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安医疗成长史1995~2022
从今往后,乘风出品,只出精品
每天写点文章,对我来说不算什么,甚至都不需要用“坚持”这两个字形容,凭着兴趣和惯性,我也能一直写下去。
但是写着写着,总会有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引发一些新的思考。比如,最开始写的时候,可能单纯就是因为闲不住,另一方面也确实爱好写点文字。只是没想到会有越来越多大V转发,越来越多读者关注。
所以渐渐地,写文章变得不再只是一项单纯的个人随性的行为,因为会有越来越多读者找到我,大部分人给了我的文章很高的评价,也有一些读者提了一些中肯的意见。让我意识到,文字的背后,其实是人与人思维的碰撞,这个过程中是有可能产生价值的。
我开始思考,怎么样才能不浪费读者时间,如何更好地创造价值。这也是为什么,我每天一篇文章的节奏,昨天突然停更一天的原因。昨天两个大学同学来广州,我们在广州逛街、交流了一整天,回到家里已经是晚上九点半了。如果不追求质量的话,我也能敷演出一篇文章。
但我想了一下,觉得还是算了,以后写文章还是写准备充分的精品。我尽量,万一做不到也别骂我,哈哈!
是追求内容的完整性,还是追求热点?
关于文章整体内容的完整性和时下热点之间的取舍问题,也是我经常会思考的。文章写到现在,几乎每一篇文章写出来,会不会有人看,有大V转发,我心里大致是有底的。
但我到底是追求创造价值还是追求文章流量,要通过文章创造价值,就需要兼顾内容的完整性,有一些文章可能不会有什么人看,但你还是得写。有一些公司可能不是大众关注的热点,但你还是不能忽略。因为涉及到整个行业发展逻辑的梳理,你要兼顾每一个思考的维度。
把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纳入思考的模型,你才有可能拥抱更多机会,才有可能像今天的主角,九安医疗一样,具备一鸣惊人的潜质。
所有的一鸣惊人背后,都是深耕细作、长时间积累的结果
提起九安医疗,我会比较容易联想到“十年无人识,一朝天下知”这句话。九安医疗的逆袭,在业内确实引发了很多争议。
有的人说九安医疗只是一时的运气,也有人说靠投机所取得的成就,是不可能持久的。但我也接触过核酸领域,做过抗原的销售。就我个人的经验,九安医疗凭借新冠抗原一鸣惊人的背后,绝对不只是运气这么简单。
当初看准新冠疫情带来的发展机会的公司,不计其数,记得疫情刚解封那会儿,我每天接到的咨询抗原的电话都有几十个。有很多同事甚至已经拒接新冠抗原咨询的电话,因为真的拿不到货。
有没有人赚到钱了?当然有,但一定不是这种临时想起来,希望借此赚一波的投机者。而是在疫情解封前,早早进入这个品类,甚至提前两个月以上预判抗原会爆火,并有提前解决好产能问题的,有正规经营资质的公司。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吃饭吃八分饱就行了,不要留恋最后一个铜板。看清行业发展趋势,和抓住机会同等重要。确实,我看到过太多本身抓住新冠抗原销售机会,赚的盆满钵满的公司,因为没有及时抽身,最后只赚到一堆库存的情况。
所以我们不要羡慕九安医疗在疫情三年的成功,而要清晰地认识到,所有的一鸣惊人背后,都是深耕细作、长时间积累的结果。只是你多年的专注和积累,碰巧遇到了好的发展机会,才有了旁人看到的一飞冲天。
九安医疗成长史
1995年,九安医疗成立,自主成功研发第一款KD-322型九安电子血压计,国内首创,获得国家颁发的CPA证书。
最早几年,九安医疗经营状况一般,中间还经历过内部组织动荡。由于创业之初便打定主意要走自主研发的路子,九安医疗的发展比一些直接利用海外技术的同行更慢些。
2005年,公司才实现了年销售100万台的目标,这个发展速度并不算快,在行业中,九安医疗仍然籍籍无名。
如何打破这种现状?九安医疗发现,国内市场对国产医疗器械的认知度不够。于是,在同行公司通过引入海外技术来开拓市场的时候,九安医疗反其道而行之,选择带着公司自研的国产器械“走出去”。
自研+出海,这些18年前,不经意的举动,其实为日后一夜爆发似的成长,埋下了最早的根基。
2006年,九安医疗凭借一款语音血压计成功打开德国市场,市场份额超40%,从海外市场发力的“逆行”救活了九安医疗。
多年苦心研发终于受到市场认可,但九安医疗并没有放松下来,九安深知资本市场瞬息万变。
2007年,公司改制成为股份制公司,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血压测量产品、血糖测量产品和其他高附加值的家用健康产品。
2009年,产品出口已遍及50多个国家,仅仅德国市场占份额就达到50%,打破了由日本及台湾厂家对电子血压计行业的垄断格局,成为行业内唯一能够与其抗衡的中国内地企业。
2010年,6月10日在深圳中小版A股上市,成为国内血压计行业第一个上市企业。
九安KD-5964和KD-512两款电子血压计分别凭借感应式触摸按键,液晶背光设计和WHO彩条背光血压分类功能,荣获2010德国Red Dot最佳产品设计奖。与此同时,九安KD-712电子血压计还荣获了德国plus-X最佳产品设计大奖。
同年,九安医疗推出了一款可以用在iPhone、iPad上进行血压测试的工具,这是全世界第一款物联网血压计,得到了苹果公司支持,在硅谷设立了公司,开始从硬件走向互联、走向服务,向互联网医疗转型。
2010年的iPhone仅仅诞生3年,也是在这一年,乔布斯带领苹果推出了一款“跨时代”的产品:iPhone 4。但所有人都没想到,在那个智能手机还不发达的时代,九安医疗居然精准地预判到了未来,推出了一款适合苹果进行医疗层面扩展的产品。
2010年,九安医疗净利润2372万元。1995~2010年,九安医疗把血压计做到了全世界前三。
2011年,搭着苹果产业链的快车,九安医疗顺势拿下iHealth英文商标,推出自有品牌iHealth健康系列,在硅谷成立子公司,试水美国市场。目前iHealth血压计监测产品、体重管理产品、血糖测量产品已经在全球苹果渠道逐步铺开。
九安医疗2022年新冠抗原在美国的销售爆发,其实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打下的基础。
2011年,九安医疗营业额3.54亿,净利润2081万元。
2012年,九安医疗净利润698.3万元,而这仅仅只是开始。随后,九安医疗业绩开始出现亏损,常年盈亏交替。为此,九安医疗也尝试转型,但都效果不佳。九安医疗扣非净利润从2013年以来持续亏损,且亏损幅度不断扩大。
2013年5月初,九安医疗宣布涉足可穿戴设备,此后股价一路上扬。
2014年1月24日,银华基金、华夏基金和东兴证券调研了九安医疗;2月14日,广发证券、华夏基金、华商基金、中信建投证券、华创证券进行了调研;2月25日,方正证券和民族证券调研了九安医疗。这个时期,九安医疗因为移动医疗概念火过一阵。
根据此前参加过九安医疗iHealth推荐的相关人士称,当时现场可谓座无虚席,很多机构都对九安医疗的新产品很感兴趣,对这家企业也推崇备至,认为产品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大。九安医疗股价的水涨船高,使其自2013年年底的11元左右,一度拉升至最高27.49元。
2014年,九安医疗获得小米科技2500万美元战略投资,成为小米生态链合作伙伴。
2014年9月18日,九安医疗发布公告称,将在境外新设全资子公司,并将iHealth已有海外公司全部划拨给新设子公司,小米投资将向此实体增资2500万美元,并将与iHealth在用户体验、小米电商和云服务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打造移动健康云平台。小米持新公司20%股份。
九安医疗表示,由于小米独特的业务模式和小米用户数量的高速增长,公司引入小米投资作为战略投资者,加快iHealth产品及服务在国内的推广,快速积累用户,形成健康大数据 ,并向用户提供医疗健康及相关服务。
同时,引入小米投资后,iHealth有望通过与小米的战略合作,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迅速打开国内市场,提升公司经营业绩。
不过彼时的九安医疗还在持续烧钱,经营业绩并不亮眼。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显示:截至2016年4月30日,我国医疗行业上市企业2015年营收达258.44亿元,通过对23家医疗器械企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排名,除了九安医疗外,基本都盈利。
2016年,米家iHealth血压计在小米夏季新品发布会上得到雷军的特别推荐。
2017年9月,iHealth额温计在小米夏季新品发布会上正式首发,雷军推荐它是“为发烧而生的体温计,居家旅行必备”。
2019年6月28日,九安医疗官宣,九安被纳入天津“独角兽”智能企业加速培育计划。
2013~2019年连续多年扣非净利润亏损。九安医疗的营业收入从2009年的3.13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7.06亿元,净利润从3904万元增加至6645万元,10年时间净利润增幅仅有70.21%,经营成绩完全不及格。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上市公司多数年份均是依靠非经常性损益才实现盈利,2013-2019年扣非净利润均是亏损。
2019年扣非净利润亏损额高达2.42亿元,依赖交易性金融资产贡献的3.06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最终实现盈利6645万元。
关于多年非经常性损益都是亏损的问题,刘毅是这么解释的,“所有的亏损原因,都是因为我们在互联网医疗上投入过大。因为我们在中国投,在美国投,坚定地投,如果这些不投了,那我们立马就盈利了。”
有意思的是,一直以来小米集团以及旗下生态链企业,似乎都不怎么赚钱。截止到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小米集团市值3017.64亿港元,股价已跌破四年前上市时的发行价,追求“性价比”的商业模式是否存在问题?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未来有机会的话,我会在后面的文章中讨论的。
2019年,九安医疗提出了爆品战略,其实这个战略很有小米的味道。
2020年初,疫情突发,非接触快速体温筛查成为疫情防控的必要手段,关键时刻,为了保供额温计,九安医疗加速产能爬坡,日产量从1月底的两千余支,逐步扩产至4月中旬的五万两千余支,4月份额温计单品产量突破100万支,为全球抗疫打下了坚实的物资基础。
2020年4月24日,九安医疗官宣,2019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揭晓,九安医疗“非接触式高精准红外体温检测技术应用研究”荣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为公司年度科技创新工作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0年9月7日,经地方推荐、专家评审等,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制定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0年版)》在工信部官网对外公示。其中,九安医疗旗下品牌iHealth的5款产品(血压、血糖、血氧、体脂监测和体温监测)及1项共同照护服务,继2018年后再次登榜,获得政府主管部门认定与推荐。
2020年10月22日上午,天津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天津礼堂大剧场隆重举行,九安医疗被授予天津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模范集体。
2020年10月29日,九安医疗官宣,经天津市科技局局长办公会审核,九安医疗荣获2020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20年11月25日,在充分酝酿、集体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评审、统筹考虑后,经中央批准,九安医疗被评为工信部抗击新冠疫情先进集体。
2020年,九安医疗凭借“额温计”这一大单品的热卖,实现营收20.08亿元,净利润2.42亿元,连续几年扣非亏损后终于实现盈利。
2021年6月18日,九安医疗曾使用闲置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与衍生品交易,期限内任一时点的证券投资与衍生品交易金额不应超过人民币2.5亿元或等值外币。
2021年,九安医疗Q1~Q3扣非净利润继续亏损。
2021年11月6日凌晨,九安医疗旗下美国子公司iHealth Labs Inc.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抗原家用自测OTC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应急使用授权(EUA)。
2021年11月26日,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在非洲被发现,并引发美国病例暴增。随后,美国州政府、联邦政府为九安医疗贡献了大笔订单。
2021年,九安医疗实现营收23.97亿元,净利润9.09亿元。据测算,九安医疗第四季度单季盈利,远远超过2010年上市以来各年净利润的总和。
而多年前埋下的种子,也在一朝间长成参天大树——依靠iHealth多年以来在美国打下的夯实基础,品牌效应指引下九安医疗在2021年成功出口抗原检测相关产品,在iHealth的新冠抗原检测家用OTC试剂盒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使用授权后,公司赢得了美国政府5亿支合同中的3.5亿支,相关产品的销售更是达到了疯狂的地步。
2022年1月15日凌晨获悉,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权,九安美国子公司iHealth Labs Inc.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抗原快速检测 POC(Point Of Care)专业版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获得应急使用授权(EUA)。
新冠抗原的销售利好也反映在了九安医疗的股价上,2021年11月以来,九安医疗突然火了。备受外界关注的是股价的暴涨,从2021年11月10日收盘价6.39元开始算,到2022年1月18日创出历史最高价88.88元。
作为一只连续6年没有券商研报问津的股票,九安医疗的股价突然大幅拉升,顺理成章的被市场归入“妖股”一类。2个多月的时间,涨幅超过12倍,九安医疗也因此被资本市场称为“妖王之王”。
2022年1月13、14、27日,据九安医疗公告,九安医疗已与美国纽约州卫生部、纽约州非盈利组织、美国马萨诸塞联邦及卫生与公众服务部执行办公室、美国陆军合约管理指挥部(代表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共签订21.09亿美元的订单(约合133.88亿元人民币)。其中,最大订单由美国陆军合约管理指挥部(代表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贡献,合同总价为17.75亿美元。折算下来,每人份试剂盒单价约为5美元。
2022年2月17日,九安医疗发布公告称,截至美国当地时间2022年2月15日,美国ACC(美国陆军合约管理指挥部)已累计向九安医疗就9114万人份试剂盒产品支付货款4.65亿美元,上述货款已于美国时间2月16日全部到账,约合人民币29.5亿元。
2022年一季度,九安医疗单季营收217.4亿元,净利润143.1亿元,相当于日赚超1.5亿元。而2012年—2021年,九安医疗净利润合计才9.4亿元。疫情的造富神话,在九安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2022年4月,经加拿大卫生署授权,九安医疗美国子公司的新冠病毒抗原家用自测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获得附条件进口或销售授权并收到授权信。
2022年4月12日,九安医疗官宣爆款体温计斩获德国iF设计大奖。
2022年4月30日,公司及子公司使用不超过95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资金可以在额度内滚动循环使用。拟使用不超过27亿元或等值外币自有资金开展证券投资与衍生品交易。
放眼整个2022年上半年,在新冠检测领域,明德生物等多家公司均凭借新冠抗原检测试剂业务,实现利润大幅增长,而九安医疗更是其中的“增幅王”。
2022年上半年,九安医疗实现营收232.66亿元,同比增长3989.07%;净利润实现152.4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7728.49%,成为整个A股市场增速最高的企业;扣非净利润为152.86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其中第一季度九安医疗营收217.4亿元,第二季度,九安医疗仅实现营收15.3亿元,环比骤降93%。虽然这样的业绩较前几年相比也算不错,但与一季度落差过大,在市场万众瞩目的期待下,九安医疗显出了疲软态势。
九安医疗曾明确指出订单主要来源于政府订单、商业客户和亚马逊电商平台及美国子公司官网。其中,第一季度第一大客户销售额就达到110.62亿元,能够一次性购买如此多剂量的大概率是美国政府的订单。
本次业绩增长主受iHealth抗原试剂盒产品销售大幅增长带动,与美国疫情的发展情况息息相关,未来疫情的发展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同时,竞争格局面上,已有多家公司的新冠抗原试剂盒产品获得了美国FDA EUA授权,而且陆续会有更多企业。
美国FDA已批准了46个新冠抗原检测EUA(紧急使用授权)文号,其中有14个家用自测产品。九安医疗将面对更多竞争对手及激烈的价格战,此外,随着全球疫情得到控制,新冠检测试剂盒的红利难以延续。
走下“神坛”九安医疗,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投资者似乎也较为担心其业绩的持续性,更是直言“害怕走英科的老路”。恐慌情绪也蔓延到了二级市场上,九安医疗股价较4月中旬最高点98.02元/股跌幅达到40%。
在5月份的一次投资者调研会上,刘毅曾坦言,“目前暂无法准确预测公司iHealth试剂盒未来的销售情况。”
不过,九安医疗亦表示,在试剂盒方面,公司计划进一步巩固新冠检测试剂盒在北美市场业务,重点开拓加拿大市场,此外,其还计划加速发展“老本行”,在中美两地推广糖尿病诊疗照护“O+O”新模式,计划未来的3到4年,在全国开设近600家“共同照护”中心。
2022年9月7日,公司及子公司将使用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的额度由不超过14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调整为不超过59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在额度范围内可滚动购买。
2022年9月14日,九安医疗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iHealth试剂盒目前取得了美国FDA EUA授权以及加拿大卫生署附条件进口或销售授权,可以在美国及加拿大或认可上授权的地区进行销售。
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期末,九安医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高达177亿元,同比增长244倍。
九安医疗扣非净利润在2022年一季度达到143.45亿元的峰值后,接下来的二三季度出现断崖式下滑,分别为9.41亿元和9.46亿元。
2022年前三季度,九安医疗营收245.9亿元,归母净利润160.5亿元,无论营收还是净利润,在医疗器械领域都是无可争议的第一,迈瑞医疗只能屈居第二。
虽然年报还未公布,但根据2022年业绩预告和去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推算,九安医疗第四季度扣非净利润约3.68亿元-13.68亿元。
从2022年中报收入构成来看,iHealth系列产品占总营收高达99%,毛利率高达81.66%,九安医疗其他产品收入占比还不到1%。
2023年1月31日晚间,九安医疗公告称,公司及子公司拟使用最高额度不超过(含)17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拟使用最高额度不超过(含)3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
“公司提请股东大会审批委托理财与证券投资额度事项,170亿元与30亿元的金额为每项拟投资的最高额度,是未来12个月的上限,不会高于这个额度。”刘毅称。
200亿的额度,超过了九安医疗2020年至2022年连续三年的归母净利润总和。消息甫一公布,便引起舆论一片哗然。
2023年2月初,九安医疗董事长刘毅在表示,任何行业都有学习、摸索周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投入和积累才能获得收益,而绝大部分并购都是失败的,当前,他还未发现一个值得花如此巨量的资金去投资的新产业方向。
2023年2月16日,九安医疗召开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与证券投资的议案》,200亿的投资理财额度开始生效。
2023年3月13日,九安医疗披露公告表示,公司及子公司在硅谷银行的存款金额,占公司现金类资产及金融资产总额的比例约5%。从美国时间3月13日开始,硅谷银行的存款人已经可以全额动用存款;由于时差原因,公司这笔钱大概会于13日晚到账。
看到偶然中的必然
新冠疫情的肆虐是偶然,但九安医疗的一鸣惊人却是偶然中的必然。九安医疗多年来对于研发的专注,对于海外市场的苦心经营,以及2019年提出的爆品战略,都为新冠抗原在美国的热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