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魁:中国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的距离有多远
黄土地上望星空
窑洞文化撞击企业家精神
欢迎关注 xinzhuangketang
但是,比较分析显示,这些企业中的重要典型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与国际上同行业或同层次的优秀企业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尽管国家有关文件对世界一流企业和一流专精特新企业的描述并未涉及经济效益,但是,无论是产品卓越、专业突出,还是创新领先或创新驱动,以及品牌卓著、管理精益,最终都应该体现为经济效益。从企业经营和市场竞争角度而言,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是衡量产品是否优异、管理是否得当、技术是否过硬、创新是否见效的最可靠和最可信的外在指标之一。
很难想象,效益指标长期低下的企业,其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会有多高,其创新活动会获得长期投入,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全球竞争力会得以维持。因此,从经济效益视角来衡量世界一流企业就非常重要。就中国的情况而言,需要进一步加快企业的改革优化和转型升级,才能在经济效益方面赶上世界一流水平。
01
对中国大型龙头企业
经济效益的分析
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共有28家,包括航天科技、中国宝武、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中国三峡、国家能源、中国移动、中航集团、中国建筑、中国中车、中广核等21家央企,以及上海汽车、安徽海螺、京东方、潍柴、万华化学和深圳投资控股、宁波舟山港等7家地方国企;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则有200家,包括航天信息、中海油服、长江电力、一汽解放等央企,以及上海电气、巨化集团、浪潮信息、陕汽集团等地方国有企业。这些企业或其母公司集团,其中大部分也被美国《财富》杂志列入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以下简称“世界500强”)。2022年,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企业有136家,美国企业有124家。尽管这只是一个按营业收入规模排名的榜单,并不代表每个企业真正很强,但其中许多的确是很具全球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也被公认为世界一流企业。
对上榜的中美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一些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中国企业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由于2022年公布的榜单实际上显示的是2021年的经营数据,中国企业2021年受新冠疫情影响远低于2022年,所以这些数据有较强说服力。
总体而言,中国大陆上榜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1%,总资产收益率为1.2%,净资产收益率则为9.5%,美国上榜企业分别为11.0%、3.2%和21.9%。中国大陆上榜企业有10家银行,其利润占上榜中国大陆企业全部利润近42%;126家中国大陆非银行上榜企业平均利润为26亿美元,而117家美国非银行上榜企业平均利润为92亿美元。
在营业收入利润率最高的50家企业中,美国有23家,包括微软、甲骨文、Meta(脸书改名后的公司)、Alphabet(谷歌的母公司)、苹果、高通、思科、辉瑞、英特尔、强生等企业;中国大陆只有6家,其中5家是银行,其他1家非银行企业是腾讯。在净资产收益率最高的50家公司中,美国有25家,相当一部分企业也正是营业收入利润率最高的那23家企业;中国大陆有3家,分别是中国医药、联想集团、山东钢铁。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金融业之外的这些大企业排头兵,与美国金融业之外的大企业排头兵相比,经济效益有很大差距。而中国这些大企业排头兵,其中许多还被认为是中国相应行业的龙头企业,以及盈利能力很强的企业;并被遴选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或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譬如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中国建筑、中国宝武、中国移动、上海汽车、航天科技、中国中车等上榜企业,以及中国核工业、航天科工、中国船舶、安徽海螺等上榜企业,要么在一流示范企业名单上,要么其子企业在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中。
即使对同行业的企业进行比较分析,效益差距同样明显。金属制品行业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因此这个行业在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都具有很高的市场化程度。在金属制品行业,中国大陆上榜世界500强的企业有19家,但平均利润额只有11亿美元,净资产收益率排名最高的山东钢铁为40.3%、中国宝武为6.1%、河北钢铁集团为2.0%、首钢集团为1.1%;美国上榜企业只有1家,即纽柯钢铁公司,其利润总额为70亿美元,净资产收益率达到48.7%;其他国家的上榜企业也有较好的效益指标,譬如卢森堡的安赛乐米塔尔的净资产收益率为30.5%,韩国浦项制铁为13.6%,日本制铁为19.9%。一些人可能会认为,中国金属制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较低,存在过度竞争情况,从而导致利润率太低。但从单个企业的产量规模来看,中国企业普遍更高一些,而且各有其比较稳定的客户群体和市场范围,经过2016年前后结构性改革期间的“去产能”之后,并不存在明显的产能过剩和严重的价格竞争等情况,所以,很难从产业组织角度来完全解释利润率的巨大差距。
可能电信行业更具可比性,该行业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大陆和美国企业数量相差很小,各为3家和4家。该行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不高,本国用户人数对企业规模和效益的影响非常大,这方面中国企业更有优势。从设备先进程度和技术迭代角度来看,中国企业也不处于劣势。下表是两国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的对比。
▼表1 中美电信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对比(2021年经营数据)
资料来源:作者收集与计算
不过,在网络通讯设备行业,中国上榜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高于美国上榜企业。该行业上榜企业只有2家,恰好中美各1家,中国华为的净资产收益率为27.0%,美国思科为25.7%。这都是很不错的收益率指标,而华为还高一些。
02
对中国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经济效益的分析
除了国资委公布世界一流和专精特新示范企业之外,工信部还提出,到2025年要培育10万家专精特新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0家单项冠军企业,并先后公布了几个批次的专精特新入选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小巨人企业是专精特新企业中的佼佼者,迄今为止,共有四批9119家,国资委公布的200家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有许多都在这四批小巨人企业中。专精特新企业,包括其中的小巨人企业,营业规模通常比世界500强企业,以及中国央企母公司集团,要小得多,但更加专注于细分行业。对比中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与国外类似企业,同样发现,中国企业盈利能力差距较大。
根据工信部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心等机构发布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22)》,2021年已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营业收入为3.7万亿元,利润总额为3800亿元;截至2022年中,其中有76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上市。无论从经营状况、综合实力、发展势头来看,还是从在细分行业中的地位来看,这几百家上市企业都是全部中小企业和全部专精特新企业中的表现优异者,其中,许多是国有企业集团的下级公司。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与安永研究所发布的《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创新与发展报告(2022)》,则对2021年底之前在A股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上市及在新三板挂牌的全部71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进行了数据分析,发现其总资产收益率为4.01%,远高于主板全部企业0.71%的平均值、创业板全部企业1.70%的平均值,也高于科创板全部企业3.71%的平均值;其净资产收益率为8.02%,也远高于主板全部企业1.16%的平均值、创业板全部企业2.79%的平均值、科创板全部企业5.97%的平均值。完全可以说,这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国内属于创造经济效益能力很强的企业群体。
不过,若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就略逊一筹。根据德国隐形冠军之父西蒙的统计分析,德国有1307家隐形冠军企业,其税前和税后的营业收入利润率分别为11%和8%,远高于德国工业企业为3.3%、德国最大500家家族企业为6.6%、世界500强企业为4.7%的平均税后营业收入利润率;其税前总资产收益率达到14%、税前净资产收益率达到25%。如果将中国719家上市与挂牌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视为自己的隐形冠军企业,大致是不错的。现在可将它们与德国1307家隐形冠军企业进行比较,各自的效益指标见下表。
▼表2 中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与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效益比较
资料来源:作者收集与计算
上表中的中德企业的资产收益率计算,很可能存在计算口径上的差异,即德国企业为税前总资产收益率,而中国企业可能为税后总资产收益率。但即使将德国企业的资产收益率调整为税后,也可以肯定,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明显高于中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
对这些企业创新能力进行衡量,则可从更深层次来认识它们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德国隐形冠军的研发投入强度达到6%,是一般德国公司的2倍,其创新效率是大企业的25倍;而且许多隐形冠军企业并不申请专利;即使在成熟行业,隐形冠军的创新也层出不穷,而且它们特别重视持续改良式创新。中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创新方面也有优良表现。一项统计分析显示,中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于2021年共有专利申请48.18万件,平均每户98件,不过这还是明显低于德国隐形冠军每户大约200件的水平;其中有效发明专利平均每户只有13件;专精特新小巨人在A股上市和新三板挂牌的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中位数达到5.6%,远高于中证1000企业的3.7%和创业板全部企业的4.8%。
可以看出,中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的上市和挂牌公司,研发投入强度已接近德国隐形冠军企业,不过所积累的专利数量则少得多。此外,中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专利质量,或者技术含量和有用性,可能也不太高。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与安永研究所分析了中国719家上市或挂牌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有效发明专利,发现只有8家企业有专利自引用行为,这8家公司的自引用率平均值为0.35,最大值为0.5,其中7家公司仅有1次自引用,另一家公司有2次自引用。这可能从一个侧面表明这些发明的价值偏低。
03
一些启示
中国将持续有力推进世界一流企业的建设,选入一流示范企业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名单的企业,以及选入其他有关名单或获得某些支持的企业,还会继续增加。这些企业及其他许多企业,也在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努力强化创新和升级。不过从经济效益视角来看,中国被广泛认为比较接近于世界一流的那些企业,与美国、德国的同层次、同行业企业相比,还有明显差距。
尽管中国许多行业龙头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以及一些专精特新企业,现在非常注重于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攻克“卡脖子”技术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以及维护国民经济命脉和社会民生稳定,但是也不应忽视在经济效益上追求世界一流。强大的创造经济效益能力,既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最终指标,也是持续提高竞争力的根本保障,更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体现。即使一些创新型企业,相当长时间里,必须大量“烧钱”而造成财务亏损,但一方面也需要以快速的业务增长来证明“烧钱”是值得的,并以此提高在资本市场估值和继续获得投资,另一方面,终究还是需要创造经济效益。特别是资产收益率,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资本要素投入的创造价值能力,较高的资产收益率意味着投入的资本要素更少、创造的价值更多,意味着更接近于集约型而非粗放型发展方式。即使企业在一个时期的保供能力强,甚至专利授权多,或者市场估值高,但如果处于长期、持续的低盈利状态,甚至亏损状态,企业最终也难以继续保供、创新、融资,或者还会对宏观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模式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追求一流效益,应成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那些大企业,和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要显著地改善经济效益,首先还是应该在产品质量和档次上下功夫。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产品通常有10%—15%的溢价,因为,它们通常以卓越的产品性能和品质来赢得市场份额。如此幅度的产品溢价将会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
其次,应该持续不懈地致力于创新。中国许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研发强度已经接近于德国隐形冠军企业,但坚持五年十年不难,坚持二三十年和四五十年不易,因为一些高额的创新投入可能十几年都见不到成果,从而引发放弃的思想。此外,许多创新并不具有革命性,而是通过长期改良才能集腋成裘。
再次,经营管理、工艺技术的精益化非常重要。仅有创新精神,忽视工匠精神,也难以涌现数量较多的世界一流企业。最后,在数字化时代,借助于数字化加快企业升级转型,并且构建和融入数字化生态,也非常重要。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应该加快市场化改革和公司治理转变。国家则应该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并为整个社会营造诚实、厚道、有合理良好预期的长期主义发展环境,就这一点而言,能否涌现出一批世界一流企业,不仅仅是企业界的事情。
来源 | 澎湃新闻(2023年9月)
精彩视频
“辛庄课堂企业家精神”
欢迎关注
BOOK
感谢您关注“辛庄课堂”。本公众号由“辛庄课堂”制作并享有版权;转载、摘录、引用、改编、阐释本号原创文章的部分或全部须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若未经本号许可,将追究其相应责任。该平台引用的部分内容、图片、音/视频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请相关权利人与我们联系协商相关授权事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