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科先行

其他

婚家案件中股权代持实务探析丨威科先行

作者丨林莉机构丨上海市锦天城(北京)律师事务所本专题全部内容已上线威科先行®法律信息库-专题聚焦栏目欢迎扫码申请试用当股权代持关系嵌入婚姻家庭关系后,会带来更加复杂的实务纠纷。本文为您带来资深律师对于这一问题的梳理,以下为威科先行专题“婚家案件中股权代持实务探析”的精华节选内容,欢迎阅读。一、股权代持股权代持是指实际出资人向公司出资或从其他主体中购入公司股权,但股东名册、公司章程以及工商登记中相应股权由名义股东所持有,实际出资人也即隐名股东享有投资收益等部分或全部股东权益的一种股权处置方式。本文所指股权代持仅指有限公司股权代持。在我国商事外观主义原则下,股权代持协议与隐名股东现象内含了多方利益冲突,当股权代持关系嵌入婚姻家庭关系后,也带来实务中常见的两种纠纷:隐名股东的配偶、继承人请求分割、继承投资权益、股权的纠纷;名义股东的配偶、继承人以及债权人对投资权益、股权主张权利的纠纷。本文的核心在于明确如何保障离婚析产过程中隐名股东配偶、隐名股东死亡后的继承人以及隐名股东三方的合法权益。夫妻一方在婚姻存续期间与他人达成代持协议,法院在离婚过程中如何判断相应投资权益的性质,能否将其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对于保护隐名股东配偶的合法权益有重要意义。同时,基于股权代持的特殊性,在股权代持合同无效的情况下隐名股东的配偶以及继承人如何就涉及该股权代持合同的财产性利益进行分配,以及是否可以对相应股权主张权利也需要进一步明晰。二、股权代持协议效力认定基于《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24条第1款的规定,有限公司股权代持本身并不为法律所禁止,有限公司代持协议在不具有法律所规定的无效事由的情况下当属有效。可见,判断有限公司代持协议效力与判断一般合同的效力并无本质区别,其核心均在于判断协议内容是否具有无效事由。对于股份公司中代持协议的效力则并无直接的法律依据,但是基于私法法无禁止皆可为的原则,判断股份公司代持协议效力的核心仍然在于判断协议内容是否具有无效事由。(一)股权代持协议无效1.
2023年12月9日
其他

威科携手中伦重磅推出《AIGC产品合规上市指南》丨威科先行

LLP旧金山办公室交流律师,参与处理美国专利侵权诉讼、美国专利多方复审程序IPR、美国商业秘密侵权诉讼和知识产权交易项目,对跨国专利诉讼、跨境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具有深入研究。肖莆羚令中伦律师事务所
2023年8月25日
其他

重磅!《民法典》对融资租赁业务的影响与应对 | 威科先行

租赁物难以实现担保功能时,债务人提供物保优先于第三人提供人保清偿债务之规则是否适用?(2017)最高法民终17号(2014)民二终字第109号(2019)最高法民再81号第三篇
2023年8月5日
其他

二十万字深度报告,全面解析董监高法律风险与防范丨威科先行

以有限责任为灵魂的公司制,被称为“现代社会最伟大的发明”。它使得股东的投资风险可控,股东仅在投资范围内承担有限责任;它也使公司拥有自己的独立财产和人格,公司可以独立于股东完成各类经营活动。股份公司的出现,又使公司筹集资金的途径拓宽,也使股东退出更为方便。随着公司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实现分离与制衡,日常经营管理通常由股东授权、委托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来开展,同时辅之以监事制度来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那么,如何保证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符合股东意愿和公司的利益呢?为解决这一问题,即为了防止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损害股东和公司的利益,很多国家的《公司法》都规定了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我国也不例外,关于董监高信义义务的问题更被誉为“公司法的皇冠”。
2023年7月22日
其他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全景解析+法规对比丨威科先行

作者丨蔡鹏、肖莆羚令机构丨中伦律师事务所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种利用算法与数据自动生成新内容的技术,在各行各业,特别是科技、文化、教育、娱乐和新闻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空间。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也面临着数据安全、知识产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挑战和风险。7月13日,国家网信办会同六部委共同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办法》”)。《办法》充分吸收了此前各界对于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意见,明确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促进创新和依法治理相结合的原则。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在未来的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生成式人工智能势必成为科技产业和数据合规领域的热门议题。本文试图探析《办法》背后的立法理念和监管路径,以期一窥生成式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监管趋势。一、立法之谨:合规义务的精准调整在四月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涉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安全的要求占据了较大的篇幅。这些要求被以法定义务的形式施加给企业,却没有充分考虑企业在落地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甚至可能挑战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逻辑。这一点在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受到了广泛的讨论。《办法》对征求意见稿中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提供者”)的合规义务进行了优化调整,为企业在谋求发展与满足合规义务之间预留了一定缓冲地带,充分体现了立法的谦抑性。一方面,《办法》较之征求意见稿减轻了企业的合规负担,包括将企业对训练数据真实性、准确性的控制义务由征求意见稿中命令式的100%保证义务降格为尽职性的努力承诺,大大降低了企业因难以核实全部训练数据真实性、准确性而被迫违法的风险(第七条);考虑到了提供者对使用者生成内容的有限控制能力,删除了禁止提供者生成歧视性内容的规定。另一方面,《办法》为提供者创设了一定的“发挥空间”。提供者可以通过服务协议方式限定服务使用者教育、监督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使用者的合法使用,控制并合理转嫁合规风险(第九条)。同时,征求意见稿中关于提供者一旦发现网络炒作、恶意发帖跟评、制造垃圾邮件、编写恶意软件必须暂停或终止服务的规定被修改为可以依法依约灵活采取警示、限制功能,暂停或终止服务等多种措施,给予提供者一定的自由裁量权(第十四条);征求意见稿中关于提供者发现违规生成内容需在3个月内优化训练模型的规定也一并删除,尊重提供者在提升算法模型性能和提高内容管理方面的主观能动性。二、立法之勉: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的支持政策《办法》在原则性条款和具体规定中,都体现了国家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鼓励和支持的态度,既为产业创新提供了政策导向和法律保障,又为产业监管提供了科学合理和平衡适度的框架。首先,《办法》在征求意见稿基础上新增原则性条款,明确提出国家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促进创新和依法治理相结合的双重原则,为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监管划定了基调(第三条)。其次,《办法》将《科学技术进步法》作为其上位法,强调其对推动人工智能服务科技进步的核心理念,蕴含着在高效、协同、开放的国家创新体系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立法导向(第一条)。再次,《办法》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出了多元化、多层次的鼓励方案。在技术层面上,鼓励算法、框架、芯片、配套软件平台等产业链环节、产品层级的创新;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鼓励各级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公共训练数据资源平台的建设,促进算力资源协同共享(第六条);在市场参与度上,支持行业组织、企业、教育和科研机构、公共文化机构、有关专业机构等各类角色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数据资源建设、转化应用、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协作配合(第五条);在资源投入上,推动利用公共数据进行算法训练;在产业扶植上,鼓励企业采购安全、可信赖的芯片、软件、工具、算力和数据资源。这些规定将在未来数年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军备竞赛”中发挥效用,为企业和国家在全球化的竞争格局中提供了安全保障和稳定支持。三、立法之巧:行业监管的特性和路径与征求意见稿相比,《办法》更加突出行业监管的特性。第十六条规定,网信、发展改革、教育、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公安、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依法加强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管理。国家有关主管部门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特点及其在有关行业和领域的服务应用,完善与创新发展相适应的科学监管方式,制定相应的分类分级监管规则或者指引。这或许意味着,此后对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监管将以行业为线索,逐步呈现差异化和针对性。这种行业导向的监管模式符合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强技术属性,也有利于各行业根据具体需求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制定更合理的监管标准和措施,既能充分发挥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经济价值,又能有效防范合规风险。例如,对于在新闻业中应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防止人工智能生成、传播虚假新闻可能是重要的监管目标;而对于金融行业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保证其对用户背景和画像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以及如何应对系统遭受攻击时对业务连续性的影响则更为紧迫。通过行业为线索的监管方式,各部门能够更加精准地理解和管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为不同行业制定具体的监管措施和指导方针,共同推动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四、立法之智:全球监管的核心抓手在全球范围内,各国对于人工智能的监管也在积极探索和实践中。从目前已经出台或正在制定的人工智能监管法规来看,算法透明度和分类分级是两大共同关注的核心议题。算法透明度是指算法的设计、训练、优化、运行等过程能够向外界公开或解释其原理、逻辑、数据、结果等信息,以便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估。算法透明度对于监管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透明的算法可以使用户和相关利益相关方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决策依据,从而增加对人工智能系统的信任和接受度,同时可以帮助监管机构审查和评估人工智能系统的合规性和公平性,确保其不会产生歧视性、偏见或不当的行为。此外,透明的算法能够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和进步,通过学习和纠正错误,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果。《办法》新增提供者需“基于服务类型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透明度,提高生成内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就是最直观的体现(第四条)。此外,《办法》援引《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对算法备案的要求,也是一种确保算法透明度的方式(第十七条)。分类分级是指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场景对可能产生的风险和影响进行不同程度地划分,并采取相应强度的监管措施。通过分类分级的监管框架,监管机构可以根据人工智能系统的应用领域、风险程度和技术成熟度,制定相应的监管要求和措施。这有助于确保监管更加精准和针对性,避免一刀切的监管模式。同时,分类分级的监管框架也可以促进创新和发展,因为根据不同级别的监管要求,企业和研究机构可以更好地规划和管理技术研发,降低合规成本和风险。《办法》已经明确提出了人工智能分类分级的要求,这种监管方式也与《数据安全法》对于数据分类分级保护的手段一致,不排除后续行业主管部门或可就人工智能分类分级和数据分类分级两方面要求形成一套分类分级规则(第十六条)。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地区,算法透明度和分类分级的监管思路也在各国立法中有所呈现和实践,例如: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将人工智能系统分为不可接受的风险、高风险、有限风险和低/轻微风险四类,针对不同级别的人工智能系统设置了不同的合规要求,并要求高风险人工智能系统需在欧盟专门建立的数据库中备案;美国《数据隐私和保护法案》要求,涵盖实体在应用算法时需向联邦贸易委员会提交算法影响评估和算法设计评价进行备案,并应要求向国会提交算法影响评估和算法设计评价;澳大利亚公布的人工智能立法讨论中,同样明确将对人工智能进行分级管理,将人工智能分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三种级别;加拿大公布的《人工智能和数据法案》配套文件中明确,将针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系统设置更为严格的监管规则。随着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进入黄金发展阶段,相关监管立法也预期呈现井喷式增长,各国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监管思路的探索以及异同都是值得持续关注的问题。结语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拥有广阔应用前景和巨大发展潜力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风险。《办法》作为我国首次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进行专门规范的法规,在立法理念、监管路径、核心问题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包容审慎、兼容谦抑的姿态。《办法》的出台不仅为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也为全球人工智能监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为方便读者查阅此次立法变化,我们对征求意见稿与正式版《办法》制作了新旧对比表如下:《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修改方式第一条
2023年7月14日
其他

“威科先行杯”法律写作大赛获奖名单正式揭晓 | 威科先行

威科先行特别筹划“威科先行杯”法律写作大赛,希望通过提供专业开放的平台和公平透明的赛制,激发法律人的写作热情,在提升写作能力的同时开阔视野、互相切磋,书写出法律人的专业与理想!在2个月的征稿期限结束后,大赛组委会共收到参赛作品324篇,其中有98所全国高校、40家律师事务所、20家企事业单位投稿参与,感谢大家对威科先行的支持与认可。经过评审专家的认真评选及复核,我们欣然宣布以下获奖名单!*
2023年6月3日
其他

《2022年保护美国知识产权法》正式生效,授权美国政府制裁窃取美国商业秘密的主体丨威科先行

事务的海外常年法律顾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法律顾问、走出去智库(CGGT)特约专家、中信基金会金融实验室专家库成员、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校外硕士生导师、仲裁员、多个省级商会商事法律中心调解员。
2023年1月19日
其他

威科直播 | 美国对俄罗斯制裁:影响评估及合规应对

Sanctions)三、50%规则四、提供便利(Facilitation)五、直接产品规则(Foreign
2022年4月19日
其他

股权继承诉讼法律风险之---管辖权之争丨威科先行

需注意的是,本团队通过威科先行统计数据时发现,部分二审裁定对应的一审裁定并未被收录至数据库中,故实际的二审裁定在所有管辖权异议裁定中的占比或略低于45%。[3]
2022年4月13日
其他

道可特:以创新模式打造新一代顶级律所 | 威科先行

编者按:道可特正式成立于2003年,经过近20年的发展历程,道可特并没有成为行业中的某一类律所,而是经由自身实践创造了独属于自己的“道可特模式”。处理好客户与律师两端的需求关系,兼顾规模化与一体化,从顶层设计做好律所赋能,在处理好紧与松的辩证关系基础上充分提升各分所的活力。保留在道可特文化中的创新基因一直活跃在律所的管理实践之中,为行业贡献了独特的发展模式。在本期《创新与精进:中国特色律所访谈》中,威科先行特别邀请道可特律师事务所作为访谈对象,分享其独特的发展路径与创新历程。备注:本期内容通过访谈道可特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任刘光超律师、总部管委会委员/北京管委会副主任师光虎律师、总部管委会委员/北京管委会联席主任林蔚律师完成。01层层递进的发展路Q道可特成立于2003年,相较而言,道可特无论在对外的业务发展层面还是在对内的律所管理层面,都取得了斐然成绩。如果我们宏观地进行概括,这其中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呢?道可特律师事务所:历经近20年的发展,虽然道可特距离我们自己心目中的优秀律所还有一段距离,但不可否认的是,道可特一直是一家充满活力的律所,我们一直走在创新的路上。而我们的既定目标就是成为可持续发展和行业创新的典范或样本,这也一直是保留在道可特文化中的基因。总体而言,支撑道可特不断创新并取得成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我们不断探求行业发展规律。具体而言,我们坚持探求并把握律和客户这两端的真正需求,然后通过好的机制与方式去满足他们的需求。换言之,我们力求去做到读懂这个行业,读懂客户,特别是读懂行业的竞争态势和发展趋势。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把握律所发展的内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有利地位。其次,我们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选择了适合自身需求的发展路径。众所周知,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行业化、国际化、信息化等都是行业发展趋势,但我们坚持选择了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趋势,即一定要做品牌化,一定要走适度规模化。具体到模式层面,我们选择了相对紧凑的一体化模式,然后把它上升到公司制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我们加强运营管理,坚持品牌赋能,拓展了公司制的概念。道可特最近5年规划里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点,一个是做研发型律所,一个做运营型律所。围绕这两个点,我们又增加了三个点,分别是支持型平台、共享型组织、创新型律所。综上两点,我们在把握行业规律的基础上,读懂律师读懂客户,继而选择了一条有创新模式的公司化发展道路,这便是道可特能始终保持活力持续精进的主要原因。道可特律师事务所内景Q从时间维度上划分,道可特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哪些重要阶段呢?分别是哪些阶段?道可特律师事务所:从时间维度上,我们将道可特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2003-2008年是道可特1.
2022年4月1日
其他

稼轩:皆具人文与创新的发展之路 | 威科先行

编者按:2012年,陕西稼轩律师事务所于西安正式成立。“稼轩”二字,取自南宋词人辛弃疾之字号,颇具人文气息。十年来,这家处于三秦之地的律所秉持着“成为一家受尊敬的律所”之信念,充分挖掘地域优势,通过渐进有序的发展路径成长为了一家专业而优秀的大所。既有深耕陕西的人文气息,又有锐意创新的进取精神,稼轩为中国律所发展提供了一条极具自身特点的发展之路。在本期《创新与精进:中国特色律所访谈》中,我们邀请稼轩律师事务所作为访谈对象,来分享其自我发展和突破之道。备注:本期内容通过访谈稼轩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许海律师完成。01持续精进的十年历程Q稼轩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12年,2022年恰为成立十周年。回顾十年发展历程,哪些事件对稼轩发展有里程碑意义呢?(简要宏观列举)稼轩律师事务所:2012年,韩小宏律师牵头成立了稼轩。虽然那时这个小所藉藉无名,但韩律师播下了稼轩发展的种子。到2014年底,卢刚、校兵、万亚平等律师带领团队陆续加入稼轩,对稼轩进行了重组。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使得稼轩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规模扩大,到2016年稼轩律师人数已达到100多人,这是稼轩发展的新起点。再到2021年,稼轩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是稼轩的战略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原来只扎根于西安的单一律所,转变为深耕陕西、服务陕西,向陕西全域有条件的地市拓展分所、同时把总部做强做大。于是,我们在2021年3月成立了榆林分所,并开始筹备宝鸡、延安和西咸分所,2022年这三家分所都将开业。第二件是稼轩改制为特殊的普通合伙制律所。现在,稼轩律师人数已达到370人左右。随着后续稼轩律师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律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会更大,风险也越高,因此这次体制转型对我们的长远发展非常有意义。总体看来,对稼轩而言,所谓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并不多,“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我们稼轩的战略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应该说,稼轩这十年来的发展,其实是一个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渐进过程。Q稼轩的价值观为“厚德敬法、崇本息末、知行合一、中和至善”,颇具人文气息。其确立的初衷为何?稼轩律师事务所:无论是我们律所的名称,还是价值观,确实都很有人文气息。“稼轩”二字其实源于辛弃疾的号,是由第一批稼轩律师中的梁伟律师取的,他是一个很有文化气息的人。稼轩的价值观蕴含了大家的初心和共同的期望。具体来看,“厚德敬法”是每位法律人都应当有的精神,当然也是稼轩律师的执业初心。“崇本息末”是我们的发展理念,希望大家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守本心、务实低调,不要过多的追逐名利而本末倒置。“知行合一”是我们希望每位稼轩律师都能遵守的行事原则。“中和至善”则是稼轩发展的终极目标,中正、和融的相处之道,三国刘邵《人物志》中说,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是故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我们稼轩在选人做事时候都强调不要激进或操之过急,而应以务实低调为重。这四个价值观是一个不断递进的整体,只有坚持初心,重本务实,在处事中做到知行合一,才能达到中正、和融的状态,也才有可能最终接近至善的境界。稼轩律所内景02业务版图的布局与拓展Q钱伯斯亚太法律指南已连续三年将稼轩评为“公司/商事领域(西部/陕西)第一等律师事务所”。自成立以来,稼轩是如何依托陕西当地区域优势或发展战略等外部资源实现自我发展与突破的?或者说,陕西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为稼轩提供了哪些资源支撑呢?稼轩律师事务所:稼轩整体的战略目标是定位陕西,打造本土化的一流律所品牌。当然,为了满足我们一些客户对跨地域法律服务的需求,稼轩已同很多省外律所(比如北京植德律师事务所、青海树人律师事务所等)建立了战略合作。稼轩之所以扎根于陕西,是因为我们深入了解当地的资源优势,并能充分利用将之转化为自己的实力支撑。一方面,陕西是一个文化大省,省内有一百多所大学,在校生上百万。这给我们创造了很好的人才选拔机会,保障稼轩能够充分地引入优秀人才。另一方面,陕西也是一个经济大省,尤其能源、工业基础非常好。2021年,陕西的GDP达到2.98万亿,在各地区排名上西安第一,榆林第二,宝鸡第三,咸阳第四。所以,稼轩的分所也开设在这些排名前列的城市,而且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发展优势。比如,榆林分所依靠当地的能源优势,主攻能源方面的法律业务。宝鸡地区的军工、材料、汽车工业基础非常好,而且近两年来国家对实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很大,所以宝鸡分所的业务会主要向这些领域拓展。西咸分所则擅长科技成果转换方面的法律服务,因为我们稼轩有一个律师团队近十年一直同中科院光机所等科研院所保持密切合作,对科技成果转换已有丰富的经验积累。而延安分所由其他律所加盟形成,吸纳了一批当地非常优秀的律师。这四家分所既有总所直营模式,又有加盟模式,我们并不强求统一。稼轩尊重各个分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发展战略,以便他们能充分利用并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Q经过十年的专业化发展历程,稼轩目前的优势专业领域有哪些?稼轩律师事务所:稼轩期待成长为一个以商事业务为主、客户高度认同的、可传承的规模化律所。经过多年的业务整合,稼轩形成了七大业务中心和九个专业委员会,这是我们的专业领域重心所在。七大中心分别是私募基金与风险投资中心、项目与基础设施中心、建设工程中心、能源与矿产资源中心、经济犯罪研究中心、金融与资本市场中心和争议解决中心。各个业务中心和专业委员会都分别汇聚着一批在相应领域业绩突出的优秀律师。不仅如此,我们认为律师界一直以来都在讨论专业化问题,但专业化不仅仅是律师自己定义自己的问题,而是要适应客户的业务需求。因此稼轩特别强调通过内部合作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因为稼轩不是提成制、也不是公司制,是一家团队化的律师事务所,我们是用团队的经线和由业务中心、专业委员会的纬线共同把稼轩律所的业务能力编织在一起。这种结构看似有松散之处,但有韧劲,不死板,保持自身的活力。除了这几个业务中心和专业委员会之外,我们还拓展了其他业务领域。比如,我们发现公众对家事方面的内容关注度很高,于是这两年新成立了家事委员会,也做了很多相关的研究报告。再如,基础设施REITs也是我们尝试的新业务领域。我们在几年前接触到这个概念之后,就安排并鼓励律师们开始学习。去年,正巧西安市发改委要做一个基础设施REITs方面的课题,我们稼轩律师便顺利进入专家组,会同多方成功编写出《西安市基础设施公募REITs操作手册》,这个手册的发布影响还是很大的。所以,紧跟时事、持续学习,对于把握业务发展方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Q在接下来的发展中,结合当地法律服务市场的机遇与潜力,稼轩是否有着力发展与推进的新业务领域呢?稼轩律师事务所:在稼轩,一些律师本身就是大学老师,他们对于新业务领域、新法律服务产品一直保持着很强烈的探索热情。就像我们能源与矿产资源中心的蒋瑞雪律师,她是西安石油大学的法律系主任。她结合在学校的学术研究,对我们能源方面的法律服务产品进行了很多研发和创新。现在,我们能源与矿产资源中心已经出版了两本相关的专业书籍。对于新业务领域的探索是稼轩进一步增强律所竞争力的重要方向,我们一直努力争取走在同行前面。03人才梯队与青年律师培养Q律所与律师之间是互动发展的关系,律师也是律所最重要的竞争力。对于律师的成长路径与激励模式,稼轩是如何安排的?稼轩律师事务所:首先,我们给年轻人制定了完善的晋升机制。稼轩所秉承严进宽出的选、育、用、留法则为准则,此四项原则是稼轩人才招聘的根基,选择与稼轩特质相符合的年轻人,是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与此同时,稼轩“传帮带”的文化理念、管理理念让律所的氛围更加活跃、有朝气,清晰的职业规划即育人计划减少律所优秀人才的流失。稼轩鼓励年轻人积极参与到律所的各项管理事务中,把优秀的人放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中,通过近两年不断打通年轻律师的晋升通道,尤其是对团队内合伙人、高级合伙人的内部提拔和晋升完善了制度,打开了通道,提升了一大批中青年合伙人,这不仅促进了中青年骨干优秀律师参与到律所的管理和决策工作中,更彰显了稼轩传承发展的核心理念。其次,我们非常相信年轻人的潜力,也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机会。也正是出于对年轻人的看重,稼轩对他们委以重任,派他们去各地分所担任负责人进行历练。因为我们去新的地方开辟分所、开拓市场,那一定需要新的想法、新的思路。倘若派资历较深的高级合伙人去,他们很容易陷入执业多年的传统思路中,不一定打得开局面。稼轩各个业务中心和专业委员会也将以年轻律师为主,逐步让他们担任中心和专委会主任、副主任,如果稼轩今后有条件从团队化转化为部门化,这些年轻律师就是各个部门的骨干力量。此外,稼轩和西北政法大学、西北大学法学院等联合开设校园实务课堂,在课堂上,我们尤其推荐年轻律师与学生进行分享交流,令其保持对学科前沿动态的敏感性。再次,我们尊重各个团队内部的自我管理,大家和而不同,只要与律所整体制度不冲突即可。团队的管理体制和分配模式其实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我们认为,各个团队根据自身情况、业务特点等灵活搭建自己的工作考核、薪酬待遇等体系,对于团队内年轻人的成长也是有利的。Q在青年律师培养层面,稼轩具体通过哪些实践促进青年律师融入与快速成长?稼轩律师事务所:稼轩应该是目前陕西大所里实习律师最多的。我们深知青年律师的储备和培养是稼轩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我们在青年律师入所之时,即注重对其视野的培养。比如,我们不希望年轻人过早限定自己的执业领域,其在入职后可以尽量多尝试团队的各种业务类型(比如团队新入职人员就会把我们承办的诉讼业务、金融、投资业务、房地产、法律尽职调查等都进行接触和尝试)。对各类业务的切身体验,有助于年轻人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领域。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们也会根据对他们的了解,将其分配至相应的业务团队。而且即使是未来选择诉讼业务的律师,其了解一些非诉的知识是有好处的;同样后续从事非诉业务的律师,也会因对诉讼业务的了解而增强风险合规意识、纠纷解决意识。由此,我们希望能尽量扩展年轻人的视野,不令其局限自己。此外,稼轩每年都会为律师在内的全体员工组织一些团体活动,比如素质拓展、秋季出游、手游大赛等,以此来使年轻人更好地融入稼轩的工作和生活。通过组织青年律师踊跃参加各类活动,提高青年员工的成长和幸福感,更好的满足青年律师的精神层面的需求。青年律师的培养,依托于稼轩的整体培训体系,形成以稼轩学院为载体,通过内外部培训、沟通交流实现了青年律师专业知识的累积与输出。过去一年,稼轩所共计实施线下培训68场,尤其是针对青年律师以及准律师开展了《后浪计划》等丰富的培训交流活动,使得稼轩的青年律师更好的融入和成长。稼轩团体活动04令人心动的下个十年Q在成立的第一个十年,稼轩已经交出了非常优秀的答卷。对于即将开启的下一个十年,稼轩的新愿景是什么?针对新愿景,我们是否已经有具体的实施步骤或已经在着手的行动呢?稼轩律师事务所:稼轩内部其实没有新旧愿景之说,我们的目标始终是成为一家受尊敬的律所。社会对律师行业整体的评价并不是很高,受尊敬不仅是指律所战略理念、管理体制、文化精神、传承发展、专业精进和客户服务等方面做得好,值得他人尊重,而是整个律所的存在是对律师行业和法律事业和对社会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受尊敬不仅是稼轩不懈努力的方向,更是稼轩追求不断至臻完善的一种状态和态度。这和稼轩的价值观中最终目标“中和至善”的落脚点是一致的。上一个十年,我们遵从本心,顺其自然的发展。然而如今稼轩的规模可能已是陕西第一,至少是前三,这样的发展速度远超我们的意料。这也印证了我们走务实低调道路的正确性。下一个十年,我们仍希望大家能不忘初心,持续坚守前行。第一,继续走出西安、布局陕西的发展战略。按照司法部的规划,到2025年,全国执业律师将达到75万名。而陕西的律师现在已经近1.5万名,其中应该有至少1万名在西安。所以,走出西安是稼轩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我们也将致力于研发新的业务类型来提升自身竞争力,结合陕西各地市的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携手各地市优秀同行,为陕西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第二,继续用心对待客户,稼轩的口碑是由一点一滴的小事积累而来。比如,我们最近遇到一位客户,他表示对于律师费用的预算是10万元并且已经同意签约。但是,我们在详细了解案情后认为此案的胜诉可能性微乎其微。于是我们便将实情告知客户,倘若其仍愿委托稼轩代理此案,我们仅收取1万元的律师费。如此以诚相待,方可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尊重。第三,继续保持对年轻人的信任,尊重他们的想法,必要时为他们指点方向即可,不要强行干涉。另外,我们也需要继续鼓励和加强律所内部的合作,并通过多种方式来制造这种机会。第四,继续坚持我们的公益活动,向社会传递关爱。疫情期间我们曾为长安大学捐款十万元,以期助力学子们共度难关。此外,自16年以来,我们也一直关注敬老院老人与商南中学的学生,为他们送去温暖与关爱。我们希望老人们有一个美好的晚年生活,也希望这些孩子能够无忧地学习。将来如果这些孩子们愿意学法律,还可以到稼轩工作。这些活动无论是对稼轩,还是对社会都非常有意义,值得我们长久坚持。稼轩公益文化墙05对威科的期待Q在未来的发展中,稼轩期待威科先行从哪些方面为律所发展提供助力呢?稼轩律师事务所:威科先行已经在法律数据库市场上发展多年,对于威科先行数据库的使用体验,我们的律师普遍反馈是很不错的。我们希望威科先行还能为律师行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功能,也希望将来双方能有更多的合作机会。律所简介稼轩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以商事业务为主,为客户提供综合性法律服务的专业机构,自成立以来,稼轩秉承“专业团队、优质服务”的宗旨,在法律服务过程中精诚合作,倾心投入,为客户寻求真正具有建设性的方案。紧紧围绕客户的战略方向和商业目标,发挥专业优势特长,实现与客户价值共同成长,从而赢得客户的高度认可,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体,进一步提升了在业界的影响力。稼轩立足西部,辐射全国。截至日前,相继于榆林、宝鸡、延安、西咸等地设立分所,通过下沉,结合各区域、行业特色为客户提供行业化、定制化的法律服务。服务领域涵盖公司法人治理、企业投融资、金融证券、知识产权、房地产与建筑、劳动人事、民商事诉讼和仲裁、刑事辩护及重大商务谈判等。在长足的发展中,稼轩相继荣获《钱伯斯亚太法律指南》“公司/商事”领域(西部/陕西)第一等律师事务所;ALB《亚洲法律杂志》中国十佳/十五佳成长律师事务所;连续五年荣膺ALB年度中国最具潜力律师事务所和中国西部律师事务所大奖提名;陕西省优秀律师事务所;西安十佳文明诚信企业等荣誉。中国律所创新与精进之路,既是个体律所的品质所在,亦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尽管发展时间不长,但中国律所从来不乏求新者。无论是纵向的时间推进上,还是横向的地域延展上,在交织变化的时代与地域经济环境下,中国律所的创新之路既有时代发展的烙印,亦有与风土经济相契合的特征。在律所发展中,如果说专业主义是法律服务的内核,管理运营则便是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的驱动力。在二者的持续碰撞中,敢于尝试的中国律所进行了创造性组合,在深耕专业领域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了管理运营的驱动力。这些探索与创新,既是个体律所的品质所在,更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希望记录的精彩历程。为予记录,威科先行特别推出《创新与精进:中国特色律所访谈》系列活动,通过文字的形式展现在创新中精进的中国律所!往期精彩内容:植德:值得期待的新生力量丨威科先行清律:我们会不同丨威科先行建纬:取舍得当的专业化之路丨威科先行德和衡:大道至简的进取之路丨威科先行百君:区域性大所的坚守与精彩丨威科先行泰和泰:坚守初心的大所之路丨威科先行盈科:开合有序的大所智慧丨威科先行江三角:独具匠心的劳动法智慧丨威科先行广和:立足大湾区的国际视野
2022年3月18日
其他

采安:国际化视野下的极致发展之路 | 威科先行

编者按:“博采众长,安危与共”是采安律师事务所始终秉持的理念。自2014年成立以来,采安律师事务所以建设工程领域为业务核心,以极致化的专业服务精神为客户提供法律服务。谦谨低调却不失实力,砥砺求精而卓有成效。不茫茫然于业界竞争,用事实说话,以实力取胜,采安律师事务所为中国律所提供了一条别具一格的发展之路。在本期《创新与精进:中国特色律所访谈》中,我们邀请采安律师事务所作为访谈对象,来分享其生存发展之道。备注:本期内容通过访谈采安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叶万和律师完成。01创立初心与理念Q采安律师事务所于2014年7月正式创办,当时合伙人是基于什么样的考量创办了采安律师事务所?创立之初,创始人对律所的定位与期待是什么?采安律师事务所:采安由叶万和、王军、高印立、陈锋等几位合伙人共同组建。当时,几位创始人在法律行业内均已经有相当长的执业时间,大家志同道合,彼此惺惺相惜。而且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希望能创建一个全新的自我发展平台。因此,采安的设立对我们而言,其实是一个自然发展、水到渠成的结果。另外,我们原本的法律服务都以国际业务为主,而相应的客户群体也亟需更为精准、专业、高水平的国际化法律服务。在此背景之下,我们确定了采安的初始发展方向——打造一家精品型律师事务所,以发展国内业务为基石,进一步拓展国际业务领域,为客户提供一流的国际化法律服务。而且,大家彼此之间也达成了共识,那就是采安的发展绝不以盲目追求人员规模扩大为手段,至今如此,初心不改。时至今日,采安已经发展为一家专长于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国际和国内建设工程全过程咨询、诉讼、国际和国内商事仲裁、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国际贸易、国内及跨境投资与并购、资本市场、银行与金融、体育产业等相关领域法律服务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Q“博采众长,安危与共”既是“采安”二字的由来,也是采安一直秉承的理念。这一理念是如何确立的?采安律师事务所:“安危与共”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方面,我们致力于与客户之间实现安危与共。任何一个市场主体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顺境,但也难免偶尔会陷入诸如公关危机、纠纷争议等困境之地。无论客户处于何种境遇,我们都会陪伴始终,时刻站在客户的角度,为其提供专业有效的建议,给予其最大的助力与支持。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获得了客户的长期信任与高度重视。另一方面,我们也强调采安团队成员之间的安危与共。当团队同事遇到困难或陷入低谷之时,我们要向其伸予援手、不离不弃,坚决反对独善其身、互相拆台的做法。讲道义、能担当、富有同理心是每一位采安团队成员都具有的品质。只有我们内部成员之间真正做到安危与共,才能真正实现对外与客户之间的安危与共。至于“博采众长”,我们要求团队成员在专业能力上要有突出的长处,以更好地迎接职业挑战。当前,采安的各位牵头人都走在实践最前沿,在行业领域内具有颇高的声望和影响力。他们为青年律师做出了很好的表率,我们希望各位团队成员都能在采安平台上大放异彩。采安律所内景02专业发展与特色Q采安在建设工程法律服务领域尤为擅长,也因此屡次斩获“钱伯斯”、“The
2022年3月4日
其他

日盈:年少有为的沪上新秀所 | 威科先行

编者按:2014年,于黄浦江畔,怀揣着梦想与热情的日盈律师事务所正式扬帆起航。历时8年,日盈所已经在竞争激烈的上海滩法律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可谓“年少有为”。大道至简,回顾这一发展历程,让人感受至深的却是一种自然成长的力量---不以繁复的制度约束律师,以坦诚的态度欢迎新人加盟,简约而真诚,自然而有序。在本期《创新与精进:中国特色律所访谈》中,我们邀请到日盈律师事务所作为访谈对象,探讨新秀律所充满朝气的自然成长之路。备注:本期内容通过访谈日盈律师事务所副主任江德立律师完成。01新秀之所的精进之路Q日盈律师事务所的创立起源是什么呢?在法律服务市场已经相当激烈的上海滩,是处于什么样的机缘,创始人们又是处于什么样的考虑决定再创立一家新的律师事务所呢?日盈律师事务所:首先是年轻合伙人自身发展的驱动。在合伙之前,几位年轻合伙人都已经在品牌化大所有工作经验,并且在各自的业务领域都有一定专长。但同时,几位年轻合伙人也认为,不管是在管理制度层面,还是在运营模式层面,规模化大所对年轻律师的发展都存在一定限制。而对律师来说,三十岁是职业生涯中较为关键的节点,四十岁到六十岁则是律师职业生涯的黄金期,如果既想自己创业又希望在黄金期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专业和客户上,那么在三十岁左右就需要把律所运行的基础框架搭建起来,争取用几年时间进入常规化发展轨道。如果再晚一点,到四十岁时再想创立律所,同时还要兼顾业务与客户,时间和精力的平衡将成为一个难点。其次是性格的合拍。几个年轻合伙人的性格非常合拍,一起共事的基础非常扎实。如果没有合适的创业伙伴,想法再好也很难实施与推进。当时很幸运地,我们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这让我们设立一家新律所的信心更加充足。最后是时机。2014年,规模化大所还没有成为发展趋势。如果现在再想三四个人就设立一家律所,其实是不太可行的。Q从创始人的角度而言,我们创立的所与其他律所有哪些不同呢?日盈律师事务所:日盈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如今的人员规模与专业高度,我们比较自豪的有两点。第一点,事务所发展没有外部力量的推动。换言之,我们并不是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将几家原来规模不大的律师事务所重组合并再走规模化、品牌化的道路。相反地,我们是在志同道合的基础上完成的“滚雪球式”自然发展。第二点,事务所发展的背后既没有引入任何资本,也不存在社会资本和投资人的推动。我们没有选择先通过融资搭建好硬件,然后再进行市场推广的道路。或者说,律所能发展到今天,我们完全依靠不断招募专业律师和团队,继而拓展业务领域,进而一步步自然发展起来。Q在创所之后的短短几年内,日盈所在规模与业务上都实现引人注目的突破。如果我们来做个总结,哪些因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日盈律师事务所:客观地说,日盈律师事务所能发展到今天,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成分。2014年,律所刚刚成立时,恰逢金融市场蓬勃发展时期。而我们当时的专长也恰在金融法律服务领域,精准而专业的服务定位让我们迅速在上海滩站稳了脚跟。之后,律所发展到今天也经历了两次质的飞跃。第一次是2016年刘宪权教授团队的加入。刘宪权教授是上海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会长,同时也是业界知名的领军人物,日盈有幸邀请刘教授团队的加入,是日盈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我们的人员规模从十几人一下子发展到三十多人,刘教授的加入给日盈带来的不仅仅是数量的提升,更是事务所人员各方面的结构性提升,使得事务所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到75%。日盈也在业界也打开了知名度,很多人都是因为刘教授的加盟才了解到日盈律师事务所的。刘教授的加盟,让我们在专业度、规模化、知名度等方面都上了几个台阶,日盈所一跃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精品所。第二次飞跃是2018年华荣律师事务所团队的加入。缘分使然,听说当时华荣团队有意和别的事务所合并,正巧日盈的一位创始合伙人是吴益民主任带出来的年轻律师。经过他的牵线搭桥,最终华荣所团队决定加入日盈,但其实吴主任当时选择要加入日盈时还面临着不少的阻力。最大的阻力还是来自于律所内部。日盈所是一家2014年才成立的新律所,而华荣所则是1996年就成立的老牌律所。华荣所除了吴主任之外,很多其他的资深合伙人会觉得加入日盈所是有一些难以理解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积极与合伙人单独沟通洽谈,经过两个月左右的沟通,大部分合伙人都被我们的诚意打动,最终华荣律所三分之二的合伙人和独立执业律师选择转过来加入我们。随着华荣律师的加入,日盈从50人左右的规模,一下扩增到80人左右。由此,日盈完成了第二次质的飞跃,实现了向综合性律师事务所的转型发展。刘宪权教授团队的加入,将日盈的刑事辩护业务提升到了全上海甚至全国的领先水平。华荣团队的加入则补充了日盈传统律师业务板块的缺失,两次重量级的加盟使日盈所从精品化、专业化的小型律师事务所成功转型成为一家综合性中等规模的律师事务所。此外,前辈的加入也彻底为日盈律师事务所打开了新局面。刘教授的加盟吸引了很多华政毕业的优秀年轻律师和在职的中青年教师加盟日盈。华荣团队的加入也引起了周边效应,吸引了一些资深专业律师加入。经过两年的发展,2020年日盈实现了执业律师过百的人员规模,2021年日盈所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人员规模的再次翻番。02业务布局与区域发展Q在日盈所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哪些优势的业务领域?是基于何种机缘形成的?日盈律师事务所:目前,作为一家中大型综合性律所,日盈律师事务所主要有12个优势业务板块。这些优势业务领域既包括刘宪权教授代表的优秀刑事辩护领域和吴益民主任代表的民商事争议解决领域,也包括诸如知识产权、海商海事、涉外业务、风控合规等热点领域。我们努力做到在每一个业务板块都至少有一位业内领军型律师把关,确保为客户提供高水平的专业服务。日盈所在关注律所规模化、业务多样化的同时,也在擅长的优势领域继续深耕细作。在最新一期的钱伯斯《2022大中华区法律指南》,日盈所名列公司/商事板块推荐律所。Q日盈在专业精进的同时,也完成了在多个重点城市的分所布局。在总所与分所的协同层面,日盈是如何安排的?日盈律师事务所:我们设立分所采用的是“直营直管”模式。在人员管控、制度管理、财务管理、行政成本等方面,我们全部都由总所进行统一管理并进行成本支付。此外,分所的管理律师团队也是由总所统一招募组建的。“直营直管”的模式让分所和总所形成了较为紧密的管理模式。日盈所之所以选择直营直管的模式,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保证日盈所的口碑。因为日盈所现在还在品牌创立阶段,还没有形成非常强大的市场积累和品牌效应。在此情况下,我们更为重视的是办案质量和队伍人员的素质,直营直管更方便我们把控人员素质与服务质量。第二,为分所合伙人免除了后顾之忧。办公成本全部由总所统筹,分所不必担心运营成本的问题。此外,因为合伙人对律所承担的是无限连带责任,总所替分所把关的模式实际上也降低了分所合伙人需要承担的风险,让合伙人专注在自己的业务发展上。到目前为止,这种运作模式得到了分所合伙人的高度认可,分所的发展也非常顺利。当然,随着日盈规模的不断扩大,总所和分所之间经过不断磨合熟悉,在建立起一定的信任度后,总所也会适当放权,给予分所更多的自由度。日盈律师事务所苏州分所03内部管理与文化Q日盈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吸纳了很多优秀的律师加入。在吸纳新人层面,日盈的考量因素有哪些?日盈律师事务所:首先,目前在招募总所或分所合伙人时,我们主要依靠同学和师生朋友介绍这种方式而非常规的市场或社会化招募。因为彼此熟悉且有中间人的人格背书,合作过程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其次,很多律师会在合作前提出一些个性化的需求,我们在给予充分尊重的同时,也会开诚布公地将律所运营模式包括管理制度、办案流程、行政管理等充分说明,坦诚的沟通也避免了后续合作中的麻烦。在招募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细节性的问题,有些律师会觉得接体量小的民商事诉讼业务会影响律所形象,限制律师接相关案子。有些律师提出部分律所存在为了节省成本在周六日不提供办公场所的现象,这给律师业务的开展造成了极大不便。因此,在选择加盟律所时,他们会格外在意这两方面。针对这两个问题,日盈都能给出坦诚的回答。第一,日盈不会对业务类型加以限制。我们始终认为影响律所品牌形象的不是案件类型,而是案件质量。第二,日盈不会向律师收取任何办公成本,并且在双休日和节假日,都会24小时提供标准化办公环境。后来,经过律师的口口相传,业界都了解到日盈是一个年轻化的律所,既没有繁文缛节式的管理制度,同时又尊重律师对业务和客户的选择。所以,我们自然而然地吸纳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目前来看,这种合作方式是比较成功的。从2014年日盈所设立以来,我们的团队文化在业界有口皆碑,律所同仁同心聚力,所内人才呈现净流入的态势。04令人心动的未来Q在接下来的发展历程中,在内部管理提升、软硬件提升等层面,有什么具体的规划?日盈律师事务所:关于律所的发展,我们一直坚持的原则是量力而为,杜绝盲目扩张。通常而言,我们都是在人员工位达到饱和后再扩充空间。当年律所刚成立时,我们只有200平米的办公室面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逐渐拥有了整整两层楼的办公空间。但几次扩充都是在先有需求的情况下完成的,而非先扩充后招募。目前,我们将根据需求与计划,在保证现有办公环境不变的情况下,下一步在上海外滩设立办公室。Q在对外的发展如业务领域、分所布局等层面,日盈律师事务所有哪些近期的规划?日盈律师事务所:在业务布局方面,日盈的传统强势领域主要有刑事辩护与民商事争议解决。之后,我们准备将如今炙手可热的风控合规与知识产权业务与传统优势领域相结合,着力发展企业反腐、刑事合规、信息侵权与网络侵权等业务领域。在分所布局方面,日盈目前设立及筹备中的有五家分所,分别(拟)设在苏州、芜湖、成都、西安和宁波。今年,也是日盈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关键时刻,日盈计划将分所的规模扩大到十家以上。但是在扩张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业务为导向,做好前期的市场调研,根据当地法律市场需求组建合适的分所团队。目前为止,项目进展非常顺利,对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实现,我们也充满了信心。05对威科的期待Q在与威科的合作中,日盈对威科有哪些期待与建议?日盈律师事务所:威科先行法律信息库是一款非常好用的法律工具。在和新加盟的律师沟通时,我们都会提到日盈所统一购买了威科的服务供律师免费使用,这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点。客观上说,威科为我们开疆扩土、招募人才等方面提供了极大助力。在建议方面,我们希望威科可以在保持数据全面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操作系统,方便年龄较大的律师操作使用。律所简介日盈律师事务所被认为是业内最具成长性和创新力的律师事务所。日盈所拥有上百名专业律师,协助客户妥善应对各种挑战,提供最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致胜于先。目前,日盈所年业务总量上亿元,除了百余名执业律师外,事务所目前还有在职的实习律师近30人、各专业领域的顾问专家及技术人才20余人,加上一支专业高效的行政团队,全所规模近200人,团队成员不断增加的同时,日盈所的13大业务板块几乎涵盖了全部律师服务领域。正在构建的五家日盈分所将打造日盈全国服务网络,为各地客户提供更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中国律所创新与精进之路,既是个体律所的品质所在,亦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尽管发展时间不长,但中国律所从来不乏求新者。无论是纵向的时间推进上,还是横向的地域延展上,在交织变化的时代与地域经济环境下,中国律所的创新之路既有时代发展的烙印,亦有与风土经济相契合的特征。在律所发展中,如果说专业主义是法律服务的内核,管理运营则便是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的驱动力。在二者的持续碰撞中,敢于尝试的中国律所进行了创造性组合,在深耕专业领域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了管理运营的驱动力。这些探索与创新,既是个体律所的品质所在,更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希望记录的精彩历程。为予记录,威科先行特别推出《创新与精进:中国特色律所访谈》系列活动,通过文字的形式展现在创新中精进的中国律所!往期精彩内容:植德:值得期待的新生力量丨威科先行清律:我们会不同丨威科先行建纬:取舍得当的专业化之路丨威科先行德和衡:大道至简的进取之路丨威科先行百君:区域性大所的坚守与精彩丨威科先行泰和泰:坚守初心的大所之路丨威科先行盈科:开合有序的大所智慧丨威科先行江三角:独具匠心的劳动法智慧丨威科先行广和:立足大湾区的国际视野
2022年2月25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博拓:以法律科技为驱动的新型律所 | 威科先行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法律科技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法律市场正处于史无前例的变革之中。如何借力于法律科技在法律服务市场中获得新机遇,也成为了律师行业的关注话题。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沿思考,年轻的博拓律师事务所选择了主动出击,拥抱改变,将法律科技作为律所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满足客户法律服务需求的同时,也为法律行业探寻新的发展之路。在本期《创新与精进:中国特色律所访谈》中,威科先行特别邀请博拓律师事务所作为访谈对象,分享他们对于法律科技创新的思考与实践。备注:本期内容通过访谈博拓律师事务所CIO蒋圣阳律师完成。01法律科技驱动下的发展Q博拓律师事务所以客户需求及法律科技为驱动,在客户需求之外,为什么同时将“法律科技”作为律所发展的驱动力呢?博拓律师事务所:首先,这是基于对传统律师行业的理解和对法律服务市场的洞察。我们之所以确立以法律科技与客户需求为驱动,是从客户需求场景出发,致力于以法律科技为手段为客户提供标准化、专业化和精品化的商业法律服务。因此,“法律科技”与“客户需求”这二者的宗旨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将法律科技作为律所发展的驱动力,也是致力于从服务客户的角度出发,运用法律科技更高效、更精准地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将法律科技作为驱动力是提升法律服务竞争力的需求。要在竞争激烈的上海法律市场中站稳脚跟,博拓就需要走出一条差异化的发展道路,于是我们选择了将法律科技作为差异化竞争力的路径。就像《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法律职业的未来》一书所说,“奔向冰球所向,而非冰球所在。”法律科技的发展正在迅速改变传统法律服务模式,法律科技可以替代律所提供诸如合同文本的制定、电子披露等流程化的工作。此外,随着全球经济不稳定因素的增加,法律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如果墨守成规,那么律所在未来的竞争力会逐渐削弱。博拓是2013年才成立的年轻律所,在传统业务的赛道上,如果博拓利用传统方式提供服务,那么几乎不太可能超越传统律所,正如燃油车赛道之于中国。因此,我们希望把法律科技作为颠覆性技术,从根本上改变律师与律师、律师与律所、律师与客户的关系,帮助我们实现
2022年2月18日
其他

天册:兼具传承与求新的发展之路 丨威科先行

编者按: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天册律师事务所既有传承,也有求新。在对外层面,天册立足于经济活跃的浙商圈,紧紧抓住客户对法律服务的需求,提供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需求的法律服务;在对内层面,天册坚持既有组织纪律又有人文温度关怀的管理模式。正因为能坚持自己的选择,天册律师事务所最终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领先之路。在本期《创新与精进:中国特色律所访谈》中,我们邀请到天册律师事务所作为访谈对象,分享他们的精进发展之道。备注:本期内容通过访谈天册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沈海强律师完成。01发展历程与理念Q天册律师事务所有着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这三十多年,无论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而言,还是法律服务市场而言,都有着非同寻常的变革性意义。那对于天册来说,这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哪些节点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呢?天册律师事务所:尽管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天册经历了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但我们认为,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节点有两个:第一个节点在1994年,天册的前身——杭州市对外经济律师事务所改制为合作制。这是浙江省第一批改制试点所,全所人员整体转制,从国家干部全转为非公职人员的律师。同时,时任事务所主任(也是创始合伙人)的王秋潮律师将事务所取名为“天册”。自此,经改制后的“天册”开始在法律服务市场中逐步发展壮大。1999年,天册创收超过1000万元也说明了天册当时的发展是欣欣向荣的。第二个节点在2002年,天册进一步“改制”,将“合作制”改为“合伙制”,以符合现代律师事务所的组织特性与分配模式,并设置了合伙人条件。2002年的改制,不仅激发了合伙人的积极性,也确保了天册团队的稳定性,为天册律师事务所日后的高速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对天册而言,这两次改制是具有里程碑意义和根本性影响的。2002年之后至今,天册又先后增设了上海、宁波、北京和深圳分所,完成了在国内主要经济区域的战略布局,并形成了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尽管这些布局也非常重要,但是从根本上而言,我们认为是无法与前两次改制相提并论的。因为改制从根本层面上解决律师事务所的发展问题,是律所规模化与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Q从精神层面上来说,在天册的发展历程中,哪些精神或者理念是具有传承性意义的?天册律师事务所:天册的理念可归纳为8个字,具体为“和谐、专业、大气、进取”。对律所而言,“专业”和“进取”是两个比较普遍与常见的词,但是提倡“和谐”和“大气”的也许并不多见。我们之所以坚持“和谐”与“大气”的理念,是因为我们坚信,律师事务所应该是一个人合组织,而不是一个资合组织,是否有和谐的氛围,其实是事务所自身能否健康发展与是否具有吸引力的重要因素。02业务发展与分所布局Q天册所处的浙江省不仅经济发展速度快,而且具有本地化的经济发展形态。在发展过程中,天册的哪些业务优势是依托本地经济发展特征发展起来的?还有哪些业务领域是我们当前正在着力发展的?天册律师事务所:天册的发展是与浙江法律服务市场的兴起一路相随的,从开始便紧紧围绕“服务浙商”这个中心。具体来说,天册与当地企业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在长期服务本地客户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较强的“战斗力”,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高质量服务。民营企业的一大特点就是务实创新,企业真正关心的是你的法律服务能否落地、专业是否精湛、能否切实解决问题。而天册真正做到了这一点,这也是天册在如今竞争激烈的浙江法律服务市场中依然能够保持稳定客户资源及优势地位的原因。目前天册在原有的公司业务、证券和资本市场、争议解决、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房地产、知识产权这六大核心部门基础之上成立了22个专业组并安排年轻有为的合伙人担起牵头人的重任,持续深耕法律服务,在加深对行业了解的基础上为行业提供真正满足需求的法律服务。未来,天册不仅会在传统优势领域加大投入进而保持市场领先地位,还将着眼于一些颇具技术创新性的领域,包括生物医药、互联网科技、金融科技等,紧跟客户需求及其发展方向,做到与时俱进。Q在业务拓展的过程中,天册在北京、上海、深圳、宁波等地布局了分所。在分所布局层面,天册是如何考量的?天册律师事务所:2004年,天册的第一家分所在上海设立,自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天册深耕本土法律服务市场,一直没有设立更多分所的行动。但实际上,我们也认识到,法律服务市场的发展依托于本地区经济整体发展情况,二者息息相关。随着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全国法律服务市场越来越集中于这些区域,也吸引了国内知名律所纷纷布局。正是法律服务市场的此种变化,使得我们也积极调整了发展战略,推动天册开启了向其他经济发达城市进行业务扩张的进程。2018年5月,我们首先设立了宁波分所。因为宁波不仅是浙江省的第二大经济体,更是国家级计划单列市,发展前景非常好。天册起步于浙江本土,上海分所已经持续向好发展多年,宁波分所的设立更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在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影响力。同年7月,我们又设立了北京分所。因为国内最发达的法律服务市场在首都,天册也有很多业务需要能在北京当地进行协同处理。2019年11月,我们设立了深圳分所,希望能把天册的影响力扩展至非常有经济活力的珠三角地区。至此,天册在国家重要经济区域的全国分所布局初步完成,也形成了总分所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并期待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03律所管理与人文关怀Q在整个律所的管理层面,天册采取的是哪一种模式呢?对于总分所之间的协同关系,天册又是如何处理的?天册律师事务所:天册采用的是一体化管理模式。在这个管理模式下,天册避免了很多传统律所存在的“个体户集合”和“摊位制”的现象,使事务所成为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整体。我们逐渐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共享和分享机制,但同时我们又尊重个体和个性,从而使天册不断地传承与发展,形成天册独特的合伙精神和文化特性。在总分所的协同上,我们同样实行一体化管理,从而形成一个整体而不是各个分所的“拼合体”。无论是在人事、财务、业务上,还是在重大事项的决策上,总所对分所都有监督管理权,以此实现高度协同、统一管理,进而同步发力,促进律所稳步向前发展。Q天册的管理非常具有人文关怀色彩。我们能否举一些具体的场景化例子,分享一下天册的人文化管理制度?天册律师事务所:天册合伙人达成的共识是,气度决定高度,个人的心胸和格局决定着其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这一共识也渗透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大家彼此相互谦让、不为个人利益而斤斤计较,自然便营造出“和谐、大气”的氛围和环境。具体到管理中,天册高度注重内部的文化建设与人文关怀。如天册专门设立了蔬菜基地,每周为员工发放两次新鲜蔬菜;疫情之前,每年度都组织集体旅行、年会活动;员工生日时也会送上蛋糕品券等。通过这些有温度的管理细节,我们期待把天册打造成为一家有组织、有纪律,同时也让员工有归属感的律师事务所,这也将是我们一直坚持的管理目标。04人才选用标准Q天册人才济济,在人才引入与合伙人选拨层面,天册坚持的标准是什么呢?天册律师事务所:天册一直坚持精英化的人才选用原则和标准。在引入人才的过程中,我们有标准化的、严格的教育背景要求以及笔试与面试流程。当然,除了“专业、优秀”这样常规的选拔要求,我们同时也非常注重专业人员与团队、事务所是否具有“文化契合”的底色。我们希望每一个天册人能够在宽容、包容的氛围中实现自己的职业抱负,也乐于提供大家互相成就的平台与机遇。05对威科的期待Q天册律师事务所是威科的重要合作伙伴。那从律师使用的层面,对威科有什么建议或期待呢?天册律师事务所:威科是天册多年来信任的合作伙伴。我们非常欣赏威科对于法律信息数据库的不断完善,尤其是法规新政的盘点和解读,以及通过威科独家发布的业内报告,对律师精进自身专业有非常大的助益。我们也关注到威科近年来以丰富的载体和线上线下并进的方式举办各类专业领域的研讨活动,期待在未来能有机会与威科共同推进各方面的合作,将我们的伙伴关系不断深化。律所简介天册律师事务所(“天册”)创立于1986年,是中国著名的大型综合性律师事务所和长三角地区领先的律师事务所,也是市场公认的具有卓越专业服务能力的精英律师事务所。天册在全国设有5个办公室,分别位于杭州、北京、上海、深圳与宁波,共同构成一体化的服务网络。天册在商事、金融和争议解决领域的优异表现在业内外赢得并形成了很高的声誉和品牌。天册同时获有中国律所的两项最高荣誉——中国司法部授予的“部级文明律师事务所”称号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授予的“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称号,并连年被国际权威法律媒体评为中国中东部地区年度最佳律师事务所。天册拥有500余名专业人员,组成专业型、复合型和精英化的法律服务团队。为保证服务质量和适应专业化的要求,天册的律师通常专注并专长于某一两个业务领域。天册的律师大多毕业于国内外著名院校,均通过严格的遴选,具有优秀的学历背景和丰富的实务经验;其中诸多律师还受过法律以外的专业教育或拥有专利/商标代理、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其他专业资质/资格,并有不少专业律师曾就职于金融机构或大型企业,具有复合型的工作背景。天册目前有30余名律师被聘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CIETAC)、上海国际仲裁中心(SHIAC)、深圳国际仲裁院(SCIA)、杭州仲裁委员会等仲裁机构的仲裁员,并有多名律师担任省、市政府或人大的立法咨询专家或者在各级律师协会兼任重要职务。天册在证券与资本市场、建筑与房地产、诉讼与仲裁、兼并收购、知识产权、私募股权投资、资产管理、银行保险、信托与基金、国际贸易、海事海商、跨境交易、公司事务、合规事务、破产与重组、不良资产处置、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等领域为各行业的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天册的法律服务建立在广而深的法律知识基础上,并且天册秉承团队化、专业化的服务理念,通过团队模式和内部协作,为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在客户提出综合性法律服务诉求时,天册各业务领域的律师可以迅速组成综合性的专业团队进行紧密协作,提供跨领域的技术支持和专业服务。天册律师能够充分理解客户的商业目标和诉求,并富有创新和进取精神。我们一直坚持为客户提供符合商业现实、并有真正价值的法律服务。经过长期累积和磨合,天册形成了独特、深厚的文化,“和谐、专业、大气、进取”已成为天册的文化核心和价值理念。天册也将始终如一地以我们的专业和诚信服务于客户,期待在这样的变革时代,与客户共同成长,助力并见证客户成功的历程。中国律所创新与精进之路,既是个体律所的品质所在,亦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尽管发展时间不长,但中国律所从来不乏求新者。无论是纵向的时间推进上,还是横向的地域延展上,在交织变化的时代与地域经济环境下,中国律所的创新之路既有时代发展的烙印,亦有与风土经济相契合的特征。在律所发展中,如果说专业主义是法律服务的内核,管理运营则便是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的驱动力。在二者的持续碰撞中,敢于尝试的中国律所进行了创造性组合,在深耕专业领域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了管理运营的驱动力。这些探索与创新,既是个体律所的品质所在,更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希望记录的精彩历程。为予记录,威科先行特别推出《创新与精进:中国特色律所访谈》系列活动,通过文字的形式展现在创新中精进的中国律所!往期精彩内容:植德:值得期待的新生力量丨威科先行清律:我们会不同丨威科先行建纬:取舍得当的专业化之路丨威科先行德和衡:大道至简的进取之路丨威科先行百君:区域性大所的坚守与精彩丨威科先行泰和泰:坚守初心的大所之路丨威科先行盈科:开合有序的大所智慧丨威科先行江三角:独具匠心的劳动法智慧丨威科先行广和:立足大湾区的国际视野
2022年1月28日
其他

律所动态丨道可特律师事务所与达晓律师事务所正式签约合并

9点58分,道可特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光超律师和达晓律师事务所主任林蔚律师代表双方签署合并协议。这标志着两家所合并正式启动,道可特迈入高质量、规模化发展新阶段。签约仪式02
2022年1月18日
其他

安杰&世泽:扬帆起航正当时 | 威科先行

编者按:法律服务市场既充满挑战,也不失机遇,对于服务提供者而言,如何通过内生或外延的路径来提升自我竞争能力,成为了律所持续探索的问题。在行业变革的大潮中,安杰与世泽基于当下互补的业务领域与未来宏远的服务蓝图,开启了携手之旅。自2021年9月官宣之后,相关的合并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并于2022年1月完成财务报表的合并。我们有理由相信,合并后的
2022年1月14日
其他

树人:始于青海的破局之路 | 威科先行

编者按:2003年,树人律师事务所正式成立于青海西宁,并以“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必有收获”为理念开启了发展之路。广袤的西北大地既有其独特的自然风貌与经济特征,亦有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服务市场。树人律师事务所以此为基点,对内坚持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对外坚持为客户委托事务倾心付出的服务精神。近二十年来,树人律师事务所趟过一道道发展难关,最终成长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在本期《创新与精进:中国特色律所访谈》中,威科先行特别邀请青海树人律师事务所作为访谈对象,分享他们有理念、有坚持、有憧憬的破局之路。备注:本期内容通过访谈青海树人律师事务所部分合伙人完成。01发展历程与理念Q树人律师事务所的“树人”是一个很有人文蕴意的名字,这个取名的创意是怎么来的呢?树人律师事务所:树人名称中的“树”取“树立、秉持”之意,“人”取“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之意,“树人”兼取“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之意,以“树人为先、德业共举”为立所之本,秉持“树人、树信、树业”的理念打造一家专业精深、行业领先、客户信赖的一体化律所。“树人”不仅是律所名称,也凝练了我们对律所未来发展的期待。Q树人律师事务所从西部走向全国,是一条很有历程性的发展道路。在这个历程中,树人一直坚持的发展理念是什么?树人律师事务所:当年,树人在创所之初,有一位前辈送给我们两句话,一句是“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必有收获”,另一句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他希望树人能办成一家培养更多优秀律师的律师事务所。近二十年来,我们一直坚守着这份初心,在为客户提供扎实专业服务的过程中,诸多优秀律师也逐渐成长起来。尽管树人所现在还没有与全国性大所比肩的影响力,但是我们依然坚信,这样的价值观和理念会指引我们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情况的发展之路。树人律师事务所02依托地域的发展与突破Q基于特殊的地域与经济发展形态,中国的西部法律服务市场也有其独特特点。对于树人律师事务所来说,是如何把握或者依托这些地域优势进行自我发展与突破的?树人律师事务所:在设所之初,我们也曾努力探寻西部尤其是青海省法律服务市场的区域优势。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研,我们发现,在包括青海省在内的整个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而恰好我们也在这个行业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资源与实务经验,所以当时就确定了以矿业资源非诉业务作为主业之一的发展起点。十几年来,伴随着矿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我们的客户也从青海走向了全国,甚至走向了国际。同时,伴随着客户的成长与行业需求的不断调整,我们也在矿业法律服务领域尤其是非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回过头来看,我们之所以能发现并把握矿业资源法律服务这片蓝海,主要也是因为有主场优势。当时,青海的矿业企业相对而言都设立在较为偏远且条件比较艰苦的地方。对于北上广的律所来说,办理这些业务的人员投入与交通成本都会很高。此外,高海拔也给不能适应高原气候的律师带来了限制。但身处当地的树人律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自然环境、包括人文环境都会更为熟悉,主场优势让我们可以更好更快捷地为客户提供服务。所以,地理位置反而成为我们能在矿业业务领域站稳脚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近几年,虽然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与发展,涉足矿产资源行业的律师与律所也越来越多。但我们仍然认为,矿产法律服务依然有着巨大的市场开拓空间,目前中国律所对整个矿业行业的渗透还是不够的。举例而言,青海省近两年发生的非法开采事件、煤矿安全事故等均受到了广泛关注,这也说明矿业企业需要律所提供更加全方位、更深度的法律与合规管理服务。Q法律服务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很多综合性大所也在进军西部法律服务市场。面对这一挑战,树人律师事务所是如何应对的?从另一个角度说,树人走出青海,走入北京、西安、成都等成熟且竞争更为激烈的法律服务市场,树人又是如何应对挑战的?树人律师事务所:总体而言,全国性综合大所确实有规模优势和管理优势,但我们之所以仍可以在青海的法律服务市场踞有一席之地,主要依靠以下三点原因:第一,树人所对行业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以矿产资源行业为例,树人律师事务所在这个行业深耕了近20年,相比于后来进入这个领域的律所而言,我们对行业的理解更为透彻。第二,树人律师坚持与客户面对面沟通的吃苦精神。尽管交通条件的改善降低了律所异地服务的成本,但由于青海高海拔,加上矿业企业多设立在更为偏远艰苦的地方,全国性律所服务的范围依然会受到地域与气候条件的限制。虽然现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异地律所可以通过在线方式为客户提供法律服务,但我们仍然认为法律服务行业还是一个倾向于与客户面对面直接沟通的行业。在线提供服务与真正的面对面交流带给客户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我们始终坚持,不管多么偏远的地方,我们都要与客户进行面对面的充分沟通,这份肯吃苦的精神也是树人所的第二个优势。第三,大所规模与管理优势在青海的发挥依然需要一定周期。虽然现在有很多综合性大所在青海也设立了分所,但其实并不是大所的律师来了青海而是大所的品牌来了青海。从这个角度说,大所的规模优势和管理优势在青海的发挥,依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走出青海开拓其他地区市场的过程中,树人主要依靠以下两点竞争优势:一是树人所坚持客户利益至上的文化理念。对于客户委托我们的事项,我们会不计成本地予以投入,这种客户优先的坚持也是树人所能走到今天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我们要坚持以专业水平对客户委托的业务进行专业应对;另一方面,我们也坚持以全力付出的态度去回馈客户对我们的信任。二是律所的一体化管理制度。树人从设立之初就一直坚持一体化的公司制管理制度,设立分所时产生的成本费用全部由总所承担,这也是我们在走出去过程中能吸引其他优秀律师加盟的优势之一。虽然这种坚持可能会增加总所的负担,减缓我们走出去的步伐,但只要确定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我们就愿意长期坚持下去。树人律师事务所办公室内景Q树人当前的优势服务领域有哪些?在这些服务领域中,树人有哪些优势是不可替代的?树人律师事务所:除了矿产法律服务领域,破产重整业务也是我们当前的优势业务领域,目前树人所深度参与了青海省全部上市公司业务和大部分重大、疑难、复杂的破产重整业务。因此,在西北地区,我们在破产重整领域保持着持续性优势。现在,树人所有一个破产重整业务专业团队,主攻破产重整领域的疑难复杂项目。同时,我们的破产重整业务也辐射到包括西藏、山东、黑龙江在内的其他地区。未来,我们也准备将破产业务作为重点发展领域进行发展。03内部管理与人才培养Q树人律师事务所是一家公司制的律所,采用的是“一体化”的运营和管理模式,这其中有什么独到的经验可以与我们分享呢?一体化制度在内部律师的培养和成长是否也有所体现?树人律师事务所:公司制发展是树人律师事务所从设立之初就一直坚持的理念。我们认为,公司制能更好地整合资源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优质的服务。具体而言,公司制管理是涉及到树人所的方方面面。首先是薪资方面。我们的薪酬发放分为两个层面,在合伙人层面,我们采取的是每月领取固定工资,年末再统一分红的模式;在员工层面,我们采取的是“工资+年底奖金”的模式,我们会在年末对员工进行统一绩效考核,以多种指标作为参数最终确定考评结果与薪酬。其次律师的成长路径方面。我们最近修改了制度,在新的职级体系下,按照助理律师、律师、主办律师、主管律师、授薪合伙人的成长路径发展来安排律师的持续发展。培养模式上,我们采用了“团队制+专业导师制”的培养模式,新人律师入所之后会被分配到具体的专业部门,在部门下设有不同小组,小组的人员是相对固定的,组员同组长一起做业务,组长负责组员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上的培养。此外,我们会给所里的律师设定每年的发展计划以及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部门负责人与合伙人要督导青年律师完成计划。通过“团队制+专业导师制”相结合的模式,我们期待能为青年律师的成长提供多维度的助力。树人律师事务所职工运动会Q律所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律师队伍的发展,在人才引入与培养层面,树人的理念与具体实践是什么?树人律师事务所:基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人才引进之前一直是我们的痛点。近几年,这个问题有所缓解,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是地域效应。我们在北京、西宁、西安、成都四地设立了办公室,本地办公室的设立有利于吸引当地人才的加入。其次是提高薪酬待遇。我们今年进行了薪酬体系制度改革,进一步提升了对青年律师的待遇,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也让我们在人才争夺战中处于优势地位。最后是为青年律师打造高质量的职业发展平台。树人律师事务所为青年律师打造了一套完整的培养体系。律所会定期为所内律师提供专业培训讲座和研讨会,帮助青年律师及时了解各个业务领域的最新专业成果和案例,增强各业务部们的执业能力。年轻律师和律师助理也可以学习律师界前辈与同行的各种办案方法和技巧,提高业务水平。此外,有人认为地方律所与全国性综合大所存在人才竞争的问题。但实际上,我们认为事实并非如此。大所的品牌化效应反而客观上为当地带来了很多外部的优秀人才,这些优秀人才后续基于个人发展、职业晋升等因素考虑也会选择加入地方性律所。这种人才的双向流动其实非常有利于本地法律市场的发展。树人律师事务所实习生夏令营04令人心动的未来Q树人律师事务所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对法律科技的运用与投入方面是否有特别的战略呢?树人律师事务所:我们对法律科技的发展一直都保持着高度关注。在法律科技运用层面,我们投入大量资金购买为律师赋能的办公运营与案件管理系统,以及像威科先行法律信息库这样的高效性法律检索工具。在未来,我们也会持续关注法律科技的发展,通过法律科技的充分运用帮助律师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律所管理的效能。Q在具体的业务发展领域,在既有的优势服务领域基础上,树人当前是否有重点发展的领域呢?
2022年1月7日
其他

虹桥正瀚:公司制律所的极致发展之路 | 威科先行

编者按:2005年,上海正瀚律师事务所与上海虹桥律师事务所合并正式成立上海虹桥正瀚律师事务所。十多年来,虹桥正瀚深耕高端争议解决领域,在“极简、极致、无我”的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坚持公司化发展模式,充分整合内部资源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服务,为实现
2021年12月17日
其他

申浩:注重内生力量的发展之路 | 威科先行

编者按:2005年,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正式成立。扎根上海,步步为营,申浩走的是一条充满自我思考的发展之路。一方面,申浩极其注重内生力量的培养,源源不断地从所内挖掘持续发展的潜力;另一方面,申浩在保持理性发展的同时,敢于创新,“云办公室计划”、独特的中台建设等创新性理念与实践,为中国律所发展提供了与众不同的思路。在本期《创新与精进:中国特色律所访谈》中,我们邀请到申浩律师事务所作为访谈对象,来分享其理性又别具特色的发展历程。备注:本期内容通过访谈申浩律师事务所主任田庭峰律师完成。01发展历程与理念Q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创始于2005年,“申浩”二字寓意为何?创始合伙人对律所设立有哪些期待和准备?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在2005年申报设立律师事务所时,律所名称是需要经司法部核准的。于是我们共取了5个名称,第一个字都是“申”;至于第二个字,司法部最后批准了“浩”,这便是“申浩”二字的直接由来。其中,“申”字有两层含义。第一,其本身即为上海的简称,蕴含着申浩希冀扎根、并发展于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理想;第二,其上下出头的字体结构也代表着我们一身浩然正气、顶天立地、行于正道的法律情怀。在律所的中文名称确定后,我们开始思索并最终以“SUNHOLD”作为英文名称,实际就是拥抱阳光、坦荡磊落的意思。自此,申浩正式有了完整的中英文名称。申浩律所短视频Q回顾申浩多年的发展历程,其间有哪些里程碑式事件呢?又分别产生哪些影响?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其实申浩在刚成立时,并没有多么宏伟的蓝图设想。反倒是因初来上海人生地不熟,多有坎坷。最初,我们学习金杜律所实行以“授薪制”为主的发展模式,但在实际运作中发现这种模式并不适合申浩。到了2007年,申浩所拥有的服务内容、客户群等,都已经和最初不可同日而语。于是,我们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慢慢摸索着前进。后来,我们渐渐在“提成制”与“授薪制”之外找到了第三条路径——“合作律师”。虽然从表面上看,它的分配模式和提成制律所趋同,但实际上,当时行业内很多的提成制律所中,律师与律所之间的关系类似“租客和商场”的关系,律所更像是“场地提供方”。我们认为,律所不应该只是个平台,首先应该是品牌,是一个组织。因而在2012年提出律所分工交换、彼此成就的理念,并在这个理念指引下确定律所与律师之间的分工原则,所内律师的专业分工和团队协作开始涌现活力,律师与律所之间的连结不仅仅是开票或者盖章此类基础性或流程性的配合型需求,而是能够与律师双向“合能”的关系。所内逐渐形成一种适合律师发展与成长的生态,各个专业的律师均可以在申浩发挥所长,同时保证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方案。之后,律所进一步加强中台建设,为了所内律师的共同利益,集中力量帮助解决大多数律师的共性需求,并通过专业化、标准化的有效运维,实现知识、资源、渠道、经验的积累和复用,形成律所的公共积累以及更具价值的“无形资产”,最终实现律所和律师的共赢。现在回头看来,在申浩的发展历程中,以下几件事是颇有意义的:一、申浩成立之初,便选在徐家汇港汇广场一座40层办公,这应该是当时上海海拔最高的律所。虽然这个地段租金很高,但是也反映出我们希望成为一家具有高质量专业服务水准、值得客户尊敬的顶尖律所的愿望。二、2009年申浩整体迁入上海交通大学(以下简称“交大”)校园,直至2019年迁出。在此,我们特别感谢这座百年学府为申浩提供的各方面资源滋养,不仅包括前沿学术上的支持,而且交大的信用背书也使申浩更容易获得客户的信赖。这对于申浩的发展是非常关键的。三、2012年申浩向律所管理专业化转型。当时我们意识到,由律师全身心投入到律所运营管理是不现实,也不合适的。不仅因为律师的小时收费率很高,而且专业项目实际上是律师最大的工作重心。因此,我们开始重视管理服务团队的专业化,并进一步明确律所、合伙人和律师的分工,即刚刚提到的分工交换、彼此成就的理念,并在这个理念指引下确定律所与律师之间的分工原则:律所做“势”——提供势能,合伙人做“市”——开拓市场,专业律师做“事”——潜心业务的三分原则。律所的发展证明,内部分工问题的厘清对于申浩的发展有极大助力的。还有一事也非常有意义,即申浩律所多年来持续捐赠交大凯原法学院,助力交大凯原法学院的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发展。2006年,申浩向交大法学院捐资1.2万元,设立“申浩奖学金”,是法学院建院后所接收的第一笔捐赠,也是申浩成立后第一笔对外捐赠;2011年,申浩捐资12万元设立“交大法律人职业发展俱乐部”,促进校友对在校生生涯发展的帮扶;2018年,申浩所捐资120万元,用于设立凯原法学院“院长英才奖”,意在培养学生的学术情怀、行业情怀和家国情怀,鼓励毕业生将来占领法学思想高地和国内外规则高地,这是凯原法学院第一项面向毕业生的奖学金;2021年,申浩再次向凯原法学院捐资1200万元,用于进一步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扩大学院国际声誉,助力交大法学科冲击世界一流。交大法学院于2002年正式成立,申浩是2005年成立,创业之初的两家单位都非常艰难,但双方坚持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持续合作、相互支持,历经十余年努力,在申浩发展的过程中,许多交大老师都给予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与帮助,与凯原法学院合作不仅使申浩收获了业界声誉,也给律所业务带来实实在在的专业支撑和人才支援。饮水思源,申浩将继续尽已所能,积极投身法学人才培养与法律学科发展,承担社会责任。Q申浩一直倡导“简单工作,快乐生活”的团队理念,此理念是如何确立的?有哪些考量?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简单工作”理念的确立,是因为我们认为律所内部越简单、越透明,律师才会越有力量,律所更有空间增强实力。而“快乐生活”则是由于申浩倡导的理念是,律师努力工作正是为了生活,而不是为了工作。律师是一种依靠经验积累的职业,所以需要我们能健康、可持续地工作。申浩一并提出的还有“健康是一种责任”,因为律师的健康不仅是对当事人的责任,更是对家庭的责任。2013年,申浩取得了特别好的效益,自此我们就开始每年为律师们组织各种各样的文娱活动(比如去黄山、南京、台湾、澳大利亚等地旅行),此项费用基本占律所收入的1.2%-1.5%。我们希望能通过这样的重点投入来使“简单工作,快乐生活”理念得以逐步落实。申浩黄山行02运维管理与品牌Q申浩现已从上海走向全国,在10个城市陆续设立一体化管理办公室。在此过程中,申浩对于律所的一体化运维有何经验分享?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比较典型的是我们的中台建设实践。“中台”概念其实并非发源于律师行业,而是最早由互联网企业提出。经过多年观察后,我们发现中台实际上是建立在一体化的组织架构和经营理念基础之上的。因为其间不仅需花费巨大的建设成本,更需要上下同心协力。而实行提成制的律所早期大都野蛮生长,通常没有一个自上而下的组织架构,在管理上往往呈现“九龙治水”的局面。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几乎是不可能实现中台建设的。而申浩在成立初期就已经天然形成了一体化管理模式,因此中台建设之举是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而推出。申浩的中台建设会分阶段进行。在建设初期,我们主要聚焦于解决全所律师提升专业能力和单位小时费率的共性需求。在即将到来的2022年,申浩中台将主要聚焦三个板块的运维。一是专业培训活动,具体形式有“新律师实训营”“模拟法庭”“申浩沙龙”“申浩学堂”“申浩讲堂”“申浩名家讲坛”“申浩云课堂”等。二是品牌宣传与新媒体运营,一方面,高质量的专业内容输出(专业实务文章、代表业绩、典型案例等)是律所品牌宣传的最好方式,中台需要联合律所的各专业委员会,严审律所官方平台对外输出的内容质量;另一方面,新媒体是互联网时代品牌宣传的主阵地,中台会统一负责这方面的工作,通过专业的人完成专业的事情。三是招投标与知识管理,这部分的岗位设置类似项目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的、分工精细的工作岗位设定既可以帮助律师节省大量宝贵时间,也会在成功中标后给予该岗位人员相应的绩效奖励,最终实现良性循环。Q申浩近期正式启动“云办公室计划”,该项计划的设立初衷与具体内容是什么?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其实这是申浩一体化管理中的一部分,也是受律所行业发展形势所趋。近些年,随着企业客户的业务逐渐扩及全国各地,如何能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是所有律所都面临的问题。为此,很多律所走上了通过开设分所实现规模化之路。申浩从2009年开设第一家分所,到2017年大规模建设分所,再到2018年毅然决然地踩下刹车停止分所建设,原因有二。其一在于这种模式很容易形成新的壁垒,原本是为解决问题而采用的方式,可结果反倒滋生更多新问题,这说明路径与目标没有考虑清楚;其二在于我们这个行业提供的是专业服务,最宝贵的是专业律师及其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我们发现很多律所的总分所无法保证所内律师服务质量标准统一化,由于欠缺统一的质量标准、统一的收费标准、统一的客户服务体验、统一的纠错机制(投诉响应)、完善的案件管理机制等多种原因,人员联系极为松散,律师们难以真正实现合作。这也引起了我们对开设分所战略目标的深入反思:分所并不是为开而开,而一定是以促进整个律所专业化分工的完善、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快捷的法律服务为目的。当目的无法实现时,我们果断开始关闭分所。申浩可能是在全中国范围内,实现规模化后又主动关闭分所的第一家律所。但是,关闭分所之后,我们仍希望继续实现申浩内部建设全国统一法律服务市场的问题。于是“云办公室计划”应运而生,申浩吸引了很多不在上海执业的其他地方城市优秀律师的加入,搭建起各地市与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之间专业法律服务需求对接的桥梁,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便是我们“云办公室计划”的设立初衷,也是目标。Q品牌化运营对于律所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申浩的品牌定位是什么?在品牌塑造与宣传上有何创新性实践?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早期,申浩并没有“品牌化”这个概念。不过我们深知律师行业是以客户的信任和尊重为基础,于是在申浩成立之初便提出“行动建立信任,成果见证价值”这一口号,这便是我们“品牌化”的原型。2015年以后,随着法律服务招投标采购模式越来越普遍,律所形象对律师团队的助力愈显重要。于是,我们开始有意识地在客户端加强申浩品牌宣传,并在2018年成立品牌文化部。而且这个部门职员的招聘标准和收入待遇是高于一般实习律师的,由此也能看出我们对品牌宣传的重视程度。03人才引入与培养Q律所的发展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引入,申浩引入青年律师和合伙人的筛选标准是什么?这样设置有哪些考虑?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我们认为专业能力在一定意义上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被品德不好的人掌握,那对整个行业及社会可能都是有风险的。所以,无论是引入青年律师和合伙人、还是选用律所核心管理层人员,我们相信一个人的品德比能力更重要,宁缺毋滥是我们的底线。Q青年律师的成长备受各家律所关注,申浩是如何促进所内青年律师的成长与发展的?具体实践是什么?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对于青年律师培养,申浩坚持以下几个理念:第一,律所整体的发展速度应当超过律师的发展速度。大多数律师都是理想主义者,我们一定要让律师们始终能够看到前进的方向、持续不断地进步。第二,在其持续进步的过程中,我们希望他能坚持正确的方向,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既不走错路也不走捷径,能脚踏实地地增强专业知识和经验。第三,重视内生力量的培养。客观来讲,申浩早期过于重视人才迭代,通过引入比所内原有律师更优秀的人才来实现外延式发展。但这种方式其实并不健康、也非可持续性的。当前,我们已明确提出“降速提质”目标,不再追求通过引入外部律师提升创收,而是更加注重内生性增长。相应地,申浩已经确定了2022年的发展目标——即以2021年12月31日在册的律师为准,律师的人均创收明年计划增长30%,不再将外延式发展作为律所的发展战略。而且基于此,我们在年度“申浩沙龙”的基础上,持续推出“新申实训营”、“申浩学堂”、“模拟法庭训练营”等内部专业化培养机制,助力青年律师能快速提升专业能力,实现更好地成长。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律师在申浩能够持续成长,这才是申浩存在的最大价值和意义所在。申浩人才培养活动申浩名家论坛第三期申浩模拟法庭训练营申浩“新申实训营”04法律科技与知识Q以创新为基点的法律科技对法律行业带来了革新性影响。在法律科技赋能律所发展方面,申浩有哪些实践经验分享?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虽然当前法律行业和医疗健康行业受到互联网科技的冲击相对较小,但在不远的将来,较大的冲击仍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提前拥抱变化。律师行业本质上属于服务业,其特点是依赖专业经验和客户信任而生存。法律科技则属于不同的赛道,主要是以算法和大数据为基。我们相信,法律科技一定会为律师行业插上发展的翅膀,但是我们首先要做的还是练好“内功”,而不是轻易开启新赛道。我们一直关注法律科技公司的成长,用购买服务的方式来为律所发展增效(比如我们采购了威科数据库和专利商标查询等数据库、实用工具等),目前来说,这对申浩足矣。Q知识管理对于律所的战略发展与经验积淀有着重要作用。申浩是如何搭建知识管理体系的?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当前,申浩还处于对全所业务领域进行信息梳理、知识整合的阶段,数字化运营尚未彻底实现,这也是我们接下来努力的方向。如前所述,申浩中台也会在接下来继续担负起知识管理的工作,希望能通过条理有序的知识管理为律所对内对外的发展提供实际助力。05令人心动的未来Q当前申浩正在逐步构建“立足上海、辐射全国、联接世界”的服务网络。就律所的业务布局、地域布局或者国际化布局层面,申浩接下来有哪些具体的规划?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首先,在国内的地域布局上,除北京分所外,我们将不会再开设其他申浩分所。对于已经存在的分所,如果没有明显不符合申浩整体战略目标和发展理念,我们会尊重历史、尊重分所律师的选择,也不会关闭这些分所。其次,在海外的布局方面,中国律师“走出去”,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的需要,对于维护我国经济安全和发展利益,维护我国在海外的机构、人员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律师深处中国国际化开放的前沿,理应作出自己的贡献,这也是历史赋予的机遇和责任,待疫情结束后,申浩将立即筹备开设伦敦、东京分所。再次,在业务布局上,我们会不断跟上时代的步伐,适时调整业务领域。申浩当前是一家成长型律所,只有一路向前才能在这个行业据有一席之地。我们不仅与交大法学院,也与法学会、其他知名高校法学院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专业上保持对前沿法律理论和实践的敏感性,与申浩律师一起完成知识体系的更新迭代,有助于我们为客户提供更贴合需求,更高质量的的法律服务。当下,我们的第一重点业务领域集中在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等,涉外法律服务则是我们的第二大重点业务领域,因为上海本就处于对外开放和国际化交往的前端。另外,近些年互联网行业监管趋严、各类新的法律服务需求也不断涌现(比如企业的刑事合规需求等),这对全体律师而言提出了更高标准的业务拓展、知识更新的要求。Q伴随着执委会的正式成立,申浩未来在管理上将有哪些全新部署与规划?
2021年11月12日
其他

法德东恒:江苏品牌大所的新历程 丨威科先行

编者按:2019年6月6日,法德永衡律师事务所与东恒律师事务所合并,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正式成立。这一建立在优势资源整合与文化理念相通基础上的合并,为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注入了新的活力。依托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加上自身专业化的管理体系,一家颇具大所气象的律所在新的起点上再次起航。在本期访谈中,我们邀请到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作为访谈对象,分享四十多年大开大合的发展历程及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备注:本期内容通过访谈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王磊律师完成。01初心与定位Q法德东恒始创于1979年,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可谓波澜壮阔。回顾这四十多年的历程,有哪些事件可以称得上是里程碑式的?它们分别对律所发展起到了哪些影响?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在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法德东恒有以下值得提及的重要事件。具体来说,可以从两个源头来讲起:一个源头是法德律师事务所。1979年11月,司法部批准在南京成立市级法律顾问处,并于1980年元旦正式开业,这也是法德律师事务所的前身。1987年,“南京第一法律顾问处”更名为“南京第一律师事务所”。1997年,“南京第一律师事务所”更名为“江苏法德律师事务所”。2002年,法德律师事务所和永衡律师事务所合并,成立了法德永衡律师事务所。2017年,法德永衡律师事务所创收超过一个亿,成为了江苏本土律师事务所第一个创收过亿元的律所,非常有意义。另一个源头是东恒律师事务所。东恒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05年,从专注于建筑房地产法律服务出发,在张利军律师的带领下,创新律所运营模式,实行专业化、团队化发展,短短十年,东恒律师事务所成长为南京地区的头部律所之一。2018年,东恒律师事务所创收过亿,成为江苏第二个创收过亿的本土所。2019年6月6号,法德律师事务所和东恒律师事务所合并完成,成立了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至此,两个源头合为一处,通过优势资源整合,为法德东恒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法德东恒发展历程Q在上述发展历程中,法德东恒形成了什么样的价值观或者说精神内核?具体含义是什么?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两个律所的合并,除了规模与业务的整合,其实更重要的是文化与理念的相互认同。我们始终坚持,如果两个所合并,双方的价值观和理念也许不能完全一致,但至少不能背道而驰。当时,法德律师事务所的价值观是“专业、厚道”。厚道是指做人做事要诚实,要待人宽厚,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专业是律师最基本但也是最高的要求,要求对客户对业务保持有专业敬畏之心。东恒律师事务所的价值观则是“专业、创新、极致”。其中,“专业”和法德律师事务所的理念是相同的。“创新”是基于东恒律师事务所成立的时间较晚,作为后起之秀,如果要在当时的南京市场保持竞争力,就不能按传统路径提升自己,需要通过创新路径突破。比如东恒设立专职管理人员,最早使用管理系统等,这些在当时的南京都是比较领先的模式。最后是“极致”,“极致”其实也是专业的意思,只是专业在另一个维度上的表达。我们给客户提供方案时,一定是要达到极致标准,法德原来也提倡工匠精神,其实也是一个极致的表现。综上来看,两个所的理念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现在法德东恒的价值观是“厚道专业,创新极致”,这也是两家所文化理念的充分融合。在合并之后,我们希望把两家优秀的文化理念进一步传承下去,通过律师的实践真正展现专业服务的价值。02深耕与布局Q法德东恒根植于经济发展非常活跃的江苏法律服务市场。法德东恒的当前发展定位是什么?这一定位的形成与哪些因素相关?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我们的定位是
2021年10月15日
其他

广和:立足大湾区的国际视野 | 威科先行

编者按:大潮起珠江,弄潮正当时。2019年,大湾区的发展与建设被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型模式的设立也为法律服务带来了新的“蓝海”。而伴随着改革浪潮发展起来的广和律师事务所再次领跑,确立了“大湾区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律所发展定位”,在持续精进的发展之路上寻求“广”与“和”的美好愿景。在《创新与精进:中国特色律所访谈》第九期中,我们邀请到广和律师事务所作为访谈嘉宾,分享其弄潮之路上的精彩篇章。备注:本期内容通过访谈广和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童新律师完成。01在变革中开局Q广和律所事务所成立于1995年,正值深圳律师业改革的初期。在创立之初,有哪些值得分享的故事?广和律师事务所:广和所本应于1993年成立。1993年是深圳律师体制改革的元年,深圳是全国最先进行改革的城市。当时广和创始人童新是在深圳市司法局律师管理处工作,在改革的浪潮下,童新提出辞职去创办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但因为改革伊始,正是需要人才之际,深圳市司法局邹旭东局长希望有广东省司法厅工作经验的童新可以在司法局继续工作一年,以利深圳律师体制改革顺利推进。所以,童新“被迫”继续留在司法局工作,深度参与了深圳律师业改革的一系列相关工作,执笔起草了13个深圳律师改革主要文件当中的8个。1995年,在圆满配合完成了各项深圳律师行业改革工作后,童新再次提出辞职并得到司法局同意,和鲁潮、李河等人共同创办了广和律师事务所。1995年,广和所设立之初,并没有对律所发展进行非常深入的规划或定位,在改革浪潮中,快速成立律所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是最重要的。因为童新律师对房地产开发经营有浓厚兴趣,所以广和所在设立初期主打房地产业务,快速在当时的房地产法律服务市场站稳了脚跟。其实广和有一定条件较早介入证券业务,是因为童新律师在1992年曾出版过一本叫《深圳股份制改革中的律师实务》的书,这也是当时律师从事证券业务的第一本书。据说证监会和司法部在上海举办第一期中国证券律师培训时,该书是当时唯一的指定参考书。之所以当初没有将证券业务作为广和的主打业务,主要是因为当时更多的资源在房地产领域,童新律师深度参与了深圳市房地产相关业务,积累了经验。后来,房地产、建设工程,包括城市更新业务就逐渐成为了广和所最主要的业务领域。广和创始合伙人合影三位创始人左起:鲁潮、童新、李河Q广和与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相伴相生。如果我们回头来看,广和的哪些业务领域或者内在理念是和深圳发展紧密关联的?广和律师事务所:首先,广和房地产业务的发展离不开深圳城市发展的特殊土壤。房地产业务在改革开放之后兴起于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的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促使房地产法律服务需求连年旺盛。广和在设立之初,以房地产领域非诉业务作为主打,抓住机遇,先后持续多年为深圳多家知名房地产企业如万科总部提供了全方位法律服务。至今,经过合规的探索和大胆的创新,广和占据着深圳乃至更大范围内房地产法律服务市场的高比例份额。同时,建设工程和城市更新业务也是广和的特色和主要业务之一。其次,广和的知识产权业务也与深圳的发展紧密关联。深圳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市场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作为改革开放先行示范区,深圳聚集了大批高新科技、互联网以及外资企业,这些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普遍较高,旺盛的知识产权维权需求以及新型复杂的案件类型层出不穷,让广和在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市场大展拳脚。建所25年,广和代理了许多在行业内外都颇具影响力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例。譬如,唯冠科技公司与美国苹果公司iPad商标纠纷案,该案作为中国知识产权纠纷的里程碑案件,广和律师在该案中发挥了核心主导作用,使唯冠科技公司原本几无价值的商标因被侵权获得了6000万美元的超预期价值。此外,广和顺应深圳改革开放的脚步,积极布局金融、高科技等领域业务。创办初期,广和已开始为国内银行贷款业务提供全流程法律服务。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外资银行涌入,广和为外资银行在国内开展相关业务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随着深圳的产业向高新科技、互联网等领域不断推进,广和的业务领域也随之增加。Q广和设立之初,深圳律师行业改革刚刚兴起,一切均处于探索之中。在逐步打开局面的过程中,广和有哪些里程碑事件值得分享?广和律师事务所:第一个里程碑事件是广和于2000年制定的20年发展纲要。纲要分为上下两篇,共计四个板块,每个板块为5年的详细规划。每个板块制定了人员规模、分所布局、业务领域等各个发展维度的一系列具体指标。该发展纲要为广和发展提供了具体可落地的行动指导。时任深圳市律师协会的会长称赞,广和是他见过的第一家制定了20年规划的律师事务所,这在律师行业实属开拓之举。第二个里程碑事件是《广和律师手册》的诞生。遵循20年发展纲要,在2002年10月,广和的执业律师突破100人,成为广东乃至华南第一家百人律师事务所。广和向更规范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的专业法律服务机构迈进也成为必然。2003年,广和开始调整内部管理机制规范,从律所战略、业务管理、风险控制、品牌形象、人力资源、财务制度、行政服务等方方面面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完善,汇编成《广和律师手册》,将广和的运营管理和律师执业规范制度提升到了业内领先水平。该手册涉及的运营理念和制度受到当地诸多律所的效仿,并被一些律所作为了制定本所制度的范本。并且,深圳市律师协会在制定相关管理文件时也将该手册内容作为重要参考。第三个里程碑事件是广和走出深圳走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在广和第二、三个五年发展纲要中,广和开始一步步走出深圳,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2003年,广和在珠海设立首家分所,之后的十余年间,广和在分所布局和国际化发展道路上持续推进。2005年,广和在纽约成立分所,成为最早在美国设立分所的国内律所之一。2010年,广和在北京设立分所,占据规模布局的战略要点,以此辐射全国,开启了规模化布局之路。广和荣誉左:《亚洲法律杂志》(ALB)
2021年9月17日
其他

内部调查勿踩雷——浅析《个人信息保护法》对公司内部调查的影响丨威科先行

作者丨李嵘辉、陈梦雅、蒋蒙蒙金杜律师事务所经过历时近一年的审议之后,2021年8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保法》”)。自此,万众瞩目的《个保法》作为数字时代的重要基本法之一,终于尘埃落定。《个保法》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其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深远影响不言自明,进而也对涉及员工个人信息处理的公司内部调查,特别是信息处理中的跨境场景提出了更多挑战。本文将针对与跨境场景相关的事项展开探讨,以期提示一些潜在的合规风险并尝试给予一些应对建议。但受制于法律法规快速迭代,实践中又缺乏司法等层面统一的规范指引,不少新的挑战在当下似乎并没有能兼顾各方利益的妥善解决方案。场景:一、个人信息的处理一般贯穿内部调查全过程对于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而言,开展内部调查是合规风险管理体系中的必备组成部分。内部调查的启动往往源自内外部举报或者公司的定期审计线索,由公司内部合规部门或者聘请外部第三方推进。在内部调查的过程中,为了查证潜在不合规事项,公司不可避免地需要处理员工个人信息(也包括处理第三方如客户员工的个人信息的情况,但本文不作重点讨论)。常见的情形例如查看相关员工入职时提交的个人基本资料、教育和工作经历,收集与潜在不合规事项相关的工作邮件记录,使用外部举报人提供的材料,从外部相关方(例如业务伙伴)处了解情况,搜集一些已公开的个人信息等。如果开展员工访谈,则可能会更多地涉及一些较敏感的个人信息,例如相关员工的银行账户、消费记录、潜在不合规事项发生期间的行踪情况等。而在内部调查的过程中,还会伴随着潜在的个人信息出境的情况。境内的调查团队往往需要和境外总部以及律师讨论调查策略并定期汇报阶段性进展。在一些情况下,内部调查可能由境外团队直接负责,包括由境外合规官或律师直接对接境内的举报人并搜集材料。此外,公司还可能主动选择向境外监管机构披露,或者境外监管/司法机构主动介入调查。例如《反海外腐败法》(Foreign
2021年9月6日
其他

江三角:独具匠心的劳动法智慧丨威科先行

编者按:选择的可贵之处并不是多,而是少。尽管法律服务市场竞争激烈,成立于2004年的江三角律师事务所一开始便选择了“少”,并始终坚守匠心,为劳动用工领域贡献了江三角智慧。从《劳动合同法》颁布至今,劳动法律服务市场在“供与求”上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而正是因了“以匠人精神提供匠心智慧”,江三角才走出了一条精品律所的发展之路。在《创新与精进:中国特色律所访谈》第八期中,我们邀请到江三角律师事务所作为访谈对象,分享江三角独具匠心的劳动法智慧。备注:本期内容通过访谈江三角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陆敬波律师完成。01初心与定位Q在2004年创立之初,对于江三角律师事务所的定位及发展模式,创始人是如何考量的?“江三角”的名字由何而来?江三角律师事务所:江三角成立于2004年,当时国内法律服务市场的专业化程度还比较低,但有些国家法律服务市场的专业化程度已经达到了较高程度。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我们认为法律服务的专业化是必然趋势。有了专业化意识后,我们便开始思考专业方向。而在既往的法律服务中,劳动法是经常被问到的法律问题。基于这个感觉,我们做了一个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劳动法问题确实让很多企业感到头痛。但当时是没有律师专门做劳动法律服务的,而美国当时有一家专注于劳动法的律师事务所,有1000多名专业律师,做得非常好。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尝试做专业化的劳动法律服务呢?开始做劳动法时确实遇到了一些阻力。一方面,当时走专业化道路的律师非常少,大部分律所还都是什么领域都涉及。另一方面,劳动法律服务不怎么赚钱,很多同行朋友也不太看好。但我们还是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觉得劳动法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发展方向,先做了劳动法苑的网站,后来成立了江三角律师事务所。之后,江三角的劳动法律师队伍不断扩大,再后来开始建立分所,直至今天的规模。江三角这个名字的由来,其实是法律服务市场受国家发展战略影响的小小缩影。2004年是我们律所成立元年,也是国家首次提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被国家发展战略寄予厚望。我们认为这个概念非常好,我们也期待我们的律所未来能够有幸成为法律服务市场的“长江三角洲”,因此江三角律师事务所的名字应运而生。现在回想,其实不管是律师事务所、还是法律服务市场,都是国家法治进程与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江三角创始合伙人陆敬波Q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江三角的定位与发展模式是否有所调整?有哪些里程碑式的事件?江三角律师事务所:第一个里程碑是20年前劳动法苑网的建立。当时,专业的劳动法网站在国内非常少见,因此该网站受到了很多主流媒体的关注,很多企业和劳动者也通过网站来寻求我们的帮助。第二个里程碑是2004年《劳动法苑》期刊的创办。到今天为止,这个双月刊已经连载100期了,我们已经坚持了17年,接下来希望能迈进第二个100期。这个期刊的推出在当时也受到了极大欢迎。很多企业认为,这是非常专业且少见的劳动法期刊。此外,很多用人单位也通过期刊找到了江三角,希望聘请江三角来做常年法律顾问。应该说,之前的劳动法苑网站让江三角的业务做起来,但那时候的业务是“劳动者为主,企业为辅”。而《劳动法苑》期刊的作用就是让更多用人单位找到了江三角,我们的业务开始转向“企业为主,劳动者为辅”。《劳动法苑》第100期第三个里程碑是《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劳动合同法》颁布后,我们的业务出现了井喷式爆发,那不是一倍两倍的爆发,而是呈几何式的倍数爆发,是百年一遇的业务增长。当时的劳动法专业律师非常少,《劳动合同法》又是一部对企业劳动用工合规要求比较高的法律,需求与供给之间呈现出非常不平衡的状况。前期我们自身的持续努力,加上当时的业务需求增长,内因与外因的结合推动江三角的业务上了一个新台阶。第四个里程碑是“三高”战略的实施。大约到了2010年,《劳动合同法》带来的效益有了明显递增,很多企业完成了劳动用工制度的搭建。同时,懂劳动法的律师也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意识到江三角需要做一些调整,以应对市场的变新化。于是,我们提出了“三高”战略,即“高端的客户,高端的服务,高端的收费”。“三高”战略的落地与践行,不仅拉高了我们的客户层次,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在人才配备上也进行了精心应对,收费相应也上去了。第五个里程碑是江三角分所的成立。江三角现在有8家分所,且都是直营的,没有一家挂靠的,和总所之间完全属于一体化管理关系。分所是基于客户需求而建立的,我们服务的客户主要是大型企业,总部或者在上海,或者在北京,同时在各地有很多分公司或子公司。而中国劳动法的地域差异又非常明显,因此我们有必要给客户提供属地化的服务。这既是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模式,同时能形成我们的竞争优势,所以我们就有了多地一体化的战略部署。实践证明,这一战略是非常成功的,也收到了客户的好评。最近一个里程碑就是我们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筹建了专门的域外劳动法中心。域外劳动法中心专门服务“走出去”与“走进来”的企业。经过了四年的发展,特别是从今年开始,我们明显感觉到了这一战略带来的收益。02深耕与布局Q江三角长期专注于劳动法领域精耕细作并提供法律服务。围绕劳动法这一领域,江三角是如何提供有竞争性的专业服务的?江三角律师事务所:现在几乎所有的大所都配备了劳动法团队,且力量非常强。因此,我们愈发需要凸显江三角的核心优势。江三角的核心优势就是最高性价比,具体而言,有三个层面支撑着我们的核心优势。一是头部品牌,具体来说,在劳动法服务领域,对头部品牌企业的服务使得客户在提到使用江三角服务时,内心会有一种自豪感与荣誉感;二是高值服务,即我们强调服务的价值。这个高值服务依赖于我们多年来深耕劳动法领域积累的知识与经验,能让客户获得服务带来的高价值;三是合理收费,具体是指收费既不能太高,太高对客户不公平,但也不能太低,最终导致低价竞争。Q江三角在各地布局分所时,重点考量的因素有哪些?各分所之间是如何保持有效联动的?江三角律师事务所:分所布局首先要考虑客户的需求,其次要考虑的是人才。如果客户需求是基础的话,那么牵头人就是关键。只有需求没有人才,只有人才没有需求,都是行不通的。在分所的管理模式上,我们一开始采用的就是一体化管理,也即公司化管理体制。简单来说,总所和分所之间的财务是完全一体化的,是全部由总部的财务部门来控制的,分所没有财务独立权。所以分所不用担心刚成立时的财政问题,因为总部会给予足够的支持。但对于律所人员,我们采取的是分层管理。具体来说,对于律师和合伙人,由总所统管;对于律师助理、秘书等,由分所自行招聘管理。在业务层面,我们实行的是较为松散的管理,总所授权各个分所开展业务,总部主要负责协调与联动。由此可见,我们实行的财务统管、人才分层管理、业务授权管理等三个制度。Q在围绕劳动法进行深耕与业务布局的过程中,江三角是否有遇到过挑战?是如何克服的?江三角律师事务所:我们将企业需要律师解决的问题称为“骨头”,客户自己能解决的问题都自己解决了,解决不掉的就是“硬骨头”。那么作为律师,你就需要有啃“硬骨头”的能力。如果律师还只是有“砍肉”的能力,是无法满足客户需求的。那么如何练就啃“硬骨头”的本领,就是我们面对的最大挑战。很多问题,如果你只是靠劳动法来解决,就是“隔靴搔痒”。比如和员工谈判,肯定还会涉及一些心理学的问题;比如贿赂,不仅是劳动合规的问题,还有刑事犯罪的问题;比如商业秘密保护,还会涉及知识产权的问题。这就要求服务提供者需要有综合能力,通过“组合拳”来攻克问题,这也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个挑战,我们就开始加强这方面的能力。不管是通过人才引进,还是通过现有培养体系来培养,我们都在持续增强打“组合拳”的能力。03人才选用与律师成长Q针对江三角的业务特色,在引入人才时,江三角的考量标准是什么?换言之,优秀的劳动法律师应该具备哪些潜质?江三角律师事务所:在律所发展的不同阶段,人才的认定标准是不一样的。随着事务所的发展,业务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也会越来越高。我们现在的人才战略叫多元精英化战略,它本身包含两个概念---“精英化”与“多元化”。精英化的概念很容易被理解,就是少而精,即要求进来的每一个人都是精英。因为我们的客户拿出来的问题都是“硬骨头”,所以需要真正精英化的律师来解决。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那么这个“金刚钻”就是高素质的法律人才。多元化的概念是指我们引入的不仅仅是法律人才,还引入了很多背景来源多样化的人才。比如专门做人力资源管理的,比如专门做心理咨询的,比如专门做税务筹划的等等。Q在引入人才后,对于青年律师,江三角的培养模式是什么?具体有哪些举措?江三角律师事务所:江三角培养了大批的青年律师,且江三角对青年律师也是非常友好的。以我们的分配体制为例,首先基于公司化的管理,青年律师来江三角后不需要担心案源,其次我们会提供优厚的工资待遇,让青年律师安心地学习成长。在培养体制上,我们采取的是“师徒制”加“共同培养制”。师徒制就是指我们会将每个年轻人都分到某一个部门,这个部门会有一位资深的老师手把手教,帮助新人成长。共同培养制就是事务所本身还会组织各种培训,比如每周五下午的固定培训等活动。此外,我们还有很多如精英计划、管培生计划等帮助青年律师系统性成长的安排。应该说,我们对青年律师的培养是一个立体化的体系。04令人心动的未来Q就劳动法律服务的持续性发展而言,江三角接下来有哪些规划与考量?江三角律师事务所:尽管说,像《劳动合同法》带来劳动法业务爆发式增长的机遇,可能不再会有了。但从劳动法的整个市场持续性发展来看,这个蛋糕是持续放大的。从宏观来看,我们国家“依法治国”方针在持续推进,国家对合规的要求也在持续提升,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等等都要求有法律的支持。从微观来看,新生代进入职场后,对于规则对于法律的尊重,也要求劳动法的进一步支撑。需求侧增加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它的供给侧也在持续扩大,所以整体来看,这个市场的整体竞争是越来越激烈。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还是要坚守自己的初心,劳动法一直会是我们的核心业务,这个基本是不会变的。那么在坚守初心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不变地追求变化,不能一味地固步自封。如果不能冲出自己的舒适区,不能更多地提供高价值的服务,你就有可能被淘汰。所以我们要做的是以劳动法为核心,向外做一些关联性的业务拓展,同时也要做好我们的国际化战略,服务好“走进来”与“走出去”的企业。此外,我们接下来会在一体化层面进行更多的拓展,通过推动分所之间的一体化进程形成一个联动的业务服务网络。江三角律师事务所办公室Q就提升律所内部管理的各个层面(一体化管理、知识管理、律所团队发展等)而言,江三角接下来有哪些具体规划?
2021年9月3日
其他

盈科:开合有序的大所智慧 | 威科先行

编者按:盈科是全球首家单体突破一万名律师的律师事务所。于本土智慧中寻找管理之道,在全球格局中开拓发展资源,盈科的大所之路可谓有节有序,铺陈出一副中国律所规模化与专业化发展的宏大图景。盈科而进,进而有序,这其中的大所智慧令人心往。在《创新与精进:中国特色律所访谈》第七期中,我们邀请到盈科律师事务所作为访谈对象,来分享盈科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与智慧。备注:本期内容通过访谈盈科律师事务所中国区董事会主任、中国区执行主任李正完成。01大开大合的发展历程Q盈科一直秉承“全球视野、本土智慧”。具体到盈科的发展历程中,哪些理念或者行动可以被归为“本土智慧”呢?盈科律师事务所:“全球视野、本土智慧”集中体现于我们盈科独有的“3+1”发展模式中。“3”是指三项核心基本制度,“1”则指国际化布局。关于三项核心基本制度,含义有三。其一是盈科实行总部对分所直接投资、直接管理制度;其二是多层级合伙人制度,即盈科对于合伙人依其专业水准与服务客户的能力来进行分级管理;其三是我们最早实行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充分解决了资源在所内公平分配的问题。而进行国际化布局、开展全球体系建设,亦是盈科长期坚持的基本发展方向之一。这一过程基本上是与国内布局同步开始的,进展也一直非常顺利。当前,盈科分所基本已覆盖到“一带一路”沿线城市,高度契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这也是我们利用“本土智慧”的突出体现。Q盈科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律所规模化发展的典范。如果进行阶段性划分,盈科的发展历程可以被划分为几个重要阶段?盈科律师事务所:盈科自2001年成立,今年恰值20周年。回顾整个发展历程,盈科大概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2001年到2007年的精品型律所发展阶段。在此时期,盈科的定位在于打造一家精品型律所,律师人数少,律所规模小,但业务精湛,一直发展得很不错。第二,2008年到2012年的初步规模化布局阶段。2008年,盈科确定了崭新的“四化”发展方向——要建设一家来自中国的,具有全球服务能力的,集“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为一体的一流律师事务所。自此,盈科开始谋划在全国扩展,海外布局也同时启动。第三,2013年到2020年的专业化发展阶段。2013年,盈科在全国已布局20家分所、有2233名执业律师,被ALB杂志评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律师事务所,这也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正是在这一年,我们决定在初步规模化的基础上,同时加强专业化建设。全所成立专业委员会,汇集各个领域的律师群体、注重打磨专业功力。这一阶段,盈科从规模化向专业化迈进,开启了品质化发展之路。第四,2020年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出台,盈科亦开始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年来,盈科由“四化”发展方向向着高质量发展方向持续前进,成绩显著。去年,盈科仅中国区的执业律师人数已经突破一万,且已成立96家国内分所。同时,我们已经在83个国家的145个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分支机构虽然多采取“品牌许可”的国际律师联盟模式,但是我们从去年开始已经逐步升级为直接投资与管理。比如,以前我们会授权外国的律师事务所使用盈科品牌;但现在,我们是在有的国家法律允许的情况下直接按照当地法律去当地成立盈科分所、派驻中国律师,我们在美国的7家分所全部是按照盈科的模式来直接运营的。当前,我们也确立了2035年远景发展目标——在我国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盈科要基本建成全球领先律师事务所。在这接下来的征程里,我们将迎接新的发展机遇与时代挑战,继续努力拼搏。盈科中国突破10000名律师庆典Q在品牌定位上,盈科希望给外界传递的品牌形象是什么?(可以用几个词概括并简单阐述)盈科律师事务所:我们盈科的品牌形象主要定位于四个维度。第一,“争做头部律所”。在互联网大潮之下,盈科旨在建成一流、领先的律所,不仅全国领先,且是全球领先。第二,“打造精英律师”。盈科旗下仍将不断汇聚专业人士,建设一支更加庞大的精英律师队伍。第三,“实现顶级办公”。我们为全所律师、客户提供良好的办公接待环境,提供办公硬件设施按照顶级标准所配备。第四,“建设人文盈科”。长期以来,我们也始终秉持并恪守“诚信、卓越、创新、开放、共享”的盈科文化,致力于律所的人文建设。02规模化与一体化Q盈科的规模化是律所发展的典范,“又快又稳,非常有序”。这其中,哪些制度或因素起到了主要推动作用?盈科律师事务所:首先,盈科的规模化发展离不开我们的职业经理人制度,职业经理人就是执行主任,这是盈科三项核心基本制度之一。当前,我们的基本管理模式是党建引领、管委会领导、监事会监察之下的执行主任负责制。自我们最初开始全国布局时,就已坚定地实行这项制度。举例而言,如果某位分所主任转为职业经理人,那其任务就是管理律所、服务客户,而不能再承办律师业务。这种定位是非常清晰的,使得职业经理人能专注于律所运营管理,打破了以往律所主任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传统。经过多年实践,这项制度的积极效果在推进律所发展上颇为显著。其次,除理性的制度层面外,盈科的感性“家文化”也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四海盈科一家人,在任何所内会议上,大家从来都是以“盈科的兄弟、姐妹们、家人们”称呼,并且包括创始合伙人在内,都非常亲切随和。另外,我们在2010年就设立了盈科扶贫济困基金,用来帮助所内有需求的成员。曾有一位盈科律师,在其患肝癌去世时,他的孩子才刚刚上幼儿园。于是,我们做出了由盈科承担孩子18岁之前所有学习费用的承诺,并履行至今。也正是出于对人文关怀的高度重视,盈科才会更好地吸引上万的精英律师汇聚一堂。盈科律师事务所公益活动左:“生命关爱”项目启动
2021年8月20日
其他

泰和泰:坚守初心的大所之路丨威科先行

编者按:“泰而不骄,和而不同”,泰和泰的初心蕴含于这一朴实而又寓意丰富的理念之中。从早期觉醒的品牌意识到坚定的“做一家大所”的决心,从打破公司制与提成制“二选一”的桎梏到独具特色的团队裂变模式,泰和泰走出了一条稳健而坚守初心的大所之路。这期间既有故事性的浪漫情怀,也有理性化的管理探索。在《创新与精进:中国特色律所访谈》第六期中,我们邀请到泰和泰律师事务所作为访谈对象,来分享泰和泰独具特色的大所之路。01初心与价值观Q每一家律所在创办之初,都有最初的愿景或对未来的期待,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律所的初心”。如果我们回溯一下,关于律所的创办,是否有一些有意思的故事分享?泰和泰的创立初心是什么?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创办泰和泰是有一些波折的,三个里程碑为泰和泰取得今天的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个里程碑是律所的创办。在创办筹备期间,我们几名年轻的创始合伙人最初考虑,是加盟一家所,还是创办一家所,抑或是并购一家所?当时正值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元年”,房地产行业蒸蒸日上,所以我们共同决定创办一家以房地产、电信法律业务为主的专业化律所——泰和泰律师事务所。第二个里程碑是购买写字楼。在律所创办后,我们即在成都世界贸易中心购买了800多平米的写字楼办公空间,成为整个西部乃至全国为数不多购买写字楼的律所。2001年2月6日,我们搬进了世界贸易中心,当时在律师界引起了很大轰动,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压力。第三个是决定做全国性大所及设立北京办公室。在律所成立两周年时,泰和泰举办了房地产与物业管理城市发展论坛,也基本确立了事务所在房地产与建筑法律服务领域的西部龙头地位。随后我们参观了香港胡关李罗律师行,与之建立了合作关系。当时的泰和泰律师人数已迅速增至近百人,对标业内优秀的律师行,我们意识到事务所想要获得长足的发展,除了坚持专业之外,规模也非常重要,想要实现全国性发展,必须冲出地域的束缚。实现这个目标是很难的,因为当时律所名称还带有地域的前缀,所以我们决定设立北京办公室,突破地域限制,为发展为全国性大所奠定基础。2003年,北京办公室正式设立,泰和泰又成为了可能是全国第一家到首都设立办公室的西部律所。这三个里程碑对泰和泰“从创立到走向全国”有着重要意义。当然,尽管泰和泰在持续向前发展,但我们依然“不忘初心”,而泰和泰的初心就包含在律所的名称中。选“泰”字主要有三方面考虑。一是取泰山的豪迈之气;二是“泰”有否极泰来之意,寓意极好;三来“泰”字上面是三横加人,三人为众,有同心协力的含义,下面的“水”代表天平。而“和”是指人和,律所要在发展当中求稳定,在稳定当中求发展,这中间靠的正是人和。“泰”是一个比较厚重的字,为求一种形与意上的平衡,最后把律所名称定为“泰和泰”。“泰而不骄,和而不同”的初心就蕴含在这个名称当中。泰和泰律师事务所Q泰和泰在创立之初就非常注重品牌化发展,在当时的律所发展环境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当时,是出于何种考量来做品牌化发展的?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律所如果没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和一个很好的形象,很难被人记住。品牌是文化的一种,是以“名字+符号+色彩”的方式表达我们对文化的追求。欧美以及香港的律所重视品牌比我们早得多,他们取名非常谨慎。泰和泰在办所之初就有强烈的品牌意识,特意请了专业设计公司来设计律所的logo和英文名称。泰和泰的拼音“taihetai”,去掉i,把e换成o,就得到了“tahota”这个名字,朗朗上口。一个响亮的英文名能够很好地推进品牌崛起的进程。泰和泰的logo是“泰”字的扁体,方方正正,象征了律所专业化的发展方向以及部门的专业化分工。从我们多年的发展实践来看,品牌化发展无论是对客户,还是对律师,都能形成强大的吸引力。最近我们又聘请专业设计公司为事务所完成了品牌形象焕新升级,已于今年年初正式发布启用。泰和泰律师事务所logoQ泰和泰是如何将“泰而不骄,和而不同”的价值观,融入到律所管理中的?可否结合具体的细节或场景分享?泰和泰律师事务所:毛泽东在《沁园春·雪》提到成吉思汗:“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泰而不骄”的“骄”就是取自这首词,是指泰和泰的优秀人才不能骄傲,应当像泰和泰这个名字一样,像一棵大树般成熟稳健。我们希望泰和泰能够成为律府清华,拥揽俊杰,泰而不骄,和而不同;我们希望培养一批优秀稳重的泰和泰人,不能骄傲,不能骄奢,不能骄躁。“和”是指“人和”,泰和泰讲究“人和”,而不是纯粹的“资合”。之所以用“和”而不是“合”,是因为“合”只有一口,只能说一口话。而我们讲究的是大家都有说话的权利,让泰和泰人都有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能够真正体会到平等。和而不同的平等是为了尊重、平等、妥协、包容,我们最终的追求是为了“同”,也就是共同的事业。和而不同是为大同,正是在“和而不同”观念的影响下,泰和泰管理层即使每个人性格迥异,也都能够互补。在律所的重大议事决策上,我们都有不同的分工。每一种分工,每一个机构的设置,每个人的性格,我们都能最大限度地展示长处,这是我们追求的民主当中有集中,集中当中又有民主。最终,我们在共同的平台上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妥协包容,携手向前。02崛起于西部的逆势突围Q泰和泰作为崛起于西部的全国性大所,顺利完成了“区域性-全国性-世界性”的华丽蜕变,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内推力是什么?泰和泰在逆势突围的发展中,有哪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可以分享?泰和泰律师事务所:泰和泰崛起的内推力就是我们不变的恒心——做一家不一样的伟大律所。尽管确立了规模化作为我们发展最重要的第一步,但实际上整个推行的过程相比于从全国到地方的辐射型发展而言,完全是“逆势抗压”。古语有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从四川走出去,带着地域化标签布局全国非常艰难。我们选择的是曲线救国。第一步要“战略突围”。2003年我们设立了北京办公室,2007年落子深圳。首都北京和改革开放的南大门,加上西部重镇成都,形成了全国性布局的雏形。第二步要“逆势生长”。地方律所的局限性非常大,缺乏北京的资源和地理优势,很难做全国性业务。在与大所之间存在差距的情况下,我们采用了差异化的经营方式。首先要承认差距,找到与头部大所的不同。北京的律所侧重涉外、资本市场等业务,我们可以先避开这些业务;其次要认清自身优势,成都的房地产法律服务及劳动争议解决的本地特征明显,泰和泰在这方面有很大优势,可以优先发展,稳步扩大律所规模;最后逐步形成全国布局,没有规模化单纯谈专业化是个伪命题,律师的专业化在经济、人口体量高度发达的中心城市基本才有可能形成,比如北京、上海,在发展极不平衡的西部城市单纯讲专业化是不行的,所以必须采取差异化竞争模式,先夯实成都,尽快北上北京,南下深圳,实现全国性布局。在向全国化发展过程中,设立北京办公室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间节点乃至发展转折点。在这之前,我们叫“四川泰和泰”,如果以这个名称在北京办分所就会被地域前缀束缚,严重影响律所发展以及之后的全国设点。因此我们经过申请,最终获准以“泰和泰(北京)律师事务所”命名。这是泰和泰在早年发展当中很重要的“去地域化”的里程碑,对泰和泰在今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影响作用。Q泰和泰在对外发展布局过程中,是如何兼顾规模化和一体化的?可否结合具体的场景分享?泰和泰律师事务所:规模化和一体化实际上是律所发展的一体两面,二者并非是矛盾冲突的,应该正确看待二者的关系。对于泰和泰而言,无论是业务本地化发展,还是办公室之间的跨域协作,都兼顾了规模化和一体化。我们一直坚持规模化是我们整个发展战略中的大前提。在规模化发展当中,我们吸纳有业务专长的团队,迅速扩充形成规模,在这个过程中,及时建立健全各种保障制度,从一开始就实施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在具体发展布局中,以下三个点是我们始终坚持的。一是规模化到一定程度后要接地气。在扩大规模站稳脚跟的过程中,一定要同时追求更合理的管理运营机制,保证律所管理与规模同步发展。二是专业拓展精细化。泰和泰每年发展1-2个新领域,在每个新领域往前发展一个方向,倾集全所之力,实现新领域的重点突破,到深挖再到专业化发展,以这样的方式兼顾律所规模化和团队一体化的发展。三是适当的规模化。律所扩大规模应提前布局,注意控制,过程中应及时地形成地域互补和平台共建,在专业整合过程中实现规模化与一体化的相辅相成,在规范化发展当中追求发展愿景。03青年律师培养与团队成长Q青年律师的培养一直是各家律所关注的话题。泰和泰比较看重青年律师身上的哪些品质?在青年律师的培养上,泰和泰有哪些值得分享的实践与探索?泰和泰律师事务所:首先,律师是一个以专业立足的行业,对青年律师的考察首先要注重专业能力。一方面,法考分数、毕业学校、在校成绩等都是比较显性的标准;另一方面,我们在招聘环节也引入了笔试+面试的严格筛选机制,HR只进行初筛,专业水平方面由高级合伙人把关,笔试由高级合伙人出题,面试由三位高级合伙人共同参加,全面考察青年律师的专业能力。其次,我们比较看重沟通能力。律师是一个对沟通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职业,不管是对内在团队协作方面的沟通能力,还是对外跟客户的沟通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再次,我们看重青年律师的商业思维。泰和泰是一家大型综合性律师事务所,为数千家大型境内外企业提供商事法律服务。法学生大多比较欠缺商业思维,所以我们会有意识考察这方面,要求候选人能够尽快适应商事法律服务。最后,我们比较看重是否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态度。进入律师行业只是起始阶段,想要持续满足客户需求和律所要求,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要具备积累个人竞争力的意识和态度,对自身长远发展要有清晰规划。引入人才之后,泰和泰非常注重青年律师培养,既有长效机制又有新的探索。自建所以来我们就有一些特色活动,比如常态化的线下专业分享沙龙,邀请全所律师参加,共同学习交流。每年都会组织基础培训和提高培训,为青年律师成长提供助推力。近几年我们开始对原有的培训体系进行整合和提炼,做了全新探索。2014年,我们设立了泰和泰律师学院,并且设立了专项知识管理基金,有体系地设计了一些课程,以线下为主。2018年,我们启动了网络教育平台“泰律云学院”的建设,开始用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将培训更全面地覆盖到所有的泰和泰青年律师,线上的课程也以部分有偿的方式对外开放。泰律云学院的课程涵盖了专业提升、业务能力、软技能提升等工作及成长的方方面面。2019年,我们成立了青年律师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青发委”),专门统筹青年律师培养工作。一方面,我们继续完善相关的课程,如律政达人班、律政管理者等各项培训;另一方面,我们设立了市场部门,专门为青年律师整合业务资源,也有专门的人事部门策划青年律师活动,如“泰能讲”、“泰能韶”、“泰美课堂”、“泰嗨部落”、“泰有爱”同时通过业务部门为青年律师的业务提高做知识管理方面的工作。Q泰和泰业务团队的成长在质量和数量方面都非常可观,在促进团队裂变方面,泰和泰有哪些独到的经验?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团队裂变是泰和泰的一个特色。既不同于公司制律所,也不同于纯粹规模化扩张的合伙制律所,泰和泰的团队裂变是有一定模式的。高级合伙人团队就像运转高效的细胞,是最基本的裂变单位,随着团队的发展,团队中会有优秀成熟的律师出现,不管是律所层面还是合伙人层面,都会鼓励他脱离团队独立执业,再发展自己的团队。从团队独立出来后,原合伙人会为他担保业绩指标和执业风险,甚至会分享一部分业务作为基本保障,同时鼓励他自己开拓新业务。合伙人担保是一个强制性制度,年轻律师在合伙人团队工作了很多年,每个合伙人都有为事务所培养未来合伙人的初心,所以合伙人也乐意扶上马送一程,帮助青年律师成长。经过几年的发展,在新的团队中又会涌现出一批业务能力和市场能力都很强的律师,开始组建团队,甚至成为新的合伙人。泰和泰现有合伙人队伍中的很多人都是从当年的合伙人团队里面裂变出来的,这种裂变效应启动了我们内部的造血功能,保障了主流文化的传承。新合伙人大多出自老合伙人团队,对于事务所的合作文化和业务发展方式是比较熟悉的,一代代传承下来,做事习惯、业务习惯方面都能够保持相对一致,整个律所凝聚力非常强大,这是我们在团队裂变方面的独特经验。04内部分工与协作Q泰和泰打破公司制与分成制二选一的桎梏,将公司制管理和分成制分配充分融合,能否分享一下这一创新性管理模式的灵感来源?这一模式与律所发展之间是如何实现良性互动的?泰和泰律师事务所:泰和泰刚成立时采取了分成制,以迅速扩大规模,随着不断发展,也开始探索新模式,考虑如何既能发挥分成制的优势,激发合伙人的能动性,同时又能吸收公司制的好处,整合资源,统一标准。首先,泰和泰的分配体制以分成制为基础,非常透明,不存在二次分配问题。这避免了公司制最大的缺点,即所有收入混合在一起,以一定的分配原则二次分配,这个过程容易产生信任问题。泰和泰无论在实施提成制期间,还是在公司制和提成制混合期间,都能够让合伙人清晰地知道自己从业务中得到了多少。得益于清晰的分配制度,我们的合伙人稳定性很高。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提成制做了一些调整。一是设立风险管理基金、知识产权基金和发展基金,以弥补提成制下合伙人各自为政的缺陷,解决事务所在统一管理和资金调配上的问题。二是限制团队发展的规模,避免所内有些团队的规模和创收达到行业中大型律所标准,独立成体系年收入。我们鼓励团队里的律师在成熟之后尽快离开团队成为独立律师,跟原来团队是一种合作关系,而不是隶属关系。同时我们也有一定的宽容度,如擅长某些前沿业务领域的团队更愿意整合实施公司制,我们不仅允许而且支持;再如贵阳办公室,一开始就实施了公司制,运行得非常不错。局部领域实施纯公司制而不是结合制或者提成制,我们也是予以包容和支持的。提成制与公司制的融合在泰和泰的管理中体现出三方面优势。首先能够突出公司制的优势,在资源分配、风险防控和案件质量管理上是一体化的;其次合伙人对收入有清晰的了解,能够从分配制度中感受到公平,团队稳定性高;最后限制团队规模扩大,在所里没有绝对大的团队,反而更加平衡,避免了人员变动造成整个事务所的业务及平台人员滑坡的风险。目前泰和泰的制度不能说是完美无瑕的,但是从泰和泰的规模、人员、业务出发,我们最大化地吸收了公司制和提成制的优点,弱化了这两个制度的缺点,调整制定出当下最适合泰和泰的制度。在泰和泰结合制探索道路上,风险管理基金是我们的一大亮点。风险管理基金是预扣的,合伙人的每笔收入都要贡献一定比例给律所作为风险管理基金,但是所有权仍归合伙人,两年中没有发生风险会予以退还。这样能够保持始终有一笔数量庞大的资金在风险管理基金账上,主要应对事务所的经营风险。风险一旦发生,支出均由风险管理基金承担,不需要合伙人从自己的现金流里支付,预扣退还的方式既解决了资金来源问题又解决了资金归属问题,运行下来得到了合伙人的一致肯定。Q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是律所管理中的“一体两面”,泰和泰是如何处理这二者的关系的?是否有创新性的实践?泰和泰律师事务所:最初我们是自然分工,每个律师都有自己的标签,即一个主业两个辅业。因为每个人的教育背景、工作能力和执业理念不同,很容易寻找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差异化领域,在律所内部形成自己的分工,这个就是律师的标签。在泰和泰完成“一五战略规划”的今天已有24家办公室和1800多名律师,形成了一个规模较为庞大的内部市场,这个时候分工的优势就非常明显。一个优秀的律师也许不需要到外面找业务,只要把自己的产品和才华展现在内部市场,就能获得可观的客户资源。所以说标签化的分工不仅仅是制度化的问题,更是大家的共同愿望,每个律师在成长过程中都希望给自己贴上标签。协作对于律师较多的律所来说,意味着共赢,随着法律服务专业领域和行业领域的细分,律师要通过协作和专业互补,才能产生聚合效应,创造最强的专业竞争力。无论是区域内的协作、还是跨区域协作乃至跨境协作,都有着结网的效应,律所这种组织,结网意味着组织的粘合度更高,组织的紧密性更强。泰和泰一直推行分工与协作并行,鼓励律师拓宽圈子,全域协作,尤其鼓励资深律师多与年青律师合作,针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利益分配问题,出台了规范,让个人即在平台中有专业标签,又能通过专业标签的打造获取更多的协作资源和效益。05法律科技与知识管理Q法律科技的广泛运用重塑了法律行业的发展模式。作为一家注重创新的律所,泰和泰是如何运用法律科技为律所赋能的?泰和泰律师事务所:泰和泰一直密切关注法律科技的发展,泰和泰法律服务网络综合管理系统便是泰和泰与法律科技融合的标杆式探索,它是一个囊括云管理、云办案、云智库和云课堂四大模块的综合性云在线服务系统。云管理是不同办公室律所交流、协作、整合资源的平台,各地律师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实现跨市区、跨部门、跨网络、跨系统的团队合作,充分发挥分支机构联结力作用。云办案能够帮助律师团队解决项目协作、案件管理、客户管理、卷宗管理等工作难题,不仅帮助律师可视化谈案、精细化办案、智能化寻案,还能在律师的专业能力、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和品牌能力等方面助力律所全面发展升级。云智库嵌入了威科先行法律信息库,为律师提供及时、准确、权威、内容丰富的信息解决方案和服务,实现对法律信息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和利用。云课堂融合了律师学院既有的课程,是泰和泰律的在线知识共享系统。我们一直以来都坚持对创新事物的追求,力求为全球法律服务的智能生态化做出更重要的贡献,这是一个长远的目标,对于实现律所国际化发展至关重要。Q在律所发展过程中,泰和泰如何定义知识管理的价值定位?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泰和泰是如何挖掘知识管理的潜力的?泰和泰律师事务所:泰和泰除了设业务部门之外,也根据不同的业务条线设立了全国性法律中心,这些法律中心是产生专业知识的基本单位。在此基础上,泰和泰设立了知识管理部门和知识管理专员,成立了专门的知识管理基金,提取一定的比例投入进去,专门用于知识管理。在知识管理部门的基础上,成立了专业顾问委员会及青年律师发展委员会,和知识管理部门一同协作完成内部的知识管理积累与提升工作。知识管理的一大难点在于需要协调很多律师团队共同完成。这对管理部门人员的法律素养要求比较高,知识管理部门人员大多缺乏法律背景,开展知识管理工作难度较大。而青发委委员都是优秀青年律师,在各自专业领域都有自己的能力和理解。由青发委协调法律中心提供知识成果,并进行整理相对更容易,定期更新业务文书模板、市场开拓文书模板、法律服务方案与标书等,通过知识管理工作为全所律师提供有力支撑。知识管理的另一个难点在于如何激励律师积极分享自己的知识成果。泰和泰本身有分享知识成果的良好氛围,律所会分享当下重要的业务领域,鼓励大家发表研究成果。同时我们有公众号及宣传矩阵推广平台,在公众号发布知识成果,不只是其他律师能看到,潜在客户也会看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宣传平台,能够有效激励律师分享知识成果。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积累知识,以赋能律师及律所的发展。目前我们的知识管理成果,如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业绩、经验分享类的知识成果,全所的人都可以查阅。同时我们会通过定向发送的方式,制度地要求大家使用统一的文书模板,最大化的把知识管理的成果运用到律师及律所的成长当中。泰律云学院3.006令人心动的未来Q内部管理是律所持续发展内推力的来源。在对内的管理层面,泰和泰接下来有什么规划?泰和泰律师事务所:2015年到2020年是我们的“一五战略规划”时期,我们已经完成了打造全国领先的大型综合性律师事务所的初级目标。现在与国家的十四五规划同步进入“二五战略规划(2021-2025)”,我们的目标是打造能够跨域高效合作、多核业务领军、深度服务客户的大型事务所,内部管理正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一五规划中,我们着重让管理人员看到自己的价值;二五规划中我们的目标是深化管理服务。泰和泰当前管理方面的主要矛盾是管理服务水平和快速发展不完全适应的矛盾,这个矛盾最容易从两个方面中体现,一个是风险控制,另一个是分所管理。泰和泰正处在一个分支机构规模快速扩大的时期,所以我们致力于在全国统一化管理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一是解决管理机构与时俱进的问题,考虑有必要在所有办公室之上设立统一管理机构,使各办公室在品牌、风控和品控上做到完全一致;二是技术配套问题,我们开发了IM系统用于财务管理、行政管理、案件管理和人员管理,利用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效率。Q完成走向全国初步走向世界的布局后,在对外的业务与律所发展层面,泰和泰的愿景是什么?当下有哪些正在着手的布局?泰和泰律师事务所:从律所发展层面,“二五规划”末期望达到规模的稳步增长及创收不低于100%的增长。创收的翻倍增长。国内分所布局层面,过去我们的原则是西部优先。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度契合,我们在8个西部大开发省份的省会城市都设立了办公室,再一个是有最高法院巡回法庭所在的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以及一些大中型城市也都有泰和泰的办公室。“二五规划”中,我们的布局重点会放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希望在这两个三角区域有所突破,最近已经设立了福州和广州办公室,杭州等地办公室也在规划中。在城市布局的同时,行业布局也是律所发展趋势。行业化布局必须依托于律所规模化的发展和行业基础的积累。于泰和泰而言,我们内部设有财税、知识产权企业合规等十几个法律中心,在内部打通这些法律中心就能获得行业化布局的入场券。总体来说,泰和泰海外布局的战略目前有三个重点。一是在布局上积极呼应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在
2021年8月6日
其他

建纬:取舍得当的专业化之路 丨威科先行

编者按: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中国法律服务市场中,建纬律师事务所凭着卓尔不群的专业能力在房地产和建设工程领域做到了独树一帜。二十九年来,栉风沐雨,抱朴守拙,在取与舍之间,建纬律师事务所始终保持着专业至诚的品质,最终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适度规模化”、“有条件一体化”的创新发展之路。无论是在地域布局上,还是在专业化向行业化的转变模式上,建纬别具一格的品质化发展路径都令人心往。在《创新与精进:中国特色律所访谈》第三期中,我们邀请建纬律师事务所作为访谈对象,分享其专业化发展心得与历程。备注:本期内容通过访谈建纬律师事务所主任邵万权律师完成01创立初心与理念Q1992年,建纬前身(上海市建设律师事务所)正式组建,后改名为“建纬”,“建纬”二字有何深意?建纬律师事务所:1992年,上海市建设委员会为解决其所辖范围内建设工程方面的纠纷,主要从建工集团一公司、二公司抽调一批法务、法律顾问,由其共同组建上海市建设律师事务所。所以,建纬设立之初即为国办律师事务所。但到了1995年,国家要求律师事务所应当具有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而不再支持国办。因此,建纬转型为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同时为了规避可能的行业垄断问题,律所名称也不再使用“建设”二字。而之所以改为“建纬”,是与律所LOGO相呼应的。建纬LOGO类似于一个简化的地球仪,有着分明的经度和纬度,寓意着从事房地产和建设工程专业法律服务的特色。尽管建纬已不再是辖属于上海市建设委员会的律所,但是从事此专业领域服务的特点却是一直保留下来了,至今如此。建纬律师事务所总部办公室Q建纬在成立之初即定位于房地产与建设工程领域,现如今,这一初心是否有所变化或突破?如果有,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建纬律师事务所:在应对律师行业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建纬内部其实也曾就应否涉足其他专业领域有过多重探讨。但后来,我们的合伙人均达成共识,建纬不改定位于房地产和建设工程领域的初心。但进一步地,我们会向此专业领域的上下游进行业务延伸,也就是由专业化向行业化发展。行业化本质上是为应对企业客户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发展的需求,而配套提供的能覆盖整个房地产和建设工程领域的法律服务。无论是房地产板块、还是建设工程板块,我们都对每个端口进行业务拓展,配以专业研究力量,也均已取得优秀的项目业绩。例如,我们不动产金融业务部的设立即是向房地产板块的上游进行拓展的结果,用以满足地产商在融资方面的法律需求。同样,建设工程板块也拓展出基础设施业务部,来承接政府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需求。另外,工程总承包业务部的成立,也是向建设工程领域上下游探索的实例。在《长江流域保护法》出台之后,我们今年也新设水项目业务部,用以承接水利、水务工程等系列相关业务。所以,我们的初心未变,但就业务领域边际的拓展,也使我们不断涉足此行业更多类型的业务。Q建纬一直秉持“超前、务实、至诚、优质”的理念,这八字理念是如何确立的?各有哪些考量?建纬律师事务所:这八字理念是在建纬设立之初即提出的,一直贯彻于总所和分所律师的专业服务过程中。坚守务实与至诚心态,为客户提供最专业、最优质的服务,是我们的第一要求。同时,面对市场上的多数律所普遍宣传可承办房地产和建设工程业务的情况,建纬只有领先于这些律所才能更突出专业化特色,因此我们也提出了“超前”的理念。多年来,建纬一直致力于走在房地产和建设工程法律服务的前沿。我们除重视培养内部律师的实务能力外,也尤其注重其法规解读、案例分析、文章写作等专业能力的综合提升。同时,我们亦持续深度参与行业立法与调研(例如建纬律师为行业起草新施工合同范本),这也都侧面体现了建纬的专业性和超前性。02专业发展与布局Q“专业聚焦”是建纬的独特性与竞争力所在。在整个历程中,建纬是如何不断增强与精进这一特性的?建纬律师事务所:建纬注重在内部打造专精于房地产和建设工程领域法律服务的氛围。首先,我们引入专业人才。建纬律师既有来自法律院校的优秀学子,也有来自房地产和建设工程行业的复合性人才(如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设计院工程设计师等)。在为客户提供法律服务时,我们会将这两类人才同时纳入项目团队,以进一步增强服务的专业性。其次,我们承办专业业务。建纬总所承接的业务90%以上都集中于房地产和建设工程领域,其余的便是由这些业务带来的其他领域的项目(如房地产公司的劳动争议案件)。而对于后者,我们会建议律师尽量将案件介绍到在相应领域业务比较成熟的律所,除非客户有特殊要求。而且建纬总分所均专攻房地产和建设工程领域,业务增长效果是非常明显的,由此也逐步引导律师深耕这一领域。再次,我们贯彻专业分工。建纬的业务板块细分为房地产业务部、建设工程业务部、不动产金融业务部、基础设施业务部、工程总承包业务部、企业合规和风控业务部、国际业务部和水项目业务部等。我们鼓励内部律师选择不同的细项领域发展。原则上,某个部门如果接到的客户意向性委托是属于其他部门专业领域内的事项,应当相应转给该专业部门。通过这种方式,也引导律师聚焦专业细项领域、并精心钻研。毕竟建纬律师在业务之外,所承担的课题研究工作量占比还是比较大的。Q建纬在整合总分所资源、实现协同管理上,颇有成效。对于律所的规模化与一体化发展,建纬有何经验分享?建纬律师事务所:在规模化发展上,我们强调适度规模化。建纬作为专业性律所,是难以超过那些律师人数达几千人的综合性律所。因为在人才招聘上,能专注于从事房地产和建设工程专业的人本身就相对较少,且能与建纬各方面理念均契合的就更少了。所以,一直以来,建纬对自己的定位都是“适度规模化”。和综合大所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建纬在全国布局分所时,并非以单纯追求规模扩大为目标,而仍以专业性为首要考量。对于分所的设立,我们也并非采用总所直接投资、直营分所的管理模式,而采用加盟模式。也即,一些地区的成熟律所,可以通过加盟转化为建纬品牌。对于拟加盟建纬的地区律所,我们都会提前通过访谈其主要合伙人、走访当地律协和司法管理部门等方式来进行“尽职调查”,以确保其专业性和建纬相匹配,而非简单地让地区律所改名为建纬、盲目扩张规模。在一体化发展上,我们的理念是进行“有条件的一体化”管理。这在建纬总分所之间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协调的过程。建纬最早是在2002年开始设立北京分所,直到2008年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分所设立。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总分所之间在发展上多是“单打独斗”,而且在内部协调、资源管理运作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先暂停分所设立工作,而专注于合力解决这些内部问题。后来,我们逐步就总分所发展达成一体化共识,即实现品牌一体化、资源一体化和管理一体化。但鉴于建纬并非采用总所直接投资、直营分所的管理模式,这也导致总分所之间在实现“绝对的一体化”管理上存在障碍。因此,我们提出了进行“有条件的一体化”管理,即对于涉及分所内部管理的事项,分所可自行决策;但若涉及总所或全国层面的事务,分所需要服从总所的管理。这种“有条件的一体化”管理,与建纬现阶段的发展状态相适应。而进一步加强总分所之间的融合,也是我们下一步要实现的目标。Q在布局分所阵地时,倘若优势业务难以满足当地分所的发展需求,建纬的应对策略是什么?建纬律师事务所:相对而言,新加盟为建纬品牌的律所会更关注这个问题。因为他们原本的业务可能不仅限于房地产和建设工程领域,但从建纬的角度来看,是希望引导这些分所逐步专注于此领域。由此,分所会疑惑,倘若“牺牲”了原有的其他领域业务,那该如何相应地在房地产和建设工程领域“补回来”?总所又能给到哪些支持和帮助?其实在实践操作中,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一方面,建纬正在开展品牌一体化、资源一体化和管理一体化建设,这意味着总分所协同开拓市场的优势能极大地显现出来。例如,当年深圳分所在加盟建纬时,恰好遇到一个深圳证券交易所的项目。若仅凭分所的过往业绩,是无法达到投标资格的。于是我们就采用总所和分所组成联合体的方式去投标,并最终成功中标。在项目过程中,总所派出以往承办过同类型项目并取得优秀业绩的合伙人参与,再加上深圳分所可以提供现场服务的优势,两相结合对于业务开拓是极为高效的。而且分所在办理复杂案件时,均会得到总所提供的其他技术和人员等方面的资源支持。通过与总所的一系列合作后,分所即会逐渐培养出自己的队伍,后续可独立承接同类型业务,从而形成良性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建纬品牌的发展,我们各地分所的服务报价是逐步趋同的。有些分所在未加盟时,可能受当地法律服务市场影响,业务收费较低。但是,我们认为北上广深地区的法律服务市场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所以建纬在向内地城市拓展时,多注重将当地的法律服务收费标准逐渐向北上广深看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法律服务业的发展。Q品牌化运营对于律所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建纬的品牌定位是什么?在品牌塑造上有何创新性实践?建纬律师事务所:早些年,我们对品牌运营投入不多,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建纬专攻房地产和建设工程领域且不断打磨专业能力,在行业内获得客户群体更高的认可度并非难事。但是如今,整个律师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家律所的市场推广活动更是层出不穷。倘若再一昧坚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维,也对推进建纬向全国范围布局、进行适度规模化发展有所局限。所以,为加强品牌建设,建纬现在设置全国管委会并在其下再设六个专门委员会,由品牌宣传和业务拓展这两大专门委员会专注于品牌推广工作。建纬品牌定位于专业性,几乎所有的对外宣传都与我们的专业课题及业务拓展相关。例如,我们微信公众号和官方网站的内容,多为建纬参与发改委和住建部的课题、主办一些业内研究论坛、专家论证会、与院校合作开展专业课程培训、以及展示建纬律师的研究成果等,这也是我们所能接受的品牌宣传方式。03人才引入与青年律师培养Q房地产与建设工程法律服务的人才门槛很高,在人才引入方面,建纬的标准是什么?在吸引优秀人才方面,建纬有哪些经验分享?建纬律师事务所:律所的发展靠人才,这已是业内共识。建纬对人才认定的基本标准仍是专业性。从事房地产与建设工程领域的律师不仅需要懂法律,还要懂业务模式。从这个角度来看,门槛还是很高的。我们引进人才主要有两个渠道---法律院校和行业。一方面,我们通过不断加深与法律院校的合作来招录优秀毕业生。建纬通过为法学生开设房地产和建设工程方面的实务课程及讲座、设立奖学金、提供实习基地等方式,以期能提前激发在校学生对此领域的兴趣。同时,我们的“招生”计划面向全国,建纬分所已覆盖到二十多个省会城市,这也为应届毕业生提供了更广的执业地点选择范围。另一方面,我们也从房地产和建设工程行业内招纳复合型人才。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设计院工程设计师等专业人士如果对法律感兴趣,是可以在考取律师资格后加入建纬。对于这类人才,我们都会优先引入。当然,通过这种途径吸引人才的速度较缓,这也是建纬整体规模发展速度较慢的原因。此外,在律师的福利待遇上,建纬提供给低年级律师的薪资标准是逐步向红圈所看齐的,这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Q青年律师的成长备受各家律所关注,建纬是如何促进所内青年律师的成长与发展的?具体实践是什么?建纬律师事务所:早期,建纬采用师徒制(传帮带)的培养模式。但随着律所规模扩大,合伙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难以再继续进行这种“一对一”培养,所以改为以团队方式进行系统性培养。此外,建纬对于刚开始独立执业的律师有“扶上马送一程”的传统。即,尽量在前期为其提供相对固定的法律顾问单位,而不让其茫然地去市场找客户。专心并深入服务于客户需求,是有助于新人律师逐步开拓出更多案源的。现在,建纬也成立了专门的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会会不定期地组织一些比较符合青年律师发展需求的活动,比如团建活动、关于律师着装、社交礼仪方面的培训等。这种培训不仅有利于加深律所内部的“人和”,也有利于减少利益冲突问题。朱树英律师与青年律师交流04法律科技与知识管理Q以创新为基点的法律科技对法律行业带来了革新性影响。在法律科技赋能律所发展方面,建纬有哪些实践经验分享?建纬律师事务所:法律科技的概念外延非常广,甚至一度还引发是否会替代律师的探讨。但我们更多的关注点在于,法律科技的引入应当是能提升律师工作效率、对律所内部管理能有更深入支持的。当前,我们在应用上,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总分所的管理。现阶段,我们在应用第三方开发的OA系统的同时,也尝试自行研发适合建纬内部总分所管理的系统。第二,知识管理(文档管理)。文档库的建立,对每家律所而言,都是核心事项之一。诸如线上文档协同修改、云上协作办公等法律科技的引入,极大便利了我们进行文档库管理、总分所有序使用文档库。第三,人工智能文本审查。我们常用的一些批量性文件(如招投标文件),文本通常都至少几十页。这些文件虽属于不同项目,但实际上大部分文本内容是相同的,只有少部分因具体项目特点而有所差别。每年我们这类文件有上千份,若仅靠人力审查,极不便利且效率较低。所以现在我们也正和一些外部机构合作,研发关于AI文本自动审查的项目。可以预期,这也将极大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Q知识管理对于律所的战略发展与经验积淀有着重要作用。建纬是如何搭建知识管理体系的?法律科技在其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建纬律师事务所:建纬利用法律科技设有内部共享文档库,原则上访问权限是向所有部门和团队的律师开放。同时,我们鼓励律师进行专业文章写作、并通过建纬微信公众号对外分享,这些内容大都为原创,而且有些属于具有实务性和应用性的“干货”内容。现在,很多客户和同行律师将建纬公众号作为阅读和学习的平台,这是对我们专业性的极大认可。此外,我们也设置定期培训机制,各个部门可分别组织专业领域内的知识培训。但培训并非闭门会议,其他部门的律师只要有兴趣都可以任意参与。05令人心动的未来Q在规模化发展道路上,建纬的版图已扩张至二十八个城市。对于阵地布局,建纬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是什么?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建纬律师事务所:建纬在全国布局分所时,是以满足客户和法律服务市场需求为主要的战略考量因素。这本质上是建纬从上海走出去,进行适度规模化的尝试过程。最初,我们的第一批分所地址选择的是国内法律服务业的高地——北上广深。之后,是房地产和建设工程行业客户发展得比较好的地区——沿海一线城市。再之后,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发展政策,又开始往西部省会城市拓展。这两年,随着《长江保护法》的出台,我们也有意识地向长江流域所覆盖到的城市进行布局。预计到明年,建纬分所可能会达到31或32家。总体而言,现阶段,建纬在地域布局层面上,已经基本实现适度规模化的需求。下一步,我们会将重点放在对各个分所的支持上,以提升其在房地产和建设工程领域的业务量、服务水平、营收能力、团队作战能力等,逐步把分所做强。Q伴随着新一届管委会上任,建纬顺利完成代际传承。接下来,建纬的新愿景是什么?建纬律师事务所:至今,建纬已成立29年,无论是律所规模,还是在业内的影响力,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接下来,我们的愿景在于要真正实现建纬的全国化布局和发展。今年,我们也花了很多精力进行管理架构的调整,同步成立建纬全国管委会,以此来承接这项新愿景。邵万权主任在总所迁新址仪式发言06对威科的期待Q对于律所的未来发展,建纬还希望威科提供哪些新帮助?建纬律师事务所:当前,建纬律师在日常工作中对于威科先行法律信息库的依赖性、以及服务认可度均是上升的。大数据、类案检索报告等法律科技也在提高律师工作效率、节省时间精力上,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我们期待,未来威科能够持续研发与律所需求结合度更加紧密的法律数据信息化产品,助力我们的律所管理及专业化工作。律所简介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成立于1992年12月,是中国大陆第一批以建设工程、房地产、不动产金融、自然资源与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法律服务领域的专业化律师事务所。总分所共计一千多名法律从业人员在朱树英律师与邵万权律师两任主任的带领下,秉持“超前、务实、至诚、优质”的服务理念,以诉讼、仲裁和非诉讼等法律服务方式为客户提供专业法律服务,并不断深化和拓展法律服务领域和地域,现已形成上海总所与北京、深圳、昆明、武汉、长沙、杭州、天津、福州、乌鲁木齐、南昌、南京、郑州、西安、包头、重庆、合肥、太原、成都、济南、青岛、东莞、大连、广州、西宁、海口、兰州、贵阳等近30家分所及数家联盟所资源共享的规模化法律服务格局。2021年,建纬进驻位于黄浦区中山东二路600号的外滩金融中心(BFC)S1幢31楼新址办公,并选举产生了由邵万权任事务所主任,朱树英、宋仲春、韩如波、史鹏舟、陈军、魏来任委员的新一届管理委员会。以“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PPP投融资模式的发展作为契机,建纬所的二次腾飞有了一个重要的着力点。新形势下,总所及时调整业务板块,重视房地产金融和基础设施板块的发展,建设工程业务部、房地产业务部、不动产金融业务部、自然资源与基础设施业务部、工程总承包业务部、国际业务部、合规和风控业务部、公司法业务部、水项目业务部等业务主板,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完善。
2021年8月3日
其他

百君:区域性大所的坚守与精彩 | 威科先行

编者按:1997年,重庆直辖奏响了西部大开发的序曲。国家战略布局如春雨滋养着这片大地,如今的西部法律市场广阔而丰富,但亦有其独特性。1998年,百君律师事务所成立,它的发展便与这一法律服务市场需求息息相关。历经23年的蓬勃发展,百君以“区域性综合强所”的定位扎根西部,锐意进取,已成为了律所发展模式的新典范。在《创新与精进:中国特色律所访谈》第五期中,我们邀请到百君律师事务所作为访谈对象,分享百君在开拓与坚守中的精彩。备注:本期内容通过访谈百君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秦代友律师完成。01初心与定位Q百君所的创始人和许多律师身上都有浓浓的“学院派”色彩。这一“学院派”色彩是如何形成的?对于律所业务发展有哪些助力?秦律师:“学院派”是百君在发展过程中被圈内人士贴上的标签。推测其原因,概有以下几点:“学院派”的基因种子可能从创立之初就已经种下。一是百君两位主要创始人孙渝律师和杨泽延律师均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并在毕业后留校任教十余年,创始人的这种学者气质,必然会融入到律所管理的方方面面。二是百君在创设之初,律所成员大都拥有教师背景,理论研究、专业学习氛围较为浓厚,律所既是执业机构,也像一家法学研究机构。另外百君律师的行事风格颇有学者之风。不仅在工作中追求专业认真,严格按程序办事;还一直保有勤学、敏思、严谨的习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将法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举办专业讲座、著书撰文。在收获客户好评、形成口碑效应的同时,也发表了许多具有专业深度和人文气息的文章。百君被冠以这样的称号,外界对我们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我们以积极的心态欣然受之。因为这种专业、职业、务实的宝贵基因,为百君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百君律师事务所初创时期左:初创时期的百君律师
2021年7月16日
其他

网络安全审查的进一步升级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简评丨威科先行

RIGHT.想了解更多关于「威科先行」的产品和信息欢迎长按下方图片,添加「小威」为微信好友
2021年7月12日
其他

德和衡:大道至简的进取之路 | 威科先行

编者按:在多样化的律所发展模式中,德和衡无疑是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范本。开疆扩土,传递高品质的法律服务;大道至简,追求高效透明的管理模式。在内外兼修的品质化发展之路中,德和衡既保有厚德、尚和、平衡之传统风骨,又展现出勇于拼搏的进取之精神,最终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令人欣喜。在《创新与精进:中国特色律所访谈》第四期中,我们邀请到北京德和衡律所事务所作为访谈嘉宾,分享其进取之路上的心得与收获。备注:本期内容通过访谈德衡律师集团总裁、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蒋琪完成。01缘起:风云变幻的起点Q在2010年建立之初,德和衡的创始合伙人们做了哪些准备?制定了哪些战略?其中是否有可以作为基石的原则一直沿用至今?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2010年5月20日是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注册成立的日子,从“山东德衡”到“北京德和衡”,这一天,历经了不懈的探索和纠错,我们准备了十年。从山东到全国这一历程中,我们认为,一个区域强所在全国发展壮大需要具备两个核心要素:一个是人才,另一个是客户。设立之初,我们动员了一批有理想、不安于现状、渴望到外面闯荡一番的律师走出去“开疆扩土”。如刘克江律师、毛洪涛律师、房立棠律师等就是第一批走出青岛,走向北京的开拓者。“人”的因素到位以后,我们的发展就具备了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初入京城的十多个律师在齐鲁文化和京城文化的不断磨合中学习探索,逐步形成了现在进取型的律所文化。之后,我们吸收了越来越多的人才,也在持续探索中找到了适合德和衡发展的道路,日日精进,久久为功,一城一池,积累了最初一批客户,这也为德和衡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直到现在,爱惜人才与爱护客户依然是我们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2000年,德衡北京分所所在地北京昆仑饭店Q德和衡用十年时间发展成为全球化大所,这一路走来,有哪些值得一提的重大转折与尝试?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在过去十年的发展中,有三个里程碑式的转折点,对于今天德和衡的发展与布局有着重要意义。第一个里程碑事件是2012年开始走规模化发展道路。2012年5月份,我们在南京设立了第一家共管自营的分所,这为德和衡的规模化发展拉开了序幕。在规模化发展之前,我们发现客户的需求是多层次、多区域的,而受限于律所规模,我们仅能在有限区域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因此,来自客户层面越来越强烈的需求促使我们走规模化发展道路。第二个里程碑事件是2016年开启品质化之路的《西湖宣言》。随着律所规模不断壮大,到2016年,德和衡已经在全国各地设有分所。也在当时,我们意识到规模化发展只是一时权宜之计,长久、稳健地走下去才是德和衡所追求的目标。于是,创始合伙人栾少湖律师在2016年组织了108位合伙人齐聚西湖,商讨并制定了集团战略转型升级的《西湖宣言》,目标是打造能提供水晶般透明高品质法律服务的律师事务所,这为德和衡品质化发展道路拉开了帷幕。第三个里程碑事件是2015年开启、2018年加速的国际化发展道路。2015-2018年,德和衡的规模化发展已经基本完成,律所实力和财力大幅提升。同时,随着客户开始提出越来越多的涉外需求,我们开始快速在全球布局分所。2018年,除了我们已经开设的莫斯科、华盛顿、柏林、悉尼等海外直管分所,德和衡在香港、西雅图、圣彼得堡、首尔等七个城市连续开设了7家直管分所,德和衡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也由此加速。德衡集团在杭州召开大会制定《西湖宣言》Q德衡律师集团目前有两大律所品牌,一个是“德衡”,另一个是“德和衡”,设置双品牌战略是处于哪些考量?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德和衡与德衡是两家独立的律师事务所,“德衡律师集团”是山东德衡律师事务所与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在香港共同注册的公司,为双品牌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山东德衡源自青岛,目前仍是区域强所。所以在山东省内,优势品牌是“山东德衡律师事务所”。这个品牌已经在山东形成了品牌效应,省内客户比较认可,贸然改变名字对律所的发展有不利影响。而在全国范围内,运营品牌是“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从北上广深等地29个国内分所到12个海外分所所在地的客户,都很认可“德和衡”这个品牌。因此,双品牌运营战略是基于地域性差异和市场需求而设立的,本质上是提高客户识别度,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差别化的优质服务。02开拓:顺势而为的发展与布局Q德和衡十年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四个“顺势而为”,即“规模化、品质化、一体化、数字化”。从逻辑上看,规模化是律所发展的基础,德和衡通过十年的努力,在规模化发展方面颇有建树,在实践过程中,实现规模化的主要因素和推动力有哪些?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第一个因素是客户需求的驱动。这是最直接的因素,国内客户往往有综合性、复杂的法律事务需求,需要各种专业背景律师在各地协同工作,规模化不可或缺。另外,我们的客户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很多工程,采购国际所服务的成本很高,而与当地律所合作无论是法律适用、语言、时差还是文化差异等方面都面临一定困难。因此客户需要我们能够提供跨境法律服务。第二个因素是联盟中部分律所的发展需求推动。德和衡与四川恒和信、福建拓维两家律所共同发起设立了全球精品律所联盟(EGLA),随着在联盟中与各联盟律所沟通增加,许多成员所在发展过程中会提出规模化、一体化的合并需求。满足联盟所的需求能够帮助双方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便于品牌的统一发展与团队的统一管理,德和衡南京、郑州、太原、哈尔滨、海口、合肥分所从而产生。Q品质化与一体化推动德和衡持续发展壮大,在具体操作层面,德和衡的实践是什么?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在品质化层面,我们有两方面考虑,一是人的品质化,另一个是物的品质化。具体来讲,人的品质化要求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的教育背景、业绩成就、客户服务都是高品质的。简单归纳就是2018年我们在德和衡深圳提出的四高战略,即“高品办公、高手律师、高质产品、高端客户”。物的品质化体现在高品办公,我们要求各地分所的办公室都应开在当地最好的办公楼里,环境一流、装修考究,为高手律师办公提供最佳环境。一个律所具备了以上“四高”,即高品办公吸引高手律师,高手律师带来高质产品,高质产品带来高端客户,高端客户带来高速发展,便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带动律所高品质地持续发展。在一体化方面,我们认为,一体化律师事务所运营模式主要体现为两个层次:同一律所的一体化和总分所之间的一体化。同一律所的运营模式一体化需要做到品牌、管理、文化和团队四方面内容的统一;总分所之间的一体化分为后台、中台、利益三个层面的一体化。现阶段,德和衡在北京、上海、深圳、青岛、济南这五个城市的分所实现了中台一体化和利益一体化,我们叫“直管直营”。德和衡其他分所正在完成中台一体化宏伟计划,我们称为“共管共营”。中台一体化包含四个方面,分别为客户及资源管理、投标管理、案件管理、及风险防控管理。我们要求:所有的案件均在内网上传,从建档立案到结案归档,整个流程在系统内都有清晰的显示,案件管理一目了然;客户管理系统将客户与律所的签约情况和服务情况进行分级分类管理,通过客户情况的分析,在系统内进行科学的分类和备注说明,从而更加高效的进行管理与维护;风险控制系统会严格把握所有业务的合规性,文件的盖章需要分所自行审核以后,再由总所的合规人员内核通过才可完成。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让德和衡没有卷入证券或债券等风险事件中。德和衡总分所的一体化正在完成第二步,希望通过打造强大的中后台促进全体成员律所的相互协作与共同进步,从而分所也能提供如总所一般的高品质服务。至于利益一体化,德和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总体来说,我们需要尊重契约,循序渐进,水到渠成。Q德和衡在国际化布局方面颇有心得和成果,不仅在九个国家设置了分支机构,还加入了“一带一路”律师联盟等国际性律师行业协会。在设立境外办公室和国际化布局的过程中,德和衡遇到过哪些印象深刻的挑战,是如何应对挑战的?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经过近年来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德和衡已经在九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海外分支机构及代表处,并在司法部成功备案9家,所有备案的境外分支机构均有职工和实体机构。此外,我们目前发展海外分所的主要方式是设立直投分所,不管是委派出去的国内律师还是招聘的国外律师都是德和衡直接管理的员工,虽然这样的模式中国客户更加喜欢和感到亲切,但是海外分所本土化是我们避免不了的发展方向,各海外分所也需要在专业、文化、管理、市场等方面积极应对“本土化”这个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正在开展海外律所的本地化战略,希望把现有的海外分所和即将在欧洲的塞浦路斯、西班牙、瑞士、卢森堡、希腊、蒙古的乌兰巴托等地开设的分所进行本地化部署。具体而言,德和衡的海外分所,从海外执业律师人才招揽、品牌投入、线上办公体系以及客户共享方面都在日趋成熟。海外律所的本地化部署是我们解决现有问题的钥匙,也是我们未来坚持的一个重要方向。全球布局图03进阶:数字化管理与应用Q数字化转型目前也是各律所正在进行的变革,德和衡在数字化管理方面有哪些创新的实践经验值得分享?运用了哪些法律科技工具?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数字化转型是目前各律所都在探索的方向。我们理解的现阶段数字化律所,它应该是一个可以把案件、客户、文档、财务这四方面打通,形成一个全循环链条,与律所打通,与团队打通,与客户打通,与社会打通,让律师能够一键管理,或者说可以从一个入口管理全部内容。这是现阶段以律师为中心的数字化律所,未来要转化为以客户为中心和以数据为中心。在2021年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德衡律师集团创新性地设立了一家互联网概念的律师事务所,即北京因特律师事务所。首先,北京因特律师事务所是一家全方位支持律师在家远程办公,包括并不限于远程立结案、文书下载盖章签字、视频会议交流,网上会见开庭、线上收费付酬等硬件齐备的互联网律师事务所。我们的远程办公平台,可以让律师实现全部工作流程一网通办,同时有效地实现对所内资源的共享。其次,北京因特律师事务所专门制定了统一的“案源分红”制度,鼓励事业合伙人之间尽可能多地开展合作,互通有无。事业合伙人可以在因特律所官网专门开设的“案源分红”栏目中录入自己希望他人合作、参与、处理的案件信息,每个有效案件信息均有专人响应,进而高效地帮助合伙人丰富案源。此外,因特所打破了律师和客户同网办公的“界限”,通过充分运用数字化、智能化、大数据、场景应用等新技术手段,让律所律师在客户关系管理、协作办公、知识管理等方面实现价值、效率最大化,资源最大限度共享。为律师无边界、数字化服务提供全方位保障,为客户创造更多附加价值。北京因特律师事务所04传承:人才引入与律师晋级Q律所的发展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持续引入,在引入人才时,德和衡的考量标准是什么?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我们对于律师的考量标准可以概括为“七有”,即有范儿、有产品、有资源、有担当、有风控、有业绩、有情怀。首先,我们希望德和衡吸引的都是高手律师。他们需要有专业的背景,拥有专业技能,且其专业领域是我们所稀缺的。我们会不拘一格地引入这样的人才,以弥补专业空缺。其次,要认可德衡律师集团的进取文化。尊重、共享、透明、进取是德和衡所一直秉持的价值观。进取型律所要求律师们不停地奔跑而不是固守在一个地方,我们称之为“狼性”文化。德和衡的律师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能承受高压力并将之转换为前进的动力。律所与律师之间要达到和谐、平衡,互惠互利,开放共享。最后,要有可培养性。可培养性也即可持续发展性,即律师要有开放的思想,包容的态度,能够随时调整自己,拥抱变化。Q除了引入新律师,律所内部的培养机制也非常重要。在律师的成长和发展方面,德和衡有哪些创新性实践?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在青年律师培养方面,德和衡有自己独特的培养体系。首先,我们对律师真正做到了不收一分钱的零成本执业,也就是说律师不需要为工位、办公用品等支付任何费用。对青年律师来说,零成本办公是一项很大的福利,这有别于中国95%以上的成本分摊制的律所。其次,我们针对青年律师的成长先后提出了“雏鹰律师助飞计划”“千人双百计划”来帮助青年律师成长。“雏鹰律师助飞计划”于2020年9月起开始实施,对32周岁以下的独立执业律师,将其30万收费段内的提成比例提高至82%,以帮助这些刚出校门不过二、三年的法律青年“迅速并自信”地走上“体面且独立”的执业道路,并尽己所能回报父母家人和有能力早日成家立业。“千人双百计划”是2020年底提出,致力于在三年时间内,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包括合伙人在内的1000位执业律师,执业规范达到100分,执业收费超过100万。在这过程中,合伙人要与上升期的青年律师按照“1+2”“1+5”的比例结对子,实现共享分享,达到互助互强。这些成长计划的实施都会有专门的经费款项来支持,每年我们合伙人都会有慷慨的捐款给到德和衡各地青工委,德和衡青工委可能是中国各大律所“最有钱”的青工委,他们用这些经费专门支持青年律师的培养,保障他们的成长。此外,我们还有针对青年律师的专业培训计划,如北京有“未来大本营”,上海有“好莱坞梦工厂”、深圳有“波音梦享社”,这些青训营将活泼的形式与专业化培训融为一体,极大地助力了青年律师的成长。蒋琪总裁曾经说过,德和衡是小树的温室,中树的沃土,大树的修行地。从这个意义上讲,德和衡是青年律师成长的温室。在这里,青年律师可以零成本办公,可以利用丰富的资源快速成长,而青年律师的成长也促使德和衡快速发展,这种互助共赢的良性循环让德和衡走得更久更远。德和衡金牌律师创造营Q在律所发展过程中,德和衡是如何实现对律师及团队的有效激励的?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德和衡对律师及团队的考核激励比较有特点,我们以定额创收为导向,不以成本分担为基础,真正实现零成本执业。律师需要每年完成定额考核,如果完不成,我们不会扣取费用,但是会根据律师的收入来重新调整其办公资源和办公室面积,每年考核一次。这种以收费定额为导向的方法,促成德和衡每年30%到50%的收费增长。有合伙人曾笑谈,在这种考核制度下,总感觉需要不断进取拓展业务来完成定额,否则年底被搬离现有办公室,会很没有面子。我们每季度会公布收费排名榜,对合伙人、律师来说,这个榜单也会带来小小的压力。这些措施让德和衡的律师及团队压力转化成动力,一直在进取的道路上奔跑,也让德和衡有序健康地发展下去。05期待:令人心动的未来Q从2020年开始,我们的国内外环境开始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面对前所未有的变局,德和衡在发展战略上有哪些新的调整和更前卫的考虑?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首先,在未来五到十年,我们要继续朝着“以客户为中心”的方向发展。律师要完全围绕客户的需求来设定律所资源的投向,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将客户需求作为律师及团队的行动导向。其次,我们提出总、分所“网格化、全打通”的发展战略。德和衡目前有20大业务中心,五十多家分所,我们期望未来律所和律所之间,律师和律师之间,律师和客户之间,甚至客户和客户之间实现全打通。“网格化、全打通”战略要实现律所各人员、各地分所、各业务中心之间互相了解、合作,携手开拓全国市场,由此为德和衡律师提供了稳定、系统、大规模的案源。通过内外部案源转介、客户资源共享和能力共享的形式,并在律所公共资源和内外营销活动助力下,德和衡律师可以无障碍地跨地、跨专业开拓业务,达到由专业人才成长为专业领袖的个人飞跃。这两年我们在持续地进行这两种战略转变,也行之有效。虽然2020年受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们依然有近20%的收入与人数的增长。行之有效的战略让德和衡保持稳健增长,我们未来也会继续践行,保持健康、有序发展。Q律所的发展是一个内外兼修的过程,除了对外战略考量外,在对内的律所管理层面,德和衡接下来有哪些期待?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在对内管理层面,我们推崇“大道至简”,即管理越简单越好。让所有合伙人和律师都能看到一个高效、透明、简单的管理,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期望,未来德和衡能够发展成为一家服务律师最好的律所,为律师赋能,如为律师提供更大的工作平台,提供多种产品供律师选择,像引入专业的威科先行法律数据库等。我们认为,管理的最高境界即服务,简单管理、制度管理、专职管理蔚然成风,让律师有一种五星级酒店的感受,无论是从硬件还是软件,都能有良好的体验。06双赢:对威科的期待Q对于律所的未来发展,德和衡还希望威科提供哪些新帮助?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期待继续运用订阅威科优质的法律数据库,希望能够共同推出创新的产品。威科先行能发挥平台丰富数据及客户资源的优势,帮助德和衡将本所优质服务推广出去,服务中外企业客户。
2021年6月25日
其他

限定《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二次审议稿)》中过错推定规则的建议丨威科先行

[9]、消费者维权纠纷中“经营者提供的机动车…等耐用商品或者装饰装修…由经营者承担有关瑕疵的举证责任”[10],债务纠纷中“…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2021年6月16日
其他

数据安全立法架构的基本确立——《数据安全法》八大要点解析丨威科先行

RIGHT.想了解更多关于「威科先行」的产品和信息欢迎长按下方图片,添加「小威」为微信好友
2021年6月11日
其他

建纬:取舍得当的专业化之路 丨威科先行

编者按: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中国法律服务市场中,建纬律师事务所凭着卓尔不群的专业能力在房地产和建设工程领域做到了独树一帜。二十九年来,栉风沐雨,抱朴守拙,在取与舍之间,建纬律师事务所始终保持着专业至诚的品质,最终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适度规模化”、“有条件一体化”的创新发展之路。无论是在地域布局上,还是在专业化向行业化的转变模式上,建纬别具一格的品质化发展路径都令人心往。在《创新与精进:中国特色律所访谈》第三期中,我们邀请建纬律师事务所作为访谈对象,分享其专业化发展心得与历程。备注:本期内容通过访谈建纬律师事务所主任邵万权律师完成01创立初心与理念Q1992年,建纬前身(上海市建设律师事务所)正式组建,后改名为“建纬”,“建纬”二字有何深意?建纬律师事务所:1992年,上海市建设委员会为解决其所辖范围内建设工程方面的纠纷,主要从建工集团一公司、二公司抽调一批法务、法律顾问,由其共同组建上海市建设律师事务所。所以,建纬设立之初即为国办律师事务所。但到了1995年,国家要求律师事务所应当具有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而不再支持国办。因此,建纬转型为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同时为了规避可能的行业垄断问题,律所名称也不再使用“建设”二字。而之所以改为“建纬”,是与律所LOGO相呼应的。建纬LOGO类似于一个简化的地球仪,有着分明的经度和纬度,寓意着从事房地产和建设工程专业法律服务的特色。尽管建纬已不再是辖属于上海市建设委员会的律所,但是从事此专业领域服务的特点却是一直保留下来了,至今如此。建纬律师事务所总部办公室Q建纬在成立之初即定位于房地产与建设工程领域,现如今,这一初心是否有所变化或突破?如果有,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建纬律师事务所:在应对律师行业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建纬内部其实也曾就应否涉足其他专业领域有过多重探讨。但后来,我们的合伙人均达成共识,建纬不改定位于房地产和建设工程领域的初心。但进一步地,我们会向此专业领域的上下游进行业务延伸,也就是由专业化向行业化发展。行业化本质上是为应对企业客户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发展的需求,而配套提供的能覆盖整个房地产和建设工程领域的法律服务。无论是房地产板块、还是建设工程板块,我们都对每个端口进行业务拓展,配以专业研究力量,也均已取得优秀的项目业绩。例如,我们不动产金融业务部的设立即是向房地产板块的上游进行拓展的结果,用以满足地产商在融资方面的法律需求。同样,建设工程板块也拓展出基础设施业务部,来承接政府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需求。另外,工程总承包业务部的成立,也是向建设工程领域上下游探索的实例。在《长江流域保护法》出台之后,我们今年也新设水项目业务部,用以承接水利、水务工程等系列相关业务。所以,我们的初心未变,但就业务领域边际的拓展,也使我们不断涉足此行业更多类型的业务。Q建纬一直秉持“超前、务实、至诚、优质”的理念,这八字理念是如何确立的?各有哪些考量?建纬律师事务所:这八字理念是在建纬设立之初即提出的,一直贯彻于总所和分所律师的专业服务过程中。坚守务实与至诚心态,为客户提供最专业、最优质的服务,是我们的第一要求。同时,面对市场上的多数律所普遍宣传可承办房地产和建设工程业务的情况,建纬只有领先于这些律所才能更突出专业化特色,因此我们也提出了“超前”的理念。多年来,建纬一直致力于走在房地产和建设工程法律服务的前沿。我们除重视培养内部律师的实务能力外,也尤其注重其法规解读、案例分析、文章写作等专业能力的综合提升。同时,我们亦持续深度参与行业立法与调研(例如建纬律师为行业起草新施工合同范本),这也都侧面体现了建纬的专业性和超前性。02专业发展与布局Q“专业聚焦”是建纬的独特性与竞争力所在。在整个历程中,建纬是如何不断增强与精进这一特性的?建纬律师事务所:建纬注重在内部打造专精于房地产和建设工程领域法律服务的氛围。首先,我们引入专业人才。建纬律师既有来自法律院校的优秀学子,也有来自房地产和建设工程行业的复合性人才(如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设计院工程设计师等)。在为客户提供法律服务时,我们会将这两类人才同时纳入项目团队,以进一步增强服务的专业性。其次,我们承办专业业务。建纬总所承接的业务90%以上都集中于房地产和建设工程领域,其余的便是由这些业务带来的其他领域的项目(如房地产公司的劳动争议案件)。而对于后者,我们会建议律师尽量将案件介绍到在相应领域业务比较成熟的律所,除非客户有特殊要求。而且建纬总分所均专攻房地产和建设工程领域,业务增长效果是非常明显的,由此也逐步引导律师深耕这一领域。再次,我们贯彻专业分工。建纬的业务板块细分为房地产业务部、建设工程业务部、不动产金融业务部、基础设施业务部、工程总承包业务部、企业合规和风控业务部、国际业务部和水项目业务部等。我们鼓励内部律师选择不同的细项领域发展。原则上,某个部门如果接到的客户意向性委托是属于其他部门专业领域内的事项,应当相应转给该专业部门。通过这种方式,也引导律师聚焦专业细项领域、并精心钻研。毕竟建纬律师在业务之外,所承担的课题研究工作量占比还是比较大的。Q建纬在整合总分所资源、实现协同管理上,颇有成效。对于律所的规模化与一体化发展,建纬有何经验分享?建纬律师事务所:在规模化发展上,我们强调适度规模化。建纬作为专业性律所,是难以超过那些律师人数达几千人的综合性律所。因为在人才招聘上,能专注于从事房地产和建设工程专业的人本身就相对较少,且能与建纬各方面理念均契合的就更少了。所以,一直以来,建纬对自己的定位都是“适度规模化”。和综合大所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建纬在全国布局分所时,并非以单纯追求规模扩大为目标,而仍以专业性为首要考量。对于分所的设立,我们也并非采用总所直接投资、直营分所的管理模式,而采用加盟模式。也即,一些地区的成熟律所,可以通过加盟转化为建纬品牌。对于拟加盟建纬的地区律所,我们都会提前通过访谈其主要合伙人、走访当地律协和司法管理部门等方式来进行“尽职调查”,以确保其专业性和建纬相匹配,而非简单地让地区律所改名为建纬、盲目扩张规模。在一体化发展上,我们的理念是进行“有条件的一体化”管理。这在建纬总分所之间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协调的过程。建纬最早是在2002年开始设立北京分所,直到2008年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分所设立。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总分所之间在发展上多是“单打独斗”,而且在内部协调、资源管理运作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先暂停分所设立工作,而专注于合力解决这些内部问题。后来,我们逐步就总分所发展达成一体化共识,即实现品牌一体化、资源一体化和管理一体化。但鉴于建纬并非采用总所直接投资、直营分所的管理模式,这也导致总分所之间在实现“绝对的一体化”管理上存在障碍。因此,我们提出了进行“有条件的一体化”管理,即对于涉及分所内部管理的事项,分所可自行决策;但若涉及总所或全国层面的事务,分所需要服从总所的管理。这种“有条件的一体化”管理,与建纬现阶段的发展状态相适应。而进一步加强总分所之间的融合,也是我们下一步要实现的目标。Q在布局分所阵地时,倘若优势业务难以满足当地分所的发展需求,建纬的应对策略是什么?建纬律师事务所:相对而言,新加盟为建纬品牌的律所会更关注这个问题。因为他们原本的业务可能不仅限于房地产和建设工程领域,但从建纬的角度来看,是希望引导这些分所逐步专注于此领域。由此,分所会疑惑,倘若“牺牲”了原有的其他领域业务,那该如何相应地在房地产和建设工程领域“补回来”?总所又能给到哪些支持和帮助?其实在实践操作中,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一方面,建纬正在开展品牌一体化、资源一体化和管理一体化建设,这意味着总分所协同开拓市场的优势能极大地显现出来。例如,当年深圳分所在加盟建纬时,恰好遇到一个深圳证券交易所的项目。若仅凭分所的过往业绩,是无法达到投标资格的。于是我们就采用总所和分所组成联合体的方式去投标,并最终成功中标。在项目过程中,总所派出以往承办过同类型项目并取得优秀业绩的合伙人参与,再加上深圳分所可以提供现场服务的优势,两相结合对于业务开拓是极为高效的。而且分所在办理复杂案件时,均会得到总所提供的其他技术和人员等方面的资源支持。通过与总所的一系列合作后,分所即会逐渐培养出自己的队伍,后续可独立承接同类型业务,从而形成良性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建纬品牌的发展,我们各地分所的服务报价是逐步趋同的。有些分所在未加盟时,可能受当地法律服务市场影响,业务收费较低。但是,我们认为北上广深地区的法律服务市场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所以建纬在向内地城市拓展时,多注重将当地的法律服务收费标准逐渐向北上广深看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法律服务业的发展。Q品牌化运营对于律所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建纬的品牌定位是什么?在品牌塑造上有何创新性实践?建纬律师事务所:早些年,我们对品牌运营投入不多,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建纬专攻房地产和建设工程领域且不断打磨专业能力,在行业内获得客户群体更高的认可度并非难事。但是如今,整个律师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家律所的市场推广活动更是层出不穷。倘若再一昧坚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维,也对推进建纬向全国范围布局、进行适度规模化发展有所局限。所以,为加强品牌建设,建纬现在设置全国管委会并在其下再设六个专门委员会,由品牌宣传和业务拓展这两大专门委员会专注于品牌推广工作。建纬品牌定位于专业性,几乎所有的对外宣传都与我们的专业课题及业务拓展相关。例如,我们微信公众号和官方网站的内容,多为建纬参与发改委和住建部的课题、主办一些业内研究论坛、专家论证会、与院校合作开展专业课程培训、以及展示建纬律师的研究成果等,这也是我们所能接受的品牌宣传方式。03人才引入与青年律师培养Q房地产与建设工程法律服务的人才门槛很高,在人才引入方面,建纬的标准是什么?在吸引优秀人才方面,建纬有哪些经验分享?建纬律师事务所:律所的发展靠人才,这已是业内共识。建纬对人才认定的基本标准仍是专业性。从事房地产与建设工程领域的律师不仅需要懂法律,还要懂业务模式。从这个角度来看,门槛还是很高的。我们引进人才主要有两个渠道---法律院校和行业。一方面,我们通过不断加深与法律院校的合作来招录优秀毕业生。建纬通过为法学生开设房地产和建设工程方面的实务课程及讲座、设立奖学金、提供实习基地等方式,以期能提前激发在校学生对此领域的兴趣。同时,我们的“招生”计划面向全国,建纬分所已覆盖到二十多个省会城市,这也为应届毕业生提供了更广的执业地点选择范围。另一方面,我们也从房地产和建设工程行业内招纳复合型人才。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设计院工程设计师等专业人士如果对法律感兴趣,是可以在考取律师资格后加入建纬。对于这类人才,我们都会优先引入。当然,通过这种途径吸引人才的速度较缓,这也是建纬整体规模发展速度较慢的原因。此外,在律师的福利待遇上,建纬提供给低年级律师的薪资标准是逐步向红圈所看齐的,这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Q青年律师的成长备受各家律所关注,建纬是如何促进所内青年律师的成长与发展的?具体实践是什么?建纬律师事务所:早期,建纬采用师徒制(传帮带)的培养模式。但随着律所规模扩大,合伙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难以再继续进行这种“一对一”培养,所以改为以团队方式进行系统性培养。此外,建纬对于刚开始独立执业的律师有“扶上马送一程”的传统。即,尽量在前期为其提供相对固定的法律顾问单位,而不让其茫然地去市场找客户。专心并深入服务于客户需求,是有助于新人律师逐步开拓出更多案源的。现在,建纬也成立了专门的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会会不定期地组织一些比较符合青年律师发展需求的活动,比如团建活动、关于律师着装、社交礼仪方面的培训等。这种培训不仅有利于加深律所内部的“人和”,也有利于减少利益冲突问题。朱树英律师与青年律师交流04法律科技与知识管理Q以创新为基点的法律科技对法律行业带来了革新性影响。在法律科技赋能律所发展方面,建纬有哪些实践经验分享?建纬律师事务所:法律科技的概念外延非常广,甚至一度还引发是否会替代律师的探讨。但我们更多的关注点在于,法律科技的引入应当是能提升律师工作效率、对律所内部管理能有更深入支持的。当前,我们在应用上,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总分所的管理。现阶段,我们在应用第三方开发的OA系统的同时,也尝试自行研发适合建纬内部总分所管理的系统。第二,知识管理(文档管理)。文档库的建立,对每家律所而言,都是核心事项之一。诸如线上文档协同修改、云上协作办公等法律科技的引入,极大便利了我们进行文档库管理、总分所有序使用文档库。第三,人工智能文本审查。我们常用的一些批量性文件(如招投标文件),文本通常都至少几十页。这些文件虽属于不同项目,但实际上大部分文本内容是相同的,只有少部分因具体项目特点而有所差别。每年我们这类文件有上千份,若仅靠人力审查,极不便利且效率较低。所以现在我们也正和一些外部机构合作,研发关于AI文本自动审查的项目。可以预期,这也将极大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Q知识管理对于律所的战略发展与经验积淀有着重要作用。建纬是如何搭建知识管理体系的?法律科技在其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建纬律师事务所:建纬利用法律科技设有内部共享文档库,原则上访问权限是向所有部门和团队的律师开放。同时,我们鼓励律师进行专业文章写作、并通过建纬微信公众号对外分享,这些内容大都为原创,而且有些属于具有实务性和应用性的“干货”内容。现在,很多客户和同行律师将建纬公众号作为阅读和学习的平台,这是对我们专业性的极大认可。此外,我们也设置定期培训机制,各个部门可分别组织专业领域内的知识培训。但培训并非闭门会议,其他部门的律师只要有兴趣都可以任意参与。05令人心动的未来Q在规模化发展道路上,建纬的版图已扩张至二十八个城市。对于阵地布局,建纬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是什么?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建纬律师事务所:建纬在全国布局分所时,是以满足客户和法律服务市场需求为主要的战略考量因素。这本质上是建纬从上海走出去,进行适度规模化的尝试过程。最初,我们的第一批分所地址选择的是国内法律服务业的高地——北上广深。之后,是房地产和建设工程行业客户发展得比较好的地区——沿海一线城市。再之后,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发展政策,又开始往西部省会城市拓展。这两年,随着《长江保护法》的出台,我们也有意识地向长江流域所覆盖到的城市进行布局。预计到明年,建纬分所可能会达到31或32家。总体而言,现阶段,建纬在地域布局层面上,已经基本实现适度规模化的需求。下一步,我们会将重点放在对各个分所的支持上,以提升其在房地产和建设工程领域的业务量、服务水平、营收能力、团队作战能力等,逐步把分所做强。Q伴随着新一届管委会上任,建纬顺利完成代际传承。接下来,建纬的新愿景是什么?建纬律师事务所:至今,建纬已成立29年,无论是律所规模,还是在业内的影响力,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接下来,我们的愿景在于要真正实现建纬的全国化布局和发展。今年,我们也花了很多精力进行管理架构的调整,同步成立建纬全国管委会,以此来承接这项新愿景。邵万权主任在总所迁新址仪式发言06对威科的期待Q对于律所的未来发展,建纬还希望威科提供哪些新帮助?建纬律师事务所:当前,建纬律师在日常工作中对于威科先行法律信息库的依赖性、以及服务认可度均是上升的。大数据、类案检索报告等法律科技也在提高律师工作效率、节省时间精力上,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我们期待,未来威科能够持续研发与律所需求结合度更加紧密的法律数据信息化产品,助力我们的律所管理及专业化工作。律所简介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成立于1992年12月,是中国大陆第一批以建设工程、房地产、不动产金融、自然资源与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法律服务领域的专业化律师事务所。总分所共计一千多名法律从业人员在朱树英律师与邵万权律师两任主任的带领下,秉持“超前、务实、至诚、优质”的服务理念,以诉讼、仲裁和非诉讼等法律服务方式为客户提供专业法律服务,并不断深化和拓展法律服务领域和地域,现已形成上海总所与北京、深圳、昆明、武汉、长沙、杭州、天津、福州、乌鲁木齐、南昌、南京、郑州、西安、包头、重庆、合肥、太原、成都、济南、青岛、东莞、大连、广州、西宁、海口、兰州、贵阳等近30家分所及数家联盟所资源共享的规模化法律服务格局。2021年,建纬进驻位于黄浦区中山东二路600号的外滩金融中心(BFC)S1幢31楼新址办公,并选举产生了由邵万权任事务所主任,朱树英、宋仲春、韩如波、史鹏舟、陈军、魏来任委员的新一届管理委员会。以“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PPP投融资模式的发展作为契机,建纬所的二次腾飞有了一个重要的着力点。新形势下,总所及时调整业务板块,重视房地产金融和基础设施板块的发展,建设工程业务部、房地产业务部、不动产金融业务部、自然资源与基础设施业务部、工程总承包业务部、国际业务部、合规和风控业务部、公司法业务部、水项目业务部等业务主板,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完善。
2021年5月28日
其他

清律:我们会不同丨威科先行

2016年初秋,一批毕业于清华大学法学院的青年优秀律师,在工作多年后出于对市场上既有执业平台风格与规则的“积极不满”,毅然共同创建了一家属于年轻世代的律所——北京清律律师事务所。在创立至今的五年中,清律已在科技法律服务、娱乐法服务、商事争议解决等多个新兴行业及业务领域打响了名号,在房地产建工、投融资并购和婚姻家事领域也硕果累累。在眼下大所云集、强所环绕的中国法律服务市场,作为一家别致甚至是有些另类的律师事务所,清律尽管总人数不多,却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在《创新与精进:中国特色律所访谈》第二期中,我们邀请清律律师事务所作为访谈对象,分享其具有独特气质的创新发展之道。01行业变革的实践者,打造清律的创新之道Q“我们会不同”,是清律的标志性SLOGAN。但似乎并不是如很多机构的SLOGAN一样表明了一个正向的态度,例如常见的表达对客户的尽责,或者对一些好的品质的追求。清律要表达的观点到底是什么?清律律师事务所:早在清法律师团(清律前身)时代,创始合伙人就一直希望做些“有趣的”、“不一样”的事情。当时感觉市面上没有更好的平台选择,那我们能不能自己做一个?这就是清律的由来。为了给不满足于现有选项的律师们提供其他选项,清律设立了自己的SLOGAN——“我们会不同“,这也成为清律的基因和底色。“不同”也是清律对律所发展过程中新加入的律师们的期许。我们希望清律可以吸纳和包容更多的不同职业风格的律师。我们不以业绩为导向,不会对律师们设定硬性的创收指标,但是我们要求每一位律师的专业能力超过清律的最低标准。在创立初期,作为一个小的团队,清律说服客户依靠的正是创始人们的业务能力,而非律所品牌。当然,清律发展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客户因为清律的品牌而选择了清律的律师。但清律在客户心中留下的印象始终是一家别致的、不太一样的律所。这个平台上的律师们在与同行竞争和客户沟通时能够被另眼看待,这就是我们想做的事情。“我们会不同”,这种不同,使得每个人的眼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清律。这个SLOGAN,其实是说给我们自己的律师们听的,这也反映了清律的观念里,对律所这个平台的一个很重要的理解是:律所的客户就是律师。而不是律师直接服务的对象。所以,清律已经在做的很多一体化的动作,目的只有一个:提升大家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至于说提升之后,节省出来的时间精力用来干什么?清律包容甚至是欢迎一切多元化的选择,去玩、去旅游、去陪家人、去做公益,什么都可以——当然,也可以用来创造更高的业绩。Q清律的清华色彩非常浓厚,而且我们注意到在官网上你们也强调了清律是由一批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青年优秀律师创建,这个对清律而言意味着什么?清律会一直坚持这个色彩么?清律律师事务所:清律的定义从第一天开始就非常明确——使律“清”。因为清律是由一批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律师创建,并且在早期有很多科研项目是跟清华大学联动的,这难免会给人清律的清华色彩非常浓厚的印象。但实际上,清律的“清”是一个动词,使动用法,表达了我们“厘清律制、践行法治”的初心。同时,清律始终都以一个非常包容的态度去看待加入律所的所有成员。所以,“清律”的含义从来不是“清华律师”,事实上,我们有很多很多非清华学业背景的小伙伴。但无须讳言,创始团队的风格确实决定了律所的文化,清律创始团队教育背景的一致性导致了清律是一个文化一致性很高的组织。例如律所严格执行的“分管主义”,其实就是我们文化一致性的一个体现。我们一共有七个分管事项,其中,技术事务、战略事务、业务管理事务这三项为全国统管。在清律的章程中,分管战略的合伙人为首席合伙人。下放到每个地方办公室的管理事务有四项,分别是行政财务、人力事务、财务事务、市场宣传事务。清律还设立了一个轮值全国市场事务负责人,由各个地办的市场分管合伙人轮值担任,来经营维护“清律”整体的品牌形象。这种架构下,清律所有事务都由特定人员直接决定,其他人哪怕同为管理合伙人也不得干涉其他人决定。这样,既保证了执行上的效率,也避免了个体决策偏差而给整个机构带来的决策错误风险。而这个制度设计,从根本上就来源于“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其位谋其政”的统一文化理念。Q在外界看来,清律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品牌。我们注意到,清律并未获得过任何业界知名的奖项,但却在极短时间内同样获得了一定的市场声望。可以解释一下为什么出现这种有点特别的状况吗?清律律师事务所:追求变化,是清律的SLOGAN“我们会不同”最好的诠释。所以清律从来没有对标任何一家红圈,亦无意于全盘照抄同行业已有的成功路径。至于如何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了一定的认可,我们应该是做对了两件事情,第一,清律的这批创始合伙人个人业务能力比较强。因此一开始的时候可以说是律师的个人品牌在向律所品牌赋能。第二,我们有一些公益性的支出放在了律所的市场活动上,包括支持一些大型学术研究、科技项目、人才培养等活动,这让我们在市场快速地获得了一些口碑。至于为什么没有奖项,其实这也是清律分管主义的体现。清律第一任市场分管是熊定中律师,第二任市场分管是郑厚哲律师,这两位律师都是非常不乐意去参加评选的,所以虽然清律也在很多领域斩获佳绩,但在2020年之前从来没有主动申报过任何奖项。但这并不意味着清律一直会拒绝参加任何的竞争性评选。2020年后,清律全国轮值市场分管变成了顾宁律师,后来又由朱晶晶律师接手,这两位律师的态度和意愿就积极很多,因此,清律应该也会参与到一些奖项的竞争中去——当然,不包括被我们列为黑名单的“奖项”。清律北京办公室掠影02适应时代潮流,规范化下的个性化管理Q“不设立合伙人办公室,远程办公常态化”的办公理念从何而来?在这样一种人性化、但要求高度自律的略显小众的工作模式下,清律如何实现律所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清律律师事务所:强调追求“不同”,这些年清律的确做了些不一样的事情。做这个事的原始冲动来自于两个对现状的“不满”。第一,律师行业有一个
2021年5月7日
其他

植德:值得期待的新生力量 | 威科先行

编者按:人间四月,草长莺飞,万物勃发,更名并重组于2017年4月的植德迎来成立四周年。四个春秋,皆不虚度,植德及植德人展现出来的生机勃勃与专业奋进,在累累硕果中得到了充分回馈,飞速发展的植德律师事务所也引发了行业关注。这背后,既有宏观上的愿景与理念,又有细致可为的落地方案;既有大处着眼的格局与视野,又有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理念打底、制度先行”,植德在持续的革新与探索中,为中国律所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新生力量。在《创新与精进:中国特色律所访谈》第一期中,我们邀请植德律师事务所作为访谈对象,分享其奔跑背后的力量。01价值理念与推动力Q在设立之初,取“植德”二字为律所命名,这其中的深意是什么?植德律师事务所:在成立之初,大家为命名一事颇费了一番功夫。我们先有了英文名字“Merits
2021年4月23日
其他

解读丨从最高院最新指导案例看中国法院对CISG的适用

CISG与中国法的差异在合同效力问题上的体现CISG第4条规定:“本公约除非另有明文规定,与以下事项无关:(a)合同的效力,或其任何条款的效力,或任何惯例的效力。”(Except
2019年3月22日
其他

从全国首例“翻墙”行政处罚案看VPN的使用风险

《暂行规定》第六条:“计算机信息网络直接进行国际联网,必须使用邮电部国家公用电信网提供的国际出入口信道。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建立或者使用其他信道进行国际联网。”
其他

威科专栏丨投标方的主要合规风险分析

通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专注领域:收购兼并、跨境交易、公司和商业、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大合规(反腐败、反垄断、数据安全)潘律师毕业于哈佛法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2018年8月9日
其他

威科专栏丨招标方的主要合规风险分析

应招标而未招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招标投标法》”)第三条规定了在中国境内必须进行招标的三大类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
2018年8月3日
其他

首发文章丨《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 正式稿与征求意见稿的对比分析

GDPR之“用户数据可携权”评析(一)——认识“用户数据可携权”
2018年5月22日
其他

首发文章丨数据处理协议审查要点

欧盟委员会认定下列国家或地区具有与欧盟相同水平的数据保护要求,可以向其传输数据:安道尔、阿根廷、加拿大(部分)、法罗群岛、根西岛、以色列、马恩岛、泽西岛、新西兰、瑞士、美国(部分)、乌拉圭。
2018年5月7日
其他

首发文章丨网安法第37条背景下的境外证据开示与数据出境问题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以下简称“《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评估办法》”)以及《信息安全技术
2018年4月19日
其他

首发文章丨用信息交换歧视 ——从“大数据杀熟”看算法运用中的个人信息合规问题

个人信息的定性与识别第一个问题是“大数据杀熟”的价格形成机制是以什么数据为基础的,这些数据是否属于《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所界定的个人信息。根据《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的定义,个人信息(personal
2018年4月3日
其他

首发文章丨GDPR之“用户数据可携权”评析(二) ——“用户数据可携权”实务运用的若干问题

http://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OJ:L:2016:119:TOC[3]Guidelines
2018年3月29日
其他

首发文章丨GDPR之“用户数据可携权”评析(三) —— “数据可携权”视角下的数据之争

Doctor)。在加入竞天公诚之前,蒋律师曾在美国纽约州司法部任职。蒋律师已取得美国纽约州律师资格和中国法律职业资格。威科先行®
2018年3月29日
其他

首发文章丨记账理财APP的个人信息合规挑战

Doctor)。在加入竞天公诚之前,蒋律师曾在美国纽约州司法部任职。蒋律师已取得美国纽约州律师资格和中国法律职业资格。威科先行®
2018年3月26日
其他

首发文章丨GDPR之“用户数据可携权”评析(一)——认识“用户数据可携权”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第7.9条:根据个人信息主体的请求,个人信息控制者应为个人信息主体提供获取以下类型个人信息副本的方法,或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直接将以下个人信息的副本传输给第三方:
2018年3月19日
其他

首发文章丨个人信息安全——“用户同意”之浅析

牢记三种情形需采用明示同意根据《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企业在三种情形中必须获得明示同意。(1)
2018年3月13日
其他

您的公司有数据保护官了吗?

面对用户乃至全球社会的关注,国内外层出不穷的行政和法律监督,做好信息保护工作对于当今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您的公司是否已经开始未雨绸缪了呢?特别是您的公司有数据保护官(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