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上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33届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决赛)范文 《对“独立思考”的再思考》
上海市奉城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海市金山区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质量监控语文试题
上海市致远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海市奉城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海市闵行区七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海市黄浦区上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情景默写
1.默写填空
(1)李白在《将进酒》中运用夸张手法,悲叹人生短促,从青春迅速变为衰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写鱼和雁都无法传递音讯,思妇内心愁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二首》
(4)疑是水仙梳洗处,________________。(雍陶《题君山》)
二、其他
2.解释下列加点字
(1)以笃父子 《大同与小康》(_______)
(2)经术正所以经世务 《宋仁宗重用王安石》(_______)
(3)亟伏御座下 《纪文达智对乾隆》(_______)
(4)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唐太宗论举贤》(_______)
(5)庐江人士咸称之 《何充直言不讳》(_______)
(6)乃共克期日 《范式言而有信》(_______)
三、选择题
3.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与会教授、学生和主持人先后进行了发言。在下面的发言内容中,最为得体的一项是( )
A.教授:以上就是鄙人对这一问题的一些浅见,感谢同学们聆听我的发言。
B.主持人:在教授的抛砖引玉后,希望各位同学也能对这一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C.学生:教授和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令我获益匪浅,我要说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D.教授:今日有幸莅临贵校,贵校学子身上充满了学习热情,令我感佩!
4.以下关于汉字知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意为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繁琐的词语是“要言不繁”;“龃龉”的拼音是“jǔ yǔ”,比喻意见不合。
B.“人”“衣”“女”“采”都是象形字,“黑”、“血”、“即”、“或”都是会意字。
C.“考”“老”二字互训,本义都是长者;“壶”、“瓠”二字互训,本义都是葫芦。
D.按照汉字笔顺的规律,“凹”的第二笔是“横折横”,“凸”有五画,“鼎”有十二画。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荷塘月色
朱自清
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乌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②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周,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③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④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⑤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⑥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⑦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⑧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⑨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⑩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⑪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⑫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1927年7月,北京清华园。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幽僻bìB.煤屑xièC.蓊郁wēngD.曲折qǔ
6.请赏析第④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7.第⑤段描写月光的动词极具表现力,对此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泻”字指“很快地流”,虽紧扣“月光如流水”此喻,但与“静静地”有矛盾。
B.“浮”字写出水雾自下而上扩散,月光自上而下弥漫,主要目的是用月光凸显水雾的轻薄缥缈。
C.“洗”字与“在牛乳中”搭配,表现月下荷塘的纯净,突出花叶特有的奶白色调和实感。
D.“笼着轻纱的梦”形象写出月光下荷花的朦胧,传达出作者此时淡淡的喜悦。
8.从全文来看,第⑧段的《采莲赋》有何作用?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艺术实践证明,要塑造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人物,就必须深刻揭示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性。如果不能把握和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真实和社会历史的真实,不能把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性成功地揭示出来,就没有活生生的真实的人,就没有真正深刻的典型。
②巴金曾经指出:“为了应付新的需要,有人注意到了优点和缺点,于是在正面人物身上加入一些缺点,在动摇人物身上加入一些优点,总之使得每个人甚至反面人物都带有‘人情味’。但是作品里面的那些人仍然没有血色,不像真人。为什么呢?我想有一个原因是;除了优点和缺点以外,活人的身上还有别的东西。”人类复杂的内心图景,不是用几笔鲜明的色彩可以描画清楚的,不是“优点”“缺点”这种具有确定范围的概念性语言可以概括的。事实上,人的性格世界有很大的模糊性特征,了解人物形象的模糊性,对作家塑造人物性格,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③性格元素模糊性主要包括两层意思。
④一是构成性格整体的各种性格元素之间往往是不同向的,甚至是彼此矛盾对立的:一部分性格元素表现为肯定性方向,表现为善,表现为美,表现为真,表现为圣洁;另一部分性格元素表现为否定性方向,表现为恶,表现为丑,表现为伪,表现为鄙俗。这种双向性,使一个人的性格表象变得纷纭复杂,使一个人有时像他自己,有时又不像他自己;有时忠于他自己,有时又背叛他自己。这就是说,构成性格整体的各种元素往往不能按照同一确定的方向运动,而正是这种非同向发展的各种性格因素,才形成人物性格的模糊性。例如构成阿Q性格的元素是非常复杂的,而这些杂多的性格元素,又表现为 性:质朴愚昧又狡黠圆滑,率真任性又正统卫道,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这些元素在自身运动的过程中,互相碰撞,互相交叉,形成复杂的性格表象。
⑤性格元素模糊性的另一层意思,则是每一个性格元素内部都带有二重性;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也包含着肯定。因此,性格元素自身的性质不可能完全确定。它在不同的情境中总是显示出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变化。例如,当一个人在追求真理时,“倔强”的性格元素就表现为肯定性质的“韧性”,而当真理不复存在时还要硬去碰撞,“倔强”元素就转化为否定性质的“固执”。一个人的勇敢,在某种情况下可表现为见义勇为的善,在某种情况下则又可能表现为不义亦为的恶。李逵的勇猛有时表现为非常可爱的战斗精神,有时则表现为“排头砍去”的鲁莽。
⑥此外,性格元素的本质往往不是直接袒露的,它会被假象包裹着,从而显现出表里矛盾、似是而非的情状,使人们感到难以捉摸。狄德罗曾说:“说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于伟大的复合物,这并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人下定义。”因此,要写出鲜活的人物形象,确实值得写作者多下一番功夫!
(节选自刘再复《性格组合论》,有删减)
9.根据文意,在文中第④段横线处填入合适的词语。
“而这些杂多的性格元素,又表现为____________性。”
10.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作品中鲜活的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不只是优点和缺点的简单叠加。
B.杂多的性格元素,在自身运动中,相互碰撞,使人物性格发生不断变化。
C.因现实中人的性格世界有很大的模糊性特征:所以作家创作就必须关注这一特性。
D.人物性格元素的本质的呈现往往是复杂的,因此作家塑造人物形象时也不能简单化。
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所有的人,正像我一样,都是黑白相间的花斑马—好坏相间,好好坏坏,亦好亦坏。”此言道出了人性格具有的模糊性特征。
B.某作家说自己的写作经历过“把好人当坏人写,把坏人当好人写,把自己当罪人写”三个阶段,这充分体现了他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
C.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塑造的大卫这一人物形象,既展现大卫置身于货行做童工的痛苦绝望,也表现大卫对米考伯一家的同情,体现了很强的性格元素模糊性特征。
D.狄德罗曾说:“说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这并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人下定义。”这表明人物形象的性格元素的本质不是直接坦露的。
12.请运用文中的相关观点,简要评析你读过的小说中的一个典型形象。
六、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病后登快哉亭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①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释:①黄华:菊花。
13.这首作品的体裁与下面哪首作品相同?( )
A.王之涣的《凉州词》B.杜甫的《登高》
C.秦观的《鹊桥仙》D.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14.下列关于这首作品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雨”一联写雨过天晴,蝉声欢快,诗人病后登亭,思归之念油然而起。
B.“病来”一联以把盏不知满足写归思之深,以登楼凝睇的形象写归思之切。
C.“鸦带”一联写诗人登亭看到的迟暮之景,用绵延的秋草暗喻别情。
D.“故园”一联即景抒情,写诗人滞留他乡,无计归去的落寞与感伤。
15.“秋风发上生”一句化用李贺诗句“秋夜明,秋风白”,生新奇警,不落陈腐,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伶传
[清]侯方域(1)
①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首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②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风》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2),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③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④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章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⑤其夜,华林部过马伶:“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截?”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兼谦(3)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方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⑥马伶名绵,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⑦侯方城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4)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乎!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耳。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选自《壮悔堂文集》,有删改)
(注)(1)候方域:明末清初散文家,复社领袖,对权奸魏忠贤及其余孽阮大铖等进行过斗争。(2)论河套:指《鸣凤记》第六出《两相争朝》;情节是宰相夏言和严嵩争论收复河套事。(3)顾秉谦;明万历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依附魏忠贤。(4)分宜:地名,指严嵩,严嵩为分宜人。
16.解释下列加点词。
(1)迨半奏(___________) (2)无所干求(___________)
17.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无虑数十辈( )
A.不愁B.大约C.不及D.不要扰乱
18.下列句中加点词释义,正确的一项( )
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 )
A.同类B.器重C.仇人D.记恨
19.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 险以远,则至者少
B.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 且放白鹿青崖间
C.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吾尝终日而思矣
20.把文中面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21.结合全文,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孙中山
①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峨,以坚毅不扰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垫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②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上一杯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矣。
③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余。时余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靴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余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余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倘国人皆以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余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22.可填入第①段和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矣 也B.哉 也C.矣 哉D.也 矣
2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写出了全国长期受压抑的人心因为广州起义的胜利,受到鼓舞,激励了土气,才在不长的时间里,赢得了武昌起义的成功。
B.第二段作者对烈士们的修墓编史进程缓慢感到悲痛,指出了民国建立以来的长期时局不宁,是导致英雄事迹不得流传的重要原因。
C.第二段中“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即使司马迁再世也难以完全写尽广州起义中的烈士事迹表现出作者对革命烈士的强烈讴歌。
D.第三段中作者正要桂林督师讨贼,“贼氛方炽,杌靴之象,视清季有加”,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的“清世之志”的强烈远超于三十年前。
24.赏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5.分析本文写作意图。
八、材料作文
26.根据下面材料,结合“乐”的内涵,联系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参考答案
1.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娉娉袅袅十三余 一螺青黛镜中心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镜”“暮”“鸿”“度”“潜”“娉”“袅”“螺”“黛”等,默写时要写准确。
2.使……深厚 治理 急忙;赶快 只是 全,都 限定,约定
3.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A.“聆听”错误,“聆听”是谦辞,集中精力、认真地听。主语只能是说话人自己,表示对对方的尊敬。用在此处谦敬失当。
B.“抛砖引玉”错误,“抛砖引玉”是谦辞,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用在此处谦敬失当。
D.“莅临”错误,“莅临”是书面语、敬语,来到,来临,光临。多用于修饰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临,以示主人对客人的敬意。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故选C。
4.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知识的理解的能力。
A.“意为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繁琐的词语是‘要言不繁’”,错误,应为“要言不烦”。
B.“‘血’是会意字”,错误,“血”是象形字,血字初文见于商代。是“皿”形中有一个小圆圈,圆圈直接像血,下面的皿,是烘托条件,既显示鲜血的液态,又表明可以盛之奉祭。
D.“‘凹’的第二笔是‘横折横’”,错误,第二笔应为“横折折”。
故选C。
5.B
6.通感,花香本是嗅觉,用听觉“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来描绘,突出表现了花香的淡、隐隐约约、似有还无的特点,形象生动。
7.C
8.①从内容上来看,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采莲赋》的热闹、欢快,可以看出作者与现实抗争的失败,思乡是作者为了摆脱现实忧伤所做的再一次努力。②从形式上来看,引用诗词,形散而神不散,增强文章的优美性。
【分析】
5.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幽僻”的“僻”应读“pì”;
C.“蓊郁”的“蓊”应读“wěng”;
D.“曲折”的“曲”应读“qū”。
故选B。
6.
本题考查学生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此句写荷香用了通感手法,由嗅觉向听觉转移。“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时断时续、若有若无、清淡飘渺、沁人心脾方面有相似之处。但“渺茫的歌声”不是单纯的陈述说明,“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两个优美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扩大了意境的内涵,使意境变得更加优美。而且将“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写出了花香的淡、隐隐约约的特点,也烘托出环境的幽雅与宁静。
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A.“但与‘静静地’有矛盾”错误,“泻”字很平常,但与“静静地”修饰语相配合,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又绝无声响,幽静幽美。因此二者并不矛盾。
B.“‘浮’字写出……月光自上而下弥漫”错误,应改为“青雾”自下而上弥漫,而不是“月光”弥漫。
D.“‘笼着轻纱的梦’形象写出月光下荷花的朦胧”错误,通过花的安谧、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
故选C。
9.双向
10.C
11.A
12.曹禺在《雷雨》中塑造的周朴园这一人物,既伪善霸道,又对侍萍怀有某种真挚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性格元素模糊性。
【分析】
9.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
根据后文“质朴愚昧又狡黠圆滑,率真任性又正统卫道,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说明具有两面性,再根据前文提出的“双向性”概念可知,此处适合填入的词为“双向”性。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所以作家创作就必须关注这一特性”,错误,表述过于绝对,根据原文“事实上,人的性格世界有很大的模糊性特征,了解人物形象的模糊性,对作家塑造人物性格,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并未表明“必须关注”。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这充分体现了他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错误,应改为“这体现了他对人物性格模糊性的重视”。
C.“体现了很强的性格元素模糊性特征”错误,“痛苦绝望”“同情”两种状态并不符合“性格元素模糊性特征”。
D.“这表明人物形象的性格元素的本质不是直接坦露的”错误,狄德罗的话是为了表明“要写出鲜活的人物形象,确实值得写作者多下一番功夫”。
故选A。
13.B
14.C
15.本来是秋风吹动人的头发,诗人却用比拟方式形象地说秋风是人头发上生出,这样就不仅指秋风萧萧,而且指年华逝去,白发新生,暗示了诗人凄冷落寞的情怀。
【分析】
13.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首先我们要明确诗歌的体裁有哪些,从诗歌体裁上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新诗包括自由诗(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散文诗(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内容)、民歌(民间流传,集体创作的诗)。据此分析,这首诗歌属于七言律诗。
A.王之涣的《凉州词》属于七言绝句;
B.杜甫的《登高》属于七言律诗;
C.秦观的《鹊桥仙》属于词;
D.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诗,属于古体诗。
故选B。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用绵延的秋草暗喻别情”错误,这里写的是荣而复枯的秋草,其中暗喻的是失意之恨。
故选C。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
诗人此时滞留他乡,无计归去,眼见得梦想成空,徒然催人早生华发。而“秋风发上生”几字,巧妙化用了唐代李贺的一句诗:“秋野明,秋风白。”,该句描绘了一幅空旷的田野,皓月当空,秋风万里,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而贺铸点化成句,自铸新词。本来是秋风吹动人的头发,诗人却用比拟方式形象地说秋风是人头发上生出,这里不仅指秋风萧萧,给人以冷的感觉,而且意指鬓发的斑白,年华的逝去。因此这一新奇的用语,也便暗示着作者凄冷落寞的情怀。贺铸多病早衰,又因喜谈世事,每忤权贵,屡受排抑,悒郁难平。他在徐州任上曾多次吐露了这种幽冷不平的情怀,如“我已困摧辱,壮心如湿灰(《寄杜仲观》)、“三年官局冷如水,炙手权门我未能”(《留别张白雪谋父》),这些都可作为这首诗的注脚。
16. 等到 追求,求取
17.B
18.A
19.C
20.姓李的伶人演严相国已经演得像到极致了, 你又是从哪里受到教诲而演得比他还好呢?
21.本文通过马伶与李伶两次较量,马伶先败后胜的经历,说明文艺创作要获得成功,必须熟悉生活,到生活中去学习;而想使事业获得胜利,还必须不断实践,吃苦耐劳,潜心钻研,精益求精。
【分析】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迨半奏”中的“迨”依据语境,应是“等到”之意,此句译文:等到演至一半时。
(2)“无所干求”中的“干”是“追求,求取”之意,与“求”组成等义联合词;此句大意:没有办法得到。
1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无虑数十辈”中的“无虑”是“大约”之意,此句大意:大约几十人。
1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中“俦”是“同类”之意,此句大意:我听说当今宰相是昆山人顾秉谦,是以严嵩宰相同一类的人。
故选A。
1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以”,介词,把/“以”,连词,与“而”用法相同;
B.“且”,副词,表示将要、将近/ “且”,副词,暂且;
C.“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而”,表示动作的承接/“而”,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
故选C。
2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至”,好极了,到顶点;“授”,通“受”,受到;“掩”,盖过;“安……哉”,固定句式,哪里……呢?
2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也考查学生探究某些问题的能力。
题干要求考生结合全文,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
具体分析,(1)这篇人物传记把笔墨集中在结果截然相反的两场演出对垒上。第一次马伶对垒中失败,负气出走,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习,三年后技艺大进,在第二次竞赛中获得成功。作者通过记叙马伶这一件事,显示了马伶好胜、自强的性格特征。
(2)文中讲述了马伶为提高自己的表演艺术,不断刻苦学习、努力探索的故事。马伶作为一位有名的演员,在经历一次演出失败之后,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励志奋发,远走几千里,不惜为人奴仆去深入生活,观察人物的言行举止、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终于塑造出了深受观众赞赏的舞台形象。这个故事表明,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艺术家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深入生活,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探索,闭门造车是不能取得高度成就的。
参考译文:
①马伶是金陵戏班里的演员,金陵是明朝的留都,祭祀土神、谷神的庙坛和文武百官还都在,而又处在国家太平兴隆的时期,人们容易寻欢作乐。那些探访桃叶渡、游览雨花台的男男女女,简直多到脚趾互相错杂的地步。戏班中以演技高而出名的大约有几十个,而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个,一个叫兴化部,一个叫华林部。
②一天,新安有位商人召请两个戏班举行大型堂会,广泛邀请了金陵城里所有的显贵和文人,以及那些艳丽的妇人、娴静文雅的才女,这些人全都来了。他安排兴化部在东面的戏台,华林部在西面的戏台,两个戏台都上演《鸣风》记传奇,也就是椒山先生杨继盛的故事,等到演至一半时, 若论演唱符合乐曲音律节拍,声调高低快慢富于变化,两个戏班都称得上很好。当演到夏言和严嵩两个宰相争论,是否收复河套时,西边戏台上扮演严嵩相国的叫李伶,东边戏台则是马伶。坐着的客人于是看着西边戏台而赞叹,有的人大声呼叫拿酒来,有的人移动座位,更加靠近西边的戏台,头不再转向东面。没有多久,这种情形更进了一步,东边的戏台已不再演下去了。询问其中的原因,是马伶因比不上李伶而感到耻辱,已经卸装溜走了。
③马伶是金陵城里善于演唱的著名演员,他走了以后,兴化部又不肯立刻用别人接替他,于是竞然停止了演出而华林部便独自扬名了。
④走后将近三年,马伶回来了,告知他以前那个戏班里的所有伙伴,向那个新安商人请求说:“今天请为我请一次客,把上次的那些宾客全请来,我希望与华林部一起再演一次 《鸣凤记》,奉献一天的欢乐。”演出开始后,不久又演到争论是否收复河套,马伶又扮宰相严蒿登场演出。李伶忽然大惊出声,匍匐上前向马伶自称弟子。这天,兴化部的名声大大超过了华林部。
⑤那大晚上,华林部的人拜访马怜,说:“您是世。上杰出的演员,然而无法胜过李伶,李伶扮洒严高已妙到了极点,您又是从哪学来的决窍,而超过李伶的呢?”马伶说:“的确是这样,世上的人无法胜过李伶,而李伶又不肯把决窍传授给我,我听说当今宰相是昆山人顾秉谦,是以严嵩宰相同一类的人,我跑到京城,请求在他们的门下作了三年差役,每天都在朝房里侍候他,观察他的行动,仔细听他讲话, 时间长了,掌握了他的特点,这就是我所拜的老师。”华林部演员一起围着马伶拜别而去。
⑥马伶,名锦,字云将,他的祖先是西域人,当时人们还称他为马回回。
⑦侯文城说:“马伶自找老师这个事可真奇怪阿!他因李伶演技高超又没有办法求得,竟然跑去侍奉顾秉谦,见到顾秉谦尤如见到了严嵩一样,以活严嵩来教自己演严嵩,怎么能不技巧精妙呢?啊!羞愧自己技艺不如人家,而远走几千里,做了三年差役。如果三年还没学好,就仍然不回来,他的意志这样坚定,演艺的精湛又何需再问呢?
22.A
23.A
24.这四句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方法,同时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这次战役的悲壮场面,热情赞颂了烈士们勇于为国牺牲的伟大精神。
25.沉痛悼念牺牲了的烈士,用它作为凡是能够阅读这部书的国民们的勉励。
【分析】
22.
本题考查学生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
第一空“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译文为我们党的精华,全部牺牲,那个损失可以说太大了。根据译文判断,这句话是完成时态,选项中只有“矣”可表示完成时态,故排除B、D。
第二空“斯诚后死者之羞”译文为这实在是我们后死的人的耻辱啊。根据译文判断,这句话是判断句,选项中能做判断句标志的只有“也”,排除C。
故选A。
2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B.“指出了民国建立以来的长期时局不宁,是导致英雄事迹不得流传的重要原因。”错误,原文并无此表述,原文只论述了很多烈士的事迹没办法考证记载。
C.“‘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用夸张的手法”错误,这是用典的手法,不是夸张手法。
D.““贼氛方炽,杌靴之象,视清季有加”,直抒胸臆,”错误,这是侧面烘托,借助社会乱象烘托强烈的“清世之志”。
故选A。
24.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能力。
划线句“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翻译为现代文是然而这次战役,(英雄们)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溅红宇内,(他们的)浩然正气充满四面八方,草木(有情)为这次战役满怀悲痛,风云(有知)因(这次战役)而变了颜色。这句话中“碧血横飞,浩气四塞”和“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用到对偶的手法,使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使两方面的意思互相补充和映衬,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碧血横飞,浩气四塞”用到了夸张手法,“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用到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这场战役的悲壮场面,借此热情赞颂了烈士们勇于为国牺牲的伟大精神。
25.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概括和理解能力。
题干要求“分析本文写作意图。”阅读文本,在最后提到“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译为现代文:我写这篇书序,既是沉痛悼念牺牲了的烈士,又(希望)用(它来)作为凡是能够阅读这部书的国民们的(一种)勉励。这直接说明了本文的写作意图,我们可概括为:沉痛悼念牺牲了的烈士,用它作为凡是能够阅读这部书的国民们的勉励。
【点睛】
参考译文:
清朝末年,(我们)革命党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艰难危险,凭着坚毅不屈的精神,同残害民众的敌人相搏斗,遭受的挫折不止一次,(然而)牺牲状况的惨重,要以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总督衙门这场战役为最(厉害了)。我们党的精华,(几乎)全部牺牲,那个损失可以说太大了。然而这次战役,(英雄们)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溅红宇内,(他们的)浩然正气充满四面八方,草木(有情)为这次战役满怀悲痛,风云(有知)因(这次战役)而变了颜色,全国长期受压抑的人心,(也因此)才大大地振奋(起来)。(人民对于清朝统治者)长期积聚的怨恨和愤怒, 像汹涌的洪水冲击山沟一样,(气势浩大,)不可阻挡,不到半年武昌的大革命因此而成功了。(如此看来,)这次战役的价值,简直能使天地(为之)震惊,使鬼神(为之)哭泣,(它将)同武昌革命的战役一样永垂不朽(为后人纪念)。
但是从民国开始建立(以来),事变战乱连续不断,(致使)黄花岗上(烈士)的坟墓,还(一直)埋没在迷乱的烟雾和杂乱的草丛之中。(自烈士们牺牲以后,一直)拖延到七年(之后),才有墓碑的建立;(到了)十年,才有(烈士)事略的编纂。可是(这)七十二(位)烈士,又有的有记载却说的不详细,有的仅有姓名而没有事迹,甚至有的连姓名都无法考证了,(正)像史书上记载的田横的事迹,即使凭司马迁善于传写游侠(的手笔),也不能给(田横所带领的)五百人(都)写下传记,(这就)越发能(使人)悲痛啊。
邹海滨先生,把他所编辑的黄花岗烈士事略(拿来),向我请求作序。那时我正为了(准备北上)讨伐敌人,(在)桂林统帅军队。向国内各方面看看,敌人的气焰正盛,(国家)倾危不安的迹象比过清末年还厉害,可是我(在)三十年前所主张、倡导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就是)被诸位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去争取的革命主张,它们照旧没有得到实行。(正因如此,)那么我这次行动所担负的责任,更比三十年前加倍重大了。假如全国人民都(能)本着诸位先烈的牺牲精神去为国家奋斗,协助我完成这一重大责任,实现我们理想中的真正中华民国,那么这一部开创国家的流血斗争史,就可以流传到世间而且永不磨灭。不然的话,(我们)不能继承先烈的遗志并且将它发扬光大,而只是对他们的遗事徒发感慨,这实在是我们(这些)后死的人的耻辱啊。我写这篇书序,既是沉痛悼念牺牲了的烈士,又(希望)用(它来)作为凡是能够阅读这部书的国民们的(一种)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