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传媒学刊

其他

目录 |《全球传媒学刊》2023年第1期

|http://qqcm.cbpt.cnki.net*本刊不以任何形式向作者及单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中介费等费用。望学界业界垂青,我们共同助力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
2023年3月13日
其他

冯雨雷 童清艳 | 数字可供性对青年在线约会平台使用意愿的影响研究

al.,2019),因此我们假设:H1:实名认证正向影响青年的在线约会平台使用意愿,青年更倾向于使用有实名认证的平台。副语言线索。过往研究中,副语言线索被证实能够提升用户的感知社会支持(Carr
2023年2月17日
其他

潘文建 韩立新 | 新闻用户视角下灾难报道的 “情感性策略仪式”研究

|http://qqcm.cbpt.cnki.net*本刊不以任何形式向作者及单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中介费等费用。望学界业界垂青,我们共同助力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
2023年2月17日
其他

杨逐原 郝春梅 | 媒介空间中的情感演化研究——基于情感具身性的视角

|http://qqcm.cbpt.cnki.net*本刊不以任何形式向作者及单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中介费等费用。望学界业界垂青,我们共同助力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
2023年2月17日
其他

吴世文 罗一凡 | 比较视角下变迁的“他者”:中国公共话语中的印度互联网

原文刊载于《全球传媒学刊》2022年第6期“国际传播”专栏。作者吴世文: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罗一凡: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概要【摘
2023年2月13日
其他

彭华新 宋思茹 | 跨文化报道中的语言伦理批评:从中医概念的海外传播说起

原文刊载于《全球传媒学刊》2022年第6期“国际传播”专栏。作者彭华新: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深圳大学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宋思茹: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概要【摘
2023年2月13日
其他

王维佳 张涵抒 | 超越地缘?全球卫星网络的创造与失败

I)的刺激。他乐观地指出,卫星将消除社会等级,并将全球人民团结在“一个房间大小的世界”中,“‘时间’停止了,‘空间’消失了。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地球村……一切都同时发生”(McLuhan
2023年2月13日
其他

刊首语 · 胡正荣 | 中国自主的国际传播知识体系:起点与追求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又一次向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同年4月25日,他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这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根本任务和发展目标已经引起了各个社会科学领域学者的思考和实践。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传播学也应当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特别是其中的国际传播领域研究更加应该加快步伐,构建中国自主的国际传播知识体系。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等多股力量相互博弈的今天,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改革发展稳定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都急需有效的国际传播去赋能。而在这种日益复杂的世界系统中开展国际传播急需加强理论研究,掌握国际传播规律,并对国际传播实践提供多学科的学理支撑。不过,我们看到的现实则是我们的国际传播理论研究、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都还没有完全在中国自主的情景、战略、体系、路径、话语等框架中开展和推进。构建中国自主的国际传播知识体系应该以坚持中国立场,立足中国实践为起点。中国自主的国际传播知识体系一定源自中国的国际传播实践,这里的实践是指中国在国际传播领域所有认识与改造活动的总和,是多层面的、多领域的、多范围的和多类型的。立足中国国际传播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炼概念,推及范畴,提出框架,创新方法,从而逐步构建起对中国国际传播活动具有认识力、解释力、分析力、证实证伪力,乃至具有思想创新力的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国自主的国际传播知识体系要有明确的追求。追求学术性是必然,即国际传播能够成为一门学科,而学科就是一套基于实践而创造的一个领域的知识体系,它由理论和方法构成。中国自主的国际传播知识体系能够成为一门学科,具有学术性是我们学人的努力目标。追求思想性是必要,即中国自主的国际传播知识体系不仅仅有科学的研究方法、规范的研究过程、系统的研究结论,更要有创见性的研究发现、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这样中国自主的国际传播知识体系才有了生命力,有思想的知识才有存在的意义。追求开放性是必须,即中国自主的国际传播知识体系不应该是内卷的,不应该是纯粹在地化的知识体系,而应该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原则下,“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不断提升这个知识体系的开放性,从而使中国自主的国际传播知识体系不仅具有在地性,也具有世界性,这样的知识体系才能具备普遍性,也就具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本文引文格式:胡正荣:《中国自主的国际传播知识体系:起点与追求》,全球传媒学刊,2022年第6期,1-2页往期回顾1目录
2023年2月7日
其他

《全球传媒学刊》祝您新春快乐!(附2022总目录)

|http://qqcm.cbpt.cnki.net*本刊不以任何形式向作者及单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中介费等费用。望学界业界垂青,我们共同助力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
2023年1月21日
其他

目录 |《全球传媒学刊》2022年第6期

|http://qqcm.cbpt.cnki.net*本刊不以任何形式向作者及单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中介费等费用。望学界业界垂青,我们共同助力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
2023年1月19日
其他

朱振明等 | 德布雷媒介学研究中的“物质性转向”

。本文参考文献从略,完整版请参看刊物原文本文引文格式:朱振明、付佳洁:《德布雷媒介学研究中的“物质性转向”》,全球传媒学刊,2022年第5期,73-86页。往期回顾1丹尼斯·阮等
2022年12月7日
其他

丹尼斯·阮等 | 理解数字中国:数据驱动技术的中国视角

things)。我们直接从选定媒体的新闻网站中使用以上关键词进行检索,然后对爬取出的新闻报道展开自动化内容分析(利用TF-IDF、命名实体识别和主题建模等技术),以识别新闻报道所使用的框架(van
2022年12月6日
其他

蒂莫西·德怀尔等 | 推进媒体多元化政策与研究:中国新闻多样性计算监测的创新

Mancini,2004)。尽管以上三种模式都认为媒体系统在不同程度上与政治系统齐头并进,Hallin和Mancini又在2012年《超越西方世界的媒介系统比较》(Comparing
2022年12月5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特里·弗卢 | 互联网治理的未来:新全球化、后全球化还是民族民粹主义?

field)的形成(Schlesinger,2020)。在这一阶段,各国依照自身政策重点,建立出不同取向的监管路径。而未来监管的重点究竟是重点关注经济政策,还是伊丽莎白•沃伦(Elizabeth
2022年12月2日
其他

曼纽尔·卡斯特 | 重新思考信息时代:网络社会中的传播

|http://qqcm.cbpt.cnki.net*本刊不以任何形式向作者及单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中介费等费用。望学界业界垂青,我们共同助力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
2022年12月1日
其他

刊首语 | 在与世界交流对话中,壮大中国新闻传播学科

国际媒介与传播研究学会(IAMCR)北京2022年会在清华大学主办下于7月成功举办,来自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位学者在线参加了会议。大会以“新全球化时代的传播研究:再定位、挑战与变化的语境”为主题,共举办5场全体大会、14场专题会议、27场分组研讨会和262场论文分享会,累计收到来自全球学者的1900多篇论文摘要,有1141篇论文入选参会,有来自138个国家和地区的网络访问者,是一次全球性的盛会。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在报道中指出:“这是中国大陆首次主办国际的传播学会学术年会,彰显出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科蓬勃向上的活力和日益壮大的国际影响力。”5天的会议,4年前着手申请、经3年筹备;各种申请程序、报批,多次国际“对决”、舌战、被考察、被挑战……年会终于办成了!中国的新闻与传播学界展示了学科的发展实力与国际视野,也创造了一次难得的与国际同行交流与对话的机会。IAMCR北京2022年会是一次历史性突破,是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国际学者曼纽尔·卡斯特(Manuel
2022年11月29日
其他

目录 |《全球传媒学刊》2022年第5期

|http://qqcm.cbpt.cnki.net*本刊不以任何形式向作者及单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中介费等费用。望学界业界垂青,我们共同助力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
2022年11月22日
其他

王辰瑶 | 新闻创新的行动主义立场

|http://qqcm.cbpt.cnki.net*本刊不以任何形式向作者及单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中介费等费用。望学界业界垂青,我们共同助力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
2022年10月27日
其他

白红义等 | 数字时代的新闻创新研究:一个比较分析的视角

原文刊载于《全球传媒学刊》2022年第4期“新闻创新”专栏。作者白红义: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简丹丹: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概要【摘
2022年10月25日
其他

共情与正义:美国弗洛伊德事件抗议运动中的情感动员

|http://qqcm.cbpt.cnki.net*本刊不以任何形式向作者及单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中介费等费用。望学界业界垂青,我们共同助力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
2022年10月21日
其他

徐翔等 | 社交网络内容生产中用户“信息茧房”的情感偏向研究

原文刊载于《全球传媒学刊》2022年第4期“情感与传播”专栏。作者徐翔: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董洁芸: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本科生。概要【摘
2022年10月20日
其他

以市场之名:近十年中国电影在越南的传播(2012—2021)

Mojo,2019)。2020年,越南电影票房排行榜前十总收入约2919万美元。排行榜前十中,有美国电影2部,越南电影7部,韩国电影1部。越南电影《血月宴》(Tiec
2022年10月18日
其他

文本、读者、语境:当代西方电影接受史观的博弈——基于珍妮特·施泰格电影接受研究的探讨

|http://qqcm.cbpt.cnki.net*本刊不以任何形式向作者及单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中介费等费用。望学界业界垂青,我们共同助力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
2022年10月18日
其他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网络推理类综艺的普法分析

Luery(2015)补充了情感能量的内涵,探究消极情绪是否会产生与积极情绪不同的情感能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相关研究开始探索网络空间互动仪式如何在物理意义上实现从身体在场演变为虚拟在场。Mina
2022年10月18日
其他

地域影像的全球性书写与主体性自述——基于藏地新浪潮电影的研究

原文刊载于《全球传媒学刊》2022年第4期“视听传播”专栏。作者陈昕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学2021级博士研究生。罗婷: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研究员。概要【摘
2022年10月18日
其他

李彬等 | 潜水艇想象、技术文化与科学叙事——谈海洋科幻电影中的科技意象

SSBN)正式服役的年份,影片给“锯鳐号”标记的623号字样,预言了4年后服役的美国唯一一艘船体为623号的核潜艇:拉斐特级(次级: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潜艇“内森·黑尔号”(SSBN
2022年10月13日
其他

刊首语 · 胡智锋 | 传播应让世界更美好

作者胡智锋: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当今世界,以数字化为基础的信息传播,从技术、平台、内容等各个方面都在形成全新的样态、方式与格局,同时也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信息传播的价值。一方面,我们获得信息的内容日益丰富多样、方式日益便利,浩如烟海的数量、多元的表达方式与形态让信息传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景观。数字化技术的普及让“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艺术家”“人人都是传播者”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一种现实,大量的自媒体平台和各种社交平台,打破了传统媒体掌控信息传播的方式与格局。信息传播呈现出海量、丰富、多样的令人欣喜的景象。我们必须看到,这种信息传播主体的下沉和位移,使得信息传播在内容来源、表达方式和传播渠道等方面达到了空前的自由度和开放度,也使人们释放出不可限量的想象力与可能性。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传统媒体平台依托传统媒介技术所形成的媒体景观,尽管相比较而言呈现出保守、封闭和各种限定,但是却拥有着相对严格和严谨的规范、约束,尤其是传统主流媒体所秉持的真实性、公共性、严肃性乃至经典性等信息传播规则,都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与践行。而当下新兴的数字技术带来的信息传播景观,却由于无限扩容而呈现出过于碎片化、个性化和自由化等状态,难免出现与传统主流媒体信息传播所秉持的价值准则相背离的情况。很多新媒体平台的内容过度张扬自由与个性,进而呈现出虚假的、卖弄的、低俗的,甚至是充满戾气的问题,这些内容无疑给信息传播带来了相当负面的乃至恶劣的影响。数字技术,尤其是数字虚拟技术,为信息的生产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为虚假低俗等带有负面价值的信息造就了较大的自由空间,导致信息传播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喧嚣、混乱和无序的状态。面对当下日趋复杂的传播环境,我们应当秉持怎样的立场和价值观呢?在我看来,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诸多信息传播的进步是大势所趋,回到传统、回到过去,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但当我们在拥抱数字技术所带来的信息传播的新世界、新景观的时候,也不能一味地随波逐流,因为当信息传播一旦离开个人的私密空间,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公共行为,这必然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因此,我们理应以人文主义的立场和价值观,也就是站在让人类生活更美好的高度去审视、判断和选择最符合这一核心价值观念的信息内容,通过国家立法、行政监管、社会监测等多种渠道与方式,对各种信息内容的传播进行观测、监控与评估,让那些充满正能量的,给人带来温暖与希望的,更具积极的建设性意义的信息得到更大的鼓励、推动与传播,而让那些充斥着负能量,对社会带有更多消极意义乃至起到破坏性作用的信息得到适度的控制与限定。当然,什么样的信息才符合这样的标准与准则,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进行遴选与评估,这既是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也是一个紧要的现实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主张在遵循信息传播技术进步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在支持信息传播多样化、开放性的探索与创新的前提下,以前瞻性、建设性的态度去推动和鼓励信息内容的生产与传播方式的创新。我们始终要保持信息内容需符合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初心,只要是基于生活真实基础的,能够温暖人心、给予希望的,总体上积极正向的信息都应当给予推动、鼓励与支持。总之,面对数字技术带来的信息传播新景观、新局面,我们既不能过于保守,也不能随波逐流,而是应当高扬人文主义精神的旗帜,以让世界更美好作为信息传播的价值准则,不断推动信息传播的创新发展,助力我们去营造更加真实而健康的信息传播生态格局。本文引文格式:胡智锋:《传播应让世界更美好》,全球传媒学刊,2022年第4期,1-2页往期回顾1目录
2022年10月12日
其他

目录 |《全球传媒学刊》2022年第4期

|http://qqcm.cbpt.cnki.net*本刊不以任何形式向作者及单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中介费等费用。望学界业界垂青,我们共同助力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
2022年9月25日
其他

闫文捷 刘于思等 | 从“核查什么”到“谁来核查”:事实核查的边界协商及其规范性愿景

原文刊载于《全球传媒学刊》2022年第3期“新闻学—真实性”专栏。作者闫文捷: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刘于思: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周睿鸣: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概要【摘
2022年8月4日
其他

张垒等 | 重新认识数字时代的新闻真实性危机 ——民主政治的局限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http://qqcm.cbpt.cnki.net*本刊不以任何形式向作者及单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中介费等费用。望学界业界垂青,我们共同助力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
2022年8月3日
其他

基于三孩政策的网络议程设置研究

McCombs,2011a)。研究方法由初期验证性的议程设置理论的第一层次进阶到目前的第三层次(Guo,2012)。议程设置的第三层次借鉴了网络科学的理论框架,称为“网络议程设置”(Network
2022年8月2日
其他

王国燕 罗茜等 | 微信公众号中的信息呈现次序对用户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

原文刊载于《全球传媒学刊》2022年第3期“计算传播”专栏。作者王国燕: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教授。金心怡:苏州大学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罗茜:苏州大学传媒学院讲师。黄培锋:苏州大学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概要【摘
2022年8月1日
其他

张伦 吴晔等 | 移动媒体受众新闻消费多样性演化研究

原文刊载于《全球传媒学刊》2022年第3期“计算传播”专栏。作者张伦: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仲英青年学者。邓依林: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吴晔:北京师范大学计算传播学研究中心教授。概要【摘
2022年7月29日
其他

张昕之 傅晓艺 | 专业事实核查机构在社交媒体中的“点击诱饵”及其传播效果研究

Garz,2021)。本研究采用研究团队自己标注的数据。两名编码员独立评估点击诱饵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其编码为“1”;否则为“0”)。如果帖文中出现以下特征之一,它将被评为包含点击诱饵元素。(1)
2022年7月28日
其他

苏岩 许静等 | 反霸权新闻在新冠病毒溯源报道政治化过程中的作用

原文刊载于《全球传媒学刊》2022年第3期“健康传播”专栏。作者王登丰: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王安然: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媒体与传播系博士研究生。苏岩: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助理教授。许静(通讯作者):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概要【摘
2022年7月27日
其他

杨晓冬 魏然等 | 亲子间的手机博弈:家庭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Theory)指出,个体存在于一系列相互嵌套、交互影响的环境系统之中,并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环境系统的影响(Bronfenbrenner,1994)。该理论重点强调了近端过程(proximal
2022年7月26日
其他

李锦辉等 | 信息疫情视角下儿童家长的疫苗犹豫机制研究

原文刊载于《全球传媒学刊》2022年第3期“健康传播”专栏。作者李锦辉: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张缘: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概要【摘
2022年7月22日
其他

孙少晶等 | 医患冲突语境中的相对敌意媒体效果研究

al.,1985)。Gunther等学者把敌意媒体效应定义为“高度参与某一问题的人认为新闻对该问题的报道是有偏见的,特别是与他们自己的观点相背离”(Gunther
2022年7月21日
其他

刊首语 · Shirley S. Ho | 新时代的健康传播研究:来自科学传播的启示

新角色:关注多元利益攸关方在科学传播中,学者们通常会关注和比较不同利益攸关方,如普通公众、科学专家、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工作者们针对新兴科技的观点以及他们的风险与收益感知(Bubela
2022年7月20日
其他

目录 |《全球传媒学刊》2022年第3期

|http://qqcm.cbpt.cnki.net*本刊不以任何形式向作者及单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中介费等费用。望学界业界垂青,我们共同助力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
2022年7月8日
其他

媒介化研究:理论溯源与研究路径

|http://qqcm.cbpt.cnki.net*本刊不以任何形式向作者及单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中介费等费用。望学界业界垂青,我们共同助力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
2022年6月6日
其他

媒介逻辑与传播形构:媒介化研究中过渡概念分析性之考察

concept),这增加了理论建构的难度,也引发了部分研究者对概念有效性的质疑。为了增强概念的分析性并阐明其解释力的边界,有研究者试图在媒介化概念之下发展出抽象程度较低的过渡概念(bridging
2022年6月2日
其他

杨秀 刘燕 杨思思 | 我国无人机新闻的法律监管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

原文刊载于《全球传媒学刊》2022年第2期“新闻学研究”专栏。作者杨秀: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燕: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杨思思: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概要【摘
2022年6月1日
其他

刘继忠 臣昕月 | 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的读者来信栏研究 (1921—1949)

|http://qqcm.cbpt.cnki.net*本刊不以任何形式向作者及单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中介费等费用。望学界业界垂青,我们共同助力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
2022年5月31日
其他

黄清 胡明鑫 | 新冠疫情防控中多种信源接触影响政府信任的新模型建构

Trumbo,2001)。相关研究表明,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人们会使用多种信源来寻求信息,如查询来自政府部门、主流媒体、聚合媒体、医学自媒体、政务媒体、家庭成员及朋友同事等传播渠道的各类信息(Hu
2022年5月30日
其他

高芳芳 万凌云 | 信源可信度与报道平衡性对受众气候变化风险认知和行动意愿的影响研究

al.,1978;Slovic,1999),从4个维度(包括可能性、易感性、严重性和影响)采用5级李克特量表评估了被试所感知到的气候变化的风险程度(M=3.51,SD=0.54,Cronbach's
2022年5月27日
其他

邓理峰 | 风险治理中的常民知识生产、传播及影响——基于我国内陆核电争议中反核群体的研究

knowledge)而言,通常是一种社会认可度远低于专家知识的知识类型。常民知识多表现为生活常识、地方经验和文化偏好。专家知识则是一种基于数据、概率和逻辑的科学与技术知识(Beck,1992.
2022年5月26日
其他

陈积银 宋春妮等 | 信息救济、情绪安抚与公众参与: 社交媒体在非传统安全事件中的社会治理

原文刊载于《全球传媒学刊》2022年第2期“风险传播与治理”专栏。作者陈积银: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教授。宋春妮: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博士研究生。崔怡珂: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硕士研究生。概要【摘
2022年5月25日
其他

黄河 刘琳琳等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风险信息对公众情绪的唤醒机制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证研究

Song(2017)和Yoo等(2016)的研究成果,包含:(1)我担心自己感染新冠病毒;(2)我认为新冠肺炎离我很近;(3)我认为新冠肺炎会影响我的日常生活、损害我的健康状况(Cronbachs
2022年5月24日
其他

刊首语 · 黄懿慧|风险沟通:打造专家—公众共通话语体系

al.,2018),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负面影响以及发挥稳定社会的效果。简言之,机构信任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专家/科学家—政府—公众共通话语体系的基石,能起到转化以及催化的作用(Huang
2022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