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ife Med观点|在体基因编辑疗法的时代正在到来

生命·医学 老顽童说 2022-11-30


基因治疗概念的提出距今已过去50余年。在此期间,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等诸多领域技术的进步让我们掌握了庞大的基因组信息,为精准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1990年,美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世界首例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安德森医生在体外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将野生型ADA基因插入到患有先天性腺苷脱氨酶缺乏症的四岁女孩的白细胞基因组中,随后进行回输,取得了积极的治疗效果。尽管其长期疗效仍被学界质疑,但这一案例无疑是基因治疗历史上里程碑事件,同时开启了基因治疗的研究热潮。然而,在1999年,18岁的美国男孩杰西·格尔辛格因参与基因治疗项目并接受腺病毒注射后由于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发生死亡,这使基因治疗研究领域进入凛冬。

在后续的二十余年中,各界对基因治疗的态度从亢奋乐观逐渐回归理性,研究者在新型治疗策略、递送载体、给药路径、安全性、长效性等多方向深入研究。基因治疗领域经历反复的探索、失败、再探索,整体呈螺旋上升的发展趋势,并逐渐进入稳健的高速发展阶段,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临床试验中得到印证和认可,并有基因治疗产品陆续获批上市。而十年前问世且于2020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更是为基因疗法开辟了崭新的路径。

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ATTR)是一种罕见的、进行性的致命疾病。其疾病机理是肝脏内TTR基因的突变,导致TTR蛋白异常聚集形成细胞外淀粉样物质沉积,进而导致心肌病或多发性神经病。ATTR预后差,会快速发生心力衰竭并导致死亡,且五年生存率不到50%。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主要集中于蛋白质水平和mRNA水平,需要多次注射维持治疗效果。为了克服这以上局限,Intellia Therapeutics与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针对ATTR合作开发出一种基于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和脂质纳米颗粒(LNP)递送系统的基因疗法——NTLA-2001,旨在于DNA水平上敲除TTR基因从而在根源上一次性解决疾病发生的隐患,目前已公布了令人兴奋的早期临床试验结果。该文章发表于《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杂志,系世界首例通过静脉给药进行在体基因编辑的CRISPR疗法。

如今,基因治疗已从科学概念变成真正惠及患者的治疗手段,填补了许多疾病治疗的空缺,如先天性黑蒙、脊髓性肌萎缩症、地中海贫血症等。对于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患者而言,NTLA-2001 将可能使“一次治疗,终身有效”成为可能,同时该疗法也有望开启体内基因编辑疗法的医学新时代。

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查看Life Medicine英文全文参考文献:illmore, J. D., et al. (2021). CRISPR-Cas9 in vivo gene editing for transthyretin amyloidosi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5(6), 493-502.Aimo, A., et al. (2022). RNA-targeting and gene editing therapies for transthyretin amyloidosis. 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 1-13.Adli, M. (2018). The CRISPR tool kit for genome editing and beyond. Nature communications, 9(1), 1-13.Finn, J. D., et al. (2018). A single administration of CRISPR/Cas9 lipid nanoparticles achieves robust and persistent in vivo genome editing. Cell reports, 22(9), 2227-2235.Wood, K., et al. Development of NTLA-2001, a CRISPR/Cas9 genome editing therapeutic for the treatment of ATTR. Presented at the Second European Congress for ATTR Amyloidosis, Berlin, September 1–3, 2019.


作者简介

李伟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李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基因工程和干细胞等创新生物技术的研发,并利用这些新技术和模型揭示哺乳动物生殖与再生的基础调控规律,开发重大疾病的基因治疗。已发表 SCI 论文 90 余篇,其中作为通讯作者在 Nature、Cell、Science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崔彤彤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崔彤彤,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后,再生医学专业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罕见病新型基因疗法的开发。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在Cell Reports、Genome Biology等期刊发表论文8篇。

李博今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李博今,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模块化合成开关和合成受体的开发与应用。

制版:嘉明

往期推荐

Life Medicine创刊词 | 致力于改善人类健康

Life Med | 王常勇/周瑾/那洁绘制人多谱系心脏类器官单细胞图谱

Life Med亮点 | 局部热疗或可作为脂肪棕色化及肥胖治疗的新策略

Life Med亮点 | 应对新冠病毒免疫逃逸的新策略

Life Med亮点 | 脂质纳米颗粒靶向递送mRNA技术及应用潜力

Life Med | 许代超发表细胞程序性坏死通路与衰老和疾病关系综述

Life Med亮点 | 植物免疫蛋白介导的广谱性抗癌新策略

Life Med亮点 | 限时饮食有助于控制肥胖

Life Med亮点 | 人类免疫衰老和衰弱的单细胞景观图

Life Med | 景乃禾/岳春梅/舒友生揭示人源神经干细胞在非人灵长类脑内的长期存活和功能成熟

Life Med亮点 | 化学重编程逆转人类细胞命运

Life Med亮点 | 年轻体液逆转系统衰老

Life Med亮点 | 细胞内细菌促进肿瘤转移

Life Med | 顾正龙等发表衰老相关线粒体DNA突变诱发肿瘤的综述

Life Med预览 | 造血干细胞异常促进多发性硬化症

Life Med亮点 | 靶向NAD生物合成酶以对抗神经退行的新策略

Life Med亮点 | 当糖尿病遇到COVID-19

Life Med | 田勇/宋国旭通过人小脑3D类器官揭示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症发病机制

Life Med亮点 | 衰老的跨维度表观遗传全景图

Life Med亮点 | 衰老和肥胖会影响精子生成吗?

Life Med亮点 | 重塑人类细胞全能性

Life Med | 李春义/顾颖等绘制异种器官存活与生长的单细胞图谱

Life Med亮点 | 操控细胞焦亡的纳米药物治疗策略

Life Med亮点 | 单细胞代谢组学助力解码细胞命运决定

Life Med亮点 | 揭秘人类胎儿脑中小胶质细胞的发育规律

Life Med I 孙宇/李青峰/Kirkland发表细胞衰老与健康长寿关系的综述

Life Med亮点|灵长类单细胞景观图在生命医学中的应用

Life Med观点|猪器官异种移植时代到来了吗?

Life Med|王宇/张渠/张玉绘制人多能干细胞神经分化的RNA编辑图谱

Life Med | 鞠振宇/虞朝辉/朱栩栋揭示干预非酒精性肝炎新机制

Life Med | 刘妍利用脑类器官模拟高胆固醇暴露导致神经发育异常


Life Medicine 致力于推广改善人类健康的基础研究工作,涵盖与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的机制、预警与干预研究、以及以改善生命健康为目标的新药研发及技术创新成果。

联系我们

官方网址 | https://academic.oup.com/lifemedi

官方投稿系统 | https://mc.manuscriptcentral.com/lifemed

微信号 | Life Medicine

Twitter | @LifeMedJournal

联系邮箱(包括Presubmission inquiry)Lifemedicine@biscrm.ac.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