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菊 刘绮璇 | 2021年中国艺术教育年度报告——学前篇
↑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艺术教育》
艺教视界
2021年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学前教育“十四五”按照《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稳步向前发展。学前艺术教育在2020年的美育政策指导下蓬勃发展。随着“双减”和“三孩”政策的提出,学前教育作为义务教育前的重要阶段也在进行革新,幼儿园与校外艺术教育以及普惠性学前教育受到更多的关注。另外,各级各地逐渐意识到作为我国教育发展薄弱环节的学前教育、幼小衔接以及职业幼儿艺术教师的培养愈发重要。因此,2021年虽然继续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是学前艺术教育所受到的积极关注的态势,对我国人口与教育政策以及宏观长久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鼓励。
一、重点政策解读
2021年对于我国义务教育来说是革新的一年,教育政策不断推进,为学生减负的同时,基于幼儿人口增长的普惠性学前教育也得以发展。总体而言,2021年政府印发的教育政策,在宏观层面为学前艺术教育指明发展方向。
2021年3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发布[1],将幼小衔接提上日程,指出幼儿园需要在“去小学化”的同时与小学建立过渡衔接教育体系。2021年,学前教育盘点文件《“双减”之下 幼小衔接的打开方式》[2]中指出,为树立科学衔接理念,可通过游戏化教学,培养幼儿的计划性、专注力等良好品质,让孩子在沉浸体验和感知中学习并运用知识点,发掘学习乐趣。其中,学前艺术教育可以进行辅助教学,在“双减”与“幼小衔接”的政策指导下,进行适度调整。
在校外培训方面,《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3]中指出,在开展校外培训时,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这意味着不同于被禁止补课的学科类,艺术学科被给予了更多课外培训的教学自主性与权限。但是艺术等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仍存在功利化、商业化现象,因此,需要对于校外培训进行严格审核与监测,提高其办学质量,助其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此外,《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监管的通知》[4]也强调了对课外非学科培训需要各级各地严格的审查与监管。学前艺术教育的校外培训,虽面临新的挑战,但仍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6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5]中提出,为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人口问题,实施三孩生育政策,由此将迎来一定的生育高峰,幼儿的学前教育需求将在几年内有所提升。另外,随着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6],各级各地贯彻落实普惠性学前教育的目标,多措并举抓学前教育,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努力实现人们“有园上、园好上、上好园”的教育心愿。
然而,普惠性学前教育同时造成职业学前教师的行业缺口。为填补相关人才的缺口,国家全力提供高校毕业生前往中小学以及幼儿园任教的就业机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21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7]中指出,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学科需要更多的职业人才,而幼儿园对学前教师的需求迫在眉睫。因此,艺术学前教师的培养亟需进行深入实践研究。
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8]中提出,为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业压力,要求各级各地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以丰富的课外活动取代学生学科教育中现存的功利性课业负担,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艺术文化活动在学校课后服务中占据一定比重,“五育”并举,为学生创造多元学习环境。与此同时,在校外培训方面,将文化艺术划分为非学科类培训内容,进行独立管理。学前教育作为学生进入义务教育前的基石,也受到了“双减”政策的影响。艺术教育受到重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针对2021年度学校落实“双减”工作成效的发言[9]中提到, 92.7%的学校开展文艺体育类活动,课后服务吸引力显著增强。因此,学前艺术教育也需要根据“双减”政策进行调整与发展,增加艺术活动的时间与机会。
二、年度重点活动简述
2021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些富有价值的学前艺术教育活动仍成功举办,体现出幼儿艺术教育的生命活力以及专业人士对艺术教育发展作出的巨大努力。
2021年6月1日儿童节,各地为庆祝建党百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童心向党”主题活动[10]。众多学校进行党史学习教育,以红歌展演、红色儿童剧展演、诗歌朗诵等多种文艺活动的形式进行“童心向党”思政教育。同日,“永远跟党走 逐梦新时代”全国少年儿童邮票创作设计作品征集活动颁奖典礼在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举行,儿童以绘画的形式庆祝建党百年[11]。无论是地方幼儿园校内展开的丰富多彩的书画、歌舞活动,还是各类组织开展的庆祝活动,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将学前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爱国教育相结合,体现出学前艺术教育的丰富性与兼容性。
2021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是第十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主题为“砥砺十年奠基未来”[12]。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13]颁布的第十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聚焦学前教育十年砥砺奋进之路,通过记录学前教育的故事,展现了新时代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昂扬面貌。学前艺术教育的课堂案例的融入,激发了广大幼儿园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以及艺术教育的兴趣,同时艺术教育可以为课堂增加趣味性与活力,成为学前教育未来的关注重点。
2021年10月,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14],为学前教育的儿童提供更多展现艺术性、趣味性、知识性以及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阅读资源,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优秀幼儿图画书遴选推荐活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在专家指导下,精心遴选347种幼儿图画书,从学前教育、艺术教育、文学教育等角度,对书籍进行测评与筛选,这些幼儿图画书将投入家庭学习与学校教材的使用[15]。该活动丰富了学前教育的教学与阅读资源。作为图文并茂的阅读书籍,艺术的审美趣味是其主要考量因素之一,同时,优质儿童读物的遴选,为学前艺术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学资源。
三、热点问题聚焦
(一)“双减”政策对学前艺术教育系统服务提出挑战
“双减”政策的提出,改变了我国学前教育的大环境。作为非学科类的艺术教育,在此政策下虽未被做减法,但被要求强化幼儿园以及校外培训的服务质量。幼儿园艺术课堂不再关注功利化学科类知识教学,反而更加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者蒋烨、陈繁在《幼儿艺术教育多元实施主体的责任》[16]中提出,学前艺术教育应具有前瞻性和领导性,将艺术教育作为对幼儿的综合启蒙,幼儿教师要对艺术教育与幼儿习得有更加专业的认识。此外,针对艺术类社会培训机构一直存在的功利化教学的问题,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能基于成人的视角对幼儿进行专业性的训练,而应不断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给予其更多自由,进行审美教育。同时,家长的教育介入十分关键。
与此同时,学者熊志刚、刘亚力在《“双减”对幼儿教师提出的挑战》[17]一文中表示,幼儿的学习内容与方式应随新兴技术介入的教育环境变化而变革,要求学前教育聚焦信息网络、数字资源、智慧校园等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在“双减”政策下培养“创新人”。学前艺术教育也迎来了如何利用新型基础设施进行幼儿创新教育、个性化教育、家校合作教育的新挑战。
(二)幼小衔接明确学前艺术教育的定位与发展
幼小衔接政策实施的目标,既为了幼儿园“去小学化”,又为了改变传统教育体制下的功利化升学观念,进行全人教育,学前艺术教育在此发挥重要作用。学者马志飞在《刍议幼儿艺术教育学科的体系构建》[18]一文中提到,幼儿艺术教育是艺术学、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既应基于艺术学与美学的普遍规律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又应遵循教育学的一般规律。在学前艺术教育的教学研究与艺术实践中,应秉持全面发展、游戏化、个性化、情境创设的原则,培养幼儿艺术思维与品质、揭示幼儿艺术教育规律、提高幼儿与学前教育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幼儿艺术教学体系进行专业建设。特别是在幼小衔接政策实施的当下,应更多聚焦于幼儿的审美教育,而非违背教育学一般规律,进行功利性的“小学化”学前教育。
此外,教育实践者也在积极探寻幼小衔接的科学打开方式。学者田兴江、崔淑婧在《以绘本共读实现幼小衔接与“去小学化”》[19]中研究了亲子共读绘本的幼小衔接方式,认为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幼儿可在绘本的指导下,进行具象图像语言与抽象文字语言的过渡学习,这既有助于阅读方法的习得,又能帮助儿童建立影像档案,进行审美教育。
(三)普惠性学前教育加强艺术类职业学前教师的培养
《“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和三孩政策的提出,都将普惠性学前教育提上日程。随着普惠性幼儿园数量的增加,幼儿教师的缺口也不断加大。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幼儿教师与保育员在2021年的缺口可能高达300万人[20]。由于三孩政策的实施,此数据还会增加,在经济落后的乡镇与西部地区该现象尤为严重。针对此缺口,国家积极号召广大毕业生到中小学幼儿园进行艺术、体育等人才紧缺学科进行教学,艺术类职业学前教师需受到更多关注。
在增加艺术类职业学前教师数量的同时,也应提升人才质量。在对职业学前教师进行学前艺术教育培养时,除了教师的专业性培养,更应注重其艺术素养的提升。学者王淑明在《提升职前幼儿教师艺术素养的思考》[21]中表示,提升幼儿教师的艺术素养,有助于促进儿童人格养成与全面发展,因此,需要通过构建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体系、创新艺术课程实训活动等途径培养幼儿教师对各类艺术形式的欣赏与感受、认知与创造,从而引导幼儿在课堂中进行审美体验与教育。
(四)美育仍是学前教育关注的重点
美育在“五育并举”的教育政策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仍需在学前美育中培养学生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双减”政策的实行,给予幼儿园艺术活动更多的时间与机会,对于美育来说是有力的支持与鼓励。幼小衔接政策则要求更多的游戏和艺术活动参与到学前课程中,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的美育工作。学前教师的专业培养,也需关注学前幼儿教师的审美与艺术素养,对从事学前教育的学生与教师而言,也是美育的浸润,美美与共。因此,美育贯穿整个学前教育体系之中,学前艺术教育作为幼儿美育的载体,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是学前教育着重关注的重点。
然而,美育在学前教育阶段仍存在艺术教育功利化、家庭美育意识薄弱、学前艺术教育师资短缺、学前教师艺术素养不足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我国学前艺术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教育大环境的观念转变下,以及每一位坚守一线的学前教师和教育研究者的不断摸索中,笔者相信,我国学前艺术教育的繁荣之景指日可待。
作者简介:李红菊(1978-),女,浙江湖州人,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艺术教育与心理研究、艺术治疗。
刘绮璇(1998-),女,辽宁大连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教育与心理研究。
END
|本文刊于《艺术教育》2022年10月刊||微信编辑:Mona|
AM 新媒体矩阵
(点开二维码长按关注)
张璐 赵欣欣 宋芳菲 | 2021年中国艺术教育年度报告——小学篇
吴键 霍妍君 | 2021年中国艺术教育年度报告——中学篇
郭必恒 | 2021年中国艺术教育年度报告——高校篇
李世涛 | 戏剧与文学在山顶的一次相遇——评话剧《主角》
张昭卿 陈淞 | 从戏剧影视作品看中国跨越式发展变迁
胡一峰 | 彩调剧《新刘三姐》:赋予经典文化符号新时代内涵梁玖 | 自信繁荣的中国艺术学学科
郭春方 徐嘉仪 | 设计·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设计学科发展的重要节点
彭吉象 | 新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理念与目标尹少淳 张雪婷 | 美术课程拓展为艺术课程之我见宋瑾 | 新编高中艺术教材解读
胡知凡:艺术新课标开启美育新征程
甄巍:坚持以美育人 强化素养导向
杜宏斌:突出核心素养 发挥美育功能
张璐:新课标重在体现美育落地实践
王琦:凸显综合艺术 促进学科融合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