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名教授揭示美国教育的“巅峰对决”:亚裔与白人精英的鸡娃大战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外滩教育 Author 周滢滢

来源: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

 看点    从美国众多大学陆续采取“标化可选”政策,到顶尖高中的“摇号上学”,在塔夫茨大学社会学教授娜塔莎·瓦里古看来,这一系列弱化标准化考试重要性的举措, 在看似追求录取多样性和公平性的背后,其实也是亚裔移民和白人精英家庭之间的教育竞争。当亚裔亮眼的升学表现,对郊区白人的地位产生威胁时,一场有着不同鸡娃领域和方法的巅峰对决就开始了。


文丨周滢滢    编丨Jennifer


过去的三年里,美国大学陆续放弃对标化成绩的硬性要求,转而采取更全面的录取考察模式。哈佛大学更是直接宣布,在2023-2026年申请季,依然延续“标化成绩可选”政策。


许多取消SAT考试要求的大学表示,这是为了实现多样性和公平,并且不再强调硬性学业竞争。


与此同时,美国的顶尖高中,也在开展轰轰烈烈的“入学改革”。


2020年,“全美名校”托马斯·杰斐逊科技高中(简称托马斯高中)决定取消入学考试,改为“摇号上学”,一度引发热议。这所被寄予培养尖端科技人才的名校,一度是美国精英教育的代表,也是国内入学竞争最激烈的高中。


有舆论认为,在这样一所“冠军高中”搞摇号,是在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长远来看甚至会影响美国未来的科技竞争力。此举只是为了保证“教育公平”吗?


答案,或许见仁见智。


不过,在塔夫茨大学社会学教授娜塔莎·瓦里古看来,从大学到高中,录取规则改变的背后,离不开亚裔美国人和白人精英群体之间的竞争和博弈。


塔夫茨大学教授 娜塔莎·瓦里古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白人承认,我们评价学生的标准,尤其是标准化考试,存在严重缺陷。可是,几十年来,像SAT这样的考试,一直存在面向非裔学生的‘录取不平等’现象。为什么现在才认真对待这一问题?” 


瓦里古直言,白人群体开始质疑SAT的价值,正是因为亚裔移民的表现开始超过他们。


她还提醒我们注意这样一组数据:

  • 首先,在以白人精英家庭为主的美国郊区小镇,正在涌入越来越多的亚裔群体(主要来自中国和印度),且大多是受过良好教育,从事科技行业的中产阶层。


  • 以她所研究的某郊区为例,1970年当地95%的人口是白人。从1990年开始,来到这里从事科技行业的亚裔移民人口迅速攀升,大约占当地人口的三分之一


  • 其次,这些富裕的郊区以优质学区而闻名,教学质量优异,让白人精英家庭的孩子能够顺利进入到美国顶尖大学。而重视教育、擅长鸡娃的亚裔家庭的到来,正在打破这种平衡。


  • 过去的10年里,亚裔和白人高中生的标化考试成绩差距一直在扩大。2018年,亚裔学生的SAT成绩平均竟比白人学生高出100分2021年,这一差距更是扩大到了127分

当亚裔动了白人精英阶层的“奶酪”,一场鸡娃大战,不可避免。瓦里古教授在她的新书《Race at the Top》中将其描述为,亚裔移民和白人正在美国优质的郊区学校里,展开一场“巅峰赛跑”。



在这场赛跑中,如果说亚裔家庭的杀手锏是课外补习、拼命鸡娃,那么白人精英家庭则是直接推动游戏规则的改变。


擅长“鸡娃”

却给亚裔带来了新困境


过去的三年时间里,娜塔莎·瓦里古在一个化名为“伍德克雷斯特”的郊区做调查研究。她在这里采访了学校的工作人员、家长和学生。


这是一个典型的环境优美宜人、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小镇。无论是白人精英,还是亚裔移民,都倾向于搬去这些地方,把孩子送到当地最好的公立学校,她将之称为“伍德克雷斯特高中”


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亚裔所面临的问题是被排斥、嘲笑和欺负,40年后的今天,随着亚裔移民在学业上的“强势鸡娃”和竞争优势,亚裔开始陷入一种新的“歧视”。


亚裔移民对学习,特别是对STEM领域的表现,有着超乎寻常的执念。他们通过让孩子参加课外补习,以提高学业成绩。亚裔当中也一度产生很多“虎妈”角色,震惊美国家长。



印度裔和中国父母的社交聚会和社交媒体上,最常见的问题是“要把孩子送到哪一个校外数学辅导班?”“孩子正在上哪个级别的课程?”“选哪些科目的荣誉课程或大学预修课程?”


在亚裔父母看来,高阶数学和荣誉课程是每个孩子都应该努力去争取的。而在白人父母眼中,这类课程是为有数学天赋或对对特定学科感兴趣的孩子准备的。


结果是,亚裔孩子的表现的确亮眼。无论是标准化考试成绩,还是精英高中、顶尖大学的录取,亚裔孩子的表现都超过了白人孩子,甚至毕业后的平均收入也更高。


在伍德克雷斯特这样的顶尖高中,瓦里古观察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亚裔学生取代了以往只属于白人学生的地位,占据了学术等级的顶端地位。


托马斯高中举例,人数只占当地学区20%亚裔学生,却能在这所超级牛校占据70%;东海岸的纽约名校——史岱文森高中亚裔学生比例一度攀升至73%



这种趋势也可能会导致亚裔群体和白人父母之间的紧张关系,甚至引起了恐慌。于是,美国顶尖高中以考试为基础的选拔制度,开始受到质疑。大学校园里亚裔比例过高,也被指责为“种族不平衡”。


在白人社交圈里,常听到这样的交谈——“不敢相信,我女儿的一个韩国朋友,在SAT考试中得了1560分,但她的父母居然让她重考。为了复习SAT,他们全家甚至放弃了度假。”


伍德克雷斯特高中的校长则表示,亚裔父母和学校的主要互动,一般都是围绕孩子的学业,尤其是数学和科学等STEM领域。甚至在亚裔父母看来,如果老师没有推荐孩子参加 AP课程,简直像是对孩子智力的侮辱。


就这样,亚裔群体背上了“鸡娃”“虎妈”的标签。部分白人家庭为了逃离竞争,开始转向竞争压力更小、亚裔孩子更少的私立学校。在过去五年里,伍德克雷斯特的白人高中学生人数减少了 12%,而亚裔学生人数增加了 40% 以上。



而有一些白人家庭则选择了影响和改变规则


就在瓦里古开始研究的不久前,当地高中决定通过停止班级排名、降低课程要求、减少家庭作业等方式,减缓竞争压力。此举得到了大多数白人家庭的称赞。


据瓦里古观察,这就是白人家庭推动和影响的结果。相比亚裔移民,白人精英家庭非常善于通过自己的意见表达和社交影响力,推动学校政策的改变。


“减少作业和学业压力,这非常符合白人孩子的需求,他们经常要参加一支或多支运动队,每周练习和比赛要占用十几个小时,因此没有太多时间留给家庭作业。”


然而,这却和大多数亚裔家庭的诉求相冲突。很多亚裔父母认为,作为优质学府,应该对孩子的学业提出更严格的要求。甚至学校现有的一些课程难度,尤其是数学,远远比不上亚洲的精英学校。


一位来自印度的移民告诉瓦里古,“印度小学的数学可比这里难多了”。每当她回印度,看到哥哥的孩子正在学习更高难度的数学内容,她就感到很焦虑,担心自己的孩子落后了。于是,她送自己读二年级的孩子参加“俄罗斯数学学校”(RSM)补习班,这是一个在美国非常火的课后数学辅导班,以“超前学”和“高难度”著称。



现实是,在影响学校政策方面,亚裔家庭的需求却很难得到满足。


一位华裔母亲就曾向学校提议,增加一些休闲的、非正式的体育运动。她发现,校园里高强度的运动项目,因为要求投入很大的精力,往往成了少数人的特权。刚开始她的儿子加入了越野队,每周要参加六次。最终她的儿子因为无法腾出这么多的时间,只能放弃。


很多亚裔家庭都认为,校园体育完全可以提供一些非正式的运动,满足孩子的基本活动量,也可以帮助孩子们锻炼身体、健康身心。


从学校政策到大学录取规则,当白人家庭占据游戏的主动权,亚裔家庭再怎么擅长“鸡娃”,恐怕都会显得被动。


“亚裔比其他族裔更重视教育”,

或许是个伪命题


与亚裔家庭比起来,白人家庭似乎要“佛系”很多。在推动孩子达到更高学术水平上,似乎并不上心。


当一位白人孩子说他想学习AP历史,父母反而问他“为什么?从来没有听说你对历史感兴趣啊。”如果孩子的想法是,“因为我所有的朋友都在学它。”这对于白人父母来说,并不是一个足够好的理由。


当孩子在学业上感受到压力,白人父母首先想到的,是建议学校减少家庭作业、甚至降低学术上的强度,以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相反,亚裔家长则不希望学校限制孩子在学业上的抱负和兴趣,他们会去尝试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效率,鼓励孩子面对挑战。


可这就代表白人家庭对孩子要求宽松、更“佛系”吗?瓦里古认为并非如此。在她看来,白人家庭其实同样“鸡娃”,只不过方向和领域不同。


塔夫茨大学教授 娜塔莎·瓦里古


比起学习,白人父母更在乎的是课外活动上的优异表现,比如体育比赛和戏剧表演。尤其是体育运动,不同于亚裔孩子“锻炼身体”“培养业余爱好”的基础需求,白人父母更热衷于鼓励孩子参加高强度的校队,追求卓越… …


体育,对于白人家庭来说,的确是一个可以实现弯道超车的赛道。


从伍德克雷斯特高中升入顶尖大学的学生中,有近 10% 是体育特长生;在全美顶尖的文理学院,有五分之一的录取学生有运动员身份。


而哈佛录取数据直接表明,相同GPA和 SAT 分数的前提下,亚裔申请者的录取率低于白人,因为白人申请者被招募为运动员的可能性更高。



正如一位印度裔妈妈吐槽说,“难道白人父母不拼吗?他们担忧的是,如果我的孩子不能参加XX体育俱乐部,他可能就进不了校队,从而失去竞争力。所以这有什么区别呢?”

当然,除了“鸡娃”领域不同,方式也不同。


总体而言,白人家庭比亚裔更倾向于强调孩子的自我表达和自主性,他们认为,一个孩子的自主性,直接影响他们的情绪健康和学习动力。因此,在选择参加某一项课外活动上,白人家庭的孩子会得到更大的自由;而亚裔父母更倾向于对孩子做出明确的引导。


瓦里古认为,不同育儿方式之间,需要相互理解,这背后是两种教育价值观的碰撞。


能在富裕郊区有一席之地的亚裔移民,大部分来自中国和印度的中产以上家庭。“这些父母大多在中国和印度上学,学术表现优异。在亚洲国家,标准化考试是进入精英大学的唯一路径,尤其在是数学和科学方面的成就,是进入精英阶层的绝佳途径。”


因此,“学习刻苦=成绩好=成功”就像是亚裔家庭刻入骨髓的文化基因,并潜移默化中传递给下一代。



而白人家庭的“教育价值观”可不是这样的。他们不在学术上“鸡娃”,并不代表不重视教育。


就拿伍德克雷斯特镇来说,大多数白人精英家庭的父母,也曾就读于美国各顶尖学校。他们深知,这些精英大学想要的,是更全面发展的学生。比起学业,学习之外的其他才能,比如体育特长、领导力等,将更能得到招生官的青睐。


白人父母深知并理解这种差异,因此他们更乐于鼓励孩子,在学业以外有更多追求,为课外活动,特别是体育活动腾出空间。


在瓦里古看来,“亚裔比其他族裔更重视教育”这样的说法,或许是个伪命题。不同种族都重视教育,只是方式方法不同,这取决于在不同文化背景里,通往成功和幸福的路径是什么。



“教育竞赛”的尽头,

是精英阶层的自我复制


白人精英家庭和亚裔移民展开的教育竞争,正在将当地学校,变成一口巨大的“压力锅”。


在一项面向全校的调查中,超过一半的学生表示他们每晚花在家庭作业上的时间超过3个小时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每晚睡眠时间只有4小时;40%的学生在一年内至少参加一次AP考试… …


一名印度裔少年,8年级开始从邻近的一个州搬到伍德克雷斯特,他发现这里的普通班水平赶上其他学校的荣誉班级,每个人都有压力,想要上学校最高级别的课程。


“我觉得自己以前是小池塘里的大鱼,不需要那么努力就能得到完美的分数。但是进入伍德克雷斯特后,突然之间,我就变得平庸了。”


很多孩子表达了类似的感受。学霸云集的环境,让他们很有压力,饱受“自己不如别人”的心理折磨。


在巨大的竞争压力和心理落差下,中上阶层孩子的情绪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



有数据表明,在德克雷斯特高中,六分之一的学生在过去一年里曾“考虑过自杀”。高强度的学业竞争,正在导致青少年面临一定的心理压力和家庭冲突,中上阶层的孩子也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和焦虑


尽管如此,依然有很多家长乐此不疲地搬家来到这里,付出高昂的居住和生活成本。


毕竟,作为优质学区的代表,伍德克雷斯特的升学成绩,是如此亮眼。


90%以上的高中毕业生可以进入排名不错的大学,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就读于美国顶尖大学;这里的孩子很小就知道自己未来要被常春藤盟校录取;讨论上哪一所名校,是他们成长文化中的一部分。


瓦里古表示,在美国精英大学现有的录取规则下,亚裔移民和白人精英家庭,无疑拥有令人羡慕的优势——


父母基本都上过大学,甚至是名校毕业生,让孩子成为“二代大学生”;


他们有经济财力,负担得起优质学区的房产,并能支付昂贵的课外活动、私人导师和补习费用;


甚至,他们也有时间作为志愿者,参与学校管理,为孩子赢得先机……

以上种种优势,就已经将拉丁裔、非裔、以及低收入群体的孩子,排除在了竞争之外。


无论是亚裔家庭,还是白人精英家庭的孩子,其实都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可谓“出生即巅峰”,是现有精英制度的受益者。


因此,美国富裕郊区的教育竞赛,就像是一场争夺社会顶层权力和特权的巅峰较量。精英阶层在这过程中,保住下一代特权,完成自我复制。




而对于亚裔中产家庭来说,他们在追求学术卓越的同时,还要小心翼翼维护现有的优势。毕竟“择优的标准和规则”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当然,想要赢得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他们还要破除“鸡娃”“虎妈”“呆板学霸”等刻板印象……这将是一条漫长的路。


瓦里古的书也揭示了,我们应该更客观、理性地看待不同族裔之间的教育竞争。


无论是“鸡娃”的亚裔,还是看似“佛系”的白人,都是企图用自己的背景经验和资源条件,帮助孩子获得成功和幸福。


在这一点上,全世界父母都一样。


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聚焦中国K12国际化教育。我们致力于专业、前沿、有高度、有温度的内容。帮助学校和家长实现融合、创新、有效、以人为本的教育。


鸡娃干货
“印度人”当选英国首相的背后,是令人颤抖的印度虎妈
每当我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 我就会重温这部经典
美国老师推荐的20套优质练习册,K-12都全了!
北美妈妈:这么多年来,我在兴趣班踩过的那些坑……
心理专家陈默:这时代的孩子已经变了,老师和家长却没跟上
怎样让孩子学好睡好?资深脑科医生回答了大家关心的9个问题 ...
新国王查尔斯,当年却是个“苦学生”:学校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美国家长追捧的“硅谷教母”,“放手”却培养了三个“神仙”女儿,故事太精彩了!
脑子慢、总犯错…斯坦福教授:这说明孩子大脑在快速生长!
每个自律的孩子,都有一个能“忍”的妈妈
接诊10万儿童,北京协和心理专家:运动和劳动才能“拯救”孩子
对孩子的执念,都是父母过去伤痛的回响
耶鲁教授:父母只要有一人具备这特点,就能让孩子走向成功
那些高度自律的孩子,父母作对了什么?答案和你想的不一样
疫情N个月后,女儿确诊了焦虑症……
在名校“垫底”和二流学校“拔尖”,哪条路更容易成功?研究结果令人惊讶…
美国老师推荐的20个YouTube教育精品频道,K-12都全了!
暑假书单:美国K-12孩子最爱书单,我们挖来了!
德州校园凶杀案,父母这样和孩子讨论,将来能更好的应对逆境
“砸钱富养”和“抠门穷养”的孩子,长大后谁更有出息?现实打脸父母
超半数中学生极度讨厌父母,一位美国心理学家父亲的反思与建议
我在美国学校做科学教练:孩子的创造力原来是这样启发的!
美儿童心理学家:自信的孩子身后,父母都在铆足劲满足这3项底层需求
上海单亲犹太妈妈,培养出两个亿万富翁:特别狠心特别爱
“数学皇帝”丘成桐:他终身受益的两件事,每个孩子都能做到
威尔史密斯奥斯卡施暴引发的一堂讨论课,足以改变学生命运
俞敏洪:我有两个孩子,一个在宾大,教育经验就几句话
贫民妈妈养出2个耶鲁亿万富豪,秘诀竟是“做家务”(附引导绝招)
美国心理研究:孩子悲观还是乐观,8岁之前已形成,父母行为有重大影响!
把三个儿子送入斯坦福后,她总结了孩子中小学阶段最应当提升的能力清单
铁链女事件反思:女儿,请把牛郎织女的故事,当做恐怖故事!!
原子习惯:4步轻松戒掉坏习惯,改变未来人生
如何亲手毁掉孩子的自信?
华裔“耶鲁学霸”夺金,家庭曾付不出教练费,却培养出5个精英子女
没收孩子压岁钱的影响竟然这么大?父母千万别再“挪用”了......
美国神经科学教授:父母的“喋喋不休”,可能养出易“内耗”的娃
斯坦福教授最新发现,揭示了普通孩子和学霸的真正差距!
华裔女生反击歧视,白人女子面对法律制裁!孩子遇到种族歧视时,父母怎么引导?
中国式家长的过度焦虑毫无意义?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欧美研究结果,揭示推娃时间点和方法,让娃变成自推娃!
脑科学家研究结果:发展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
20个有趣科学实验,在家就能做,让K-8娃涨知识
免费英语作业打印网站,“救命”的学习资源!
3个免费英语阅读精品网站,娃不用再买书了!
美国私校小学百本必读书单:欣赏自我,激发梦想
美国高中生最爱读的书单
TED推荐给青少年的27国必读书单,提醒孩子再忙也要多开眼界
对孩子危机也是契机:宅家几个月后,孩子的成长出乎我意料
美国学校教孩子摆地摊:用多学科教学,全方位训练孩子能力!
鸡娃搞笑文
想要暑假静好,娃儿必须考好
国家放开三胎,网上炸了,我笑完然后哭了!
在美国当妈,我不需要铂金包,需要枸杞水
美国打娃惊魂记
郑爽庭审翻译翻车,这些魔性的Chinglish你讲过吗?
学琴这件事,真的太费妈了
在美国为女儿办云生日派对:从乘风破浪,到魂飞魄散
娃教口语赚钱,教到最后老母亲哭了
美国小学网课奇葩作业,意不意外??
寒假+学校网课,劳娃伤财,损妈折爸!

关注+星标
育儿路上不走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