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上海市青浦区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上海市崇明区崇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1上海高三二模作文金山区《看别人生活与生活给别人看》范文
2018-2019学年上海市青浦区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5题)
1.(5分)按要求填空
(1)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填作者名]《师说》)
(3)《过秦论》中作者在最后指出秦的过失是“ ”
2.(5分)下列句子中与“中华传统美德”无关的一句是( )
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B.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C.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二、阅读(70分)
3.(17分)阅读下文,完成答题
故都的秋(节选) 郁达夫
(1)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
(2)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3)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4)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5)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6)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7)“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8)“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9)北方人念阵字,总老象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
(10)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1)本文依次写了故都的哪些秋景?故都的秋景具有怎样共同的特点?
秋景: ; ; ;
秋景的特点:_
(2)分析第(1)段的表达思路。
(3)对第(2)段的理解分折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用“将近十年”突出了对北国之秋味的深重思念。
B.段中用了两个“破”字,客观地反映了北京民居的特点。
C.本段写景视角由高到低,描写细腻,有形、有声、有色。
D.最后两句即景抒情,将自己的主观情思融入了客观景物。
(4)第(4)段划线句运用了 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蝉鸣声的 情感。
(5)第(10)段划线句用了四组对比分别从烈度、 、 、色彩等角度切入,主要的效果有:① ② 。
4.(15分)阅读下文,完成答题
寂静的春天(节选)
(美)蕾切尔•卡逊
(1)现在我们主要关心的已不再是那些曾一度在全世界引起疾病的生物,卫生保健、更优越的生活条件和新式药物已经使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住了传染性疾病。今天我们所关心的是一种潜伏在我们环境中的完全不同类型的灾害﹣﹣这一灾害是在我们现代的生活方式发展起来之后由我们自己引入人类世界的。
(2)环境健康的一系列新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各种形式的辐射,二是由于化学药物在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杀虫剂仅是其中的一部分。现在这些化学药物正向着我们所生活的世界蔓延开来,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单个或联合地毒害着我们。这些化学药物的出现给我们投下了一个长长的阴影,这一阴影并非吉祥,因为它是无定形的和朦胧的;这一阴影令人担忧,因为简直不可能去预测人的整个一生接触这些人类未曾经验过的化学和物理作用物的后果。
(3)杀虫剂与环境疾病分布的相关性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已经看到它们现已污染了土壤、水和食物,它们具有使得河中无鱼、林中无鸟的能力,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尽管他很不愿意承认这一点。现在这一污染已彻底地遍布于我们整个世界,难道人类能够逃脱污染吗?
(4)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与这些化学药物单独接触,只要摄入的总剂量达到一定限度,他就会急性中毒的。不过这不是主要问题。农民、喷药人、航空员和其他接触一定量的杀虫剂的人员的突然发病或死亡是令人痛心的,更是不应该发生的。无形污染我们世界的农药,被人少量吞食后所造成的危害是有潜伏期的,因此为全体居民着想,我们必须对这一问题倍加重视,研究解决。
(5)负责公共健康的官员们已指出:化学药物对生物的影响是可以长期积累的,并且对一个人的危害取决于他一生所获得的摄入总剂量。正因如此,这种危险很容易被人忽视。人们一贯轻视那些看来可能给我们未来带来危害的事物。一位聪明的医生莱因•达宝斯博士说:“人们平常只对症状明显的疾病极为重视。正因如此,人类一些最坏的敌人就会从从容容地乘隙而入。”
(6)这一问题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正如同对密执安州的知更鸟或对米拉米琪的鲑鱼一样,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生态学问题。我们毒杀了一条河流上的可厌的飞虫,于是鲑鱼就逐渐衰弱和死亡。我们毒死了湖中的蚊蚋,于是这些毒物就在食物链中由一环进入另一环,湖滨的鸟儿们很快就变成了毒物的栖牲品。我们向榆树喷了药,于是在随后而来临的那个春天里就再也听不到知更鸟的歌声了,这不是因为我们直接向知更鸟喷了药,而是因为这种毒物通过我们现在已熟知的榆树叶﹣﹣蚯蚬﹣﹣知更鸟一步步地得以转移。上述这些事故是记录在案的、可以观察到的,它们是我们周围可见世界的一部分。它们反映出了生命或死亡的联系之网,科学家们把它们作为生态学来研究。
(7)不过,在我们身体内部也存在着一个生态学的世界。在这一可见的世界中,一些细微的病原产生了严重的后果;然而,平常似乎不易看出这种后果与那些病原之间的联系,因为病原出现在身体的部位离最初出现损伤的地方很远。有关当前医学研究动态的一个近期总结说:“在一个小部位上的变化,甚至在一个分子上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到整个系统,并在那些看来似乎无关的器官和组织中引起变化。”对一个关心人类身体神秘而又奇妙功能的人来说,他会发觉原因和后果之间很少能够简单、容易地表现出联系来。它们可能在空间和时间上完全脱节。为了发现发病与死亡的原因,要依靠将许多看来似乎孤立的、相互无关的事实耐心地联系在一起,这些事实是通过在广阔的、相互无关的许多领域中进行非常大量的研究工作而取得的。
(8)我们习惯于找寻那些明显的、直接的影响,而不研究其他方面。除非这一影响以一种无法否认的明显形式急骤地出现,否则我们总要否认危害的存在。
(1)根据文章内容推断,第(1)段提到的“一种潜伏在我们环境中的完全不同类型的灾害”具体是指: 。
(2)对第(4)段划线句的结构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A.单句,宾语是“他就会急性中毒的”。
B.单句,宾语是“如果一个人……就会急性中毒的”。
C.复句,第一层次在“只要”前,是假设关系。
D.复句,第一层次在“他就”前,是条件关系。
(3)分析第(6)段所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4)第(2)段说,这些化学药物给我们投下的阴影是“无定形的和朦胧的”,综观全文,请分条陈述理由。
(5)以下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
B.第(5)段主要说的是化学药物对生物的影响是长期积累的,特别容易被忽视。
C.第(6)段和第(7)段分别从“可见世界”和“不可见世界”阐述生态学问题。
D.标题形象地展现了人类滥用化学药物带来的深重灾难,暗示着写作意图。
5.(8分)阅读下文,完成答题
虞美人•别茂嘉十二弟①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②。
看燕燕,送归妾③.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④.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注释】①茂嘉是他的堂弟,亦是爱国志士,时因事贬官桂林。②昭君出塞辞别汉阙。③春秋时卫庄公之妻庄姜“美而无子”。庄公妾戴妫生子名完,庄公死,完继立为君。后完为同父异母的弟弟州吁所杀。戴妫被迫离开卫国。《诗经•邶风》的《燕燕》诗,相传即为庄姜送别戴妫而作。④降汉败将李陵送别被羁19年的汉使苏武。
(1)下阕画线句用的是有关 的典故。
(2)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苦恨芳菲都歇”句看,这首词写于暮春时节。
B.首句以三种悲鸣的鸟声起兴,寄托词人的悲痛心情。
C.引用生离死别的典故含蓄表达自己别茂嘉弟的心情。
D.“谁共我,醉明月”句感叹知音难觅,孤独无依。
(3)简析“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结构:
内容:
6.(15分)阅读下文,完成答题
(1)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2)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1)上面两段文字选自《史记• 》中的故事“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礼节甚倨 ②大王必欲急臣
(3)翻译下面的句子。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B.怒发上冲冠
C.舍相如广成传舍D.秦贪,负其强
(5)结合上文的细节描写,对《史记》如何塑造蔺相如这一人物形象作简要分析。
7.(15分)阅读下文,完成答题
简①事
(1)修道之人,莫若断简事物,知其闲要,较量轻重,识其去取。非要非重,皆应绝之。犹人食有酒肉,衣有罗绮,身有名位,财有金玉,此并情欲之余好,非益生之良药。众皆徇②之,自致亡败。静而思之,何迷之甚!庄云: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③.生之所无以为者,分外物也。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是故于生无所要用者,并须去之;于生之用有余者,亦须舍之。财有害气,积则伤人,虽少犹累,而况多乎?以隋珠④而弹千仞之雀,人犹笑之,况背道德、忽性命而从非要,以自促伐者乎?
(2)夫以名位比道德,则名位假而贱,道德真而贵。能知贵贱,应须去取,不以名害身,不以位易志。庄云:行名失己非士也。若不简择,触事皆为,心劳智昏,修道事阙。
【注释】①简:选择②循:通“殉”,为某种目的而死。③懂得生活的意义的人不去追求对生命没有价值的事物④隋珠:夜明珠。
(1)填入文中方框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也B.耳C.哉D.矣
(2)画线句“何迷之甚”的“迷”所指内容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
(3)“隋珠弹雀”是一个成语,在本文中“隋珠”和“雀”分别喻指 和 。
(4)文章两次用到“庄云”进行论证,对此加以评析。
(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首句提出中心论点:面对事物须分清主次、轻重,有所选择,懂得取舍。
B.本文正面提出观点,在论证上主要采用反面论证,揭示危害,敲响警钟。
C.本文论证思路严谨、论证方法多样、语势酣畅淋漓,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D.“简事”的唯一依据是“道德”,其他诸如生命、物质、名声等都是浮云。
三、写作(70分)
8.下面是X市X中学学生张晓写给《语文匠》编辑部的投稿信,其中有四处表达不得体的情况,请你找出三处并进行修改。
《语文匠》编辑部:
我是X市X中学学生张晓,是一位酷爱写作的学生。久闻你刊大名,决定向你刊投稿。现奉上大作《蒙茶飘香》一篇,敬请拜读。还望务必拔冗固复为谢!
此致
敬礼!
张晓
2018年7月6日
① 改为 ② 改为
③ 改为
9.(70分)根据以下材料写作
“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很快就要压死他们了。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然而关键的问题在于,那个疯子在另一个电车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因此,如果你是电车操纵员,是否应拉杆?”
看了上面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回忆?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约7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2018-2019学年上海市青浦区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1-5题)
1.【解答】故答案为: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重点字:博)
(2)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重点字:贤)
(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重点字:施)
2.【解答】A.翻译为: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B.意思为: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凭主观想象去判断事情的有无,可以吗?与“中华传统美德”无关。
C.意思为:我之所以这么做,是把国家大事放在第一位,把个人恩怨放在后面。
D.意思为:节俭,是礼义善举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故选:B。
二、阅读(70分)
3.
(1)秋晨院景;秋槐落蕊,积蝉残声;秋雨闲人;清、静、悲凉
(2)先说“所有地方的秋天都是好的”;再说北国的秋天特别有秋味;最后说出了千里迢迢赶回北平的原因就是为了饱尝故都的秋味。
(3)B;
(4)类比、比喻/亲切、温馨、眷恋等情感。
(5)饱实度、味道;
①突出了南国秋与北国秋的巨大差异②突出了北国秋的秋味特别浓郁,令人回味无穷。
4.
(1)因滥用杀虫剂而带给人类世界的灾害。
(2)B;
(3)举例子/说明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依赖
(4)①因为简直不可能去预测人的整个一生接触这些化学药物将产生的后果;②这些化学药物污染我们的世界是无形的,被人少量吞食后所造成的危害是有潜伏期的;③化学药物对人慢慢形成的危险很容易被人忽视(或:人们一贯轻视那些看来可能给我们未来带来危害的事物);④有些病原出现在身体的部位离最初出现损伤的地方很远,不易被人看出。
(5)C。
5.【解答】(1)结合“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可以很好把握,这是“荆轲刺秦王”的历史典故。
(2)D.无“知音难觅”之意。主要的还是生离死别的那种悲痛、不忍、不舍等情感。
(3)结构:呼应上阕中“算未抵人间别离”
内容:突出人间离别之恨远超啼鸟之恨已至啼血程度;借此表达自己离恨之烈、之深、之惨。
6
(1)廉颇蔺相如列传/完璧归赵
(2)傲慢无礼;使……急迫、使……着急
(3)为什么呢?(为了)尊重(你们)大国的威严用来表示敬意啊。
(4)D
(5)例:“相如因持壁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用夸张的手法,形容蔺相如的愤怒,生动形象,体现其忠勇。“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一个“睨”字就把那种与璧同存亡的坚决神态勾勒出来;也有不把秦王强权放在眼里的气势,体现其智勇。
参考译文:
秦王坐在章台上接见蔺相如,相如捧璧呈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宝璧传着给妻妾和左右侍从看,左右都高呼万岁。相如看出秦王没有用城邑抵偿赵国的意思,便走上前去说:“璧上有个小斑点,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璧交给他,相如于是手持璧玉退后几步靠在柱子上,怒发冲冠,对秦王说:“大王想得到宝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全体大臣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贪得无厌,倚仗它的强大,想用空话得到宝璧,说给我们城邑恐怕不可能。’商议的结果是不想把宝璧给秦国。但是我认为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互相不欺骗,更何况是大国之间呢!况且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就使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是不应该的。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宝璧,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国书。为什么要这样呢?是尊重大国的威望以表示敬意呀。如今我来到贵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台观上接见我,礼节十分傲慢;得到宝璧后,传给姬妾们观看,这样来戏弄我。我观察大王没有给赵王十五城的诚意,所以我又取回宝璧。大王如果一定要逼我,我的头今天就同宝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相如手持宝璧,斜视庭柱,就要向庭柱上撞去。秦王怕他把宝璧撞碎,便向他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如此,并召来有司查看地图,指明从某地到某地的十五座城邑都给赵国。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根本不可能得到,于是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惧怕贵国,不敢不奉献出来。赵王送璧之前,斋戒了五天,如今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殿堂上安排九宾大典,我才敢献上宝璧。”秦王估量,毕竟不可能强力夺取,于是就答应斋戒五天,把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
7.【解答】(1)前文是“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意思是粗茶淡饭已经足够养生了,难道还要等待酒肉罗绮才能够保全生命吗?反问句,语气强烈;
A.“也”是陈述语气,不符合语气;
B.“耳”通常译作“罢了”,与语境不符合;
C.“哉”可跟疑问词合用,表示疑问或反诘的语气,符合;
D.“矣”表肯定结论,不符合反问语气;
故选:C;
(2)从前文“犹人食有酒肉,衣有罗绮,身有名位,财有金玉,此并情欲之余好,非益生之良药。众皆徇之,自致亡败。静而思之,何迷之甚”可看出作者的“迷”是指为了追求酒肉罗绮、财物等自取灭亡;
(3)筛选句子“以隋珠而弹千仞之雀,人犹笑之,况背道德、忽性命而从非要,以自促伐者乎”,从后文看,珍贵的夜明珠应该指“道德”“生命”;而“雀”则指下文“夫以名位比道德,则名位假而贱”,与道德生命相对的是“名位”;自己组织语言即可;
(4)“庄云: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意思是明白生命真正意义的人,不去追求对生命没有价值的事物;论证自己的观点,“修道之人,莫若断简事物,知其闲要,较量轻重,识其去取”,认清生命真正的价值;
“庄云:行名失己非士也”意思是追求声名迷失自我的人,不是真正有教养的人,再次论证要“简择”事物;引用论证,论据充分,更具有说服力;
(5)D.“唯一依据是‘道德’,其他诸如生命……都是浮云”错误;“生命”不是浮云,原文“况背道德、忽性命而从非要,以自促伐者”可见生命与道德同样重要;
答案:
(1)C;
(2)不顾一切追求酒肉、罗绮、名位、金玉等身外之物,导致身亡名败的后果。
(3)道德(性命)/名位(财物或金玉)
(4)引庄子的话反复从追求生命真正价值的角度,论证“断简事物”的道理,/运用引证法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5)D。
译文:
修道的人,重要的是能够明断和选择事物,知道哪些事情是不必要的,哪些事情是重要的,掂量轻重缓急,懂得取舍。凡是不重要的,都应拒绝。如同人食有酒肉,芽有罗绮,自身有名有位,财有金玉,所有这些都是满足情欲的多余爱好,并不是有益于养生的良药。而众人都竭力去追求这些东西,结果自招失败与灭亡。静下心来想想,这些人是多么糊涂啊。庄子说:明白生命真正意义的人,不去追求对生命没有价值的事物。对生命没有价值的事物,都属分外之物。吃蔬菜穿破衣,足够用来养生,又何必一定要期待酒肉罗绮,然后才感到人生算是完整的呢!因此对生命不重要的,都必须去除;对生命虽有作用但不属于必须的,也该舍弃。财物有害于人的元气,积累财物就会伤害自身,即使少量的财物也会给人带来迁累,更何况多呢?用隋侯之珠去弹高空飞翔的鸟雀,人们尚且会嘲笑他,更何况背弃道德?忽视生命,而去从事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以损害自身呢?
把美名地位同道德相比,那么美名地位是虚假而低贱的,道德是真实而高贵的。知道了贵贱的区别,就应有所取舍,不因追求美名而损害自身,不因谋取高位而改变志向。庄子说;追求声名迷失自我的人,不是真正有教养的人。如果不进行选择,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去做,就会使心智劳累昏聩,修养道行的事就无法达成。
三、写作(70分)
8.
①“作品“改为“拙作或拙笔”;
②“拜读”改为“指正”;
③“务必”改为“能或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