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占军 | 优化设计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格局 助力伟大复兴新征程
↑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艺术教育》
本期关注
优化设计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格局
助力伟大复兴新征程
董占军(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进行一体化部署,并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前进方向。如何完整、准确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如何进一步发挥学科专业优势,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设计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需要设计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探索。
长期以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坚持“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路,聚力中国特色设计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扎实的学术成果和艺术精品为中国设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学校坚守“为人民而设计”的艺术使命,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以“孙长林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精神,强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努力探索构建“思政+设计”双融共育机制,打造学校思政教育品牌,学校“大思政”格局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围绕“一个中心”: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总结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教育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发生新的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对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教育事业提出的总体要求,对于我国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作为设计院校,一方面,学校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生命线,将其与高校基本职能紧密结合,优化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形式,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为培养创新型应用设计艺术人才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另一方面,学校以高质量设计人才培养为己任,紧密结合内涵式发展要求,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应用设计人才。
在文件政策上,学校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意见》《课程思政实施办法》《关于构建“思政+设计”双融共育机制实施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实施方案》《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文件和配套政策。
在组织建设上,充分发挥学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院系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师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方向、凝聚师生,筑牢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根基。学校积极构建学校党委、二级学院党总支、基层党支部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党委书记、校长改革创新亮点项目,充分发挥干部考核、教师评聘和考核、教学评价、学业质量标准评价机制的作用,建立全校思想政治工作责任清单和问题台账,带领、督促各级责任人承担好育人责任。
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上,牢固树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育人理念,做好顶层设计,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建设、专业实践教学等方面,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铸魂育人的精髓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实践之中,形成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合力育人的格局。构建思政育人和艺术育人一体化机制,突出人文情怀和艺术情感,建设多元育人载体,打造“思政+专业”“思政+创作”“思政+科研”“思政+项目”“思政+文化”五位一体的“艺术思政”新格局,构建具有问题导向性、理论引领性、实践协同性、文化渗透性的一体化思政育人格局,用1+1>2的叠加优势写好育人篇章。
深入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全面统筹学校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成立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逐步完善“艺术+思政”联合育人的领导管理体系、教学运行体系、人才评价与激励制度,形成学校统一领导,以教学、学团系统为核心,各职能部门单位紧密协同,各教学单位有力实施,全体教职员工广泛参与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
二、聚焦“一门课程”:讲好用好新时代“大思政课”,构建“大思政”工作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的。”教育部等10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对思政课的主渠道建设、实践教学建设、信息化建设、队伍建设做出规范,要求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从“思政课”到“大思政课”,体现了思政课建设整体上进入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对高校思政工作从思想认识、工作理念、体系建设、组织统筹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按照“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的工作理念,突破传统思政教育局限,整合校内外相关资源,把思政课堂从教室搬到社会,搬到设计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需求的重大项目中去,搬到设计服务乡村振兴的项目中去,搬到设计服务行业产业的项目中去。把校内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聚焦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做好政府委派项目、社会征集项目、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项目,引导师生在参与社会服务项目中直面国家战略和时代需求、回应社会命题、做好行业答卷,将思政课程、专业课程融入实践项目教育教学,打造更多高水平“思政+设计”金课。
具体实践上,学校组织、鼓励思政教师、专业教师以及实践导师,带领学生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总体创意设计、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招待会和成果展览设计、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展区等学校承担的重大艺术创意设计任务,对接服务新旧动能转换成果亮相上海进博会国际舞台。倡导设计引领生活、服务生活的价值理念,连续多年将学生毕业展以“设计艺术博览会”的形式向社会开放,引导学生以设计作品引领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成立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多年坚持开展对济南周边乡村小学的“送美下乡”义务支教活动,为学校第一书记驻村、四进工作组驻村绘制主题墙绘,在2018年全国“乡村稼穑情 振兴中国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荣获国家级金奖,连续10余年获评“山东省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
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促进了学校和社会的密切合作,丰富了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以及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有利于实现将学校思政工作融入大格局、拓展大视野、讲出大学问、阐释大道理,与时代同向,与真理同行,让师生在与社会现实的亲密接触中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土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新的时代内涵增强其生命力。设计院校要积极寻找与提炼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好地传承和传播中国文化,在世界大舞台上充分发扬自身优势,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传统造型体系和中华传统造物体系”教育和价值引领,培育了一批充满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的“思政+设计”“两创+双造”示范课程,构建“德育与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群”,提炼了一批可推广的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与特色做法,探索创建了“艺术思政”的新途径和新格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时代对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把握思政工作守正与创新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发挥好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同时,充分挖掘各学科专业的独有特色,充分发挥跨学院、跨专业的高水平专业课程群的优势,深入提炼其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推进课程思政转化,将不同学科专业所具有的丰富教育内容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育载体,全力构建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育人格局。要进一步倾听学生心声,回应时代要求,拓展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内涵、创新方式方法,积极探索思政教育的新方法和新路径,让思政工作更加接地气、入人心。要加强网络思政工作载体建设,创新话语表达方式,积极探索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形成网上思政工作的“矩阵效应”,引导学生肩负起青年学子在网络时代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
三、创新“一个平台”:以思政教育研究中心为载体,构筑思政工作研究、创新、宣传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要“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高校应严格按照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要求,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建立健全思政教育研究机构,发挥其科研、创新咨询和指导功能,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创新指引;制定思政研判工作制度,形成工作创新常态化机制,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教学和理论研究,教育引导学生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要求,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聚焦理论创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增强高校思政工作的亲和力、针对性,观照社会现实,贴近学生需要,传播人文关怀,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人、打动人、感召人,提高“抬头率”、提升“点头率”。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建设思政工作研究创新平台,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该中心积极跟踪学校思政工作动态,及时发现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创新型课题研究,专题研究解决方案,重点针对如何立足艺术院校青年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如何与新时代设计院校改革发展的任务相结合,如何进一步提升思政工作的亲和力、针对性等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为学校思政工作提供高质量支撑和科学指引。同时,充分发挥研究中心平台功能,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开办“思政+设计”名师讲坛,探讨艺术类院校思政教学教材体系建设,组织学校“思政+设计”课程教学大赛;以研究工作室为载体,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集体备课,共同申报课题,汇聚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师合力,推动思政建设能力的整体提高。
此外,学校与新华社山东分社等单位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挂牌“大思政课数字影像制品研创中心”,加强思政教育成果数字化宣传展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互为补充,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做法和高质量教学研究成果,在校内外形成示范辐射效应,共同构筑思政教育研究的新高地。学校与山东省委组织部共建“灯塔—党建在线”艺术设计工作站,与大众传媒集团共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大众网•海报新闻融媒体共建实践基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融媒体中心揭牌并成立新媒体联盟,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四、打造“一个品牌”:探索“思政+设计”双融共育机制,发挥设计院校思政教育特色优势艺术可感,育人无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艺术教育具有特殊的吸引力、感染力与影响力,具有引导正确政治意识、道德观念、人格品质的独特育人功能。高等学校在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中,积极探索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路径,发挥艺术教育美育和德育的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设计院校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捕捉时代脉动,展现时代风采,深入开展传承中华文脉、描绘时代气象的艺术创作和教学,用为人民而设计的理念去描绘新时代、唱响新时代、反映新成就,把艺术创造融入人民奋斗的征程中,展现出具有中国式现代化风采的创造精神。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文艺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为人民而设计”的办学理念,推动“思政+设计”双融共育机制。不断完善思政教育与主题创作互通共融的良好模式,将思政教育融入主题创作,先后组织开展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创作、“为人民而设计”主题创作、“生命重于泰山”疫情防控主题创作、庆祝建党百年主题创作等一系列深刻、丰富、持久的主题创作实践。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联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设计监制完成《盛世欢歌》《普天同庆》,在北京国庆宴会现场陈设展示;完成山东省委省政府部署的“奋进的山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重大设计任务。积极服务第八届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获优秀展示奖。“古琴充电宝”等文创产品被选定为“山东国际友城合作发展大会”官方纪念品。服务第三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完成主视觉设计、会场形象设计等落地设计项目300余项。师生团队完成“灯塔—党建在线”“我和我的支部”成果展、山东省委组织部党教中心抗疫短视频创作等。作品《百年风华》在中组部开展的第十六届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中获三等奖,在省委组织部组织开展的2021年度全省优秀党员教育电视片评选中获得一等奖和最佳创意奖。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交叉学科属性鲜明,能够高效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美丽中国建设、乡村振兴、传统工艺振兴、中国制造2025、新旧动能转换、海洋强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设计院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真实需求,关注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找准现实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切入点,以设计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用设计赋能现代化建设进程,为经济文化发展凝心聚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添砖加瓦。以设计服务乡村振兴为例,设计可以凭借其跨学科、专业覆盖面广、对接乡村建设的直接性等优势,成为整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重要手段,从提升乡村外部风貌、建筑空间环境、公共服务设计以及包装与营销推广等路径积极介入乡村经济和文化建设,全面激活乡村资源,激发乡村经济发展、文化传承潜能,改善乡村生产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综合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从而全面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深化大学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社会民生的职能,助力以文化创意产业为重点的山东省“十强”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山东手造”工程,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成为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在设计、创作过程中,师生一起就现实主义创作、生活设计服务、传统文化精神进行学习探索,将思政教育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对接社会实践的“地气”,让学生在鲜活的社会实践案例学习和调研体悟中增强对思政课内容的理解,强化艺术创作的历史与文化使命感。通过植根生活的创作、服务民生的设计、对接日常生活的宣传推广和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弘扬,进一步引导师生在艺术创作中涵养家国情怀、把准时代脉搏、引领社会风尚,进而形成理论体系、特色教材,有效激活了学校特色育人基因,打造了自己的思政工作品牌。当下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是设计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紧密结合新文科、新工科建设和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发挥自身学科专业优势,深度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进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时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山东发展实践,充分发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专业特色,“设计立学,和合共生”,以理论研究、成果传播、学术交流、人才培育等平台建设为支撑,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研究的重中之重,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小支点构建“大思政”格局,努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思政+设计”理论高地、实践高地和创新高地,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
END
|本文刊于《艺术教育》2023年2月刊||微信编辑:Fu|
AM 新媒体矩阵
(点开二维码长按关注)
胡智锋 胡雨晨 | 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艺术教育新篇章
俞锋 |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数字时代高等艺术教育的识变、应变与求变
李建宇 |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高质量发展
朱尽晖 | 心怀国之大者 描绘国之大美——以西部美术高地助力实现文化强国建设
黄昌勇 | 努力开辟高等艺术教育的新境界冉常建 | 构建戏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张金尧 | 论艺术品质与艺术教育
巴图 | 关于新时代艺术院校人才高地建设的思考
高洪 | 让中华美育精神滋养青年学生在新征程上健康成长仲呈祥 | 增强历史自觉 坚定文化自信 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艺理论和美学精神
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 勇担新时代新征程艺术教育的使命任务
巴图 | 以“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指导中国艺术教育的守正创新徐翔 | 汲取党的百年历史经验智慧 建设一流艺术院校俞锋 | 新时代高等艺术教育“为何做”“做什么”“怎么做”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冉常建 | 繁荣发展戏曲事业的历史使命与奋斗目标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