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举国体制突破“卡脖子”技术
9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5份文件:
《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
总书记强调,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强化党和国家对重大科技创新的领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大幅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
会议指出,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要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
要加强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坚持国家战略目标导向,瞄准事关我国产业、经济和国家安全的若干重点领域及重大任务,明确主攻方向和核心技术突破口,重点研发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
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建立权威的决策指挥体系。
要构建协同攻关的组织运行机制,高效配置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强化跨领域跨学科协同攻关,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大合力。
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请注意用词,本次用的是“健全”一词,新举国体制并不是刚出来的,一年多以前就提出过这样的说法,当时的用词是“探索”,也就说,针对过去的探索过后,现在全面总结经验教训,需要找漏洞,打补丁,找不足,补差距,因此用词换成了“健全”。
举国体制的积极作用
举国体制,在中国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
建国初期,新中国一穷二白,如何高效建设新中国,如何快速发展成为一个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出了“集中力量干大事”的理念,这就是举国体制。当时集中全国资源,上马一批大项目,大工程,例如“两弹一星”,其他还有很多大工程,大项目,都是在这段时间集中建设的,最终中国建成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从一颗螺丝钉到导弹,能够全部自主生产,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举国体制在底子薄,资源少的时期是发挥过积极作用的。避免分散精力,两头落空。
旧体制的弊端
但是举国体制并不是万能的良药,遇到新时代,新事物,新产业,发现并不适用了。
举国体制也有一个弊病,行政色彩过于浓厚,政府包办下,以行政手段管理和发展产业,特别是万一决策出错,脱离现实情况,就很容易变成“好心办坏事”,不仅没有优化资源配置关系,反而造成大量浪费,并不符合未来的发展。
以芯片产业为例,以前中国以举国体制发展芯片产业中出现过两个突出的矛盾,国家主导的研究项目与市场脱钩,导致成果化转不力不满足市场实际需求和仅靠市场力量无力追赶世界一流水平的突出矛盾。
钱花了不少,但是效果不达预期。
中国一直对科学技术的创新非常支持,每年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搞创新,搞研发,半导体行业也不例外。例如光刻机不知道搞过多少次专项,但是结果并不令人满意。计划经济体制下,研究成果验收通过之后就基本束之高阁,没有把科研成果转化成产品和技术去真正运用到市场端,不知道怎么做,也不会做,久而久之就慢慢被人遗忘,最终造成“造不如买的论调”,最主的原因要就是看不到科研成果的转化,不赚钱的事谁愿意干?这是以前经常被人诟病的一种现象。于是有人呼吁:市场的事情,交给市场解决。
但是如果纯靠民间市场力量,却无力与欧美巨头竞争。上世纪50,60年代,美国就开始研究半导体,到现在诞生了一大批芯片巨头,intel、博通、高通、Ti,AMD、英伟达、Lam、AMAT、Micron、苹果等一大批世界领先的公司。
面对这些在前面跑几十年的巨头,人家有钱,有人,有技术,又主导技术和行业标准,垄断了市场,仅靠民间力量,国内初创公司跑去跟人竞争,宛如拿着小木棍去挑战端重机枪的,难度太大了,尽管现在民间资本开始进入芯片领域投入不少资源,但是依然远远不够。
在高精尖领域,一步领先步步领先,后来竞争者的想要超越前者难上加难,民间自身力量不够就只能靠国家的。
新举国体制的变革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要有所突破,必须与时俱进,因此在原来基础上,中央高瞻远瞩的提出“新型举国体制”这个概念。
新型举国体制这个提法非常有意思,既没有全盘否定过去的举国模式,也不是一味把问题甩给市场,而是针对当下环境变化提出新的设想。
从总书记明确提出的:要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
从这几个要点看,很明显,已经意识到过去的体制种种弊端,要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
新型举国体制,就是要打破旧举国体制的种种弊端,国家主导与市场民间之间,形成一种新的关系,即国家集中人力物力投资源,投钱去做新技术的研发,但是同时让市场端用户充分参与,保证做出来的产品能够满足实际需求,从国家科研院所到民间产业公司,形成新的机制和模式,携手合作,共同突破。
同时还要求:要加强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坚持国家战略目标导向,瞄准事关我国产业、经济和国家安全的若干重点领域及重大任务,明确主攻方向和核心技术突破口,重点研发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总结为: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
这句话意思是打破欧美公司对未来的垄断,形成“我在下一个十字路口等你”的格局,等时机成熟,抢先在欧美公司落子布局,不仅实现国产替代,还要实现未来技术主导,打破欧美垄断的同时,输出中国理念和中国标准,最终占据产业高端地位,这样不仅能赚取产业链上最大利润,更重要的是在产业链上有主导地位,与欧美地区的市场,技术,产品相融合,最终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格局,一劳永逸解决现在的“科技霸权”。
两个维度科学统筹
此外新型举国体制应该有更大的全局概念,在产业链和全国地域两个维度,统筹规划。
从产业链角度而言,新型举国体制不再只盯着单一技术创新,单一项目设立,而是要把产业链上下游都包括进来。以半导体产业链而言,把EDA软件、IP、硅材料、化学品、电子特气、光刻胶、各种半导体设备,以及下游系统集成等,各个细节都考虑进去,统筹规划,共同发力,共同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规模。
短短几年,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数量出现的爆发式增长,从2016年统计全国也就1000多家,到现在2022年暴增到现在至少2万家。
这些年中小公司极具创新精神,不断发展,填补了国产芯片一块块短板,中低端市场攻城略地,不断蚕食欧美大厂的份额。但是发展至今大家也知道,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好做的市场已经做完了,难啃的骨头在后面。
想正面对抗欧美大厂,与之一争高下,必然需要体量差不多,技术水平差不多,实力差不多的大公司才能与之扳手腕,因此中国需要真正的领军型公司才能与之抗衡,仅靠小公司小打小闹是远远不够的。
2022年之后确定行业进入冷周期,很多小公司面临艰难的抉择,也是行业洗牌,优胜劣汰的过程。行业整合之后,相信未来会诞生一批更有竞争力的公司。
相信从产业链统筹发展的角度考虑,整体规划避免低水平竞争,有所取舍,扶持一批真正有实力的企业。
从全国地域性角度而言,新型举国体制将从全局角度去进行产业布局,避免各地无意义的重复建设,避免过去恶性竞争历史教训的重蹈覆辙。
过去半导体领域的“烂尾工程”有不少,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不少地方发展经济需求急迫,希望通过引入半导体项目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本意是好的,由于每个地区招商口工作人员并非专业出身,项目把控能力不足,因此存在一定的盲目行为。
从全国统筹的角度考虑,未来全国一盘棋, 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避免烂尾项目的发生,也是新型举国体制带来的好处。
这是笔者对于新型举国体制的解读,也总结为四句:集中精力整体攻坚,成果转化对需求负责,注重细分共同进步,全局考虑避免重复。
未来的投资格局
未来在新型举国体制下,我们认为将呈现这样一种投资格局:国家牵头,大企业跟进,社会资本补充的投资格局。
首先国家解决产业里最尖端的,最难做的基础理论研究论证等工作。这些风险比较大的事,由国家站在全局的角度来完成。
其次大企业大公司跟进,负责这些新技术新项目的产业化落地和和商业化进程,配合他们手中的产业链资源,这是他们的强项。
最后社会资本,围绕这些新技术新领域,配合发展上下游产业链,发挥优势,产业环境就做活了。
整体遵循:先填空白,再补短板,发挥优势三步走的方针,稳扎稳住的前进,共同把中国半导体芯片产业做大做强。最终实现良性循环发展,中国整体行业水平进入世界一流。
希望新举国体制,给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带来不一样的新气象。
END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李易峰之后是王嘉尔、王一博……?塌房后翻红的明星像哪类创业者!
刘强东登顶!培养出更多京东的阿里被反超!附2022民营企业500强全名单
好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