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学2021本科毕业展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本文转自建小艺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
序言
从进入建筑学的那天起,原生的审美与视角被回炉重造,一点点建立以空间、机能和形式美为核心的建筑观点,拉开与普罗大众的距离。我们所学习的原理概念的珍贵,源自最初的idea经过反复的挫败,无数次的评判,终于走向一个公识。在前辈大师与敬爱师友的注视下,我们接受了完整体系的建筑学教育,迈过专业的门槛或者鸿沟,正在成为建筑师。我们所经历的蹒跚成长的珍贵,在于新鲜的观点对年轻人的引力是无法抗拒的。我们不屈于固有,摸索发散新的思维路径,理清丝缕新的建筑目的,以适应我们所面对的新世界。保守派会一直存在,前卫者也不会在任何时代缺席。
建筑引领和展现着我们的自我与艺术追求,与绝对现实冲突却也没有完全凌驾于其之上。在理性的实现之外,是追求中的非理性执着,乌托邦理想。
本次建筑学毕业设计由12位老师指导,88名建筑学子共同完成,希望通过设计与成果展示表达对建筑的理解与期待。
2021届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全体毕业生在此欢迎您的到来,请看,我们正携理想浪潮而来。
preview
# 展厅 #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 优秀方案展示 #
01-黄山市休宁县鄣源里村乡村规划暨单体设计(一)
作者:孙悦、周杰、王若菂、沈清
指导老师:李早
鄣源里村,位于黄山市休宁县鹤城乡,作为著名的进士故里村被濒危保护村落记录在案。通过多次走访,我们被村民的纯朴热情所感染,也因此反思了如今乡村振兴真正的困境。设计主张让乡村真正地活下去,而不是将其打包出售。为此,设计从每个居民单体的真实需求出发,通过大量地对每一户走访,采集了第一手资料:建筑残损情况、户主家庭生活情况、成员组成、收入情况、职业变迁等,并进行一对一设计;引入n小庭院的经济体系,将符合村落宅基地以及耕种面积真实情况的室外庭院进行利用,并定性成“小加工、小养殖、小种植”等主题庭院,在顺应村民原有生活模式基础上增产增收;同时将这种传统生活场景的演绎本身作为附属的旅游产品,考虑游客涌入时的参与式、体验式的旅游收入。在规划上,通过前期实地调研以及计算机辅助技术等,描绘出村落活力点,并在此基础上生成三条南北串联的轴线,最终衍生出符合徽州传统聚落肌理的鱼骨状道路,对原有过于线性的村落结构进行优化。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02-黄山市休宁县鄣源里村乡村规划暨单体设计(二)
作者:赵于畅 林琳 张震 陆文昌
指导老师:李早
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村落养老产业开始彰显其无限潜力;鄣源里村作为徽州地区典型濒危村,其水系凭借新安江之源的特殊生态地位得以被重视,村落优良的自然环境为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为此,立足于大健康产业的政策导向和生活方式,我们将健康小镇评价体系运用于村落规划中,通过对空气、水、舒适、健身、人文、服务六大要素的规划与评估计分,完成了对大健康示范乡村的打造,同时以WELL健康建筑作为理论指引,完成了典型选点的健康建筑改造设计,有效保护与活化历史建筑遗产,协调村落整体关系,使得鄣源村呈现崭新面貌。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03-理想国——现代科技创新产业孵化基地项目
作者:王潇、丁珂渴
指导老师:叶鹏
基于21世纪的疫情大背景,本建筑设计考虑到现代办公和未来办公模式的不同,想要创造一个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办公模式和地点的空间。将办公场所社区化,模糊办公人群和非办公人群的界限,强化建筑的场所性,降低其功能性。并将整个场地视作一个整体,与周围湖景进行呼应,创造出异形的空间。建筑中间置入植物园,作为社区的交汇处,并将其进行各个方向的渗透,希望人们工作之余也可以感受到自然环境,人们在看向中央的植物林的时候,可以沉浸在不同的层高空间中。整个建筑内部不同的功能空间呈现渗透的状态,希望未来办公人群可以在工作中感受到自然林的治愈。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04-公园边上的小学合肥市玉镜路小学设计
作者:郑飞成 庞博宇 陈龙
指导老师:叶鹏
本次课程设计,从当下小学的教育现象进行思考,进而对未来的发展进行畅想。当下小学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学生的身体素质愈发变差,近视现象逐年加剧;当下的校园建筑,较难满足学生对于场所使用的需求和教学理念的发展……基于此,本次的校园设计,以小学生的课外活动为主要目标,解决他们实际需求问题,也希望促进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因此,设计一个学生喜欢的校园环境,成为我们的主要目的。同时,结合小学边上的公园,将公园步道和小学校园有机整合在一体,将开放式校园的理念融入其中,最终形成了我们对于未来校园的一个展望。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05-合肥市工人文化宫(北区)建筑设计
作者:陈德绅、李媛
指导老师:郑先友
工人文化宫是我国政府支持下的公益性项目,力在谋求社会利益,该类项目规模较大、投资较多,且经济效益长久、服务年限长,因此是政府在建设宜居城市时的手段之一。作为特殊背景下形成的工人文化宫建筑,是在城市发展向好情况下紧跟职工生活方式变革延伸的必然产物。但现下工人文化宫形象语汇匮乏,其造型意向和空间处理的研究又是重要主题,工人文化宫作为城市标志性的象征,是否对于城市空间和环境做出了提升?是否将城市的网络脉络进行了良好的延续?是否是体现了工人文化宫的独特属性?是否满足了职工群众对于日常生活文体活动的需求?工人文化宫在职工群众的日常中扮演者重要的公共活动职能,是链接整体城市环境、空间组织网络中的节点环节。本次对合肥市工人文化宫(北区)的建筑实践便是对合肥市工人文化宫建筑设计的一次探索,以期对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06-工人文化宫(北区)建筑设计
作者:王晟祎 马鑫 汤超
指导老师:郑先友
通过工人文化宫的设计,填补基地所在区域内在大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这一块的空白,消除失落空间,进而提升城市品位,激发城市活力,改善片区面貌;以具有上升感、流动感的昂扬姿态表达合肥工业实力不断增强,后来居上的决心。创造具有力量感、雕塑感的空间体验,形成大片灰空间,塑造场所精神。
采用了较为柔和的曲面形式增加文化宫的亲切、温馨的空间体验。使用红白灰相间的穿孔铝板,通过控制孔洞大小,形成丰富的光影效果,既让工人拥有天然的亲切感,又要体现工人阶级的力量,将气势磅礴的工人运动与徽州的山山水水相结合。在立面的表达上,确定红色作为主旋律,表达工人积极、热情、实干的宝贵品质和工人革命时的澎湃激昂。将不同透明度的玻璃组合成工人运动和革命时的图景,表达对工人文化的纪念。立面上的灰白色部分既是徽州传统建筑色彩,也是对徽州山水的隐喻,通过提取山水画中黑白灰的元素,加入立面,形成山水画的图景。而红色部分则代表生活在这片山山水水中的工人阶级,通过立面的塑造彰显合肥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07-安徽书画艺术文化基地规划设计
作者:戈旭东 刘立超
指导老师:王旭
本设计用地范围在处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官亭林海南侧,目前正处于规划阶段,在未来将会纳入官亭林海范畴。本方案主要通过对于传统书画和场地内部的各种因素进行限定设计。方案当中借助于场地的各个因素如高差,景观,水源等进行分区道路等规划设计,并且借助于传统书画的元素在场地内部进行优化处理,提取传统空间元素,构建符合传统空间的建筑设计,达到书画艺术文化基地的使用需求。另外本设计是对于非改造性文化建筑的依次重要尝试与挑战。由于现在文化类建筑多为原址改造或古建保护,很少有完全新建的文化类建筑,所以我们在指导资料较为缺乏的情况下,从文化层面出发,以书画艺术为核,以艺术家创作与生活为引,着力于打造新时代背景下的书画文化村,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通过书画文化基地对周边产业进行提升,从而带动周边产业发展。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08-中缅边境难民流动背景下云南省章凤口岸田园综合体设计
作者:罗康丽、丁轶琨
指导老师:苏剑鸣
中缅边境线地区是边境安全存在隐患的最典型的区域之一,在缅北地区由于少数民族武装冲突产生大量为寻求庇护纷纷涌入中国的难民,对于边境安全造成了极大影响。本次设计选址于难民数量最多地区之一的章凤口岸。通过对三大人群的行为需求以及当地特色产业的分析,希望设计一个集公寓,农贸市场,文化交流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边境城镇田园综合体项目,为难民群体提供临时栖身之所的同时,在经济业态方面引入当地扶贫产业种桑养蚕业,在旅游文化方面引入景颇族特色民族文化活动及特色产品展示,改善当地居民工作生活状态并帮助游客领略当地特色田园风光,并重新梳理边境地区居民、难民及旅客的关系。
而在设计手法方面,规划布局上通过中心放射式的单元式空间布局对当地少数民族村落空间布局进行转译,使难民重获生活的归属感;在建筑层面结合竹材料的受力性能形成可在水平以及垂直方向上不断复制的空间单体适应可生长的需求,再现当地建筑的文化特色内涵。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09-跨境贸易文化交流下的边民融合共生——中越河口·老街新型“草皮街”设计
作者:贾睿莹 刘加琛
指导老师:苏剑鸣
本次毕业设计将背景选择在拥有悠久交往历史的中越两国边界,希望通过设计解决中越两国近年持续不断的矛盾冲突。通过对中越两国边境历史、河口县与老街市人文关系和环境关系的剖析,将两国近年来发生矛盾的关键问题总结为双方发展差距问题,关键点定位在边民互市贸易上,制定了“通过促进互市贸易,从而拉动边界经济发展,弥补双方技术鸿沟,最终促进边民融合共生”的策略。然后,设计提取当地特色贸易草皮街的线性空间,通过叠合、穿插、拓扑等空间组织手法生成建筑体量,将跨境贸易互市、文化交流、生态农业体验等功能按照公共性高低插入建筑体量中。最后,我们采取传统建构中的竹木构生成建筑结构,选取新技术生产的胶合竹材,使建筑既具有地域性,又具有时代性。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10-多义与共存——合肥电机厂建筑或厂区适应性再利用设计
作者:王富盛
指导老师:黎启国
本次厂房改造设计选址于合肥市瑶海老工业区,曾经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良好的工业文化底蕴,但随着城市的发现工业逐渐走向没落。该设计是为了改变工业厂区功能丧失,活力匮乏的现状,通过创造一处集展览,休闲、办公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社区中心来激活区域的活力,为周边居民提供服务的同时坚守工业文化底蕴。设计中采用了切片的手法将原本不适用现代城市生活的大厂房分割成为许多小厂房,进行体块与空间设计,并尝试通过联系廊道和室外平台将各建筑和使用者集中到室外公共空间上。同时,为了改善工业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绿色节能设计和智能化温室的置入,以净化厂区环境。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11-空间折叠:疫情下的城市生活空间”
作者:卫峥
指导老师:徐晓燕
公共空间的更多可能
在疫情下,公共空间的使用可以被称之为谈及色变,因为疫情的原因,城市公共活动被人们恐惧,越来越多的社区委员会通过一系列的措施限制人们对公共空间的使用,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渴望城市生活,渴望交流。我认为人类是社交动物,我们不可能禁止人类的各种社交活动,那么本方案的构想是创造出一些装置,来实现在疫情下的交流活动。在此基础上,本方案的出发点意图从最基本的出发点解决问题,通过一些模数化的家具或设置,通过投影的方式,在正确的使用条件下,对其使用者投出一个范围为 1.5m 的圆,这个圆起到了提醒与警示的作用,人们得以在安全的范围内进行一系列城市活动,例如:阅读、交流、玩耍、餐饮等等。
办公空间的多种可能
在非疫情时期,办公空间的使用可以说是高效且便捷,人们坐在一起可以随时交流与讨论 ,人与人之间不存在隔阂与间隙,但是在疫情时代,由于病毒传播的压力人们不得不将办公活动停止,过多的交流增大了疫情传播的机会,办公空间急需一个方式来解决停工造成的影响。安全且高效的小组团也许可以带来一些新的可能性,通过一些简单的隔离与分割,将原本充满互动与交流的空间进行小程度上的分割,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互动性与交流性,一方面减少了各人群的交流,同时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以把即将到来的灾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12-城市缝合器:合肥市政务区市民活动中心设计”
作者:魏崇宵、文楚童、黄彦、张鹏
指导老师:苏继会
合肥市政务区综合市民活动中心方案以市民活动路线为依据,以城市设计为支撑,以功能设计为重点,以形体设计为立意,旨在打造一个容纳市民日常文化活动,连接城市界面,激活城市消极空间的关键节点。方案采用大跨度结构形成庭院,以此引入北侧与东侧景观,形成视线通廊。多样化的庭院与平台设置丰富了室内外环境,提升了空间品质。倡导实用与丰富并存的功能设置能够保证流线,造型,空间特色的多样与统一。由此以来,整个方案达到了功能,形态的统一。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13-新合肥一中淝河校区规划设计”
作者:田碧波、田瑜帆
指导老师:徐晓燕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面貌在面临着不断更新,同时教育理念也在不断的改革。城市形象整体要趋于现代化与国际化,与之相应的是建筑造型与立面构图和建筑材料的更新。教育也因社会的国际化与现代化趋势,越来越向社会所开放,教育建筑的社会意义越来越强。因此传统校园形象无法完全满足当下的社会状态,急需面临着改变。校园形象作为城市形象展现着城市风貌,特别是合肥作为科教城市,为了促进其城市的未来发展,明确其城市定位,应更注重校园形象的构建。这是我在该设计中主要的研究目标。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14-合肥市工人文化宫(二)
作者:史文雅、陈晓
指导老师:张彤阳
合肥市工人文化宫选址位于合肥市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居民小区环绕,但缺少文化娱乐设施,场地亟需一个公共活动空间激活场地空间环境。设计以方形为母题,通过剪切、扭转、叠加、穿插等手法,将五大功能集合于一身。目标是打造“演艺观赏、游艺娱乐、交流展示、学习辅导、图书阅览”,五大主题合一的工人文化宫。
功能对建筑进行体量划分,营造简单清晰的功能布局。通过将体块倾斜45°角的简单手法,打破规矩、呆板的空间场所,给场地带来生动活泼的变化;营造视线通廊,倾斜的建筑体量给城市交角退让出更多的视线距离,解决影响周边小区采光的问题。同时,提供更多的共享区域,在互不干扰的前提下,提升各部分之间的交流互动,以更加积极的空间姿态吸引民众参与其中,体现包容,开放的态度。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素材提供/2016级建筑学
海报/贾睿莹
排版/贾睿莹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2021
2020
苏州大学建筑学院2020届本科生毕业作品展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