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

其他

《音乐艺术》2023年第1~4期总目次

海上纹章不惑情——为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建系40周年而写……韩锺恩(1·75)回忆与感悟——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的初创阶段……钱亦平(1·82)从学术出版窗口探测音乐学科建设及其发展光谱……洛
1月29日 上午 9:00
其他

黄轲|粤剧引入小提琴之滥觞与小提琴“头架”形式首现考(三)

作者:黄轲内容提要:百年前,广东粤剧从乡村扩展至大城市时发生整体时尚质变,并开创了以小提琴为首的、中国戏曲乐队引用西洋乐器的历史。但这一开创,产生于中国社会深刻变革背景下的沪粤两地文化关系之中。其中粤剧乐队小提琴“头架”形式的滥觞,是上海精武体育会与中华音乐会的弦乐教师司徒梦岩所创立的梵铃伴唱粤曲模式,后此模式被其学生尹自重与吕文成所传承;其头架形式的首现,是在1926年12月28日至31日的上海大戏院,尹自重自港抵沪,连续四晚使用该乐器为旅沪薛觉先的粤剧表演领衔唱和。因此,1926年12月28日是粤剧乐队小提琴“头架”现象发生之始,也是西洋乐器进入中国戏曲乐队的发端之日。关键词:粤曲;粤剧乐队;小提琴“头架”;中华音乐会;司徒梦岩;尹自重作者简介:黄轲(1981年生),男,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讲师(上海
2023年3月30日
其他

黄轲|粤剧引入小提琴之滥觞与小提琴“头架”形式首现考(二)

作者:黄轲内容提要:百年前,广东粤剧从乡村扩展至大城市时发生整体时尚质变,并开创了以小提琴为首的、中国戏曲乐队引用西洋乐器的历史。但这一开创,产生于中国社会深刻变革背景下的沪粤两地文化关系之中。其中粤剧乐队小提琴“头架”形式的滥觞,是上海精武体育会与中华音乐会的弦乐教师司徒梦岩所创立的梵铃伴唱粤曲模式,后此模式被其学生尹自重与吕文成所传承;其头架形式的首现,是在1926年12月28日至31日的上海大戏院,尹自重自港抵沪,连续四晚使用该乐器为旅沪薛觉先的粤剧表演领衔唱和。因此,1926年12月28日是粤剧乐队小提琴“头架”现象发生之始,也是西洋乐器进入中国戏曲乐队的发端之日。关键词:粤曲;粤剧乐队;小提琴“头架”;中华音乐会;司徒梦岩;尹自重作者简介:黄轲(1981年生),男,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讲师(上海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黄轲|粤剧引入小提琴之滥觞与小提琴“头架”形式首现考(一)

作者:黄轲内容提要:百年前,广东粤剧从乡村扩展至大城市时发生整体时尚质变,并开创了以小提琴为首的、中国戏曲乐队引用西洋乐器的历史。但这一开创,产生于中国社会深刻变革背景下的沪粤两地文化关系之中。其中粤剧乐队小提琴“头架”形式的滥觞,是上海精武体育会与中华音乐会的弦乐教师司徒梦岩所创立的梵铃伴唱粤曲模式,后此模式被其学生尹自重与吕文成所传承;其头架形式的首现,是在1926年12月28日至31日的上海大戏院,尹自重自港抵沪,连续四晚使用该乐器为旅沪薛觉先的粤剧表演领衔唱和。因此,1926年12月28日是粤剧乐队小提琴“头架”现象发生之始,也是西洋乐器进入中国戏曲乐队的发端之日。关键词:粤曲;粤剧乐队;小提琴“头架”;中华音乐会;司徒梦岩;尹自重作者简介:黄轲(1981年生),男,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讲师(上海
2023年3月28日
其他

蔡颖|一部被忽视的钢琴变奏曲——《迪亚贝利变奏曲Ⅱ》及其历史语境、社会本质与艺术特征(二)

运用严格变奏原则的变奏中改变调性的2首变奏结构细节发生改变的有3首:盖利奈克的变奏11将主题原本的反复部分写出来,并作出不同的装饰性变奏,由此将整个结构扩大一倍;霍夫曼(Joachim
2023年3月23日
其他

蔡颖|一部被忽视的钢琴变奏曲——《迪亚贝利变奏曲Ⅱ》及其历史语境、社会本质与艺术特征(一)

会议期间,维也纳接待了数以千计出席大会的外国人。奥地利皇帝每天都在招待各国元首、政治家和贵族以及他们的随从;这个“节日委员会”(Festival
2023年3月22日
其他

《音乐艺术》2023年第1期目次

新声音媒介背景下的当代音乐理论视角及可行性路径——数字音乐理论宣言
2023年3月15日
其他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编辑部声明

近期,本刊接到读者和作者反映,诈骗团伙冒用编辑部名义,伪造编辑部公章、网站、邮箱等信息,发布虚假稿件录用通知书,骗取作者钱财。本刊编辑部再次发布声明如下:《音乐艺术》编辑部历来坚守学术标准和规范,严格遵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关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术期刊资助管理办法》的规定与要求,从未以任何名义收取版面费、审稿费、印刷费等任何费用,也从未委托任何机构及个人进行征稿或代为收稿。本刊官方唯一投稿邮箱:musicart2000@163.com本刊编辑部联系电话:021-53307286本刊微信公众号:Journal_of_SHCM请广大读者和作者维护好自身权益,切勿上当受骗。如有疑问,可通过官方邮箱或电话向编辑部咨询。若因轻信虚假信息造成损失,责任自负。《音乐艺术》编辑部2022年6月8日
2022年6月10日
其他

姜芷若|张千一器乐作品创作

扫描二维码下载《音乐艺术》APP
2022年6月6日
其他

宫宏宇丨清华学校首批庚款留美女学人中的音乐人

扫描二维码下载《音乐艺术》APP
2022年5月9日
其他

《音乐艺术》2022年第1期目录与摘要

“中国特色歌剧创作与研究——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专栏(12)母语文化语境下的中国歌剧探索——与戏曲相关联的歌剧创作简析吴
2022年4月7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张延莉|城市音乐研究的区域化探索

作者:张延莉内容提要:城市音乐研究的中国实践已形成了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及学术群体,随着城市发展的区域化倾向,结合城市音乐研究与区域音乐研究现状,以“城市语境下评弹生态研究”为个案,从研究对象自身特点出发,以多点田野考察方式观照评弹生态,试图探索城市音乐研究区域化的可能性。关键词:城市音乐;评弹;区域化;多点田野考察作者简介:张延莉(1982—
2022年3月11日
其他

黄婉|心痕·流壑:当代上海多元族群的跨国作乐与情感研究

作者:黄婉内容提要:在跨国与全球化现实语境中以沉浸式田野工作方式,体验当代上海多元族群跨国音乐生活、创作表演与审美实践过程。立足“音乐上海学”及离散音乐研究,对话人类学范式下的“情感转向”理论与相关后现代观念,讨论族群如何因跨国文化差异和权力关系,以开放而非解决的多元共情和“转译”方式,在“碎片化”音乐景观与作乐实践中,流动生成乡愁、失落和“跨国为家”的多元情感话语与叙事,推动音乐传统的跨国“延续”与别样繁荣。关键词:全球化与跨国主义;音乐上海学;多元族群;作乐;情感;情感转译;后现代性作者简介:黄婉(1973—
2022年3月10日
其他

洛秦 | 论城市音乐研究的“四维性”理论与实践 ——再释“音乐上海学”的内涵与外延

❖作者:洛秦内容提要:以“音乐上海学”为案例,通过城市音乐研究中的“四维性”——地方性及其标志性、区域性及其集聚力、跨区域性及其辐射力、国际性及其影响力,讨论了城市音乐研究中的不同学理范畴。“音乐上海学”的论题不只是上海音乐的内容与形式,它将延伸至多种音乐人事不同层级的因素,而且与相关的社会、习俗、语言、经济等很多维度的事象紧密关联,因此而超越了“地方性知识”,成为在国际文化语境中的中国音乐现代性转型问题探讨的重要领域,并且希望以此为参照,对城市音乐研究这一新兴研究领域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探索。关键词:音乐上海学;城市音乐研究;地方性;区域性;跨区域性;国际性作者简介:洛秦(1958—
2022年3月7日
其他

序列音乐中音高组织的二元性冲突与融合(一)

作者:姜之国内容提要:音乐的创作过程是作曲家非理性思维与理性逻辑思维的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序列音乐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主要基于理性思维与创作技法的音乐类型,其理性因素主要体现在其根本的写作规则上,但与其他类型音乐一样,序列音乐的写作中还是处处充满非理性因素。序列音乐中原始序列的设计、序列的前景性陈述所体现的线条与和弦、序列的选择与布局等方面都显露出音高组织中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二元性冲突与融合。无论是序列音乐还是其他类型音乐作品,理性的逻辑控制终究还是为了感性的输出与表达。关键词:序列音乐;音高组织;理性;非理性作者简介:姜之国(1977~
2022年1月4日
其他

材料、程序、结构:音乐创作的基本法则

作者:贾达群内容提要:文章从理论的认知切入,经对方法的探讨,深入到作曲的基本法则,提出作曲基本法则的三大元素为材料、程序与结构。在充分地阐释和论证了材料、程序与结构各自的概念、属性和功用后,以笔者近期的创作实践为例进一步印证其理论的可靠性、有效性。关键词:材料;程序;结构;作曲基本法则;《漠墨图Ⅱ》作者简介:贾达群(1955~
2021年10月8日
其他

现代音乐作品结构逻辑的初探(一)

作者:姚恒璐内容提要:人类的语言实践决定了“语法”的特征;音乐的“语境”决定了作品的结构方式。在20世纪的中后期,每一位作曲家在创作之初,都会想到设计出不同于别人的个性化结构方式,作曲家们取得这样的结构共识:打破传统既定的曲式模式,创造崭新的结构新观念,当音乐作品的材料、调性发生了巨大革命时,其音乐的结构必然要随之适应,产生出与其新的音乐语言体系相匹配的结构设计方式。人们认识到,结构处理的独特性与音乐所要表现的“内容”相适应,远比此作品“符合了”什么曲式原则更为重要。在这种音乐创作的结构观念指导下,产生出一批批新的作品样式,总结其中的结构规律、设计理念,既是当前创作和研究的空白,也是为新音乐作品的全方位定性的需要。在种种不同的音乐语境(创作技法的产物)下,如何设计与之相适应的结构方式,一定是衡量作品成功因素的重要方面,在此,成功的作曲家们已经提供了各自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形式,等待我们去进一步挖掘、领会和再创造。关键词:结构逻辑;自由曲式;音响信号;反再现;并列段分结构;变奏结构;衍展结构;开放结构;参数结构刊登于《音乐艺术》2018年第3期,第152~167页在研究分析当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很多音乐作品中的形态、陈述方式的个性化处理都会直接导致作品结构力的改变,以至于最终形成一个个独立的、个性化的音乐作品建筑外貌。对近现代音乐结构的归类研究,实际上是对以新音乐语言构建的音乐作品在结构和结构力形成方面的研究,对现实的音乐创作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在当前以新技法创作的音乐作品中,存在着相当普遍的“结构病症”,诸如“前言不搭后语”型、“虎头蛇尾”型、陈述平平的“无高潮设计”型、有特色的主题动机或音色主题却无随后展开的所谓“有始无终”型,以及各部分规模比例失调,等等,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作品的局部写得较为出彩,却由于忽视了整体结构的设计,在音响上形成种种“断层”与听觉的心理缺憾,以至于留下令人遗憾的结果。任何个人要想突然做出惊人的发现,这是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的。科学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发展,每个人需要依赖前人的工作。科学家并不依赖于某一个人的思想,而是依赖于千万人的集体智慧,千万人思考着同一个问题,某一个人尽他自己的一份力量,知识的大厦就是这样建造起来的。[1]在这里我们将着重研究那些与传统观念相距较远的、新的结构方式,特别是在创作大型音乐作品时所分析的典型作品,能够在结构布局方面为当前艺术音乐的创作提供启迪和思路。对音乐结构功能的种种新认识所谓“自由曲式”是陈述功能为先导的创新过程。陈述功能,就是音乐当中“说话的口气”及其所要表达的情绪内容,音乐展开的不同阶段存在着不同的陈述口吻,担当着不同的功能角色。“自由曲式”是相对于规范、固化的曲式类型而言。“自由”也是人们对于普遍不熟悉的结构方式的一种模糊称谓。抛开人们以前相对熟悉的结构方式,重新认识那些将音乐的材料、调性或非调性的多声部背景,以及所有参与创作的其他重要参数加以整合和设计,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更为复杂、富有逻辑的音乐组织,而清晰地认识到这种种独特、富有创意的结构设计,常常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也是我们认识现代音乐作品,主要是认识各种大型音乐作品结构的难点所在!也就是说,如果认识到独特的结构设计的妙处,你必须首先认识各类技法参数,透过参数所表现的形态和现象,才能达到通向认识结构的道路。所以,以往那些停留在技法参数或是各种形态现象的做法,其实才只是做到了认识结构设计的第一步,想要清晰地认识新的结构关系,必须要下功夫去进行从现象上升到本质的各种步骤和工作。谁也不可能跳过这些节点去发现认识结构逻辑的捷径,以曲式范式为蓝本去套用并得到一些
2021年6月24日
其他

音乐艺术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思考

作者:张巍内容提要:文章是对音乐艺术博士专业学位设置若干问题的讨论。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学位体系现状的观察与分析,为我国音乐艺术博士专业学位体系的构建提供建议与思考。关键词:学位教育;音乐艺术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体制刊登于《音乐艺术》2018年第4期,第6~13页专业博士学位的设置其适切与否,不仅涉及我国目前的专业学位授权体制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也关系到相应学科内部培养体制的发展与创新。对于转型之期的中国高等教育来说,科学的学位体系设置,能帮助学科健康发展,并解决现实社会需求下我国的研究生人才培养结构不平衡的问题。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教育部明确提出了“积极促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大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有关要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也在《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了“稳步发展博士层次专业学位教育”的目标。面对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一系列政策调整和改革,诸如医学、教育、工程等具有应用型特征的一些传统学科迅速在学科内部进行了调整,并建立了相应的专业博士学位的授权体制和培养体系。而对于艺术门类中的音乐与舞蹈学学科来说,尽管学科内部的表演学科领域同样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型特征,且在艺术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方面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但面对上述情况其反应是一种本能和应激式的。不少院校也仿效上述学科开始了表演方向的博士招生策划,甚至业已开始招收表演方向博士。在我国各音乐院校目前既未有表演专业博士授权资格,又未有开展方向建设且尚未建立相应客观的评价标准的情况下,所导致或即将导致的问题显而易见。一方面,学位授权类型的冲突无法避免。用学术研究型学位的名义招收专业表演人才,毕业又采用专业实践人才的评价标准获得学术研究型学位的做法,使国家的学位授予规则面临尴尬和挑战;另一方面,培养标准和培养模式的缺失以及知识体系的不完善,也使得表演专业博士最终的质量难以得到统一和保证。因此,如何尽快根据社会对高水平音乐表演人才的需要建立相应的专业博士学位授权体制,不仅关系到音乐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本文是基于上述问题与现状的思考。通过对欧美音乐艺术博士专业学位培养体系的分析和观察,本文试图为我国的音乐学科博士层次表演人才的学位体系建设提供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证,并为未来该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提供一个问题清单。一从学位类别与专业内涵上看,音乐艺术博士(英文名为Doctor
2021年6月9日
其他

在“研究者”与“表演者”之间 (一)——探索与反思音乐人类学田野工作中的“表演观察”方法

作者:黄婉内容提要:自田野工作“参与观察法”确定以来,音乐人类学者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灵活、有效地运用该方法。“双重音乐能力”观念的提出,引发学界对“表演”作为一种田野工作方法的持续探索。20世纪90年代人文学科的“感知转向”,推动了音乐人类学界将“体验”作为一种知识生产方式的观念转变。研究者开始通过“学习表演”“参与表演”甚至“作为表演者”,在实践中逐步深化“参与观察法”的“表演观察”维度。但由于方法过于接近主位,而引致介于“研究”与“表演”之间的“批评张力”。文章结合作者田野工作经验,讨论“表演观察”作为一种田野工作方式的价值与局限。关键词:音乐人类学;田野工作;“参与观察法”;“表演观察”;反思刊登于《音乐艺术》2019年第4期,第81~98页田野工作(fieldwork)的方法和观念一直伴随人类学田野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以何种方式接近和呈现研究对象,一直以来是音乐人类学热议话题。自“参与观察法(participant
2021年6月7日
其他

初论恩师陈聆群教授之学术研究

作者:田可文内容提要陈聆群先生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致力于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研究,经半个多世纪的潜心钻研,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科的开创与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陈聆群先生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研究方法、史料的处理与文献的归纳和解读、利用音乐史料形成史学观点等学术思路和方法,都为我们后学的音乐史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关键词陈聆群;近现代音乐史;“重写音乐史”;贡献作者简介田可文(1955~
2021年5月10日
其他

求索与探疑:中国音乐史学发展的动力(一)——陈聆群、陈应时二位先生于学科建设的功绩和感怀

《岁月悠悠:我在上音的学教散记》(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印制,2016年)为陈聆群先生继《八十回望:我的音乐历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2014年)后的另一本“回忆录”。[4]
2021年5月6日
其他

王黎光:中国乐派及其话语体系建设

作者:王黎光内容提要:中国乐派及其话语体系建设具有基于国家文化战略考量、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中国音乐文化主体性的现实需要;中国乐派及其话语体系建设具有基于建设“一国之乐”文化传统的历史渊源和着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音乐文化建设的时代特征;中国乐派及其话语体系以继承传统、深化研究、推动创作为行动方案。关键词:中国乐派;话语体系;国家战略;文化主体性刊载于《音乐艺术》2020年第4期,第6~17页
2021年1月8日
其他

《音乐艺术》2020年总目录

上海音乐学院学报。本刊为全国性音乐理论学术季刊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音乐学院学报。发表音乐各领域和学科的研究成果。
2020年12月31日
其他

《音乐艺术》2020年第4期目录与摘要

自浪漫主义开始,精神异常角色对歌剧的戏剧情感表达和音乐语言结构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在现当代背景和思想语境下,该角色类型又成为作曲家突破传统与反传统桎梏、解读无序性与多元性的重要功能举措。
2020年11月24日
其他

中国音乐史学史研究的意义(三)——研究属性、观念、范畴和范式的思考

作者:洛秦内容提要:文章通过“前言”,一、“中国史学史研究的状况”;二、“中国音乐史学史研究所涉及的几个问题”:1.属性,2.观念(包括音乐、音乐历史、音乐史学与音乐史学史),3.范畴和范式,以及“结语”进行论述。最后总结:历史材料固然重要,但是史学观念更重要,没有特定的史学观念,所发现和整理的文献依然是素材,而历史研究的重点永远是书写。有什么样的书写范式,就会有什么样的历史呈现和理解。因此,音乐史学史研究和探讨的意义不仅是加深对于历史中的音乐的理解,而且更是对于中国音乐学术的历史性思考的历史梳理,以期促进和提升中国音乐史研究的学术品质。关键词:音乐;音乐史学;音乐史学史原载于《音乐艺术》2018年第3期(续)1)关于中国音乐史学史的范畴问题,修海林的《中国音乐学术史的学理性思考》可以视为类似中国音乐史学史研究的一篇较为深入的理论性文章,他的中国音乐学术史概念类似于我们讨论的“史学史”。文中呼吁中国音乐学术史中的“四象”,即“果”“流”“变”“评”应该给予重视。所谓“果”即学术成果;“流”即学术流派;“变”即思想的嬗变;“评”即对学术成果的评价。修海林的“四象”可以作为史学史研究范畴的参考。张越对谢保成所著《中国史学史》(增订版)中有一段这样的论述:作者认为中国史学史最应重视的内容应该是史家、史书、史学、史法、趋势以及制度。作者所言,这里的“史家”指的是“可见其所处时代意识、普遍关注的史学问题、互相间的吸收借鉴或批驳责难,据以探知此时代史学与社会的关系”的史家群体;“史书”指的是“综合了史家活动、思想意识、所记史事、取材范围、编纂体例、研究方法、传布影响以及个人才识与
2020年11月16日
其他

中国音乐史学史研究的意义(二)——研究属性、观念、范畴和范式的思考

作者:洛秦内容提要:文章通过“前言”,一、“中国史学史研究的状况”;二、“中国音乐史学史研究所涉及的几个问题”:1.属性,2.观念(包括音乐、音乐历史、音乐史学与音乐史学史),3.范畴和范式,以及“结语”进行论述。最后总结:历史材料固然重要,但是史学观念更重要,没有特定的史学观念,所发现和整理的文献依然是素材,而历史研究的重点永远是书写。有什么样的书写范式,就会有什么样的历史呈现和理解。因此,音乐史学史研究和探讨的意义不仅是加深对于历史中的音乐的理解,而且更是对于中国音乐学术的历史性思考的历史梳理,以期促进和提升中国音乐史研究的学术品质。关键词:音乐;音乐史学;音乐史学史原载于《音乐艺术》2018年第3期(续)02中国音乐史学史研究涉及的几个问题从上述简短的梳理和介绍,可以清楚地了解史学界对于“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历来重视,特别是近年来更是如此。也由此可见,中国音乐史学界对于该论题的关注、思考和学术意识的敏感程度非常不足。因此,我意识到提议举办“中国音乐史学史专题学术研讨会”的必要。史学史虽然看似是简单的学科历史梳理,但事实上,对其研究涉及音乐史学研究的根本问题,即我们怎么思考音乐及其历史,特别是我们怎么去理解,过去的人怎么思考音乐、书写音乐及其历史,将有助于开拓中国音乐史学研究的思路。换言之,对于中国音乐史学史的研究和探讨,将起到推动学科深入发展的作用。
2020年11月13日
其他

中国音乐史学史研究的意义(一)——研究属性、观念、范畴和范式的思考

作者:洛秦内容提要:文章通过“前言”,一、“中国史学史研究的状况”;二、“中国音乐史学史研究所涉及的几个问题”:1.属性,2.观念(包括音乐、音乐历史、音乐史学与音乐史学史),3.范畴和范式,以及“结语”进行论述。最后总结:历史材料固然重要,但是史学观念更重要,没有特定的史学观念,所发现和整理的文献依然是素材,而历史研究的重点永远是书写。有什么样的书写范式,就会有什么样的历史呈现和理解。因此,音乐史学史研究和探讨的意义不仅是加深对于历史中的音乐的理解,而且更是对于中国音乐学术的历史性思考的历史梳理,以期促进和提升中国音乐史研究的学术品质。关键词:音乐;音乐史学;音乐史学史原载于《音乐艺术》2018年第3期00前言2017年10月19~21日由中国音乐史学会主办、温州大学音乐学院承办,举行了“中国音乐史学史专题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界专家,就中国音乐史学史的史实、史观及书写范式等议题,展开了集中深入的讨论。为什么选择“中国音乐史学史”作为专题会议的议题,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通过对于这一主题的讨论,将对我们中国音乐史学的进一步发展会有什么样的启示呢?学科、学术发展关键在于需要不断思考研究的大方向和研究不断变迁的学术观念及方法,以便我们能够在已有传统的基础上更为全面、深入,特别是多元视角地来理解和认识问题。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无疑对于学科的学术历史的回顾、梳理和审视这是必须的前提。那么,中国音乐史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它的回顾、梳理和审视毋庸置疑是一件重要的工作。显而易见,中国音乐史学史,仅从字面上就可以得知,它是一项关于中国音乐史学的历史。有些遗憾的是,对于这样一个论题,不少人似乎不太清楚其概念或范畴。在“
2020年11月12日
其他

《音乐艺术》2020年第2期目录

城市音乐的研究往往以某一城市作研究空间的限定,然而在研究中发现,某些乐种的诞生与发展跨越了城市的界限,更具有区域文化的特点,对于城市音乐的研究既要考虑其区域性特征,也要关照其地方性特点。
2020年7月3日