种自由”。然后,在讯息的洪浪中抛下自己的锚,向代表着真知的彼岸进发。

纵使乱花渐欲迷人眼,我自从容前行,探索对世界的真知!

 

 

 

莫让信息淹没了解世界的能力(一类下)

人们每天忙于接受各种讯息,想以此作为了解世界的窗口,却又会常常被讯息所淹没,最后对世界一无所知。如此事倍功半的现象,着实给予了身在信息时代的我们启示与警醒:忙于接受各种信息果真帮助我们了解世界了吗?

诚然,每天接受的各种讯息,能够成为人们了解世界的途径。相较于信息时代以前,各类讯息闭塞的时候,现在的讯息量之大,使得人们有机会在任何时刻去关注世界上各地发生的事件,有能力倾听各派人士一手的见解与说法。想要了解世界,来自世界的讯息必不可少。

可是当人们忙于接受,而不处理讯息时,海量的讯息将混淆人们的视听,使人们失去超拔于信息海洋之上,深入了解世界的能力。过多的讯息在人们处理信息能力还为成熟前,将不分主次地全部呈现在人们面前,缺乏提炼与筛选意识,讯息于人们而言并不能有效地转为对世界的认识,那反而是一种记忆上的累赘。而去忙于接受这些信息,也挤占了人们形成自己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只得疲于继续接受讯息,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进而对世界一无所知。

可当我们思考讯息的来源时,提供各类琐碎信息的媒体也难逃其咎。人们忙于接受各种讯息,却尽是媒体为用户定制的花边新闻的推送,这些娱乐的讯息泡沫绝不可能有益于人们扩大视野,形成对世界的认识。而当人们身边充斥着这种讯息时,媒体也便以信息的方式溺死了一代代人自己的思考与认识。

因而在讯息过量的今天,除了对讯息的知情权,我们也在呼唤索尔仁尼琴所言的不知情权,比起接受各种讯息,人们需要不知情权来排除过量与琐碎的信息对个人认识与思考空间的侵占与毒害,从讯息的海洋中超拔出来,去透过纷杂的讯息表象看清世界的本质,进而形成对世界系统、独立、透彻的认识,而不是随波逐流,囿于表象的浅薄认识。

同时,在讯息真伪难辨的今天,人们也要有分辨讯息真假的能力,避免自己淹没在虚假的讯息中,而对世界的真相与本质所知甚少。因为错误的各种讯息为人们所打造的了解世界的窗口是一面“偏光镜”,它诱导人们形成对世界片面而狭隘的理解。而当这种虚假讯息包围人们生活时,对世界的丰富认识是精心打造的,人们对真实的世界仍所知甚少。

反观当下,社会上良莠不齐的信息源不仅会毁掉人们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大量同声相求而非批判性的讯息与认识也难以成为人们真正透彻而深入了解世界的窗口,可悲可叹。

讯息绝不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全部,想要了解世界还有我们的认识与思考。莫让讯息扼杀了我们的思考能力,使我们溺死于讯息海洋中!

 

 

 

胸中自有青山在,何必随人看桃花(一类下)

作家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胸中自有青山在,何必随人看桃花。”然而,在信息爆炸的现今,人们虽想通过广阔的信息来了解世界却又常常淹没在诸多讯息中,这一现象实在令    人深思。

诚然,外界的各类讯息可以填充我们认知版图上的空白区域,避免了管中窥豹的情况发生,使我们对外界有更明白清晰的认识,对自己也有一个更加客观的评价和定位。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言:“他人不是地狱,你自己才是地狱。”源源不断的信息正如源头活水一般,促使我们以更完满的姿态拥抱社会。

然而,若过于沉溺讯息汪洋之中,又会使我们的感知麻木,失去敏感的判断力,在讯息世界中迷失自我,更丧失了与外界沟通交流的能力。于个人而言,淹没于信息中,会导致个人异想天开与创新思维湮灭于社会洪流之中。于社会而言,过度的信息也会导致社会的凝滞,单向度的社会难以避免。

因此,对于外界的讯息,我们应以审慎的态度对待,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因一叶而障目,而是在其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在讯息浪潮中仍能保持清醒。卡尔维诺说过:“想把地面看清,就必须与地面保持一段距离。”唯有及时将自己抽离出,不陷于过度信息的泥潭中,我们才能做到以更广的视角俯瞰整个社会,才能“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

于各色各样的讯息中找到我们需要的,可以让我们成为自己的主宰,既而以主人的方式登岸,感受到生命的波澜壮阔。一如马斯克成功将樱桃红色跑车送入太空,从无稽荒谬中开出最真实的绚烂。木心于人生鼎盛期毅然赴美留学,追求那流亡的美学。他们于讯息汪洋寻找自己需求的来补充自身未知,借此对自身有了更明确的认知,从而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同样,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外界的信息只是帮助我们了解世界的工具,而不是让我们放弃所有主观判断,陷于信息茧房之中。外界的信息是匡正我们自身错误的金玉良言,但我们却不能因为过度依赖它而变得盲从,变得无知。石黑一雄在《浮世画家》中曾经写道:“如果说一件事是我鼓励你们大家去做的,那就是永远不要随波逐流,要超越我们周围那些低级和颓废的影响。”于当今的讯息泛滥之潮中,我们亟需意识到过度信息所带来的负面作用, 避免成为变成王开岭笔下“目光呆滞,想象力如衰草一般天天矮下去”之徒。

更深一层,我们要明白,接受讯息来了解社会与淹没于讯息中并没有必然联系。我们要做到的是通过各种信息来使自己的人格更加健全,灵魂更加丰满而并非放弃选择,对铺天盖地的信息全都接受。

正如伍尔芙所言:“人不是插在花瓶中供人赏玩的静物,而是草原上飞扬的旋律。”我们都能在讯息汪洋中畅意游泳,择优选择。于人生海洋中抛下自己的锚。

 

 

 

走出讯息的囚笼(一类下)

打开电脑,点亮手机屏幕,犹如“将海螺放在耳边,任凭全世界人的咆哮将自己淹没”,我们埋头于讯息以求更了解世界,却反而陷入了无知的空谷。

人们为何忙于讯息?时代特点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如今全球每日产出的信息量远超美国国家图书馆的信息总量。如此庞大的讯息潮流朝人们涌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接收者倏地 成了被动一方,被讯息所填塞,各种资讯弹窗是典型的证明。

但与此同时,具有选择权的人又心甘情愿地自囚于讯息笼中。出于焦虑甚至恐惧,他们“必须”要知道政治动向,了解最新的骗术,发现世界的各类奇闻,如此,才显得博学,才不会成为无知的受害者,才能更好了解世界。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真的因接收无休止的资讯而无所不知了吗?真的在讯息的牢笼中感受到世界的丰富,生活的价值了吗?我们并没有。相反,我们在谣言中被骗得晕头转向,在“猜你喜欢”中被圈定视野范围。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在讯息发达的时代,“伪科学”仍大行其道,为何“民粹主义”、“逆全球化”又在欧洲抬头,因为被信息淹没的人,  反而看不见世界真实,应有的样子。

了解世界,远不止“接受讯息”这一种方式。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做法在今日更值得借鉴。读书,方能知古而论今,在讯息之海中取一瓢而饮,辨其是非,究其根本;

行路,方能用双脚丈量这个世界,成为事件的亲历者,而非在多次加工的讯息旁做一个冷漠而无知的旁观者。

若是要从讯息中了解世界,势必要追求熊培云笔下的“第六种自由”,即索尔·仁尼琴所言“不知情权”。过度的讯息中充斥了各方之词,鱼龙混杂,信息时代的我们应学会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接收有价值的,摒弃过度娱乐化的。有时,信息量的下降反而带来质的提升,此过程中,亦留给我们思考的空间。梭罗于寂静湖畔垂钓星辰,远离讯息纷扰,但又有谁能说他对这世界所知甚少呢?相反,他笔下的“新闻狂热者”反倒成了后世嘲笑的对象,  可笑完后再细想一番:这是多么准确而可悲的预言啊!

讯息存在的价值不可否认,这个时代的人不可能完全脱离讯息而生存于社会之中。我们并不鼓励对讯息的全盘抛弃——这是另一个不理智的极端。我们需要的,是跳出讯息之囚笼的果敢明智,不为讯息所役,而是成为讯息的主人!

我们手握“不知情权”站在讯息的大门之前,我们怀着探寻真相的热忱走出讯息潮流,感受这世界——它是那样精彩纷呈、真实动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