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地产数据出炉,一线城市全面转跌?
11月16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0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数据,大家最为关心的四大一线城市“北上广深”都交出了不尽人意的答卷。
其中北京二手房成交环比表现最差,10月环比下跌了1.1%;上海环比下跌0.8%;广州环比下跌0.8%;深圳环比下跌0.5%。
大家不要忽略的是,我们交出这样答卷的背景是在9月陆续放开“认房不认贷”政策之后取得的;现在看来当时被捧上天的“认房不认贷”也未能发挥出预期中的作用。
以往楼市的金九银十在今年也只能用平平无奇来形容。10月的新房成交额目前估算在8900亿左右,以前在10月可以说是房地产销售最好的月份,突破1.5万亿也不算是难题。
销售额的大幅下滑背后是地产开发商们边际利润的残食,开发商挣不到钱就会影响到拿地的动力。
所以我们看到房地产投资数据从2021年以来持续下滑,目前仍然处于弱势阶段。
给大家举一个比较直观的例子吧,北京亚运村板块的某次新小区,同样户型同样楼层同样朝向,今年与去年价格相差了260万。
也就是说如果在去年买入一直持有至今,净亏损已经超过了20%,而类似现象目前在一线城市还有很多。
记得前几个月在看房子的时候,中介总会告诉你“目前是在去库存阶段,等这批着急卖房子套现的卖家出货了以后,房价就会企稳。”
目前来看,套现的卖家不光没消化完,反而越来越多,造成现在十月数据“惨淡”的结局。
实际上这和我们金融市场中的道理是相通的,金融市场中不会因为持筹者有浮亏就能一直捂住不卖,毕竟老胡的那句“我不卖你怎么割我韭菜”也只是玩笑话,最令人担心的是恐慌情绪的传导造成了无量下跌。
也就是没有买家接盘的情况,成交量逐渐萎缩,卖家只有通过越来越低的挂盘价才有希望撮合成交,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很多优质盘也会下跌的原因。
我们从买家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比如在今年大概5月左右,印象很深当时看了一套房龄较老的在北京海淀的房子。卖家当时为了置换选择卖房,虽然卖家嘴上很硬说这个价格就维持一天绝不会降价,但没过两天在APP上就看到了大幅调价的信息。
随后卖家一路降价,最后卖不出去选择自己下架了房源;而在今年3、4月份的小阳春时是另一种景象。
比如北京望京某优质板块,当时1600W的房子业主看到成交量暴涨的火热氛围选择坐地起价,买家也毫不犹豫直接选择加价最后以1620W成交。
而决定成交量的本质其实还在于大家的信心,无论是居民端还是地产商只有恢复信心或许才能扭转目前的局面。
有很多指标是可以对房地产市场做出预测的,比如我们社融数据中的M1。
M1代表的是活期存款,所以M1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很多问题,因为M1的增多代表了企业活期存款多,房地产销售会转化成房企账户上的活期存款。
从2008年以来我们可以看出红色线代表的M1与蓝色线代表的商品房价格指数几乎存在同向运动的趋势。
而我们的M1自2023年以来呈现出逐渐递减的状态,目前仍然没有明显好转的迹象,所以现在的楼市就说抄底可能还为时尚早,至少我们还需要看到M1能够企稳才能下结论。
2023年还剩下最后两个月,而11、12月又是房地产公认的淡季,结合1-9月新房销售额估算的话,今年全年新房销售额可能会低于12万亿,届时可能会再创新低。
不过我们也不要低估政策在后面的操作空间,周五晚上厦门已经开始传出取消限购的消息了,外地人不用社保户口可以购买一套住房并且首付比例也将下降到25%,这对厦门来说几乎是前所未有的政策空间。
后续我们也不排除一线城市在政策上也会有更大的操作空间。
随着后面美联储加息周期的结束以及我们财政政策的持续加码发力,全球流动性拐点已经出现,相信后面悲观的情绪会一点点消散。
往期精彩回顾:
房地产相关:
中国宏观:
产业链:
海外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