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民谈外交 | 21世纪的世界新轮廓(下)
作者:吴建民
1939 - 2016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5年到1971年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过法语翻译;1971年成为中国驻联合国首批代表团工作人员。
在5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历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中国驻比利时使馆、驻欧共体使团政务参赞,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及发言人,中国驻荷兰大使,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大使,中国驻法国大使,外交学院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展览局主席等职。
音频
前文
21世纪的世界新轮廓(上)
21世纪的世界新轮廓(中)
正文
国际舆论的傲慢与偏见
在我常驻法国的初期,阿兰-佩雷菲特先生还健在,我们经常有接触。佩雷菲特是法兰西院士,我十分钦佩他的学识和远见。
1971年7月,以阿兰·佩雷菲特为团长的法国议会代表团参观故宫。在1971至1999年间,他总共来中国18次。此外,他还多次会见了到访巴黎的中国要人。他通过书、讲座、访谈和刊登在《费加罗报》和《费加罗杂志》上的多篇文章表达了对中国的热爱。
他在1973年写了一部关于中国的畅销书,书名引用了拿破仑的话——《当中国醒来的时候,世界会颤抖》。
有一次我对佩雷菲特说:“您这本书很成功,售出100万册,但是我不喜欢这本书的题目。您说这是拿破仑的话,请问拿破仑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讲过这样的话?有文字依据吗?”
佩雷菲特回答说:“我所引用拿破仑的话,没有文字依据。1871年英国驻中国大使阿姆赫斯特在回国途中经停圣赫勒拿岛,求见当时被废黜的法兰西皇帝拿破仑,拿破仑见了他。由于阿姆赫斯特刚从中国过来,拿破仑对中国的情况很感兴趣,问了他很多问题。在谈话结束的时候,拿破仑说:‘当中国醒来的时候,世界会颤抖。’这两句话虽然没有文字根据,但研究拿破仑的历史学家认为,拿破仑很可能讲过这样的话。”
我对佩雷菲特说:“中国什么时候让世界颤抖过?从来没有!”用自己的过去来推断中国的未来,一些西方人喜欢这样,拿破仑也不例外。可是,中国是中国,不是法国!
我国所面临的舆论环境,是我们中国人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大家经常抱怨西方媒体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中国,他们的有些报道让我们很不开心,甚至感到愤怒。今天我们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但西方媒体并没有公正地对待我们。有时候想一想,过去中国弱,你们欺负我们;现在中国逐渐强大起来,你们还想欺负我们,没门儿!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我以为,对于我国所处的国际舆论环境,一定要全面看。所谓全面看,首先应该看到,国际舆论对于中国的报道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
冷战时期,我在美国和欧洲都住了很长时间。当时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几天才会有一条消息,而且往往登在报纸角落里,不大引人注意。而今天则不然,天天有中国的消息,还往往占据着头版甚至头条。这说明西方媒体对中国的重视程度大大增加了。在他们眼里,过去你是无足轻重的,现在你是举足轻重的。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第二,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不完全是负面的。应该看到,他们报道经济发展的情况,很多是正面的。而且有些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测,比我们中国人自己还要乐观,这也许是“矫枉过正”吧。因为过去中国长期积贫积弱,他们总以为中国想实现现代化是天方夜谭,但是中国的发展进步一再出乎他们的意料,所以才会有“矫枉过正”的情况出现。
第三,西方媒体有些关于中国的报道,特别是关于中国国内的政治报道,充满着偏见。我想,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过去几百年的世界里,西方居于主导地位,它们的文明创造出了辉煌的成果,成为全世界学习的榜样。西方人在文明上的优越感是根深蒂固的,总以为自己是对的,比别人好。但是,随着国际关系的重心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新兴大国和亚洲成了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最有活力的地方,这是西方始料不及的,对他们的文明优越感产生了冲击。因此,他们就会出现十分复杂的心情。心里很舒服吗?不一定。心里不舒服的时候,写文章就很难保持客观。
另一方面,必须看到,我们的社会制度跟西方是不一样的。中国的社会制度是中国社会进步演变的产物,不一样是很自然的。但是西方人的优越感会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尺码来衡量别人,你跟他不一样,他就会认为你是错误的。这种状况绝非短期内能够改变,我们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国际舆论对于中国表现出来的傲慢与偏见,主要责任当然在炮制这些舆论的人。我们能够改变他们的偏见吗?我想,不大容易。但是,我们也要有信心。应当相信,无论是西方世界还是世界其他地方,好人居多数,在我们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时候,只要我们对外的报道能不断进步,我们就能逐步地争取世界,包括西方世界对中国有更客观的认识和了解。
改变别人是很困难的,改变自己的力量是巨大的。改革开放30多年,从本质上看我们改变了自己,让原来敌对的外部世界看到同中国合作有利可图,我们同外部世界的合作也就大大发展了。
我们还应当认识到,中国同西方世界的交流是一种跨文化交流。跨文化交流本身是有障碍的。中国人常说的一些用语,直接翻译成外文,外国人不一定听得懂。这就要求我们媒体的从业人员尽量多地了解世界,了解西方文化。用什么方式去讲,人家听得明白;换一个方式,效果就会差很多。这里面学问很大。
几年前,《纽约时报》刊登了李世默先生写的一篇题为《对比法:纠正有关中国的误解》的文章。文章针对西方有关中国最常见的五个偏见,引用西方民调和研究机构的资料,拿中国的情况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来予以批驳。文章最后的结论是:“那些经不起事实考验,却依旧主宰人们意识的臆测,是华而不实且有害的。”
《纽约时报》是西方媒体的领头羊。在今天这个时候,《纽约时报》能够刊登这样一篇文章绝非偶然,反映出世界的变化,说明世界正处在一个百家争鸣的时期,西方舆论也不是铁板一块。
事实上,全世界都在反思。我在西方世界生活了20多年,发现确实不少西方人对中国有偏见,而且不少偏见很难消除。但是必须看到,多数老百姓是通情达理的,人民的多数是好的。只要我们把道理讲清楚,以事实为依据,就会逐渐使他们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
- 未完待续 -
文字 |《吴建民谈外交》(本书出版于2015年)
作者 | 吴建民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玄一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 阅读前文 /
序言
第一章 外交官是一个迷人的职业
1
法国大使馆的狗
中国公使卖电影票?
2
3
搞外交要有点真功夫
外交官的自我修炼
4
防人之心不可无
大使遇袭记
5
如果祖国需要我
6
“双兔傍地走”
7
从大使到“大使夫人”
第二章 青春是美好的
8
做人要有本事
大学时代的收获
9
外交生涯的起步
第一次做翻译
10
毛泽东:“凡是搞大国主义的人,我都主张整一整”
11
周恩来:“你要别人尊重你,你首先要尊重别人”
邓小平:“没有虐待你们吧?”
12
当人生低谷来临
第三章 联合国是外交官的大学堂
13
出席联大穿什么
“你们放心去吧!”
14
一举一动都是新闻
“照相不要钱!”
15
一切从头学起
16
外交时机有玄机
当上主管官员
17
“场外外交”
18
“华尔街历史上最坏的日子”
19
基辛格的公司
理想与现实
第四章 大使生涯教给我的
20
与美国“吵架”
外交中的多边与双边
我的“施政纲领”
21
碧蒂城堡的中国客人
22
希拉克夫妇来做客(上)
23
希拉克夫妇来做客(下)
24
文化的交流是心灵的交流(上)
25
文化的交流是心灵的交流(下)
26
法国人也摆“鸿门宴”?
27
申博“拉票”战(上)
28
申博“拉票”战(下)
29
怎样当大使(上)
30
怎样当大使(中)
31
怎样当大使(下)
第五章 世界的坎,中国的坡
32
西方世界怎么看中国
33
中国崛起的挑战与机遇
/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